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即日起至8/14人間蒸發,到中央山脈亂晃,訊息不會回。
而17天的糧食怎麼準備,就攤在這邊供大家觀賞了XD
這次衣著是藍色系男子,我們8月底見啦~
#裝備老朋友 #照片有說去哪裡玩
雨衣、保暖、軟殼、排汗衣:Mammut Taiwan
背包:Mystery Ranch Taiwan Marshall 105L
帳篷、天幕:Hilleberg Taiwan Anaris、Tarp 10
排汗衣: Montura Taiwan、Norrona老人頭(身上
褲子:攀山鼠
襪子: Icebreaker、Enforma、 Darn Tough 強悍羊毛襪
鞋子: Hanwag Alaska
睡袋:Pajak 4Z
登山杖:Komperdell
墨鏡: ADHOC 艾德國際
地圖:台灣高山全覽圖(絕版)、上河高山百岳地形圖(熱賣中)
---
每個人有適合自己的裝備和風格,我沒有刻意輕量化,所以圖中這些加起來剛好29.5公斤,不含一機三鏡和生鮮、水。
圖中有6顆備用相機電池LP-E6
還有加起來一共60,000 mAh的行動電源XD
然後有IG的朋友,想看到我偶爾在訊號點發的廢文的話,
可以追蹤我的IG喔:https://www.instagram.com/snow_ram/
出發前量了一下,不含水36.7公斤,比我2017丹郡童話12天(含水43公斤)還輕,進步了,耶!
mammut排汗衣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 一件我最實穿的外套:長毛象Ultimate VI 六代經典軟殼 》
「『軟殼』是什麼?好吃嗎?」在眾多登山服飾裡,有一個和軟殼蟹同名的類別,是因其相較完全防風防水的雨衣雨褲「硬殼」,它們有彈性又抗風防潑水,可以拿來應對較不極端的氣候,材質也軟得多而得名。
在登山初期,其實我對軟殼衣褲沒什麼興趣,因為它不徹底防水、不能防狂風也沒有很保暖。但隨著經驗累積,我才發現正因為它有一點防水、有一點保暖、在絕大多數的情境裡足以防風、很有彈性又透氣得多,在舒適取向又沒那麼怕冷的登山者(我)眼裡,它就這樣成為了出勤率最高的外層,無論冬夏都用得上,而且不像雨衣有漏水問題,至今都是我最愛的外套與褲子品項。
從開始爬山到現在已經7年,我一共有4件軟殼外套,4件軟殼褲,每一件都還在服勤,是很長壽的裝備種類。而目前讓我最愛不釋手的,莫過於今天的主角 Ultimate VI了。
由於個人體質沒那麼怕冷,所以冬季以外我不太喜歡穿保暖層,只需要「有點保暖又沒那麼保暖」的外套。Ultimate VI是有紮實感的中厚軟殼,相較於薄軟殼有更多的布料可以幫助保暖,剛好符合我的需求。
除了小保暖外,清晨或冬季的行進中抗風,是我最喜歡的功能。在排汗衣外穿上它,就可以很舒適的在寒風中行進,因為它的透氣性使它不會像硬殼或者保暖層一樣一下就反潮濕掉,而能使用很長一段時間,等太陽完全升起再脱就好。在冬天的高山,你也可以整天穿著它,這也正是軟殼衣褲最強的應用時機:抗風、保暖、透氣與耐磨,讓它幾乎可以在天冷時當「第二層底層」用,就算飄毛毛雨也可以稍微擋一下。順帶一提,雪地才是軟殼最強的使用場合,因為防潑水可以讓你不被不小心融在身上的雪弄濕,透氣又不至於讓你走到反潮,還能再多增添一點保暖效果。
正是這種「什麼都會,也什麼都不太會」的特性,讓Ultimate VI成為可以在大多數情境下一件搞定的方便選擇,而不用視情況掏兩件衣服洋蔥穿搭或者頻繁穿脫。
反過來說,帶了軟殼,還是得帶保暖層與硬殼備用,才不會面臨極端情況而措手不及;但絕大多數時候,我還是只會穿軟殼,很矛盾吧!所以我身邊的輕量化玩家都不太喜歡軟殼這個品項,而會選擇保暖與防水各一件就好。另外對於預算有限的朋友而言,我個人也不推薦先買軟殼,因為這是講求舒適的後期裝備,前期還是買雨衣和保暖層比較實在喔!至於手頭寬裕的朋友,喜歡的話就可以下手了,不會後悔啦~
然而,有一件事情,是大家的共識…
就是軟殼穿起來,真的超帥啊XD
我的Ultimate VI是無帽款的,比有帽款輕50公克(505g),設計上非常簡潔,只有兩個腹部口袋與一個胸前口袋,用色也很單純,走極簡風。不過我很喜歡左下衣襬的亮橘跳色小裝飾,為整件樸實深邃藍的衣服增添了一絲動感;其實,那個小裝飾就是長毛象重視安全的“Safety Orange”精神象徵。
無帽軟殼的設計初衷,是可以拿來充當薄中層使用,但我發現了它最棒的功能——騎機車。
這篇文,也終於讓我的代步工具露臉了,請多多指教,更歡迎重機車友出來相認。也希望以後大家在罵重機的時候,可以稍微想一下我就是那個連買早餐都用它代步的人。重機並不是玩具,它只是一種選擇,一個能點綴日常生活的工藝結晶,能在每個移動之間,以優美的線條與機械的節奏為自由靈魂充電,更能在停好車後的每一個回眸,都有著初戀般的悸動。
回到正題,在台灣這個機車王國,冷天有一件可以擋風,甚至防潑水的外套,是多麽幸福的事情!而對於以重機代步已經4年的我來說,Ultimate VI就這麼打中了我的心,讓我不只山上穿,天冷騎車也最愛穿它!在擁有它之前,我一樣會穿登山的軟殼外套騎車,畢竟軟殼的抗風功能真的是騎車良伴;但都因為帽子會灌風,讓領口勒緊我的脖子,每每在騎快速道路時讓人傷透腦筋。
無帽款的Ultimate VI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且這時低調的設計也成為了優點,讓你不再像是從電影裡走出來的冰攀勇士,而是一個悠閒穩重的都會騎士。只是手臂上那個超過150年歷史的長毛象壓印,透露著藏不住的山野氣息,標示著屬於自然的靈魂。
簡單來說,一件軟殼外套那麼貴,如果爬山之餘平常穿也不會太突兀,功能還很棒,那真是再好不過啦~
───
講了那麼多優點,一定要來列一下缺點的啊:
1. 這件版型很適合亞洲人,手不會太長,但是… 無帽版實在太短,幾乎每一件底層不紮衣服的話都會從衣襬跑出來,實在有點困擾,不過有帽版本版型夠長就沒這個缺點了。這是因為無帽版有充當中層功能,需要被包在外層裡面,而刻意做短了一些。
2. 無帽設計的代價,就是脖子會冷… 冬天記得帶厚圍脖。比較怕冷的朋友可以選擇有帽款喔~只不過騎車的時候記得把帽子反摺在裡面比較好。
3. 設計太低調了商標很不明顯,LOGO控心碎。
4. 濕了不是很容易乾,所以雖然防潑水,但我還是不太喜歡拿它淋雨,這是厚布料的一體兩面,想穿也只能吞了。不過以我半年的使用經驗而言,Ultimate VI算是濕了也不會太冷的類型,還算可以穿著烘乾。不過對於怕冷的朋友而言,還是不要這樣比較好喔!
*官網介紹:https://www.mammut.tw/productsearch.php?sword=Ultimate+VI&qbtn=search
Mammut Taiwan
Ducati Taiwan
mammut排汗衣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 今年夏季新朋友:NORRØNA排汗底層與軟殼褲 》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我的底層衣的選擇吧!自從2017的赤岳雪訓以來,我的冬裝底層一直都是穿來自挪威的老人頭NORRØNA的SUPER HOODIE搭配MONTURA的褲子,對它們的表現一直感到很滿意,無論在外型、保暖、排汗與彈性的方面。
誒?那夏天呢?其實去年夏天,老人頭就一直被我關在衣櫃裡,因為都是冬裝,除了那件花旦紅防水外套外XD 而如果你對我去年帶胡子九妹去奇萊南華的影片有印象(https://youtu.be/id3xxfgQvjI?t=40),會發現我的非冬季底層,是穿MONTURA的排汗衣,而褲子則是Klättermusen(攀山鼠)或者Fjällräven(小狐狸),都是我非常喜愛的品牌,端看路線的難度還有氣候來決定要穿哪一件(其實也只有各一件啦…)
不過呢,今年夏天,老人頭也加入了我的夏季底層陣營,為我單純的夏季登山穿著注入新的元素啦~這邊介紹一下新夥伴:
・上衣:/29 tech 短袖排汗衫(花旦紅)
・褲子:bitihorn 彈性軟殼長褲
---
先聊聊上衣,其實老人頭和MONTURA都是非常擅長剪裁的品牌,所以衣服穿起來都會讓身材變好,腰身都出來了。但這同時也是個缺點,只要有一點肚子,它們就會讓你很尷尬…
而說實話,我覺得一線品牌的排汗衣,排汗快乾性能都差不多,化纖的材質都能快速讓身體乾燥,只要有風有太陽一下子就乾了,很棒。而在這個級距裡,外型、顏色和商標才是最大的差異呀~ 相較於MONTURA濃厚的運動風格,老人頭的造型就比較溫和,可以做比較悠閒的穿搭。
以我愛穿的這兩個品牌而言,老人頭 /29 tech的優點是價格比較實惠,顏色很漂亮,單純的造型也讓人比較好穿搭。缺點則有兩個:一是因為太輕薄排汗,所以很容易激凸,會在意激凸的人千萬不要買這件(效果就像照片那樣);二是它不太耐磨,由於我爬山會把3公斤多的相機包掛在胸前,在幾個月的使用下來,發現已經被磨了一些痕跡出來。這點有點可惜,我猜也是要做輕做薄又得兼顧價格而做出的取捨吧!
假如你喜歡NORRØNA、不在意激凸、喜歡剪裁漂亮的衣服、不會掛很重的相機包在胸前、又不愛很戰鬥的風格,這件排汗衣可以參考看看,到目前為止我滿喜歡的喔!
*詳細介紹:https://store.keepon.com.tw/ProductView-1240d404-8e39-e911-…
---
再來談談褲子,這件bitihorn真的是… 超乎我的預期啊!別的不說,光是「不用繫皮帶」這件事,就深得我心了。它本身在腰間設計了兩個扣環,可以調整褲頭的大小,非常方便。以往所有我穿過的登山褲,因為腳比較粗壯的關係,幾乎都需要繫皮帶讓褲頭不要掉下去,所以非常喜歡這種不用另外繫皮帶的褲子(我另外還有一件mammut也是不用另外繫皮帶的,但那件我比較少穿上山,因為沒相應的排汗衣可以搭配它的艷藍,所以都穿去講講座)。
除了這個小優點外,這件薄軟殼褲實在是有夠給他薄到爆又超輕,別的不說,超涼快的啊~當然也因為這樣,它的乾燥性能是我穿過最好的,簡直是夏季神物。而在耐磨的程度上,經過北二段稜線的刺柏洗禮後也沒有大礙,有次我不小心腳滑磨到岩壁,原以為這麼薄的褲子大概會破洞,沒想到還挺堅韌的呢!彈性也沒話說,足以應付百岳的各種地形而不用去在意會不會把褲子扯破了。
bitihorn還有一個有趣的優點:商標有夠給他低調,遠看根本不知道你穿什麼牌的褲子;不過這同時也是缺點啦,商標控就會對此有點不滿了,但上衣就可以補足這個不足囉!
缺點當然是相對的啊,太薄了,爬高山的話怕冷的人晚上可能會覺得屁股涼涼,還有抗風性、防潑水性沒有一般的軟殼褲那麼好,因為這些都是為了輕薄涼爽而交換出去的取捨。
總而言之,如果上衣的程度是滿喜歡,那這件褲子就是像我這麼怕熱的人,超推薦的了,夏天就是要涼啊~
*詳細介紹:https://store.keepon.com.tw/ProductView-5bf1cc87-aa3c-e811-…
------
幾個月的相處下來,我對這套夏裝感到頗滿意,尤其是褲子的部分很適合台灣炎熱的氣候,尤其最近會去爬郊山更有感。假如你正在尋找夏天的排汗底層和褲子,跟我一樣是個怕熱的人,也可以去 登山補給站和 岳人戶外用品 Alpinist Outdoors參考看看NORRØNA老人頭的東西囉!他們不是只有冬裝啦~
喔對,老人頭全系列產品五年保固,人損保修,所以真的破洞還是怎樣,拿回去給他們處理就對了,懶人的最佳選擇(ex. 我)
(不過這又是個缺點了,這個牌子只有這兩間店在賣,中南部的朋友就比較抱歉了… 而這點反過來變成的優點則是,在台灣不太會撞衫,耶!)
#其他裝備分享文待續
mammut排汗衣 在 GQ TAIWAN: 國際中文版 2018年1月 - 第 93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八卦
Mont-bellPlasmaFillPower1000,NT$10,800(百岳) ↓ Rab 英國Rab底層排汗衣、中層化纖和 ... Arc'teryxGaeaJacket,NT$9,980(Amouter戶外人) ↓ Mammut 瑞士長毛象一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