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ok sekolah akan dibuka untuk calon SPM & STPM.
Tapi petang tadi keluar berita ada 18 orang pelajar asrama telah positif COVID-19 di Sabah.
Menteri Ismail Sabri kata pelajar sekolah tak wajib buat swab test.
Menteri Radzi Jidin kata sekolah akan buka esok 20hb Januari.
Tapi, apa rancangan untuk jaga anak-anak yang masuk sekolah esok ni? Swab test tak buat, rancangan kesihatan tak buat, pelajar dari zon merah tetap akan masuk sekolah.
Dah la SPM tinggal sebulan lagi. Apa strategi untuk bantu para pelajar kita?
Saya juga sediakan Padlet sebagai ruang para pelajar berkongsi kerisauan mereka. Baru setengah jam, saya dah terima lebih 200+ aduan! Menteri kena baca dan ambil cakna!
Link Padlet: bit.ly/ruangsuarapelajar
Buatlah sesuatu Menteri!
https://www.malaysiakini.com/news/559598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adlet」的推薦目錄:
padlet 在 Facebook 八卦
前幾天還一樹繁盛的紅花,這兩天就七零八落了,可能是幾場大雨所致,也可能是生命週期如此,轉眼就都化成了來年的養分.
疫情何時會凋落?不知道.
但疫情的週期過去,落了一地的,是養分?還是更大的差距?
這幾年,我常在演講場合說:台灣內部未來的差距,就是教學的差距.
也就是說,台灣的城鄉差距,將會被網路與科技弭平.未來.台灣將只剩下教學差距:一個縣市與一個縣市的差距,同縣市內一個鄉鎮與一個鄉鎮的差距,同鄉鎮內一個學校與一個學校的差距,同學校內一個老師與一個老師的差距.
事實上,台灣與世界的差距,也是教學的差距.
這一段時間,你我盡力摸索學習的各種教學調整與設計,肯定會是未來實體課堂的養分,或者差距.
首先,班經內化了嗎?
停課迄今,爽文國中幾乎沒有被上課點名這件事困擾,全校每天到課率幾乎都是百分之百,原因不難理解:導師日常的班經有方.如果不是這樣內化的班經,就需要焦頭爛額的尋找各種軟體或技術來處理點名問題、來掌握個別學生線上學習狀態、最後還是要敗在缺課情況無法改善.會這樣,除了有某部分的原因來自於學生家庭狀態或軟硬體環境,這是的確無法克服的課堂外非學習因素,剩下的,就應該思考班經有沒有內化?為何學生學習習慣無法自律,仍然需要他律?
其次,教學設計了嗎?
從實體課堂到隔天轉化為線上課堂,教學的陣痛適應期幾乎沒有發生在我的課堂,除了額外花了一些時間摸索或者比較幾個過去不熟悉的教學平台或軟體,停課到目前為止,我的備課時間並沒有拉長,幾乎也沒有太多「課程的想像與實施的落差」,我想是因為我的日常課堂的教學設計,原本就是系統思考的結構產出,不是照本宣科的純講述模式.這樣積累的設計過的教學,讓我在選擇配搭的線上平台與應用軟體,相對容易與直觀.
第三,評量多元了嗎?
線上課堂為了確保學習學習質量,必須配搭多元的即時評量;為了防止學生不誠實面對學習成效的檢核,必須配搭多元的總結性評量;為了避免師生長時間進行同步線上課程導致身心疲乏,必須配搭多元的非同步線下評量.凡此總總,因為我的平常的實體課堂就是這樣的多元評量思維,師生早就習慣這樣的操作,面對線上課程的評量設計,目前為止,我們還能有效的進行學生學習成效的自評與受評.
最後,科技跟上了嗎?
就讀高雄師大期間,我完全沒有運用科技輔助教學的實務經驗,只有一兩門課曾經談及理論,因此在我任教的前十年,課堂上勉強稱得上的科技運用,就是播放影片,後來頂多再加上PPT使用.我現在年資24年,勉強算是中生代.比我更資深的教師,多數更沒有運用科技府輔助教學的師培歷練,即便與我同年,或者再年輕五年,甚至十年,多數人在實體課堂運用科技的經驗恐怕也不是常態,遇上全面停課需要運用科技輔助或進行教學,當然心慌意亂,手足無措.2017年開始,我開始比較有意識的嘗試運用大小屏幕(大觸屏與平板)結合幾種線上會議平台或教學軟體(PADLET/MENTIMETER/GOOGLE CLASSROOM/WHITEBOARD/EXPLAIN EVERYTHING…)進行實體課堂的混成教學設計與實施,幾年下來摸索的經驗,讓師生因此相對比較熟悉線上線下、同步與非同步的課程學習模式.這讓我與學生在停課期間的教與學,並沒有顯著斷鏈.
這四點,科技我擺在最後,那是因為你也許真的不需要領先潮流,但至少要跟上腳步.
「停課不停學」這個美好理想的實現可能性,我說了,取決於「不停課卻停學」的根本問題是否被解決.
是養分,還是差距?不僅僅是因為現在的你有多努力,更是決定在於:過去你那麼努力的,未來是否可以更努力的,把這一段奮力跟上的積累,轉化成未來課堂的如常實踐.
夥伴們,我們繼續加油!
padlet 在 Facebook 八卦
臨時應急,已經過了,常態應變,要上路了.
上一課是謝天,最後收束的挑戰題是:我要跟你說謝謝;這一課是視力與偏見,最後收束的挑戰題是:我要跟你說抱歉.
平常的他們說謝謝還算容易,但說抱歉,可就沒那麼容易.
但是在又一次延長停課的這個當下,因為距離,因為不容易相見,所以前兩天的課堂,謝謝更願意說出口了,就連今天的這一題:試著說抱歉,也踴躍的像按讚分享一樣,熱情而大方的炸開來.
畫面看起來很繽紛精彩,其實也就是一個padlet,一個分享網址,一個貼便利貼的概念而已.
三週了,還是有人老是沒交遲交作業;交了作業了,還是有人答非所問;針對問題回答了,還是有人沒有真正讀懂文章;讀懂文章了.還是有人沒有辦法感受這篇文章為甚麼要這麼寫,為甚麼不那樣寫.
時間越拉長,比起平台或工具的使用,越是要在乎學科本質的學習內涵,否則,起點及動機相對弱勢的孩子,學習差距就會更加被拉開了.
掀開有趣漂亮吸睛的畫面或者介面之下,只有學科本質扎得越深,越能協助孩子不被聲光制約.
實體課堂要這樣,線上課堂更是.
所謂制約,可能是沒有甚麼甚麼刺激就不學習了,或者因為一直什麼什麼刺激就越來越乏於學習了.
所以,上週開始,我的講述有意識的多了一些些,評量標準提高了一些些,作業質量嚴格了一些些,對話再多一些些,即時確認檢核再頻繁一些些.
深度再要求一些些,平台或軟體的切換再少一些些,就像更靠近我的實體課堂一些些.
這一些些,是為了停課回來,可以更快一些些銜接我們的實體課堂.
那可能是八月,或九月.不論如何,那都是好幾個月.
我一直都清楚知道線上遠距課,一定跟我的實體課學習效能有落差,一來是因為我的實體課太強大(呵呵),二來是螢幕那一端的不同孩子的家庭現場有不同困難與變數.
我的線上同步非同步課程水準可控,但孩子那一端的困難與人性很難完全受控.
控制我能控制的,放下不能受控的;隨著條件變異盡力彈性應變,因著專業判斷用心理解協助.
我們一起加油!
padlet 在 【教学APP】Padlet!协同写作和共享的超级电子工具! 的八卦
Padlet ,又一款十分适合写作教学的神器!集在线独立写作、协同写作、分享互评、实时讨论等功能为一体的线上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