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紐約時報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劇烈爆炸,造成至少78人死亡、數千人受傷】
這兩起爆炸發生在貝魯特港口區,搜救工作仍在進行中,傷者被不斷送往醫院,死亡人數可能還會繼續上升。該國安全部門表示,事發地點附近儲藏了政府數年前繳獲的“高度易爆物質”,並對恐怖主義行動的猜測發出警告。
https://www.nytimes.com/…/world/midd…/lebanon-explosion.html
*【親歷貝魯特大爆炸:我的驚懼與黎巴嫩人令人心碎的寧靜】
紐時特派寫道:在這片充滿災難的土地上,人們相互幫助。爆炸後,一開始什麼都看不見,因為血從臉上流了下來。”我眨了眨眼讓血流出去,試圖看一眼我的公寓變成拆遷現場的景象。我家的黃色大門倒在了餐桌上。我找不到我的護照,甚至找不到一雙結實的鞋子。”
https://cn.nytimes.com/…/beirut-explosion-first-pe…/zh-hant/
*【TikTok風波背後,一個渴望插手企業事務的總統】
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川普有權規避TikTok帶來的任何風險。但與前任們不同的是,他經常根據自己的直覺和喜好對企業事務進行幹預,憑衝動做出重要決策。
https://cn.nytimes.com/…/20200…/trump-tiktok-china-business/
*【觀點:微軟可以救TikTok——如果川普不從中作梗的話】
由微軟擁有的TikTok可以在社交媒體領域制衡臉書,並且更快地解決安全問題。封禁TikTok並不能真正阻擋來自中國的數字洪流。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00804/tik-tok-china-trump/
*【中西對抗新時代,滙豐銀行面臨“站隊”困境】
滙豐大部分收入來自香港和中國大陸,長期以來一直在政治與利益中權衡。隨著中國與西方對抗加劇,滙豐與北京的關係不再是優勢,該公司在華為和香港風波中屢受波及。
https://cn.nytimes.com/…/hsbc-china-hong-kong-united-states/
*【封鎖2.0:更嚴厲的規則,更加的混亂】
墨爾本祭出嚴厲措施,對抗第二波疫情。官員們承諾將對病毒發出“震懾性”攻擊,這一過程將至少持續六周。但有跡象表明,人們已經厭倦封鎖。在對3000名新冠患者的上門檢查中,有800人不在家。維多利亞州是澳洲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當前每天新增約500宗病例。
https://www.nytimes.com/…/coronavirus-melbourne-lockdown.ht…
*【科學家發現了最嚴重疫毒生物學特徵】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重症患者的免疫系統在病毒入侵下失控。專家稱,由於免疫系統無法組織正確的細胞和分子來擊退病毒,免疫反應的時間和強度失控,反而會對人體的健康組織造成嚴重損害。
https://www.nytimes.com/…/he…/coronavirus-immune-system.html
*【聯合國呼籲各國在疫情得到控制後,“為重啟校園制定詳細計畫” 】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指出,在疫情中關閉校園和遠端授課的調整方式突出了學生和地區之間的不平等,而教育不平等可能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如不採取行動,“這場學習危機可能會變成一場世代災難”。
https://www.nytimes.com/…/un-secretary-generational-catastr…
*【紐約華埠美味回歸:把餐館搬上人行道】
疫情下,對華人店鋪毫無根據的恐懼令一些食客望而卻步。為求生存,不少餐館設立戶外用餐區。但狹窄的人行道和被停車位佔用的街道,給餐廳執行新的用餐規定帶來了挑戰。
https://cn.nytimes.com/…/chinatown-outdoor-dining-coronavi…/
*【冠狀病毒實時更新】
#隨著協商的進行,麥康納表示願意延長失業援助期,談判代表商定了最後期限。國會就經濟復甦方案協商進展甚微。參議院最高領導人麥康納表示,將傾向接受每週600美元的失業援助金的延長計劃,但他所屬的共和黨中很多人反對,白宮和國會民主黨人商定,最後期限在周末前要做出決定。
#Novavax從兩項實驗性疫苗研究中獲得令人鼓舞的結果。在一項研究中,有56名志願者產生了高水平的抗病毒抗體,沒有任何危險的副作用。在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發現該疫苗能強烈保護猴子免受冠狀病毒感染。
#密西西比州民眾必須在公共場合戴口罩。
#議員共和黨州長Mike DeWine表示,俄亥俄州的學生秋季返校時還將戴上口罩。
#負責監督財政部5000億美元紓困基金的監察長Brian D. Miller,向國會提交的第一份報告,內容指出一些個人和公司在領取紓困金時,導致欺詐和濫用行為的增加。
#德州一家小型邊防醫院的病例數量激增。
#紐約市衛生專員因病毒與市長發生衝突後辭職。
#坦尚尼亞總統說,該國沒有病毒,但其他國家對此表示懷疑。
#川普談到死亡人數:“就是這樣。” 在美國死于冠狀病毒的人數超過15萬人的前一天,川普接受采訪時說:“這就是事實。”“他們快死了。是的”。川普表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盡力而為。
#六位美國州長聯手購買了300萬份測試。路易斯安那州,馬里蘭州,麻州,密西根州,俄亥俄州和維吉尼亞州的州長,正就購買三百萬份抗原測試(每個州500,000個)進行討論。
*【在Isaias襲擊紐約地區時,250萬人失去電力,一人喪生】
熱帶風暴Isaias橫掃紐約,紐澤西和康乃狄克州,超過兩百五十萬客戶斷電,至少一人喪生,大雨,龍捲風和近颶風吹襲了該地區。在紐約市約有25萬戶停電,紐澤西受到的打擊更大,到晚上8點,該州約有130萬停電,康乃狄克州接近55萬,而在紐約州,超過80萬的電力中斷。此颶風威力僅次於2012年僅次的颶風 Sandy。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抓周計劃邀請到我們的好夥伴 - 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劉安婷,來聽聽她認為大抓周計劃能怎麼幫助老師跟孩子呢? 聊聊教育吧上一集:別再給孩子魚竿了!http://bit.ly/1OvzPhf 聊聊教育吧播放清單 http://bit.ly/bigcatch-prom-list - #大抓周計畫 |...
教育不平等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畢業典禮致詞報導系列二:蘋果CEO庫克
【蘋果CEO庫克MIT畢業演說 庫克: 確保熱情與價值 人才有別於機器人】
個性低調,向來謹言慎行的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6月9號應邀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對2800多名畢業生發表演說。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MIT和蘋果有許多共同點,我們都喜歡攻克難題,我們喜歡尋求新的想法,尤其是喜歡找到能夠改變世界的偉大創意。我知道MIT有惡作劇的光榮傳統,你們通常稱之為「駭客行動」,這些年你們成功做了一些很棒的惡作劇,我一直沒想明白 MIT 學生是如何把一輛火星漫遊車送往克萊斯格橢圓演講廳的,或怎麼把螺旋槳葉片放到「大圓頂」上。還有很明顯,你們接管了川普總統的推特帳號,我能看出那個帳號是大學生管理,因為大部分推文都是在凌晨 3 點發表。
鮮少透露生活細節的庫克罕見從自身談起,說他年輕時一度找不到人生方向,直到遇見蘋果創辦人賈柏斯。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我的困惑很早就已經出現。高中時當我以為能夠回答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其實不然。上大學時,我曾以為自己知道想學什麼專業就找到了目標,也不完全如此。我曾以為也許在我找到一份好工作,甚至只需要幾次晉升就算是,但好像也行不通。於是我到杜克大學讀研究所尋找答案。我嘗試過冥想,從宗教中尋找指引,讀了許多偉大哲學家和作家的書。在那個年少輕狂的年齡,我甚至還嘗試過使用Windows PC,但顯然它無法為我解惑。經過了無數次迂迴曲折後,我的這顆搜尋答案的心終於在20年前把我帶到了蘋果公司,那時蘋果瀕臨倒閉,史蒂夫賈伯斯剛重返蘋果,並推出了「非同凡想」廣告宣傳活動,他想驅動著那些瘋狂者、厭世者、叛逆者、麻煩製造者做出最好的產品。賈伯斯知道,只要我們能夠做到這些,我們就能真正改變世界。在加入蘋果之前,我從未遇到過這麼有激情的領導者,也沒有碰過一家公司有如此清晰並且難以抗拒的目標:為人性服務,就這麼簡單,為人性服務。
對他來說,人性是一個全新的命題,因為當時的他跟在場所有人一樣,正全心投入科技,解決世界上一個個艱鉅挑戰。從癌症、氣候變化到教育不平等,是賈柏斯和蘋果讓他體會到,科技可以實現這一目標,但並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辦法,有時甚至可能演變成問題的一部分。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去年我有幸見到了教宗方濟各,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次會面,他花在貧民窟慰問不幸之人的時間超過了與國家元首會面的時間,這可能讓你們感到驚訝,但他對科技的了解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對我來說有一點很明顯,那就是教宗對科技有過深層次的思考,無論是它的機遇和風險還是道德層面。在那次會面中他告訴我,他一直在宣揚一個我們蘋果非常關心的議題,但他從一種深遠的新視角來表達我們共同的關切。人類對科技的掌控力從未如現在這般大,但沒有任何東西能確保科技會得到明智地使用。我不擔心人工智慧讓電腦像人類一樣思考問題,我更擔心的是,人類像電腦那樣思考問題,摒棄同情心和價值觀並且不計後果,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你們預防這類事情發生。因為如果科技走入黑暗角落,人類就是照亮黑暗的蠟燭,讓我們看清自己身處何方及前面的危險。史蒂夫曾說過,光有科技是不夠的,科技要與人文和人性結合,才能產生讓我們的心為之歌唱,唯有當你讓人置於一切事情的核心,才能產生巨大影響。這意味著iPhone可以讓盲人參加馬拉松比賽、讓Apple Watch可以在患者心臟病發作前捕捉到異常情況、iPad可以幫助自閉症兒童重新建立與世界的聯繫。簡言之,這意味著科技必須與你們的價值觀相融合,才能給每個人帶來積極的進展。
他極度憂心新世代沉迷於網路,輕信假消息,迷戀在其中,譁眾取寵。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網路賦予了我們太多能力,讓我們能做很多事情,但是它恐怕還是一個基本的行為準則。被無視、偏狹和消極情緒滋生的地方,不要讓那種不和諧的聲音擾亂你們的正常軌道,不要陷入瑣碎的生活不可自拔,不要任憑巨魔的擺佈。看在上帝的份上,你們千萬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短短15分鐘,庫克點出了未來科技的挑戰,也直言唯有確保人性中的熱情和價值,才能讓人有別於機器人存在。
教育不平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有的孩子沒網路、有的孩子被帶去工作或在工地連線上課,停課不停學的第一線觀察】
「剛停課的幾天,經常在上課時間聯絡不到班上的學生,後來才知道小朋友被抓去田裡幫忙農務了!班上另一個學生雖然有上線,但是背景卻經常傳來『砰!砰!』的聲音,因為家長受疫情影響不用上班,每天都在家裡玩電動⋯⋯」
這是來自台東一所偏鄉國小老師的哀號。全台已經停課1個月,許多學校已籌到設備給學生視訊,但老師們很快發現「硬體」並沒有解決所有問題:有學生家裡網路只收得到一格,老師只好用隨身碟「外送」課程;有孩子沒午餐吃、被家長帶去工作、或者「線上中輟」卻沒人抓得回來⋯⋯
不只偏鄉,都市裡的貧窮家庭一樣在發生這些問題,第一線老師直言,貧富和家庭支持的差距,因遠距教學被放得更大。該怎麼辦?
當資源落差無法在短時間內扭轉時,我們或許必須先打開對於「教育」的想像:就算學生不愛課本,多少會對語文、數理、藝術其中幾項領域展現興趣,若能依學生特質提供線上資源,不必強求成績,「有打開來做就是好的開始。」
#遠距教學 #停課不停學 #資源落差 #城鄉差距 #貧富差距 #教育不平等
教育不平等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評價
大抓周計劃邀請到我們的好夥伴 - 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劉安婷,來聽聽她認為大抓周計劃能怎麼幫助老師跟孩子呢?
聊聊教育吧上一集:別再給孩子魚竿了!http://bit.ly/1OvzPhf
聊聊教育吧播放清單 http://bit.ly/bigcatch-prom-list
-
#大抓周計畫 | 一場從「引起興趣」展開的教育革命 https://edu.taiwanbar.cc/
臺灣吧的好夥伴,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的劉安婷,長期為了解決教育不平等的問題而努力,三年來已送出了60位的老師到臺灣有師資需求的各個角落。
她在教育中看到了什麼問題與需求?而大抓周計劃又能怎麼幫助孩子找到興趣,讓每一位老師和孩子變成超人呢?
7/30 在臺北華山園區【TFT畢業展】,安婷和Hauer會現場與您分享更多教育的想法!
本集關鍵字:TFT、Teach For Taiwan、劉安婷、為台灣而教、教育、偏鄉、興趣
-
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bit.ly/subscribe-taiwanbar
臺灣吧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臺灣吧線上賣場 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 taiwanbarstudio@gmail.com
教育不平等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家境決定一切?「我好相信我攞到嘅機會,其實都只係自己幸運。」
陳君洋(Arnold)出身於中產家庭,自幼讀名校,是會考十優狀元,升讀中大「神科」環球商業課程,畢業後加入投資銀行,年薪逾百萬元,更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
走在香港千千萬萬家長望子成才、夢寐以求的青雲路上,Arnold卻毅然放棄高薪厚職,原因是他念念不忘中學時期一次探訪基層學童的經歷。
「嗰時我好記得做義工,去探訪住板間房嘅小朋友,了解到佢哋嘅學習情況,同我自己嘅學習情況相差好遠。」Arnold設想,如果自己生於基層環境,相信未必能夠得到現在所擁有的機會。
作為制度裡的大贏家,Arnold反思教育不平等的問題:「有啲基層學生,讀中三、四仍然唔知銅鑼灣喺邊;但名校嘅中學生,可能中一、二已經全級一齊去澳洲交流。」
因此,Arnold決定投身教育,希望擴闊基層學生的視野。三年前,他創辦了非牟利機構「良師香港」,招募不同學系的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學校做一年「項目老師」。
除了常規課堂教學外,項目老師主要負責課外活動和生涯規劃,帶領學生走出課室,例如到中環與跨國公司員工以英語對話,或到不同地區上體驗課,讓學生認識自己社區以外的世界。
計劃裡的學校夥伴,有一半或以上的學生都領取政府的書簿津貼;而項目老師每月就只獲派一萬元的生活津貼。「項目老師非常熱心,願意付出時間去關心學生,呢樣正正係基層學生嘅需要。」
Arnold相信,在基層學校一年的體驗,對項目老師而言是很重要的領袖培訓。「無論之後繼唔繼續做老師都好,長遠佢哋都會真正成為社會未來領袖,為香港教育帶嚟制度性嘅改變。」
今集《港。故》講一個尖子的故事,各位家長和學生都值得花五分鐘觀看短片,了解狀元眼中的理想教育制度。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教育不平等 在 胡黎 Youtube 的評價
01.小孩腦袋真的有洞!(兒童腦神經發展)
02.大的沒事,小的就不會挨揍?
03.哥哥嫌弟弟臭,怎麼辦?
#新竹虐童案
#兒童及少年福利
#時事分享
我是胡黎,胡黎是品牌
【學習溫暖,分享愛】
Youtube👉https://goo.gl/HJ9g6D
Tik Tok👉https://goo.gl/KgFSWp
Instagram👉https://goo.gl/WvaPmq
活動演出、商業合作請洽:鳥鳥
movestory555@gmail.com
官方LINE@:@movestory555
教育不平等 在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落差 看見疫情下的教育不平等 - 報導者 的相關結果
《報導者》採訪花蓮、台東與阿里山的學校,看見遠距教學下被放大的教育不平等。 週五早上10點30分,Google Meet上線了5個帳號,老師播放了上課 ... ... <看更多>
教育不平等 在 台灣鄉村地區面臨「教育不平等」,地方創生是解方嗎? 的相關結果
在「教育不平等」這個命題之下,可以將其拆解成「教育」、「不平等」兩個面向,簡單來說,就是每位孩子即使在台灣施行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政策的保障 ... ... <看更多>
教育不平等 在 關於教育不平等 - TFT 為台灣而教 的相關結果
... 年TIMSS 測驗提到,台灣鄉村地區學習落後的人數比例是都市地區的2 倍以上,因此若要縮短孩子的學習落差,回應教育不平等,就需要優先關注偏遠的高學習需求地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