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 #萬華區 ,當然不能錯過 #華西街夜市 與龍山寺週邊的廣州街、梧州街夜市啊!
大家有推薦的華西街及龍山寺週邊夜市美食嗎?
https://foodpicks.tw/north/taipei/huaxistreet/
一府二鹿三艋舺由來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八卦
台灣鄉土民情(一百零八)
一蕊玫瑰一叢花,它的根深深釘在土中,不怕風雨不怕雪,堅強站條例沒怨嗟(台),它是島嶼的玫瑰花,在自己的土地,不怕日頭焰,不懼北風吹,堅定決意要開花,它是堅強的玫瑰花,永遠的玫瑰花。
流行歌謠最直接可以表達著人民的心聲,反映社會現狀,和不同的時代背景,唐山公過來台灣的初期,生活過的雖辛苦,精神上卻是消遙無比,因為早期的歌謠,比較樂觀,那時的歌謠大部份以生活做題材,比如天黑黑、草暝弄雞公、桃花過渡、丟丟銅,到日本統治台灣的時代,因為受了異族統治,台灣人受壓迫,奴隸,自導破碎,再加上抗日運動的失敗喪失了真多台灣的菁英份子,經過這段悲情歲月,台灣人驚荒、怨嘆、前途茫茫,那時流行歌謠的創作,充滿悲情、苦悶、無奈、哀傷、怨嘆,比如雨夜花、月夜愁、河邊春夢、心酸酸。
戰後的歌又閣無相同,日本人走之後,經濟蕭條,三餐不濟,生活苦悶,而當時流行歌謠偏重治民生問題,比如燒肉粽、酒矸通賣沒、補鼎補甕、三輪車夫,一些年輕人為了工作,離開故鄉和愛人,天南地北,兩地相思,所以創作了很多描寫相思的歌曲,比如望你早歸、孤戀花、思念故鄉,然後因為時代的流行,自由戀愛,情歌亦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不斷浮現出來,關仔嶺之戀、台灣小調、南都夜曲,這段時期是台灣歌謠發展作品最多的時期,想不到國民政府派兵鎮壓台灣,造成228慘烈浩劫,再度改變了台灣人的命運,那時政府推行國語,抵制本土文化,台灣歌被壓迫的奄奄一息,國語歌趁勢流行,日本歌次之,台灣本土文化僅存一絲氣息。
國民政府政策之下,台灣歌差點因此滅絕,加上那個時候,唱片公司為了賺錢,為了減少成本,全部改編日本歌曲,那時的台灣歌變成日本人的曲,台灣人的歌詞,本土的作家沒出路;曲沒人買,生活陷入困境,只好改送轉行,人材漸漸流失。
一直到70年代,本土文化才又受重視,前後延續有10年的時機,到80年代,情況還算樂觀,但是進入90年代,因為東南亞偶像歌星進攻台灣市場,來勢洶洶,台灣歌因為較沒特色,沒新的創作,愈來愈喪失本土尊嚴,不是抄襲就是模仿別人,真正屬於自己創作又能聽的歌,沒幾首,一部台灣歌謠的歷史,歷盡滄桑,令人感慨。河流是城市的動脈,可比人類的血管,世界的大都市皆因為有河流經過,增加不少的光彩,亦因此繁榮發展,比如倫敦的泰唔士河,巴黎的塞納河,德國的萊茵河,多腦河,講到台灣台北有淡水河,台南有運河,高雄有愛河,可見大都市河流是不可缺少的美景。
台北因為有一條淡水河,培育出艋舺、大龍峒、大稻埕、台北變成了台灣的首都,淡水河的上游是大漢溪和新店溪,大漢溪過去叫做大嵙崁溪。
台北是一個盆地,像一個洗臉的臉盆,原本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住的地方,在西班牙和荷蘭佔領台灣的時候,台北是一個未開發的荒涼地帶,那時只有少數的漢人住在淡水河邊,種田補魚,鄭成功的時代,較為重視南部的發展。當時是重南輕北,現今是重北輕南,正好相反。
清朝時代,唐山公仔大陸移民台灣,發現台北新大陸,台北那時沒多少人,一切是未開發的景象,不比南部的發展,所以這批新的移民開始對台北開墾,台北的移民以泉州人為主,泉州人成群結隊,形成一股地方的新力量。
起初,泉州人是在淡水河舊的第一號水門,蓋了幾間草屋做為基地,後來移民的人愈來愈多,這個大溪口的地方變成一條市街,漸漸熱鬧發展,淡水河上亦常常能看到原住民的船,是平埔族做的獨木船,載著土產來與漢人交換日用品,原住民划的船叫做蟒甲(Mah Kah) 古早時代台北艋舺是一個熱鬧的渡船頭,因為平埔族在這靠岸做生意,所以艋舺因此得名,原本這是叫做淡水河邊,後來因為叫了習慣,變成了艋舺。
艋舺是平埔族的獨木船,艋舺亦是原住民語翻譯過來的,當時有一條街,叫蕃薯市,老一輩可能知道,這條街是現在的貴陽街二段,也就是寶斗里一帶,這條街是原住民和漢人交易的地方,原住民當時用蕃薯來和漢人交換日常用品,所以這條街叫蕃薯。
有一段歷史較不為人知,台北的新莊和艋舺隔一條淡水河,新莊比起艋舺還早發展,艋舺在開發之時,新莊已經很繁盛,後來因為大部份唐山來的移民,都集中台北艋舺,所以艋舺才後來居上,成為北部最繁榮的大都會,大家知道,過去的台灣,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順序排名,顧名思義,艋舺是當時台灣第二大都市,光緒元年,台北府設在艋舺,艋舺很多人知道,但是也有很多人還不會寫,尤其這一代的年輕人,多數只知道萬華,萬華便是艋舺,艋舺也是萬華,問他們艋舺如何寫,許多人還真是不會寫呢!
艋舺和萬華差那麼多,有人一定很奇怪,艋舺那會叫做萬華,是什麼原因?其實,艋舺是艋舺,萬華是萬華,一個是古代的名,一個是日本人取的名。
縱貫鐵路,艋舺車站要通車時,日本人將艋舺改做萬華車站,“萬華”二字,日本人是根據佛經一句話“曼陀羅華”曼是寶島曼波的曼,佛陀的陀,四維的羅,華是華人的華,日本人取第一字曼,改做一萬二萬的萬,與取第四字華湊起來叫“萬華”,這便是萬華的由來。
一府二鹿三艋舺由來 在 小虎食夢網 Facebook 八卦
#台北 #華西街 #小吃懶人包
很多人對華西街的印象就是以前吃蛇肉的地方,不過事實上萬華龍山寺這裡可是台北最早發展的地方喔,這樣多年的累積,這一帶也有超級多好吃的店家,與許多知名老店
隨便點個名就可能有台北最強滷肉飯(限台北市)、台北最強炒飯、台北最強蚵仔煎(這可能要加之一)
https://foodpicks.tw/north/taipei/huaxistreet/
一府二鹿三艋舺由來 在 台灣俗諺與漢民族來台開墾史- 精華區Taiwan319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 緣由:
有一次在台大Ptt網站 , 奇人異事版。看到一群網友討論有趣的地名.....
有人談論高雄的菜公路.. 一位網友說到他高中歷史老師曾解釋過~~
高雄菜公路的由來: 那裡以前曾住著一位愛吃菜的老爺爺......
所有網友都笑了...直呼真是開玩笑.....其實 , 我曾經告訴我室友.....
當然他也笑了........就在那一刻.....我心裡很沈重....我哭笑不得........
是啊!!真是開玩笑!! 老天爺真是開了我們一個大玩笑!! 我們每天活著
每天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過日子.....每天從這些道路經過....可是我們從來
不關心這塊土地它到底是什麼??這些地名這些道路發生過什麼事??它的
地名典故又是如何?? 有時候真相出現囉!!但是大家依舊不相信.....
很多時候真理出來囉!!但是眾人寧願相信謊言.....
那一次....關於高雄的菜公路....我直覺認為 應該和台灣的齋教有關....
所以 , 我相信那位歷史老師的解釋。我也查了很多資料....回覆那些討論串
雖然 , 他們叫我認真魔人..其實 , 我卻真心希望大家可以認真對待自己的家鄉
-------------
◎ 台灣俗諺~~ 一府,二鹿,三艋舺。
昨晚突然想到 台灣俗諺~~ 一府,二鹿,三艋舺。 其實 , 以前我們唸書
背書考試的年代.....就聽聞過了.....只是當我愈長愈大....跑到中正又回台北....
我厭倦政治性的本土化言論後...莫名地感動於文化性的...歷史性的本土化足跡
我發覺台灣俗諺 是緊緊跟著 漢民族來台開墾史 而逐漸演化其內涵.或內容
以下 , 也是我這兩天在台大Ptt網站 , Ask版回答的內容文.....
=====================
Q: 清代末期 台灣有一句俗諺 一xx 二xx 三xx 這三個城市是指哪 ??
newson 答曰:
A. 清康熙56年的諸羅縣志中: 台灣有一府,二笨(港),三鹿港之說
B. 一府、二笨、三竹塹
許多人對「一府、二鹿、三艋舺」琅琅上口,但卻不知道「一府、二笨、三竹塹」。
說起鹿港的興盛,與笨港的沒落息息相關,竹塹的興衰帶動了新莊、艋舺、大稻埕的
繁榮,所以有此說。
C.再後來,才有下列諸說:
1.乾隆年間。 一府,二鹿,三新莊。
2. 後來。 一府、二鹿、三新莊、四艋舺。
3.道光初年。 一府,二鹿,三艋舺。
4. 再後來。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
ps「一府( 台南 ) 、二鹿( 鹿港 ) 、三艋舺( 萬華 ) 、四月津( 鹽水 ) 」
5.另外,尚有另一說法: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五芳外』
一府指的是台南府,二鹿指的是鹿港,三艋舺指的是萬華,
四寶斗就是彰化縣北斗,五芳外指的是彰化縣芳苑鄉。
ps 番挖 = 沙山 = 芳外 = 芳苑鄉
望文生義~~芳苑地區 , 以前一定有原住民....果然經查資訊:
芳苑鄉名昔作「番仔挖」,因一帶原有巴布薩平埔族居住,又有一條溪作彎折狀
稱「挖」,故得稱。民國九年因一帶多海岸沙丘,乃改稱「沙山」。
光復後以當地曾有舉人洪算量之邸宅號「芳苑」,乃改稱芳苑。
https://staff.whsh.tc.edu.tw/~huanyin/tw_teaching_307.htm#b14
。。。。。。。以上。。。。。
--
人畏生番猛如虎,人欺熟番賤如土;強者畏之弱者欺,無乃人心太不古!
熟番歸化勤躬耕,山田一甲唐人爭;唐人爭去餓且死,翻悔不如從前生。
竊聞城中有父母,走向堂前崩厥首;啁啾鳥語無人通,言不分明畫以手。
訴未終,官若聾,仰視堂上有怒容。堂上怒呼將杖具,杖畢垂頭聽官諭:
『嗟爾番!汝何言?爾與唐人吾子孫,讓耕讓畔胡弗遵』?
吁嗟乎!生番殺人漢人誘,熟番翻被唐人醜;為民父〔母〕者慮其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12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