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浪潮席捲全球,AIoTA在台成立】
TRI觀點:
2016年4月亞洲物聯網聯盟(Asia IoT Alliance,AIoTA)成立,透過整合台灣電子及軟體服務產業,提供完整物聯網系統方案,並與國際組織-工業物聯網聯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IIC)合作。
目前物聯網(IoT)應用已逐步擴散至工業生產,透過搜集生產設備資訊掌握損壞情況,以做即時預防維護。另在農業方面,則分析空氣中之水分含量,計算出最佳灌溉施肥時機,由於物聯網應用需要搜集大量終端使用者資訊,面臨隱私權議題,如何在產業發展與資料蒐集取得平衡點,將是發展關鍵。
1. 2016年起物聯網應用將進一步擴散
2016年物聯網應用將朝向多元化發展,包括從智慧家庭到智慧城市、交通(涵蓋運籌效率、交通運輸即時監控、保險損害、車隊管理等)、工業等。觀察目前智慧家庭應用,以家庭自動化、老人照護、安全監控、寵物監控為主,已有不少廠商陸續推出與智慧物聯網相關解決方案及產品,實現居家自動化、智慧居家照護遠端諮詢系統服務目標,最常見的解決方案多從提供智慧物聯網閘道器(Smart IoT Gateway)搭載Web Cam或數位攝影機為基礎,做不同領域別的調整。
物聯網發展至今,仍有不少挑戰,包括產業分散、少量多樣、物種各異,並強調需垂直應用及水平整合,很難以單一解決方案適用全部應用,其發展關鍵在於整合多種平台之標準化協定,如何將物聯網應用,實際延伸至智慧城市或工業4.0等,建議可從物控系統發展著手,達到垂直應用+水平整合與管理控制+智慧分析目標,透過異業結合,逐漸形成創新服務之生態體系。
2. 工業物聯網系統仍以朝向互通標準和通用架構發展為主
物聯網觸角深入家庭、交通、醫療等各個產業領域,帶動更多應用服務變化,其中物聯網帶動全新工業自動化引領工業4.0(Industry 4.0)概念,挑起目前全球製造業升級議題。就工業物聯網領域,不外乎談生產自動化、預測維修、品質確保、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規劃等。
工業物聯網目標為透過高級數據分析,作為智慧化產業運營基礎,達成轉型性業務成效,由於任何一個工業物聯網系統都是一個複雜系統,當中都有許多關切課題,其由3種技術進行高度整合,包括操作技術(Operational Technology,OT)、資訊系統(Information Technology,IT)與通訊技術(Communication Technology,CT),透過彼此結合,工業物聯網正改變著整個工業領域,以更高效率及優化地運行。
為加速工業物聯網發展,2016年3月工業4.0平台(Plattform Industrie 4.0)與工業互聯網聯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IIC)合作討論各自推出參考架構「RAMI4.0和IIRA」間的對接,制訂未來互通性平台,包括在IIC試驗和工業4.0試驗設施合作,以及工業互聯網中架構、標準化和業務成果分享。而亞洲物聯網聯盟藉由與IIC合作,能延續技術優化與系統開發能力,結合國外各應用開發業者,提供自動化客戶建置高效能、高穩定性、安全且容易管理之聯網架構,未來如何導入數據分析、雲端應用等到各種智慧應用,將是發展重點。
#工業物聯網 #AIoTA #亞洲物聯網聯盟 #工業物聯網聯盟 #IIC
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八卦
利用晶片級安全保護工業物聯網終端
作者 : Nitin Dahad,EE Times歐洲特派記者
• 2021-01-25
我們必須重視物聯網終端裝置的安全性,因為它們是防禦網路攻擊的重要一環。無論是雲端伺服器還是邊緣感測器,最終都要節點上的終端得到了保護,才能保護整個系統——至少可以降低遭受攻擊的可能。
談到物聯網(IoT)安全時,大多數人都會提到兩件事:一是建立信任根(RoT)作為安全基礎,二是不要只關注終端裝置,而是要考慮整個生態系統和產品生命週期的安全性。
然而,我們必須重視終端裝置的安全性,因為它們是防禦網路攻擊的重要一環。無論是雲端伺服器還是邊緣感測器,最終都要節點上的終端得到了保護,才能保護整個系統——至少可以降低遭受攻擊的可能。
因此,本文特意側重於設備安全性,並同時認知必須更全面地考慮安全性:作為整個工廠或環境更廣泛的安全性框架,其中,可連網裝置在提高生產率和效率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工業網際網路網聯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IIC)的安全架構所示,終端保護有助於邊緣和雲端設備實現防禦功能(圖1)。終端可以是工業物聯網(IIoT)系統中的任何一個元素,同時具有運算和通訊功能,其自身功能可能會暴露給防火牆外的任何人。這些終端可以是邊緣裝置、通訊基礎結構、雲端伺服器或其間的任何裝置,每個終端都有不同的硬體局限,決定了可獲得的保護等級。
終端保護是透過終端中的權威身份辨識功能——通常是RoT,來實現通訊和連接的防禦。因此,安全機制和技術應根據終端的具體功能和安全要求進行應用。
虛擬機器將應用程式隔離在各自的區域中,但無論是裸機還是在其上運作的客戶作業系統,終端本身都有許多漏洞。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常見的問題是,應透過硬體還是軟體來保護系統。大多數專家認為,從很多因素來看,硬體保護比軟體保護更可取,但主要還是因為硬體具有更高的防篡改能力,可以提供比軟體更高的信任度和安全性。
很多大型晶片供應商都提供某種硬體級安全保護,可能是可信任平台模組(TPM)或安全元件(SE)這樣的硬體安全模組,也可能是其他形式的系統單晶片(SoC)嵌入式安全功能。其主要目標是實現強大的使用者身份鑒權和驗證,以防受到攻擊,並防止對機密或敏感資訊的非法訪問。
安全元件
硬體安全解決方案的關鍵要素是安全元件,它儲存經過加密的唯一辨識碼,以實現認證保護,確保讀取安全載入憑證。例如,提供物聯網裝置的大規模註冊,確保只有授權裝置才能訪問系統或雲端服務。大多數晶片供應商提供的安全元件都是微控制器(MCU)的一部分,同時還提供某種監控和身份管理系統。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的STSAFE-A110可以整合到物聯網裝置中,為本地或遠端主機提供身份驗證和安全的資料管理服務。該元件具有嵌入式安全作業系統,並採用通過「資訊技術安全評估共同準則」(Common Criteria for Information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簡稱「共同準則」、Common Criteria或CC)評估保證等級5+ (Evaluation Assurance Level 5+,EAL5+)認證的硬體,每個元件都內建唯一標識和X.509證書,以實現裝置的安全連接。這個安全元件與STM32Cube開發生態系統整合,可快速應用於需要身份驗證和安全連接的新型STM32 MCU設計。
恩智浦半導體(NXPSemiconductors)的EdgeLock SE050 Plug and Trust安全元件系列是另一款開箱即用的物聯網裝置安全元件,無需編寫安全程式碼,可提供晶片級RoT以實現端到端的安全性。該產品通過了Common Criteria EAL 6+認證,可提供更好的安全性,作為即用型解決方案,它包含完整的產品支援包,可以簡化設計。
除了提供適用於不同MCU和MPU的庫之外,恩智浦的產品支援包還提供與多種常見作業系統的整合,包括Linux、Windows、RTOS和Android。該支援包包括主要應用的樣本、大量的應用說明,以及用於i.MX和KinetisMCU的相容開發套件,以加快最終的系統整合。其產品配置支援物聯網安全應用,例如感測器資料保護、物聯網服務的安全訪問,以及物聯網裝置調試,是對現有應用的補充,如雲端服務的安全實施、裝置到裝置的身份驗證、裝置完整性保護和證明,以及裝置溯源和來源證明。
英飛凌(Infineon)的OPTIGA TPM系列產品也包含了多種安全控制器,用於保護嵌入式裝置,以及系統的完整性與真實性。OPTIGA TPM SLM 9670是一款高品質的TPM模組,它採用防篡改安全MCU,適於工業應用。作為一種即用型解決方案,它具有安全編碼韌體,滿足最新的可信賴運算組織(TCG) Family 2.0規範。其產品符合工業JEDEC JESD 47標準品質要求,並通過了Common Criteria EAL4+安全認證。
開發人員可以採用OPTIGA TPM來儲存私密金鑰,配合Sectigo身份管理解決方案,可為工廠提供完整的自動化證書頒發和管理解決方案。
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於2019年10月推出針對安全、可擴展物聯網應用的RA系列MCU。該系列產品採用開放式軟體平台,客戶能夠透過與眾多廠商合作或利用現有傳統軟體平台來開發物聯網終端。瑞薩電子將強大的RoT整合到硬體中,使其成為MCU的組成部分,安全功能的實現因此變得輕而易舉:客戶在完成設計後無需再考慮如何增加安全性。
記憶體內(In-memory)安全
隨著系統越來越依賴外部NOR快閃記憶體來保護連網系統的程式碼和資料,在記憶體中增加先進加密安全性的需求也在增長。隨著快閃記憶體移出主處理器,幾家公司提供了能夠保護快閃記憶體本身的功能(因為無法再將其嵌入到MCU中),為設計工程師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例如,英飛凌最近推出了Semper Secure,作為其SemperNOR快閃記憶體平台的補充。
同時,美光(Micron)的專有技術Authenta將NOR快閃記憶體與系統級硬體RoT結合。快閃記憶體本身內建的安全功能可透過晶片RoT實現先進的系統級保護,而無需添加新的硬體。它具有強大的內建加密身份,透過現場更新和始終開啟(always-on)的韌體監控,簡化了從供應鏈到裝置入網的安全裝置管理。
美光2019年10月推出了Authenta金鑰管理服務(KMS)平台,可為多種工業應用提供雲端優先部署模型。採用該平台以後,已安裝Authenta的裝置可以透過雲端服務開啟,從而降低了保護連網裝置安全性的難度和複雜度…
附圖:圖1:IIC的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架構(Industrial Internet Security Framework)中確定了終端各個部分的威脅和漏洞。
(來源:IIC)
圖2:TPM透過其獨特的背書金鑰和金鑰分層結構來支援金鑰及生命週期管理。非揮發性記憶體可用於安全儲存敏感性資料,例如證書,它基於防篡改硬體,安全功能包括感測器和記憶體加密功能,以增強對機密的保護。(圖片來源:英飛凌)
資料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20210125nt51-protecting-the-endpoint-in-iiot-a-snapshot-of-chip-level-security/
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 在 DIGITIMES智慧應用網 Facebook 八卦
目前有五大聯盟分別開始推展自己物聯網標準
五大聯盟其一為AllSeen Alliance(AA),成員有高通(Qualcomm)、思科(Cisco Systems)與Panasonic等,成員數為100個。
其次是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OIC),成員有英特爾(Intel)、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戴爾(Dell)、惠普(HP)及聯想。OIC首項規格預計2015年初完成,同年底前完成產品認證。
放大放大圖片
物聯網統一標準最快2017年可成形。李建樑攝
第三則是由安謀(ARM Holdings)、三星與Nest Labs組成的Thread Group,會員數超過50個,預計2015年上半進行產品認證。
第四是奇異電器(General Electric)、思科、IBM、英特爾與AT&T成立的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IIC)。
第五則是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推出的IEEE P2413工作小組,其第一版標準草案已出爐,預計2016年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