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中的傳統技藝 】
記得兒時雨天裡農家會穿著簑衣、踩著犁刀,水牛和鄰居身上滿是泥巴,但卻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三合院的鳥叫聲、鄰近傳來的打鐵聲、三輪車挨家挨戶叫賣針織、衣服、磨刀,各式各樣的生活熙攘。
轉眼數十年,許多精工細造,原本視為理所當然的,卻在工業時代被視為緩慢、成本太貴而逐漸消失。再也沒有人在意手工溫暖的細節,曲度貼合的心意。或許專注且重複的傳統工藝,被劃入乏味的同溫層。但我認為傳統不是等著謝幕,只是隨著時光持續打磨,以不同的姿態被傳承。
☀夕陽猶在簑衣領
#雨勢停歇技藝消散
一點一滴將棕梠葉搓製為繩,再縫製成簑衣。吳草塔高雄岡山人,中年因礦災蕭條而無力繼續打鐵維生,近40歲決心回頭接下家傳的簑衣業。帶著小推車,從桃園搭台鐵通勤列車到大甲鎮瀾宮販售,看著旅人如斜風細雨,滴在簑衣一下子就滑落土。可能是神明才能體會這種傳統之美吧,如今除了觀光客,這種手藝只能在屏東王船祭做給將軍穿。遺憾吳草塔先生近年中風,僅剩的簑衣,還留有技藝師逞強固執的精神,隨風持續搖曳擺盪。
☀拂去世俗紅塵埃
#一生只專注一件事
把一件看似簡單的事,專注做一輩子,這就不簡單。彰化縣豐澤村曾是全台最大的雞毛撢子生產聚落,陳忠露是這個聚落最後一戶用手工製做的職人,腳纏長綿線,手捻雞毛根,一鬆一綁一黏,他可以從一堆雞毛撢子隨手抽出:「你說這是什麼毛?雞的哪個部位的毛?」對於陳忠露來說,雞毛來自屁股、脖子還是背部,是不需要思考的事。公雞毛豔麗適合大支撢子、母雞毛軟短適合掃精緻瓷器。16歲開始跟著父親學起,今天75歲的他,近一甲子的時間,都用一朵朵的雞毛撢子牢牢綁住時光。
☀再見童年暖時光
#敲打一甲子銅冰杓
小時候我們吃過的把餔冰,一球球舔出童年的回憶,把芋仔冰舀鑄成圓的就是一把銅冰杓。彰化花壇鄉的黃有信先生,從25歲那年學得銅杓技藝,從此在三合院灶腳開啟一甲子的敲打時光。收音機、古早電風扇運轉著,除了打銅聲響,偶爾銅球沾錫珠子發出「嘶~~~」滾燙聲,罹患小兒麻痺的黃有信就軀坐在這裡養大孩子,更「騎」著腳踏車賣遍竹南苗栗。黃有信所製作的銅杓有20多種尺寸,最後打製最完整的一套留給兒女,父親的愛讓黃有信兒子驕傲的說:「只要冰杓底有打一個彰化 吉,就是我爸爸做的。」
-\-\-
加入金平LINE好友👉 http://nav.cx/4k1cLWk
雨勢停歇技藝消散 在 台灣公道伯 王金平 Facebook 八卦
【 消失中的傳統技藝 】
記得兒時雨天裡農家會穿著簑衣、踩著犁刀,水牛和鄰居身上滿是泥巴,但卻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三合院的鳥叫聲、鄰近傳來的打鐵聲、三輪車挨家挨戶叫賣針織、衣服、磨刀,各式各樣的生活熙攘。
轉眼數十年,許多精工細造,原本視為理所當然的,卻在工業時代被視為緩慢、成本太貴而逐漸消失。再也沒有人在意手工溫暖的細節,曲度貼合的心意。或許專注且重複的傳統工藝,被劃入乏味的同溫層。但我認為傳統不是等著謝幕,只是隨著時光持續打磨,以不同的姿態被傳承。
☀夕陽猶在簑衣領
#雨勢停歇技藝消散
一點一滴將棕梠葉搓製為繩,再縫製成簑衣。吳草塔高雄岡山人,中年因礦災蕭條而無力繼續打鐵維生,近40歲決心回頭接下家傳的簑衣業。帶著小推車,從桃園搭台鐵通勤列車到大甲鎮瀾宮販售,看著旅人如斜風細雨,滴在簑衣一下子就滑落土。可能是神明才能體會這種傳統之美吧,如今除了觀光客,這種手藝只能在屏東王船祭做給將軍穿。遺憾吳草塔先生近年中風,僅剩的簑衣,還留有技藝師逞強固執的精神,隨風持續搖曳擺盪。
☀拂去世俗紅塵埃
#一生只專注一件事
把一件看似簡單的事,專注做一輩子,這就不簡單。彰化縣豐澤村曾是全台最大的雞毛撢子生產聚落,陳忠露是這個聚落最後一戶用手工製做的職人,腳纏長綿線,手捻雞毛根,一鬆一綁一黏,他可以從一堆雞毛撢子隨手抽出:「你說這是什麼毛?雞的哪個部位的毛?」對於陳忠露來說,雞毛來自屁股、脖子還是背部,是不需要思考的事。公雞毛豔麗適合大支撢子、母雞毛軟短適合掃精緻瓷器。16歲開始跟著父親學起,今天75歲的他,近一甲子的時間,都用一朵朵的雞毛撢子牢牢綁住時光。
☀再見童年暖時光
#敲打一甲子銅冰杓
小時候我們吃過的把餔冰,一球球舔出童年的回憶,把芋仔冰舀鑄成圓的就是一把銅冰杓。彰化花壇鄉的黃有信先生,從25歲那年學得銅杓技藝,從此在三合院灶腳開啟一甲子的敲打時光。收音機、古早電風扇運轉著,除了打銅聲響,偶爾銅球沾錫珠子發出「嘶~~~」滾燙聲,罹患小兒麻痺的黃有信就軀坐在這裡養大孩子,更「騎」著腳踏車賣遍竹南苗栗。黃有信所製作的銅杓有20多種尺寸,最後打製最完整的一套留給兒女,父親的愛讓黃有信兒子驕傲的說:「只要冰杓底有打一個彰化 吉,就是我爸爸做的。」
---
加入金平LINE好友👉 http://nav.cx/4k1cL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