今天到復興區「#新溪口吊橋」走訪一趟,這是有著全台最長懸索橋之稱的打卡新景點,市府協助整修,拓寬溪口聯絡道路、施作道路邊坡整治與護欄建置工程,歷經5個月整修後,現在重新開園,8月2日以前免費入園,成為具有交通聯外道路功能的景觀大橋,也讓大家可以欣賞大漢溪谷的美景。
隨後,我到復興區後山三光里視察「#三光跨河大橋」,這是大家期待了20年的重大建設。為了讓當地居民交通更方便,市府從2016年開始向中央爭取經費,可行性評估與工程規劃設計完成後,獲 #原民會 同意納入「原住民族部落特色道路改善計畫」補助範圍,目前進度已達15%,並持續推進中。
待三光跨河大橋完成後,就可以連結爺亨部落上游兩側及往返新竹縣之間的交通,讓當地的交通更安全、更方便;市府也與公所、遊艇業者及桃園客運合作推出「藍色公路」及「景點接駁巴士套票」,希望邀請遊客,一起感受復興區的美好!
我們會全力做好復興的交通建設,提升這裡的生活與交通品質,不分城鄉差距,希望大家在桃園都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復興區 #新溪口吊橋 #三光跨河大橋
#桃園景點 #網美景點 #taoyuantravel #桃園の観光名所
──
✅加入我的LINE,接收燦哥最新訊息:
https://line.me/R/ti/p/@wentsancheng
📷也別錯過IG的漏網鏡頭:
https://www.instagram.com/wentsancheng/
🔷我的推特上線了,歡迎幫推!
https://twitter.com/ChengWenTsan
三光跨河大橋 在 Facebook 八卦
遠離塵囂走入原鄉,武道能敢是泰雅族傳統部落,位於復興區後山三光里,居民回家唯一的路桃113線,常因颱風來襲中斷,族人只能冒雨前行,改走溪底便道及彌榮人行吊橋,因此上任之後,聆聽地方居民意見、凝聚共識,希望給鄉親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為了保障部落族人通行權利,從105年起市府決定籌建「三光跨河大橋」,去年2月19日完成決標作業,預計今年9月完工,族人期待20年的三光跨河大橋,也是照顧原鄉、實踐轉型正義的重要一步;三光跨河大橋不僅作為一般聯外交通使用,也具有產業運輸、觀光及災害替代動線等三大功能,回家的路會變得更安全,也更能充分發展泰雅族部落的文化、觀光優勢。
市府加速推動建設,讓族人更方便的生活,天幕計畫也已推展到復興區,增加原鄉居民的活動空間,目前已興建包括角板山天幕活動場、高遶運動場、高義天幕活動場與今天啟用的基國派部落風雨球場等4處,我們以一里一天幕為努力目標,持續加強原鄉建設;市府也會積極尋找適當土地,專案向體育署、原民會爭取興建泰雅運動場,讓原鄉孩子有地方運動。建設一點一點的投入,我們做了許多努力,希望為鄉親帶來更好的生活。
三光跨河大橋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復興區市政說明會 提升鄉親生活,實踐轉型正義,落實桃原新政
昨天我來到 #角板山公園天幕廣場,與鄉親朋友面對面,說明復興區在基礎建設、救災通訊、居住、道路等多方面,大步向前,讓建設、觀光、教育持續進步,山區居民擁有更好的工作、生活。
在復興區要有好生活,防災能力就是第一道防線,我們與區公所、農會、前山與後山居民共同努力,總經費1億7,500萬興建的巴陵綜合行政中心,已在今年完工,建構後山的救災中樞,整合各單位、設備進駐,讓後山生活不再是孤島。
在基礎建設方面,市府積極建設復興區下水道系統,編列總經費約1.8億元興建小烏來風景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並設置羅浮與義盛水資源回收中心,淨化水質,並加速原鄉溫泉產業發展。
市府實踐各項後山轉型正義,從生活面大幅改善,如巴陵派出所前設置2台ATM提款機已啟用、增加建置有線電視基地台;而眾所期盼的巴陵加油站,預計後年完工,讓後山生活更便利。
桃園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高中─羅浮高中,含幼兒園及12年制完整教育,高中部包括高中與技職科,希望讓學子就近入學及特色招生,強化復興區的教育資源,校區已在今年5月動工,預計後年完工。
提升山區主要道路品質,市府投入6.12億元改善59條道路,也爭取到中央1.5億元補助,改善桃118、桃119道路品質,增設LED照明、排水設施、交通標誌,已在今年4月完工,讓山區道路升級,行車更安全。
後續將興建三光跨河大橋,以及枕頭山部落聯外道路,解決長久以來的交通問題。
市府規劃復興區3座天幕活動場,包括角板山公園天幕及高遶天幕,皆在今年8月啟用,高義天幕預計明年完工;空間活化後,可以在此辦市集、表演、小型慶典等,讓活動空間更充裕。
復興區觀光潛力高,新溪口吊橋完工啟用後,串連角板山與溪口部落,也成為復興區新觀光亮點;市府規劃羅浮溫泉、小烏來溫泉及爺亨溫泉,並發展民宿、溫泉旅館相關產業,讓復興成為桃園的溫泉之鄉。
市府將向中央爭取經費,打造國家級的「北橫國家風景區」,範圍自大溪三層至復興三光,涵蓋角板山歷史街區活化、羅浮溫泉遊憩服務、小烏來園區步道優化等沿途設施,讓慈湖、角板山、小烏來與拉拉山園區豐富的文史與生態特色,展現在遊客眼前。
──
✅加入我的LINE,接收燦哥最新訊息:
https://line.me/R/ti/p/@wentsancheng
📷也別錯過IG的漏網鏡頭:
https://www.instagram.com/wentsan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