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16 美國新任海洋暨大氣總署署長提名人】
美國的氣象公司 AccuWeather 的 CEO Barry Myers 不堪受到美國國會議員凌遲,正式宣布退出 NOAA 署長聽證會的任命,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87793031988/
隨後美國總統川普正式提名現任 NOAA 助理署長Neil Jacobs 為 NOAA 署長,雖然美國氣象界有許多謠言,指出 Jacobs 和 Myers 的關係,是先以事務官不須聽證任命去臥底的。
Neil Jacobs, meteorologist and acting head of NOAA during a turbulent time, nominated to lead the agency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il-jacobs-meteorologist…/
但這個月從美國氣象界的說法來看,似乎 Jacobs 獲得輿論很高的支持度,至少他是氣象學家,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州立大學大氣系的博士,我在博士班期間,曾被我的指導教授送到這一個月,結識許多軍方氣象或是空氣品質的教授,這是一個很有朝氣有影響力的科系。
Jacobs 上一個工作是在 Panasonic 擔任飛航模式的負責人,專責研發 Panasonic 的全球模式,我們曾經測試用過他們的全球預報資料,民間也可以來做,當時他們號稱僅次於歐洲的全球模式。他會受到大家的認可應該是至少有個懂氣象模式的人,希望把美國落後於全球前幾大氣象單位預報能力,希望能夠提升到前兩名。
而前幾天他到馬里蘭太空商業午餐會時,說到幾句很實際的話,我看到感觸很多,如果十幾天前,交通部氣象局葉局長不要對民間氣象業者說出那麼重的話『台灣沒有氣象產業』,我也不會花時間好好來探討這問題,也沒有想到台灣和世界各國氣象界差異那麼大!
I really view a lot of folks in industry as partners, as stakeholders. I no longer view the private sector as a value-add industry, but those who can help us achieve our mission.
NOAA was studying ways to enhance that partnership. We are in the process of trying to figure out public-private and academic relationships with our stakeholders to construct a win-win business model.
我的確將許多業內人士視為合作夥伴,利益相關者。我不再將民家氣象公司只是視為加值服務行業,而是那些可以幫助我們實現使命的人。NOAA正在研究加強這種夥伴關係的方法,我們正在努力與利益相關者建立公私和學術關係,以構建雙贏的商業模式。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https://spacenews.com/acting-noaa-leader-stresses-importan…/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ublic private差異」的推薦目錄:
- 關於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 關於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 關於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Princessarah 美國南加州生活記事 Facebook
- 關於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八卦
ref: https://ably.com/blog/no-we-dont-use-kubernetes
八月第一篇,就來個有趣的文章,來看看 ably 這間 SaaS 公司為什麼沒有使用 Kubernetes,不但當前沒有使用,甚至短期未來內都不會想要使用
更是直接的說如果你有興趣來加入團隊,千萬不要把將 Kubernetes 導入到團隊中是一個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個人覺得這篇文章滿好的,因為是認真的去比較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對團隊來說到底是可接受還是不可接受
而不是所謂的人云亦云,人家要我也要,人家不要我也不要...
文章分成兩部分,前述介紹當前 Ably 的環境架構是什麼,而半部分則是很技術的去探討如果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好處與壞處是什麼
最終權衡比較之下,會發現導入 Kubernetes 沒有帶來實質上的好處。
文章開頭先簡述了一下 Kubernetes 這幾年的風潮,從最初 Google Borg 的開發開始談起,作者特別提到當初 Borg 的用法可是將一堆實體機器給搭建出一個 Private Cloud 的叢集給團隊使用,
而目前 Kubernetes 更多的用法則是搭建於 Public Cloud 上面的虛擬機器中,透過將 Kubernetes 部署到這些不同的 Cloud Provider 似乎帶來了介面統一的結果,對於 DevOps 人員來說
不同 Cloud Provider 如今看起來都是 Kubernetes 的樣貌。
Ably 目前到底怎麼部署應用程式
Ably 主要使用 AWS 作為其 Cloud Provider,並且於 EC2 機器上使用 docker/container 來部署團隊中的應用程式。
作者團隊中沒有使用任何已知的 Orchestration 服務來管理多節點上的 docker/container,取而代之的則是每個 VM 開機後則會根據 autoscaling group 的機制來判斷
每個機器應該要部署哪種 container/docker。
對於 Ably 來說,團隊中沒有任何 scheduler 相關的服務來調度各種服務,這意味每個 VM 就代表一種服務,所以將 VM 上的服務從 Core 轉換成 frontend 這種行為不會發生。
今天需要針對需求轉換服務時就以 VM 為基準來整批換掉即可。
每個節點上面都會有一個輕量的監控服務,用來確保運作的 Container 如果掛掉後可以被重啟,甚至如果當前運行的版本不符合需求時也能夠將該服務給停止。
流量方面,因為每個 Autoscaling Group 就代表一個服務,所以直接使用 NLB 與 Target Group 來將流量導入該 Autoscaling Group 即可。
至於容器與容器之間的內部流量(譬如 k8s service 等)作者認為也不是太大問題,畢竟每個機器本身都會被 VPC 賦予一個 IP 地址,所以使用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接下來作者從幾個層次去探討當前設計與使用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分別有 (原文很多,這邊摘要不然文章會太長)
題外話,由於 Ably 的 Infra Team 數量有限,所以要考慮 K8s 只會考慮 K8s Service,如 EKS。
1. Resource Management
Ably:
a. 根據服務的需求來決定每個服務要用到的 VM 等級
b. 不需要去煩惱如何處理將多個小服務給部署到一個適合的大 VM 中
c. 作者稱這種行為其實就是 AWS 官方強調的 Right Sizing, 譬如只能跑兩個 Thread 的服務不需要 16vCPUs, 久久寫一次硬碟的服務也不需要一個 90,000 IOPS 的 SSD
d. 選擇一個正確的元件來搭建一個符合服務的 VM 讓團隊可以控制成本同時也減少額外的管理負擔
K8s:
a. 必須要使用一個比較強大等級的 EC2 VM,畢竟上面要透過 Container 部署很多服務
b. 針對那些需要小資源的服務來說,透過這種方式能夠盡可能的榨乾機器的資源,整體效能使用率會更好
c. 但是針對資源量沒有很辦法明確定義的服務則是會盡可能地去吃掉系統上的資源,這種被稱為 nosy neighbors 的常見問題已經不是首次出現了, Cloud Provider 本身就需要針對 VM 這類型的服務去思考如何處理資源使用,而 Cloud Provider 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再處理這一塊
而所有 Kubernetes 的使用者則必須要自己去處理這些。
d. 一個可能的作法則是一個 VM 部署一個服務,不過這個做法跟團隊目前的作法已經完全一致,所以就資源管理這一塊,團隊看不到使用 Kubernetes 的優勢。
2. Autoscaling
Ably:
a. EC2 VM 本身可以藉由 Autoscaling Group 來動態調整需求
b. 有時候也是會手動的去調整 EC2 的數量,基本上手動跟自動是互相輔佐的
c. 團隊提供的是 SaaS 服務,所以其收費是針對客戶實際上用多少服務來收,如果開了過多 EC2 VM,則很多不要的花費與開銷都是團隊要自行吸收
d. 團隊需要一個盡可能有效率的方式能夠即使遇到流量暴衝時也能夠保證良好的服務的機制
K8s:
a. 可以透過不少方式來動態調整 Container 的數量,
b. 甚至可以透過 Cluster autoscaler 來針對節點進行調整,根據需求關閉節點或是產生更多節點
c. 動態關閉節點的有個問題是關閉節點時通常會選擇盡可能閒置的節點,但是閒置並不代表沒有任何服務部署再
上面,因此該節點上的 Container 都要先被轉移到其餘節點接者該目標節點才可以被正式關閉。這部分的邏輯作者認為相對複雜
d. 整體來說,k8s 有兩個動態調整的部分,動態節點與動態服務,而現有的架構只有一個動態節點。所以使用 k8s 則會讓問題變得更多更複雜。
3. Traffic Ingress
Ably:
a. Traffic Ingress 基本上每個 cloud provider 都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團隊只要能夠維持每個服務與背後的機器的關係圖,網路流量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需要團隊管理的。
b. 使用者會透過直接存取 NLB 或是透過 CloudFront 的方式來存取團隊內的服務
K8s:
a. EKS 本身可以透過 AWS VPC CNI 使得每個 Container 都獲得 VPC 內的 IP,這些 IP 都可以讓 VPC 內的其他服務直接存取
b. 透過 AWS LB Controller,這些 Container 可以跟 AWS LB 直接整合,讓封包到達 LoadBalancer 後直接轉發到對應的 Container
c. 整體架構並不會比團隊目前架構複雜
d. 唯一缺點大概就是這個解決方案是完全 AWS 綁定,所以想要透過 k8s 來打造一個跨 Cloud Provider 的統一介面可能就會遇到不好轉移的問題。
4. DevOps
Ably:
a. 開發團隊可以透過簡單的設定檔案來調整部署軟體的版本,後續相關機制就會將 VM 給替換掉,然後網路流量也會自然的導向新版服務
K8s:
a. 開發團隊改使用 Kubernetes 的格式來達到一樣的效果,雖然背後運作的方式不同但是最終都可以對開發團隊帶來一樣的效果。
上次四個分析基本上就是,使用 k8s 沒有帶來任何突破性的好處,但是 k8s 本身還有其他的功能,所以接下來作者想看看 k8s 是否能夠從其他方面帶來好處
Multi-Cloud Readiness
作者引用兩篇文章的內容作為開頭,「除非經過評估,否則任何團隊都應該要有一個跨 Cloud-Provider 的策略」
作者表明自己團隊的產品就是那個經過評估後斷言不需要跨 Cloud Provider 策略的團隊,同時目前沒有往這個方向去追求的打算。
同時作者也不認為 K8s 是一個能夠有效達成這個任務的工具。舉例來說,光 Storage 每家的做法都不同,而 K8s 沒有辦法完全將這些差異性給抽象畫,這意味者開發者終究還是要針對這些細節去處理。
Hybrid Cloud Readiness
管理混合雲(Public Cloud + Private Cloud based on Bare-Metal servers)是作者認為一個很合理使用 K8s 的理由,畢竟這種用法就跟當初 Google Borg 用法一致,是經過驗證可行的。
所以 Ably 如果有計畫要維護自己的資料中心時,底層就會考慮使用 Kubernetes 來管理服務。畢竟這時候沒有任何 Cloud Provider 提供任何好像的功能。
不過 Ably 目前沒有任何計畫,所以這個優點也沒有辦法幫助到團隊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團隊已經大量使用 Terraform, CloudFormation 來達成 IaC,所以透過 k8s YAML 來維護各種架構不是一個必要且真的好用的方式。
Access to a large and active community
另外一個很多人鼓吹 K8S 的好處就是有龐大的使用者社群,社群內有各種問題分享與探討。
作者認為
a. AWS 的使用者社群數量是高於 Kubernetes
b. 很多情況下,一個迭代太快速的產品其實也不一定對團隊有太大的幫助。
c. 很多人都使用 k8s,但是真正理解 k8s 的人微乎其微,所以想要透過社群來幫忙解決問題其實比你想像的還要難,畢竟裡面的問題太雜,很多時候根本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有效的答案。
Added Costs of Kubernetes
為了轉移到 K8s, 團隊需要一個全新的 team 來維護 k8s 叢集以及使用到的所有基本服務。舉例來說,EKS, VPN CNI, AWS LB 帶來的網路好處並不是啟動 EKS 就會有的,
還必須要安裝相關的 Controller 並且進行設定,這些都是額外的維運成本。
如果找其他的服務供應商來管理 Kubernetes,這意味公司就要花費更多的$$來處理,所以對團隊來說,金錢與工作量都會提高,不同的解決方式只是這兩個指標的比例不同而已。
結論:
1. Ably 覺得 Kubernetes 做得很好,但是團隊目前沒有任何計畫去使用它,至少目前這階段沒有看到任何實質好處
2. 仔細評估後會發現,導入 k8s 其實也會帶出不少管理上的問題,反而並沒有減輕本來的負擔
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Princessarah 美國南加州生活記事 Facebook 八卦
『圖文不符』📣📣
前陣子很多媽媽私訊問我怎麼找學校 或是有沒推薦的學校~🤗🤗
那我們今天來說學校來說學校~~~
學校很重要~是媽媽們能鬆口氣的民族救星世界偉人阿阿阿阿
只要一想到學校沒開 小孩放假在家無聊的時候有多恐怖 😬😬
我根本看到校長老師都想下跪了
(在此再次向教育界的大家90度三鞠躬)🙇🏻♀️🙇🏻♀️🙇🏻♀️
▫️▫️▫️▫️▫️
前陣子開始是南加州各中小學學校參觀的時候
不管公立或私立,我也看了好多所
有些小小心得跟大家分享🤗🤗
這樣就能現在申請 並在明年學年開始前做決定了
首先⋯我自己看學校時,最在意的就是洗手間跟廚房&飲水機的乾淨度🧹🧻🚰
通常這兩個地方有顧好的學校通常都很用心
不過有的時候學校不太願意讓大人參觀洗手間
特別有的學校大人的洗手間跟小孩的洗手間是分開的
所以詢問的方式可能要婉轉一點並且做好有可能會被拒絕的心理準備❌❌
▫️▫️▫️▫️▫️
再來就是進去教室參觀時
不要光顧著看老師把牆壁上佈置的多麼美麗
而是要認真看貼在牆壁上小朋友的作品
特別是小學二三年級以後
牆上小朋友的作文作品是學校平均程度在哪裡的一個很大的指標‼️‼️
▫️▫️▫️▫️▫️
雖然一般來講,很多人覺得小孩子上學就是離家裡最近的那個學校,不要太差就可以去
但是⋯我今年真的發現學校師資好不好真的差異很大😔😔
而且校長跟全校supporting staff的經驗值也很重要
同樣一件事情 有經驗跟沒經驗的staff就會差很多
當然不可能全校老師都很有經驗 不過如果有經驗的老師佔多數 那麼新老師能得到的資源也會比較多
對小孩來說也比較好!🥳🥳
例如~學校打電話來這種小事就能看出學校有沒經驗很重要~
有經驗的學校人員打電話來給家長通知一般事務時 第一句話說明自己身分後 馬上會加一句:小孩很安全別擔心!
讓家長放心 因為家長一接到學校電話都馬是擔心小孩是不是生病或是受傷了
但是沒經驗的學校人員可以講了五分鐘才讓妮知道說:喔~是一般事務 不是通知小孩受傷生病要去接~
▫️▫️▫️
另外~~南加州公立學校最近很流行雙語教學
也有中文/英文雙語教學
我也有去看看這些學校
老師跟家長都很認真 不過有些學校會比較遠 而且班上的學生組成比較單一
幾乎超過半數都是華人
對有些家長來說這會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點🔎🔎
▫️▫️▫️▫️▫️
其實從紐約到夏威夷到南加州 兩小上了各種學校
有private 有charter 有public
真的沒有一定哪種學校比較好
我遇過很爛的private 也遇過很好的public
真的無法做出單一比較
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上個小學還要去特別先參觀學校~
但是真的有機會的話 鼓勵大家多去看看學校
找出最適合自己小朋友的學校喔!🥰🥰
💝💝
圖|這個Amazon收納箱有迷有很可愛?有分尺寸而且可以摺疊喔!我在日本amazon上買的~~好喜歡!|
💝💝
#sarah媽媽經
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Bryan Wee Youtube 的評價
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的評價
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的評價
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public, private, protected差異@ 我的筆記本 - 隨意窩 的相關結果
200708151424public, private, protected差異 ?電腦資訊. public:開放給所有類別或方法存取此變數 private:只有在變數宣告的類別中存取(衍生類別及其它類別都無法存取) ... <看更多>
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C++中public、protected、private的差別- IT閱讀 - ITREAD01 ... 的相關結果
C++中public、protected、private的差別 · 1、public繼承不改變基類成員的訪問權限 · 2、private繼承使得基類全部成員在子類中的訪問權限變為private · 3、 ... ... <看更多>
public private差異 在 Day20 | Public Private Protected methods - iT 邦幫忙 的相關結果
剛剛有說到protected屆於public與private之間,卻又跟private一樣限制在類別裡才可以存取,差異呢? 來試試看以下例子吧! ... 當呼叫方法的接收者是self的時候,private方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