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蘋果》正式關閉,意味著最香港會失去一份最敢言的報紙,「因為目前看來,它對政權及北京政府來說,最民主及最具批判性的聲音,」她強調,這一份異議報紙的象徵式死亡,亦預示著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特別是蘋果日報本來的讀者群廣大,代表大多數市民的不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創調查以來8年新低
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下跌,創調查以來的8年新低。港版《國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訂立和實施後,警方持續搜查新聞機構,也讓新聞採訪工作寸步難行。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在下了連場暴雨後的晚上,《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被關閉的命運,映照26年前的創刊詞,難免令人感傷。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文/李雪莉、金蕊;攝影/陳朗熹)
★閱讀並分享報導完整版:https://bit.ly/3d8ZMmw
#香港蘋果日報 #港蘋 #壹週刊 #壹傳媒 #停刊 #香港 #民主派 #中共 #港府 #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 #AppleDaily #HongKong #我哋撐蘋果 #最後一夜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年前,位於高雄的少年矯正學校「明陽中學」第一次收容了跨國未成年重刑犯。他們是2位馬來西亞少年「鳥仔」,入刑原因都是運送毒品。 他們為何成為販毒集團的底層?組織如何設下陷阱、利用他們? 《報導者》訪問2位大馬少年,了解他們從馬來西亞到台灣的經歷與變化,拼湊出跨國毒品販運鏈底層少女少年們的真實人生...
「李雪莉」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李雪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 關於李雪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 關於李雪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 關於李雪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 關於李雪莉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 關於李雪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 關於李雪莉 在 李雪莉|她眼中的世界:身為報導者in 2021 | Report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李雪莉 在 報導者李雪莉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李雪莉 在 報導者李雪莉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李雪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即時 【9.2開學罷課獲200所學校學生響應 目前被檢控暴動的學生增加】
今天是香港500多所中學與多數大專校院的開學日,但這個迎新典禮,學生們卻以口罩與罷課的方式迎接。全港500多所中學裡,有近200所學校學生發起罷課,也有兩場中學生和大學生的集會,分別在中環和香港中文大學進行。
今天兩場大型罷課分成兩個地點聚集,中學生在中環愛丁堡廣場集合,大學生在中大的百萬大道集合。早上10點,中大的新民主女神像前已被掛上「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的標語,學校的牆上貼者大大的「罷課」兩字的海報,儘管斷斷續續有大雨落下,但沒有減損學生參與的熱情。
罷課在下課3時半正式開始,大家拿著黑色印有罷課宣言的海報揭開運動,上頭寫著「2019年,香港站在淪陷邊緣。將近3個月血腥鎮壓,到今天我們已經有900多人被捕,失去3隻眼睛、7條生命。政權專橫、虛偽、冷血,面對數百萬民意依然不為所動,與民為敵,肆意散播白色恐怖……」學生宣誓將以追求港人命運共同體的幸福、安全、捍衛核心價值為己任,罷課明志,肩負起時代的責任。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有暴民、只有暴政」,「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上千位學生喊著口號;有高年級的學生在為新生做簡介時,也帶著黑色頭盔介紹。口罩與戴頭盔成為這代傘運後學生的象徵。
《報導者》記者來到中大校園,3位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的同學機警地詢問我們的來歷,其中的林姓學生說:「我們還是會害怕,現在真的無法預測警察會做出什麼事情。」而她們從網路上聽到消息,有學校的保安會到處照相蒐證,必須處處小心,就算在校園裡也不能鬆懈。另外一位全身穿著黑衣、黑褲、黑色眼罩並且用黑布包裹著臉部的少年,手裡緊握著黑色頭盔,他說,這樣的穿著是一種表態,「我要告訴和理非的人,這裡有勇武派在保護他們。」這位就讀大學四年級的Ivan從7月1日走上前線,負責澆滅催淚彈,他強調,這場運動之中,不論是和理非或勇武派都融合其中、不分你我。
今天在中大的罷課活動,除了有來自香港各地的學生之外,還有各界人士與組織的支持,如「法政匯思」、「進步教師聯盟」、「高教公民」,甚至還有「台灣青年民主協會」製作的打氣短片,跨海力挺香港青年的罷課活動。
而在愛丁堡廣場舉行的中學生罷課集會,中學生罷課平台發言人鄭家朗表示,至下午2時,有逾千人參與,其他也有少部分學生在校內進行罷課活動,但有學生表示在表態期遭受學校打壓。香港教育局早在8月20日罕見地向所有中小學緊急下令,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罷課。
在傍晚約6點,金鐘特首辦公室附近出現數十名示威者聚集,而在特首辦公室拒馬內的防暴警察舉起紅旗警告,並且噴灑胡椒噴霧,企圖驅散示威者。到了7點左右,人潮漸漸散去。
過去兩週,香港的檢警對於年輕人採取更嚴厲的拘捕和檢控,光是8月30日到9月1日的3天內,就有159人被捕,年齡從13歲到58歲。而對年輕人的動作也持續加大,包括今天上午在港鐵站隨機抽檢穿著制服的學生;此外,這幾天也快速地在法庭提堂被檢控的年輕人,包括8月31日在銅鑼灣及灣仔一帶被捕的16人,今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時,全部被控暴動罪,包括當日在場協助調停的社工陳虹秀。
此外,就讀東華大學的港生因參與反送中學運,於港被捕;這位李姓同學目前在醫院治療,並被港府要脅起訴與限制出境,明天會被提審;今天東華大學校方到香港經貿辦事處抗議,要求香港方面給學校明確承諾,讓在台就學的港生可以無恙地來台完成學業,也強烈要求港府停止利用暴力及司法追殺的手段清算示威者。
政府的大動作檢控的確造成年輕人擔憂,但在短期內得不到港府任何回應的情況下,這股對港府不滿,可能會讓運動持續下去。(文/李雪莉、楊智強;攝影/陳朗熹、劉貳龍)
#延伸閱讀
【離職港警:831警察判斷是有誤的,使用了過當的武力】http://bit.ly/2ll0eGc
【中學生的叩問:如果香港徹底變成中國,我努力讀書要幹嘛?】http://bit.ly/2lyaPO4
【香港反送中運動紀實】http://bit.ly/2IRtz34
★探究真相費時耗力,邀您支持《報導者》獨立報導,#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消息,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http://bit.ly/2YeHAOP
#香港 #反送中 #HongKongProtest #ExtraditionLaw #報導者 #罷課
李雪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香港最新【政治大清洗!港府今晨閃電大拘捕50多名民主派人士,並施壓《立場新聞》等媒體配合調查】
今日(1月6日)早上6時,多位發起、協調或參與2020年香港立法會民主派初選的港人被香港警方上門搜查拘捕,被捕理由是以民主派初選達致戴耀廷撰文倡議的「真攬炒十步」,罪名為違反港版《國安法》的「顛覆國家政權」。被捕者包括大學教授、律師、前立法會議員、區議會議員等,總數已超過50人。
被捕人士包括前香港大學教授戴耀廷、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鍾庭耀,前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楊岳橋、梁國雄(長毛),現任區議會議員岑子杰、袁嘉蔚、趙家賢、劉偉聰、鄺俊宇、楊雪盈,以及前《立場新聞》記者何桂藍、前「學民思潮」發言人黃子悅等,總人數超過50人,目前人數仍持續增加中。同樣參與民主派初選、目前已在石壁監獄服刑的黃之鋒,今早其住所遭港警以涉嫌違反港版《國安法》為由,在他家搜查近1.5小時。
在被抓捕的人士裡,還包括獨立參選民主派初選的印度裔港籍公民安德里(Jeffrey Andrews),這也是首次少數族裔的香港公民被港版《國安法》罪名拘捕。美籍人權律師、擔任「民主動力」司庫的關尚義(John Clancey),在律師事務所中被港警上門拘捕。「民主動力司庫」曾多次協調民主派參加立法會及區議會選舉,包括主辦去年民主派初選。關尚義身兼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理事會的國際事務祕書 ,以及亞洲人權委員會主席。這也是首位美國公民被港以《國安法》拘捕。
此外,香港《蘋果日報》、《立場新聞》與《獨立媒體》在今天上午9點左右,分別有數名港警國安處人員前往3間媒體的辦公室,出示法院發出的「交出文件令」,要求兩間媒體必須在7天內交出法院認定涉及港版《國安法》的相關文件。另一網路媒體《加山傳播》創辦人之一馮達浚被押,警方另帶走一部電腦、一些和初選有關的宣傳品及文件。
曾參與民主派初選、但現已流亡海外的張崑陽在Facebook專頁表示,本次政治清算規模史無前例,政權希望完全扼殺民主陣營在香港的生存空間,「不容置疑,今次拘捕就是香港的美麗島事件。」
■不只打擊街頭抗爭路線,也全面打壓議會民主路線
202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初選,當時吸引了61萬名選民投票,當時積極表態抗爭的參選者獲得壓倒性勝利,包括今日被捕的何桂藍、以及已入獄的黃之鋒,都拿下該選區的票王。在初選勝出的民主派參與人,原本希望能在原定於2020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裡,拿下過半數議席「35+」,透過席次能對議程有更多監督的籌碼,並以否決政府財政預算議案等方式,來迫使港府做出更大的讓步。根據香港《基本法》第52條,行政長官必須在3個情況下辭職,其中之一便是:因立法會拒絕通過財政預算案或其他重要法案而解散立法會,重選的立法會繼續拒絕通過所爭議的原案。
但此舉當時即遭到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警告,認為初選人士目的是阻撓政府所有政策,可能違反港版《國安法》中的「顛覆國家政權」。中聯辦發言人也曾嚴厲譴責這是由外部勢力支持的「非法」初選,也點名當時協調初選的港大教授、「佔中」發起人戴耀廷。而戴耀廷之後被取消港大教職,今日也在被拘捕之列。
香港立法會選舉原本預計在去年9月舉行,但因初選結果是民主派候選人大幅勝利,中共中央擔憂選民的意向,使得2020年7月底,林鄭月娥就宣布因疫情肆虐影響公眾安全,將第七屆主法會選舉延至2021年的9月5日舉行。
■流亡海外的運動人士:再次證明政權可以無法無天、立法會失去民主意義
對此,張崑陽在Facebook上撰文指出,「否決財政預算案是立法會議員根據香港《基本法》所賦予的權利,完全談不上顛覆之有。可預見未來任何議會不合作運動在政權眼中都可以是顛覆行為。這再次證明了香港立法會只是如同人大和政協般只是橡皮圖章,失去任何民主意義。」
另外,目前在英國流亡的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也在自己的Facebook表示,政府就是要靠本次抓捕製造「政權可以無法無天」的形象來打壓一切反抗。他呼籲港人,不要為此灰心喪志:「在情緒最強烈、消化著令人痛心資訊的這一段時間,也許要再三提醒自己:不要放棄希望。」
■兩個月以來的司法行動
香港政府在過去2個月,大動作拘捕香港民主派與本土派的運動者。在12月2日,先是前「香港眾志」成員黃之鋒、周庭、林朗彥分別被裁判判13.5個月、10個月、7個月的刑期,當庭執行入獄服刑。接著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在12月31日再度被香港法院收押,他在12月23日才被香港高等法院准予交保,但律政司不服,向終審法院申請上訴,要求繼續羈押黎智英,最後終審法院取消黎智英保釋。黎被控的罪名是詐欺並觸犯港版《國安法》裡〈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
這次香港警方大抓捕是2021年開年後,人數最多、跨政黨、跨政治光譜的一次抓捕行動。被抓捕者中,有不少人在過去2年間陸續接受過《報導者》專訪。戴耀廷在2019的專訪時說:「面對打壓,香港人的意識好強烈...…這些是你做多少洗腦教育都沒用。香港人意識、創意、靭力都是她(北京)迫出來的。你出解放軍也解決不了,代價太高。現在就像產前陣痛,這個陣痛一定要經過。我只希望港人不用付出高昂代價。」
這個高昂代價,對很多投入參選或發起運動的年輕人來說,似乎是一場意志之戰。
■「必須為良知站起來」
今日被捕在列的區議會議員岑子杰,曾因被蒙面人攻擊,重擊頭部與雙腳,讓他頭部留下多道傷口;但在接受《報導者》採訪時他表示自己不怕,2019年底仍持入區議會選舉,他說自己沒想過退選,而投入社區是希望遍地開花的政治素人,能點燃星星之火。去年還是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在專訪時也提及,他常去探視因反送中運動被拘捕的年輕人,「他們也許完全不知道面對的是多長的牢獄?但我感覺他們的心態上都很有準備。」今天他也在被捕之列。
此次被捕的還有在反送中運動時協助許多年輕人打官司的律師劉偉聰(Laurence Lau),接受《報導者》專訪時他說,這些人被國家力量不成正比檢控。自己從不喜歡政治到出來參與政治,後來當選區域會議員,他說,反送中運動把民主這個事情「打」了出來,他們必須為良知站起來。
參選民主派初選高票出線、但因反對港版《國安法》而被DQ的「立場姐姐」何桂藍在2020年8月接受《報導者》Podcast專訪時表示,「香港人集體顯露出來的意志,讓它(中共)不得不採取讓它自己壓力最大的方式。」何桂藍認為香港仍要努力走出自己的軌跡,香港並非全然悲劇,而她很謝謝台灣人對香港的支持。(文/李雪莉、楊智強、張詩芸; 攝影/陳朗熹、劉貮龍)
#相關報導回顧
【#越洋連線 聽見「大抓捕」後的此刻香港與未來,專訪立場姊姊何桂藍】https://bit.ly/3nmUUwh
【香港在打一場世界級抗爭──專訪佔中運動發起人戴耀廷】http://bit.ly/2lmcZ3f
【大狀、教師、紀錄片工作者──傾城之際,他們怎麼建構香港公民社會】https://bit.ly/38hXZtB
【2019香港區議會選舉──政治素人與社運者加入,首度無「白區」】https://bit.ly/3hPyx1I
【黃之鋒、周庭、林朗彥「621包圍警總」遭判刑7至13.5個月】https://bit.ly/35csQWc
#報導者 #香港 #民主派 #民主派初選 #大抓捕 #拘捕 #港版國安法
李雪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評價
2年前,位於高雄的少年矯正學校「明陽中學」第一次收容了跨國未成年重刑犯。他們是2位馬來西亞少年「鳥仔」,入刑原因都是運送毒品。
他們為何成為販毒集團的底層?組織如何設下陷阱、利用他們?
《報導者》訪問2位大馬少年,了解他們從馬來西亞到台灣的經歷與變化,拼湊出跨國毒品販運鏈底層少女少年們的真實人生。
記者/李雪莉、楊智強
攝影/余志偉
剪接/蘇威銘
圖表/黃禹禛
■完整跨國調查報導,請看〈「鳥仔」與「小蜜蜂」──那些跨境運毒的囚困少年〉https://bit.ly/2ZofaFf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李雪莉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評價
#報導者 #毒品 #安非他命 #青少年 #新興毒品 #東南亞 #跨國
👤來賓: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張淑慧(台大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執行長)
廖有祿(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系教授)
💬 歡迎網友、鄉民們,週一到週四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AI中文字幕。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AI字幕更多學習機會,謝謝!歡迎訂閱我們:http://bit.ly/1rE5b6H
___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有話好說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有話好說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李雪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評價
穿山甲是世界上被盜獵最多的哺乳類動物,但幸運逃過盜獵者魔爪,被送到救傷中心的穿山甲,卻因生性緊張、食性特別,容易胃潰瘍出血而死亡。如何人工保育與哺育穿山甲,成為具挑戰性的任務。但台灣這20年來,卻創下全球人工哺育穿山甲最久的經驗,香港、日本、德國團隊都來取經。這個成功經驗是怎麼累積的?風光的背後,台灣穿山甲保育仍有何挑戰?
攝影/蘇威銘、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記者/林慧貞
監製/李雪莉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topics/taiwan-pangolin-conservation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李雪莉 在 報導者李雪莉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李雪莉 - 報導者The Reporter李雪莉. [email protected]. 等待轉折,摸索顛倒,努力避免心靈與思想的退化。 待過蒙特婁、北京、香港,半輩子在學習用文字和影像把 ... ... <看更多>
李雪莉 在 報導者李雪莉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李雪莉 - 報導者The Reporter李雪莉. [email protected]. 等待轉折,摸索顛倒,努力避免心靈與思想的退化。 待過蒙特婁、北京、香港,半輩子在學習用文字和影像把 ... ... <看更多>
李雪莉 在 李雪莉|她眼中的世界:身為報導者in 2021 | Report - Pinterest 的八卦
Jan 6, 2021 - 「我們終於可以好好說話了。」台灣解嚴的那天晚上,資深記者李雪莉的父親對她說。當時還是中學生的她並不清楚那句話的含意,多年之後回顧才發現,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