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未知導致恐懼 專業解碼"新冠病毒"
【人類與病毒博奕的悲壯歷史,多半來自對未知。這次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引發了搶購口罩、禁航防堵等多重亂象,也讓科學家們透過各種方式展開防疫教育。其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療中心主任的Dr. Peter Lin,近期錄製影片,最有助於大家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的源起與擴散。口罩確實很重要,但對於預防這種透過黏膜才能感染的冠狀病毒而言,更要勤洗手。】
{內文}
(影片旁白)
2019年12月8日,一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因為持續七天的發熱 咳嗽和呼吸困難入院,五天後,他沒有去過海鮮市場的妻子,也因為不明原因肺炎入院,2020年1月1日,華南海鮮市場關閉,1月2日, 41名新型肺炎患者被確診,此時喜迎春節的市民們還不知道,一場可能感染上萬人的瘟疫已經開始了
人類的恐懼多半來自未知,光是這個課題,就足以勾勒出人類與病毒博奕的悲壯歷史,從最遠的天花 小兒麻痺症,一直到近期SARS 伊波拉 MERS,和每年全球近30到65萬人死亡的流感,如今,震撼全球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從發生至今也沒有例外。
(Dr. Peter Lin/加拿大多倫多市家庭醫師)
冠狀病毒是一種病毒,它可以引起像普通感冒一樣輕微疾病,或者像SARS或MERS,這些都是我們正在談論的這些嚴重肺炎,基本上這些病毒是什麼,它們看起來像網球,所有這些尖刺(受體)都從中伸出來,並且根據尖刺(受體)的類型,它可以使病毒附著移動到特定地方,所以有些病毒附著到您的鼻子上,基本上你只會感染普通感冒,但是諸如SARS病毒,和我們正在談論的新型冠狀病毒,它們的尖刺(受體)讓它附著到您肺部細胞上,當它附著在您的肺部時,它會提供信息以對其自身進行複製,所以它就使用我們的身體製造出更多病毒
<它從哪裡來的?>
大多數冠狀病毒活在動物體內,在這起特殊案例中,它來自武漢魚市場中販售活體動物,該病毒被認為是在活體動物中傳播,然後再傳播到人類身上,但是後來我們發現,包括醫護人員及照顧他們的家庭成員都陸續染病,這意味著該病毒已經可以人傳人。
<它如何傳播?>
就像所有病毒一樣,它需要抵達目標,那就是您的肺,而且必須在您的幫助下才到得了,因為它(冠狀病毒)沒有腳也沒有翅膀,因此它需要我們將其移到那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說,不要因為您要呼吸就在打噴嚏的人周圍閒晃,也不要觸摸您的臉,因為那是病毒會進入人體的方式,口罩很有用,但它卻不是必要的,因為口罩是可外漏的,您和我購買的那些(口罩) ,基本上都在這裡有口袋,因此病毒可能會(由此)侵入,口罩的真正作用,是阻止我們接觸我們的臉,如果您生病了,我們傾向於拿口罩蓋住您,這樣您就不會向附近其他人散播病毒, 真正最有效的口罩是N95,那些是完全密封的,這些是為可能照顧病患的醫生準備的
<有什麼症狀?>
一開始冠狀病毒就會引發類似流感的症狀或感冒,所以人們只會出現鼻塞之類的感覺,但是您會了解到,一旦這種病毒在您的肺細胞中開始繁衍,它們就會大量複製這些病毒,突然間殺死了肺細胞,導致您肺部無法交換氧氣,這就是為什麼早期症狀之一是人們呼吸急促,他們往往呼吸困難,這也是為什麼最終去醫院的原因
<如何治療??
當前很不幸的,我們還沒有直接治療冠狀病毒的方法,因此我們沒有能夠殺死它的藥物,因此,它確實看似有恃無恐,換句話說,患者無法呼吸,我們給他們氧氣,幫助他們呼吸,他們不能喝水,我們提供液體給他們,他們的腎臟開始無法運作,我們為他們提供了所有幫助,所以這是一個支援的過程,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新病毒,我們的免疫系統,我們的軍隊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通常我們要做的是製造一種叫做抗體的東西,這些都是可以抓住我們在病毒上看到(受體)的東西,它們為您消除了病毒,實際上可以使您恢復健康,但老年人的結局可能會更糟,當然年幼的孩子 嬰兒的免疫系統也不太好,所以他們可能也不會製造這些抗體
<如何避免被感染?>
請記住您的手可能帶有病毒,病毒本身不會傷害您,因為它無法穿過皮膚,但是當我這樣做時,我已經將病毒帶到了它想要去的地方,因此請記住不要用手觸摸我們的臉,它需要我們才能傳播,它需要我們才能複製,並且如果沒有我們的幫助,該病毒就哪裡都不能去
多年致力弭平研究與臨床間鴻溝,長期擔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療中心主任的Dr. Peter Lin近來錄製影片,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幫大家認識冠狀病毒的源起與擴散,但近期包括新生兒出生30小時即獲確診,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的傳播途徑,卻是過去前所未聞,特別是無症狀感染者,在這次可能扮演擴大流行的關鍵角色,這也加強了全球科學家的憂慮,擔心2019新型冠狀病毒大爆發,恐將在所難免。
(影片旁白)
在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裡,傳播冠狀病毒並不難,首先是噴嚏,你會噴出1萬個以上的飛沫,最遠傳到8米以外,然後是咳嗽,1千到2千粒飛沫,最遠6米,最後即使是平靜的說話,每分鐘也會產生大概5百粒飛沫,這是你打出噴嚏後0.34秒的樣子,綠色的是那些100微米以上的大飛沫運動軌跡,因為足夠重,它們會在10秒內落在地上,而紅色的則是小飛沫形成的霧雲,它們會在空氣中迅速蒸發變小,成為乾燥的飛沫核,上皮細胞蛋白質會包裹著冠狀病毒,在空氣中飄蕩,接觸其他人的黏膜
看起來戴口罩當然是個好辦法,口罩的多層結構可以有效阻隔大顆粒,而那些奈米級的威力,又會因為靜電效應,被吸附在內部纖維上,所以如果我們把顆粒的直徑做為橫座標,過濾效率做為縱座標,這些口罩的過濾效果,實際上是一條U型曲線, 可以看到最難過濾的,其實是直徑在0.3微米左右的顆粒,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口罩,把0.3微米的氯化鈉過濾能力,做為測試指標,能在測試中過濾95%以上的,就是N95 N95的過濾效果當然最好,但即便是效果最爛的紗布口罩,對於10微米以上,也就是我們頭髮直徑十分之一左右的顆粒,也能做到接近80%的防護率。
那飛沫核的尺寸到底有多大呢?根據這份07年的論文,咳嗽產生的飛沫核尺寸,82%都集中在0.74至2.12微米 這麼看,絕大多數飛沫核用普通的醫用口罩就已經夠了, 而在美國2800多名流感醫護人員,參與的一項隨機試驗中,佩帶N95口罩和醫用口罩的流感感染率,甚至沒有明顯差別,所以也別在意那些複雜的口罩類型 品牌和各國標準了。
相比是不是戴著N95,更重要的是,你洗手了嗎?洗手是因為你的手上,很可能有活著的冠狀病毒,以SARS病毒為例,在這份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中,它們在玻璃 塑料 金屬上,都可以存活至少兩天,它們會隨著飛沫留在各種地方,而你的手很可能就會摸到 然後你揉眼睛摳鼻屎的時候 病毒就會接觸到黏膜細胞 完成感染 所以洗手 洗久一點。
讓我們再看一眼這場肺炎的主角,這個直徑0.1微米左右的畸形圓球,當越來越多科學家,成功解碼了它的RNA序列,一般民眾也明白了它的感染 傳播機制和臨床表現,大家是否可以稍微不用焦慮排隊買不到口罩,或嚇到要鎖死一切和武漢扯上關連的朋友,歷史告訴我們,了解帶來勇氣,烏雲總會過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xxsjYxp8p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衛福部105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除了致死率外,最令人擔心的是中風引起的失能。 中外都有不少名人中風的例子,國內包括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前東吳大學校長蔣孝慈、企業家溫世仁等皆因腦中風辭世。國外也有多位名人有中風病史,像是前美...
一般預防特別預防差別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八卦
#瘟疫血河 🇰🇷🐖
「這是人世中的『血池地獄』?」南韓北境,緊鄰南北韓邊境的京畿道臨津江,12日出現駭人景象,河川上游大面積不僅被染紅一片,沿岸還出現了濃厚的腥臭味。超現實的「血河」場景,猶如佛教敘述的血池地獄——事實上,這也確實是「血」——南韓政府查明後表示,臨津江的血河慘況,其實源於上游沿岸「非洲豬瘟臨時掩埋場」的處理不當,才讓4萬7,000頭死豬的豬血與腐敗體液,從土壤中滲出,並隨周日的大雨沖入臨津江,甚至流進了下游的水庫裡。
事發當地的漣川郡政府強調,這批滲入河川的豬血,都是經過處理、健康且未帶原非洲豬瘟的豬隻,僅因所在的京畿道,是非洲豬溫在南韓爆發的疫情前線,周邊豬隻才遭到「預防性撲殺」,以避免這種高度傳染性、100%致死率、且無疫苗可防無藥可醫的「豬隻絕症」更進一步擴散。
非洲豬瘟在南韓的疫情,始通報於今年9月中旬,京畿道的坡州市傳出首起死亡病例,之後連續爆發了14起通報,「大規模爆發」、「農業淪陷」、「全境失控」...的民間恐懼,才促使中央政府擴大預防性撲殺的規模。
「在預防撲殺的政策之下,兩個內,我國一共撲殺了30萬頭豬。但從2019年10月3日之後,南韓就沒有再傳非洲豬瘟的通報...積極防治,直到目前為止都仍相當有效。」《韓民族日報》報導,在中央政府的「撲殺令」下,農業部會保證收購疫區外圈的未感染豬隻,之後再委交由地方政府協調撲殺與後續處理。
一般的撲殺方式,是用「二氧化碳窒息法」,將牲畜趕入臨時布幕內施放二氧化碳,以盡可能人道且具速度效率的手法完成撲殺任務。但在這樣的過程中,又為何會出現「血河」的恐怖現象呢?
「前一天山區下大雨,死豬又剛埋進去,土壤鬆軟水一沖,才會把血水屍液沖進河中。」漣川郡強調:「我們已經馬上安排了抽水,把血水抽送進汙水處理廠處理,流域的民眾也已切換了其他水庫的供水來支援;同時掩埋地點也緊急增設了土牆,流域也安裝了攔截網...請民眾們不用過度驚慌。」
然而《韓民族日報》與《韓聯社》的追蹤,卻報導了另一面的故事——京畿道的地方官員向記者們抱怨,在10月非洲豬瘟的疫情恐慌下,中央政府的農業官員不斷催促地方政府「擴大撲殺」,並向下達急令:「不能再有新的疫情傳出...所有的撲殺行動,必續在11月9日前『徹底執行』。」
在一般理想狀態下,撲殺後的豬隻,應該先焚燒之後掩埋堆肥。但中央政府的強催急令,只不斷逼迫地方擴大殺豬、如期執行;對於後續的豬屍處理流程、掩埋安排協調,以及中短長期的環境監測與控管,都沒有頒布特別經費與執行規定,因此地方官員也只能「先求有,再求好」,在不逾期時間指示的狀態下草草處理。
《韓民族日報》報導,汙染臨津江的4萬7,000頭死豬,都是在這個周末「壓線撲殺」。但由於經費所剩不多、處理的時間大限又將至,因此地方政府才會匆匆協調一處由軍方管制的廢置基地,將撲殺死豬全數拉入、直接掩埋。
「有處理和沒處理的費用,相差4成。地方官員可能心想『反正這些豬也沒有感染非洲豬瘟』,因此才便宜行事。」目擊的記者表示,原本的防疫處理規定,對每輛卡車的裝載數量、防滲塑膠板的處理、室溫曝曬時間、行經路線管制...等等,都有明確SOP規定。但漣川郡的掩埋場,沿路卻都灑滿了黏稠的豬血,過載、排隊等待掩埋的千餘頭死豬卡車,也都毫無管理地停在路旁終日曝曬。
「在疫情大爆發的前提下,大規模撲殺是有防疫必要的。」南韓江原大學的農業政策專家向《韓民族日報》表示:「但針對健康、未帶原的牲口進行大規模撲殺,則需要更謹慎地考量疫情證據與在地實況。就算是牲口,也不該無差別的濫殺。」
專家強調,過當的撲殺對於基層農民的生計將帶來嚴重衝擊;就算政府有保價收購,但國內豬價也必定會受到波動,進而影響並阻礙基層農民「主動通報疫情」的動機。對於整體防疫,反可能徒勞無功地帶來副作用而已。
《韓聯社》表示,雖然南韓境內已超過1個月沒有再傳出非洲豬瘟的通報;但北韓境內的野豬帶原狀況,卻仍令人憂心。來自北韓的非洲豬瘟帶原野豬,目前是南韓北部農家的最大威脅,而南韓境內的最後一次越境野豬疫情,則發現於10月17日。
Photo Credit:AFP
#全民防疫 #非洲豬瘟 #AfricaSwineFever #pigs #韓國 #南韓 #Korea #豬血 #Gyeonggi #北韓 #漢江 #水汙染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一般預防特別預防差別 在 劇評可以毒舌,待人必要親和。 Facebook 八卦
步入30歲後,雖然一樣保持著每天下班回家就躺著看電視劇和電影的好習慣(嗯?),不過跟隨著年紀和觀念的變化,好像已經漸漸不太用小型的電腦螢幕看劇了,用小螢幕看久了覺得眼壓會很高,所以也開始習慣看大一點的電視螢幕。
而隨著年紀和心境的變化,也會為自己吸引來迫切鞭策著自己面對部落客中年轉型的廠商們。(這是什麼法則?)前陣子有料理的廠商來接洽,提醒我要多做便當少吃外食預防過度癡肥。接下來則是來了今天的主角,就是BenQ。他們給我一台55吋的護眼電視希望我好好使用,珍惜自己的眼睛,就算下班回家要躺著大看電影或電視劇,也要看顯色技術好一點的螢幕。
我一邊撫摸新的電視一邊感謝BenQ之餘,也是有點感慨,身為一個要靠廠商養的部落客,其實我們無時無刻也都在接收到來自廠商對自己逐步邁向大齡的關懷之意!我們是一群更容易發現外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人!你只要打開信箱看看最近有哪些廠商來邀約你就會知道了!
如果最近很多補品廠商找上你,代表他們覺得你看起來很操勞!
如果最近有WIFI廠商找上你,代表他們覺得你最近說話的頻率很斷線、人生訊號不明!(不要亂超譯廠商!)
如果BenQ找上你,那就是代表他覺得你用眼過度!需要一個更護眼、更精準色彩的電視以防自己太年輕就青光眼!(不要亂超譯廠商again!)
好,總之呢BenQ給我這台55吋的護眼電視,特別希望我好好用來看電影,因為這台大電視可以使用一個被國際認證的ISF影像模式來看電影。這個模式據說會讓電視的電影畫面,更貼近真實色彩,也會讓觀眾更明確看見導演最初始想呈現的畫面色度。
我馬上連線FriDay影音,打開我今年最愛的韓片《雞不可失》,想看看畫面裡的炸雞變成什麼樣子!!!!!
(BenQ窗口看到我用這片來做畫面測試應該是綜藝摔了吧)
在我認真地相比之下,的確有感覺出ISF的影像和平常看4K電視的差別,用4K電視的一般模式看電影,常常會覺得畫面雖然很清楚,但過於銳利,也讓場景和人物之間的層次感太過分明,看起來會讓整個電影畫面都假假的。但開了ISF影像模式來看電影的時候,色彩還是清楚,不過層次更融合了一點,畫面溫潤很多,也會有種電影感大幅提升的感覺。在這個模式之下,《雞不可失》裡炸雞的油亮感變得更真實,比較不像食物樣品了,而色調修正下的炸雞看起來脆度也更高了。(突然變成美食評論節目!)
我家今年領養了一隻狗,身為他的叔叔,也想利用這次的BenQ新螢幕跟他打好關係,我直接用電視開啟YouTube,播放一些網路的狗影片給他欣賞,我們也教他使用遙控器,希望他以後看家無聊的時候,可以自己開這台電視來看,生命更加多彩多姿了!(整篇文章結束在一個奇幻的收尾)
#BenQS55 #BenQ4K電視 #智慧電視
#用S55打造私人電影院 #你所見即是導演所見
https://benqurl.biz/2sEaWvp
一般預防特別預防差別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衛福部105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除了致死率外,最令人擔心的是中風引起的失能。
中外都有不少名人中風的例子,國內包括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前東吳大學校長蔣孝慈、企業家溫世仁等皆因腦中風辭世。國外也有多位名人有中風病史,像是前美國總統羅斯福、艾森豪、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等。
造成中風的一大原因即為「動脈硬化」,研究指出,動脈硬化的其中一種:動脈粥狀栓塞,引發心臟病的機率高達30%,導致中風的機率高達25%,且在造成嚴重疾病之前,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動脈硬化可以避免嗎?
「我們人都會老化,」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回應,當我們年紀大了,血管會愈來愈硬;頭髮愈來愈少、愈來愈白;皮膚愈來愈鬆等等,所以動脈硬化也相同,隨著老化血管壁會一天天愈來愈厚。
洪惠風醫師進一步說明,有些人因為遺傳因素不好,例如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家族病史,或其他家族性疾病時,動脈硬化的速度會比一般人快很多。但無論是否擁有這些因素,人人都會動脈硬化,只是速度的差別而已。
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
洪惠風醫師將危險因子分為可控制及不可控制兩部分,這些原因造成動脈硬化,最後就可能引發心臟病或心肌梗塞。
動脈硬化不可控制的因素:年齡、遺傳。
動脈硬化可控制的因素:血壓、血糖、血脂肪、吸菸、體重、運動
洪惠風醫師指出,雖然動脈硬化無可避免,但若能夠將可控制的危險因子控制得宜,硬化的速度就會減慢。「只要能夠老得慢一點,就已經很謝天謝地了。?
動脈硬化延緩之道:控制血壓是關鍵
「台灣人特別容易中風,」洪惠風醫師說,相較外國人我們比較容易中風。而與中風最相關的因素是「血壓」,因此特別要注意自身血壓,標準也比外國人更嚴格。
此外,洪惠風醫師也提及,台灣人很熱衷選舉活動,他建議大家面臨選舉時期、參加活動時都不要太激動、不要生氣等,放輕鬆對血管較好。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月號《清血管防中風》,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549
【相關影片】
脈差大就是動脈硬化?正確量血壓提早警覺【洪惠風醫師】
https://youtu.be/rh0urJI_HJM
血管變窄還可能腦中風,頸動脈硬化,怎麼面對及治療?【周孫立醫師】
https://youtu.be/_4l5Yt5urno
頭暈、麻痺、走路不穩...忽略這些症狀,中風機率增5成【林志豪醫師】
https://youtu.be/YdISrBgFMkE
【相關文章】
動脈硬化延緩30年!心臟科名醫6招防中風、心肌梗塞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826
心肌梗塞發作有前兆嗎?心臟名醫洪惠風:8成無症狀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633
動脈硬化是什麼原因?動脈硬化預防之道搶救心血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355
#洪惠風 #動脈硬化 #中風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4XQQH6dsT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