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y兩歲生日趴 part 1~🎂
由於適逢春節,就邀請了全部的家人來一趟兩天一夜的慶生兼春遊活動。
行前很緊張,因為我們一行有四十多人,很擔心無法好好照顧到每個人(結果也是如此,尤其是和姐妹們說好晚上要把小孩留給長輩然後喝酒聊天到天亮,但還是離不開爽約了,只能在帳篷裡邊聽著她們的笑鬧聲邊唱搖籃曲)
總之,一直覺得很幸運能擁有這樣一群總是能一呼百應、願意將最寶貴的時間給彼此的家人。
當然,以後我們還是會繼續找各種理由來聚在一起的😆
生日快樂Lucy🎉🎂✨❤️🎈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IRROR追星族|80後港媽帶仔女追MIRROR 父母早亡曾變蒲妹染毒 現追星當身教:填補咗以前嘅空白 香港樂壇已死、香港電視已死,這些咸豐年代的口號,恐怕難再得到認同。皆因這一年,香港人史無前例熱烈地追香港星、聽香港歌、睇香港節目,流行文化再次焫着大眾成為熱話,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單憑...
一呼百應 在 蔣勳 Facebook 八卦
在家隔離14天,沒有出門,感謝區公所的朋友每天按時打電話,詢問體溫等等。話不多,但是我知道這樣簡短的問訊,在防疫的關鍵,使多少人安心。最後一天,簡短問答之後,我多問一句:「這樣的電話您一天要打多少個?」我心裡要說的是:「謝謝!」因爲聽得出那公式化的詢問裡有沉重的心情,也有真實的疲憊。
疫病是人類共同的功課,一月在歐洲,所有身邊的人都覺得那是遙遠地方的事。其實不遙遠,我跟朋友說了佛經「未生怨」的故事,不敬因果,不慎因果,因果很快就會來到自身。
疫病或許使我們快速看清很多事,低頭反省自己的主觀或偏見。幾次含著眼淚看義大利的疫病蔓延,軍車運送屍體,托斯卡納的居民打開陽台的門,唱起美麗的歌,一呼百應,歌聲一家一家傳唱下去。這是我敬愛的民族,坦率、真誠、愛美、熱情,他們常常三代同堂,祖孫擁抱、親吻,生活裡時時充滿身體的溫度。然而,要如何忍著痛,告訴他們:此時此刻,不可以擁抱,不可以親吻。
疫病用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打亂我們的思維。用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改變我們生活的習慣。
我們多麼自以為是,傲慢自大,用自己小小的主觀與偏見對世界指指點點,疫病來了,彷彿無聲宣告:越傲慢,越自大,越指指點點,越擋不住排山倒海而來的病疫蔓延。我可以低頭反省自己的主觀與偏見嗎?人類可以在傷痛裡反省我們自以為是的「文明」的偏差嗎?
巴西、澳洲森林大火,許多人覺得那很遙遠,北極冰層融化,許多物種滅絕,我們覺得很遙遠,伊拉克、敘利亞難民逃亡,我們覺得很遙遠,我們每一天在電視電腦視窗上隔岸觀火,甚至僥倖,甚至幸災樂禍,因爲,很遙遠,與自己無關。疫病快速蔓延,蔓延在所有僥倖與自己無關的地方,蔓延席捲觀火的隔岸,一個一個,沒有真正的僥倖。
今日倖存的肉身走到河邊,與眾生的肉身同憂苦。我跟河水問好,跟微風裡細細飛揚的苦楝花問好,同樣是春天,曾經在南法和義大利也看過這樣粉紫有細細香氣的苦楝,眾生受苦,可以帶去我深深的悼念和祝福嗎?
今日陽光甚好,我在廟前低頭合十,祝願眾生無恙。
一呼百應 在 Facebook 八卦
#純粹替別人喝采
#怡霈碎碎念
昨天,台灣最大的新聞是
楊勇緯,拿下在東京奧運,第一面銀牌
傍晚忙完,打開fb,簡直被洗版,自己沒跟到live,但看著洗版式的喝采,覺得真好,感動,眼眶紅。
滑著滑著,看到有人開始罵說,叫那些平常不關心體育的,少那邊蹭熱度,說看到一日體育迷,覺得噁心,不要不懂裝懂。
就算是一日體育迷
#也沒關係吧 #純粹替得獎者喝采 #很好啊
曾經是體育主播,當年,我也是從一日球迷,開始的!
以前真心看不懂高爾夫,比賽過程出奇安靜,一堆人在比,誰先把球打進洞,老爸卻是資深球迷,三更半夜追國外賽事,兩人還為了搶電視發生爭執,我只想霸佔追劇。
直到進了體育台,那些不懂的,再也沒有藉口,為了工作需要,開始被老爸訓練,每天押著看各種比賽,還記得那天,老虎伍茲,讓我迷上高爾夫!
怎麼會有人可以,在那麼不可思議的那麼遠的洞,落後情況下一桿上果嶺不說,就看到那小白球像是安裝導航系統,頭也不回一路向北,直接進洞,瞬間雞皮疙瘩,佩服得五體投地,那不是運氣,是神乎其技加才氣,原來運動比賽的魅力,在這裡。
也曾到高雄國訓中心,採訪備戰奧運的年輕選手,他們很操,很拼命,資源不多,眼睛依舊閃爍著光芒,很努力!他們也知道,除非一戰成名,才會真正被人重視看見。
不過想想,其實,哪個行業不是如此
那些大明星一呼百應,但在成名之前,怎麼知道不是在劇組想拿個便當,都遭人白眼?
#錦上添花不嫌多
#落井下石不要有
很多人從一日體育迷,變終身體育迷,也許接下來柔道變成顯學,年輕人有了新的追隨目標,也挺好的啊!
難得,打開版,不是政治口水,是滿滿的體育新聞,世界真是清新。
蹭熱度,有什麼關係?
來蹭!來蹭!
#楊勇緯好可愛
#姐暈船了
#姐也不懂柔道
#沒關係現在來去了解
照片來自 / 體育署
一呼百應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MIRROR追星族|80後港媽帶仔女追MIRROR 父母早亡曾變蒲妹染毒 現追星當身教:填補咗以前嘅空白
香港樂壇已死、香港電視已死,這些咸豐年代的口號,恐怕難再得到認同。皆因這一年,香港人史無前例熱烈地追香港星、聽香港歌、睇香港節目,流行文化再次焫着大眾成為熱話,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單憑一隊港產天團MIRROR,成功令港女們由追韓星變回追港星,一批有心有力的「迷媽」,更成立媽媽專屬的鏡粉後援會,帶埋仔女齊齊追活動,買周邊,排隊十小時只見偶像一面,香港人,很久未笑得如此開懷,壞時代裏追星,彷彿成了集體的情緒出口。
「臨時收到消息,MIRROR今天下午在旺角有扭蛋活動,我們現在趕去,你在哪?」4月某個早上,收到媽媽鏡粉群組管理員、32歲的Catherine來電,立即更衣拎相機出發,跟這位素未謀面的受訪者追星。打開她們今年年頭新開的粉絲Telegram群組,未讀訊息幾千個,原來昨夜已在熱烈討論今天追MIRROR的策略,如何內應外合,先拔頭籌見到12子。
早上11時,烈日下在旺角某商場外已圍了百多人,外表細細粒、打扮年輕的Catherine特別易認,她說9時排隊頭的成員霸了好幾個位,有剛湊完仔女上學的,有趁lunch time瞞着老闆趕來的,也有剛被老公以電單車送過來的幸福師奶。媽媽們一呼百應,比同場少女更狂熱。這邊廂,年輕時追開星的迷媽忙着給意見,研究MIRROR從哪個出口現身,追蹤着12子的IG猜測到場時間;那邊廂忙着交換剛花了兩天搜刮的MIRROR封面雜誌,順道投訴一下,如果阿仔默書再退步就不帶他看演唱會。
現場又熱又吵鬧,我只覺暈眩,但偶像出場時,即使距離千百丈遠,卻莫名地欣喜若狂。記者在一遍尖叫聲中完成了第一次追星體驗。為何只見到幾分鐘甚至只是背影,都已覺值得?「看見喜歡的事物,就能釋放某種壓力,而且能影相畀阿仔阿女睇。」矮小的Catherine應該很難看到甚麼,卻瞇眼滿意地笑了,媽媽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分享着剛拍的直播影片。
孩子想追星 「努力考好呈分試」
「她追起上來很瘋狂,是黐線的!有一次在房中看Chill Club頒獎禮,我在房中做功課,她突然尖叫,MIRROR拿組合獎時又叫,見到Jer和教主又叫。」提起媽媽的瘋狂程度,子女不禁捧腹大笑,直指她迷妹指數有10粒星。
港媽Catherine在追看全民造星時已留意MIRROR,正式「落坑」變成忠粉,卻是受8歲的兒子迦諾和11歲的女兒迦稀所感染,「其實是女兒『荼毒』我,本來我對MIRROR一無所知,但前陣子工傷放假,身邊的朋友和仔女都叫我看《男排女將》,又說《全民造星》好正,於是就開始翻看ViuTV的節目。」無限斜棟有限公司、考有feel、 晚吹、Chill Club……一家人對ViuTV節目如數家珍,連原本沒興趣的爸爸,跟老婆馬拉松式看過《全民造星1》後都喜歡上MIRROR,雖不至於陪跑追星,但至少不會投訴。
Catherine笑言開始時只陪仔女追星,「我女兒很想入MIRROR fans club,她最喜歡Jeremy,一直想知道他的最新消息,我怕她年紀太細亂入group會說錯話,就陪她一起加入後援會。」 對TG、IG一竅不通的Catherine入齊12子的fans club收集偶像情報,MIRROR演唱會飛一票難求,Catherine除了準備好幾部iPad、電腦和電話搶飛,也特別在fans club為女兒抽飛,「抽到飛那天我們都開心到尖叫。不過我跟仔女約法三章,例如要努力考呈分試才能去,最後除非嚴重失手,否則我都會讓他們去看。」
我們小時候總會喜歡一些明星,聽情歌喊濕一個枕頭才叫青春過。Catherine的少女時代卻一片狼藉。母親在她4歲時自殺離世,父親忙工作,自小她得倚賴親戚照顧,寄人籬下,爸爸亦在她15歲時因末期肝癌離開了,她孑然一身,搬離從沒有愛的家,心卻一直空洞,「那時我開始半工讀,識了班朋友,早上返工,夜晚就落disco蒲。」飲酒、吸毒、尋開心,過了一段天花亂墜的日子,「身邊有些朋友因為吸毒後不願返工,甚至因為玩毒品而出事,有一刻覺得不能繼續墮落,惟有自救,就找些事寄託。」那年側田的歌陪她度過了艱難的階段,「側田真的救了我,那時我很喜歡他,但我基層家庭出生,拎綜援,平日生活已拮据,我有畀錢加入側田歌迷會,但沒閒錢追活動。」
曾是蒲妹染毒癮 追星夢未圓
「二百年後在一起,應該不怕旁人不服氣。」側田的《命硬》是Catherine跟前夫的愛情寫照,「我家庭背景比較複雜,前夫是獨子,成長於小康之家,他家人難免覺得我不是好的媳婦。」本想歷劫還是在一起,然而婚姻生活波濤洶湧,二人最終分開,子女跟Catherine一起生活。
「我本身已沒有好的家庭背景,到最後也未能為仔女提供一個跟親生爸爸一起生活的完整家庭,但想讓他們知道我愛他們,小時候我缺乏關顧,不想他們因為缺乏愛而行差踏錯。」一起追星成為親子活動,圓夢之餘也想讓他們明白,追星也是種身教和學習過程,同時在偶像奮鬥故事中彌補自己過去的空白,「跟他們一起追,一起瘋,希望關係親密一點,長大後他們有甚麼都跟你說。」
Catherine學舞十多年,鍾情跳Jazz,更考過CSTD(澳洲聯邦舞蹈教師協會),在舞蹈學校教過跳舞。她天生一把好嗓子,學校、教會合唱團總有她身影,然而只得146cm高的她常被笑像小儀,「中學比賽時很緊張,唱歌時常反白眼,就給人恥笑拿你來做笑話,自此不敢再參加比賽,因為沒人真正欣賞我把聲,由小到大我都自卑,覺得明明有才能,但永遠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所以Catherine鼓勵子女發展自己興趣,迦稀由小喜歡跳舞,就讓她學舞。
迦稀和迦諾以前愛韓星K-pop,但文化語言成為追星障礙;直至MIRROR出現,除了外表與才華,也迷上全民造星參賽者的追夢歷程,一班素人經歷無數次失敗才成功踏上舞台,「姜濤說自己沒朋友,因為以前是個胖子,可能都觸動到我兒子,因為他也是個小肥仔,但努力總會成功。所以他想學跳舞,之後會去偶像AK(Anson Kong)開的學校試堂。」迦諾擺出AK的招牌手勢,笑嘻嘻話要參加第18屆全民造星。
媽媽組粉絲團 照顧小鏡粉
今年1月,Catherine加入由一班媽媽組成的粉絲群組MIRROR HK Mama Fans Club,每天交流偶像情報甚至親子資訊,因為正職是CS公關姐姐,她擅長跟別人溝通,在群組中活躍度高,很快成為副會長,協助舉辦應援活動,例如到《男排女將》拍攝場地「瑜家廚房」用餐;到Jer《狂人日記》拍MV的雲吞麵店朝聖,近期大家密鑼緊鼓為MIRROR演唱會製作應援物品。除了相約買偶像周邊產品,媽媽們會分工合作走勻各區尋找有MIRROR訪問的報章雜誌,跟一般追星族最大的分別是,很多場合她們也帶同孩子,年紀4歲至十多歲的大小鏡粉,形成了一個特別的親子活動群組,互相照應。
過程中Catherine看見很多小朋友獨個追星,有工人姐姐帶同8、9歲女童出活動,也有些小學生獨個兒街上蹓躂,有時Catherine不忍心就會主動照顧小鏡粉,跟小朋友和少女打成一片,「重要的是識到一班朋友,大家都是有經歷的母親。雖然已不是妹妹仔般年輕,但現在可告訴別人,做媽媽也可以有鍾意的偶像,也可去追星。」問迦稀有個跟自己一起瘋狂的媽媽,會感到幸福嗎?內斂女孩想推搪了一會,才娓娓道出:「我覺得她很厲害 ,很少媽媽會這樣做,多謝你這樣不尋常地跟我們一起追星,不尋常得非常好。」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Mirror #姜濤 #全民造星 #AnsonKong #男排女將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一呼百應 在 JFFT Youtube 的評價
嚟到床哥愛妻物語第二回
今次會同機動遊戲之鬼DAN姐喺海洋公園有咩搞作?
纜車大嗌口號竟然一呼百應?
-----------------------------
直播頻道: JFFLiv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aipgNToMvs2pFaQyaM_h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USTFORFUN.JFFT/
IG:
JFFT_justforfun
https://www.instagram.com/jfft_justforfun/?hl=zh-tw
一呼百應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習近平率領其他六位政治局常委,高調地捐款抗疫。其他地區的最高領導,省委書記,市委書記,見此都一呼百應,一一響應捐錢,對付這場瘟疫。
林鄭也率領她的政治問責官員,捐出一個月的薪金,支持習主席。
問題是,習近平等七常委,捐了多少錢?捐去什麼機構?
現任七位常委,是中共政府最高權力的核心,掌控中共一切政策,他們一句說話,可以將全國儲備用去救災,他們高調做這場政治show,劍指什麼人?
一呼百應 在 一呼百應-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的相關結果
一人召喚,百人響應。形容響應附和的人眾多。《文明小史.第九回》:「其時百姓為貪官所逼,怨氣沖天,早已大眾齊心,一呼百應。」 ... <看更多>
一呼百應 在 一呼百應規格介紹 - 中華電信 的相關結果
用一通電話幫您聯絡公司所有人! 工作中難免有突發狀況讓您須告知或召集所有相關人員,以應變緊急狀況或參加會議,如何能在同時間通知所有人? 別擔心! ... <看更多>
一呼百應 在 一呼百應(台灣節目)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一呼百應》(英語:100 Calls),是Yahoo! TV與公共電視聯合製作的即時互動益智節目,主持人為黃子佼、吳姍儒。Yahoo! TV及公視+於2018年5月10日網路現場首播第一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