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工作室招募夥伴在短短的三天收到了近兩百封信,謝謝大家的踴躍,讓我們看到這麼多厲害的能量。瀏覽這麼多滿滿的履歷後,我們也理出了對於一些來信者們的建議與想法,希望這些拙見有機會可以提供一點點回饋與提醒:
1。
很多人在履歷裡用Bar或Pie chart去圖示自己在軟體能力上的戰力,eg. 用比例圖表表示photoshop的能力是78%、word能力是85%等⋯⋯,這些數值比例都沒有科學化地交代其計算公式為何、比例根據的機制是什麼,以及信度如何評判等,以致就邏輯上來說,這些圖表遂成為了無信度的示範。或許很多求職者只是想讓履歷表看起來有這麼一點「樣子」,但是如果沒有附上計算公式的依據,這些圖表無非只是會被看做用感覺畫出來的裝飾而已。
這些被數字化的能力圖表,由於不是來自一個絕對性、universal且科學化的共通測試,所以也是無法分辨彼此間相對能力高低的,例如:A為自己下了78%的戰力認定,與B為自己下了78%的戰力認定,兩者對「78%」這個分數的主觀認知絕對不可能相同。
建議未來如果有需要表達專業能力深淺時,可以以「熟」、「普通」、「尚可」、「極佳」、「中上」、「強」、「中」、「弱」⋯⋯ 等較容易用通俗認知經驗判別的圖文或ICON呈現,雖然這類擴大分級範圍的感受判斷仍舊因人而異,也雖然tricky(具模糊性),但至少避免因「絕對數字」的邏輯不通而被檢視。可以替代的圖像或文字表達方式一定不只這些,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再畫出一個佐以絕對數字、看起來煞有介事,卻沒有附上計算公式根據的資訊圖像。(5:09pm、11:26pm 新增補充說明)
2。
作品集的頁數:以PDF或issuu.com為例,過多過冗的頁數考驗耐性,若是作品的精彩度不是密集的而是均質甚或未經嚴選的,反而容易顯現出弱點。過少的頁數則容易無法表達專長,甚至顯得粗簡。
無論如何,想要表達作品的多樣性之外,也建議要謹慎挑選去蕪存菁。
3。
作品集節奏的掌控對於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如我們觀看一本攝影集,如果從頭到尾都是尺寸、遠近景沒有落差的照片(特殊主題除外)或一成不變的格式,看到最後難免會有點疲乏。反應到作品集,建議可以藉layout的成熟運用表達編輯能力,也可以提味作品集。
當然如果使用的是如behance、tumblr、pinterest等網路平台去呈現作品,在使用者經驗上因為是一個個project的單獨呈現,也就避免掉了作品被框定在固定頁面格式下可能會因為編輯成熟度不足而產生的疲乏。
4。
作品集編輯成冊之後輸出成pdf的單頁或跨頁問題:在設計作品集時,大部分常會跨頁編輯或使用跨頁圖像,如果在最後輸出轉檔成PDF時漏了勾選「跨頁」,會讓作品集因為被一頁頁單獨拆解而無法呈現原本完整的跨頁圖像,再好的作品都會變得有一點可惜。所以轉檔後也請千萬記得double check。
5。
履歷表請千萬避免套用人力銀行的公版,尤其是上面還印著人力銀行logo的時候。在平面設計的領域裡、或把自己的作品投遞至平面設計公司時,自己的履歷表自己做,不然有點糗。
-
沒有東西是完美的,我們可以試著讓自己更接近完美。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df 跨 頁 轉 單頁」的推薦目錄:
- 關於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聶永真 Aaron Nieh Facebook
- 關於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Shopping Design Facebook
- 關於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嫁給 RD 的 UI Designer Facebook
- 關於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Re: [問題] pdf送印刷- 看板Digital_A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pdf一頁分割兩頁列印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pdf一頁分割兩頁列印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DCARD 的評價
- 關於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xCRAB【Illustrator 多工作區域合併PDF】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請問有PDF檔「雙頁圖片次序」左右對調的軟件嗎? - Mobile01 的評價
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Shopping Design Facebook 八卦
這五大建議對於要找設計領域的工作準備投履歷合作品集的大家非常的受用!
這次工作室招募夥伴在短短的三天收到了近兩百封信,謝謝大家的踴躍,讓我們看到這麼多厲害的能量。瀏覽這麼多滿滿的履歷後,我們也理出了對於一些來信者們的建議與想法,希望這些拙見有機會可以提供一點點回饋與提醒:
1。
很多人在履歷裡用Bar或Pie chart去圖示自己在軟體能力上的戰力,eg. 用比例圖表表示photoshop的能力是78%、word能力是85%等⋯⋯,這些數值比例都沒有科學化地交代其計算公式為何、比例根據的機制是什麼,以及信度如何評判等,以致就邏輯上來說,這些圖表遂成為了無信度的示範。或許很多求職者只是想讓履歷表看起來有這麼一點「樣子」,但是如果沒有附上計算公式的依據,這些圖表無非只是會被看做用感覺畫出來的裝飾而已。
這些被數字化的能力圖表,由於不是來自一個絕對性、universal且科學化的共通測試,所以也是無法分辨彼此間相對能力高低的,例如:A為自己下了78%的戰力認定,與B為自己下了78%的戰力認定,兩者對「78%」這個分數的主觀認知絕對不可能相同。
建議未來如果有需要表達專業能力深淺時,可以以「熟」、「普通」、「尚可」、「極佳」、「中上」、「強」、「中」、「弱」⋯⋯ 等較容易用通俗認知經驗判別的圖文或ICON呈現,雖然這類擴大分級範圍的感受判斷仍舊因人而異,也雖然tricky(具模糊性),但至少避免因「絕對數字」的邏輯不通而被檢視。可以替代的圖像或文字表達方式一定不只這些,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再畫出一個佐以絕對數字、看起來煞有介事,卻沒有附上計算公式根據的資訊圖像。(5:09pm、11:26pm 新增補充說明)
2。
作品集的頁數:以PDF或issuu.com為例,過多過冗的頁數考驗耐性,若是作品的精彩度不是密集的而是均質甚或未經嚴選的,反而容易顯現出弱點。過少的頁數則容易無法表達專長,甚至顯得粗簡。
無論如何,想要表達作品的多樣性之外,也建議要謹慎挑選去蕪存菁。
3。
作品集節奏的掌控對於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如我們觀看一本攝影集,如果從頭到尾都是尺寸、遠近景沒有落差的照片(特殊主題除外)或一成不變的格式,看到最後難免會有點疲乏。反應到作品集,建議可以藉layout的成熟運用表達編輯能力,也可以提味作品集。
當然如果使用的是如behance、tumblr、pinterest等網路平台去呈現作品,在使用者經驗上因為是一個個project的單獨呈現,也就避免掉了作品被框定在固定頁面格式下可能會因為編輯成熟度不足而產生的疲乏。
4。
作品集編輯成冊之後輸出成pdf的單頁或跨頁問題:在設計作品集時,大部分常會跨頁編輯或使用跨頁圖像,如果在最後輸出轉檔成PDF時漏了勾選「跨頁」,會讓作品集因為被一頁頁單獨拆解而無法呈現原本完整的跨頁圖像,再好的作品都會變得有一點可惜。所以轉檔後也請千萬記得double check。
5。
履歷表請千萬避免套用人力銀行的公版,尤其是上面還印著人力銀行logo的時候。在平面設計的領域裡、或把自己的作品投遞至平面設計公司時,自己的履歷表自己做,不然有點糗。
-
沒有東西是完美的,我們可以試著讓自己更接近完美。
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嫁給 RD 的 UI Designer Facebook 八卦
這次工作室招募夥伴在短短的三天收到了近兩百封信,謝謝大家的踴躍,讓我們看到這麼多厲害的能量。瀏覽這麼多滿滿的履歷後,我們也理出了對於一些來信者們的建議與想法,希望這些拙見有機會可以提供一點點回饋與提醒:
1。
很多人在履歷裡用Bar或Pie chart去圖示自己在軟體能力上的戰力,eg. 用比例圖表表示photoshop的能力是78%、word能力是85%等⋯⋯,這些數值比例都沒有科學化地交代其計算公式為何、比例根據的機制是什麼,以及信度如何評判等,以致就邏輯上來說,這些圖表遂成為了無信度的示範。或許很多求職者只是想讓履歷表看起來有這麼一點「樣子」,但是如果沒有附上計算公式的依據,這些圖表無非只是會被看做用感覺畫出來的裝飾而已。
這些被數字化的能力圖表,由於不是來自一個絕對性、universal且科學化的共通測試,所以也是無法分辨彼此間相對能力高低的,例如:A為自己下了78%的戰力認定,與B為自己下了78%的戰力認定,兩者對「78%」這個分數的主觀認知絕對不可能相同。
建議未來如果有需要表達專業能力深淺時,可以以「熟」、「普通」、「尚可」、「極佳」、「中上」、「強」、「中」、「弱」⋯⋯ 等較容易用通俗認知經驗判別的圖文或ICON呈現,雖然這類擴大分級範圍的感受判斷仍舊因人而異,也雖然tricky(具模糊性),但至少避免因「絕對數字」的邏輯不通而被檢視。可以替代的圖像或文字表達方式一定不只這些,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再畫出一個佐以絕對數字、看起來煞有介事,卻沒有附上計算公式根據的資訊圖像。(5:09pm、11:26pm 新增補充說明)
2。
作品集的頁數:以PDF或issuu.com為例,過多過冗的頁數考驗耐性,若是作品的精彩度不是密集的而是均質甚或未經嚴選的,反而容易顯現出弱點。過少的頁數則容易無法表達專長,甚至顯得粗簡。
無論如何,想要表達作品的多樣性之外,也建議要謹慎挑選去蕪存菁。
3。
作品集節奏的掌控對於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如我們觀看一本攝影集,如果從頭到尾都是尺寸、遠近景沒有落差的照片(特殊主題除外)或一成不變的格式,看到最後難免會有點疲乏。反應到作品集,建議可以藉layout的成熟運用表達編輯能力,也可以提味作品集。
當然如果使用的是如behance、tumblr、pinterest等網路平台去呈現作品,在使用者經驗上因為是一個個project的單獨呈現,也就避免掉了作品被框定在固定頁面格式下可能會因為編輯成熟度不足而產生的疲乏。
4。
作品集編輯成冊之後輸出成pdf的單頁或跨頁問題:在設計作品集時,大部分常會跨頁編輯或使用跨頁圖像,如果在最後輸出轉檔成PDF時漏了勾選「跨頁」,會讓作品集因為被一頁頁單獨拆解而無法呈現原本完整的跨頁圖像,再好的作品都會變得有一點可惜。所以轉檔後也請千萬記得double check。
5。
履歷表請千萬避免套用人力銀行的公版,尤其是上面還印著人力銀行logo的時候。在平面設計的領域裡、或把自己的作品投遞至平面設計公司時,自己的履歷表自己做,不然有點糗。
-
沒有東西是完美的,我們可以試著讓自己更接近完美。
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的評價

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pdf一頁分割兩頁列印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八卦
合併PDF檔案; 請問PDF檔如何轉成兩頁合成一頁; 拆分PDF:免費在線PDF拆分器; ... 您可以透過將頁面分割為跨多張紙(稱為「並排」)來列印大開本文件, . ... <看更多>
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xCRAB【Illustrator 多工作區域合併PDF】 - YouTube 的八卦

使用Illustraor 設定多工作區域, 轉 存合併為一個 PDF 另多個檔案可 轉 存成一個 PDF 方法. ... <看更多>
pdf 跨 頁 轉 單頁 在 Re: [問題] pdf送印刷- 看板Digital_A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 引述《owhaha (哇哈哈)》之銘言:
: 想印刷成A4的小冊子
: 將AI檔置入至INDESIGN然後存成PDF檔16頁
: 剛剛用印表機試印 字跟圖都很清楚
: 第一次嘗試處理PDF
: 如果送印刷廠有什麼須要注意的嗎
: 還是根本沒人這樣送印的...
這個嘛@@...我才剛印完我的畢製
可以提供你一點意見~
1.我本來是用indesign做跨頁 兩頁兩頁的做
拿到印刷廠後發現他需要的是單頁的檔案
所以回去我又把它直接拉到以拉裡面做成單頁的
所以結論是...如果沒有很多頁的話
其實用以拉做也不錯(不過這只是因為我還不太會用indesign的原因...XD")
2.記得留出血~文件設定長寬各加6公釐
3.如果有用photoshop做的底圖的話
最好把所有的圖片通通拉到photoshop裡做好 合併圖層 存檔
我用indesign的置入功能置入用photoshop去背的psd檔
在家裡印 在電腦上看都沒問題
可是送去印刷場以後就出問題了~"~....
4.文字記得轉外框哦~
目前只想到這些@@a
有問題的話可以問我 希望可以幫上你的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8.64.24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