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時覺得接電話很煩,寧可傳傳訊息,發發LINE、FB Message、簡訊、What’s APP。寧願不要被打擾,已經是我們現在多數人的生活模式。(本文略長,文末有塵封七年的書寫曝光)
是否覺得很奇怪,為何有人喜歡看別人吃飯直播或是純粹吃飯的畫面。自己用餐的同時,搭配收看他人的吞嚥咀嚼,彷彿我們並非獨自進食。有些人氣高的吃飯直播明星,甚至可以從影片得到贊助獲得六位數的收入進帳(英鎊單位)。
為何有人願意進入直播間打賞?有位易名為Haekjji的吃播明星居然在某場直播受到打賞高達10萬美金?(請見留言處我會貼她的資料)
榮格說:「孤獨並非來自周圍的人沒有陪伴,而是來自不能與人交流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或是觀點不被認可。」
我們現階段處於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孤獨世紀,跟多年前相比,過去我們要跟他人見面需要等待、寫信、打電話。如今科技發展,我們對互動的模式大相徑庭。過去熱烈擁抱的人際期待,此刻多半處於半閉鎖狀況。
以下節錄、修改自部分《#孤獨世紀》摘要(也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敲下來的沒有複製貼上喔)。這段應該對於一些喜歡研究數據原理的人有幫助。
大腦的顳頂葉交會區是人的同理心關係最密切的區域,孤獨者對於他人承受苦難時,他們的顳頂葉交會區活躍度下降。非孤獨者的活躍度則上升。
此外,孤獨者會強化「壓力反應」,讓身體整體免疫力承受比他者更大的考驗。這種高度警覺,會讓身體彷彿一台汽車處於一檔階段連續開八小時。
因為孤獨者的心靈,在焦慮與警覺影響下,會以自衛為前提運作。這也是為何芝加哥大學大腦動態實驗室主任史蒂芬尼卡喬波博士說:「在樹林漫步時,孤獨的心靈,隨時都會看到蛇。」
孤獨者的血液中,「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特別高,這種賀爾蒙在面臨生命威脅時,會關閉防禦病毒的機制。這代表孤獨者處理身體病痛危機時,特別如癌症,他們的免疫系統相對之下減少了很多防護力。
「壓力賀爾蒙」,也就是皮質醇,孤獨者的分泌速度快。相同的,膽固醇上升速度也相對快。就連血壓也是,孤獨者的「杏仁核」,就是大腦裡面處理「戰或逃」的反應,會讓身體感覺危險意識比較久,會導致白血球製造比較多,還會增加發炎反應,綜合上面幾點。
孤獨者的心靈壓力,確實影響了生理健康。
「孤獨」大概是所有藝術創作中的必要之「惡」,因為孤獨,因為孤獨所衍生來的寂寞、心碎、悲憤、怨懟、憤怒、自我懷疑等等,成就了書寫想像上的豐厚羽翼,或是正值青春年華,愛情激發出我們另一個嶄新人格。
然而,無法逃避的是,孤獨確實是當代最明確的顯學。什麼都可能跟孤獨有關,孤獨拓展出新的商機結構。哪怕是單人套餐取代了雙人下午茶,沒有隔間的大格局還比小兩房、三房來得有設計感空間等等。
我們正處在人類有史以來最「孤獨」的時代,想想很諷刺,明明科技讓我們距離縮短了,但人們卻活得比上個世紀中的人們來得不快樂。
工業革命後的財富分配,到2000年、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導致巨大傳統產業變化,工時變長,人們疲於應付繁雜行政庶務,自然產生了一層心靈防禦機制。我們被迫要孤獨,尋找不被打擾的節奏,享受一個人的怡然靜心。孤獨,成為當代人的集體約束。
我們某種程度上,被迫孤獨。
《孤獨世紀》這本書的作者是諾瑞娜.赫茲,如果你想了解,想知道更多數據。不管是醫學或是經濟,這位作者的大量田調都能讓你嘆為觀止,原來孤獨並非我們想像那樣而已,孤獨也不是歌詞或是文學的濫觴。
孤獨讓我們身處於數位寂寞泡泡而不自知,未來,2030年之前,全球將有40%的人口是獨居(相當於34億人)。這本書對於某些人來說,也許覺得「大驚小怪」。
孤獨不就那樣嗎?有需要這樣研究嗎?但作者的田野調查很認真,甚至發現孤獨等同每天抽15根菸……此外,孤獨更擴大了民粹主義,讓那些不被瞭解的人,在政治上找到了宣洩之處。
作者也觀察了美國政治上的川普競選活動,找到他當年的競選,確實找出了不少經濟底層的孤獨者。相較之下,我們台灣不也有?
已經好久沒有寫新書分享報告,希望這本書能讓你覺得有興趣想讀讀,從來沒想到孤獨會是這麼大的一個危機啊!
寫到這裡,其實想題外補充一下。
大概是2014年左右,有出版社找我寫關於孤獨的散文集,我也覺得這個寫作文體很有意思,於是開發了「一個人」的系列短文,從一個人的衣櫥、電視、餐具開始書寫起來,寫了大概有十個章節,後來發現寫作過程實在耗掉太多體能,最後只能暫時擱淺。
不過我還是列一下當時書的自序前言給大家看看,免得大家覺得我沒有寫。這也是為何我很想推薦《孤獨世紀》這本書給大家看看,這本書像是當年那本還沒完成的書稿,背後的一份大數據考究資料。
前言
獨自來到,獨自離去。人們多半生存於這世界上都是一個人。一個人是當代經濟顯學,我們越來越習慣一個人,一個人成為多數人的社會縮影進行式。
但是,當一個人面對多數人追求戀愛方程式,或是成家立業的理想勝利組時,彷彿就是既不安全也不適切的代表吧。隨著當代人們情感川流的律動,一個人勢必慢慢取代兩個人,一個人,越能獨處面對寂寞星光,也必能更誠實地面對自己。
本書分為四個選項:分別是溫度、夢遊、西遊與召喚。讓四個選項重新拼湊,並且理解人生。數好了,一二三,開始。
溫度=親密與永恆之間,我們在黑夜持續失溫
一個人的小宅(完成)
一個人的被單(完成)
一個人的燈泡
一個人的時鐘
一個人的沙發(完成)
一個人的餐桌(完成)
一個人的衣櫥(完成)
一個人的鞋盒
一個人的電視
一個人的相框
一個人的日記
夢遊=關於記憶,選擇夢沒有開始的地方
一個人的睡眠
一個人的下午茶
一個人的晨醒咖啡
一個人的失眠
一個人的跨年夜,節慶之後,動物感傷
一個人的性愛是場Epic Love Story
西遊=延冉而上,取經朝貢胃海洋
一個人的菜市場
一個人的Costco,不合時宜
一個人的蛋糕
一個人的套餐
一個人的麻辣火鍋
一個人的集點
一個人的電冰箱
召喚=引力是不變的黏膩,追尋失語者的咒語
一個人的書店(完成)
一個人的KTV
一個人的旅行(完成)
一個人的漫遊
一個人的殘茶
一個人的散步
一個人的馬拉松
一個人的展覽
一個人的電影,不用買一送一
一個人的病床
這是當時書的結構章節,如果你覺得有興趣也歡迎告訴我,或許哪天我就有動力把這本書完成了,那我就會很感謝如今留言的你與妳。
來幫辛苦的出版社工商服務一下。
《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
商業周刊1739期書摘推薦
誠品選書.香港誠品選書.讀冊選書
圓神書活網 http://bit.ly/P0700151
書展優惠中,推薦搭配桑德爾《成功的迷思》
博客來 http://bit.ly/P0700151-B
誠品 http://bit.ly/3qw5RON
金石堂 https://bit.ly/3s3doEX
讀冊 http://bit.ly/2Nh4BR1
一天抽幾根菸是安全的 在 詹宇夫妻 Facebook 八卦
【戒菸爸爸的自白】
#戒菸超過1000天 #世界無菸日
2008年,那是個日劇當紅的年代
當時覺得很帥,跟朋友學起抽菸
2011年,大學剛入學的夜晚
在籃球場邊,靠著幾根菸認識了一群好朋友
2015年,進入消防隊當兵
靠著香菸,舒緩日夜顛倒與出勤的壓力
2016年,踏入社會的第一年
習慣性的拿香菸與同事、上司搏感情、攀關係
菸,對我來說,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
既可以紓壓,又可以交際
身體好像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因此,每天都是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的度過
原本以為就會這樣抽菸抽一輩子
2017年,因為一張照片
我戒菸了
戒菸的原因很間單
第一個,我希望孩子能健康長大
不論二手菸、三手菸,我都不希望她接觸到
第二個,我覺得以後抽煙會變得很沒尊嚴
還要到處躲躲藏藏,好像作奸犯科一樣
第三個,太太跟我說
「你希望你小孩每天都說你很臭嗎?」
第四個,我希望能看著孩子長大,能活越久越好
因為這些想法
從拿到超音波的那天起
就一口都沒再抽過了
到今天剛好1187天
曾經我以為戒菸是很困難的事情
也想過是不是還要打什麼戒菸專線
甚至還要去診所之類的
沒想到,對孩子的愛
成為我最大的動力
至今,每天早上看到孩子的笑臉
我都覺得我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不僅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也看著不斷飆升健康捐
慶幸幫自己省下不少錢
謝謝妳孩子,幫助我脫離這個壞習慣
一天抽幾根菸是安全的 在 Facebook 八卦
事實上,我是在我父親的指點下長大的,他開了一家傢俱店,自己就是一位很有天賦的推銷員,知道怎麼對付那些騙子;我父親只賣高品質的傢俱,他知道怎麼說服顧客選擇稍貴一些的高級原廠貨,而不選那些便宜的贗品。他對自己販售的產品很有信心,也遵守職業道德,漸漸地顧客們都很信任他。
.
其實,我父親比絶大多數人都清楚知道:要操控別人的感情和想法是多麼容易。經年累月下來,他學會了怎麼識別哪些人是真心為你著想,而哪些人是敷衍了事,只想從你身上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
在父親的所有技巧當中,他覺得教給我最有用的,就是評估他人的特質和動機。父親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每當下班回家後,會坐下來喝杯咖啡、抽根菸,接著問問我過得如何。我會告訴他當天發生的事,而父親會給出一些建議,用他那無與倫比的方法教我如何看透別人的內心和靈魂,判斷對方的真正用意。
.
「一定要記得,亞瑟,」他會握著我的手表示重點強調,「看起來像是朋友的人可能只是在利用你,而貌似敵人的人也可能只是畏懼你。要注意看他們的眼神。看他是直視你,還是不敢看你?他手上的動作是什麼?他站著的時候身體是不是動來動去的?他是不是摟著你的肩膀說你是他最好的朋友?一定要記得問自己『這傢伙想要讓我相信什麼』。」——說到這裡,他把我的手握得更緊——「你要仔細思考對方這麼做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
我父親還教會我如何鎮定又用心地評估別人的特質,這都是為了讓我能跟真心為我好的人為伴,不受害於想利用我的人。有件事讓我記憶猶新。有一次他在我上班的時候來找我,我把他介紹給一位我很敬仰的同事。
.
後來我父親問我:「亞瑟呀,亞瑟,這就是你敬佩的那個人嗎?你糊塗了嗎?你們說話的時候我觀察了一下,他都不看你的眼睛!你說什麼他也沒有在聽,他只是想等你說完之後好說出他的意見。他說話的時候好像是在佈道。」
.
我父親利用同理心來評估他人,就像給對方做X光掃瞄一樣。他把這種智慧傳授給我,想讓我學會怎樣看清他人的頭腦和內心,如何明辨他人的用意。如同心理分析學家科胡特,我父親也明白,#同理心既可以助人也可以害人。
.
我以前從來沒覺得我父親對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的精細分析也算是一種同理心,但在讀了科胡特的納粹分子和推銷員利用同理心來操控目標的分析之後,我突然覺得父親的那些分析和同理心之間的聯繫是如此密切。
.
為此,我深深著迷了。關於同理心,我想瞭解更多,想知道不是怎樣起作用的,是如何運用在影響他人,該怎樣用來保護自己。在我看來,如果同理心能被人以惡意利用來操控別人,比如一個預謀強姦犯或許會盯上一個容易下手的年輕女孩,哄騙她進到他的車裡,那麼,這些目標受害者也應該藉由瞭解同理心來識破這些陰謀;同理心,就是個矛盾的總合。
.
科學家們都很注意讓自己保持客觀,但他們也對同理心非常著迷。德州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伊克斯是同理心研究領域中最德高望重的研究者之一,他在自己的《同理心的精準度》著作中,做了以下令人難以置信的敘述。
.
#同理心推理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讀心術,
#同理心可能是人腦能做到第二偉大的事,
#而最偉大的就是意識本身。
.
首先,我們是有意識的——清醒並能覺察到自己正在思考和正在感覺著;其次,我們是能同理他人的,也就是說,我們能在更深層次上相互理解,真實地感覺到他人的感覺,明白他人的想法、理念、動機和觀點。
.
同理心使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繫著,讓我們能在行動之前有所思考,瞭解那些處於痛苦中的人們,教會我們如何利用理解能力平衡情緒,激勵我們向人們所能夠追求的最崇高理想而努力。
.
如果沒有同理心,我們就會像一些相互沒有關聯的物質,在這個星球上遊蕩,即使碰巧撞上了彼此,也會在說一句「你好」之後相互彈開。這樣的我們雖然清醒但沒有感覺,雖然有覺察但漠不關心,雖然有很多情感但無法理解或影響這些情緒。
.
同理心能提高我們對他人想法和感覺的覺察力,讓我們知道如何全然又全心地生活。事實上,同理心最想將我們的生活擴展得更廣大,把我們的耳朵放在別人的靈魂旁傾聽那些細語。你是誰?你感覺如何?你怎麼想?對你最重要的事是什麼?這些就是同理心努力在探索的問題;同理心既頑皮又好奇,而且對每一刻發生的互動感興趣。同理心具有詩人一般的靈魂、孩童一般的內心和先知一般的智慧。
.
至少在出於友善助人目的時,同理心是這個樣子的。但同理心黑暗面也是我接下來要講的故事中,同樣重要的一環。其實每天都有人通過同理心來影響你。你的老闆利用職業道德,或玩弄你害怕被炒魷魚的心理來讓你自願超時工作;你的情人用花言巧語來哄騙你,希望你因此忘了他曾做錯的事;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含著淚水的雙眼,一方面是因為沮喪,另一方面也是想要讓你改變主意。
.
「爸爸,您工作太拚命了,我都覺得自己再也沒有機會和你相處了。」當十六歲的女兒愛蓮娜向我這麼說的時候,言語中充滿了情感。然而她對我閃過一個勝利者的微笑,「那麼,今天下午您能送我和艾莉卡去購物中心嗎?」
.
明知道我正在被操控,可是我還是覺得女兒的這番話滿讓人喜歡的。這就是最關鍵的一點——只要你知道事情是怎麼回事,你就可以決定要不要配合。同理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可以表示同意,什麼情況下要拒絶;#同理心知道怎樣設定且劃清界線;同理心在教你如何敞開心胸迎接生活中不同經歷時,也會保護你避開受傷害的風險。
.
當同理心是以善意為目的時,能修補人際關係中長久深存的裂痕。在與幾百個患者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已經見證了同理心能促進相互理解。我曾經見過同理心是怎樣起作用的,它能奇蹟般地撫平緊張的關係,同時也能讓人以更佳的方法來理解自身。我堅信,相較於其他的任何能力,同理心才是建立人際關係中愛的關鍵,也能消除影響很多人生活的孤獨、恐懼、焦慮和絶望。
.
同理心是讓我們跨越人與人之間鴻溝的一座橋樑。在同理心的引領下,我們能擴展自己的邊界到尚未探索的空間,去建立更深入、更真誠的關係。通過自我邊界的擴展,我們能賦予內在生命更活躍的能量和目的;通過理解他人,我們能體驗到生命中最具意義的體驗——感恩、謙遜、寬容、寬恕、仁慈和愛。
.
我相信同理心能讓這個世界更加善良,更加安全。如果失去了彼此間的連接,如果只關注自己的需求,總是去批評而不是寬恕他人,那麼對任何人來說,生活都會更加艱難。當同理心加強了我們與他人和自己的關係,生活中的悲傷和痛苦就會變得更容易接受。
.
同理心並不需要任何成本,也不是有錢人、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或讀書人才能擁有的事物;同理心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能力,而且同理心是具感染力的——如果你「同理」別人,別人也會加倍地「同理」你。
.........
🏷本文出自《#同理心的力量》:放開自己,理解他人,用天生的能力,撫慰受傷的靈魂。
.
作者喬拉米卡利本身為哈佛醫學院教授,但他的弟弟——曾經少年得志卻不知人生未來方向——卻因吸毒被通緝、逃離海外。專攻心理學的他自信能勸弟弟回國,他透過越洋電話溝通和開導,告知弟弟大家很想念他,大家會幫他解決一切問題,全力支持他。弟弟在電話最後說了「我愛你,告訴爸媽,我也愛他們」,不久便自殺。
.
這個極為震撼的結果讓喬拉米卡利崩潰,他不斷反思,在弟弟最絕望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是生活的建議、是去敲醒他的頭腦、說些安慰話努力開釋,還是緊緊擁抱?
.
喬拉米卡利最後始終未讓父母知曉弟弟是自殺身亡。由於自己缺乏正確同理而未能阻止弟弟自殺,這份深刻的痛、悔恨與遺憾,讓他決心投身研究同理心,拋開普遍的醫學標籤,把對人性的反思用在實際臨床諮詢中,不僅以此拯救自己,也幫助無數人走過某個灰暗的人生階段。
.
本書教你拋開自我視角,深入他人內心、準確理解他人感受,同理心才會有力量與感染力;讓我們能陪伴身邊的人度過悲傷、無助、迷茫時刻,彌補人與人之間最深層的裂痕,甚至原諒自己、克服自身軟弱。
.
博客來 27日會員日
必買佳作 👉 https://tinyurl.com/y35vbnha
本書由 日出出版 發行
一天抽幾根菸是安全的 在 淡菸和濃菸對健康有差別嗎?戒菸會有戒斷症狀嗎? - Mobile01 的八卦
身邊蠻多朋友抽淡菸的,說法是說尼古丁和焦油成份比較少也比較不會讓自己過度依賴菸, ... 因為我戒菸了,你知道我以前一天抽幾包菸嘛!4-5包菸,真的! ... <看更多>
一天抽幾根菸是安全的 在 一天一根煙算多嗎? - 閒聊板 | Dcard 的八卦
男友本身沒有煙癮但還是會抽煙,就是不抽不會怎樣但有時會想抽的那種, ... 正常有抽菸習慣的大概一天半包至一包我是如此但我也有些朋友是一天只抽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