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會看到王必勝執行長報告苗栗群聚處理狀況,侃侃而談,依風險分群管控沒有完全停工、大量快速PCR檢測,加上中央地方合作,歷經18天已接近清零,把我原本很擔心的苗栗移工群聚控制下來。真的是很好的範例!
其中有一點我很感動,因為這次有用到我之前有多次提到可提升PCR量能的方式,終於!
王必勝特別感謝台北榮總協助大量的快速PCR檢測,是使用pooling(池化)的方式以1:2或1:5的方式短時間內大量篩檢。這在國外是提升檢查量能的方式,多個檢體一起做,若有陽性再逐一檢驗。美國CDC也訂出了準則,這適合用在盛行率不高的大量篩檢使用。
王必勝指出,第1天2600例採檢後,12小時完成報告,第2天2400例更在8小時出爐,未來若再度需要大量快速精準檢驗時,即可採取此方式處理。
部桃和苗栗,哪裡危險哪裡去,必勝醫師真虎將也!辛苦了!台灣有你真好😄
pooling pcr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八卦
唉,不幸言中。
前天我揭露士林長照中心案,因市府無法即時支援PCR篩檢費用,而錯失即時斬斷傳染鏈的時機。
長照中心6/8通報衛生局有院民染疫,市府遲至6/12才介入協助全院PCR採檢,白白損失了好幾天搶救生命的時機。
我當時提出建議:針對各種防疫緊急狀況,若急需資金,市府應妥善運用善款,不要浪費捐款人的愛心
想不到,今天又重演一次「想省錢,浪費了時間」
陳時中指揮官和王必勝執行長,今日清晨四點視察北農,做出「直接做PCR篩檢」的建議。
今天下午,臺北市記者會宣佈,北農全部做快篩,陰性就會發證明,陽性才會做PCR。
對於未採納中央建議全部直接PCR,柯文哲市長表示:
「價錢也是問題,因為快篩成本大約200元內,但PCR成本為4、5000元,若做1、2個就算了,但做一萬個會差很多,大量PCR的話價格能否下降,這也是很大的問題。」
我認為中央視察北農給出具體建議,是相當正面的發展。
不過,下午看到市府的反應,又感到憂心。
錢固然不要亂花,但人命關天,該花的不能捨不得花。
如果PCR篩檢要省錢,可以採用池化(pooling)技術,以1:2或1:5的方式大量篩檢,兼顧速度、準確性,也可節省經費。
京元電子群聚,就是運用風險分級,搭配PCR池化篩檢,一天可做超過2000件PCR,快速準確找出感染者,加以分流隔離,壓制病毒。
再者,臺北市的募款專戶已有三億七千萬善款。市議會對防疫預算也都全力支持。北市府的經費絕對充足。
全台三級警戒多一天,全民的生計損失就多一天。
台北市政府不能只顧節省市庫裡的錢,忘了民間每天因為三級警戒而遭受的損失。
值此燃眉之急,北農急需圍堵病毒,何苦因經費問題又再讓寶貴時間平白浪費?
期盼市府廣納防疫指揮中心專業建議,從明日起全部做PCR篩檢。
北農風暴早一天落幕,全國人民就早一天有解封的生機。
⛔️前情提要
北農與士林某長照中心群聚案
👉 https://tinyurl.com/33kshra7
——
苗議員的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苗議員的line
https://lin.ee/fIqp8Sm
pooling pcr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八卦
【臺北市防疫的問題在哪裡?】
並不是我們杞人憂天或故意誇大其詞,而是在第一線接收最真實的民意反應,我們看到更多一般人看不到的真實面、黑暗面,所以一直知道真實情況,沒有市府說的那樣樂觀。
而我們最擔心的是,市府沒有完全落實「匡列、隔離、篩檢」,使隱形傳播鍊在社區悶燒,甚至影響到其他縣市。
這一個月以來我不斷示警,希望能喚起民意的重視,也逐漸看到一些些改善的成效。很不幸,先前沒蓋好的防火牆,還是沒能攔住病毒,讓我們要加速跟病毒賽跑。
1⃣️ 關於市場群聚:
我從五月底就開始公開提醒:台北市的匡列、隔離、篩檢沒做好,疫情無法真正壓制。
現在越來越多資料終於浮現檯面,證實我先前的監督是有憑有據。
從5月12日北農出現第一位發病者開始,到6月26日,已經有83人確診,「職場接觸者」被匡列的人數,竟只有57人。
北農每日上萬人出入,這些確診者,每人14天內上班接觸到的人平均只有0.68人,這有可能嗎?北市的職場疫調,顯然有很大的漏洞。
環南市場,6/8~6/18有10個確診案例,其中8位戶籍在台北。而這8位的職場接觸採檢人數,竟只有7人。這是哪門子的「同心圓」?
而台北市的橫向聯繫失調,也造成許多荒謬現象:
例如,市場處只管攤位、衛生局只管人,但兩邊竟然資訊不同步。
確診攤商的隔壁攤子因列管被封鎖,但被封鎖的攤位攤商本人帶著貨到現場,才知道攤位被封,索性在旁邊擺攤做生意。
攤子不會動,人才會四處移動,封攤不匡人,如何有效圍堵病毒?
這樣鬆散的職場匡列,沒辦法及時圍堵病毒,接連外溢,才會今日大家不樂見的結果。
2⃣️ 關於匡列、隔離:
這一年半以來,臺灣防疫的防火牆,就是「找出確診者的接觸者,匡列、隔離、篩檢」。
如果新增的確診者,大多數都是從確診者的接觸者中,被匡列、篩檢出來,那就表示疫情可能得到控制。
反之,如果新增的確診者,沒有被列在居家隔離的範圍,而是多來自於防火牆之外,那就表示網子太小,沒撈到魚,傳播鍊還在社區悶燒。
而最近的確診數字看來,台北市的確診案例(以及北農、環南等群聚案,戶籍在外縣市的案例),都不是居家隔離中確診,而是去快篩站(自投羅網)或者因身體不適,經醫生懷疑送檢而確診。
顯示台北市的匡列、隔離(也就是同心圓)範圍還是太小,該被隔離的人都沒被匡列到。
匡列、隔離沒做好,就會出現許多漏網之魚,沒辦法得到醫療照顧,也會造成隱形傳播鍊繼續在社區蔓延。
台北市有沒有做疫調?有。
但匡列隔離有沒有做好?數據上呈現的事實,就是漏洞一堆。
用「我有做疫調」來回應「匡列、隔離沒做好」,這是偷換概念的粉飾太平。
因為我們不斷監督批判,引發民意關切,北市終於在六月中,調動一批專做法定傳染病疫調的精銳部隊,加入協助做COVID-19的疫調。
如果沒有民代的監督,民眾不知道實情,沒有民意壓力,市府就不會有改變。
3⃣️ 關於PCR篩檢:
如果防火牆蓋得慢了,病毒已經跑到牆外,用快速、大量做精確的PCR篩檢亡羊補牢,就變得很重要。
北農、環南等市場群聚案,在六月中被媒體揭發,引發輿論關注。6/21市長在議會報告時,表示「打疫苗暴力解決、我的方法最快、我最專業」
但矛盾的是,當天市長在報告時也坦承,打疫苗不保證不會感染,也不保證不會傳染。
北農、環南已有社區傳播鍊,對於「切斷傳播鍊」最關鍵的「匡列、隔離、篩檢」,市長卻沒有拿出和打疫苗一樣積極的魄力。
6/23凌晨,陳時中指揮官、王必勝執行長視察北農,提出關鍵的「全部做PCR」的建議。
很遺憾,柯市長竟然因為經費成本考量,沒有同意立即落實「全部PCR」。我當時提出可以用池化(pooling)的技術進行,兼顧準確、大量、快速、節約的方式,也未被重視。
一直到7/1,才開始落實全面PCR,延遲了一週的時間。
如果6/23就直接執行全部PCR,現在的戰況會大不相同。
柯文哲市長還以快篩的陽性率低,告訴市民「沒那麼嚴重」。結果PCR做下去,真相浮現,實情是「比市長認為的嚴重多了」。
當初為了節省經費,未及時全面PCR找出確診者,不但造成全國經濟損失的代價,遠大於當初直接做PCR的費用。現在要補做全面PCR,還是要花同樣的錢。
4⃣️ 關於「暴力打疫苗解決」
打疫苗是好事,但打疫苗的作用是什麼?應該弄清楚
疫苗要接種14日後才會有保護力。產生保護力之後,是保護不會重症死亡,不保證不會感染,也不保證不會傳染。這些事實,都已經無數次公開提醒過市府。
對於可能已經接觸到病毒的人而言,匡列、隔離、篩檢的重要性大過於打疫苗。
但台北市政府在北農、環南群聚案,為了快打疫苗,拖慢了PCR的速度,這是一個戰術錯誤。
今日環南市場41名確診案例,有30位是近日施打疫苗後,才驗出確診,就是令人遺憾的實證。
環南市場的疫苗施打,甚至是在尚未進行快篩前,就先打疫苗(因市府高層有指示要在一定期限內打完疫苗,所以沒有強制一定要先做完篩檢才打疫苗)。
因此衍生尚未篩檢出的帶原者,和幾十人排隊群聚,搭乘市府安排的車輛去打疫苗,事後才知確診,反而造成幾十人陷入染疫風險的荒謬情形。
再次強調,打疫苗是好事。但在圍堵病毒的步驟上,不能一心強調打疫苗,拖慢了PCR的速度,讓該做的事情亂了套。
5⃣️ 關於「市府沒有強制力叫大家來篩檢」
對於「匡列、隔離、篩檢未落實」,柯文哲市長說,我們是民主國家,沒辦法強迫別人做PCR,只能用呼籲。
我必須說,這樣的的說詞大有問題。
政府能不能隨便強制任何人篩檢?不能。
但政府能不能命已經疫調後正式匡列的接觸者篩檢?可以。
「沒辦法叫人家來篩檢」是假議題。真議題在於:匡列的範圍太小,導致應該被篩檢的人,沒被納入強制篩檢的範圍。
這個缺失,不斷重演,從北農、士林長照中心、環南市場,甚至近期公佈的大安區某耳鼻喉科案,都有同樣的問題
以大安區某耳鼻喉科案為例。指標案例確診已經一週,市府才公布,呼籲有去看診的人自願篩檢。已經一週了,如果不幸染疫,很可能已經發病傳染,這樣遲來的呼籲,顯示市府的作業大有問題。
市府只能「呼籲」嗎?不能主動匡列接觸者,要求他們來篩檢嗎?依法是可以的。
應作為、能作為、不作為,呼籲民眾「自發篩檢」,卻又不公布是哪一家耳鼻喉科,讓大安區近期看過耳鼻喉科的民眾陷入「是不是我看的那一家?」的疑惑,只能四處透過小道消息亂打聽,這又是什麼公開透明同心圓精準防疫呢?
京元電子、高雄鳳山大樓等案例,就是地方政府可以透過匡列的手段,強制要求接觸者篩檢的實踐。
法律賦予市府防疫篩檢的權力,但台北市政府不懂得怎麼運用。回過頭來抱怨法律沒有給他武器,這是很卸責的說詞。
關於台北市現在最該做的,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1⃣️ 學習新北市,運用大量的篩檢,把感染者找出來
2⃣️ 用紮實疫調「擴大匡列、隔離」把隱形社區傳播鏈截斷
3⃣️ 中央已經和北市設立聯合前進指揮所,已經給台北市政府很大的尊重。市府應該放下面子之爭,平息衛生局人事紛擾,聽取各方防疫專家的建言,遵守中央給予的防疫建議,必要時即時向中央請求支援。
我相信只要放下政治盤算,減少人事紛爭,做好基本功,我們還是有機會圍堵病毒。
一切的建議,我早已一再公開呼籲。希望環南市場的案例,可以讓市府痛定思痛,回歸正途。
【前情提要】
⛔️ 6/23晚間
不能只顧節省市庫裡的錢,忘了民間每天因為三級警戒而遭受的損失
https://tinyurl.com/fpupd46e
⛔️ 6/23上午
建議北市直接進行PCR採檢,並落實疫調及匡列工作
https://tinyurl.com/57tzjsuh
⛔️ 6/21
北農、士林長照中心群聚案,對市府三點具體建議
https://tinyurl.com/2vk6fxck
——
苗議員的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苗議員的line
https://lin.ee/fIqp8Sm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