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13公里,過了無數次溪之後,我們抵達萬山舊部落的上切點。以前的路並不是這樣走的,而是經由前方已經斷裂,一端垂墜在溪底的馬里山溪吊橋接上腰繞路進入部落。
這時天色開始轉暗,我們很挑剔的選了一個平坦的小沙地紮營,下午四點多的溪床不時還是會有幾輛吉普車從上游駛來,暗暗祈禱晚上這裡不要太熱鬧。
中級山縱走行程,最適合的還是透氣、涼爽又輕量的天幕了!尤其南部炎熱的天氣,連冬天都比北部溫暖許多。我因為這趟行程,終於入手了人生第一張天幕:HILLEBERG Tarp 10 UL,是漂亮的沙色蝶型天幕,和背景挺搭的!之前在巒安堂第一次用就燻了整夜的火,一打開彷彿進了燒烤店呢!
不過睡天幕要克服幾個心理障礙,包含蟲蟲、隱私、貴重物品安全性等。只要能克服,流浪漢技能瞬間又多了好幾等呢(欸
其實除了晚上頭燈會吸引蛾很討厭以外,睡覺時蟲蟲其實不太會來理人,至今還沒有遇到被蟲咬醒的狀況。而蚊子的部分是真的要挑地點,在小黑蚊盛行的區域或者季節(如夏天),還是有紗網的帳篷是王道,否則大概會捐血捐到貧血撤退,下山爸媽都認不出來吧...
至於隱私和貴重物,還是冷門的探勘路線為佳,在人多的路線睡天幕,難保不變成動物園或者愛心捐贈箱,一覺醒來連背包都從農場變成犀牛了。
不過啊,睡天幕還有隧道帳,我最怕的就是遇到沙洲了。
除了用石頭拉繩搭帳外別無他法,但只要石頭不夠大又遇到風,那肯定會塌個好幾次,光想就覺得麻煩呢!幸好除非天氣特爛,不然溪床的風多半不會太大,石頭也多,在天幕的八個接地點都堆起小石塔就萬無一失囉!
#HILLEBERG #Tarp10UL
#神鬼五湖出阿禮・溪床紮營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hilleberg 隧道帳」的推薦目錄:
- 關於hilleberg 隧道帳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 關於hilleberg 隧道帳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 關於hilleberg 隧道帳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 關於hilleberg 隧道帳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hilleberg 隧道帳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hilleberg 隧道帳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hilleberg 隧道帳 在 隧道式四季帳篷好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hilleberg 隧道帳 在 德國High Peak 帳篷Tauris 4 四人兩廳式隧道帳搭設示範 的評價
- 關於hilleberg 隧道帳 在 hilleberg隧道帳在PTT、社群、論壇上的各式資訊、討論與評價 的評價
- 關於hilleberg 隧道帳 在 hilleberg隧道帳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hilleberg 隧道帳 在 hilleberg隧道帳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hilleberg 隧道帳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 我在山上最可靠的家:HILLEBERG Anjan 3GT 》
「家,唯獨在你身邊。」王力宏高亢嗓音詮釋的《落葉歸根》,唱出了深沈的思念與鄉愁。但如果,家就在我們背上呢?
帳篷,是登山裝備中較晚才會購入的選項,一來是重量考量,二來是入門路線幾乎都有山屋、或者是禁止紮營、或者有包套服務。
然而,擁有帳篷,也代表登山進入了新的領域:更加原始的荒野、私密的個人空間、自己打理山中生活、以及與山林更緊密的連結,路線的困難度也跟著提升。一頂心愛的帳篷,可以為你的登山生活帶來更多的樂趣與幸福。
我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頂帳篷,
是HILLEBERG的三季隧道帳:Anjan 3GT。
其名源自瑞典北方的一座湖泊。
Hilleberg the Tentmaker 是一家家族帳篷廠,來自北極狐奔跑的北歐大地瑞典,即將在明年邁入50歲,他們家的設計宗旨很簡單:「堅固到爆。」
所以,從2017年12月開始,我就沒善待過他。至今沒有人為以外的傷痕,也已伴我在山上度過50個夜晚:迫降過鐵道、深埋過冰雪、睡了4晚嘆息灣,沐浴過南湖圈谷的點點星空。他是我最愛的裝備之一,時間也過了2年,就讓我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些心得吧!
首先來個小知識,帳篷主要有兩種形式:自立帳與非自立帳。前者是大家印象中的傳統帳篷,不用釘營釘,穿好營柱就會自己站好;後者則需要靠營釘及營繩固定才能站好,遇到露營區的棧板營地就GG。而「隧道帳」屬於非自立帳,不會自己站,一定要打營釘垃營繩才能搭起來喔!
——————
*首先是優點:
1. 兼顧強度的輕量:
以我的觀點,登山用的帳篷重量,最好能控制在「打包重量+地布 < 1人1公斤」左右,意即3個人背一個3公斤的帳篷,才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輕量化玩家甚至會壓在一人500克不到。當然,有愛例外。
而Anjan 3GT身為一個3人帳,很盡責地將打包重量(帳篷+營釘營繩)壓在2.4kg,等於一個人800g,是很理想的數字。而且我當初選擇帳篷的需求是要「能獨攀也能出隊」,2.4kg剛好在我能容忍的獨攀重量上限,所以決定就是他了。
其實2.4kg並不是什麼非常輕量的數字(某牌3人帳是1.56kg),但Anjan 3GT在這個重量下兼顧了強度,提供達10kg的抗撕裂能力,以及外帳2000mm、底布5000mm的抗水壓,「海放」所有重量相近的帳篷們。這個對我來說很重要,由於我曾有天幕帳被風吹裂的慘痛經驗,因此不希望帳篷在各種長行程中有任何閃失,所以我願意犧牲一點重量換取安心。至於有沒有需要用到這麼抗風的布料,就見仁見智囉~
2. 舒適的帳內空間:
再來讓我十分滿意的是帳內空間。一般來說,選擇帳篷時如果考量舒適,會以「n-1」作標準,意即3人帳睡2人是最舒服的。但因為Anjan 3GT有一個超爆大的前庭,可以把背包、雜物統統丟出去,所以真的睡3人時不會擠到很不舒服,除非…(咳咳)
他甚至還可以開外掛:所有HILLEBERG掛「GT」版的帳篷,都擁有動輒180公分長的巨大前庭,所以在前庭多睡2個人也是舒舒服服,只是背包就得放外頭了。
喔對,我最在意的點是「高」,Anjan 3GT內帳的最高處是105cm,是一個我181cm成年男性坐著也不會感到壓迫的高度,這點深得我心。
3. 超快速的搭設流程:
隧道帳雖然一定要釘營釘才搭得起來(是的,我幾乎不拉營繩,4根營釘搞定一切),但因為HILLEBERG設計將內外帳連為一體,所以搭帳只需一個人,「3分鐘」完工:量好營地長寬、傾斜方向、風向,決定好帳篷尾巴位置後,鋪地布、將帳尾兩角釘下營釘;然後將三根營柱穿好;最後拉著前庭往前走將整頂帳篷撐起,在前庭兩角下營釘;最後視需求拉好六根抗風營繩,結束。
這個時候,使用傳統帳篷的人大概正在披外帳。真的很常聽到第一次跟我出隊的朋友驚呼「好快!」,真的是很方便啊~
4. 堅固布料的安心感:
HILLEBERG最有名的特性就是抗風,有「歐洲帳篷之王」的美譽。Anjan是他們黃標系列,為了輕量化而選擇用抗撕裂係數最低的布料,但強度還是海放其他人… 超扯。他們家比較高階的帳篷可以在時速100km/hr的風速中搭建並站好好,雖然Anjan 3GT用的布料沒那麼強,但我想只要不要跟強颱正面對決,已毫無疑問能耐受台灣山區的任何天候了。
這是一種無可取代的安心感:我知道我的帳篷超堅固,只要我方向搭對(平行風向)、營釘營繩確實架設,無論外頭風雨再大,我都可以在裡面悠哉的一夜好眠。吹裂?吹垮?與我無關。
另外,他們家布料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意外被劃破之後,由於強度很高,所以洞不會一直擴大導致整個外帳壞掉。這對於長行程來說是一個很棒的保險。
喔不過,HILLEBERG是抗風,不是抗雪壓… 在雪地搭的話,請記得定時出去鏟雪,三條魚可是分享過在雪地裡被壓爆的HILLEBERG照片啊…積雪很可怕的!
5. 不會脫膠的矽尼龍:
和市面常見的聚脂塗層處理布料不同,HILLEBERG使用3層100%矽塗層,所以不會有很多帳篷放久了內層變得黏糊糊的「脫膠」現象,這在潮濕的台灣特別容易發生。
因為沒有膠,所以不會脫膠,用再久都可以,這個解法還滿狂的。
6. 通風:
Anjan帳篷的外帳沒有和地板黏在一起,而有一個不小的弧度,所以空氣比較能流通,煮飯時比較不容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但只要太陽出來,還是和他牌一樣悶啦,這就沒辦法囉!
7. 超棒曬衣架:
這是隧道帳的共通優點,因為形狀關係,所以在天氣好的休息天,可以把衣服、襪子、睡袋很輕易的攤在帳篷上面曬,是一個非常生活化的優點。普通的自立帳因為頂是尖的,所以晾一種東西就滿了,隧道帳卻可以一節晾一種啊~
8. 美觀:
看圖啦!美醜見仁見智,我很喜歡就是,第一次看就愛上了!而且幫自己心愛的帳篷,在走過的千山萬水留下美麗的影像,真的是一個攝影人很享受的事啊~
9. 耐用:
因為布料超強,所以在紫外線的摧殘下,也可以耐用很久,有妥善保存的話,10年完全沒有問題。而且顏色會漸漸變化,很有趣,像我的用50晚,帶去團露的時候和其他人比,顏色已經明顯比較粉嫩了。
——————
對了,三季帳只要搭配R值夠的睡墊+低溫係數夠的睡袋,就可以在雪地爽睡喔!我的Anjan 3GT 去過日本赤岳,睡過-15度的雪地夜晚,因為當時我用了兩層睡墊、睡袋是全世界最暖的那顆 Pajak 16H。
至於台灣,這頂帳篷四季通用沒問題,雪季的話注意睡袋和睡墊的搭配就好,他紮過雪山莊舊址和翠池的雪地喔~
當然雪地帳睡雪地還是比較爽啦,比如說比較暖一點還有雪不會從門縫灌進來...但台灣,you know.
——————
*再來是缺點的部分:
1. 睡3人的話,腳部睡墊會重疊:
因為輕量化,所以Anjan的帳尾有向內收攏,所以睡三人的話,睡墊在腳的部分會稍微重疊。
2. 營地要求較高:
要打營釘才能搭是隧道帳的共通缺點,只要地板太硬或者遇到棧板就GG(敝人不喜歡用石頭壓搭醜醜的形狀,心情會不好)。而GT版又因為有巨大前庭,所以營地要求較高,需要「4mx2m」大小的腹地,不夠長會搭不起來… 而且因為是長型,所以最好早點到營地去佔位。但有時也是好處,因為是長型,所以可以用人家不要的位置XD
還有一個解法,就是平坦腹地若只夠內帳的話,外帳就包含一些草與石頭,這樣就搭得起來囉!
3. 門只開一邊:
因為腳的部分收攏且較矮,所以睡覺位置有方向性,頭要朝門。而Anjan 3GT的門是設計在前庭上,只有一邊,加上帳篷又是長型,所以只能以睡覺方向做考量,沒辦法選門的位置。所以有時候門會對到山壁、有時候會對到人家的帳篷。
4. 貴:
訂價 31,900元。
不過代理商百岳很給力,大小疑難雜症都可以找他們,還會辦團露,只是進店裡要小心錢包,錢會自動變成你另一半不愛的樣子…
5. 被幹走的壓力:
因為很貴、很顯眼(台灣隧道帳不多),所以超長單攻(鹿山、小劍)可能會有這樣的風險,畢竟山上什麼人都有,還是謹慎點好啊… 我是都用在縱走上啦,天天背著走,或者冷門路線,比較安全。
6. 超怕火:
前面說了這布料超強,對,所以他當然有弱點: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然也可以燎帳篷,使用HILLEBERG帳篷請務必萬分小心用火,這個布超怕火的,不小心整頂燃光也不是不可能…
雖然聽起來很可怕,我前期也是小心翼翼,但後來就意識到一點:只要裝瓦斯迅速、並且好好的在前庭煮飯、不要引燃帳內其他東西,基本上根本不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就安心煮囉~
7. 曬帳篷很麻煩:
這是隧道帳的共通缺點,因為不會自己站,所以下山回家曬帳篷的時候,只能找空地攤在地上架上不斷翻面,或者拿幾個重物當錨點搭,比自立帳撐起來就能曬還麻煩的多。
8. 帳內雜物不好清:
這也是隧道帳的共同缺點,因為不能自己維持形狀,所以沒辦法像自立帳可以整頂抓起來抖一抖把樹枝沙土清掉,而需要在前庭還釘在地上時,拉起帳尾往前抖,沒有整頂拿起來倒那麼方便乾淨,要多抖幾下。
9. 每年團露都秒殺:
HILLEBERG每年都會由100mountain百岳舉辦大團露,今年是第三年,年年秒殺搶不到,這個不行,要多寫一條缺點。
——————
說要簡單分享… 不小心就3000字了...
感謝所有耐心看完的朋友了(鞠躬
如果需要詳細規格介紹的話,請洽:http://hilleberg.tw/anjan3gt.html
或者去問 100mountain 百岳 囉!
我認為,帳篷和背包一樣,是一種會跟著自己很久很久的裝備,買一個「最喜歡」的,更勝於「CP值最高的」。因為它並不是一種純奢侈品,而是可以跟著你縱橫山林十數年的,一座充滿感情的家。有些想望與生活質感,不是CP值所能換來的。
最有味道的事物,並不是全新裝備散發出的時髦氣息,而是老獵人腰上那把身經百戰的山刀,歷經歲月的歷練、一個傷痕一個故事的,乘載著擁有者本身與山的共同記憶。
對現在的我來說,這種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裝備。
所以,Anjan 3GT,依然會陪著我,很久、很久。
#HILLEBERG
#Anjan3GT
hilleberg 隧道帳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 初七千的完結,中亞高峰的奇幻之旅 》
「終於到了…這條路真的好漫長…好漫長…」站在6,200公尺的列寧峰Camp 2上,我舉著手機,原地轉了一圈,最後將畫面停在自己的臉,留下了這一段話。
結束了可怕的400m大雪坡,我們來到位於一座圓頂山峰上的第二營。我還記得在斜率漸漸歸零的最後一段路,每一步都吃力的想要放棄,卻又咬牙踏出下一步。面對一片純白彷彿沒有盡頭的景色,忽然出現的黃色營帳無疑是精神的救贖,那種放鬆感就像是學測最後一科鐘響的霎那。
6,200公尺,是我人生到當時為止的高度極限,我還記得風雖呼嘯,但依然出奇安靜的營地:別隊嚮導在成排的營帳前走動、早已抵達的金臺和壓著我前進的秋豪合力把棕色的Nammatj3隧道帳搭好,而我只剩下發呆的力氣。整夜失眠又在低氧環境陡上900m的折磨,讓我連把相機從背包裡拿出來都不願意,也成為了我這一趟旅程中的一個小小的遺憾。
我只記得,好喘、好安靜、天空好藍。
當天,我們在大霧中回到5,300m的C1,我因為舌頭過於疼痛,而和兩位隊友攤牌,表示無法繼續前進、並願意留在C1或者下撤ABC等他們登頂歸來。舌頭伸出來的瞬間他們都嚇壞了:帶著暗黃色膿的發炎傷口佔了我舌頭大概一半面積,血肉模糊,嚴重的疼痛讓我連講話都大舌頭。在知道真相以前,隊長秋豪還以為我是太冷口齒不清。
我從來沒有想過,高海拔對人體的復原能力有這麼巨大的影響力,可以讓一個小傷口,擴大到整個舌面,還讓我一度覺得我舌頭是不是不保了。
當然,他們並沒有聽從我天真的提議,而是改變行程:隔天上去C2收帳篷,再直接撤回ABC就醫(那邊唯一的醫生在ABC)。在高海拔山區,所有的病症處置方式都和高山症一樣:先下徹再說。
那天,我一個人拿著無線電,癡癡的在帳篷裡守候著他們回來,注意任何可能的動靜,跟手術室外焦急的愛人有著同樣的心情。而我們也在當天傍晚,馬不停蹄的直下4,300m的ABC,急診般的飛奔。我們路過雪崩區、到了大雪坡時已將近晚上9點,在萬一跌倒了絕對滑個三五百公尺才會停的超陡雪坡上往下看,漆黑的夜化為不見底的深淵,我們好像漸漸潛入深海的艦艇似的。
路上我也數度崩潰,大喊我不管雪崩了、我要休息,因為我的腳步確實跟不上兩位強大的隊友,我們又以繩索相繫無法分離,讓我像隻不想走的柴犬一般,一步一步的被拖著前進。隊長起初很有耐心的安撫我,但雪崩的風險和黑夜的壓迫感,讓他也忍不住大喊了回來——走就對了啦!
一個崩潰、一個小怒、一個無奈,三個登山者在晚上10點,化作漆黑雪坡上的三個小光點,在5000公尺的空氣中讓思緒碰撞。這個衝突的景象,至今仍深深烙在我腦海中,也在每當我覺得隊員不該走那麼緩慢時,躍然眼前,提醒著自己,我也是他。
最終,我們平安在深夜回到了4,300m的ABC,大睡了一場。
最後,隊長秋豪,和隊員金臺,一起決定了不再上去衝頂,
選擇和我一起打包回家。
因為沒有三個人一起上去,這趟冒險就沒有意義。
這個決定,一開始讓我愧疚,漸漸的覺得敬佩,到後來覺得感動。一支隊伍出團,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不拋棄隊友,一起完成嚮往的目標,是秋豪追求的冒險價值。
讓我敬佩的,是他為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願意帶著一個從沒超過3,952公尺的新手一起爬7,000公尺的高山,那麼就要帶我平安回家,而不是只顧著完成自己設定的成就。
如果今天我狀況良好、自願放棄,他們是一定會再出發挑戰的,而且以他們的實力,登頂是易如反掌。但這次下撤的情況,是我的生理狀況出了大問題,他們不能保證在他們回去衝頂的那6天之中,我一個人在基地營會不會又出現什麼狀況,而成為他們一輩子的遺憾「為什麼那個時候我不…」。
於是,我成為了台灣海外攀登史中,第一個因為舌頭爛掉而撤退的人。
但是,我帶回了滿滿的回憶、巨大的震撼,與找回自己登山的初衷。
就在那個崩潰的漆黑下坡路上,我領悟了我所追求的登山價值、還有我的價值:「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
曾經,我也迷失在追求冒險、強大的心態之中,覺得攀登了高峰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而開始想要挑戰自己的極限、到那些冰天雪地去看一看。然而,這次列寧峰給了我很深的震撼:在台灣體能好不代表高峰攀登也沒問題、6000公尺以上的世界,如果自食其力攀登(無協作),除了先天條件以外,一定要靠大量後天訓練,山神是真的沒在跟人客氣的,偷懶不是不行,就是降低成功率和存活率罷了。
在秋豪與金臺的背影中,我看見了自己的體能在台灣登山界中的渺小*,這種極限登峰挑戰、還有事前枯燥的訓練、一步步完成目標的滿足,並不是我想追尋的事。
原來,我一直以來在追尋的,都是山裡的故事、過程中的每一刻美麗、和山神賜予我的一切美好。
並且,讓更多的人知道,山林與自然能有多精彩動人。
-\-\-
從那以後,我便回歸初衷,穩健地踏出我在山林中的每一步。我知道一直以來吸引我上山的是什麼、是什麼讓我願意拿我的時間交換、還有我想從山中尋得的事物。
列寧的失敗,還有兩位前輩巨大的背影,在我的登山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讓我不至於迷失在追求強大之中,讓我用舌頭記住了比登頂重要百倍的事,然後不偏不倚的,追求我所嚮往的絢麗視界。
「置之死地而後生。」
誰說沒登頂就是失敗呢?
列寧峰的撤退,毫無疑問的,
讓我在痛苦的省思之中,滿載而歸。
在將近兩年後的現在,仍綻放著精彩的光芒。
感謝父母給的身體、
感謝黃秋豪、吳金臺兩位神級的隊友、
感謝登山路上所有貴人給予的幫助,
讓我能在高峰攀登的路上,看見不同的精彩、
並拾獲差一點被我忘記的,登山初衷。
-\-\-
*致謝夥伴:
100mountain 百岳 佳賢、延任
提供HILLEBERG帳篷、PAJAK睡袋、Zamberlan雙重靴
登山補給站 及文
提供NORRØNA 老人頭服飾
Mystery Ranch Taiwan Hank
提供Marshall 105L背包、Fjällraven服飾
墾趣-粉絲專區
提供Klättermusen、MONTURA、Icebreaker服飾
野樵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楊大
提供簽證、行程諮詢
Mammut Taiwan 山型者 Wilder
提供Nordwand HS Flex全套Gore-tex硬殼衣褲
艾格探險 Adventure Taiwan
提供雪地技術訓練
這些裝備,我至今仍在使用,陪伴我走過更多的旅程。
至於心得文... 好奇的就直接問我,不然就敬請期待囉!
-\-\-
*事實上,兩個隊友是某年歐都那八千米測驗中,台灣的第二名與第三名,我是在某天帳內聊天時,才發現我體力原來沒有爛的那麼離譜,而是隊友是貨真價實的神獸級。而當年的第一名,正是今日台灣八千米無氧攀登的第一人,阿果。
-\-\-
我的海外攀登之火,雖然在2018後轉到最小,但仍保有一絲火苗,等待著茁壯的機會來到。爾後,醞釀成了2019年讓我重拾自信的,尼泊爾梅樂峰。
#豐收的未竟列寧峰・完結篇・6200m Camp2 圓頂山峰
hilleberg 隧道帳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的評價

hilleberg 隧道帳 在 德國High Peak 帳篷Tauris 4 四人兩廳式隧道帳搭設示範 的八卦

總代理: 翔雁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看更多>
hilleberg 隧道帳 在 hilleberg隧道帳在PTT、社群、論壇上的各式資訊、討論與評價 的八卦
在Hilleberg Anjan 2 GT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judas2ds也提到Poco X4 GT review https://www.gsmarena.com/poco_x4_gt-review-2447p3.php ... ... <看更多>
hilleberg 隧道帳 在 隧道式四季帳篷好嗎? - Mobile01 的八卦
另外, 在台灣有其他山友用過隧道式的嗎? ... (貴35%, 但重量少1公斤), 大陸網友對Hilleberg Nallo 3GT更是直接給了帳篷界 ... 有風時隧道帳會比較吵.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