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台灣第一家電視台「台灣電視公司」開播,台視特邀請李天祿的「亦宛然」在電視上演出閩南語發音的傳統布袋戲《三國誌》,從當年11月8日開始播出,這是台灣電視首次播出布袋戲,但收視率不高,只演出25集(每集50分鐘)便下檔了,而真正讓布袋戲在電視螢光幕上發光發熱的人是黃俊雄。
黃俊雄在台視演出的首檔布袋戲為1970年3月2日播出的《雲州大儒俠》,共計114集。此外黃俊雄還演出了《三國演義》、《新西遊記》、《六合三俠傳》、《大儒俠》、《新濟公傳》(國語配音)、《大唐五虎傳》等布袋戲,最後一齣《雲州四傑傳》於1974年2月13日演到6月16日,至此,黃俊雄在台視的布袋戲演出暫告一個段落,總共8齣,合計961集,包括史艷文系列440集與六合系列346集。
此時,由於布袋戲的部分劇情被斥為怪力亂神,且閩南語發音與政府的國語政策抵觸,新聞局遂於1974年下令電視布袋戲全面停播,直到1982年才有條件地解禁;當時電視台與新聞局協議,電視節目中午時段可播布袋戲,但是三台該時段必須是一檔國語與二檔閩南語戲劇輪播,布袋戲不可在兩家電視台同時播出,因此三家電視台只能輪流播出布袋戲,也就是每家電視台一年可以播出四個月的布袋戲,每一檔布袋戲最多30集。
黃俊雄復出的首齣布袋戲,是在台視播出的《大唐五虎將》閩南語布袋戲,於1982年6月14日中午開始播出,每集30分鐘,共30集,之後由《六合三俠傳》接棒;這一階段黃俊雄在台視的閩南語布袋戲一直演出至1988年5月13日止,近6年,共23齣,合計668集。
此外,黃俊雄在台視還另外演出了兩齣國語布袋戲:《齊天大聖孫悟空》與《火燒紅蓮寺》;同時他也和兒子黃強華、黃文擇在中視演出《天道雙俠》、《烽劍春秋》與《獅子遊俠傳》等閩南語布袋戲。到了90年代,在電視上引領布袋戲風騷之人,則非黃強華與黃文擇的霹靂布袋戲莫屬了!
台灣電視史上的第一部國語布袋戲《齊天大聖孫悟空》由黃俊雄製作,於1983年4月16日至同年10月8日在台視播出,每集30分鐘,共25集。主題曲「孫悟空」翻唱自日本男歌手橋幸夫在1965年演唱的「あの娘と僕」(女孩與我),其實這首歌曲早在1971年就已經被黃俊雄拿來重新填詞,當作台視閩南語布袋戲《新西遊記》的主題曲了,演唱者為李祝慧。
1971年台視閩南語布袋戲《新西遊記》主題曲
《孫悟空》
曲:吉田正
詞:黃俊雄
唱:李祝慧
威鎮在花果山的美猴王
鬧地府 鬧天庭 水晶宮
好膽量 身體壯 個性又堅強
頭腦敏捷 腳手靈活 武藝又精通
驚玉皇 打閻君 趕走海龍王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我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
手握著一枝的神祕棍
腳踏著七彩的觔斗雲
斬妖魁 殺魔君 百戰免休睏
誰人不知我就是活潑的老孫
為正義 東西奔 爽快笑呅呅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我就是勇敢的正義軍
手舉著一枝的金光棒
練成著鐵漢的金鋼功
自由行 真輕鬆 追求著美夢
無人不知阮為著什麼的事項
為正義 往西東 隨著阮主人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我就是快樂的出家人
1983年台視國語布袋戲《齊天大聖孫悟空》主題曲
《孫悟空》
曲:吉田正
詞:黃俊雄
威鎮在花果山下的美猴王
講道義 守公理 除暴安良
求長生 渡遠洋 步過萬重山
七情六慾 煙消雲散 名利看得淡
不怕苦 不畏難 衝破黑暗關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錦繡人生 處處充滿光明和希望 嘿!
嘴唸著避風避雨的真禪經
腳踩著七彩的觔斗雲
一轉身 無蹤影 長空任我行
無中生有 點石成金 撒豆能成兵
懂仙術 武藝精 事事皆稱心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我是脫胎換骨 快樂的孫悟空 嘿!
「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張哲生 Facebook
- 關於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張哲生 Facebook
- 關於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張哲生 Facebook
- 關於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討論] 一神二魁三皇四聖- 看板Palmar_Drama 的評價
- 關於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Re: [討論] 一神二魁三皇四聖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Re: [霹靂] 風之痕實力Bokolo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劍聖≈東瀛⓸ 出鞘。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霹靂] 神遺一族的東瀛神會登場嗎? - 看板Palmar_Drama 的評價
- 關於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霹靂】 有可能在現萬神劫第三式嗎- 布袋戲劇板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討論] 史上最卑鄙最邪惡最殘酷的兵法- chan_mou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問題] 東瀛四天王到底有幾台? - 看板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1962年10月,台灣第一家電視台「台灣電視公司」開播,台視特邀請李天祿的「亦宛然」在電視上演出閩南語發音的傳統布袋戲《三國誌》,從當年11月8日開始播出,這是台灣電視首次播出布袋戲,但收視率不高,只演出25集(每集50分鐘)便下檔了,而真正讓布袋戲在電視螢光幕上發光發熱的人是黃俊雄。
黃俊雄在台視演出的首檔布袋戲為1970年3月2日播出的《雲州大儒俠》,共計114集。此外黃俊雄還演出了《三國演義》、《新西遊記》、《六合三俠傳》、《大儒俠》、《新濟公傳》(國語配音)、《大唐五虎傳》等布袋戲,最後一齣《雲州四傑傳》於1974年2月13日演到6月16日,至此,黃俊雄在台視的布袋戲演出暫告一個段落,總共8齣,合計961集,包括史艷文系列440集與六合系列346集。
此時,由於布袋戲的部分劇情被斥為怪力亂神,且閩南語發音與政府的國語政策抵觸,新聞局遂於1974年下令電視布袋戲全面停播,直到1982年才有條件地解禁;當時電視台與新聞局協議,電視節目中午時段可播布袋戲,但是三台該時段必須是一檔國語與二檔閩南語戲劇輪播,布袋戲不可在兩家電視台同時播出,因此三家電視台只能輪流播出布袋戲,也就是每家電視台一年可以播出四個月的布袋戲,每一檔布袋戲最多30集。
黃俊雄復出的首齣布袋戲,是在台視播出的《大唐五虎將》閩南語布袋戲,於1982年6月14日中午開始播出,每集30分鐘,共30集,之後由《六合三俠傳》接棒;這一階段黃俊雄在台視的閩南語布袋戲一直演出至1988年5月13日止,近6年,共23齣,合計668集。
此外,黃俊雄在台視還另外演出了兩齣國語布袋戲:《齊天大聖孫悟空》與《火燒紅蓮寺》;同時他也和兒子黃強華、黃文擇在中視演出《天道雙俠》、《烽劍春秋》與《獅子遊俠傳》等閩南語布袋戲。到了90年代,在電視上引領布袋戲風騷之人,則非黃強華與黃文擇的霹靂布袋戲莫屬了!
台灣電視史上的第一部國語布袋戲《齊天大聖孫悟空》由黃俊雄製作,於1983年4月16日至同年10月8日在台視播出,每集30分鐘,共25集。主題曲「孫悟空」翻唱自日本男歌手橋幸夫在1965年演唱的「あの娘と僕」(女孩與我),其實這首歌曲早在1971年就已經被黃俊雄拿來重新填詞,當作台視閩南語布袋戲《新西遊記》的主題曲了,演唱者為李祝慧。
1971年台視閩南語布袋戲《新西遊記》主題曲
《孫悟空》
曲:吉田正
詞:黃俊雄
唱:李祝慧
威鎮在花果山的美猴王
鬧地府 鬧天庭 水晶宮
好膽量 身體壯 個性又堅強
頭腦敏捷 腳手靈活 武藝又精通
驚玉皇 打閻君 趕走海龍王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我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
手握著一枝的神祕棍
腳踏著七彩的觔斗雲
斬妖魁 殺魔君 百戰免休睏
誰人不知我就是活潑的老孫
為正義 東西奔 爽快笑呅呅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我就是勇敢的正義軍
手舉著一枝的金光棒
練成著鐵漢的金鋼功
自由行 真輕鬆 追求著美夢
無人不知阮為著什麼的事項
為正義 往西東 隨著阮主人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我就是快樂的出家人
1983年台視國語布袋戲《齊天大聖孫悟空》主題曲
《孫悟空》
曲:吉田正
詞:黃俊雄
威鎮在花果山下的美猴王
講道義 守公理 除暴安良
求長生 渡遠洋 步過萬重山
七情六慾 煙消雲散 名利看得淡
不怕苦 不畏難 衝破黑暗關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錦繡人生 處處充滿光明和希望 嘿!
嘴唸著避風避雨的真禪經
腳踩著七彩的觔斗雲
一轉身 無蹤影 長空任我行
無中生有 點石成金 撒豆能成兵
懂仙術 武藝精 事事皆稱心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美噴噴
我是脫胎換骨 快樂的孫悟空 嘿!
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謝謝網友 Mj Hsiao 分享他和姊姊在彰化八卦山大佛前的合照 1977 vs 2019
左圖拍攝於1977年11月,一歲七個月大的弟弟跟長他兩歲的姊姊在八卦山大佛前留影。右圖則是姊弟倆於2019年3月31日在同地再度合照。
八卦山大佛位在彰化八卦山風景區內,風景區內最具象徵性的景點便是高23公尺的巨型如來佛像。這座昔日號稱亞洲第一的大佛,興建於1956年,1961年大佛竣工之後還在前方建造九龍池以及殿前的兩隻巨大石獅,並且在大佛的兩側建造供遊客休息與佈教用的休憩場所,最後還在一旁建造了一棟樓高四層的大佛殿,以及八卦塔、八卦亭與大佛前牌樓,不但讓「八卦山大佛」成為彰化縣最具代表性的地標,1981年的時候,「八卦山大佛」更被列為台灣十大名勝景點之一。
《認識 八卦山大佛》
八卦山原名「寮望山(或作望寮山)」,又名「定軍山」。清嘉慶3年(1798年),知縣胡應魁氏鑒於山形似八卦,而將之更名為「八卦山」,在清乾隆年間的文獻已有提及「八卦山」。
八卦山高度為海拔100公尺,林木青翠景色怡人,曾為臺灣八景之一,登臨八卦山上,可俯瞰彰化市區及彰化平原之景色。
1956年1月,首任彰化縣長陳錫卿先生為整建八卦山風景區,倡議建造遠東地區最巨大之佛像以壯當地美景,並隨即發動當時縣商會理事長王裕芳、彰化市善化佛堂堂主世溪松及信士陳許碧梧等人,組成「八卦山大佛建造促進委員會」,向彰化縣政府申請租用南郭段30地號公有土地,且擇定八卦山上日治時期「北白川宮紀念碑」原地建造大佛像之吉址。
蒙各方善信士女慷慨捐獻建造基金,於1956年3月4日佳辰,由陳錫卿縣長主持破土奠基,並開工興建。
1959年,因遇八七水災致使工程一度停頓,幸蒙各界善信慷慨捐助才使工程順利進行,至民國1961年5月竣工,總工程費350餘萬元。
大佛全身以鋼筋水泥雕塑而成,自蓮花座起算起之大佛身高為72台尺(約合21.8公尺);佛像內分成六層,第一層佛堂供奉釋迦牟尼佛祖,以渡化眾生與佛結緣,第二層起塑造陳列佛陀典故,介紹其修行過程,計有佛祖誕生、猿猴獻果、斷髮出家、魔女誘惑、佛陀說法、佛陀涅盤等六幕,設計精巧玲瓏滿目。大佛古樸巍峨壯觀,法相尊嚴,常有遊人參觀膜拜。
八卦山大佛於1961年竣工時,為亞洲最巨大之佛像而成為彰化地標,其前方有雙獅獻珠雄侍左右,下方的九龍池設有九龍浮雕噴水池,週休夜間有水舞表演,燈光閃耀、水姿搖曳,遊客可遠眺彰化市區萬家燈火,夜景美不勝收。
八卦山大佛於2001年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舉辦的「全國最具特色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入選最具特色歷史建築百景之第五名,可見民眾對其之重視,而八卦山大佛亦已於2002年10月31日經彰化縣政府核定,登錄為「歷史建築」。
惟大佛歷經多年日曬雨淋,外部風化龜裂嚴重並產生斑駁脫落現象,且於1999年遭921大地震損及內部結構,於是財團法人彰化縣八卦山風景協會建議彰化縣政府專案報請交通部觀光局補助1200萬元,經縣政府於2004年3月招商修復,並於同年6月完成,並增加夜間照明,使大佛重現風華,有助彰化縣發展經濟。
《認識 八卦山大佛寺》
1960年5月15日,「財團法人彰化縣八卦山風景協建會」成立,協助彰化縣政府建設美化八卦山風景區,以確保古蹟名勝並發展觀光事業。
1972年8月,時任第六屆縣長的陳時英先生提議在大佛像附近新建佈教所「大佛寺」,並專案報請臺灣省政府核准同意在公園保留縣有土地承租使用,遂於1972年12月12日擇吉日良辰,請國大代表呂世明先生破土奠基,並開工興建,工程費達三千二百餘萬元,於1975年10月完工。
大佛寺有四層樓,高82台尺(約合24.85公尺),總建坪面積達二千六百餘坪,採宋代宮殿式建築,富麗堂皇氣勢雄偉,為臺灣具代表性寺廟之一。
大佛寺兩側建有八卦塔,塔高九層,巍峨矗立,內部闢為納骨塔,以收納建造大佛像、寺時所挖出的無主屍骨與一般信眾先人之遺骨,永留供奉;登塔長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1999年7月,「財團法人彰化縣八卦山風景協建會」第十五屆董事會改組,並修改章程,將組織正名為「財團法人彰化縣八卦山風景協會」,增加董事名額,廣邀各界熱心公益宗教人士為董事,出錢出力同心協力加強營運。
大佛寺一樓大成殿供奉山東曲阜孔子家廟,於2002年8月迎回安座全球僅有三尊之一的「至聖先師孔子聖像」。二樓恩主殿恭奉主神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帝君、天上聖母、玄天上帝、華陀仙翁、岳武穆王、文昌帝君、魁星夫子、財神爺、城隍爺、濟公禪師、三太子,2000年7月由河南洛陽關林祖廟迎回全台唯一之「金面觀聖帝君」與關公神器-重達106公斤的「青龍偃月大刀」,並於2002年5月由山東廟島迎回全臺唯一的八百八十年歷史銅身北方媽祖。三樓大雄寶殿供奉佛陀釋迦牟尼佛、三寶佛、西方三聖、華嚴三聖、十八羅漢。
2005年,內政部要求既有寺廟依寺廟管理條例之規定進行補辦登記,八卦山大佛寺已獲准正式登記為寺廟,列為寺廟宗教管理之列。
今日的八卦山大佛宗教園區,已將「儒、釋、道」合為一體,成為三教同源的宗教聖地。
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Re: [討論] 一神二魁三皇四聖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八卦
Re: [討論] 一神二魁三皇四聖 ... 2 F →tim1112: 放水因此我認為軍神會贏 01/25 21:38. 3 F 推zero8176: ... 13 F 推tim1112: 他事後有說本來以為神之雷可以贏 01/25 22:55. ... <看更多>
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Re: [霹靂] 風之痕實力Bokolo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簡單來說就是東瀛線當紅時期捧一神二魁三皇四聖踩了不少中原角色,後來點化劍聖的雅僧佛公子不敵未來之宰,一頁書能勝佛業雙身,再後來拳皇被拖出來給山龍隱秀抬轎...角色 ... ... <看更多>
一神二魁三皇 四聖 在 [討論] 一神二魁三皇四聖- 看板Palmar_Drama 的八卦
前陣子看完常有板友引用的《多情劍客無情劍》,
這部古龍小說的主角是李尋歡,
他的飛刀在當時武林名宿百曉生的「兵器譜」上名列第三,
位居其前的是天機老人的天機棒、其次上官金虹的子母龍鳳環。
(讓小李飛刀名列第三,或許也有呼應他殿試高中探花的用意。)
小說中明白地點出:
小李飛刀只是比一般暗器堅硬一點的尋常鋼刀,
可怕之處在於李尋歡出手沒人看得到。
有趣的是,兵器譜排名前三者的命運,卻與順位相反:
孫天璣命喪上官金虹之手、而李尋歡讓上官金虹一刀封喉。
霹靂劇集中東瀛武道有類似的傳說:「一神二魁三皇四聖」。
假定跟山龍搶黑龍臂的那位是六道輪迴麾下一留學生好了,
東瀛武道傳說及他們的跟隨者,每一位都有撼動天皇治權的實力,
而且之間的距離維持得很好,
軍神/武魁在正劇中不曾與精進後的拳皇或劍聖交手,
拳皇與劍聖一戰,在各自保留下由真田龍政判定平局。
在下覺得在武林神話上,這段時期的霹靂編劇比起古龍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曉得大家覺得如何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63.211.1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almar_Drama/M.1422177863.A.862.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