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採取最小的行動,來確保自己慢慢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當你夢想著有所改變,很難避免讓興奮感接掌一切,到頭來就會試圖在太短的時間內做太多。就我所知,抵抗這種傾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運用兩分鐘法則:新習慣的開始應該要花不到兩分鐘。
人們常常覺得讀一頁書、靜心一分鐘,或是打一通業務拜訪電話沒什麼好興奮的,但重點不是做一件事,而是掌握「起頭」的習慣。
取自《原子習慣》
************************************
各位朋友,晚安:
「不要一開始就企圖打造完美的習慣,應該先做容易的事,持續地做。要先標準化,才能最佳化。」
「先求有,再求好」、「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是我常分享的概念,這本書使用兩分鐘法則來具體化。
一下子把「我訊息」溝通法,整套講完,是比較難,那就一次至少講到一句就好。「善意溝通」的四個元素很難完全掌握,那就一次練習用一個元素就好。一天進行十次深呼吸會忘掉,那至少現在這個當下,進行一次就好。
我以前在工作坊的時候,會帶一些練習。這些練習如果變成習慣,長久來說我們的內心與人際互動會有些不同。但很可惜的是,持續練習的人不多,有人沒有練習,也跟我說沒有用,我聽了也覺得地球人真有趣,好容易放棄自己。
財富管理、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健康管理,都是從小地方做起,並且養成習慣。這些是基本功,有了基本功的護持,意外可以有些緩衝,正在遭遇難題的時候也會比較好化解。
每一個兩分鐘的選擇,都在幫助我們成為我們選擇成為的人。祝願您,看重自己的選擇機會,藉此發展出一個清楚的自我!
************************************
兩分鐘法則
【文/ 詹姆斯‧克利爾】
縱使知道要從小處做起,還是很容易一起跑就跨太大步。當你夢想著有所改變,很難避免讓興奮感接掌一切,到頭來就會試圖在太短的時間內做太多。就我所知,抵抗這種傾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運用兩分鐘法則:新習慣的開始應該要花不到兩分鐘。
你會發現,幾乎每個習慣都可以縮減為兩分鐘版本:
■「每晚就寢前閱讀」變成「讀一頁」。
■「做三十分鐘瑜伽」變成「拿出瑜伽墊」。
■「用功讀書」變成「翻開筆記」。
■「把洗好的衣服摺好」變成「摺一雙襪子」。
■「跑三英里」變成「繫好跑鞋的鞋帶」。
重點是盡可能讓習慣容易開始。任誰都可以靜心一分鐘、讀一頁書,或是把一件衣服摺好,而如我們先前討論過的,這是個強而有力的策略,因為一旦開始做正確的事,要繼續做下去就比較簡單了。新習慣不該讓你覺得像是一種挑戰,接下來的行動可以有挑戰性,但開頭的兩分鐘應該輕而易舉。你需要的是可以自然引導你走上比較有成效的路的「入門習慣」。
只要將目標依照難度,從「非常容易」排到「非常困難」,通常就能找出可以將你引至想要的結果的入門習慣。舉例來說,跑馬拉松非常困難,跑五公里困難,走一萬步難度中等,走十分鐘容易,穿上跑鞋非常容易。你的目標可能是跑馬拉松,而你的入門習慣是穿上跑鞋,兩分鐘法則就是這樣運用的。
▍非常容易→容易→中等→困難→非常困難
■ 穿上跑鞋→走十分鐘→走一萬步→跑五公里→跑馬拉松
■ 寫一句→寫一段→寫一千字→寫一篇五千字的文章→寫一本書
■ 翻開筆記→用功十分鐘→用功三小時→每科都拿A→拿到博士學位
人們常常覺得讀一頁書、靜心一分鐘,或是打一通業務拜訪電話沒什麼好興奮的,但重點不是做一件事,而是掌握「起頭」的習慣。事實上,要先養成一個習慣,才能去改善這個習慣。倘若無法學會起頭的基本技巧,就不太可能掌握更小的細節。不要一開始就企圖打造完美的習慣,應該先做容易的事,持續地做。要先標準化,才能最佳化。
待你掌握起頭的技巧,這兩分鐘就成了開啟一個更大慣例之前的儀式。這不僅是讓習慣變容易的訣竅,也是精通困難技能的理想方式。愈是把一個過程的開頭儀式化,愈有可能進入成就大事所需的高度專注狀態。每次健身前都做一樣的暖身運動,會更容易讓自己進入巔峰表現的狀態;遵循同一套創作儀式,創作這件困難的差事會隨之變得比較簡單;養成關閉電源的習慣,每天晚上在合理時間上床睡覺就變得比較容易。你也許無法將整個過程自動化,但可以讓執行第一個動作變得不假思索。讓習慣容易開始,其餘的會自然開展。
對某些人來說,兩分鐘法則看起來可能像個花招。明知道真正的目標是在兩分鐘之後持續進行,運用兩分鐘法則好像在騙自己。沒有人會真的渴望讀一頁書、做一下伏地挺身,或是翻開筆記,既然知道這是個心理詭計,又怎麼會相信?
如果覺得兩分鐘法則有點牽強,試試這個:只做兩分鐘就停手。出門跑步,但兩分鐘後就必須停止;開始靜心,但兩分鐘後就必須停止;研讀阿拉伯文,但兩分鐘後就必須停止。這不再是個起頭的策略,這就是全部。你的習慣只能持續一百二十秒。
我的一位讀者曾用這個策略減重超過一百磅。一開始,他每天都去健身房報到,但規定自己不能待超過五分鐘:進健身房,運動五分鐘,時間一到就離開。幾個禮拜之後,他環顧四周,心想:「嗯,反正都要來這裡,不如開始待久一點吧。」幾年過去,他的體重也跟著去了。
寫日記提供了另一個例證。幾乎每個人都能透過將腦中的想法付諸紙筆而受益,但大部分人不是寫個幾天便放棄,就是避之唯恐不及,因為寫日記感覺像是一件苦差事。其實,祕訣就是在覺得費力之前停止。英國一位領導力顧問葛瑞格.麥基昂就靠著特意寫得比自己想要的少,來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他總是在覺得寫日記很麻煩之前停筆。海明威相信類似的建議適用於任何一種寫作,他說:「最棒的方式就是見好就收。」
這類策略之所以奏效,還有另一個原因:它們強化了你想要建立的身分。如果你連續五天出現在健身房—即使每次只待兩分鐘—就是把票投給新的身分。你在乎的不是練出好身材,而是把焦點放在成為從不錯過健身的那種人。你採取最小的行動,來確保自己慢慢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我們很少用這種方式看待改變,因為每個人都只在乎最終目標。但是,只做一下伏地挺身好過完全沒運動,練吉他一分鐘好過根本不練,閱讀一分鐘好過從未展卷。做得比希望的少,好過什麼都沒做。
到了某個程度,一旦建立習慣,每天都有起頭,你就能將兩分鐘法則與一個被我們稱為「習慣塑造」的策略結合在一起,把習慣往終極目標的方向升級。首先,要精通該行為最小版本的前兩分鐘;接著,前進到一個中等程度的步驟,並重複那個過程—專注於前兩分鐘,完全掌握該階段之後,再進入下一級。最後,你養成了最初希望養成的習慣,同時仍把焦點放在它該在的地方:該行為的前兩分鐘。
……
幾乎所有較大的生活目標都可以改造成兩分鐘的行為:
我想要長壽與健康→我需要擁有好的體態→我需要運動→我需要換上運動服。
我想要擁有幸福的婚姻→我需要成為好伴侶→我應該每天做點什麼讓另一半生活得更輕鬆→我應該規畫下週的每日三餐。
每當你覺得很難堅持某個習慣時,就運用兩分鐘法則吧。這是讓習慣變得輕而易舉的簡單方法。
.
以上文字取自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2522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因疫情取消】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一萬小時法則根本不是法則 在 Facebook 八卦
疫情期間,讓你跟成功有所介接。
免費線上買房教學課程 https://lihi1.com/dG1ax
對我來講,成功的定義超簡單,就是活成自己所要的樣子罷了,擁有傲人的高薪、巨大事業與影響力,都不及我每天的選擇是自主且快樂來的高維度。雖然一直以來我就在朝這方向努力了,但當然隨著自己所擁有的更多,就會想要的更多。因此,我只能在一次次的努力中有所調整,畢竟方法用得更精確,努力的效果就能槓桿得更大。至少這幾年來的努力小tips調整到目前算是很有用,分享給自己的員工與朋友們也都有看到成效。
讓自己有所進步與巨大成就,最核心的思維當然就是「良好習慣的養成」,所以我分享的幾項,幾乎都圍繞著這件事。尤其在疫情嚴重時期,你完全沒有理由再逃避這些事。
希望從現在開始,整整的30天,大家可以一起來這樣做:
1. 健康:自己準備食物,以食物原型+碳循環法則+168斷食,達到身體健康+減肥的目標,在前兩週開始強制遠距工作至今,我靠著低碳飲食+完全自己做菜+一天只吃飽飽的一餐,瘦了3公斤,省了一萬塊的外食費。(原本我都是天天會叫2餐左右的ubereat)
2. 錢&保險:想辦法開始存錢,少花錢,除了身、心保養與學習以外的東西,反正只要不能讓你變好的東西皆省,相信我,這種時候現金為王,你不知道疫情會到什麼時候,你不知道你擁有的工作能做到什麼時候。
3. 斷捨離:思考這期間所斷掉的社交群對你的人生有沒有影響,沒有的話,出關後不要再去了。再同時思考斷掉外界紛擾這段時間,你與自己獨處時,有沒有釐清迷惘的自己。有的話,從現在開始為疫情結束後的自己有所規劃。
4. 高效:絕對要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期間你多出來的時間,必須要強制來做一件大事,例如學好一個語言,看某些書、線上課程看完等等,不要一直無意義私訊友人閒聊。這樣,你可以在這期間養成學習習慣,讓出關後的你學習變成反射動作。這樣,你在疫情時為自己做的準備,可以影響你好長一段時日。我自己這幾天,都在看hahow課程+ Ms.selena的 #免費線上買房教學課程 https://lihi1.com/dG1ax
5.自律:太多人遠距工作後,做事反而沒效率。因此我在前兩週一聽到升三級的時候,立刻花了三天三夜把家裡整理非常乾淨,讓自己每天工作空間是舒暢的,也有運動的空間,也有一塊小地方可以喝咖啡放空,這讓我根本上不太會有出門的慾望。然後,一定要規劃好一個時段就定期做哪些事,早上也必須要在幾點起床,每天要做的事項也都必須要盡量做完80%。
6.質量:在家裡做的所有事盡量有質量,像是放空也可以有質量,一樣是放空,你可以下載一堆app幫助你學習冥想,一樣是耍廢追劇,我會盡量看美劇並同時寫下這集新學到的單字,一樣是耍廢追韓劇,我可以去查這個韓星化妝方式。
因為時間變多了,做的事可以很滿,但不能太密集或太激烈的感覺,怕會有疲乏感,所以在每件事上可以有些微改變做應對,像是我平常自己做菜覺得怕浪費時間,我就很趕很趕,但我現在都把準備菜的時間抓到快兩小時慢慢弄、慢慢切,吃東西很慢,看書也放慢,洗澡也慢慢洗、保養的時間拉比較長,畢竟出關後變瘦變美變的更聚焦人生,好像很棒!然後這期間都沒有出門的慾望更幫助到別人也幫助到自己。
ps. 可以像我這樣每天用六個圈圈,列出來今天在各個圈內要做的事。我自己每天會更新一張,這圖檔可以去ipad中的 #notability 下載也是免費的喔。
希望疫情過後艾兒莎可以成功的更早買到買房,一切靠它惹 —>
https://lihi1.com/dG1ax
一萬小時法則根本不是法則 在 許景泰-Jerry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一定值得看才推!將改變你人生的5本好書!】
真的是精挑細選,為你推薦這五本好書!看了,將翻轉你的人生!以下好書都已在蒐錄在:大大讀書 (全台最大影音說書)。📗去看看:http://bit.ly/2KDmhlO
你最想看 或 已看過哪一本呢?1、2、3、4或5
1.《#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本書首次收錄了查理‧蒙格過去20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書中11篇講稿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人物的聰明才智。貫穿全書的是蒙格展示出來的聰慧、機智,其令人敬服的價值觀和深不可測的修辭天賦。
2.《#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本書作者提出的17種致富思維值得詳加思考,尤其是作者所提出的思考藍圖,其實那就是每個人對錢的潛在價值觀,若不能從根本的思維模式改變,很難變成有錢人,而十七種致富思維更加引人深思。
3.《#刻意練習》
本書強調找到天賦,不如找對方法!天才與庸才之間的差別不在基因與天分,而是在刻意練習。完整揭露「刻意練習」的科學實證與應用,帶你破除廣為人知的「一萬小時法則」的漏洞,顛覆長久以來對天賦與智商的觀念。
4.《#斜槓青年》
本書對於一個斜槓青年最重要的是,不是身兼很多種賺錢的方式,而是擁有許多真正熱愛的事物,透過不同管道,讓你的才華和機會超展開。他們投資的不是財富,而是自己人生的故事。
5.《#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本書指出有超水準表現的人很多,保持高績效不墜的,才是真正的頂尖。一流的高表現者不僅更努力,也更擅長休息!彙整最新績效科學研究,當你能懂得大腦喜歡如何學習,了解身心的機制,傾聽身體的訊號,你也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步調,想保持顛峰其實你我都能做到!
🎁感謝你!訂閱【大大讀書】成為更好的自己,推薦去看看,變得不一樣:http://bit.ly/2KDmhlO
一萬小時法則根本不是法則 在 一萬小時定律的謬誤- 心理板 - Dcard 的八卦
但是一個定好的訓練時長標準根本沒意義。 實際來說,後來有一陣宣稱需要刻意練習的風潮跟Ericsson的研究發現是比較接近的,而刻意練習的做法也不是 ... ... <看更多>
一萬小時法則根本不是法則 在 EP.33 《刻意練習》為什麼一萬小時定律是錯的?天才與普通人 ... 的八卦
葛拉威爾的《異數》讀到的迷思「 一萬小時 定律」。並 不是 傻傻地訓練 一萬小時 就能夠出類拔萃,而是要透過有方法、有技巧的「刻意練習」,才能砥礪自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