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不是等18歲再來教】
這一兩天看新聞,就覺得一個18歲孩子還拿槍枝議題當作玩笑,該說是太幼稚、活在父母建構的保護罩裡做自己的夢,或是觀念真的已走偏?
不得不說,我也觀察到大約4.5歲的幼兒園小男孩(包括小肉包),開始對暴力的言語或事物充滿興趣,他們在玩耍時和小女孩完全不同,除了熱愛追逐、碰撞外,還會講槍、ㄅㄧㄤ\、 轟炸、死⋯之類的詞彙,甚至還有手勢動作。
平常我家極少看電視,也幾乎沒什麼機會讓小肉包接觸暴力的內容,說真的還不曉得到底哪裡學來這些暴力事物。
長輩就說,都在學校跟同學互動被影響啊!但我並不喜歡只以「被」影響來解釋。換個角度來看,隨著年紀增長不可能讓孩子完全隔絕這些資訊,所以在懵懵懂懂幼兒階段,父母就得從旁引導,一步步建立正確的觀念了。
「你知道槍的危險性嗎?」
「哪些事是不能當玩笑的?」
「你知道什麼是殺死掉嗎?」
「你知道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因為結果你無法承擔,也沒有重來的機會,說對不起也沒用的?」
有好多好多的議題,會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出現,也許來自新聞,或是在學校人際互動裡,都創造出很多討論、反思、學習的機會,而這些都不是靠父母提供優渥的物質生活,安排各種智育、才藝課程就能自動學會。
尤其我覺得現在的孩子不好教,
不是你說一就一,說二就二。就像下圖我們手作湯圓,我說來捏圓球,他卻捏幾個長條,跟我說是大便。
現代父母的功課就是不斷接招,並且見招拆招!很多觀念、想法更是靠長期跟著我們潛移默化下,才能內化成孩子內在特質的一部分。
但我還是願意相信,在孩子成長過程裡持續不斷關心陪伴,從小培養他善良、正直、負責、珍惜、感謝等正向特質,長大後讓我們落淚、憂慮、嘆息的機率應該會降低很多。
很多事,不能等18歲再來教;很多事,不能每次都說他還小不懂事,就睜隻眼閉隻眼。孩子還躺著嘰嘰咕咕時,他就已經在看在聽在學了。
#療癒系醫師娘的育兒體會
#請標記分享給媽媽友一起努力
#一篇貼文至少要寫一小時謝謝你的支持
歡迎來社團 #媽媽談心找物ㄧ琦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