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這篇文章,懇請大家一起關心孩子的飲食健康。
在此也要說聲抱歉,我兒不在台灣就學,這類資訊只能從媒體報導慢好幾拍得知,而台灣媒體亂寫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經常今天寫的明天全盤推翻,很多一知半解的話題,我不敢也沒有資格以意見領袖自居。臉書只分享一些輕鬆小事,不代表我對大事漠不關心。
個人覺得「買一組三千多元的無毒桌椅」和「吃一餐七八十元的健康營養午餐」沒有衝突,願意買單的甚至極有可能是同一群家長,就像出國旅遊/當校園志工,讀英文繪本/唸中文詩詞,本來就可以同時並進。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和育兒價值觀,但孩子的飲食健康絕對是最基本的,是吧?
事實上,我的俠女同學恰巧就是會主動監督學校營養午餐的媽媽志工兼網路購物狂兼旅遊達人兼事業做很大的職業婦女,每件事都做得有聲有色,她是我的偶像。(趁亂告白)
P.S. 為了避免誤會,截圖中要團的是兒童無毒顏料而不是氣泡紙,關於粉絲的提問,我當下的完整回覆是:「氣泡紙不用花錢買啊,包裹中的填充物就常有,廢物利用即可。家中沒有的人也可以考慮去店家或公司問問看有沒有不需要的。」(而且我以為她是在開玩笑)
=
轉貼這篇不是討拍或筆戰,只是覺得她寫的兒童飲食安全議題很重要,既然被點名了,就同時發表一下我的淺見。若沒空讀完作者的長文,至少也別錯過很有建設性的結論:
【身為爸媽,我們可以這樣做】
1:加入學校家長會,爭取擔任「營養午餐委員」監督學校的校園午餐。
2:關注主婦聯盟基金會目前與田秋堇等立委共同修法的「學校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連結請點: http://goo.gl/PSNWsq 。打電話到選區的立委辦公室,請立委支持修法。
3:由主婦聯盟、第一社大、微風市集等公民團體組成的【南方食農教育聯盟】預計於12/5舉辦「食農教育論壇」,擬邀請高雄市政府與台南市政府及各個關心食農教育與校園午餐的個人及公民團體舉行公私協力交流,歡迎加入「南國明日餐桌」按讚(連結請點 https://goo.gl/jkj7Or ),密切注意活動消息。
營養午餐「白飯事件」,昨天朋友談起時,我都只有一句話想說:「合法使用與必要使用是兩件事」,必要一定要合法,若覺得不必要使用,就要討論「為什麼要用」,以及「如何才能不用」,才能看到政府依賴大型團膳業者所造成的飲食現況--一個合法合理但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為何八、九萬名孩子的飯交由一個廠處理?為何地區性的小團膳業者消失了?為何學校養不起/無法養一間自設廚房與廚師?
既然營養午餐是結構面問題,要改變很難(但有團體持續推動中,後面再說),那麼氣急敗壞的家長,有下定決定先改變孩子的午餐內容了嗎?早上作便當太困難,前一晚煮飯時多留一點飯菜呢?是不是連家庭晚餐都一併「外包」了?
營養午餐不全是那麼差,華德福學校可提供有機餐,一頓70~80元,一般營養午餐的兩倍,多數家長會喊貴抱怨吧,可是今早一位親子部落客賣幾千組三千多元的木製桌椅瞬間秒殺,瞬間,然後另一位部落客的粉絲連氣泡紙都在問能不能團購,家長確實是種謎樣生物沒錯。
(這一篇我沒打算指責部落客問題,部落客看來也沒義務覺得自己有責任帶領粉絲討論社會議題,多一點除了「消費力」以外的生活思考層面,部落客怎麼經營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長跟風想跟到什麼?)
(雖然我這麼寫了還是馬上收到來自部落客讀者的批評訊息,再強調一次,本文非針對這兩位部落客,而是針對瘋狂跟團但未在乎過孩子飲食內容與教育的家長,或許有人同時買三千元桌椅也買友善食材煮飯,那很好,我說的不是你,但我們都知道這不是完全重疊的消費群)
(我放這兩位部落客的截圖也不是想紅,又不開團有什麼好紅?只是因為知道他們都是新聞科系畢業,比起一般人受過更多寫作邏輯訓練與新聞判讀能力而已,要多寫一點完全不是問題。我寫的就是我想的,我想的就是我做的,我不會寫自己做不到與不相信的事情。如果你接受再往下讀)
我在想,這些財力在某些時候變得雄厚的家長,約是1980年代左右出生,不一定經濟富裕,至少能感受到經濟漸佳,加上個人主體性變高,養育下一代時,也會較容易以消費達到個人滿足(當然你可以說那個木製桌椅無毒耶,那麼三餐有沒有達到無毒標準?)然而真的實務上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又沒那麼容易,例如洗手做三餐、下班後就讓孩子離開安親班自己看功課。
因為那又剝奪掉「自己」,團購什麼都買得下去,出國玩十多萬也可以花,那呈現了一種生活質感,可是要參加學校的營養午餐委員會呢?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高學歷女性,可應該算是有工作能力,也常被長輩問,幹嘛不去上班要自己帶小孩,現在的社會眼光是,女性不該為了家庭犧牲自己,但我覺得經營一個家庭也是一種能力,而且不分男女,如果外子願意,我可以和他交換身分。
這兩年開始成為家庭主婦後,我觀察周邊家庭,粗分成四種, 一種是雙方薪水都不錯的雙薪家庭,很肯花錢,第二種是雙方薪水都普通而已,其中一方也許付完保母費和補習班費用就所剩無幾,卻覺得不維持兩份薪水生活沒有依靠,兩種的共同性是多數跟孩子有關的都選擇外包(食物或教育)。
第三種是單方薪水就不錯,另一方可以回到家庭,很積極跟團仿效部落客優質生活,但在食物或教育上還好,可以買很貴的Lc鍋當擺飾,鍋子裡的食物來源不重要。第四種是單方薪水過得去(也可能不錯),但雙方同意讓收入減半,拿回生活自主權,這一群女性行動力很大,包括共學團參與、體制外教育蓬勃、小農自售客戶群,這群人常被笑,但促成的社會改變是事實。(以上只是粗分,有很多例外和變數)
我覺得吃不該階級化沒錯,現實是現在就是被階級化了,而這階級化不再單指錢,也指的是家庭生活的品質(非團購達成的物質)。
我不會鼓勵大家都回家自己帶孩子,但外包該適可而止與經過選擇。一切都外包很輕鬆,但造就的後果(下一代與健康問題)就是社會整體一起承受。
「飲食外包」是整體社會的危機,但不從調整生活方式是動不了的。也可以說是人心不願動了,我常想到我媽以前下班回來煮全家飯菜、全家隔日中午便當的情景,我們孩子幫忙洗米、揀菜、輪流洗碗,一起忙碌到八點多,要回到那樣的生活會有點辛苦,但真的是可以選擇的。(還是職業婦女時的番紅花也是每天五點起床煮早餐作便當,當然超累,但就是選擇自己的飲食方式)
在這裡補上 Chun Hsien Chen的留言,夫妻都是媒體業,但共購友善食材且自炊,他來說這些話很有說服力:「我以前覺得不能自己炊煮的人很不可思議,但漸漸淡化到那只是個人價值選擇的問題。的確,社會結構的大問題很難解,只能說你在乎的程度到哪裡,就執行到那個程度。這中間並沒有對錯或高級低等的差異。」
我並非要呼籲每個孩子都自己帶便當,有些家庭就是需要,有些家庭就是沒能力煮飯,可是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有一點選擇的可能,生活的餘裕,玩手機追劇的時間,那麼做一個便當不難,起身改變營養午餐的品質也有可能,就從在班親會上要求學校讓你的孩子蒸便當開始,加入營養午餐委員會開始。
每天吃的營養午餐絕對比一組三千多的無毒木桌椅或是據說很時尚的媽媽包、英美繪本更重要。
網路上有股聲音是嚷嚷不要害怕化學添加物,我沒有害怕,我只是覺得自己有權力得到透明資訊,讓我選擇要不要。一個合法的添加物,不代表必須被使用,昨天看一位網友寫:「食品加工技術不斷在進展,添加物複雜性也隨之增加」,台灣食品安全的前科告訴我們,今日視為安全的一切,可能明日就推翻。我會選麻煩但減少使用的那條路。
以下是來自南琦的建議:
【身為爸媽,我們可以這樣做】
1:加入學校家長會,爭取擔任「營養午餐委員」監督學校的校園午餐。
2:關注主婦聯盟基金會目前與田秋堇等立委共同修法的「學校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連結請點: http://goo.gl/PSNWsq 。打電話到選區的立委辦公室,請立委支持修法。
3:由主婦聯盟、第一社大、微風市集等公民團體組成的【南方食農教育聯盟】預計於12/5舉辦「食農教育論壇」,擬邀請高雄市政府與台南市政府及各個關心食農教育與校園午餐的個人及公民團體舉行公私協力交流,歡迎加入「南國明日餐桌」按讚(連結請點 https://goo.gl/jkj7Or ),密切注意活動消息。
補充:部落客轉貼後果然找來許多粉絲批評,我也去回應了。
您目前不居住台灣,但在台灣媽媽界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如同推動閱讀,若能一起改善食安問題,即使只是一句「加入營養午餐委員會吧」,一定比主婦聯盟推動一年成效還佳。我文中寫到,非針對這兩位部落客,截圖無法刪除讓粉絲們不舒服,是我的錯,本文起先未設定公開,因朋友要求分享才開地球,但已經無法刪除截圖,是我思慮不周,很抱歉。
我想針對的是瘋狂跟團、認為自己盡力滿足了孩子需求、但其實未在乎過孩子飲食內容與教育的家長,如網友所說,或許有人同時買三千元無毒桌椅也買友善食材煮飯,那很好,我很贊同全方位在意安全的問題,但我文章說的不是這些人,請不要覺得被指責,而我們也都知道那不會是完全重疊的消費群,光看團購頻率與數量,就知道許多家長對品牌的在意程度遠超越友善食材。我們該檢討廠商、政府、學校為什麼不能給我們安全的營養午餐沒錯,那就讓我們起而行參與結構面的改善行動,在那同時,也要思考怎麼同時自救,例如先從改變孩子的午餐內容做起。
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內容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八卦
[過年期間疫情就已經開始了](個人拙見)
小時候,過年是我最期待的節日。紅包、鞭炮、睡到飽,還有難得齊聚的親朋好友,歡樂怡情的小小聚賭,每一片場景都充斥著喜慶的大紅顏色,及明知不見得卻依舊真摯的新年快樂。
·
若有人發明了時光機器,回到過去訪問兒時的我:「長大後做一個過年要上班的工作好不好?」我一定說不要,或許還會天真地反問:「什麼工作那麼壞,要人在大家團圓最重要的日子還要上班?」
·
·
·
·
成長是幻滅的開始。出社會至今,我幻滅了十年,終至屈於平庸與現實,我變得不再期待過年,甚至為了過年期間爆量增加的出入境人潮感到嫉恨與疲憊。
·
初二清晨,我才飛完一個長班回來,家裡餐桌上的菜餚已經涼透了,冰冷的空氣中有朱門酒肉臭的油膩氣味,那是與我錯身而過的華美證據,我卻連悼念的心情都沒有,只想拖著僅存的最後一絲氣力趕緊洗澡上床睡覺。
·
然而,我並不是最辛苦的。
·
從機場回家的路上,我搭乘公司派發的交通車至離家最近的捷運站,轉搭捷運,再轉搭計程車。原先抵達捷運站後我是想騎Wemo回去的,沒想到Wemo為了體恤員工令員工放年假,居然在過年期間停止服務,打開App看到Wemo發布的停止服務公告,直有種想氣又想笑的複雜感覺,一方面覺得真倒霉,卻又很想稱讚Wemo老闆做得好。所幸,才步出捷運站便看見一輛計程車孤零零地在無人的街上挨邊等著,我跨大步過去開啟車門,才要上車,便聽見一輕柔女聲在我身後詢問:「請問妳也是要去XX醫院的嗎?」
·
我轉身回答不是,但思及那醫院也是在我家附近車程不過五分鐘的近處,便再道:「沒關係,可以順路載妳。」
·
那小姐一開始略有些遲疑,但附近確實是沒車了,連Wemo都停止服務了(但還是要稱讚Wemo老闆做得好),她便和我一起鑽進車內。
·
我向司機報了XX醫院及我家地址,並指示司機先送小姐過去。小姐穿著尋常裝束、戴著口罩,我不知道她在初二清晨便去到醫院的目的,也保持禮貌不多做探問。一路無話,很快便到了醫院,小姐照著跳錶上的金額準備了八十元給我,我搖搖手說不用,最後在小姐的堅持、我的推卻來回下,我取了小姐掌心中一枚五十元硬幣,說:「那這樣就好。」
·
小姐才下車,司機便向我道:「我認識她,她是來上班的。」
·
原來小姐是這家醫院的護理師,而司機的女兒也是,司機時常在捷運站排班接送醫院的醫護人員上下班,許多人載過許多次,便生了面善。
·
「那你女兒他們過年期間上班會有雙倍薪資嗎?」我問,心裡升起了一點比較的情緒,因為我是沒有的。
·
「這我不清楚耶。」司機答。
·
後來又和司機不著邊際地聊了一些,很快便到家。
·
·
·
·
時至今日,不過一月有餘,武漢肺炎的疫情便轉為全球大爆發,各國確診人數如某種奇異競賽一般不斷創新高,我所在的航空業也受到波及,隨著各種禁航禁運航班取消,或是朝令夕改地隨著疫情升溫產生各種抗疫措施,畢竟旅外國民不諱言是防疫最大破口,我也才切身體會到為什麼我的工作是高危險群。
·
所有疾病最好的特效藥,便是你自己的免疫力。而我的工作不但要接觸來自世界各國的旅客,連維持個人免疫力的最佳法則:正常作息,都無法達成,每一次感冒生病醫生跟我說要早睡早起,我都苦苦地感到有些諷刺。我時常在夜最黑的時刻強迫自己起床,也時常在日最光的時刻強迫自己入睡。我的生理時鐘早失了準頭,甚至我也不希望它有準頭,在我過了幾天規律日子以後就恢復敏銳,那只會令我在下次的時差、熬夜時更加痛苦,而這種痛苦無法藉由習慣有半分紓解。
·
我不是什麼高大上的人,我之所以繼續做著這份工作,不過是為了一份可以糊口的薪水。我的品德不高大上,相對地我的能力也是平凡,不過是受過某種技術訓練的基層人員。認清自己的境界,似乎也是成長幻滅的一部分,即使如此,我也希望不論是誰,是高的還是低的,是圓的還是扁的,都能至少受到如人的對待。
·
·
·
·
疫情開始之後,走過幾個國際機場(美國、日本、加拿大、泰國、英國),發覺的確沒有哪一個國家在機場的防疫把守,做得像台灣這樣快速積極,從不曉得已經改到第幾版的健康聲明卡,到直接掃描QR code上網填寫,增派於海關前的檢疫人員(順帶一提,非洲豬瘟的把關也非常積極),在在都令人感覺台灣的重視,也令我對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可以這樣動員上下齊心維護國民健康安全。
·
在我出發至英國的前一日(3/14),適逢衛福部宣布歐洲疫情提升至第三級,所有從歐洲返國的旅客皆需居家隔離十四天。隔日一早,我一到公司,換好制服進入簡報室,公司發來的班表變更通知便響了兩次,一下班變得更短、一下班變得更長,似是躊躇勉力跟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決策速度。
·
由於歐美疫情嚴重突升三級,這也導致了所有飛行長程航線的空服員面臨回國後需要居家檢疫十四天的重大議題。
·
為何居家檢疫十四天對一般民眾來說是需要強制執行的法令規定,而同樣入境三級疫區的空服員卻可以豁免?
·
這便是台灣兩大國籍航空與政府協商的結果。
·
據一位空服員教官於公司內部社團透露,兩大航空公司代表和政府協商這個議題時,政府官員就問了一句:「如果讓空服員配合政策實行居家檢疫,你們的運能可以撐多久?」
·
友航回答一週,我的公司回答兩週。
·
該位教官在內部社團貼文再道,由於台灣是海島地形,對外運輸極度仰賴空運及海運,這場疫情若是個長期抗戰,島內物資可以自給自足多久?且尚有滯留海外的國人尚未歸國,還是需要保留航線載他們回來。這位教官之後又提到了這場疫情已經導致了多少外國航空公司裁員、倒閉,台灣航空公司目前已經很努力在照顧所有員工,因此若是擔心疫情傳染的空服員可以申請無薪假,一方面降低公司成本也將自己染疫的風險降低;且溫柔詰問有經濟壓力需要繼續上班的空服員,如果又要薪水又要向政府通報居家檢疫,在公司同仁「共體時艱」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的同時,這樣做法,真的,好嗎?
·
看完上述貼文,我一開始也有點被唬住,認為這的確是個艱鉅的兩難,後來又想到衛福部曾向航空公司要求,若能提供完善的空服員防疫配套措施,就放寬標準令空服員可以不必和一般民眾一樣遵循十四日居家檢疫。那麼我們來看看航空公司提供了什麼樣「完善」的防疫配套。
·
一、到外站以後專車接送;
·
二、空服員抵達飯店以後不外出;
·
三、外站三餐皆在房內使用;
·
四、早晚自量體溫通報;
·
五、返台後搭可搭組員專車、自行駕車、親友接送或是計程車回到居住地,不可搭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
六、返台後原則上應留在居所七十二小時不外出。
·
首先,空服員到外站本來就是專車接送,但我們依舊要進入機場海關和「所有人」一起進行通關,空勤組員專用通道和一般旅客通道通常只有一條紅龍的阻隔,也就是文明阻隔,貪圖方便或有私心需求的人還是會任意穿越,病毒沒有受過文明教化當然更是暢通無阻。
·
再來,即使空服員都可以做到不外出、在房內用餐,但航空公司並未在防疫措施配套協商以後,提供飛出外站的組員至少一組一支體溫計,座艙長打旅館內線電話來詢問身體狀況也只是走個形式,相信他個人註記的體溫量測報告也不盡真實。
·
但就算作足上述,空服員最大的感染疑慮,卻是在機上,不是在外站。
·
我曾在我的公司相關網頁上,看到一些相當擔心公司營運狀況的員工貼文,解釋機上的空氣換氣率是所有大眾交通工具中最高的,每兩到三分鐘就會全部換新,且會經由與手術室同等級的HEPA醫療級濾網過濾,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微粒、細菌與病毒都會被阻隔,不會進入客艙內,要空服員要安心服勤。
·
不過,若是病毒本身就在客艙內,HEPA有辦法將病毒過濾出機艙嗎?
·
時至今日,我的公司已經載到不下十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而接下來隨著各國鎖國的「逃難潮」,將會有更多有極大感染風險的旅客陸續經由飛機轉至世界各地。我的公司在機門邊不測量乘客體溫、在機上也不強制乘客戴口罩,相當尊重人權及乘客個人意願;空服員在機上僅戴口罩及手套,護目鏡選配,其他服務流程雖有縮減但依舊會觸碰到乘客食用完的餐點、垃圾,依舊要清理廁所。
·
之前台灣派遣友航班機至中國撤僑,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兩岸關係的政治操作,機上人員從防護衣到鞋套全副武裝,一副高規格的防疫大秀令同樣飛行三級疫區的我現在不勝唏噓,武漢肺癌在中國便全力防堵,武漢肺癌在歐美便不管不顧。
·
·
·
·
隨著境外移入的確診個案暴增,空服員無疑是受到感染的高風險群。我願意繼續上班,即使航空公司按照原先的薪資計算方式,不因疫情而特別給予加給我也無所謂,畢竟我沒有富爸爸,為求溫飽我就賺我該賺的薪水,但即使我有領錢,航空公司也不該拿全公司生計的大帽扣在空服員身上,沒有做好防護措施便要求我們白白上機冒染疫風險。
·
而自武漢肺癌爆發以來,防疫之所以視同作戰,除了是保護國民健康安全以外,我隱然發覺這亦是一場國際間科技、醫療、人民素養、政府效能的終局之戰。台灣的超前部署,享譽各國,以國土面積、人口密度、與中國距離來看,能將感染人數控制在這樣的數字,足見台灣社會的努力有成。
·
我曾經看過世上許多美景,可是不論去到哪裡,我總是想回家,想回到這小到「一點都不能少」的彈丸之地,這次的疫情更令我感覺家的美好與安全,所以更有一種不能令自己成為防疫破口的期許。
·
許多同事有與我同樣感想,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需要追溯3/3至3/14的歐洲旅遊史時,主動向有關單位通報需要接受居家檢疫,畢竟航空公司與政府協商的「防疫配套措施」是在3/14以後才開始實行(雖然這配套好像等於無套),3/3至3/14飛往歐洲的空服員應該都有外出、皆在外面用餐;甚至有些空服員在航班上載到確診病例,致電有關單位自報需要居家隔離,還是被一句「空服員不在此限」擋在防疫大門之外,不然就是被踢皮球,沒有人有膽下達指令要我們隔離。
·
3/20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上,有記者就空服員可能成為防疫破口問題直接向衛福部指揮官陳時中提問,結果得到一個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解答,以下是逐字稿:
·
記者問:昨天也有提到說航空公司會要求機組員執行居家檢疫,可是因為他們沒有拿居家檢疫書,所以是沒有強制法律效力的,目前機組員還是可以外出,這部分要如何解決落實航空公司當初提到說要嚴格執行隔離措施這件事?
·
疫情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答:我再說明一下我們對航空公司的要求,在外站的部分,我昨天有說明,在外站他們有幹部,在機組員的部份也有事務長和機長,所以他們要落實這個管理的部分和督導,回國之後也一樣,公司要盡起這個責任,民航局會負責督導航空公司。他們就是回國之後,第一個因為現在航班已經沒有那麼多,所以已經有在外站逗留的機組員,在排班的時候要往後挪,不要把他們的班表排得太密,要把他隔開;那第二個要落實居家檢疫的部分,就符合居家檢疫的標準,那這個部分是苛責於航空公司跟民航局來做督導。
·
看完陳宗彥副指揮官的回覆,我想說我們在外站沒有「幹部」,機長在外站期間並不負管理空服員的職責,事務長在回國下班之後也就是下班了,不會再來督導同機組員有沒有出門,我也從未聽聞有同事抵台之後接獲航空公司甚至民航局的關懷檢疫電話。至於班表的密集度,一般我的公司在一個長程航線後,飛抵當天不算,會在之後給予至少兩天休假,不曉得這樣的間隔有沒有辦法抗衡病毒的潛伏期?我們的確有因為航班減少而班與班之間的間隔變寬,不過我在這趟英國之後,放了三天假便有一個長程航線的公司待命,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去上班?不知道我到公司以後如果沒被抓飛是否能和公司主管在一公尺內的距離內喝茶聊天?而我若被抓飛了,我就是在疫區與疫區之間漂流的亞細亞孤兒,只有在機上最安全,因為有醫療等級的HEPA濾網為我過濾病毒。
·
即使我有自覺不想成為防疫破口,在台灣期間我不會出門,但我還是有少部分同事,在知道了「空服員不在此限」之後,開心地在社團、群組歡呼可以出門買菜、接小孩,並號召有志人士一同報名再飛往下一個疫區。在航空公司與政府協商而沒有任何法令可以檢視所有空服員對防疫是何種心態的情境下,我衷心祈禱他們都能身體健康。
·
·
·
·
空服員的防疫配套與航空公司的巨大資本之爭真的無解嗎?
·
我認為未必,我們是一個進步而開化的社會,我相信一定有更完善的做法可以達成雙贏。
·
比如說,能不能仿照武漢撤僑包機規格,提供空服員於服勤時穿全套防護衣,且將會與客人產生接觸的服務減到最少,機上僅提供可以外帶直接食用的餐盒及單包裝飲品。由於服務品質因應非常時期降低,機上配置的空服人員就不需滿配,達到民航局基於安全考量的放飛標準即可。
·
不過由於防護衣也是稀缺物資,應該盡量留給醫護人員。若防護衣不足,可否開放足夠的防疫宿舍供服勤空服員在台灣期間住宿?之前有新聞報導盛讚我的公司「竟有這服務」,還引發空服員「搶購」,才剛開放沒多久,名額就被搶光,造成許多沒有搶到宿舍、想出去買菜接小孩的空服員成為漏網之魚,這要請民航局監督航空公司盡快找到可供配合防疫的地點,別再讓空服員「搶不到」。雖然執行此舉必然會引發空服員的人權爭議,因為僅有防疫宿舍、機艙、疫區旅館三地可行,某種程度如同坐牢一般,因此此構想還是需要配合每飛兩至三個疫區,便得以回去居家檢疫十四日的人道安排。
·
上述都是屬於使用外部資源(防護衣、宿舍)來解決空服員防疫破口問題,航空公司應該也能藉由內部排班統計,將願意服勤的空服員分成幾組,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排出可以符合居家檢疫十四日的班表,甚至建立相互監督的通報網路。
·
疫情瞬息萬變,我相信航空公司應對也是措手不及,像是3/15航空公司向政府喊話盼能令機組員免責於居家檢疫,3/17才協商完成發展出防疫配套措施,3/20我飛抵疫區第五天,才真正得到可於房內用餐的餐費金額及指示。但從航空公司協商的內容、發布的新聞稿,皆不難看出,航空公司極大程度的目標不是防疫,而是經營。當然航空公司本來就是為了賺錢而開,但這次的疫情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令我們思考,究竟什麼對我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
像是3/16教育部為配合防疫,便公告禁止高中以下學校全面停止師生出國,此禁令一出遭到熱議是否違憲,畢竟憲法保障了人身有遷徙行動的自由;而國民黨籍的苗栗縣議員鄭聚然也在議會質詢時提出質疑,為何苗栗國不能獨立自己製造口罩、為何口罩一定要符合中央統一規格;許多我的公司同仁因為心繫公司存亡,而溫情呼籲空服員即使飛往疫區回國以後也不要向里長通報、或是擔心公司一直以來良好的形象被空服員的護目鏡遮掩,而貼心列舉真正該戴護目鏡的職業是什麼(氣焊、砂輪機切割、醫生看診)。
·
·
·
·
什麼對於台灣社會來說是最重要的呢?
·
除了上行下效的政令宣導、良好的人民素養,我想,便是我們的民主價值。
·
在此引用一段保加利亞政治科學學者Ivan Krestev於荷蘭Nexus論壇所講的一段話:「民主並不是以事事正確而聞名,而是在人民失望的時候,能給予他們一套機制去做出反應,使人民用非暴力手段去實行政黨輪替。」
·
台灣除了防疫速度、健保制度獨步全球,更是華語世界中唯一真正民主的國家。民主會讓社會充斥很多聲音、甚至是太多聲音,不過正也是因為我們在乎所有聲音,在如此紛亂之中還能創造這樣傲人的抗疫績效,我們才更值得驚豔與讚許。
·
而民主的內涵是什麼呢?
·
便是所有公民皆可參與討論、進而有機會改變我們共同關注的議題走向的權力。
·
曾有護理師友人私下向我表示,很羨慕我們可以罷工,他們的勞動條件明明那麼差,卻被綁縛在不顧病人死活的道德柱上,沒法有效做出能改善自己勞動條件的舉措。這次的疫情令我們再度體認到台灣醫護團隊的高品質,我們不能再視而不見於與他們成果不符的回報。台灣能不能從這次疫情中全身而退,更要仰賴他們的專業與努力,我相信他們不會讓我們失望,相對地我們也該為他們發聲,成為他們無後顧之憂的後盾。
·
除了力挺醫護人員改善勞動環境以外,我們最切身能做的便是在這病毒肆虐的時刻,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別再加重他們的工作負擔。別忘了,除了武漢肺炎的病人,尚有其他疾病及發生意外的病人需要仰賴他們的照料。
·
·
·
·
雖然疫情很可怕,但我卻發覺這對台灣的國際聲望是個轉機。
·
自中國崛起以來,台灣突然變得像是不敢表態的藝人一樣,在政治光譜中找不到顏色,紅外線、紫外線一樣看不到卻知道它存在的角色。論經濟體規模、物產豐饒,我們皆比不上對岸,但我們有一項對岸政權無可取代的軟實力,便是我們在乎每一個「人」,所以我們如此努力抗疫、在整個世界衛生組職不和我們玩的孤寂之中,土法煉鋼地援引過去經驗做到所有可以做到的事。
·
一個人會做出怎樣的決定,在於他的底氣。他的所作所為會以底氣為根向上發展;而沒有底氣的人,便容易被最現實的眼前利益給收買。比如說,一個重視環保的人,出門在外會自備吸管、餐具,力求減塑家園;沒有環保觀念的人,則不會計較在乎自己一次究竟用了幾個塑膠袋。
·
一個在乎台灣的人,會心心念念去做出能守護台灣全體人民的行為;一個在乎苗栗國民的議員,會想要自製口罩家家戶戶發給他們;一個在乎航空公司的員工,便會希望雇主打贏遺產官司自己幫自己補血紓困。
·
即使長大令人幻滅,我依舊希望台灣社會再多點美好、再多點不為現實低頭的可能。我們雖然是以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機制為主的社會形態,但會推行口罩實名制以管控物資數量、慎防發國難財的坐地起價,這便是我們以「人」為本的證據,也就是我們備受國際讚揚的軟實力。
·
你想做一個怎樣的人?你的底氣又是什麼呢?
·
我想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不以擁有廣大的歷史遺跡、根正苗紅的血統為傲,而是以尊重每一個來到這片土地的生命,有自由發聲的權益、有不卑不亢的深邃文明氣質為榮。
·
·
·
·
#別和病毒成為共犯
#防疫台灣人人有責
#支持空服不成破口
#改善醫護勞動條件
·
·
·
·
特別感謝「綠絲帶園地」社團、「長榮航空關係企業工會」粉絲頁及「Flying and Traveling with Chennie」粉絲頁 ,你們的暖心意見一直是所有空服員成長的動力,我們一起為台灣加油。
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內容 在 讀享周易刑事法 Facebook 八卦
不希望憾事再發生
對一般人、對警察執勤時的生命安全,都是同樣需要被保護的
不服判決就提起上訴(檢察官也上訴了不是?)
搞得好像一審判決就是確定判決一樣
煽動情緒並不會讓事情變好
只會讓人想問:「請問你有看過刑事訴訟法條文嗎?」
【李承翰案一審判決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聲明】
就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08年度重訴字第6號判決結果,本會聲明如下:
☞對於司法判決,警政署與法務部不應僅以煽情語法渲染情緒
對於嘉義地院在李承翰案作出一審無罪的宣判,多數人不服判決結果,認為不合理,但仍可由檢察官提起上訴。如地院判決有不妥或不當之處,應交由二級審法院裁判釐清,而非煽動民意挑起對立,這種獵巫作為將對我國法治造成深遠的破壞。
☞面對精神疾患,應引入新政策
美國警察政策中有所謂危機處理小組(crisis intervention team)之計畫,訓練特定的警察人員並組成應對精神疾患對象的特殊小組,相關成員需由精神醫學專業人士授課40小時,課程內容包含辨識症狀、對於不同精神疾患類型採取不同措施。經研究,此一制度能有效提升員警的相關知識,並降低警察人員在應對精神疾患者時的執勤風險。
面對精神疾患者為警察勤務之常態,但我國完全沒有針對此部份對警察人員進行此類相關教育訓練,沒有相應的知識與教育,警政署應正視這部分的教育訓練缺漏的問題,儘早著手補足。
☞基礎改革應落實,才能確保員警安全
本會自李承翰案後已數次提出下列具體改革訴求:
一、對於教育訓練之課程規劃、執勤實用狀況應全面檢討,並接受訓練改革方案。
二、對於現有裝備、裝備之使用應落實實用訓練,與令裝備完善化。
三、勤務規劃方式應調整為雙備勤,減少單警服勤狀況,並應增加員額編制、改善廳舍無法容納人力等問題。
四、落實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決議關於警察改革兩案之「警察教育訓練委員會」、「警政績效管理委員會」,本會要求參與委員會章程制定過程、要求資訊公開並落實基層參與,並讓兩委員會在兩個月內完成草案並成立。
五、對於本次事件,應以職安法規範,切實展開警察職場安全與衛生防護之調查與檢討,且本會要求參與本次調查。
但警政署始終未能確實落實,裝備部分仍有多數員警反應防彈衣仍未補發;而警政署以「教育諮詢會」取代「警察教育訓練委員會」,相關會議紀錄卻不對外公開,不受公眾檢視的教育訓練改革等於什麼都沒改。
☞停止煽動,回歸問題本質
李承翰在執勤時遇害身亡,令人痛心,一審判決結果觸動大眾情緒亦是人之常情,但無論判決為何,最終也只是國家要如何對被告科刑問罪,無法起到真正強化警察人員安全的功效。
員警的執勤安全問題,最終應回歸討論制度面、勤務規劃面、教育訓練政策面何處不足,並切實改善,回歸問題本質,才能給警察人員更安全的工作條件。
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內容 在 常見問答-勞工教育訓練之規範為何 - 臺北市勞動檢查處 的相關結果
新僱勞工或在職勞工於變更工作前須接受3小時的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含行政人員)。從事生產性機械或設備、車輛系營建機械、高空工作車、捲揚機等之操作及營造作業、缺氧 ... ... <看更多>
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內容 在 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的相關結果
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網路教學課程,事業單位之勞工上網學習,取得認證時數後,得採認為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時數。但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職業安全衛生 ... ... <看更多>
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內容 在 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課程內容(參考例) - 臺中市勞動檢查處 的相關結果
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課程內容(參考例). 一、作業安全衛生有關法規概要. 職業安全衛生法. 第6 條. 雇主對下列事項應有符合規定之必要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