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學員的心得分享,第一次開課花了非常多心力在準備教材,很高興真的對你們有幫助。
以下學員心得內容:
(文長嘿嘿嘿)
畢業前後,我一直在思索我到底要幹嘛?
感覺自己的作品不上不下,自己個性又有點固執
做平面廣告設計感覺不是氣死客戶老闆就是自己
做動畫我也只會AE圖片動態拉一拉特效加一加
也沒有強到可以弄個酷炫3D人物和美術設計
那些室內產品建築自然而然本身就興趣不大
於是我就開始思考,我到底擁有什麼特質?
想來想去,就想到一個,我對於人類的行為和模式思考很好奇
有時候我會發呆坐在火車站或站在某個地方觀察人
然後找來找去就找到UI/UX設計(使用者介面和使用者經驗設計)
還有 Akane Lee 一個專門寫UIUX的台灣部落客
台灣很少有這一塊行業的設計概念,所以一開始找到Akane的網誌的時候
Akane的網誌內容打的很仔細,也蠻有趣,感覺可以想像她在說話XD
我幾乎天天翻來看,就算有些專有名詞我不太懂
關注了一陣子,她後來宣布要開UI課,我立馬報名~
第一次上課的時候,一開始就談了一些理論的課,其實蠻淺顯易懂的
雖然課程叫UI,但是Akane把UX也一併講解了,畢竟UI和UX是環環相扣的。下午的課就有開始實做,起初我有點跟不太上,沒畫過那種圖的本菜鳥只好呆呆看著我隔壁的同學,她咻咻咻的就畫好圖
跟她小聊一下,原來她在上班就在大概畫這個
(應該說班上幾乎都有在做這個相關,嗚嗚嗚我是菜鳥中的菜鳥)
下課後,還有回家作業,馬上回家邊查邊寫,腦子突然有點通了
第二次上課的時候,Akane放了蠻多範例還有介紹了各大接受傳遞訊息螢幕的尺寸規格和要做的產品頁面、好用的切圖工具跟標示工具
((ps切片工具好笨哈哈哈哈哈))
當然也有實務操作,但是第二次操作的時候,我就比較上手了一些
覺得寫回家作業有差別,邊思考邊查資料真的很有用
第三次上課的時候,因同學反應有加了UI動畫特效,覺得非常有趣
我看的很開心哈哈((瞬間勾起前幾個月畢製做動畫的回憶))
還有企劃書的部分,加上也有實做,跑過一次流程更懂得一個專案要怎麼做。
整體而言,我覺得我花的時間和金錢去聽Akane是很值得的
她講的內容多到讓我覺得如果我當她的RD和她做事應該會很幸福XD
而且感覺是可以自己接案做這部分的。
台灣這個行業剛開始,但是我在那邊和一些人聊過
覺得現在各大小公司其實越來越看重UI/UX
但是學校並沒有實際的課程((至少我這四年沒碰過))
其實這明明是薪水偏高又不太用畫到複雜的圖但是是需要動腦的設計(笑)
(可以看一下inside,它是少數會有公司打薪資的求職網)
SO目前我還是想繼續做這部分,越聽越有興趣
也非常謝謝Akane願意傳授經驗
如果有親朋好友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爺爺奶奶對UI/UX有興趣
也可以去看看她的網誌or聽她上課,會覺得提升戰鬥力
P.S.這不是葉佩文,因為我從來就不會打那麼多字,所以是真實心得哈哈哈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740的網紅Riven 林育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邀來的設計師是 Ariel 張倚奇,是一名桌遊設計師與創業者,桌遊對我來說跟許多人一樣,是只會玩、但對幕後是怎麼製作感到陌生的產業,但聽了倚奇的分享後,我竟然對內容感到幾分熟悉,她提到的遊戲互動、體驗設計,以及考慮玩家的動機等,不就是我們平常苦心研究的「使用者介面與體驗(UI/UX)」嘛,只是使...
ui/ux 接案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八卦
#科技業可以做多久 #職涯規劃 #文長慎入
前幾天不小心亂入一個Clubhouse聽了這個主題(我其實不太用Clubhouse, 是剛好有朋友想聽這個Room才進去的)
我其實沒有從頭聽到尾,我是中間才進去的。裡面大部分都是在台灣科技業的工程師,也有幾個在國外工作的人,也有一些是PM而非工程師,所以雖然都是台灣人也是有一些diversity。
內容大致上就是,有意願發言的人,和大家分享對於這個主題的感想,還有他們工作上的心路歷程。有幾個人在產業有十幾二十年經驗,也有討論到中年失業之類的風險。
總之,聽完以後有一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也很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
首先,以下是我聽到的部分的幾個小結:
1. 有一部分的人對於科技業抱持著還滿悲觀的想法。覺得進去科技業就是賣肝的人,沒有自己的人生,沒有希望的活者,財富自由才是唯一正解。(也可能剛好是我進去的時機不對)
2. 台灣的科技業工時很長,老闆說在意員工都是騙人的,懂的做人才能生存。
3. 有熱情也沒什麼用,到頭來還是生存才是重點,為了自己著想才是正解,不用為了所謂的熱情賣力工作,到頭來是一場空。
中間也有一些讓人聽了不是很舒服的內容,大致上就是有提到,女生長得漂亮可以在公司做的比較順之類的事情,這種話似乎在PTT或台灣科技業還滿常出現的,所以就不對此作出評論。當然身為女性工程師,這部分我是滿反對的,畢竟那樣好像是否定我們的工作能力,而且在歐美國家,這就是一種性別歧視,不過反正就這樣了,沒有必要多做討論。
回到正題,我聽完的感想是:
1. 我覺得普遍是職涯規劃以及產業極限的問題。大部分的人談科技業,在台灣多半是半導體產業,也有硬體跟傳產,所以工作的領域還滿侷限的,加上半導體產業普遍工時長,讓很多人做到最後身體出問題,也對工作沒有熱情,覺得自己只是賺錢工具。
2. 對於工作與科技的熱情,本身就不存在。在台灣唸書的時候,大多數的人之所以會念理工科, 並不是因為從小夢想成為工程師或者偉大的科學家,而是分數夠了,大家都念這個,這個比較好找工作而選擇這個科系。實際上很多人,可能根本不想當工程師,可能想去開F1賽車,想成為美容師,想成為藝術家等等,然而,受到家庭與大環境影響,會覺得自己就是要念大學,找一份穩定工作,才是所謂的成功。
3. 台灣的教育體系中,並沒有很多實際體驗工作的機會,在大學之前甚至沒有任何可以去企業體驗的機會,連參訪可能都沒有。大學可能實習機會也有限,大部分的人可能是研究所才比較有跟企業合作,甚至是研究所畢業以後才真正體驗到工作是什麼樣的。所以會遇到很多,期望落空的狀況。然後社會普遍又喜歡攻擊新鮮人,告訴新鮮人要努力工作,當工作一段時間以後,熱情自然會被壓力以及周遭環境,跟現實生活所消磨殆盡。
所以,到底科技業可以做多久?
我的想法是,如果賣肝的話,真的沒辦法持久,我自己最近加班了幾個禮拜就覺得滿崩潰的,尤其是工作的內容需要高專注力的,需要消耗很多腦力,其實就滿累的。
熱情也的確會被消磨殆盡,即使可以跟大神們一起工作,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身體還是誠實的,當身體沒辦法長期支撐時,精神也會耗盡,無法專注思考跟學習,變得工作效能變差。
然而,至少我在現在的環境,是可以放心請病假,或者像團隊提出需要改善我們的工作狀況等等。可是在台灣很多公司,這樣只會被視為爛草莓,尤其是剛進公司的菜鳥,自然就只能繼續撐下去,撐到老鳥的時候,身體可能也各種病痛了,曾經的熱情什麼自然無法找回,可能只想快點退休。
#如果不用賣肝可是薪水少呢?
其實在英國,剛畢業的軟體工程師,薪水範圍是非常廣的,有很低也有很高,低的話可能比你去Booking.com當客服還少,高的話可能比大部分的資深工程師還多。
我自己也待過錢少但很閒的地方,完全沒有任何發展空間,就是日復一復,每天沒什麼目標也沒什麼事情做,同事甚至無聊到一直在逛網拍,但反正老又大的公司,錢少事少,做越久的話才越有機會往上爬,加錢(但可能是要做個二十年之類)。
我自己也待過新創,錢少,事情沒有很多,但是每天都可以做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就是公司沒有賺錢,甚至可能每天要擔心它倒閉,一開始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因為公司都是年輕人,大家經驗都不足,可能就是最後都是大家一起互相學習,今天要用什麼東西今天學一學就馬上做,馬上上戰場。
最後變成,自己根本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只能期待公司突然被大公司買走,或者就繼續混混噩噩,整天覺得自己好像在學東西,可是其實有點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有點像是無頭蒼蠅那樣,整個公司都這樣,也沒什麼成長空間。整天就是有點像是,對公司有那麼一點點希望,因為公司整天都在說,我們正在成長,我們募款到多少錢,但事實是,公司根本沒在賺錢,都在靠Funding之類的,一直誇下海口說一堆大話。(很多新創都這樣)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可能是個長期的歸宿,所以還是要時常戰戰兢兢,思考自己要怎麼找到下一個工作,要找個穩定的工作。
那到底有沒有可以一直做下去的方法呢?
接著會出現以下的問題:
*哪裡才可以繼續一直做下去?
*年紀越來越大,怎麼讓自己有價值?
*公司為什麼不栽培年輕人,反正都要花那個錢啊?
*科技推陳出新,自己越來越學不動,怎麼辦?
*身體越來越差,無法加班會不會沒有競爭力?
*想花時間陪家人陪小孩成長,哪來的時間?
*熱情真的可以當飯吃嗎?老闆又不在意?
*工作除了專業,還要懂的職場政治,心灰意冷怎辦?
*薪資有天花板,可是物價房價沒有天花板怎辦?
*人生好難,為什麼有這麼多問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實這些問題也不是在台灣工作才會有,在英國工作,也會遇到很多類似的問題,女性工程師也遇到很多,例如放了產假可能失去升遷機會的問題,或者沒時間陪家人等等。
那為什麼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工程師們(我目前只知道軟體界)還是可以做到五六十歲,還是繼續有那樣的熱情呢?甚至還可以出書,拍影片,寫部落格,發推特,還有很多演講。
就我的觀察是,有的人就是自己出來創業,自己開公司,所以比較自由,也不會有很多前述問題。他們創業也幾乎是因為自己在業界小有名氣,出來創一些顧問公司,或者接案。
那問題來了,在業界要怎麼小有名氣?
光是要在某個圈子有名氣,就要不段參加各種meet up, 讀書會,甚至要一直寫部落格,寫技術文章,貢獻開源。這些都是時間,平常工作都已經非常忙碌,怎麼會有時間?
沒錯,就我的觀察,這些人都是每天下班後,假日也都花時間在這些地方上,他們可能很多是犧牲跟家人的相處,可能婚姻不順遂,或者比較晚才結婚生小孩。當然因為在歐洲,跟家人的相處是非常重要的,這邊也有保障一些parental leaves這樣的假,所以大家也比較有時間給家庭生活。
也有一些工程師,是透過拍影片,像是Youtube之類的平台,製作教學影片,或者講一些自己工作的內容,讓自己有知名度。
其餘的話,就是你做到比較資深的話,你在公司可能已經是manager level, 或者principal engineer, tech lead, 那他們雖然會很忙,他們也比較多是責任制的,所以在一些公司,只要團隊很罩,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例如團隊們都是self management, 他們可以信任自己的團隊,不需要一直監督花時間,也不需要一直跟上級報告,因為上級也信任他們。那這種狀況就是要整個公司都非常的進步,也有良好的工作環境跟文化。例如在Google這樣的地方,就比較有機會這樣。
那如果不是在Google這樣的環境,又沒有什麼大公司可以去,怎麼辦?另一個辦法就是做Contractor, 他們就是一次是三到六個月或者一年的合約,這個在英國非常常見。甚至多約聘是在其他國家的,所以時間什麼也比較自由。
在台灣可能就比較困難,而且約聘也沒有保障。就像在台灣要接案,很多法規也沒有保障,可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否則就是要用國際性的街案平台,但又可能有語言障礙,就是要先加強自己英文,另外還有跨國工資的問題,在其他國家像印度可能會開比較低的薪水,雇主就比較偏好選那些比較便宜的工程師。
這時候,就會有人說,那不能追求財富自由嗎?
#財富自由,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首先你要怎麼財富自由?投資?這個部分你需要有龐大的資本額,另外也有相當大的風險。除非你對於投資有相對程度的瞭解,也有足夠資本額,不然進入門檻還是相對高。
另外很多薪水可能不高,又有房貸車貸的人,更不太可能把錢都拿去投資。有錢可能也要拿來貢獻家庭,偶爾自己小確幸。
那如果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難道科技業真的無法做下去?那要靠什麼生活?
在Clubhouse那個room有人提到自己的朋友,辭職去開早餐店,賺的錢也不比當工程師少。的確,轉職是個解,但轉職很多人也害怕,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創業也都是風險,賣早餐ˇ早餐有人買。
我自己的感覺是,如果真的想要繼續做工程師,而且讓這個工作可以sustainable的話,就要有良好的規劃,例如發現自己在現在的公司學不到東西的話,要怎樣讓自己可以學到東西?跳槽或者跳部門?
在Clubhouse也有人提到,如果一直換工作,也害怕被僱主們列入黑名單,台灣這麼小,怕被人覺得沒有定性。
這個也是很能理解的,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想去Google, Facebook就去,大部分的老牌公司也是會在意這些傳統,要待幾年才是好人才之類的。
那就只能說,要嘛給自己定一個期限,在這間公司可能最多待個五年,然後在這五年內,希望達到什麼目標,如果達不到的話,備案是什麼,同時間,找幾間自己覺得很想跳槽的公司,看這些公司是不是會在意那些傳統,如果不在意的話,就往那些公司要求的工作技能發展,然後想辦法跳過去。
如果覺得跳過去門檻太高怎辦?想辦法在工程師的社團建立人脈,或者LinkedIn之類的地方,想辦法找到去那些公司工作的人,問他們,怎麼去,有沒有辦法去?我真心相信,這個業界,很多人都是好人的,我自己在LinkedIn上面也遇到很多人來問我我們公司的事情,或者職涯規劃,我還幫人code review過。
總而言之,就像我之前說過的,自己的人生是自己選擇的,工程師這條路,並不是很容易,但如果自己想要繼續走下去,就要想辦法找到出路。
雖然可能中間會遇到很多心累的事情,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靠“熱情”解決,更不是像外面想像的,大家都是科技新貴。可以在辦公室吹冷氣,甚至在家工作,在咖啡廳工作。
只能說,人生很難,但還是要繼續過。既然都要過,那還不如想辦法讓自己過得比較輕鬆一點點。
當然科技業裡面,除了工程師以外,還有很多其他職缺,由於我目前還沒有做過其他相關職缺,像是PM, BA, UI/UX之類的也有他們的難處,等我有比較多資訊心得再來跟想。
ui/ux 接案 在 Rabbie 創業兔 Facebook 八卦
轉貼自 #產品三眼怪
#2019台灣網路業工作者學習管道與需求調查報告
“...產品三眼怪已成立一年,2019 年底在討論未來計畫時,我們決定發起產業問卷調查,了解更多台灣網路業工作者的工作現況與學習痛點,給我們更多靈感發想 2020 年的三眼怪願景與新展望!
本份問卷於2019/12/3(二)~ 2019/12/23(一)發放在各社群,十分感謝 ProductTank Taipei、產品經理菁英會、數位產品經理不想公開的秘密、Taiwan UI/UX Designers 等社群協力本次調查,247 份有效問卷數中,內含產品經理 128 份、其他網路產品工作者(工程師、設計師、行銷等) 119 份。
▍大家想學習哪些產品知識內容?
以全部樣本看,大家最想學的前五名產品知識是「產品策略與藍圖規劃 Roadmap」、「數據分析」、「用戶體驗研究」、「產品實驗 AB test」、「資料科學知識」。
其中分職能來看的話,想轉職 PM 樣本中,第 2 名撰寫PRD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第 4 名是訂價與成本利潤分析,並未排全體平均前 10 名內,是想轉職產品經理的群體中格外比較想獲取的知識面向。
而「#對外溝通與談判能力」是工程師與 UIUX 職能背景群體,較其他背景人群想學習的技能,或許跟台灣許多公司是乙方接案/顧問產業有關。另外,未進入前 10 名但是個別群體前 5 名的還有,UIUX 的第五名是外語能力,其他職能的第 5 名是跨部門溝通(與非產品團隊/部門)。
▍選擇學習管道會在意什麼?痛點與需求?
84.6% 的網路工作者滿意目前使用的學習管道與資源,其中 68.7% 的人認為有部分的學習痛點與需求無法被滿足。
痛點一:#實務適配性 (55%)
痛點二:個人化 / 深入交流 (14.8%)
痛點三:系統化尋找優質資源 (14.8%)
痛點四:方便 / 時間彈性 (12.4%)
痛點五:產業發展不足 (2.9%)...”
https://medium.com/3pm-lab/internet-industry-community-learning-9c7413aa747a
ui/ux 接案 在 Riven 林育正 Youtube 的評價
這次邀來的設計師是 Ariel 張倚奇,是一名桌遊設計師與創業者,桌遊對我來說跟許多人一樣,是只會玩、但對幕後是怎麼製作感到陌生的產業,但聽了倚奇的分享後,我竟然對內容感到幾分熟悉,她提到的遊戲互動、體驗設計,以及考慮玩家的動機等,不就是我們平常苦心研究的「使用者介面與體驗(UI/UX)」嘛,只是使用載具從手機螢幕變成紙牌而已。
🖥 官網觀看完整文章:https://riven.design/1239
前陣子,我在臉書上了滑到倚奇獲選富比士傑出青年 30 Under 30 的消息,而且還是以設計師的身份入圍,這在我的印象中相當是很少見的,過去紀錄中的確是有幾位藝術家入選,但設計師要怎麼做到、做了哪些事,才可以進榜「富比士」(Forbes)?🤔 雖然不是富豪榜,但也值得開心好久好久了。
因此今天這集影片會請倚奇聊聊她對於桌遊設計的理解、方法,以及回顧過去這幾年用設計師身份,曾經做過哪些努力;「設計師要怎麼進榜 Forbes 30 Under 30」老實說我不相信這個問題有標準答案,但我們可以一起在影片中試著找出藏在其中的解答——那個只屬於自己的答案。
00:00 影片時間軸戳記
01:58 讓我們歡迎桌遊設計師 張倚奇(Ariel)
03:36 大學在哪念又分別是什麼科系呢~
06:48 關於富比士傑出青年 30 Under 30
12:14 竟然以設計師身份入圍
13:52 過去幾年為桌遊所做的努力
17:21 那個終於被看見的代表作。
19:02「富比士對妳來說是什麼?」
22:51 桌遊設計師平常都在幹嘛
24:34 桌遊設計的方法
27:39 桌遊設計的角色分工
31:57 妳全家都做桌遊啦
34:39 全台灣第一家桌遊店
38:03 從代理桌遊到設計桌遊
42:52 作品與主流大眾桌遊的差別
45:19 桌遊接案大概是怎麼進行
47:06 用粉專直播進行桌遊推廣與互動
48:11 桌遊產業在台灣的發展可能性
50:57 想當桌遊設計師要唸什麼系
54:42 轉職桌遊設計師的建議與作法
57:30 給想進富比士的設計師的小訣竅
59:27 桌遊所帶給自己的使命
01:01:47 到了該跟大家說再見的最後一段啦
-
👨🏻💻 追蹤 Facebook 臉書動態
https://fb.me/riven.design
🖥 發摟 Medium 設計部落格
https://medium.com/@Riven
📱在 Instagram 有幕後秘辛
https://www.instagram.com/scorpiusriven/
👍按讚 FB 粉絲專頁〖RAR 設計攻略〗
https://www.facebook.com/rar.design/
🎧 Podcast 廣播聊天節目收聽
https://riven.firstory.io
📡加入 Telegram 頻道會收到最新消息
https://t.me/rar_design
ui/ux 接案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評價
UI/UX Design,UI中文稱為用戶介面設計User Interface而UX則為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
用戶介面設計的目標是讓用戶使用電腦、機械、軟體、網站時可以簡單快速的達成用戶的目標。
使用者經驗的概念則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去思考人機互動,指人使用特定產品或服務時的行為、情緒及態度。
黃潔曾經在淡江大學建築系就讀、IIT建築系畢業後則前往哥倫比亜大學修習Master of sciense in AAD。
畢業之後經過紐約建築事務所的洗禮、目前為自行接案進行UI/UX設計
為什麼在6年半的建築教育之後,黃潔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建築產業
轉身以產品設計師的身份跳入科技產業從事User Experience Design 的工作呢?
在科技=王道的美國,這樣的發展對傳統產業產生什麼影響?
而建築這個傳統產業未來的走勢在科技大國會有什麼變化呢?
如果想更深入了解如何從建築或是其他行業跳船北漂到美國
可以到 Fb 上follow黃潔經營的粉專:島外觀察者 @Theislandobserver
- 淡江大學建築系
-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 Arch
- 哥大研究所Columbia University Master of sciense in AAD
- 紐約醫療建築專門事務所
- UIUX design
#黃潔
#IIT
#humansoffshore
#離島人
#podcast
#播客
#經驗分享
#UIUX
#美國
#Unitedstates
#轉職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參與錄音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nterviewform
🎧 收聽 on Spotify | http://bit.ly/podcast_humansoffshore
👉🏼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g
👉🏼 Follow us on Facebook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