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後真相時代:林鄭月娥如何偽造國際歷史,真曼德拉究竟說過甚麼?🇿🇦】
1. 自稱年年考第一、強調自己讀社會學的林鄭月娥,在記招為歷史教育爭議護航時,引述「南非總統曼德拉名言」:「教育的崩潰就是一個國家的崩潰 (The collapse of education is the collapse of the nation)」。
2. 但翻查曼德拉語錄,他雖然有大量關於教育的論述,卻從沒有說過這一句話。這句話的中文版,明顯是互聯網「名人金句系列」隨便按上一個名人、配一句句子的那類fake news。
3. 而首個出現這句「曼德拉名言」的媒體,是《文匯報》,反映林鄭月娥與國情接軌、在全球面前偽造真相的攬炒決心,異常堅定。
(參見https://www.facebook.com/FinanceFellow/photos/a.112035443472580/257190475623742/)
4. 這句說話的出處,根據可查證資訊,據稱來自南非一名學者,據稱後來出現在南非大學入口,但似乎又是fake news,目前可查證其正門名言,並未見見這句。感謝不同網友鍥而不捨查證,以下為相對可靠的信息來源:
https://easternmirrornagaland.com/collapse-of-education-is-the-collapse-of-nation-nvco/
無論出自誰,前文後理很清楚,同樣與林鄭月娥的意思背道而馳,例如孟加拉報紙於此引述:"Collapsing any nation does not require the use of atomic bombs or the use of long-range missiles. It only requires lower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allowing cheating in the examinations by the students”. 也就是說,像新香港這樣,把教育質素降低、容許考試作弊,樂崩禮壞,就足以毀滅一個國家。
(https://www.thedailystar.net/lifestyle/perspective/why-collapse-education-the-collapse-nation-1549213)
5. 究竟「真曼德拉」點睇教育?最出名係以下呢句,來自1997年,曼德拉為 Education Africa Presidential and Premier Education Awards 的發言:
//The power of education extends beyond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s we need for economic success. It can contribute to nation-building and reconciliation. Our previous system emphasized the physical and other differences of South Africans with devastating effects. We are steadily but surely introducing education that enables our children to exploit their similarities and common goals, while appreciating the strength in their diversity.//
(http://www.mandela.gov.za/mandela_speeches/1997/971122_educ.htm)
由此可見,真曼德拉深信教育的目的,並非機械性的把學生變成唯命是從、絕對服從、絕對忠誠、沒有討論空間的賺錢機器,更不是強調怎樣才是政治正確的南非種族主義教育可比。他認為教育對建立文明國家(特別是後種族隔離時代南非)具有重要功用,因為能令不同立場的人在開放、多元的社會無所畏懼地討論,不受文革式批鬥影響,明白社會和而不同的重要性,不但是教育釋放創造力的宗旨,也能促進大和解,令社會真正再出發。
6. 至於曼德拉的個人理念,明顯也是林鄭月娥代表的價值觀的對立面。1964年,他被種族隔離政權審判時,有以下名言《我準備獻身》:“I have cherished the ideal of a democratic and free society in which all persons live together in harmony and with equal opportunities. It is an ideal which I hope to live for and to achieve. But if needs be, it is an ideal for which I am prepared to die.” 奧巴馬在曼德拉逝世後的悼詞,也有引述這句話。泉下有知,得知自己一生的精神,居然被林鄭月娥抽水,不知有何感想?
7. 林鄭月娥的教育「哲學」,和杜撰出來的「曼德拉教育語錄」,都屬於由上而下的國家主義式觀念,更接近曼德拉批判的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式教育,和曼德拉本人的教育理念、人生信仰,根本完全相反。
8. 根據林鄭月娥「邏輯」,曲解曼德拉精神,在南非應該「沒有討論空間」。而在沒有民主、也沒有自由的新香港,林鄭月娥剛表示要「認真研究如何監察網上假消息」,但散播假消息的,原來是她自己。
這就是後真相,這就是新香港。
▶️「香港文革2.0」批鬥歷史試題,與「中國文革1.0」批鬥海瑞罷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9J-zgGp0Gk
lowering 中文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八卦
****用行動和創意幫助弱勢 (4之4)****
Poor Economics 窮人的經濟學 (有中文版)
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夫妻檔,用紮實的科學研究方法,進入世界最貧窮人的世界,分析他們的經濟學,從中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脈絡,也讓前一個二十年的主要辯論取得一個平衡 (Jeffrey Sachs 主張外來經濟救援 vs. William Easterly 主張讓該國自然找出路,外國經濟援助幫倒忙的觀察),也因不要過度期望大型轉變 (所以中文版的書名還是沒有太精準傳達這個精神啊),而能採取更務實的關鍵小改變,積少成多。
"Careful thinking and rigorous evaluation s can help us design systems to keep corruption and inefficiency in check. We wre not "Lowering our ambitions": Incremental progres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se snall changes, we believe, can sometimes end in a quiet revolution" (仔細的思考和嚴謹的檢視可以幫助我們設計出能抗衡貪污與效率低落等問題。我們不是要降低願景,我們相信循序漸進的進展有時候可以形成一場安靜的革命”)
這本書很有意思,只是讀的時候滿花腦力的。幾個重要的觀點:
- 別想一勞永逸地打擊貧窮,必須有無數小變化積累
- 有時候方法中一個關鍵的小調整就有巨大的影響,這也是微型科學實驗可以幫上忙的
- 不同階段貧窮有不同經濟型態 ,窮人與富人無異都是基於最佳投資報酬考量,但條件大大不同,窮人有時更需精打細算或是不得不創業
最後作者們分析貧窮者的景況,以及這些景況可能解套的方式:
1. The poor often lack critical pieces of information and believe things that are not true (貧窮人常常缺少某些關鍵資訊,或是對一些錯誤觀念深信不疑)
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對於預防針或是安全性行為的資訊不足,當然不是每個觀念宣導都有用,但掌握一個關鍵,善用創意和社群裡的關鍵人物(不見得是明顯的領袖),可以有不錯的效果 (之前另一本泰國保險套大王就是很好的例子)
2. The poor bear responsibility for too many aspects of thier lives (貧窮人常常要負擔生活中更多“對的”決定)
我們的生活中,自來水有加氯,預防針和教育是不用做什麼就自然會出現的,或是很多東西距離遙遠,他們很難取捨該賺今天的餐費還是處理某事。這是那些快閃醫療或是疫苗站實驗的原因,有時稍微讓取得門檻降低就大有幫助。
3. Some markets are missing for the poor (窮人所需要的“商品”不存在)
以存錢和借錢來說,一般銀行小額存錢可能光是手續費就不足了 (負利息)。之前微型貸款或是類似的金融工具就是因應而生,幫助了許多人。只是小本生意還是不太容易做大,這只是其中一環的幫助。作者們還是讚揚這些做法,只是提醒人們別有太高的期待 (免得失落中又否認了它一定的效果)
4. Sometimes poor countries are so due to some avoidable flaw in the detailed design of policy(有些國家貧窮,是因為政策落實的細節中,有些可以避免的錯誤)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某些醫療或是教育政策,用意良善但如果不清楚“地面”實際情況,容易成為不能落實的政策。這就需要不厭其煩的追問精神,深入了解的田野調查,才能找出這些關鍵點。但令人振奮的是,有時就是那麼一個關鍵的調整,就可以顯著提升成效。
5. Expectations about what people are able or unable to do all too often ends up turning into self fulfilling prophecies. (對於人們能與不能的期望,常常變成自我應驗的預言)
有些時候貧窮的孩子待不住學校,當然也造成了貧窮的惡性循環。作者研究發現孩子們在學校如果被提早放棄,也比較容易自我放棄了,有時甚至不是第一線老師不願意好好教。作者們的研究發現,降低某些不必要門檻或是評量效果的方式,會讓第一線工作者用貧窮人自身從小的成果開始,激發再持續投入的意願。而成功也可以是一種自我應驗的預言。
中文版與相關文章,在部落格中 👇👇👇
https://dushuyizhi.net/poor-economics-%e7%aa%ae%e4%ba%ba%e…/
#窮人的經濟學 #諾貝爾經濟學獎 #創意 #打擊貧窮 #科學方法 #微型實驗
lowering 中文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八卦
****用行動和創意幫助弱勢 (4之4)****
Poor Economics 窮人的經濟學 (有中文版)
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夫妻檔,用紮實的科學研究方法,進入世界最貧窮人的世界,分析他們的經濟學,從中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脈絡,也讓前一個二十年的主要辯論取得一個平衡 (Jeffrey Sachs 主張外來經濟救援 vs. William Easterly 主張讓該國自然找出路,外國經濟援助幫倒忙的觀察),也因不要過度期望大型轉變 (所以中文版的書名還是沒有太精準傳達這個精神啊),而能採取更務實的關鍵小改變,積少成多。
"Careful thinking and rigorous evaluation s can help us design systems to keep corruption and inefficiency in check. We wre not "Lowering our ambitions": Incremental progres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se snall changes, we believe, can sometimes end in a quiet revolution" (仔細的思考和嚴謹的檢視可以幫助我們設計出能抗衡貪污與效率低落等問題。我們不是要降低願景,我們相信循序漸進的進展有時候可以形成一場安靜的革命”)
這本書很有意思,只是讀的時候滿花腦力的。幾個重要的觀點:
- 別想一勞永逸地打擊貧窮,必須有無數小變化積累
- 有時候方法中一個關鍵的小調整就有巨大的影響,這也是微型科學實驗可以幫上忙的
- 不同階段貧窮有不同經濟型態 ,窮人與富人無異都是基於最佳投資報酬考量,但條件大大不同,窮人有時更需精打細算或是不得不創業
最後作者們分析貧窮者的景況,以及這些景況可能解套的方式:
1. The poor often lack critical pieces of information and believe things that are not true (貧窮人常常缺少某些關鍵資訊,或是對一些錯誤觀念深信不疑)
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對於預防針或是安全性行為的資訊不足,當然不是每個觀念宣導都有用,但掌握一個關鍵,善用創意和社群裡的關鍵人物(不見得是明顯的領袖),可以有不錯的效果 (之前另一本泰國保險套大王就是很好的例子)
2. The poor bear responsibility for too many aspects of thier lives (貧窮人常常要負擔生活中更多“對的”決定)
我們的生活中,自來水有加氯,預防針和教育是不用做什麼就自然會出現的,或是很多東西距離遙遠,他們很難取捨該賺今天的餐費還是處理某事。這是那些快閃醫療或是疫苗站實驗的原因,有時稍微讓取得門檻降低就大有幫助。
3. Some markets are missing for the poor (窮人所需要的“商品”不存在)
以存錢和借錢來說,一般銀行小額存錢可能光是手續費就不足了 (負利息)。之前微型貸款或是類似的金融工具就是因應而生,幫助了許多人。只是小本生意還是不太容易做大,這只是其中一環的幫助。作者們還是讚揚這些做法,只是提醒人們別有太高的期待 (免得失落中又否認了它一定的效果)
4. Sometimes poor countries are so due to some avoidable flaw in the detailed design of policy(有些國家貧窮,是因為政策落實的細節中,有些可以避免的錯誤)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某些醫療或是教育政策,用意良善但如果不清楚“地面”實際情況,容易成為不能落實的政策。這就需要不厭其煩的追問精神,深入了解的田野調查,才能找出這些關鍵點。但令人振奮的是,有時就是那麼一個關鍵的調整,就可以顯著提升成效。
5. Expectations about what people are able or unable to do all too often ends up turning into self fulfilling prophecies. (對於人們能與不能的期望,常常變成自我應驗的預言)
有些時候貧窮的孩子待不住學校,當然也造成了貧窮的惡性循環。作者研究發現孩子們在學校如果被提早放棄,也比較容易自我放棄了,有時甚至不是第一線老師不願意好好教。作者們的研究發現,降低某些不必要門檻或是評量效果的方式,會讓第一線工作者用貧窮人自身從小的成果開始,激發再持續投入的意願。而成功也可以是一種自我應驗的預言。
中文版與相關文章,在部落格中 👇👇👇
https://dushuyizhi.net/poor-economics-%e7%aa%ae%e4%ba%ba%e7%9a%84%e7%b6%93%e6%bf%9f%e5%ad%b8/
#窮人的經濟學 #諾貝爾經濟學獎 #創意 #打擊貧窮 #科學方法 #微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