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滴英文臉書粉專 10萬讚達成 👍
不管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跟著我們學英文,都謝謝小滴們的支持!因為考量到有蠻多人是最近才發現我們的,搭配著這個里程碑我們來做一些阿滴與滴妹的常見問與答吧~
Q1 你為什麼叫做阿滴?
因為我的英文名字是 Ray Du,縮寫就是 "RD",發音有點像「阿滴」。「滴妹」的話就是阿滴妹妹的簡稱囉。
-
Q2 為什麼要叫我小滴?
我取的,覺得可愛。
-
Q3 阿滴跟滴妹的感情為什麼這麼好?
我們只差三歲從小就一直感情不錯,而且一起在國外唸書所以有種相依為命的感覺。我們興趣跟個性也都蠻像的,所以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
Q4 你們真的姓都嗎?
真的。因為爸爸姓都,所以我們都姓都(廢話
-
Q5 你為什麼英文那麼好?
我小學二年級去了新加坡留學,一直到國一才回來台灣。英文雖然是我的第二語言,不過因為在新加坡有個啟蒙老師讓我對英文產生興趣,所以回台灣以後還是持續的學習英文。到了大學以及研究所我依然是在英文系繼續研究與學習。
-
Q6 你們近視幾度?
我們其實之前近視都蠻深的,不過在去年都已經做了雷射手術。所以現在在鏡頭前戴的眼睛框,只是讓大家好認的造型而已(潮
-
Q7 為什麼會開始做 YouTube 頻道?
之前有當過大學講師、補習班老師、廣播電台主持人等,不過我一直想要嘗試有別於傳統的教學模式。研究了各種平台後,我覺得把教學製作成影片放到 YouTube 應該可以讓更多想學英文的人有趣的跟著我學習,所以當作興趣的開始了阿滴英文的 YouTube 頻道。
-
Q8 阿滴英文一支影片大概要花多久製作?
按照影片主題不太一定,不過經過寫稿、拍攝、後製這三個過程,平均來說一支影片會需要 8-10 個小時左右。除了製作時間以外,還有上傳到頻道以及後續影片管理的時間。
-
Q9 除了製作影片以外,其他時間還會做什麼?
我常常到各學校、企業、機構演講,目前一個禮拜至少會有一場。演講邀約可以寄信至 rayduenglish@gmail.com!
-
Q10 經營 YouTube 頻道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抓住大家的眼珠!說真的要讓人願意停下來五分鐘「學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現在網路發達、內容多到目不暇給,阿滴英文這種教育型的頻道需要真正貫徹「趣味學習」才能找到觀眾。
-
Q11 YouTube 頻道是興趣還是職業?
一開始是興趣,不過經過一年多的累積,從今年三月開始變成職業了!現在阿滴跟滴妹是全職 YouTuber,每個禮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帶給小滴們趣味的教學!
-
Q12 你們的收入來源是什麼?
YouTube 會有固定的廣告收入,不過其實不多。我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來自粉絲的訂閱募資,讓我們可以每個月有固定的錢錢繼續經營阿滴英文的頻道。想瞭解更多可以到 http://pressplay.cc/rayduenglish
-
Q13 你們的攝影器材跟剪輯軟體是什麼?
攝影器材是 Canon 7D2 + 50L f/1.2,我們拍攝時會架三角架跟LED燈。剪輯軟體是 Adobe Premiere Pro。
-
若是還有什麼想問的問題可以留言,不過不一定會回答你(喂
led 縮寫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八卦
【試車報告】 Lexus RC F 金迷舞者
【4K UHD: https://youtu.be/9SCeppTWhVw 】
自古,戰士豪傑們除無不較量著自身的武術,征戰沙場時,身上的鎧甲除了用以保護血肉之軀外,更是彰顯個性與霸氣的行頭! 而戰甲之最,則莫過於金光豪氣的黃金甲,不過,金甲既昂貴,又十足沉重,因此,它絕對是稀罕至極的寶物之一!
這天,坐上滿覆金膜的RC F,我們就如同親披金甲一般;乘著傲氣,馬力,就是我們的利刃,路面,就是前方的戰場!
【金甲附體】
大家對Lexus的傳統印象肯定都是優雅、內斂的,但近年,在車廠設計轉型之下,一如RC既精緻又充滿個性的雙門跑車,便隨之豋場。但是,若想擁有更為濃厚的性能因子,RC F,肯定是時而優雅、時而暴力的雙面紳士心中之更佳選擇。
相較於RC 350,RC F雖僅增寬5mm,並略低5mm,不過,前保桿的側進氣口增大了許多,且在前葉子板、引擎蓋上方皆增加了散熱口,而在車尾,RC F後保桿雖沒了普通RC的鰭狀造型,不過,RC F卻傳承了源自IS F的梯型四出排氣尾管,此外,也多了一具可於時速80km/h自動升起的尾翼,並同時配有19吋鍛造輪圈,當下回在路上看到了這些顯眼的設計,沒錯,她就是RC F!
不過,這輛車雖然與一般RC同樣有著優美的車體線條,但我們這回遇上的RC F,在貼上土豪金車膜後,除了它的霸氣、傲氣滿點,當見到實車後,令我們的驚訝的是,鏡面般的車體,卻意外地突顯了RC F豐富的曲面與車體線條,細細品味,竟讓我們看得出神!
【質感X機能X舒適X安全】
坐上RC F,好好端詳了車艙一番,在中控台,7吋多媒體資訊幕與Remote Touch 操控介面令人熟悉,眼前鑲著斗大廠徽的方向盤我們也並不陌生,在跑格下放至各車款後,Lexus全車系都不難見到如此兼具質感與熱血的方向盤,其後方就手的換檔撥片,不論尺寸與質感皆令人滿意,至於充滿線條、厚實且包覆、支撐感優異的跑車椅,也同樣讓人讚賞,而在車輛行駛途中,還能藉由車輛模式的切換,變換多樣的儀錶模式,帶來迥異的車輛駕馭視覺感受。
不過,說到最令我們感到佩服的是,縱使坐上如同RC F這樣性能強大的車款,Lexus卻絲毫沒有犧牲車室質感,藉由皮革、塑料、金屬、線材以及碳纖維的交互運用,RC F車室沒有許多性能車的單調感,取而代之的,卻是十足的舒適與精緻感。
同時,再加上各式安全系統,好比盲點偵測系統,以及對於性能車種極為重要的車輛穩定控制系統、循跡防滑控制系統,和全面的八SRS氣囊保護,不論駕著RC F悠游市郊,又或疾走山道,皆讓人感到安心、舒適、寫意!
【癲狂舞步】
Lexus是一家充滿企圖心的公司,除了打造高級車款,也涉足高性能超跑,雖然全球限量500輛的LFA並未在台灣販售,然而,在GT跑車的領域裡,仍然可以見到這個以L為記的日本品牌,尤其Lexus去年北美車展才推出造型絕美的GT跑車—LC車系,總代理更迅速地在台灣展開發表前的預賞會,也能夠強化消費者對於Lexus GT跑車的直覺印象。
不過,這回我們試駕的車款並非LC,而是更強調運動性能的RC F,這輛小GT的動力規格可以說趨近500hp等級的範疇,除了造型比一般RC車系更狂放之外,其F為Fuji Speed way的縮寫,象徵著Lexus征服賽道的究極精神。
在一片渦輪化的浪潮下,RC F可說是同級距車款中,唯一採用NA高轉速引擎的機種,原廠在研發這輛跑車時,直接以CCS-R賽車的底盤進行開發,而引擎經過Yamaha賽車部門共同調校,RC F比IS F所搭載的5.0升V8引擎多了54hp,不僅拉轉的反應夠快,477hp/54kgm最大動力所營造的暴力感極其強烈,加上八速手自排齒比設定綿密,原廠0~100km/h加速可以在4.5秒達成,極速更突破250km/h達到270km/h!
就GT跑車而言,RC F的性能可說是相當強悍,只要將VDIM動態穩定系統關閉,踩住煞車拉轉,後驅動輪可以狂暴燒胎。厲害的是,系統偵測到驅動輪空轉過於激烈,會自動以二檔起步,以減緩驅動輪因瞬間扭力太強而出現嚴重燒胎,但仍難掩狂暴指數。
可是,一輛跑車要營造駕馭樂趣,除了有具動力強勁的引擎仍然不夠,必須還要擁有紮實且調校精良的底盤做後盾才行,最好還要兼顧優異的車體配重。
Lexus曾經打造LFA,自然深黯此道,因此RC F雖然配置V8引擎,原廠刻意將引擎重心後移,因此擁有前52%、後48%的車體配重,當車輛全油門加速時,車體重心後移,感覺便貼近50:50的境界,再配上前255/35R19、後275/35R19的Michelin Pilot Super Sport跑胎,乾濕地的抓地力極佳,而且原廠為其搭載TVD主動式扭力分配差速器,可以於千分之一秒偵測、控制左右輪的轉速,駕馭起來會有一種隨心所欲的操控體驗,尤其,狂放的動力,在山道上奔馳,給人一種有恃無恐的自信感,即使遇上超跑,RC F也能展現收放自如的駕馭風格,若想要試煉對方抑或是放縱一下V8引擎的動力,RC F豐沛的動力與敏捷的加速,搭配精準的轉向特性,如果駕馭技巧有一定水準,整體實力不會讓人失望,還可以在出入彎道的過程中,享受滑胎的樂趣!
【TCar短評】
跑車除了美型之外,還要擁有凌厲的加速性能及精湛的操控表現,舒適豪華度乃至於安全陳設,也必須完備,讓人可以肆無忌憚地享受性能及駕馭樂趣!
RC F不僅稱得上同級車款中,具備最高C/P的機種,也是難得採用NA八缸引擎的車款。當然,就動力數據來看,或許不過同儕最高車款,卻是具備高度激情及駕馭樂趣的小GT。
【Lexus RC F】
引擎型式 4969c.c. V8 DOHC 32V
最大馬力 477.3hp/7100rpm
最大扭力 54.0kgm/4800~5600rpm
車身尺碼 4705x1845x1390mm
軸距 2730mm
車重 1815kg
驅動模式 FR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255/35 R19 後275/35 R19
國內售價 367萬元起
【主要配備】
LED頭燈、尾燈、日行燈
車側散熱孔
引擎室上方散熱孔
後保桿整合式梯形四出排氣尾管
主動式導流尾翼
19吋鍛造鋁圈
F專屬真皮多功能方向盤(附電動四向調整與換檔撥片)
Semi-aniline 頂級真皮 / Alcantara® 人造麂皮跑車座椅(雙前座8向電調)
鋁合金煞車及油門踏板
Remote Touch 資訊整合操控介面
Mark Levinson® Premium Surround 17揚聲器環繞音響
碳纖維內裝飾板
室內環景 LED 燈光組
倒車影像輔助系統
BSM盲點偵測警示系統
RCTA 後方車側交通警示系統
AHB 智慧型遠光燈自動切換系統
LDA 車道偏離警示系統
VDIM 車輛動態整合管理系統
VSC 車輛穩定控制系統
TRC 循跡防滑控制系統
BAS 煞車力道輔助系統
EBD 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HAC 上坡起步輔助系統
TPWS 胎壓偵測警示系統
雙前座 SRS 氣囊、側氣囊、膝部 SRS 氣囊
雙車側簾式 SRS 氣囊
LEXUS.tw TCar 葉明德
#lexus #rcf #gq #tcar #葉明德 #跑車試駕
led 縮寫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八卦
[試車報告] Honda New NSX 躍入次世代
4K UHD: https://youtu.be/avRe1sTVE8E
初秋,依然有著夏天濃郁的陰影,高溫、懊熱,但…不重要!
與New NSX約會的日子,只期盼有個晴朗的天氣,能在直線路段狂奔至200km/h,享受V6 Twinturbo引擎結合三具電動馬達的爆發力!
在山道上,享受隨心所欲的操控,放縱地在彎道上撒野,讓時空,彷彿進入次世代。
性能憧憬
還記得2013年底,我前往西班牙試駕Porsche 918 Spyder時,曾和日本同業清水和夫先生討論尚為發表的NSX,這款新世代日本超跑,同樣採用Hybrid動力,曾經參與協力開發的清水和夫先生曾告訴我,這輛日系跑車的科技動等級與918 Spyder等終極超跑相同,光是引擎動力就超過500hp,加上三具電動馬達輔助,他認為表現並不亞於其他頂尖跑車!
清水和夫的一席話,讓我充滿了想像空間,雖然,New NSX量產後的動力表現未及800hp,仍無法與Porsche 918 Spyder、McLaren P1及Ferrari LaFerrari等Hyper Car互別苗頭,但相近的科技等級,仍讓我充滿遐想!
好不容易盼到了2015年北美車展,New NSX總算發表量產版車型,3.5升V6 Twinturbo引擎的最大馬力果然有503hp,而前輪各兩具37hp輪內馬達,加上連結引擎那具48hp的電動馬達,讓馬達的整體馬力擁有122hp的水準。以其0~100km/h加速2.9秒,極速307km/h的極速表現,也絕非易與之輩。
時光回到1989年,當時第一代NSX在芝加哥車展發表時,可說是驚艷車壇,而NSX其實就是New Sportscar eXperimental新世代跑車實驗車的縮寫,除了絕美的造型,加上全鋁合金打造的車體,科技等級凌駕同儕,此外,NSX的座艙陳設以F16戰機為參考基準設計,因此擁有鮮明的戰鬥特質及優異的駕駛視野。
初代NSX在2005年停產後,面對對手不斷推陳出新,Honda也開始思考要採用哪種動力配置,作為下一代NSX的動力組合。於是在2007年展開名為ASCC(Advanced Sports Car)的新計畫,並在2009年推出新世代Super GT廠車HSV。這輛廠車搭載V10 NA引擎,並採中置引擎配置,因此一度被認為是New NSX研發雛形。然而,2009 F1賽事改採Hybrid的KERS動能回收系統後,又再度牽動全球超跑的設計方針,Honda於是思考,如何在Downsizing的情況下,打造出媲美V10引擎的動力,於是創造出以V6 Twinturbo引擎,搭配三具電動馬達的Hybrid機種。
不同於初代車款圓潤的線條,新車款的造型有稜有角,顯得前衛,也具有次世代的風格。LED頭燈營造鮮明的科技感,前下擾流、側裙乃至於車側的進氣孔,都有其功效,尤其B柱後方刻意鏤空,高速行進時,還具有提升下壓力的功效。
超跑為了提升高速馳騁時的穩定性,底盤與路面的吸附力也同樣重要,因此New NSX採用平整的底盤設計,為了避免車尾產生亂流,原廠特地加上了後分流器,以減緩亂流造成的抬升。
戰鬥內裝
初代NSX的內裝陳設以F16戰機為概念,因此擁有相當好的駕駛視野,New NSX延續過往的特點,在超跑中的駕駛視野可圈可點,利用簡單的跑車化介面,勾勒鮮明的戰鬥感,搶眼的虛擬儀錶,轉速錶採居中設計,可以隨著不同行車模式,微調配置。控制面板中央的液晶顯示幕,操控功能普通,不過下方的行車模式控制鈕則具有優勢的操作便利性,只要向右旋轉,分別可以有Quiet、Sport、Sport+,如要進行Launch Control彈射起步,則在Sport+模式下,向右持續旋轉三秒,此時系統會發出嗶嗶聲,接著循跡控制關閉,進入Track模式,其中除了Quiet為EV模式,其餘皆為油、電動力釋放狀態。
雖然座椅造型設計不算突出,但低陷的駕駛坐姿,擁有優異的包覆性,入座後與方向盤、踏板的對應位置標準,感受得到出原廠在規劃上的用心。
強力彈射
這次試駕的時間不算長,我們必須抓緊時間進行測試及拍攝,在適切的場地就定位後,將行車模式切至Track,踩住煞車及油門,引擎轉速控制在2500rpm,接著放煞車、全油門彈射而出!
503hp的汽油動力,加上122hp的馬達性能,加速過程又快又穩,尤其原廠雙離合器序列式九速自手排的設計超棒,換上幾無頓挫,且過程超快,只看轉速錶指針快速朝紅線區閃動,聽著引擎聲浪快速起伏須臾間已完成0~200km/h測試,0~100km/h最佳成績3.4秒,0~200km/h 11.6秒,100~200km/h可於8.2秒達成!
當然,就性能表現上,New NSX絕對不是最快的車款,但強勁的直線加速力卻讓人大呼過癮,更何況在高性能之餘,它還有著12.4km/L優異油耗。
儘管有著出色的加速性能,相較之下,操控性能更讓我感到驚艷!我是台灣試過最多超跑的編輯,New NSX的操控好得讓我感到意外,前雙A臂、後多連桿的懸吊結構,加上VGR可變齒比電動輔助方向盤,轉向反應好到讓人有種『這麼準』的驚訝,而這除了得歸功於前42%、後58%的完美配重外,前輪以馬達驅動的設計,可以藉由先進的SH-AWD四驅系統,調配前輪的轉速,不僅可以精準入彎,還可藉由前輪產生的牽引力,提早加速出彎,流暢的彎道表現讓人感到過癮,即使激烈操駕,你能夠在駕駛座上藉由身體感受到車體重心變化。
此外,底盤離地高僅有110mm,能營造鮮明的速度感,再加上絕佳出色懸吊配置,不僅劇烈過彎時能夠保有絕佳的支撐力,在短行程的設定下,不會因為側傾給予駕駛者不安定感,相反地有著精準的轉向特質,搭配超貼地的底盤設定,在彎道可以享受100%人車互動的酣暢,尤其3DQ超高張力鋼板,營造的車體剛性強硬,也能夠讓懸吊發揮應有的操控力。
許多人可能會認為,定位為超跑,想必底盤肯定是硬梆梆,然而,New NSX的舒適性,卻好得不像話!印象裡,避震器調校得如此舒適的車款,只有McLaren MP4/650S,然而面對連續彎道時,McLaren跑車會出現主動支撐性調節不夠迅速,但NSX不會,加上適時四驅的優勢,時速200km/h以上將切斷前輪驅動輔助,成為MR設定,時速突破290km/h後,更將取消後軸電動馬達輔助,憑藉V6 Twinturbo引擎的動力,拼至308km/h極速,直到減速至180km/h,才會恢復四驅狀態。
卓越的科技性,讓人能夠放心地釋放581hp的大馬力,並在過程中,咀嚼、享受貼地的過彎樂趣!
TCar短評
New NSX很棒!無論性能或操控,都讓人找不到破綻,原本以為V6 Twinturbo引擎的聲浪,可能不若V8對手那麼震撼,結果連聲浪都讓人覺得悅耳,舉手投足都具備超跑特質。1280萬元的售價,對於本田迷而言,可能覺得物有所值,然而崇尚歐系品牌的守舊派玩家而言,這輛超跑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掛著Honda的Logo吧!
Honda New NSX
引擎型式 3493c.c. V6 DOHC 24V
綜效最大馬力 581ps
(引擎:507ps/6500~7000rpm、雙前軸馬達:36ps/4000rpm、後電動機:47ps/3000rpm)
最大扭力 引擎:56.1kgm/2000~6000rpm、雙前軸馬達:7.4kgm/0~2000rpm、後電動機:15kgm/500~2000rpm
長寬高 4485x1940x1215mm
軸距 2630mm
車重 1780kg
驅動模式 4WD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245/35 R19 後305/30 R20
國內售價 1280萬元起
主要配備:
LED頭尾燈、定位燈
碳纖維前擾流
碳纖維車頂蓋
碳纖維側裙
碳纖維尾翼
碳纖維氣流擴散器
陶瓷碳纖維碟盤
Y型輻條鋁合金輪圈
真皮碳纖維多功能方向盤
複合真皮座椅
IDS整合行車動態系統(Quiet寧靜、Sport運動、Sport+運動+、Track賽道)
VSA車身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HAS斜坡起步輔助系統
BOS煞車優先系統
TPMS胎壓異常警示系統
雙前座i- SRS氣囊、SRS側氣囊
簾式SRS氣囊
駕駛座膝部SRS氣囊
自動預縮式安全帶
Honda Taiwan 粉絲團
TCar 葉明德
#Honda #NSX #Hybrid #葉明德
led 縮寫 在 【BLW(嬰兒主導斷奶)與訓練寶寶用餐】什麼是BLW??指的是 ... 的八卦
什麼是BLW??指的是Baby- led weaning的 縮寫 意思是讓孩子嬰兒主導斷奶就是讓他自己進食。從有慾望開始要抓食的時候,就可以為他自己吃飯做訓練的預備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