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外委會通過抗中法案 + 很多台灣相關法案包裹】
美國眾議院外委會7月15日通過與中國競爭的全面性法案「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及參與法案」(Ensuring American Global Leadership and Engagement,簡稱EAGLE Act)。
老鷹法案是由民主黨籍眾議院外委會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領銜提出,內容主要詳述美國該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特別是要強化美國自己在政治、外交、軍事及科技等多領域實力。整部法案有超過四百頁!
對台灣來說,這部法案的重要性在於,它整個「包裹」含蓋了許多目前檯面上的台灣相關法案,例如《台灣外交檢討法案》(Taiwan Diplomatic Review Act)、《台灣和平與穩定法案》(Taiwan Peace and Stability Act)、《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及《台灣學人法案》(Taiwan Fellowship Act)。
其中一個讓許多人期待的,來自於外交檢討法案的內容,就是要求美國國務卿與台灣方面的「合適代表處人員展開協商」,目標是要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台灣駐美國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S)。
這邊來幫大家複習一下,因為外交事務主要是行政單位的職權,通常國會方面會尊重行政方面的權力,所以這類的法案都不會有太高的強制力。像是上面這條,就是要求美國國國務卿以討論改名為目標,但是沒有明講說你一定要在什麼時候之前改好。即使如此,這類的法案仍然是相當重要,因為是提供行政部門行事的後盾,而且也不斷提醒行政部門這件事的重要性。再說,國會代表民意,因此行政部門也必須要有所回應。其他台灣相關條文也是同樣的意義。
回到這次出委員會的老鷹法案,其通過在委員會內其實並無共識:民主黨議員投贊成(26票)、共和黨議員投反對(20票)。共和黨議員反對的主要原因是:1、提撥太多經費到氣候變遷相關議題。2、認為法案在某些領域不夠果決。3、認為應該要有更多、更明顯具體的抗中行動。
那這個法案接下來會怎麼走呢?
以法案內容來說,眾議院的《老鷹法案》(EAGLE Act,五月提出)其實參議院的參照對應版本應是《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四月提出),不過就像前面提到的,眾院的老鷹法案又融入更多台灣相關法案在其中。
然而,參議院後來的發展是,由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提出的《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USICA,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併掉了由外委會提出的《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以及由商務、科學和運輸委員會所提出的《無盡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變成了一個更大的法案。於是,外界也認為,眾議院可能也會採取類似做法,老鷹法案之後可能會與眾議院版本的無盡前沿法案(H.R.2731)合併,之後再和參議院的USICA協商最終版本。
不過呢,根據Axios的報導(https://reurl.cc/vq81Ek ),那些不滿老鷹法案的眾議院共和黨議員,目前正在草擬自己版本、長達300多頁的法案,並打算在美國時間週五(16日)開始在議員之間公布流傳。看來這個法案要出眾議院還需要點時間。
撇開這些美國國會黨派之間在法案上的攻防。我們認為,這次法案通過眾議院外委會對台灣的意義是,法案認定「台灣為美國印太戰略重要一部分」,並重申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社會、希望美台雙方擴大經貿關係,也強調確保台灣有能力抵抗中共恫嚇並自我防衛的重要性。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usica 2021 在 王定宇 Facebook 八卦
定宇分享台灣相關外交重要消息...
美國參議院於在美東時間6月8日以68票同意、32票反對通過《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USICA,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前稱《無盡前沿法案》),全面強化國內科技產業競爭力,確保美國在與中國的科技戰上不落下風。
該法案由參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 D-NY)提出,是參院反制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法案「載具」(整合納入多法案),其中也納入「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台灣學人法案」(Taiwan Fellowship Act)及「台灣主權象徵法案」(Taiwan symbols of sovereignty Act)等多項友台法案。
該法案通過參院表決,將提交給眾議院,眾院稍早已通過一個不同版本。在送交給拜登簽署之前,兩院須協調成為單一法案。
重量級參議員昆斯(Chris Coons)週日訪台時已預告此法案將展現國會跨黨派的對台支持,如今通過表決,台灣外交部今對此表達誠摯歡迎與感謝。
中國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代表發言,中國全國人大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usica 2021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參院通過法案與中國競爭】
日前,三位美國參議員訪問台灣,他們只待了三個多小時,就立刻啟程回到美國,因為參院馬上就要開議,而且要投票表決一個超級重量級法案:《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USICA,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先前也被稱做《無盡前沿法案》)。
這個法案的內容就是要投入很大的一筆預算,約1900億美元(約新台幣5.26兆元)做為加強美國科技的總體準備金,內容包含資助科學研究、補貼晶片與機器人製造商;另外一筆540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元)專門用於增加半導體、微晶片、電信設備的生產基金。
法案當中也規定要在2022至2026年撥款810億美元,用於改善國家科學基金會運作、成立專責科技創新的部門。另外也提供商務部銀彈,資助州政府提出財政誘因、各種補貼,來鼓勵晶片製造商更新設備及工廠。
先前小編有機會跟美國的一些基層行政官員聊天,當時聽到大家有點擔心說在貿易戰之下,各級政府其實手上有的資源非常少,無法讓供應鏈回到美國。現在國會的授權等於就是提供行政部門很多的子彈,可以好好跟中國競爭,尤其是在吸引供應鏈重組的部份。
這個法案在參院是由民主黨的舒默(Chuck Schumer)以及共和黨的楊恩(Todd Young)等兩大黨議員共同提出,最後表決比數是68:32,以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通過(反對者以共和黨議員居多)。一些議員的反對理由是,不該補貼某些大企業這麼多錢,因為他們已經賺很多。接下來將在眾院進行審查及表決。
➤ 路透報導:https://reurl.cc/GmoR3y。
➤ CNN摘要:https://reurl.cc/R0jlNx。
➤ 自由報導及評論:https://reurl.cc/3ajlgl。
國會動起來,行政部門也沒閒著:「拜登政府6月8日公佈了供應鏈審核報告,檢討並改善美國半導體、電池、稀土、關鍵藥物等四大脆弱的供應鏈。」
主要的措施包括:
1️⃣ 要和韓國及台灣進行晶片研發的合作;
2️⃣ 給予特定產業補貼及更多誘因在美國研發生產,尤其是藥物、電池等方面;
3️⃣ 宣佈成立一個供應鏈貿易「糾察隊」 (supply chain trade strike force),主要目標是要揪出中國和其他競爭對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 記者唐家婕的報導:https://reurl.cc/7revYk。
➤ 路透社報導:https://reurl.cc/7revNy。
美國的供應鏈重組計劃持續進行,台灣也得準備好因應這些變局!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