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愉快 來讀讀隊長的書吧!🤓以下為精彩摘要~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創業,就是要做一頭站在風口上的豬,風口站對了,豬也可以飛起來,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投資也是一樣,找到趨勢正在成長的產業,就容易找到飆股。如果現在(2020年)想要找到1年業績成長1倍的公司,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產業找,一定比在傳統零售業更容易找到。
抓到對的趨勢,是投資獲利最重要的事。「Do the right thing」(做對事情) 比「Do the thing right」(把事情做好)更加重要。先找到對的產業,就是「Do the right thing」。產業趨勢對加上好的進場點,基本上投資就能掌握5成的勝率;因為產業趨勢的力量就像時代的巨輪一樣,時代的巨輪終將滾動向前,有時候甚至會凌駕於籌碼與技術分析。
當前的台股正處於法人時代(2020年2月國內外法人交易比重合計為40.67%),知道法人的想法、操作邏輯、操作依據以及操作策略,對於股市操作當然有相當的助益。而不論外資或是國內法人,選股與買賣進出的依據從來都不會是技術指標低檔黃金交叉;法人報告也從來不會是因為K線圖型態漂亮,而出具買進報告。法人重視的是產業的轉變、供需的平衡、原料或產品的報價走勢、新技術的進展、新產品的研發、新市場的拓展等,他們關注會影響公司未來基本面的因素,並且自有一套合理的獲利模型預估與評價。
簡而言之,法人在意的,其實就是產業趨勢的改變。例如,雙鏡頭導入手機,就屬於1種產業趨勢的改變,原本手機使用的拍照鏡頭顆數,由1顆鏡頭成長到2顆,這種量的倍增,就會帶動新的成長動能、新的獲利與改變;而身為台股股王的鏡頭模組大廠大立光(3008),就是順應著此波「產業趨勢」而生,更衍生出相關光學族群的大漲榮景。
因此「產業趨勢」這4個字,絕對就是許多股價驅動的源頭之一。當源頭管理做對了,於股市中自然可以如魚得水、事半功倍。這裡所說的「源頭管理」便呼應到最開始所說的,處在法人主導的市場中,挑對產業(Do the right thing),比找出好的公司(Do the thing right)重要很多。
以極端的例子來說,2019年如果花時間在半導體矽晶圓產業,或者是AI相關產業當中選股,儘管選到的不是最好或漲最多的股票,股價漲幅也幾乎都以倍數計算。然而如果是在太陽能產業或航運產業中研究,就算選出體質最好、獲利最棒的股票,也有可能漲幅遠不如其他產業的股票,甚至是漲幅還劣於大盤。
在股票市場上,如果能把源頭管理做得好,不僅可以省掉很多麻煩,而且可以順利參與產業趨勢成長帶動的股價上漲。許多真正強勢的股票,股價會呈現階梯式的上漲;也就是漲一段上來後,會經過強勢平台整理,取代大幅拉回,甚至連月線或10日線都不會破,並在橫盤整理後,出現另一段噴出行情。
這種股票很多都是處於對的產業趨勢中,包括產品漲價、獲利提升等,資金自然湧入,技術線型也會自然呈現多頭排列。因此源頭管理做得好,所選出及買進的股票,除非遇到系統性風險,否則不容易有停損或抱不住的問題。
產業趨勢抓得對,有時候股票只會買貴,不會買錯!投資獲利分2種,1種是看好1家公司的獲利能夠增加,分配利潤提升,也就是股票股利或現金股利的回報率增加;另1種則來自股票價差(資本利得),這與供需改變有關,多半是預期公司未來可能有新技術、新題材、新市場或新成長動能,進而能提高獲利或吸引市場買盤進駐,讓股價上升。而當獲利提高,股利的回報也多半會跟著增加。若只固守股利收入及股利殖利率,卻不管產業趨勢成長與否,股價上漲、下跌、持平都是有可能的;但若找對產業趨勢,不只能賺得股價價差,甚至可連同股利一起雙賺。
但要怎麼找到對的趨勢?大量閱讀、思考是必經的過程,若想要在投資這條路勝出,「大量」是成功的關鍵。而要如何定義「大量」?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個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所以,大量的閱讀與思考,對於尋找對的產業趨勢,是必要的過程。我除了每天看《經濟日報》、《工商時報》、《電子時報》與各證券公司的晨報、每期看《商業周刊》、《今周刊》、《先探》、《Smart智富》月刊、《財訊》雙週刊等雜誌來下功夫,另外還規定自己1年至少要讀12本好書,主題包括哲學、企管、財務、詩詞小說等,盡可能大量閱讀。只要肯1天花一點時間廣泛閱讀,就算還不能成為產業趨勢高手,至少對產業的敏銳度也不同於一般散戶。
每個人都必須面對投資,正視投資,跟買房、買保險一樣,沒有人躲得過。我鼓勵大家讓自己對投資有熱情,我也因為這股熱情,數十年如一日,讀報、看雜誌、研讀產業報告、拜訪公司、自己寫研究報告、盤勢分析、交易心法與產業報告、並系統化地分類產業、製作上課講義、做交易紀錄和筆記等。投資可以說是1種累積的過程,你花的時間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本文摘自《產業隊長教你看對主流產業選飆股》第2章)
好書這邊買👇👇👇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5137
#產業隊長教你看對主流產業選飆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量販解密:愛買、大潤發、家樂福,20年資歷專業達人,完全破解量販店讓人狂掃貨的暢銷祕密」介紹 訪問作者: 何默真 (Margery Ho)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想買這個,最後卻買了那個? 為什麼這東西我不需要,看一看還是拿起來? 早就列了購物清單,手推車為何越來...
一般零售業定義 在 元毓 Facebook 八卦
【某強國商人回收垃圾標為新品上架電商】
我多年來反覆強調:「不要用民族性去解釋現象。」此又為一例。
根據WSJ報導:「You Might Be Buying Trash on Amazon—Literally」,該報記者發現相當數量的美國Amazon.com上第三方賣家回收垃圾,清潔整理後以新品樣貌重新上架販賣。
模式大概有幾種(見圖):
一、垃圾車司機從某些商業、零售業垃圾翻找出狀態尚可的品相,重新清理後以新品上架Amazon。
二、Amazon或一般零售業的退貨,通過liquidation company回收再賣給第三方賣家,該賣家從成批廢棄物中找出品相尚可的商品以新品名義再上架Amazon。
三、某些人從舊貨商店購買「捐贈品」然後以新品上架Amazon。
四、Amazon自己從消費者的退貨商品中找出員工判定沒問題的品相然後以新品名義出貨給購買相同商品的其他顧客。
五、美加地區常見的倉庫拍賣,買家從中找出物件以新品名義在Amazon上架。
報導中的Jesse Durfee在2017年的Youtube上聲稱自己回收舊電池並以小蘇打粉、清水洗淨後重新包裝放到Amazon上販賣。
四十歲居住在聖路易市的女性Heather Hooks稱自己在Amazon販賣成千上萬件從liquidators(回收商)處買來的商品,從樂高玩具組到 Maybelline化妝品,一年靠此掙超過$2萬美元。
---------------------------------
我的意見:
1. 這些人在搞的行為,以美國Uniform Commercial Code、侵權行為法甚至刑法角度看都有極高的法律風險,不建議仿效。
2. 我相信不只是美國,許多先進國家一定存在類似行為,只是有無被報導而已。
經濟活動與大自然很像,任何一點資源只要有利可圖,就一定有人加以擷取利用。
印度今日都還有販賣餿水供人食用的現象;而幾十年前的台灣也有賣「菜尾」的攤販 -- 蒐集各種流水席宴的剩菜飯重新調味加熱後賣出給底層勞工食用,小弟我兒時也吃過一回。如今雖仍有菜尾餐廳,但已經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了。
熟悉經濟學「競爭(competitiveness)」概念者就會知道,競爭必然有準則,這準則可是以天然也可以是人為。然而一旦決定勝負存亡的競爭準則,就一定會出現「繞過既有準則」的競爭態樣。猶如在大自然中,體型、肌力、靈巧性競爭不過多數狩獵者的食肉動物,許多在演化策略上採取「食腐肉」。這一塊我多說一句,這種演化策略通常不是物種自身有意識的選擇,而是被環境淘汰下在現實侷限條件下的可存活策略。
例如我曾經撰文談過:「外貌在婚姻市場/性市場不吃香的女性與男性,均更容易傾向主張女權主義。」(請參閱『從上空女郎談競爭準則』一文 https://tinyurl.com/ub5xlpq)。
3. 最後還是回到破題 -- 許多人看到某些特殊現象動不動歸咎於「民族性」。然而這是最糟糕的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其問題在於「民族性」本身既無指明客觀侷限條件,本身也難以定義與觀測,更枉論量度。因此以民族性為基礎的理論永遠都只是tautology或論者自身狹隘的價值偏好(personal preference)。
文章連結:
http://yuanyu.idv.tw/?p=3386
一般零售業定義 在 擁抱巴菲特(邱涵能) Facebook 八卦
買波克夏好,還是買S&P 500的ETF好?
這個問題首先看個人喜好:你喜歡波克夏單一公司(BRK.B),你就買它;你喜歡買美股大盤指數基金分散風險,你就買SPY ( SPDT S&P 500 ETF)或VOO ( Vanguard S&P 500 ETF) ,後者還是巴菲特推薦一般散戶投資人買的指數型基金—「如果不當波克夏股東的話」。若投資人無法對這兩項深入瞭解分析,又想投資美股參與美國經濟成長時,二者就隨意隨興挑一個,無可無不可。
但若想仔細比較、深入分析,我們試試看:
首先,我們比較BRK.B和SPY (或VOO)的股價報酬率。這樣的比較對投資人的實際投資損益比較確實。
我們比較的標準是「股價的年複報酬率」。我們以15年、10年和5年的股價週期分別比較,所以比較起始年度分別為2003年、2008年和2013年,股價資料來自Yahoo Finance的K線圖,並以昨日(2018/9/19)的收盤價為比較基礎—畢竟我們是比較到「現在」嘛—來比較這一段時間誰的「股價年複報酬率」高。今年到9/19已經262日,我們折算為0.72年,故以比較起始日到2018/9/19基準日收盤價的成長倍數,去開15.72、10.72、5.72年的根號求出年複成長率。如表「BRK.B和S&P 500 ETF 股價年複報酬率比較」。
我們從表中看到:15.72年的股價週期,BRK.B成長了4.97倍,股價年複報酬率為10.7%;勝過SPY的3.38倍成長和8.1%股價年複報酬率。VOO則沒有資料。所以,15.72年週期的股價年複報酬率,BRK.B完勝S&P 500 ETF!
10.72年的股價週期,BRK.B成長了2.43倍,股價年複報酬率為8.6%;勝過SPY的2.12倍成長和7.3%股價年複報酬率。VOO還是沒有資料。又因此,10.72年週期的股價年複報酬率,BRK.B又完勝S&P 500 ETF!
5.72年的股價週期,BRK.B成長了2.28倍,股價年複報酬率為15.5%;勝過SPY的1.95倍成長和12.3%股價年複報酬率;又勝過VOO的1.99倍成長和12.7%股價年複報酬率。5.72年週期的股價年複報酬率,BRK.B還是完勝S&P 500 ETF!
就股價報酬率的比較,不管是15年、10年和5年的股價週期,BRK.B都完勝S&P 500 ETF!
其次,我們看看15年、10年和5年期間,波克夏每股帳⾯價值(BPS)的年複成長率,並與SPY和VOO的股價年複報酬率比較看看。
我們波克夏參照成長的基準是2017年底的BPS,這是美國還未採用新會計準則(GAAP)—2018年起—將波克夏投資組合的「未實現損益」列入資產負債表,而影響到新的BPS前。所以,比較的起始年我們採用2002、2007和2012年底的BPS。如表「波克夏每股帳⾯價值(BPS)年複成長率計算」。
表中,波克夏(BRK.B)15年BPS的年複成長率為11.4%,打敗SPY股價在15.72年中的年複報酬率8.1%。
波克夏(BRK.B)10年BPS的年複成長率為10.5%,打敗SPY股價在10.72年中的年複報酬率7.3%。
波克夏(BRK.B)5年BPS的年複成長率為13.1%,打敗SPY股價在5.72年中的年複報酬率12.3%,也打敗VOO股價在5.72年中的年複報酬率12.7%。
波克夏每股帳⾯價值(BPS)的年複成長率,竟然完勝S&P 500 ETF股價的年複報酬率!
就量化的比較,波克夏都完勝S&P 500 ETF。質化的比較呢?因此,第三我們要來探討波克夏和S&P 500 ETF所蘊含的內在價值誰高?
談到「內在價值」,巴菲特說:「評估投資項目及事業是否具有相對的吸引力,內在價值是唯一合理的考量。」又說:「內在價值是企業在其剩餘壽命中所能產生的現金,經過折現後的現價。它無法精確計算,只能大概預估。」(書p.44)
波克夏的內在價值有哪些?我寫的書《買進巴菲特,穩賺18%》p.51~53有詳述巴菲特2010年度給股東信上描述的:
第一,波克夏擁有的股票、債券、約當現金和保險浮存金。尤其是「保險浮存金」在波克夏的會計帳目上是被視作「負債」,而非淨資產,可是卻是波克夏「強本收購」(書p.197,199)和「危機入市」(書p.39~41)的本錢。
第二,波克夏非保險業子公司的盈利。這包括在金融風暴和不景氣時,不受影響仍能源源不絕獲利的鐵路子公司BNSF和能源電力子公司BHE。
第三,波克夏的經營優勢,包括稱職的經理人、不受限的資金分配和業主思維企業文化。這都是帳面價值上看不到的豐厚內在價值!
當然,S&P 500 蒐羅了美國前500大優秀公司,還可以不斷汰舊換新,補足新戰力,內在價值也常被低估。
巴菲特也說:「內在價值數字因各人認知而有所不同。」S&P 500 和波克夏內在價值誰高?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從巴菲特所羅列波克夏內在價值三大關鍵支柱來看,它的帳面價值確實遠遠低於內在價值。相對而言,波克夏的股價也ㄧ直被低估。若反過來說,就是波克夏股價蘊含許多上漲的空間,尤是巴菲特他們正當想要回購股票時。
最後,投資單一公司波克夏比投資美股大盤指數基金的風險大嗎?
霍華·馬克斯定義「風險」是:「風險意味著發生結果的不確定性,還有當不利情況發生時,出現虧損的可能性。」
投資必有風險,所以投資要學習控制風險。巴菲特挑選公司時,都挑那些10年、20年,甚至幾十年後「不太會改變產品與服務」的公司,也就是生產民生必需品或服務的公司。這些公司能夠源源不絕地產出現金,並且可以抗景氣衰退。波克夏或是部分擁有這樣的股票,或是全資擁有這樣的子公司,面對金融危機和景氣低迷都不怕,還有充足的資金危機入市、擴張事業版圖。這樣「結果的不確定性」風險不夠低嗎?
反之,S&P 500 的500大公司裡面,不乏產品與服務變化多端、日新月異的科技產業。「結果的不確定性」的風險還比較高。
不過S&P 500 ETF包含了美國前500大公司的股票,多元化的產業可以分散風險,「當不利情況發生時,出現虧損的可能性」會比較低。
可是波克夏不也一樣嗎?波克夏的子公司巴菲特將它們分成四大類:保險業、受監管且資本密集事業、製造服務與零售業、金融及金融產品。這其中包括了財星五百大公司中的八家半了(書p.202)。波克夏子公司和投資組合的多元性,巴菲特幫它們講話了:「當你靜心探究波克夏時,就能看透美國各種產業。」(書p.214)這不夠分散風險嗎?
買波克夏好,還是買S&P 500的ETF好?這個問題雖然經我詳細分析了,但買哪個,看倌:你還是依你的喜好決定吧^_^
一般零售業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量販解密:愛買、大潤發、家樂福,20年資歷專業達人,完全破解量販店讓人狂掃貨的暢銷祕密」介紹
訪問作者: 何默真 (Margery Ho)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想買這個,最後卻買了那個?
為什麼這東西我不需要,看一看還是拿起來?
早就列了購物清單,手推車為何越來越滿?
其實……這中間都有人動了手腳!
身在臺灣,幾乎人人都去過量販店;
乾淨明亮的空間、井然有序的陳列、物美價廉的商品,
光是推著購物車行走其間,就令人有種幸福的錯覺。
沒錯,這就是大賣場讓你不知不覺越買越多的祕密之一。
目的就是要你甘願掏錢,還慶幸自己撿了便宜!
不說你不知道,量販賣場的每個安排都有邏輯。
從來沒注意過?因為你總是:
►被俗擱大碗的價格迷惑→不買不行!
►被限量超低價商品吸引→我還不買爆!
►都特地跑一趟了,手推車還很空→沒裝滿太可惜,再買一點!
►貨架塞滿商品,走道綿延不絕→前面還有好東西,過去看看!
►蔬果鮮豔繽紛、魚蝦閃閃發光→不管什麼都給我來一點!
本書作者何默真,曾先後任職於臺灣三大量販店;
從愛買基層員工做起,當過大潤發客服、行銷,最終出任家樂福全國公關經理。
她同時也是全臺能見度最高、資歷最雄厚的零售業公關;
於業界任職期間,平均一年的新聞露出超過700次;
超過20年的工作資歷,讓她得以潛身於量販現場,一窺商品暢銷的祕密。
★量販店究竟有什麼魔力?讓人走進去就買不停?
征戰業界20年的量販女王何默真,以職涯經歷精準解密,
大賣場裡各種讓商品周轉更快、顧客搶著買、客單價更高的做法。
她說:「顧客不愛被打擾,卻渴望被引導。」為此,
她曾大量下單祭出破盤價,並複製傳統市場的叫賣聲,短短一天就讓高麗菜多賣10倍;
也曾徹底研究泡麵口味、細讀銷售報表,找出真正暢銷的品項;
甚至為了擴大貨架陳列(且不必整天忙著補貨),不惜槓上直屬主管。
而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客訴,何默真卻視為把過路客變常客的大好機會。例如:
賣場鄰居抗議噪音,她挺著孕肚登門調停;過年期間來客暴增,她預先安排上百個車位。
碰上電視機自燃、美國瘦肉精牛肉、三鹿毒奶粉等黑心事件,她一樣沒在怕,
危機處理得當、後續回饋夠誠意,你就會更離不開——這些,也是量販店默默在做的事。
本書集結了何默真從賣場基層做起,
一路升遷至公司核心的職場觀察與銷售心法,
透過她的敏銳觀察與詳實敘述,
徹底解密量販店逆勢操作、長年熱銷的關鍵祕密。
★女王帶逛:行家帶你找門路,這樣買才真便宜:
►大賣場的購物氛圍心理學:氣味、燈光、空間都有學問?
►何時進賣場,才能買到最新鮮的生鮮食品?
►什麼是真買一送一?什麼是假買一送一?
►特價檔期怎麼來的?哪些東西在量販店買反而貴?
►即期品的定義是什麼?除了日期外,還應該注意什麼?
本書帶領你跳脫消費者身分,改從量販員工視角,
看見賣場人員、客服、行銷、公關等多面向的操作。
回過神來,你會發現過去自己竟如此無知,
就這樣毫無防備地走進量販店的各種精心安排!
換句話說,讀完這本書,
你會更清楚自己是怎麼在量販賣場中招的!
作者簡介:何默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企業管理碩士。1997年進入量販界,職涯歷經全臺三大量販店:愛買3年半、大潤發10年半、家樂福7年,資歷超過20年。從基層生鮮管理起步,經歷雜貨、客服等單位;2003年從賣場進入總公司工作,負責全臺行銷與對外公關、外商公司管理核心職務,並出任全國公關經理。堪稱全臺灣能見度最高、資歷最雄厚、處理過最多食安危機的零售業公關。
作者粉絲頁: 何默真 粉絲團
出版社粉絲頁: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一般零售業定義 在 日常用品零售業定義:一、批發、零售及餐飲業普查... - 加油地圖 的八卦
加油地圖,日常用品零售業定義:一、批發、零售及餐飲業普查...,,產業(如中盤批發商、零售商、工廠、公司行號等);.非消費性....凡從事家庭電器用品及器材批發之 ... ... <看更多>
一般零售業定義 在 #一般零售業甲組- YouTube 的八卦
近年來複合店的經營模式頗受零售業看好,不少業者紛紛轉型為複合式商店| 商店街(shop street)為一種商業性的聚合體,由多數的小零售業者(包括部分的服務業),緊密的聚集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