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知識:台灣大學》饅頭主播
此資料主要摘譯、整理自美國CDC、Uptodate、各大期刊網站、學會及專家資訊,主要針對COVID-19疫苗常見疑問、疫苗簡介、特殊族群及罕見的不良反應,進行面向家庭醫師/基層醫療人員的介紹,一般民眾可先參考COVID-19疫苗Q&A、美國CDC Q&A或美國CDC疫苗迷思。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資料本來大多是基於有明確研究證據的脈絡來書寫,某些政策與醫療行為可能跟台灣狀況不盡相同。
感謝費城兒童醫院提供的FAQ與Addison Lin團隊翻譯的中文版本。
Fact sheet:NEJM Vaccine FAQ, Canada, Canada, Ontario, Toronto, HSE (Ireland)
Q:打疫苗可以預防COVID感染嗎?
A:接種第一劑疫苗21天後,仍有少數機會會罹患COVID-19,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大幅減少住院機會及死亡。目前無足夠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後若仍感染,是否可降低病毒排出或傳染給他人的機率;但接種至少一劑21天後,似乎可減少家庭內傳染,且以色列研究顯示接種第一劑BNT疫苗後可減少體內病毒量,英國研究也有相似的結果。因此接種完疫苗後,仍須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Q:什麼樣的人建議暫緩施打或選擇適當疫苗?
慢性病控制不穩定、發燒或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且病情不穩時。
曾有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避免接種AZ疫苗。
對核磁共振顯影劑(gadolinium)、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Ultravist、Omnipaque、Opitray...)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
其他暫緩或選擇疫苗可參考下方特殊族群。
Q:什麼樣的老人建議暫緩打疫苗?
A:老年人若感染,重症的比例較高,因此衡量利大於弊之下,都建議接種疫苗。挪威專家指出,在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且輕微病症就難以康復、預期壽命很短(少於6個月)的老人接種疫苗應謹慎評估利弊,因為輕微的副作用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更多詳細資訊請見年長者。
Q: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佔3.0%。常見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Q:Moderna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7%、65歲以上57%)、發燒有35.6%,18-49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並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我該怎麼辦?
A:建議參考: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以及台灣復健醫學會(詳細圖文建議)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手臂請盡量放鬆並保持活動,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參考資料:CDC、EM、healthgrades。
Q:打完疫苗會讓我變成萬磁王嗎?會讓我的手臂可以吸附金屬嗎?
A:不會!! COVID疫苗成份沒有任何金屬或是磁力物質。美國CDC、臺灣事實查核中心。
Q:我打完疫苗之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可以預防性吃普拿疼嗎?
A1: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使用acetaminophen退燒, 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但如為有較高暴露風險者或經評估有採檢需要者,仍應進行通報採檢。其他資訊請參考下方。
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
A2: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NEJM FAQ)
Q:是否可以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預防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呢?
A:美國CDC不建議,因為抗組織胺藥不能預防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如果預防性使用可能會掩蓋皮膚症狀,導致延誤診斷和處理過敏反應。Moderna約百萬分之2.5~24、BNT約百萬分之11.1~13.63、AZ約為百萬分之16.83。其他資訊請參考施打站準備、過敏性休克。
Q:怎樣的人比較會發生疫苗誘發的血栓呢?
A:目前因全球發生個案數太少無明確的風險因子,且主要發生於AZ及J&J。一開始認為年輕人、女性較易產生血栓,但可能起因於早期施打疫苗群體主要也是年輕、女性為主而造成偏差,後來男性案例較多可能因女性施打減少。目前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跟一張統一發票中三獎、四獎的機率差不多),而感染COVID住院中發現靜脈血栓約為3-20%。
Q:如果打完疫苗引發的血栓會有什麼症狀?
A:施打COVID-19疫苗後 4-28 天內,開始發生以下症狀之一
1.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2.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3.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
4.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
5.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其他資訊可參考下方。
Q:什麼是疫苗保護力? 我打了保護力 95%的Moderna是不是代表只有5%機率會得病?
A:可以分成兩個部分:Efficacy(效力) 與 Effectiveness(有效性)。
Efficacy(效力)是Relative risk reduction(相對風險下降率)的概念。在臨床試驗中會把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為安慰劑組,另一組為疫苗組,如果安慰劑組有80%得病,疫苗組有10%得病,那Efficacy就是 (80%-10%)/80%=87.5%,也就是疫苗組相對安慰劑組減少87.5%的感染機率。此外,臨床試驗設定的outcome也會影響疫苗效力的結果:有症狀感染、重症、死亡,各自所計算出的efficacy就會不同。所以打了保護力95%的Moderna疫苗代表跟沒打的人比起來可以減少95%的有症狀感染的機率。
Effectiveness(有效性)是在真實世界中,觀察有施打疫苗與沒施打疫苗的人染病的差距,與臨床試驗不同,真實世界中包含較多無法準確控制的因素(如:接種者的年紀、本身疾病/用藥、疫苗儲存溫度...),但也較符合實際狀況,讓社會能整體評估這個疫苗的實用性。
CDC vaccine effectiveness study
Q:為什麼兩種疫苗的效力不能直接比較?
A:因為臨床試驗進行的時間與地點不一樣。Moderna和BNT在流行尚未大爆發的時候在美國國內進行研究,所以相對得病的比例可能較低。相反的J&J剛好在美國國內疫情大爆發的時候做研究而且有包含其他國家受試者(南非、巴西),可能有較高比例的變種株(傳播力較強,致病力較高)。因此,如果要直接比較兩種疫苗,必須在相同臨床試驗,相同地點、時間、相同收案/排除條件,才有比較上的意義與價值。
Vox:Why you can't compare Covid-19 vaccines
Q:兩劑型的疫苗是否可以只打一劑就好?
A: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兩劑。此處不討論公衛政策與國家施打涵蓋率。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說明只打一劑疫苗有多少的保護力,但目前研究(大型前瞻性研究、小型研究)指出,施打一劑疫苗後,觀察28天後可達到臨床上8成以上的效力。但也有研究指出BNT疫苗若只打一劑恐怕無法對英國和南非變種病毒產生足夠保護力,且施打兩劑後抗體表現也較痊癒者高。
Q:是否可第一劑打AZ, 第二劑打Moderna (Mixing and Matching)?
A1:台灣CDC目前不建議,因為尚無足夠安全性與疫苗效力證據。但若已如此施打,也不需補打。如接種疫苗後出現症狀經醫師評估懷疑與疫苗施打有關,且通報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者,建議依原第一劑疫苗廠牌之接種間隔、以不同技術產製的疫苗完成接種。
A2:根據臨床試驗(RH Shaw, CombiVacS, D Hillus, Hannover, Saarland)及專家建議,加拿大NACI於2021/06/01更新疫苗mixing-matching建議,考量有疫苗不足、VITT風險、增加短期免疫反應,可於第一劑AZ/COVISHIELD疫苗後間隔8~12週施打mRNA疫苗(BNT/Moderna),但是會增加輕度到中度的不良反應;若第一劑接種mRNA疫苗則可混打他種mRNA疫苗,但是第二劑不建議改為AZ/COVISHIELD疫苗`。後續Com-COV研究針對AZ/BNT混打也有類似的結果,混打可增加抗體表現,且似乎並無相關嚴重不良反應。瑞典針對AZ/Moderna混打也有增加抗體表現、副作用較多的情形(但無統計學上差異),似乎對南非變種有較好的保護力。
* 歐洲似乎相對較接受混打的策略,甚至認為可以減少對vaccine virus vector本身產生的immunity,也可能對不同病毒株有更好的保護力。參考:歐盟執行委員會
Q:COVID疫苗對變異株的保護力為何?
A: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公佈針對Delta變異株的資料顯示(6/21/2021):施打第一及第二劑後,減少住院的有效性:輝瑞BNT:第一劑:94%, 第二劑:96%。AZ:第一劑:71%, 第二劑:92%。輝瑞和AZ疫苗皆具有高度保護力。能夠避免感染Delta變異株,轉而住院重症的防護率超過九成。根據英國數據顯示,40多歲以下的人,佔Delta變異株病例數的75%。60 多歲的人中,已有90% 的人接種疫苗,僅佔病例數的4%。從數據仍可見疫苗正發揮強大的作用。
完成兩劑AZ疫苗注射,對Delta/Alpha variant的效力可達92%/86% (2021/6/16)
完成兩劑mRNA疫苗注射,對Beta/Alpha variant的有效性可達77%/86%(2021/07/13)
變異株與疫苗政策:NEJM 2021/6/23 SARS-CoV-2 Variants and Vaccines
Q:接種mRNA疫苗會改變我的DNA?
A:否。COVID-19 mRNA疫苗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您的DNA或與您的DNA產生交互作用。mRNA疫苗作用機轉是教導人體細胞自行產出SARS-CoV-2病毒蛋白質片段(疫苗抗原),進而誘發體內產生免疫反應。疫苗中的mRNA永遠不會進入細胞核(人體DNA存在的地方)。
Q:腺病毒載體疫苗AZ會鑲入人體的DNA、誘發癌症?
A: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是利用修飾後的腺病毒做為載體,病毒的DNA嵌入可表現SARS-CoV-2病毒棘蛋白的基因,此腺病毒不具人體內複製力、亦無人體致病性。接種後進入人體宿主細胞內表達疫苗抗原(SARS-CoV-2棘蛋白),進而誘導宿主對該疫苗抗原蛋白產生免疫反應。由病毒載體所攜帶的基因片段並不會嵌入人體的DNA。 (台灣CDC疫苗原理)
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棘蛋白有任何細胞毒性。(POLITIFACT)
Q:我有在吃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是否可以打疫苗?
A:可以!! 吃抗凝血劑並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台灣腦中風學會
若您服用的是單線 / 雙線抗血小板藥物,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施打後建議加壓施打處2 / 5~10分鐘以上,並確認是否止血或有血腫狀況。
若您服用的是wafarin,在施打疫苗前請確認您回診的凝血功能檢查(INR),若皆穩定且小於3,可直接進行疫苗注射,若您最近的INR不穩定或大於3,則建議回診與您的醫師討論。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考慮暫緩服藥,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5~10分鐘。若您服用的是新型抗凝血劑(NOAC), 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做凝血功能檢查。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考慮暫緩服藥,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5~10分鐘。
2021 EHRA NOAC guide(p.10) 吃新型抗凝血劑(NOAC)病人,一天一次(QD)的藥可以延遲到注射完疫苗之後3小時再服用,一天兩次的藥(BID)可以跳過打疫苗前的那次服藥。
Q:我有在吃賀爾蒙/避孕藥,可以打疫苗嗎? 要停藥多久?
A: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 台灣CDC曾建議要停藥28天再打,但已經在5/21修正建議可以直接打!! 吃避孕藥,血栓的風險,大約2000人會有一個(十萬人有50個)打AZ 疫苗,血栓的風險,大約是十萬個有一個。吃避孕藥比打AZ疫苗有高50倍的風險產生血栓。兩種血栓發生的機轉是不一樣的。荷爾蒙是讓凝血因子多了,血液太黏稠,所以產生血栓,發生的位置,大多在深部靜脈。AZ 疫苗發生的血栓,比較像某種自體免疫的疾病,血小板是少的,大多發生在腦膜上的靜脈。(資料來源: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教授)
Q:我在吃類固醇(glucocorticoid)若想打疫苗是否需要停藥?
A:若您服用的類固醇劑量<20mg/day prednisolone,基本上劑量不需要調整,也不需要停藥。若劑量>20mg/day,建議要等到減低(taper)劑量到<20mg/day再施打疫苗(BC),並建議與您的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若是可延緩的注射型的類固醇,可考慮接受疫苗後14天再注射類固醇,以達到最好的效果。(ARMA)
Q:我有在吃抗病毒藥物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抗病毒藥物會影響疫苗注射後的免疫反應。
Q:我對某些食物/藥物過敏,可不可以打疫苗?
A:基本上可以施打,除非是對前一劑施打的COVID疫苗或已知的疫苗內容物產生過敏反應,但若您有任何疑慮或過敏性休克病史,建議與醫師討論諮詢。若最後決定接受疫苗注射,建議注射後確實觀察30分鐘。若曾經對核磁共振顯影劑、電腦斷層顯影劑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詳細資訊請見下文)
Q:我曾對流感疫苗有過敏反應,可不可以打COVID疫苗?
A:可以,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兩者之間有相關性。
Q:我在抽菸/戒菸可以打疫苗嗎?
A: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也強烈建議您放下手中的菸!!! 趁著這次疫情一鼓作氣把菸戒了!!加油!! 吸菸是COVID重症風險之一,吸菸產生的氣溶膠,也可能擴大病毒傳播範圍(電子菸也是同樣現象)。使用戒菸藥物不須停藥(包含戒必適、尼古丁替代療法)。
Q:我剛打完HPV/HBV/MMR…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打COVID疫苗?
A:儘管沒有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一起施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資料,美國CDC目前建議COVID-19疫苗可與其他疫苗間隔任何時間甚至同時施打。美國ACIP過去曾建議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的14天內不宜施打其他疫苗,但此建議已經被修正,因為可能造成疫苗施打的延後。目前不確定同時施打會不會造成更頻繁或更強的局部或全身副作用。
*英國建議帶狀皰疹的活性減毒疫苗間隔7天,避免COVID疫苗造成的發炎去減少對活性疫苗的免疫反應。green book
台灣疾管署2021/06/13修改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應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 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各該疫苗無需再補種。
Q: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是否可以減少COVID感染?
A:目前沒有直接證據可預防新冠肺炎,但根據研究指出,年紀大於65歲施打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PCV13)能減少COVID確診、住院及死亡率,而23價疫苗(PPV23)則無統計學意義,但另一篇針對PPV23則有預防確診及死亡率的效果;而針對特殊族群也有統計意義上的負相關,另一篇及病例對照研究顯示施打PCV13可能減少確診率;但也有研究指出,大於65歲施打肺鏈疫苗跟住院率、死亡率並無差異。因此,減少COVID-19感染是否是因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族群大多為較高收入、較注意健康者或有其他族群特性,而非直接或間接保護,是值得考慮的事。對於公共衛生而言,在無法立即接種COVID疫苗的情形下,或許可先施打肺鏈疫苗提升針對肺炎鏈球菌的保護力,進而降低因細菌型肺炎的住院及死亡率。
Q:是否可在疫苗注射期間做結核桿菌相關檢驗(TST或IGRA)?
A:臺灣CDC建議先完成檢驗(IGRA或TST)再接種疫苗;IGRA抽血完成後可同日或異日接種疫苗;惟TST檢驗須完成判讀後再接種疫苗,以避免疫苗接種後影響TST判讀結果。
美國CDC:目前沒有證據顯示TST或IGRA會影響COVID mRNA疫苗的效力。根據ACIP,非活化(inactive)疫苗並不會影響結核桿菌相關檢驗,而活性減毒疫苗(如:MMR)可能會降低TST的反應造成偽陰性的結果。 COVID mRNA疫苗並非活性減毒疫苗,但目前也不清楚在其接種後的最初4週是否會影響TST/IGRA檢驗結果,因此針對一般無症狀(入住機構等...行政需求)民眾建議在注射疫苗前、當天或注射後4週再接受結核桿菌相關檢驗;其他有症狀或有高風險結核桿菌暴露人員建議與醫療團隊諮商討論。
Q:打完COVID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捐血?
A:AZ要間隔14天; Pfizer, Moderna不須間隔!! (捐血中心)
Q:我是孕婦/哺乳中可以打疫苗嗎?
A:建議接種!! 雖然目前安全性證據有限,但孕婦也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權衡感染與安全,還是建議接種。優先選擇mRNA疫苗,但如果第一劑已施打AZ, 第二劑還是建議施打AZ。此外,哺乳中也可以施打疫苗,抗體也會出現在母乳中,可能對新生兒有保護效果。
(其他詳細資訊見內文)
Q:我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洗腎)/中風/心臟疾病/肺部疾病/氣喘/肝臟疾病/神經疾病/免疫不全疾病/肥胖/吸菸/貧血等,可以打疫苗嗎?
A:強烈建議!! 有以上疾病皆建議接種疫苗!男性、年紀超過65歲、住在安養或長照機構及有以上疾病且未控制,可能為COVID感染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且接種疫苗後能有效降低住院及重症的情形,因此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注射疫苗前不須停用胰島素、血糖藥、血壓藥、膽固醇用藥,請繼續規律服藥。
對於突發心律失常死亡綜合症的病患(包含LQTS, Brugada syndrome, CPVT等),目前並無相關研究指出不適合哪種疫苗,建議施打前可諮詢心臟專科醫師,過敏性休克時一樣可施打epinephrine;另外,布魯蓋達氏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的患者接種後若發燒則盡早退燒,避免發燒誘發致死性心律不整。
補充:洗腎病人建議施打,近日有新聞指出有洗腎患者在打完AZ疫苗之後過世,讓不少腎友對疫苗卻步。根據2019年台灣腎病年報,2017年這一整年總共的透析患者死亡人數為9753 人,所以平均一天會有 26.7 位透析腎友過世。這些死亡的病人,絕大部分都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共病。「在這樣的背景值之下,必須去釐清打疫苗跟死亡的原因是不是有直接的相關:還是這個事件,只是剛好是背景值的呈現!」
Q:中風後多久才可以打疫苗?
A: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腦中風並非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之禁忌症。但由於腦中風病人,在剛發作之急性期,可能會出現中風症狀惡化、再次中風、心臟血管事件、感染等相關併發症,因此建議在中風急性期(大約1~2週)過後,經醫師評估整體身體狀況已穩定,再施打疫苗。
Q:有腦血管栓塞的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但若腦血管栓塞是屬於腦部靜脈栓塞或與特殊免疫或血液疾病相關,則建議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之罕見血栓併發症,目前的研究認為上是體內免疫反應產生特殊抗體(如anti-platelet factor 4 抗體)而引起血栓,與多數腦中風栓塞的血管病變或心律不整產生血栓的機轉不同。此外,疫苗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本身引起之血栓風險,並減少重症比例及死亡率,因此有腦血管栓塞病史的病人仍可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台灣腦中風學會)
Q:有血栓相關疾病病史(thromboembolic disease)可否施打COVID疫苗?
A:大部分人建議施打!! 疫苗相關的血栓機轉較類似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一般靜脈血栓病史(無合併血小板低下)或thrombophilic disorder有較高機率產生此不良反應,但如果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AZ疫苗。
Q:我有巴金森氏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兩天前我接種了COVID-19疫苗,我的顫抖更嚴重,跟疫苗有關嗎?
A:據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建議病友施打疫苗,並接種在較不便的手臂(減少健側因痠痛而造成不便)!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疫苗會如何影響巴金森症狀的大量數據。對於部分病友來說,巴金森症狀在短期內會變得更糟,但接下來的幾天內預期能夠恢復到以前的基準。
Q:我有癲癇,可不可以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會讓我癲癇發作增加嗎? 疫苗會不會影響到癲癇藥物濃度?
A:可以!! 注射疫苗後可能會發燒,若您的癲癇容易在發燒時發作建議與醫師討論,並可於注射疫苗後服用退燒藥。依藥物動力學及臨床經驗,疫苗與抗癲癇藥沒有明顯交互作用,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會影響藥物濃度。(資料來源:台灣癲癇醫學會)
Q:我有蠶豆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A:可以!!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哪種疫苗較好,蠶豆症患者應施打當地所能提供的疫苗為主。
Q:風濕疾病患者是否能注射新冠肺炎疫苗(COVID-19 vaccine)?
A:基本上可以!! 領有重大傷病之病友,位列公費疫苗施打對象之第九順位。
參考資料:TCR COVID20210625 民眾版 (其他資訊見下方)
Q:我有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people with HIV),可以打疫苗嗎?
A:目前尚未有完整研究,但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建議可考慮施打疫苗。也有研究指出部分族群,注射AZ疫苗後似乎可產生與對照組無異的抗體濃度。(其他資訊見下方)
Q:我擔心/曾有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可以打疫苗嗎?
A:如果目前正在治療帶狀皰疹,建議暫緩施打直到治療完成。目前觀察、文獻回顧指出,COVID感染1~2周後可能會出現帶狀皰疹。另外個案研究也指出,mRNA疫苗、不活化疫苗施打後,似乎會誘發帶狀泡疹,特別是自體免疫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但帶狀皰疹是有疫苗可注射且可治療,因此仍建議施打,接種後需注意!
*台灣CDC建議COVID疫苗與所有疫苗間隔14天。美國CDC認為COVID疫苗與任何疫苗不需要間隔。英國建議帶狀皰疹的活性減毒疫苗與COVID疫苗間隔7天,避免COVID疫苗造成的發炎去減少對活性疫苗的免疫反應。green book
Q:我擔心/曾有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lre´ Syndrome)、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 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疫苗會誘發GBS、Bell’s palsy或使這些病症復發,反而是感染COVID後可能會誘發!也因此台灣及美國CDC都未將這些病症列為接種疫苗的禁忌症,但施打後仍須注意!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e/2PACX-1vRonbj6D3bX0UU1mTTjQO8u5iynhDUg-8d0Rf8qnKcNCS5o3sirFqF6fSh6Jc5YKYyNFNi9jRhpw3VD/pub
immunity 中文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八卦
#見證假新聞的傳播
#養成先用英文google的習慣
#您的武漢肺文額度已經用完
昨天朋友圈瘋轉「武漢肺炎》全球首例官方認證 俄衛生部指武漢肺炎是人工病毒」這篇文章。內容指出俄國衛生部「於2月11日正式在俄國衛生部官網上公告<武漢肺炎病毒是重組的病毒,非天然形成>」。信傳媒、新頭殼,MSN.com、Yahoo奇摩新聞首頁皆有刊登。
看到這種標題聳動的文章,我第一個反應都是先用英文google。如果內容屬實,英語圈絕對不會沉默。
我用幾個英文關鍵字google,英文世界居然對這個俄國政府的「重要公告」隻字不提,也太小看俄國了!! (普丁表示生氣🤬) 英文沒有,俄文媒體總有了吧。今天上班請俄羅斯來的住院醫師用俄文google。奇怪了,怎麼俄文世界也靜悄悄…
最後同事把文章中提到的那份俄國衛生部官網上公告的文件看了一遍。
以下是同事的節錄
Коронавирус 2019-nCoV предположительно является рекомбинантным вирусом между коронавирусом летучих мышей и неизвестным по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ю коронавирусом. Генетическая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ь 2019- nCoV сходна с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ью SARS-CoV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на 70%. Патогенез новой коронавирусной инфекции изучен недостаточно. Данные о длительности и напряженности иммунитет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2019- nCoV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отсутствуют. Иммунитет при инфекциях, вызванных другими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 семейства коронавирусов, не стойкий и возможно повторное заражение.
Google翻譯 (內容經同事觀看表示大致正確)
Coronavirus 2019-nCoV is suspected to be a recombinant virus between bat coronavirus and an unknown origin coronavirus. The 2019-nCoV genetic sequence is similar to the SARS-CoV sequence by at least 70%. The pathogenesis of a new coronavirus infection is not well understood. Data on the duration and intensity of immunity against 2019-nCoV are currently not available. Immunity for infections caused by other members of the coronavirus family is not persistent and re-infection is possible.
來源不明(unknown origin) 的coronavirus跟人工重組的coronavirus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病毒在大自然中重組是很常見的,人類辨識不出來不是甚麼稀奇的事。SARS的確切來源到現在也都無法完全確定,怎麼會被解讀成人工病毒…
後來發現關鍵評論網稍早就發了fact check的文章,根本就是誤傳啊....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1619
中文世界內容農場猖獗。部分媒體政治立場強烈,為了搶快、搶注意、搶觀眾,不惜扭曲原意,觀看時要特別小心。
有趣的是,跟埃及來的同事討論這則新聞時,她說阿拉伯語的世界也有「病毒是人工合成」的說法,不過那裏大部分人相信這是”美國”合成的 🤣我聽了後莞爾一笑,不同政治立場對同一個資訊(無論真假)會有不同的解讀,非常有趣。
關於武漢肺炎的消息太多太快,內容真真假假。最近寫武漢肺炎是被轉文分享最快的方法,各大粉絲團無不使出混身解數努力產文。過去三周我也被各種轉文疲勞轟炸到心累、臉書刷一排下來都是重複的消息(啊咧,Peddy你不也是罪魁禍首之一😛)。的確,武漢肺炎絕對不是「普通感冒病毒」。有些醫師、甚至日本政府都定調成普通感冒病毒,我是不贊同的。這個病毒光致死率來看就絕非「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後長期的變化也沒有人知道。美國這次這麼嚴厲的防止絕對有其道理(斷航、拒發簽證等)。但這是長期作戰,在防疫的同時生活也是要過,不要讓自己被訊息搞得太焦慮了(自我催眠中)。轉載文章前也盡量先查證,避免看標題就轉文喔 (自己焦慮也要讓別人焦慮一下嗎?你很壞ㄟ🥺)
為了不再增加各位朋友們的負擔,在此公告這個粉專武漢肺炎發文的quota於今天用罄🎊 若非自身經驗分享,近期內我都不會再撰寫相關文章了。請大家以台灣中央疾管局跟美國CDC的公告為準。
世界上有非常多議題需要大家關注、
生活中有許多人需要你用心去愛❤
誠心祈禱大家都能安然度過這次危機,早日回歸平靜生活。
immunity 中文 在 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 - Joyce Yang Facebook 八卦
【全球10億人口居家隔離,似乎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打,疫情危機下,全球職場看似冷颼颼~最難求職季ing?是最大危機?還是高薪轉機,你如何突破重圍?6大秘訣全分享】
如果,在2019年中旬的時候和你說 –
全球旅遊產業將進入寒冬;
所有航空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資金鏈斷裂危機;
美股熔斷N次+ N國降息;
幾十個國家同時鎖國;
全球學生總數一半8.6億學生停課…
而且以上同時發生,
你會相信嗎?
我想大多數的人都不會,但是,這是我們現在都共同面對的每天新日常。不管你身在何處,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全球,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在遭受巨大的變化。
中國大陸累計超過8萬人確診,死亡人數超過3千;義大利逼近6萬人確診,死亡人數破5千,美國和整個歐洲成了重災區,全球有10億人居家隔離。
在疫情爆發之前,對於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很多預測,台海危機也曾經被當成是導火線的可能性之一,但是大家都沒有想到,這次的疫情在全球擴散,我們的敵人不是不同國家的人,而是看不見的病毒,有很多人用第三次世界大戰來形容這次的病毒危機 -- 147國淪陷、確診超過32萬、死亡破1.3萬、40多國封閉邊境,全球進入大鎖國時代,此次抗疫戰爭不知何時落幕,而最讓人擔憂的是,可能,最糟糕的情況還沒來。
#疫情變職場危機
最近好幾個粉絲和我分享,他們目前遇到沒有預期的職場危機。有一個在南韓濟州島工作的女生,因為一個有發展前景以及晉升的工作機會,雖然薪水沒有很大的漲幅,但是她決定回到台灣發展,但沒想到,回來不到半年,就被資遣了。目前她面臨失業、心情調整、再度準備找工作、台灣薪資平均達不到預期、疫情影響職場…等綜合問題,形勢嚴峻,讓她非常灰心。
#疫情變失業潮
因為疫情,全球的經濟動蕩不安,也因為疫情,可能會掀起多國失業潮。根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的預估,疫情可能會造成全球大約530萬至2470萬人失去工作(此數據是按照2019年底全球1.88億失業人數作為基數去推算的)。失業人口的增加,同時也代表勞工人口的收入大幅減少。據報告推測,全球民眾的收入會在2020年底前蒸發大約8600億至3.4萬億美元,這同也會導致消費減少,為眾多產業帶來負面影響。
#危機下的轉機 #雲端會議軟體行業正夯
看到這些數字是不是讓人非常沮喪,就想要直接爬進棉被裏,倒頭大睡,不管外面發生的事情,這樣做,暫時性地可以讓你忘記煩惱,但是等到醒了,還是要面對現實。老話說危機就是轉機,即便是疫情肆虐,一家店接著一家的關門大吉,一波接著一波的人員失業,有些行業和公司正在經歷著轉機和大幅成長。
Zoom雲端會議軟體公司股價累計已漲58.52%,創辦人袁征的身家也跟著飆升了57%/20億美元(約604.4億元台幣),達到56億美元(約1692.32億元台幣)。因為隨著疫情蔓延,辦公室關閉、交通中斷發、國際交流大多數轉為線上、各種會面紛紛取消,各行各業對Zoom雲端會議軟體需求激增,辦公室會議、商業會議、大學授課…等,都開始轉向線上視訊。很多其他類似公司,例如Skype, Webex, 也在經歷同樣的大幅成長。
#WorkingfromhomeDay1 #Workingfromhome
今天是Joyce整體團隊在家工作的第一天,經過2周的測試,疫情之下,居家辦公,工作仍然持續進行。
#遠距工作已經成為未來工作不可避免的大趨勢 #遠距已經成為MUST
防疫是目前各國各行各業的核心,由此可知,不論是企業或學校已經漸漸進入部分或是全部遠距工作。
美國超過 8 成的公司引入了遠距辦公制度,超過 3000 萬人用這樣的方式工作;日本電氣公司計劃讓 6 萬名員工遠距工作;在中國大陸,已有近 1000 萬家企業、約 2 億人在家線上辦公。我想,即便在疫情接近尾聲和結束後,我們的工作形態也會持續往遠距工作的方向發展。
#6個秘訣幫你在疫情中找到職場轉機
對於現在正在求職的你,相信一定有很多疑慮和擔憂,目前疫情對於企業的招聘和面試流程有什麽影響?這裏有6個Tips和大家分享,希望我們都能在危機中看到轉機,更能利用轉機讓自己的職涯發展更順利!
✅Tip no. 1 – Life goes on and work goes on繼續投遞簡歷,繼續申請工作
不能因為心情低落,就完全廢在家裏,在現在這樣的經濟不穩定時期,各個公司都在重新審視自身的組織架構、所需職務、招聘流程以及未來的發展走向。不管這個疫情是再3個月、6個月,或是更長的時間,它總有結束的一天,所以很多雇主並沒有停止招聘。很多行業和很多公司都開始更多的需要可以遠距辦公的職位。所以,只要你繼續投遞簡歷,繼續申請工作,你就有機會在公司轉型的時間進入到一個新型的工作形態的職務當中。
✅Tip no. 2 – Update your CV 更新自己的簡歷
在你的簡歷中,不妨強調的遠距工作的經驗和能力,還有管理線上項目的經驗,在現在這樣的求職大環境中,這樣做一定是加分的。
✅Tip no. 3 – Be extra patient 保持耐心,永不放棄
公司就像人一樣,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也是無所適從,別驚訝,不是所有公司在疫情當下都有詳細的應對和執行計劃,所以,如果你申請了工作後,沒有很快得到回復,不需要太過焦慮,建議你發一封follow up email去追蹤一下你的工作申請進展。
✅Tip no. 4 – A new way of working – remotely 專注於搜尋遠距工作
既然知道目前的職場情況是往遠距工作發展,那就沖破自己心中的限制,直接找到遠距工作來做!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有很多公司有完善的體系支持遠距員工,有些幾乎完全遠距工作的公司,團隊成員遍布世界各地,薪水待遇非常優。你可以在FlexJobs, We Work Remotely和Remote.co這三個網站去尋找相關工作機會。
👉FlexJobs - https://www.flexjobs.com/
👉We Work Remotely - https://weworkremotely.com/
👉Remote.co - https://remote.co/
❤️在這些專門的遠距工作網站上面,你可以找到非常高薪的職位,年薪超過台幣2百萬的都有,也有part-time的工作,一個月10個小時,也能帶來1000美金的收入,機會都在上面,等著你去挑戰!
✅Tip no. 5 – Get prepared for an online interview 隨時準備好線上面試
遠距工作的面試流程很多可能是在線上,所以你要隨時準備好應對,在面試中,需要清楚的表達你的遠距工作能力、獨立辦公能力和在團隊中遠距辦公的能力。建議你可以事先練習講講你的工作計劃和工作方式,還有你會如何高效率的安排你的一天。
✅Tip no. 6 – Carry on with our lives as normal as possible 保持身體健康照顧心情平穩
疫情讓全球職場產生巨變,在壓力下忙碌的找工作時,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在現在這種不太能出門的非常時期,要合理安排好每天的作息,工作、運動、讀書、吃飯、休息的時間,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作息,保持身體健康照顧心情平穩也是非常關鍵,因為,你要讓自己能夠放松下來,才能更好的面對未知。
*疫情持續蔓延發展中,文中數字為這幾天內的綜合整理,以最新實時更新為主。
#只要我們閃閃發光大家都會看到我們來自的地方
#大鎖國時代你必須主動規劃自己的幸福和前途
#你要的幸福自己做主
#Joyce聊成長
#Joyce聊遠距工作
#Joyce聊在家工作
#Joyce聊態度
#Joyce的國際工作生活規劃課程
#Joyce的遠距工作生活規劃課程
#我們都能擁有一點點不平凡
#另類成功
#另類youtuber
#WishtoWow
至於Joyce對於目前澳洲政府如何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觀察,這是昨天寫的英文文章:
✅No people, no virus.
✅Less contact, less chance of getting the virus.
⭕️We have to find a way to continue our lives as normal as possible, but with extreme precautions of course.
❗️CODIV-19 is getting out of control globally. To be honest, I really want to go back to my home island, Taiwan at the moment. I think a lot of my relatives in the UK and the US share the same feeling. Unfortunately, we don’t see that leaders of Australia, UK and US tackling this crisis with swift and accurate measures. Taiwan suffered from the SARS crisis back in 2003 and it had forced the island to create better defense system and immediate response mechanism towards outbreak of viruses.
❗️Taiwan has over 23 million people (similar to Australia. The population in Australia is about 24 million.) and it’s a very densely populated place. Geographically, we are very close to mainland China and because of this, a lot of people, including health professionals predicted that Taiwan would soon fall to COVID-19 and it would be very difficult to control it. But so far, the COVID-19 confirmed cases are 153 in Taiwan. Comparing to most European countries, America and Australia, COVID-19 is under control in Taiwan. And strict measures have been taking place continuously to ensure that it stays under control.
🚫So don’t tell me that wearing masks are not working; don’t tell me that working from home and closing schools & non-essential places are not working; don’t tell me about group immunity to an unknown virus when there are patients getting re-infected; don’t tell me that COVID-19 only attacks old people while there are over 50% of server cases that are under the age of 60 in ICU in a hospital in Italy; don’t tell me that COVID-19 doesn’t effect young people as there are 19 year-olds getting infected in Australia, China and South Korea. Some of them are also classified as server cases. In New York, there more than 10,000 confirm cases and 54% of them are young people between the age of 18-49; don’t tell me to get prepared to lose my loved ones while we witness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e getting this crisis under control.
⭕️We can control this crisis by religiously practicing social distancing, wearing masks, washing hands, using hand sanitizer, monitoring our own temperature, stopping travels...the list goes on and these measures they do work. It really angers me to see that 4 cruise ships were given special permission to dock in Australia despite the 30-day coronavirus ban. And people are still heading to the beach in large numbers. Viruses do not count to 100 or 500 before they infect people. They don’t wait for 48 hours for the emergency rules to be effective. The only math they know is to multiply as quickly as they can. We all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carry out the measures that are effective to control this crisis. With no exceptions!
⭕️Time to learn from some more successful cases in dealing with COVID-19 - Singapore, Hong Kong, Taiwan...even China as it has managed to control it. We are also seeing slowing down in new cases in South Korea. And Australia’s neighbor - New Zealand is doing a great job in stopping the virus from spreading. The confirmed cases are still under 60. It’s not a time to urge or debate on which political ideology is better than others. It’s not a time to calculate certain parties’ business or political interests. It’s definitely wrong to blame Chinese or Asians for this virus. Viruses do not care if you are white, black, yellow, communist, socialist, capitalist or otherwise.
😂Something to laugh about in this crisis atmosphere - Shoppers in the Netherlands are panic buying weed. Toilet paper? Who cares! Meat? Don’t need it! Talking about prioriti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疫情下的生活 #疫情快點結束 #遠離人群 #covid_19 #codvid19 #covid19italia #台灣防疫 #台灣防疫經驗
👉Joyce的不公開社團:Joyce的國際工作情報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yceseestheworld
👉Joyce的IG:@joyceseesozandtheworld
https://www.instagram.com/joyceseesozandtheworld/
👉Joyce的不公開社團:Joyce的異國戀情分享園地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ycetalkscrossculturalrelationship/
👉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offical website:https://www.joyceseestheworld.com/
immunity 中文 在 如何提升免疫力How to Improve Immunity (簡體中文字幕)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