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台鐵人的一封信》
前年的小年夜,我與許多台鐵第一線執勤的同仁,擠在七堵調車場狹窄的辦公室裡共進晚餐,慰勞大家春節留守的辛勞。我記得那天外頭濕濕冷冷的,但當時每一對交會的眼神,以及你們炯炯有神的雙眼,我到現在都還感受得到溫暖。
那時的台鐵,才剛經歷一場嚴重的挫折,我記得你們講話總是很害羞,對這位「新來的交通部長」看似有期待、但想必也有疑問和觀望。而我則在心中提醒自己,應該背負起改革台鐵責任的,是我、是政府、是整個台灣社會,而不單是辛勤付出的台鐵同仁。
這些日子以來,多虧了許多台鐵同仁的努力,我們一起爭取到生活津貼、員工待遇與薪資結構合理化的改善,並展開全國軌道安全大巡檢、邊坡防護加強、改善準點率及行車事故等;我們也在歷經一年的爭取,終於從今年初展開列控4.0的改善計畫。
然而,短短三年之間,台鐵發生了兩次嚴重的事故,悲劇過大,不只家屬親友心碎,社會的悲痛很深,每一位乘客和國人的無助與憂慮更是沈重。
有人怪台鐵、罵台鐵。但我知道,在這麼辛苦的努力下,發生這樣的悲劇、甚至痛失最優秀的夥伴,對每一位台鐵人來說,何嘗不是難以承受的傷痛。傷痛之後,必須痛定思痛。台鐵的改革已經展開,但從事故率來看,改革顯然不夠好、不夠快。這些責任,本應由我承擔。
台鐵有很多默默工作的夥伴,是台鐵最寶貴的資產,值得被善待。在改革的路上,必須傾聽基層的心聲,由下而上。我也認同,在組織改造之前,要先改革;而這次的改革,當然也必須包括交通部在內率先以身作則。
我從小在艋舺車頭旁長大,還曾住在緊鄰中華路軌道旁的木造房子閣樓上,每個夜裡和清晨,在火車呼嘯而過的咚咚聲中睡著和醒來。孩提時代的我,跟許多人一樣,都曾把帥氣的列車長和台鐵服務人員視為偶像。長大後,入伍、就業、返鄉等人生轉折的關鍵時刻,多少分離與重逢,也都曾在台鐵的車站或月台上留下歲月的印記。
數十年來,台鐵溫柔地陪伴台灣走過多少風雨;如今它年紀大了,需要重獲新生,給它最大的支持和勇氣,是你我共同的使命。
我在善後工作告一段落後,堅持辭去交通部長的職務,除了是為了希望對社會、也對自己的良心負責,更盼能喚起各界和政府對台鐵投入更大的支持並加速改革,以告慰逝者、撫平傷者,伴隨台灣人民一起走出災難事故的陰影,並且確保不再發生這樣的悲劇。
但請各位放心,未來在改革的路上,不會讓你們孤軍奮戰,我會繼續努力,與你們作伴。
佳龍 敬上
七堵晚餐 在 拎杯是大叔啦! Facebook 八卦
那天去我介紹過的,法國麵包店買個奶酥麵包。
老闆娘正在幫我料理時。
剛好有個女孩也進來消費。
女孩跟店家說:你知道有個知名的部落客介紹你的店嗎?板娘操著甜美越腔,笑笑的說知道啊。
女孩説:生意有比較忙吼
老闆娘說:有啦。好一點,但也要自己努力啦。
拎杯心想:這會是在說我嗎?
知名部落客?呵呵
我心裏安慰自己說:希望是我。
若真的是我。希望真的有點微小的力量,去幫助到這家店。
去幫到這些努力、用力、真的實實在在。腳踏實地,在賺取一塊二塊利潤的人。
其實你們會發現,我很少在推薦東西。
會推的,大部分是我生活週遭,我覺自己試過不錯的。
或是東西真的可以,老闆也拼的很努力。但生意還沒打出知名度的。
你説:你幹嘛不接業配,不介紹産品。反而花時間,去做這些沒錢賺的事。
我説:我改變不了政府,改變不了經濟環境。但如果我真的有點微小的力,我想至少可以改變眼前,很努力在生活的人。推他一把。
今天來跟大家介紹一家我前幾天吃的酸辣粉。
它就位在七堵市場裡面,好像是只有晚上才有開店。
那天在找吃晚餐,我其實是被,它那雜亂無章的產品照片,跟招牌給吸引到。
像極了東南亞的路邊攤貼法。
坐下來,點了一碗,它的酸辣牛肉粉。才知道說它的粉,有分細粉、粗粉還有麵。
經過有點內向的新住民老闆娘的解釋,我才知道說這是四川的料理,我不是我印象裡面的東南亞料理。
老闆娘人非常客氣害羞。
我點了碗牛肉酸辣粉,吃完了隔壁拼桌的才跟我説南瓜栗子很厲害。
所謂的粉、有像我們吃剉冰時吃的那種粉條。
湯頭很鮮美、然後牛肉是那種類似,越式的生牛肉河粉式,的那種牛肉。上桌時還帶著粉紅、粉紅。
我最喜歡的是它的湯裡面,竟然有放酸豆,酸豆跟著粉條一起吃,因為本身粉條,就吸飽了牛肉的湯汁的有味,然後再加上咀嚼時酸豆的脆度,我個人非常的喜歡。
更酷的是它可以加酸豆,二匙五塊錢。
看到這樣子的計價單位,我整個會心笑了出來,多麼純樸的計價方式啊。
它是路邊攤,地址在這
七堵興南路34號
七堵晚餐 在 王傑的繪畫天堂 Facebook 八卦
我的第四本書 【台南媽媽、山東爸爸、以及我愛的西班牙】 將在五月十六日正式上市,以下是本書的簡介,若是您對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您訂購,若是您很喜歡的話,歡迎轉貼分享.
每個人心中應該都有一長串,自家專屬的味覺記憶清單。
家族世代都住在台南縣北門鄉的母親,在二十歲那年經由媒妁之言,由遙遠的南高雄嫁到北台灣的基隆七堵,嫁給了一個僅僅由公公和丈夫組成的外省王氏家族,這家人只吃包子、饅頭、水餃跟大蒜,對於從小習慣吃米食的母親而言,這無異是個極大的衝擊。母親是大米海鮮人,而父親則是不折不扣的小麥大蒜人;這個組合,確立了她在飲食上宿命的無奈以及我口味上的基調—南腔北調。
母親為了滿足公公和丈夫的飲食口味,和左鄰右舍的山東家庭當起了好鄰居,自此北方麵食、包子饅頭、烙餅水餃樣樣上手。另一方面,母親也將她熟悉的南部口味,乾煎虱目魚、放滿蚵仔貝類的鹹粥、魷魚冬粉、台南粽……一點一滴慢慢地拌入我們的飯碗裡,對我來說,這混合著台灣及外省的口味,就是媽媽的味道。
父親是在國共內戰,天下大亂時跟著學校茫茫無所適從,四處亂竄的少年難民,美其名流亡學生是也。他走過烽火遍地的華北華南,最後擠上了廣州開往澎湖的船,當時的他才十八歲。這些青少年時便離家不回的外省人,是如何在大江南北的旅途上,拼湊出兒時的氣味,想來其實是讓人鼻酸的。
少年時便離家的他,憑著味蕾的記憶及自己本身口腹之慾的內在需求,慢慢地在異鄉練就了家鄉的滋味。饅頭、包子、花捲、麵疙瘩、水餃、韭菜盒子、烙餅……是餐桌上輪迴不已的循環。麵食,就像是一個溫暖又柔順低沉的主旋律,拉出父親橫跨海峽兩邊的鄉愁,很難確切地稱呼這是純正的山東口味,但因為它們與這島上的一些傳統食物,有著明顯的差別,姑且稱之為山東風格的台灣味,我父親王老先生的那一味。
多年後,去了西班牙唸書,西班牙的小酒館裡的Tapas,又是一種你一生不能不嚐試一次的飲食經驗,一杯酒加上一盤美味的小菜,菜色多樣,飲品繁多。在西班牙的飲食習慣與經驗,是一種超級混合體,混合著家鄉的滋味以及地中海邊的酒醋橄欖油味,不論是自己一人在公寓廚房裡的寂寥晚餐,或是與友人相聚、各帶一盤家鄉菜的歡樂時光,這些,都在那一段不算短的留學時光中,在我的腦海裡留下鮮明又格外與眾不同的記憶,也是我帶回台灣的一個影響深遠的無形力量。
想想有誰家沒事就吃西班牙海鮮飯,麵包配沙拉,要不就是晚上來一道北非小米(cuscucs),伊朗鷹嘴豆泥(Hummus)配歐式麵包也不錯!都不想嗎?那不然去夜市吃碗滷肉飯,順便來盤鹹滋滋又肥美的乾煎虱目魚肚如何?我家都是這樣吃的,這就是關於我的,好吃又好看的—食物的故事。
七堵晚餐 在 2021/04/04/基隆市七堵區七堵南興市場【Meck大叔】 - YouTube 的八卦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七堵晚餐 在 [閒聊] 七堵傍晚有什麼晚餐選擇? - 看板Keelu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我常傍晚時間經過七堵
約六點
想在這吃晚餐但不知道吃什麼
昨天吃了營養三明治對面的藥燉土虱和蚵仔煎,口味還不錯
這附近麵飯類有什麼店家可以推薦我?!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09.2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eelung/M.1533483135.A.41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