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們傾聽之旅一場別開生面的空中見面會。由張善政和我跟花蓮縣的徐榛蔚縣長一起來直播,暢談花蓮現況與未來發展,推薦花蓮好多美不勝收的景點。
我們土木背景的張前院長是經常往來台北花蓮的通勤族,了解花東人的需要,我們承諾推動十年工期的「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蘇花安)」工程盡快完工 ,不要發生遺憾再來後悔,讓東部人行得方便、行得安全是政府的責任。
我38年前在花蓮當兵、在花蓮渡過人生中美好難忘的一段時光。每次到花蓮第一件事就想大聲唱歌,我也在直播中小小哼了兩句,這首歌叫做「小小校歌」,我改編了若干歌詞「我有個他,瀟灑多情,人人都說,花蓮之星;我有個她,美麗大方,人人都說,花蓮之花」。
我們認為宜花東是台灣最乾淨、最美麗的一塊淨土,應該大力發展創意產業、影視設計、無毒農業、宗教觀光、醫療長照等低污染性的產業特色導向。而花蓮有兩百零八的原住民的部落,原住民的孩子需要透過教育來培養競爭力,所以從國家的角度加速改善東部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全台灣就像六塊肌,可分為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高屏、宜花東等區,我們會以區域各自發展特色生活圈,並啟動培育的「滿天星計畫」,送大專生出國遊學1年、推動東部雙語教育、送公務員出國等,全力與國際接軌,我有百分百的信心,這些人才在增加國際觀之後,一定可以為東部建設帶來新的氣象。因為政府拋磚引玉帶頭衝刺,年輕人對未來就不會徬徨,有了實力及國際觀,對國家前景也就更有信心。
#遊覽車司機和飯店業最懂
#世界級的景點結合原鄉文化簡直完美
同時昨天也是跨越三個總統規劃施工,蘇花改三段工程完工的日子,這段公路就是工程科學進步的歷史,許多台灣人都經歷走蘇花臨海道,在象鼻隧道等待會車的時光,這條蘇花公路也是見證台灣公共工程進步的歷史,我們由衷感謝工程人員及政策官員的辛勞和努力。
今日工程科技及機具不斷在進步,我們希望上任後評估國道六號通車至花蓮的可行性,預計總長28公里,將是台灣在雪山隧道後橫貫交通的大工程,讓花蓮到南投、台中變成一日生活圈,由花蓮生產、台中出口,實現貨出得去、觀光客進得來的目標,全力做到台灣安全、人民有錢!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油麻地果欄Yau Ma Tei Wholesale Fruit Market常簡稱作「果欄」,是香港主要水果批發市場,位於九龍油麻地,北臨窩打老道,南抵石龍街,西為渡船街,東為新填地街。果欄的雛形建於1913年,前身是九龍一處傳統墟市,「果欄」是珠三角一帶對水果批發市場的俗稱。經營的商鋪初期只以草棚...
一鄉一特色政策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八卦
國民黨選不贏,就打出「恐嚇牌」與「含淚投票」牌。他們到處恐嚇人民,以後觀光客不來了,以後兩岸關係會動盪,但國民黨執政這麼多年,從經濟到社會什麼都不好,只有國共兩黨關係好。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兩岸關係是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蔡英文當總統,一定會維持現狀,讓兩岸關係保持穩定,並且「壯大台灣」。我要在這幾年調整台灣經濟的體質,創造普遍照顧的社會福利政策,提升民主的品質。
我一直相信,選舉選的是理念和願景,要快樂、開心投票,懷著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做出選擇,而不是含血、含淚、含恨,或者因恐懼在投票,最好的助選員,應該是政績、政策和服務。
過去五年,美琴以不分區立委的身份,為花蓮人解決國民黨數十年來延宕的問題,尤其是交通:她爭取到藍色公路,更積極推動北迴鐵路三軌化、花東鐵路的電氣化和雙軌化。未來,我會用中央的資源,把旅客帶進花蓮,更要讓旅外遊子和鄉親們,不用逢年過節就要半夜坐在電腦前搶車票,也不用煩惱出外洽公辦事買不到票;我們也要提升旅遊品質,讓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的特色,讓觀光客分流,我不會讓車票被少數旅行社壟斷,或讓觀光客只能住在「一條龍」經營的旅館,我要讓每一位國際友人來過後都還想再來。
大家手中的這一票,能決定台灣和花蓮的未來,這一票,要投給民主、投給改變、投給希望,投給孩子們的未來。請支持蔡英文、 蕭美琴,以及我們平地原住民立委 陳瑩-Ying Chen原住民族事務廣場,支持民主進步黨,讓我們一起努力,改變花蓮、改革台灣。
#國會輪替改革過半
──
閱讀更多
・「力薦蕭美琴 蔡英文:民進黨若執政,會把更多的心力放在東部、全力改善東部的交通」http://iing.tw/posts/233
・「英派革新・台灣好政」:http://goo.gl/pJZxXB
・民進黨提名全國區域立委名單: http://iing.tw/posts/307
・民進黨全國不分區與僑居國外國民立委名單:http://iing.tw/posts/325.htm
一鄉一特色政策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八卦
這一次政見會開場,我要獻給所有的原住民朋友們。
如果我當選,我將用總統的身份,代表政府對全體原住民族道歉。
過去四百多年來,原住民族經歷了不同政權不公平的對待,以總統的身分「道歉」所表達的,不僅是尊重原住民族是這塊土地的原始的主人,同時也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開始。
在我執政的任內,我ㄧ定要讓原住民族的實質自治,踏出第一步。並且更應該思考,要給族人更多支持跟資源,為族人創造更多的公平發展、實現經濟自主的機會。
我們會修正《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與公私部門合作,支持具有原住民族特色的,部落自主產業。我們也會持續為族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
一直以來,民進黨就是原住民族最堅定的夥伴。這一次,民進黨除了推派卑南族的陳瑩,和賽德克族的瓦歷斯貝林 這兩位區域立委以外,在不分區立委的名單中,我們也提名了兩位原住民。他們分別是「阿美族」的Kolas,與「卡那卡那富族」的Apu'u。
這再一次代表了,民進黨對於原住民族的重視。將來,我們也會繼續和所有族人並肩奮鬥,為族人爭取更平等的待遇,讓族人都能恢復應有的尊嚴與光榮。
這幾年來,我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也常常跟新移民的姊妹們有很多的互動,她們的熱情,給了我相當多的支持與感動。新移民讓台灣社會變得更豐富,也是台灣很多家庭跟產業的重要支柱。未來,我當選總統,我要為她們做三件事情:
第一、我們要保障新移民姊妹,讓她們得到更平等的社會福利待遇。
第二、我們要放寬新移民姊妹的學歷承認。降低她們在就業跟進修上的困難。
第三、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讓新台灣之子,能夠學習媽媽的語言。
我提出的「新南向政策」也特別強調,除了經貿合作之外,要跟東南亞國家,在教育文化跟民間團體上,進行更密切的合作。熟悉各種東南亞語言的人才,就會是帶領我們走向國際的先鋒。
我不會否認,省籍衝突,曾經撕裂了台灣社會。我也不會否認,我所領導的政黨,在這個議題上,做得不夠好。過去的歷史,讓外省族群的朋友們,對我們產生了一些固定的想法。
但是,這一切的衝突,都應該成為過去。
外省第一代顛沛流離的過往,我們都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體諒。它是我們台灣歷史記憶的一部份。白色恐怖時期,許多外省族群,被國民黨政府迫害的事實,也值得我們重視。一個政黨的存在,如果造成了特定族群的焦慮與威脅,這個政黨應該反省。
反過來講,在當前民主化的年代裡,如果還有政黨,用族群動員來撕裂台灣,則應該被人們所唾棄。
我說過,我要團結的,不只是一個政黨,更不會只是一個族群,我要團結的是整個國家。
高齡超過九十歲的作家,齊邦媛老師,三年前,曾經出席民進黨民主前輩,康寧祥的新書發表會。在致詞的時候,她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台灣的外省人、本省人互相容納,多一點相愛容忍,不要再用很小的界限,彼此隔閡」。
她的這一席話,讓很多在場的人動容。省籍矛盾,在這一次的選舉,已經不再是一個選戰議題。未來,我如果當選總統,我也會確保,它永遠不會在這個國家中再度發生。
我相信,只要領導者真心相信和解、包容與團結,這個社會就會更融洽。
在民進黨上一次執政期間,我們在客家政策上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成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電視台、推行客語能力認證,也成立了三所客家學院。
這一次選舉,我們提出了「國家級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的計畫。
我們將串連台三線上的16個客家庄,從桃園平鎮、龍潭到台中石岡,結合客庄產業經濟,跟特殊的文化地景,要把台三線打造成,最有客家特色的觀光大道、休閒大道、生活大道和產業大道。以後,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就會是國際級的觀光亮點。我要讓全世界的人想到客家,就想到浪漫大道。想要體驗客家文化的人,就要來台灣,就要來台三線。
如果我當選總統,我還會把客語正式定為國家語言。
吾在這位,要摎大自家保證,蔡英文做總統,定著會比別人,過較煞猛推動客家文化,定著會創造,下一个客家个美好年代!
我知道,電視機前面的許多朋友,可能聽不懂,我剛剛的那一段話。不過,以前我們講福佬話的時候,客家鄉親也可能是聽不太懂。
過去的民進黨,在語言的議題上,的確做得不夠好。現在,我們願意做得更多。我會建構一個語言平等的環境,這是我為這個國家的族群和諧所做的努力。
前一陣子,我遇到鍾肇政老先生,他非常擔心客家話會消失。他哽咽的跟我說,再過幾年,就沒有人會講客家話了,客家話一旦消失,客家人就消失了。當著全國人民的面,我想告訴鍾老,我不會讓這樣的事發生。
多元、平等、包容、和解、團結,我願意為這樣的國家,來奮鬥不懈,永不放棄。
(第三次政見發表會第一輪申論全文: http://iing.tw/posts/507)
一鄉一特色政策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油麻地果欄Yau Ma Tei Wholesale Fruit Market常簡稱作「果欄」,是香港主要水果批發市場,位於九龍油麻地,北臨窩打老道,南抵石龍街,西為渡船街,東為新填地街。果欄的雛形建於1913年,前身是九龍一處傳統墟市,「果欄」是珠三角一帶對水果批發市場的俗稱。經營的商鋪初期只以草棚搭成,直到1920年代至1930年代,香港政府才開始批地讓欄商興建固定樓房,多幢一、二層高的磚石建築逐漸組成今貌,至今尚可見到不少具戰前特色的裝潢。最初渡船街、窩打老道一帶賣雞、鴨等家禽,東莞街賣菜,而後面是九龍魚市場,果欄的面積比現在小得多,只佔新填地街一帶,而果欄並非只賣生果,主要是賣蔬菜,只有如「福和果菜欄」、「秀和欄」和「大益欄」等幾個大型的果菜欄,直到1965年6月1日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啟用及1974年11月1日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啟用雞欄和菜欄搬遷後,才全部變成果欄。戰後建成的石龍街一帶果欄,由於當時檔主共同聘用同一間建築公司,所以於1952年建成的16個果欄外觀十分相似,地面前端是上落貨物區,欄內存放較遲交收的生果,而樓上多數是用作焗蕉的蕉房或雪房,近年才加裝升降機方便存放生果。1990年,果欄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於2009年12月18日改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油麻地果欄長期以來都是香港和九龍市區的水果批發集散地,現時有二百多戶批發商,處理全港近八成的批發水果。欄商以東莞人為主,同鄉互相介紹來港工作,早年人數比例高達八成,街道如「東莞街」及「石龍街」(取自東莞石龍鎮)也是因此而命名。油麻地果欄日常運作集中在晚上進行,噪音對鄰近居民造成滋擾,而手推車佔用路面又造成嚴重交通阻塞。香港政府早於1969年已計劃重置油麻地果欄,但一直未能落實執行。到了1990年,政府計劃將油麻地果欄遷往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第一期,其後因1991年簽訂的《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的諒解備忘錄》,為進行西九龍填海計劃供興建西九龍快速公路往返赤鱲角新機場而擱置,其後政府又計劃將果欄遷往將於1997年年底落成的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第二期,可容納蔬菜、蛋品、魚產、活家禽和鮮果五個行業的綜合批發市場,但有關批發業界一致強烈反對。油麻地果欄其後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規劃署在1999年設計了「油麻地市區重建概念模型」,規劃整個油麻地的發展,將果欄變作特色休憩公園。2000至2001年香港政府再為遷置油麻地果欄尋找其他選址,但鮮果批發業界表示不願意搬離市區,希望原址經營,而所有可供考慮的土地均不適用。2007年食物及衛生局向立法會帳目委員會提出在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第二期的部分範圍預留土地,興建一個專屬的鮮果批發市場,用以遷置果欄之用。通過油尖旺區議會轄下「關注油麻地果欄工作小組」,鮮果欄商代表表示願意有條件搬遷,其中主要的條件是將來香港全部的鮮果批發,必須集中在新市場進行。政府以自由市場政策不宜幹預市場運作模式為由而作出拒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hwa_lc9sHc/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H8rhfXzHNhnuACqjBE5wgM9cg7A)
一鄉一特色政策 在 Jerry Tsai Youtube 的評價
瑪嵐大哥是布農族人透過他的套裝行程導覽解說,將奧萬大及武界、萬大原住民部落布農族的典故,族人的生活習俗及在地特色、歷史,讓您渡過一個富含生態、文史等深度知性、趣味的旅遊專業行程。
官網:
https://goo.gl/4k8ns1
1919年,為了統一治理布農族人,臺灣總督府實行「集團移住」政策,將卓社群各部落的族人集中,選在濁水溪沖積平原做為移住地,直到現今[1]。關於武界的名由都是依據族人流傳下來的說法,實際上已難以考究,比較可信的說法有二:此地昔日是泰雅族與布農族為爭奪獵域,經常發生交戰,最後兩族經協調,決定獵域範圍,其界線正位在武界現址而得名;另一說法是源自布農語「Bogai」發音,其意指翻越某物,比如翻過一座山或越過一條界線,如今寫作「Vogai」
武界民宿瑪嵐大哥民宿電話
0963249463
兩天一夜遊深度知性套裝行程
• License:
You’re free to use this song in any of your videos, but you must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 your video description (Copy & Paste):
Fresh by Ikson https://www.soundcloud.com/ikson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V5bC7eHuAHc
–––
#GoProHero7Black
#DJIMavicPro
#龍紋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Sw-RgeAHGo/hqdefault.jpg)
一鄉一特色政策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青衣島原有的天后古宮已有二、三百年歷史。天后古宮原來的位置是在「三百錢」(即現在青衣島對岸海邊的墳場),因廟宇外牆粉白,人多稱爲白廟。有一個流傳已久的傳說,青衣村民常常專程搭船到這座廟宇參拜。據聞在三百錢天后廟打鐘鼓,聲音可以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更在青衣灣近岸處聽到回音(即青衣的古天后廟位置),村民認爲該地是龍口, 爲求方便參拜及認爲是天后意旨,遂在乾隆中葉(一七四二年)於這個位置遷建成青衣第一所天后廟(即今日青衣分區警署位置)。據傳天后娘娘曾顯聖,嚇亡海盜護鄕保民,所以天后廟一直都吸引大批鄉民參拜,香火鼎盛。廟內墨石碑誌,因日久殘破,字跡模殘,遂於一九二六年,由鄕中父老擇定吉時吉日,撥資大修擴建,使天后廟可以容納更多善信,然而原有的碑確認於當時已遭拆棄,村民亦代代流傳了不少關於天后顯靈的故事,例如據說日軍襲港時,廟前海灣泊滿船艇,投下的炸彈皆從船旁落入海裡,水陸居民均保平安,是爲天后對島上居民的庇護。七十年代政府要收地發展,連天后古廟也不免成爲收地的範圍之內。青衣村民篤信風水,於是聘請了有名的風水師傅蔡伯勵先生,爲古廟搬遷推算另一合適的位置。最後亦指出這座古廟只適宜在舊址移上一點,不能再更改其他位置, 遂於一九八三年正式把這座廟宇搬移至涌美下村附近(即天后古廟的現址),繼續讓鄕民及善信供奉。由於天后是海上之神,故所有天后廟皆面對海洋而建,青衣天后廟亦不例外。然而新建成的天后廟因青衣島塡海及土地發展的關係,令該廟遠離海邊。加上天后廟的風水因青衣分區警署之興建而大受影響,政府遂撥款港幣二十四萬元,在廟前興建噴水池、假石山和牌樓。在天后廟前面的正中位置興建一座水池,以水池象徵大海,希望仍能得到天后娘娘的庇佑。 舊天宮古廟附近的土地,是二、三百年前村民所共同擁有的田產,古廟的面積大約有四百多尺。收地時,按照政府的補償政策,另建一間七百尺的新天后廟,同時再補償八間村屋給予村民,使陳、鄧、張姓的所有後人都有所受惠。由於這些天后宮產業是所有青衣客家原居民同時所擁有的,屬於集體性公有財產,村民遂將所補償的村屋分租出去,以維持穩定及不斷的收入,作爲維修廟宇及各項有關支出之用。青衣村民遂成立一個特別的專責小組去處理這些事務,其一是青衣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他們負責天后廟各項大小事宜及金錢支收。 傳統的新年利是、拜山分豬肉、籌辦天后誕等的費用,都是運用這筆款項的。另一個組織是青衣天后宮演戲値理會,他們每年以「天后卜杯」的形式揀選出來,負責每年一次的天后寶誕演戲事宜。村民信奉天后娘娘,慶祝「天后誕」成爲每年一度「人神共歡」的盛事,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傳統是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初五,搭建臨時的戲棚,上演連續五天的「神功戲」(粤劇)。在搬村之前,多數演出木偶戲或聘請小型戲班,於初三「正誕日」必大事慶祝,外地善信往往攜同大大小小的花炮來青衣賀誕,人潮洶湧,高峰期有花炮會一百零六個,紛紛舞龍、舞獅、舞麒麟賀誕,其中「搶花炮」爲當 時一大特色,即將藏有數字的爆竹逐一射上天空(放花炮),眾人即洶湧上前爭奪,每個數字均代表一個花炮,而搶中大炮或細炮便各安天命了。由於搶炮易生意外,爲安全問題,八十年代開始改爲以抽簽形式「抽花炮」,晚上即設宴競投聖物,例如天后像、龍鳳燈、玉器等,都各有吉祥喻意。各式花炮之裝飾每有特別的含意,若花炮上多薑示意多人「添丁」;若有多排燈籠或玉器,則示意發橫財;至於花炮高大便代表生意好境,及人丁眾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cfw_TzxdyE/hqdefault.jpg)
一鄉一特色政策 在 "一鄉鎮一特色" 地方產業精緻化 - YouTube 的八卦
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2015 臺灣OTOP主題展暨頒獎典禮」,除表揚今年度臺灣"一鄉鎮 一特色 "產品設計獎、優質企業獎得主,並邀集縣市政府展售地方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