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網友 醫院怎麼對待自己的員工,可以看出該企業文化
亞東醫院急診事件:醫院力挺自己醫師,醫療環境才會改善!
新北市一位曾小姐周一凌晨出車禍,送亞東醫院急救,急診室醫生當著她的面向救護員抱怨為什麼不送到別間,又不是只有亞東可以送,讓她聽了很不舒服。
曾小姐雙腳多處淤青、傷痕累累,出車禍被撞已經夠倒楣,這名孫姓醫師卻對救護員說了一段話,更讓她傻眼。「急診室很忙應該送別間」,曾小姐認為醫生私下抱怨就好,不該當病人的面說出口。
曾小姐也不滿亞東醫院診斷不周全,第一時間只處理右膝挫傷,但隔天她到另一家醫院,檢查出兩腳膝蓋、右手和腰部都受傷,對於病人就醫感受不佳,亞東醫院出面解釋。
急診室主任說,絕對沒把曾小姐當人球,獲報她要送來時還沒滿床,沒想到接下來20分鐘同時來了五、六位病患,有人頭部受傷、有人腳骨折,急診室30人只有2名醫師處理,一時應付不來才會跟救護員反應,並非針對病人,已向曾小姐道歉並要求醫師改進。
==============
亞東醫院急診的孫醫師,因為急診短時間內多位病患同時就診,又見同一案件肇事雙方同時送來,因此對救護員說「急診室很忙應該送別間」,未料引起軒然大波,還引發媒體報導。
今日發生在亞東醫院急診的事件,讓身處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非常心寒,病人不了解狀況跟媒體搧風點火也就罷了,連醫院高層也出來打臉,要求醫師改進是怎樣?難道急診醫護人員就不是人嗎?
車禍跌倒受傷之病患,生命徵象穩定、意識清楚、四肢活動自如,無外觀上之明顯穿透傷,在外傷檢傷分類中,屬緊急但非危急的狀況。一般標準流程是由緊急醫療網連絡負責醫院後,將病患後送到急診室。都市地區的車禍傷患後送,同一案件的傷患都會分送不同醫院,以免肇事雙方因爭執在急診大打出手。為了分工效率起見,急診室有聯絡人員與急診醫師各司其職,分別負責連絡與急症醫療。
就法律層面而言,先討論急診室拒絕病人是否違法。醫療法第六十條第一項規定,醫院、診所遇有「危急」病人,應先予適當之急救,並即依其人員及設備能力 予以救治或採取必要措施,不得無故拖延。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一項規定,醫院、診所因限於人員、設備及專長能力,無法確定病人之病因或提供完 整治療時,應建議病人轉診。但「危急」病人應依第六十條第一項規定,先予 適當之急救,始可轉診。可見得,法律所關心的,是「危急」病人的生命健康權益的保障;而「非危急」的緊急病人,就算是急診室,也應依照當時條件來具體處理,依法看病、或依法協助轉診,裁量權在醫師的手上。這樣看來,急診醫師根據他手上病人的多寡、病情嚴重程度,及是否可能耽誤到現有病患,或者未掛號病患的權益,自然應為所有病患的權益做最佳化安排。即便醫師在急診室無故拒絕「非危急」病人要他轉院,充其量也只有行政責任,更何況一個醫生只有兩隻手,因為病人太多處理不來,當場拒絕病患甚至因此暫時關閉急診,也不涉及民刑事責任的問題。
就病人的角度來說,很簡單,醫生跟別人講話,是他個人的事。今天他如果閒閒沒事做,還在埋怨怎麼送病人給他,那就是他的不對。如果今天他手上的病人已經忙不過來,難道對著救護員的一句話,與其說是埋怨,還不如說是一句提醒,病人也在旁邊"很不舒服"?況且醫師並不是針對病人個人,而是對後送方式的評論!
從醫院的角度來說,現今醫院應該認清,雖然病患是醫院的衣食父母,但是提供醫療服務的員工,才是醫院利潤的核心所在。在這件事上,我們只見到急診室主任向病人道歉,要求醫師改進,請問是要如何改進?也許醫院該捫心自問,是不是醫師太忙、醫院提供環境太差,導致醫師無法適當照顧病患,才出此言?一家醫院如果在這個事件上,一味的打自己員工的臉給外人看,又如何說服大眾,他是真心的尊重客戶這個"人"?還是表面上尊重客戶,實際任意踐踏員工,其實核心價值卻是一切向「錢」看?如果真的如此,那毋寧是一個企業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
醫療崩壞早就在進行,孫醫師只不過為民眾著想的講出事實,卻被誤認為沒有醫德的醫師。今日的醫師,早已不屑談醫「德」,而是終日鑽研醫「法」。醫護人員對於救人的熱忱,也許就在大眾的誤會之下,一點一滴的蒸散。
「一般外傷處理診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 關於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 關於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 關於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問題] 今天高雄市區可以處理外傷的(外科)診所- 精華區Kaohsiung 的評價
- 關於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外傷縫合診所 :: 藥局地圖 的評價
- 關於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一般外科手術—穩達診所—提供挫傷換藥 - 疫苗施打地圖 的評價
- 關於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傷口處理診所、一般外傷診所、外傷縫合診所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傷口處理診所、一般外傷診所、外傷縫合診所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外傷診所- 屏東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一般外傷診所的原因和症狀,PTT、DCARD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一般外傷診所的原因和症狀,PTT、DCARD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八卦
我的門診的病人中,有一類算是大宗:先前因外傷看過急診,幾天後回診看傷口、追蹤外傷後續、或是一些診斷書文件的需求。
一個年輕機車騎士跟汽車發生擦撞,第一時間送到急診,處理傷口後就出院了。一週後到我的門診回診,看起來沒什麼大礙,於是我幫他開了一張「多處挫傷」的診斷書。
病:「醫生,請問如果要照全身X光,要去哪邊申請?」
P:「全身X光?為什麼你想照這個?」很少有病人跟我提出這樣的要求,所以我有點疑惑。
病:「受傷到現在,我還是全身都很痛,我懷疑有哪邊骨折,所以想說照一下....」
P:「不用啦!肢體活動都沒有問題,能走能站能舉,不用擔心骨折。」
病:「可是保險公司說,有骨折的話給付比較多;而且我要跟肇事者談和解,也必需確定沒事。」
P:「你的臨床表現已經證實沒事了,所以不用再照,況且我也不知道要照什麼?」
病:「你怎麼能『確定』沒有事?所以我才要求照『全身X光』!」
P:「醫療的部份到此為止,做檢查是治病需要,不是拿來替健康背書用的。或者,你可以去自費的健檢中心,那邊可以做詳細的健康檢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同一天門診,有個以前開膽囊的老病人,又回來掛號。
P:「好久不見,有什麼不舒服嗎?」
病:「一切都好,不過我想照個胃鏡。」
P:「怎麼了嗎?」
病:「我樓上的鄰居前陣子胃癌過世了,他之前也看起來好好的,結果一生病就再也出不了院,所以我也想來做個檢查。」
P:「完全沒有症狀,我很難幫你排。而且沒有任何症狀,也很難跟癌症連結在一起。」
病:「不做怎麼知道沒有?我那個鄰居也沒有症狀。」
P:「檢查是用來『證明有』,而不是『證明沒有』。你如果有任何在醫療上值得懷疑的症狀,做檢查是說得過去,完全沒有症狀還要做檢查,那可能要去一般的健康檢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有個急診的前輩遇上醫療糾紛,官司一打好幾年,最後好像還是賠了一點錢。
一個酒鬼騎車摔到田裡,送來急診後照了一堆影像,沒有腦出血、氣血胸或腹腔內出血。病人在急診躺了一夜酒醒之後,走路出院。
後來因為手有點痛,去附近的骨科診所照X光,發現掌骨有一道裂縫,其實不用開刀、也沒有什麼後遺症,但他投訴急診醫師誤診,沒有幫他診斷出骨折。一直鬧一直鬧、媒體、網路、訴訟樣樣來,把前輩搞得不堪其擾。
「病人從頭到尾,都沒有表達手痛這件事,而且第一時間當然是先把嚴重的問題先解決。」
「我後來賠錢的時候,很灰心地跟律師說:『醫療到底是治病,還是替病人的健康背書?』」
前輩告訴我這句話的時候,讓我有很大的震憾。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常覺得,民眾(或法規)對醫師有太多的期待,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有些屬醫療範疇有些不是。
「我上星期剛開完闌尾炎,那我可以打疫苗嗎?」這個問題,某種程度就是要醫師替自己接下來的疫苗注射背書「醫生說我可以打~」
國家保障本土勞工權益,所以嚴格控管外籍看護工的數量,卻也要醫師用填寫巴式量表的方式,來「專業判斷」是否符合條件,這就是要醫療替勞工政策背書。
先前提過許多次的診斷書故事,「建議休養xx天」、「不宜去健身房」、「不宜嘿咻」,都是要醫療替病人「想做」或「不想做」的事情背書。
之前有同事戲言:「急診的保固期是三天~~」意思就是看過急診三天之內的問題,都算是這次看診的。病人因為手被門夾到來掛急診,傷口處理後出院,兩天後腦中風掛掉,家屬還是回來鬧:「前兩天才剛看過急診,為什麼沒有檢查出來?」
當期待變成背書,醫師的責任就變大了,不管這個責任是不是醫師該背負。
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八卦
【1988年慶生醫院】#謝謝醫護人員 #保護醫護
你聽過有一個被稱為「黑道急救站」的醫院嗎?
33年前位於台北市林森北路和農安街口的慶生醫院,
因鄰近許多酒店、舞廳等特種行業,
常為當地械鬥黑道兄弟進行急救,出現了「黑道急救站」之稱號。
當年也有不少藝人是這裡的病患。
圖說:台北市「慶生醫院」
報別:聯合報
日期:1988/9/11
攝影:林俊良
#慶生醫院 #都市傳說 #已經改為醫美診所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88-09-12/聯合晚報/04版/社會】
道上兄弟有家特約醫院?
【記者楊金嚴/台北報導】慶生醫院地處要津、經驗豐富、保密到家……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黑道人物紛紛上門求醫;當然醫療過程也常有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 三名男子今天凌晨到台北市林森北路慶生醫院,強行進入加護病房探望朋友,院方人員制止無效,只好讓三人在加護病房內和傷者「長談」。
院方人員透露,這種情形還算好,過去醫院曾發生病人被綁走、醫生被刀抵住情形,而對各種千奇百怪的情形,有的工作人員自稱「見怪不怪」,有的則對醫護人員本身也遭威脅表示憂心。
已創設十餘年的慶生醫院,可能是所處環境的關係,兇殺病患特別多,而由於醫院方面某些處理病患原則,深受黑道人物偏愛,而使得台北地區,甚至中南部兇殺病患,特別喜歡上門。
不少人認為,慶生醫院常處理刀傷、槍傷,醫生對這類傷勢「經驗豐富」,「救活率」比較高,因此,該醫院受到歡迎。
也有人認為,慶生醫院緊守替病患「保密」的原則,使不想惹上麻煩的傷者,可以秘密就醫。 據了解,由於不少黑道人物療傷,都是一手交錢,治完就走人,院方也不願多事,因此黑道傷者到「慶生」覺得很有「安全感」。
由於病人成份雜,在醫療過程中,院方常碰到各式「狀況」: 上月廿二日,台中的張姓商人,到慶生治療外傷時,就遭四名男子持槍闖入加護病房,架到高速公路,開立支票後,綁人歹徒才將張姓商人放回,張姓商人回醫院時,手上裹傷的石膏已被對方敲掉了。
上個禮拜,也有一名刀傷的患者,在加護病房觀察時,有「朋友」來說要見病人,等醫生和那批男子到加護病房,對方亮刀將醫生抵住,強行將病人帶走。
由於不少患者都是道上兄弟,隨著病人到院治療,也常可見大批病人朋友、兄弟到醫院出入「看護」,形成醫院的另一特色。
面對天天打打殺殺的病人,院方工作人員有時會自嘲,如就次級文化看,他們是最了解「中山文化」的一群人了。
【2011-06-26/聯合報/A4版/要聞】
當年慶生醫院,大哥開刀,仇家闖入
強悍醫師 手術刀逼退開山刀
【記者張榮仁、張嘉芳╱台北報導】台北市慶生醫院素有「黑道急救站」稱號,曾經有醫師陳良善在手術室幫槍傷的傷患開刀,突然有傷患的仇家持開山刀闖入,陳良善拿著手術刀痛斥「這裡是你老大,還是我老大,給我出去」,兩名惡煞乖乖退出手術房。
這段「手術刀vs.開山刀」的故事,至今仍被江湖兄弟津津樂道。
台北市林森北路、農安街口的慶生醫院,位在龍蛇雜處、特種行業林立的中山區,經常有酒客刀槍相向,慶生醫院總是在黃金時間內把人從鬼門關救回,逐漸成為黑道兄弟信賴的急救站。
慶生醫院樹立「黑道急救站」招牌,當年主治外科醫生陳良善是靈魂人物,在他手術刀下救活的大哥不計其數。當時慶生醫院的外科、整型外科等醫療團隊,即使是深夜、凌晨,就是有辦法在卅分鐘內集結醫院,奇蹟似地救活受槍傷、刀傷的傷患。
慶生醫院經常收治江湖兄弟,很多兄弟對那段「手術刀vs.開山刀」故事津津樂道;當時陳良善正在為受槍傷的傷患開刀,傷患的兩名仇家持開山刀衝入手術房,軍醫出身的陳良善不為所動,手揮血淋淋的手術刀指著兩人厲聲痛斥。說也奇怪,這兩名仇家被震懾住,不敢造次。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處長高偉君也指出,當年慶生醫院的手術室設的不是一般自動門,而是類似鐵欄杆的裝置,為的就是避免醫師或病患在手術中遭仇家侵入砍殺。
慶生醫院曾經聞名江湖道上,不過,二○○五年間,因創辦人蔡詠梅的負債問題,導致醫院一樓遭法院拍賣。慶生醫院目前雖然仍在舊址二樓,以「慶生診所」營運,看診項目已跨及婦科、家醫科、美容醫學等,不再像早年專治槍傷、刀傷。
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外傷縫合診所 :: 藥局地圖 的八卦
藥局地圖,外傷看什麼診所,傷口縫合診所,外傷處理診所,一般外傷診所,一般外傷處理診所,新莊外傷縫合,一般外科診所,傷口縫合黃金時間. ... <看更多>
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一般外科手術—穩達診所—提供挫傷換藥 - 疫苗施打地圖 的八卦
穩達診所提供一般外科療程。挫傷傷口也不可隨便對待,只有精緻縫合、定期換藥才能確保傷口順利癒合。我們提供挫傷換藥、精緻外傷縫合等服務,讓您在經消毒的環境裡安心 ... ... <看更多>
一般外傷處理診所 在 [問題] 今天高雄市區可以處理外傷的(外科)診所- 精華區Kaohsiung 的八卦
如同標題
請問南北高雄市區
有沒有可以處理包紮傷口的(外科)診所?
剛剛出了算是有點嚴重的皮肉擦傷
但又不想去急診
上個月出了車禍花了不少錢
想要去診所處理
請問高雄有這種地方嗎?
週日感覺有點困難
以上
懇請高雄板鄉親不吝情相助
感激不盡
-----
Sent from JPTT on my LGE LG-D85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5.32.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aohsiung/M.1429411355.A.6C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