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里政男的本心
1923年1月15日,淡水三芝的源興居,誕生了一位日後主政台灣長達12年的男孩,他的名字,叫做李登輝。
父親李金龍當時的工作,是日治時代的警察,家境算是小康。為了配合爸爸工作上的調度頻繁,李登輝光是國小就念了四所,從汐止公學校、南港公學校、三芝公學校一路念到淡水公學校,之後國中念大同高中,高中上淡水中學。李登輝身材比一般孩子高大,話不多,成績幾乎永遠都是第一名。
考上高中的前一年,台灣總督府開始推動【皇民化運動】,李登輝與哥哥李登欽,一起改名為【岩里政男】與【岩里武則】,兩人宣誓,要對天皇效忠。
幾年之後,戰事緊繃,李登輝的哥哥李登欽,被派往南洋打仗,從此一去不回。當時哥哥李登欽已經結婚,還生了三個小孩,孩子取名憲字輩,幼年失怙,李登輝叔代父職,努力栽培哥哥的孩子長大。
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宣布戰敗,國民政府渡海接管台灣。由於日本已經統治了台灣長達五十年,所有在1895年之後出生的【台籍日本人】,基本上從一出生開始,接受的就是日本的教育,吃日本食物,拜日本神社,聽日本歌曲,過日本節慶,體驗日本文化的一切。活了一輩子,都是日本人的台灣人們,突然之間,被告知【你不再是日本人】!政治的殘酷,曾讓多少人,內心錯亂,暗自煎熬。
李登輝當然是一個日本人。
從他出生到被迫改變,他當了整整22年的日本人,對他來說,迎來的不是【回歸祖國】的感動,而是身份被撕裂的痛苦,而這一切,他並沒有選擇權。
不管是釣魚台的問題還是台灣曾否抗日的問題,李登輝都抱持著與台灣主流看法不一樣的意見。從【中華民國】的利益觀點來看,李登輝【喪權辱國】;但如果從【岩里政男】的角度去看,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2007年,就算蒙受批評與罵名,李登輝還是堅持要去參拜靖國神社。
最近台灣出現許多辱罵李登輝【賣台媚日】的言論,真要說李登輝出賣台灣,我倒很好奇,一個【打從內心就是日本魂】的人,如何能在主政台灣的12年期間,不做出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情與發言?顯然,為了中華民國,李登輝也曾刻意隱藏了自己的【本心】。
在我看來,那12年,李登輝並沒有對不起中華民國。當然,如果現在李登輝堅持要這樣面對自己的【本心】,那麼【中華民國】所給予他的所有禮遇,也就理當應該收回。
以現在的社會氛圍來看,我寫這樣的文章,去理解李登輝,也許會被罵到翻。許多親友知道我的看法,但勸我不要寫,以免引來無謂的紛爭。然而,想了又想,我信念的價值,不正是【寫我所信、無所畏懼】?既然無所畏懼,一篇並無特殊目的,只是寫出我所見所知的文章,又何必這樣瞻前顧後,思慮再三?
不論看法是否不同,我永遠願意理解與我看法不同的人!
我理解李登輝去參拜靖國神社,因為裡面有他往生戰死的哥哥;正如同我理解民國三十八年離開父母與家人,隻身來台的老兵們,內心深處的家,永遠還在海峽的那頭一樣。
暐瀚 2015-8-20 de 台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偽學術的社會課] 尋找「#淡水神社」秘境:為何忠烈祠以前都是神社? | 李長潔 . 上次在「尋找台北結界」時,蔚藍文化主編跟我說,很多忠烈祠以前都是神社啊。這句話在我耳畔迴響良久,到底為何會有社到祠的轉變呢?因為我住在 #淡水,也聽過「淡水神社」之名,但還真沒認真想過,該神社就位在現在的「淡水 #...
二戰結束日本 在 Facebook 八卦
加油,好嗎?
做了多年的良家婦女,飛入尋常百姓家。逛超市和菜市場,孩子到家就身敗名裂(?)
我是罔市。罔市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看著被兒子糟蹋的我,妳們很欣慰:罔市就是我的安慰。
偏偏每隔幾個月,都要得知自己又被提起。年輕時候約會曖昧過的、走不到一起的男人,對別人發表著高見:「你知道大A吧?我跟她有過一段。」
那不是光緒年間的事了嗎?你們是在演《安納塔漢島》?不敢相信二戰結束、日本戰敗?
幾年以前還會氣憤,何處惹塵埃。今晚跟好友講電話,她興奮(?)問我是不是認識XXX?
香火要去校外教學的喜悅沖淡了一切、和藹了一切。
想到都各自中年了,自己卻還是別人的終身成就獎:真是殊榮。
(為各位示範一下雙子座罵人不帶髒話。)
(I am not your hashtag.)
二戰結束日本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評價
[偽學術的社會課] 尋找「#淡水神社」秘境:為何忠烈祠以前都是神社? | 李長潔
.
上次在「尋找台北結界」時,蔚藍文化主編跟我說,很多忠烈祠以前都是神社啊。這句話在我耳畔迴響良久,到底為何會有社到祠的轉變呢?因為我住在 #淡水,也聽過「淡水神社」之名,但還真沒認真想過,該神社就位在現在的「淡水 #忠烈祠」地址;而神社內的相關遺跡如「石燈籠」、「手水舍」、「社御礼」、「手水缽」,則被移到下圭柔山裡的「#行忠堂」保存。
.
▓ #日治時代的台灣社務
.
日治初期,統治力量大都放在維持社會治安、建設公共衛生,宗教並非治理的重要目標。後來為了推動神道教在台傳佈,各地建立大小神社,除了庄街式的小型神社,也興建崇拜國家精神的護國神社。有趣的是,有些神社其實是由在地的祠堂改制,例如台南的「延平郡王祠」改為「開山神社」,祠堂被總督府賦予社號,利用鄭成功中日混血身分,連結臺灣跟日本信仰,減弱民眾對神道排斥。
.
台灣總督府於1934年頒布《神社建設要項》,據以「神社中心主義」,推動神道為主,其餘宗教為輔,在不衝突範圍內允許其他宗教存在。當時強制各家戶祀奉神符,遙拜天皇大神宮,並取消神明會、廟宇祭祀等。雖然總督府極力推廣神道的,但還是未改變臺灣人的民間信仰。二戰結束,日本離臺,神社毀壞改建,國家神道完全退出臺灣的宗教圈(蔡錦堂,2010)。
.
▓ #忠烈祠的接力
.
而後,台灣進入國民黨治理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為了重建新政權,拆毀各地神社。同樣有趣的是,在日治時代,日本人將「祠」改為「社」,在台灣「光復」初期,國民黨又將「社」改為「祠」,例如淡水神社被改制為忠烈祠。
.
中華民國政府在1940年(跟日本頒訂建立靖國神社時間差不多),頒定「抗敵殉難忠烈官民祀祭及建立紀念坊碑辦法大綱」以及「忠烈祠設立及保管辦法」,於各地建忠烈祠,供奉「凡為國民革命而犧牲之烈士」。因此,二戰後,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神社原址,剛好提供蔣介石建立忠烈祠而用。這個空間上的變化,一方面可以象徵表揚「國家」轉換下的殉難英烈,另方面也解決國民黨突然來台灣時,難覓祠址的困擾(蔡錦堂,2017)。
.
▓ #淡水的神社秘境
.
目前的淡水忠烈祠,就是淡水神社的原址,大部分社境內的建物已被拆除,只剩下大門口前的神社圍欄「玉桓」,以及兩隻「狛犬」石像,可供想像當初的境況。其他石燈籠等史跡物件,部分移到淡水行忠堂及周遭園區,園區內共有14只燈籠,另有手水舍屋頂、手水缽、御礼等。廟堂內拜訪者並不多,清幽宜人,適合靜心安思,做個人文的觀察與思考。
.
#淡水忠烈祠:251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1號
#行忠堂:251新北市淡水區椿子林18號
|
#參考文獻:
1. 蔡錦堂. (2010). 臺灣的忠烈祠與日本的護國神社. 靖國神社之比較研究.
2. 蔡錦堂. (2017). 植民地期台湾に建てられた社, 祠について.
二戰結束日本 在 回顾二战日本投降七十五周年纪念 - YouTube 的八卦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 已经七十五年。 日本 投降的公告最初是1945年八月十五日下午在 日本 宣布的。 冲突的结局是众所周知的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 <看更多>
二戰結束日本 在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终战诏书(昭和天皇) 的八卦
旧时光的调音师妹#后期高清重制《终战诏书》(日语:終戦詔書/しゅうせんしょうしょ),全称《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