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香港教會前景的感傷〉
先利申,這是一篇有點情緒的文章。沒有正能量的。
有時候,在教會是很灰心的。我說的是香港整體教會。我 2013年回到香港,懷着一點點理想與熱誠,在香港教會跌跌碰碰將近七年,經歷了不少風波——建制的、網上的、堂會的、宗派的。坦白說,直到最近,有點心淡了。或者,你會感到很詫異:「你不是香港教會的人生勝利組嗎?」或許,我是比較幸運的。不過,究竟何謂「勝利」呢?面對當下的香港,「勝利」有何意義呢?
中共對香港基督教的打壓,來臨的日子真的越來越近了。這個香港,這個時勢,香港教會將會越來越難走——假如你對信仰稍為有點堅持的話。我覺得,香港教會將會出現兩條路:豐盛榮耀的闊路,以及艱苦荒涼的窄路。
先談豐盛榮耀的闊路。令人諷刺的是,香港教會繼續存在着一些穩定發展的教會。它們的道路是廣闊的、易走的、成功的。它們沒有被局勢所困,反倒成為了局勢的大贏家。他們能夠實踐他們想實踐的,卻沒有實踐應要實踐的。他們穩定佔據了教會的現在,它們卻沒有下一代的支持。它們承繼了教會的傳統,卻沒有羣衆的未來。他們是時勢的「勝利組」。
另一條卻是艱苦荒涼的窄路。他們的路將會越就越難。他們在香港教會無處可容。一年多前,我創辦flow church流堂,就是要承載一羣教會容不下的人——坦白說,若不是傳道人,我恐怕也可能是其中一分子。不過,我發現,原來出走的不只是信徒,就連牧者也被迫出走!我遇見不少灰心的牧者,在教會承受不少壓力,他們被迫作出生命的選擇:要麼留下來走一條妥協之路,要麼憑信心離開闖一條未走過的路。
不過,這處境其實沒有令我失望。我蒙召也是為此的。最令我失望的,或者,還是人。在香港教會,我遇過不少自以為是的人。基督徒。彼此謾罵、冷嘲熱諷、是是非非。藍的黃的也有。坦白說,這樣的教會實在是一羣大笨蛋。有時候我會想:「這個世界很廣闊。生命,真的值得周旋在這教會大染缸嗎?」「究竟我應該如何活呢?召命,其實也很累。」
當我思想自己的人生,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正在浪費時間。甚至,不想繼續這樣下去——當然,這是一時的意氣話。不過,假若不能改變現狀,我實在不想被現狀煎熬......
求主憐憫。
陳韋安
22-9-2019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flow church 牧者」的推薦目錄:
- 關於flow church 牧者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 關於flow church 牧者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 關於flow church 牧者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 關於flow church 牧者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flow church 牧者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flow church 牧者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flow church 牧者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八卦
〈三種政治中立〉
作者:陳韋安
這篇文章或許寫得比較遲,因為網上已有大大小小相關文章。不過,遲有遲的好,就是可以寫得比較持平(不是中立啊),並且更能考慮雙方的看法。
事先聲明,熟悉我的讀者也許知道,在香港政治陣營之間,我從來都不是中立的。事實上,我算是香港教會政治立場鮮明的牧者,更是首批在講壇上宣講政治講道的講員。我創辦的教會 flow church 流堂也不是中立的教會。這半年來,我在flow church 一直宣講非中立的政治講道。
不過,這篇文章卻不是要一面倒批判「中立」。反之,本文嘗試務實的牧養角度出發,理解香港教會「政治中立」的意思。我認為,坊間所謂的「政治中立」,大概可分為以下三類(或這三類的混合):
一、藍色的政治中立
第一種中立,其實不算是中立。它是「藍色的政治中立」。有云:「中立即是藍。」這並非沒有道理。別誤會,這不是「非黃即藍」的謬誤思維。事實上,不少自稱「中立」的基督徒,他的看法其實是偏向「藍」的。誠然,「藍」與「黃」其實不一定是具自我意識的政治陣營,而是一種對香港政府與抗爭運動的看法。因此,就算有人不願配上任何政治標籤,他在政治光譜上仍可被歸類為「藍」的政治看法。因此,教會有些基督徒的中立,其實是「藍色的政治中立」。
二、屬靈的政治中立
所謂「屬靈的政治中立」,乃是傳統華人福音派教會對政治的看法。他們認為,信仰乃屬靈之事,與政治毫無關係。甚至,信仰不應被政治之事玷污。他們認為,就算基督徒關心社會,屬靈的事總比社會的事更重要。因此,神學上,他們認為信仰羣體應該是「超政治」的。不過,公道點說,不少如此看法的基督徒其實都認同「教會是真理的群體,會傳講涉及社會生活及政治相關的真理及道德原則」,只是「不應提出具體的政治方案或政策」。
問題是:如何界定哪些是「政治相關真理」,哪些是「政治方案與政策」呢?香港這半年的抗爭運動,指責政府的不公義,算是「政治的相關真理」嗎?還是「政治方案或政策」呢?面對如此真實的政治狀況,「屬靈的政治中立」似乎無法給予清晰的界定。
三、實用的政治中立
第三種政治中立,我稱之為「實用的政治中立」。這中立與前面兩者不同,它並非基於政見、也非基於神學取向。它是為了避免堂會肢體政見撕裂的狀況。「實用的政治中立」的終極目標,乃是減少堂會政見不一所導致人際關係的撕裂——尤其是牧者與會衆、牧者與掌執之間的關係。誠然,這幾乎是這半年香港教會的狀況:「藍牧者」的教導引發大批「黃信徒」離開堂會;「黃牧者」的宣講導致「藍執事」的不滿與譴責。如此,不少堂會都採用非政治、非信仰的「實用的政治中立」手段:任何教導、宣講職份的牧者、主日學老師、導師等,在宣講時需謹守「政治中立」的原則。
對於「實用的政治中立」,我是傾向採取體諒、同情的態度。雖然不少文章都回應道,堂會如此中立其實是逃避現實的做法,並提議教會應該實踐真正的主內團契,建立政見和而不同的理想羣體。我認為,這確實是非常理想的目標。然而,回到香港社會過去半年的狀況,堂會每星期每對信徒間熾熱的政治撕裂,確實不容易(其實是不可能)做到以上美好願景。因此,我會傾向同情為了避免堂會內鬥的權宜之計——只是,我不會稱之為「中立」,因為其實它不是中立,它只是「忍讓」與「沉默」。
總的來說,回看以上三種「中立」,我們發現:其實沒有人是中立的——信徒、執事、牧者無需也無法隱藏自己的政治意見。問題不是「保持中立」,而是有愛心、有智慧地實踐的道理,讓不中立的基督徒們共處一堂——或是溝通,或是暫時沉默。這正是教會的本相,不是嗎?
flow church 牧者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八卦
〈三種政治中立〉
作者:陳韋安
這篇文章或許寫得比較遲,因為網上已有大大小小相關文章。不過,遲有遲的好,就是可以寫得比較持平(不是中立啊),並且更能考慮雙方的看法。
事先聲明,熟悉我的讀者也許知道,在香港政治陣營之間,我從來都不是中立的。事實上,我算是香港教會政治立場鮮明的牧者,更是首批在講壇上宣講政治講道的講員。我創辦的教會 flow church 流堂也不是中立的教會。這半年來,我在flow church 一直宣講非中立的政治講道。
不過,這篇文章卻不是要一面倒批判「中立」。反之,本文嘗試務實的牧養角度出發,理解香港教會「政治中立」的意思。我認為,坊間所謂的「政治中立」,大概可分為以下三類(或這三類的混合):
一、藍色的政治中立
第一種中立,其實不算是中立。它是「藍色的政治中立」。有云:「中立即是藍。」這並非沒有道理。別誤會,這不是「非黃即藍」的謬誤思維。事實上,不少自稱「中立」的基督徒,他的看法其實是偏向「藍」的。誠然,「藍」與「黃」其實不一定是具自我意識的政治陣營,而是一種對香港政府與抗爭運動的看法。因此,就算有人不願配上任何政治標籤,他在政治光譜上仍可被歸類為「藍」的政治看法。因此,教會有些基督徒的中立,其實是「藍色的政治中立」。
二、屬靈的政治中立
所謂「屬靈的政治中立」,乃是傳統華人福音派教會對政治的看法。他們認為,信仰乃屬靈之事,與政治毫無關係。甚至,信仰不應被政治之事玷污。他們認為,就算基督徒關心社會,屬靈的事總比社會的事更重要。因此,神學上,他們認為信仰羣體應該是「超政治」的。不過,公道點說,不少如此看法的基督徒其實都認同「教會是真理的群體,會傳講涉及社會生活及政治相關的真理及道德原則」,只是「不應提出具體的政治方案或政策」。
問題是:如何界定哪些是「政治相關真理」,哪些是「政治方案與政策」呢?香港這半年的抗爭運動,指責政府的不公義,算是「政治的相關真理」嗎?還是「政治方案或政策」呢?面對如此真實的政治狀況,「屬靈的政治中立」似乎無法給予清晰的界定。
三、實用的政治中立
第三種政治中立,我稱之為「實用的政治中立」。這中立與前面兩者不同,它並非基於政見、也非基於神學取向。它是為了避免堂會肢體政見撕裂的狀況。「實用的政治中立」的終極目標,乃是減少堂會政見不一所導致人際關係的撕裂——尤其是牧者與會衆、牧者與掌執之間的關係。誠然,這幾乎是這半年香港教會的狀況:「藍牧者」的教導引發大批「黃信徒」離開堂會;「黃牧者」的宣講導致「藍執事」的不滿與譴責。如此,不少堂會都採用非政治、非信仰的「實用的政治中立」手段:任何教導、宣講職份的牧者、主日學老師、導師等,在宣講時需謹守「政治中立」的原則。
對於「實用的政治中立」,我是傾向採取體諒、同情的態度。雖然不少文章都回應道,堂會如此中立其實是逃避現實的做法,並提議教會應該實踐真正的主內團契,建立政見和而不同的理想羣體。我認為,這確實是非常理想的目標。然而,回到香港社會過去半年的狀況,堂會每星期每對信徒間熾熱的政治撕裂,確實不容易(其實是不可能)做到以上美好願景。因此,我會傾向同情為了避免堂會內鬥的權宜之計——只是,我不會稱之為「中立」,因為其實它不是中立,它只是「忍讓」與「沉默」。
總的來說,回看以上三種「中立」,我們發現:其實沒有人是中立的——信徒、執事、牧者無需也無法隱藏自己的政治意見。問題不是「保持中立」,而是有愛心、有智慧地實踐的道理,讓不中立的基督徒們共處一堂——或是溝通,或是暫時沉默。這正是教會的本相,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