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明我私下跟灌C哥不熟,只是看到一些新聞有感而發。
我覺得灌C哥一直幹個不停的事情不是中國嘻哈節目裡面的人誰會不會RAP或誰技術好不好。
他質疑的應該是那些打扮得很嘻哈、很美國腔、又很能RAP的人到底懂不懂嘻哈?嘻哈的精神和態度是什麼?是想站出來講一些事情? 對抗社會? 反擊強權? 是基層的吶喊? 意識形態的展現?是街頭藝術?
還是只是穿搭的很嘻哈,很潮,RAP的技術一流,押韻一流,Flow一流,但內容空洞,不知所謂。甚至有些還為了要讓節目可以過關,怕自己遭到對付而改掉歌詞,改變初衷。這還是嘻哈嗎?嚴格來說,這些人頂多只是饒舌,不是嘻哈。。。
饒舌=技術,曲風,押韻。
嘻哈=精神,文化,態度。
我覺得,灌C哥一直都只是針對後者提出質疑但大家都誤解了他的意思,因為前者真的不難。只要努力聽多點歌,抄襲一下別人的Flow,多查字典找押韻,然後努力練習就有了,它不需要背負著什麼使命,不需要什麼理念,不需要被強權打壓,不需要冒著被對付,被圍剿,被關起來的風險,也不需要被異樣的眼光。。。簡單來說, 就好像革命鬥士跟政客之間的差別。
你問我的話,我覺得大家不用太認真啦,這只不過是個綜藝節目,有商家出錢贊助的。參與的評審也好參賽者也好,大家都需要供車養家買奶粉尿布的。這裡不是他媽的美國,大家還是努力賺賺人民幣,平平安安過年回家大團圓。
同時也有13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派偉俊 Patrick Brasc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城市越靜 我們越燥 青春未知 我們不怕 派偉俊 Patrick Brasca 首張專輯《燥熱》 2020. 10. 23 正式發行 Stream and download album【#燥熱】: https://patrickbrasca.lnk.to/angst 13歲進入經紀公司做訓練...
flow技術 在 Namewee 黃明志 Facebook 八卦
先說明我私下跟灌C哥不熟,只是看到一些新聞有感而發。
我覺得灌C哥一直幹個不停的事情不是中國嘻哈節目裡面的人誰會不會RAP或誰技術好不好。
他質疑的應該是那些打扮得很嘻哈、很美國腔、又很能RAP的人到底懂不懂嘻哈?嘻哈的精神和態度是什麼?是想站出來講一些事情? 對抗社會? 反擊強權? 是基層的吶喊? 意識形態的展現?是街頭藝術?
還是只是穿搭的很嘻哈,很潮,RAP的技術一流,押韻一流,Flow一流,但內容空洞,不知所謂。甚至有些還為了要讓節目可以過關,怕自己遭到對付而改掉歌詞,改變初衷。這還是嘻哈嗎?嚴格來說,這些人頂多只是饒舌,不是嘻哈。。。
饒舌=技術,曲風,押韻。
嘻哈=精神,文化,態度。
我覺得,灌C哥一直都只是針對後者提出質疑但大家都誤解了他的意思,因為前者真的不難。只要努力聽多點歌,抄襲一下別人的Flow,多查字典找押韻,然後努力練習就有了,它不需要背負著什麼使命,不需要什麼理念,不需要被強權打壓,不需要冒著被對付,被圍剿,被關起來的風險,也不需要被異樣的眼光。。。簡單來說, 就好像革命鬥士跟政客之間的差別。
你問我的話,我覺得大家不用太認真啦,這只不過是個綜藝節目,有商家出錢贊助的。參與的評審也好參賽者也好,大家都需要供車養家買奶粉尿布的。這裡不是他媽的美國,大家還是努力賺賺人民幣,平平安安過年回家大團圓。
flow技術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41萬劑AZ疫苗,28日開打 5萬警消列優先》
https://news.tvbs.com.tw/life/1516552
【紐約市公立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張凱銘分享,5-14-2021】附上分享:
其中AZ副作用:1)亞洲人比白種人少:2)國際因多起經驗,血栓可監控、醫治請參考: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
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
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
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
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
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
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
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
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
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
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
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
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
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
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
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嬌生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
*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
*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
*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
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
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
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 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
*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這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
*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
*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
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
目前僅有美國Pfzier、Moderna 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
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
*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flow技術 在 派偉俊 Patrick Brasca Youtube 的評價
城市越靜 我們越燥
青春未知 我們不怕
派偉俊 Patrick Brasca 首張專輯《燥熱》
2020. 10. 23 正式發行
Stream and download album【#燥熱】:
https://patrickbrasca.lnk.to/angst
13歲進入經紀公司做訓練生, 當時大人們問『你想做什麼』?Patrick就毫不遲疑地回答『當歌手、做DJ』!
只有聊起音樂、嘻哈、百大DJ和音樂節眼睛才會發亮的小孩注定孤獨, 幾乎沒有同學朋友可以一起聊這些, 讓人渴望著快點長大…
多年過去, 對音樂的信念始終未曾改變。 18歲成年後, 最想做的就是衝音樂節衝夜店, 不是為了把妹, 是終於能親臨現場感受被節奏重擊心臟的那種滋味。
2020年夏天, Patrick帶著多首創作歌曲和Mixtape, 站上S2O Taiwan Mix Edition、 Butterfly Effect新嘻哈蝴蝶夢等音樂節舞台。
那一刻, 好慶幸自己沒有放棄。
[蝴蝶]用詩意浪漫的曲調和詞句紀錄成長的酸澀感觸, 專輯由此開場, 宣告音樂態度。
每個夢想都精彩, 你努力走出的路, 就是最美的存在。 繼續飛, 別後退。
《蝴蝶》
詞: 黃俊郎
曲: 派偉俊
Butterflies got me feeling like fly away
Colors stuck in my head won’t fade away
深淵之後你夢見的光輝
繼續飛 我們會
夢想是一朵血淚澆灌而生的玫瑰
你相信了 它會開滿這世界
越高的山 風雨就越尖銳
繼續飛 別後退
熱帶雨林振翅的蝶也能引起風雪
逆風而上的靈魂從來不會卑微
活著不是一張標準答案的考卷
堅持你自己讓那些嘲笑更狼狽
攀登的山谷 不因誰更改
凝望的景物 不為誰交代
你走出的路 最美的存在
他們終究會明白
It comes and goes everything you like
It’s just a show
Fame won’t last a lifetime
Butterflies got me feeling like fly away
Colors stuck in my head won’t fade away
深淵之後你夢見的光輝
繼續飛 我們會
夢想是一朵血淚澆灌而生的玫瑰
你相信了 它會開滿這世界
越高的山 風雨就越尖銳
繼續飛 別後退
太多的事要去面對
不期待有誰能體會
愈是寂寞的夜愈黑
反正我也不後悔
攀登的山谷 不因誰更改
凝望的景物 不為誰交代
你走出的路 最美的存在
他們終究會明白
It comes and goes everything you like
It’s just a show
Fame won’t last a lifetime.
Butterflies got me feeling like fly away
Colors stuck in my head won’t fade away
深淵之後你夢見的光輝
繼續飛 我們會
夢想是一朵血淚澆灌而生的玫瑰
你相信了 它會開滿這世界
越高的山 風雨就越尖銳
繼續飛 別後退
作詞Lyrics:黃俊郎
作曲Composer:派偉俊
製作人Producer:派偉俊Patrick Brasca
編曲Arrangement:ARKN艾肯 / 派偉俊Patrick Brasca
和聲Backing Vocal:派偉俊Patrick Brasca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派偉俊Patrick Brasca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JVR Studio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黃文萱Ziya Huang
混音室Mixing Studio:Purring Sound Studio
混音助理Mixing Assistant:沈冠霖Shen B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Chris Gehringer
母帶後期處理工作室 Mastering Studio:Sterling Sound
影像製作公司 Video Production Company / 永續之流有限公司 Deep Flow Media
導演 Director / 孫凱盛 Kaley Emerson
腳本 Script / 孫凱盛 Kaley Emerson
副導 Assistant Director / 黃姿珊 Haley Huang
製片 Producer / 李怡德 Yvonne Lee、黃姿珊 Haley Huang
執行製片 Line Producer / 魏俊傑 Wei JunJay、許家綺 Hsu JiaChi、陳嬿如 Rebecca Chen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 徐子舜Billy Hsu、洪楚鈞 Johnny Hung
專案 Project Manager / 黃姿珊 Haley Huang
攝影師 Cinematography / 彭之軒 Arrow Peng、孫凱盛 Kaley Emerson
攝助 Camera Assistant / 張瑜哲 Chang YuZhe、林子軒Lin ZiXuan
燈光師 Gaffer / 歐志軍 Ou ZhiJun
燈大助 1st Best Boy / 羅煒 Lo Wei
燈二助 2nd Best Boy / 孫大鈞 Sun DaJun、黃業勤 Huang YehChin
美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 陳博彥 Chen BoYan
美術執行 Art Director / 陳建瑋 Surgey
現場美術 Set Staging / 林宥辰 Lin YuChen、蕭子堯 Shiao ZiYao
場務組 Set Coordinator / 蔡金福Tsai JingFu 、陳輝弦Chen HuHsien
造型指導 Styling / 錚李服裝設計有限公司 JENN LEE-Jenn Lee
造型助理 Styling Assistant / Sandy Wu
後製剪接 Editor / 孫凱盛 Kaley Emerson、派偉俊 Patrick Brasca
調光調色 Colorist / 時間軸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TimeLine Studioo - 姚良奇 Yao LiangQi
後製技術支援 Digital Painter / 柯曉君 Ke XiaoJun
標準字體設計 Font Design / replayfonts
妝容設計 Makeup Design / 美少女工作室 PrettyCool / 簡偉文 Chien WeiWen
髮型設計 Hair Design / Edmund Lin from ZOOM Hairstyling
劇照側拍 Still Photography / 神童 Yin ChongYi
現場側錄 Behind The Scenes / Mercy Creatives
派偉俊 Patrick Brasc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atrickbrasc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atrickbrasca
Weibo http://www.weibo.com/patrickbrasca
JVR Music
Official Website : http://www.jvrmusic.com
Lyric MV: https://goo.gl/JjelVn
#派偉俊 #patrickbrasc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ylymieZuDQ/hqdefault.jpg)
flow技術 在 SoftLipaOfficial Youtube 的評價
《家常音樂》CD專輯、任性的人週邊產品 https://shop.rsdr.online/
《家常音樂》數位專輯 https://rsdr.online/digital/96
-
音菩薩
-
詞曲/編曲/製作:杜振熙
-
導演:杜振熙
技術總監:王新仁
美術設計:張邑葳
程式設計:黃郁傑
-
頂禮大慈大悲 超越大是大非
拜那滿天神佛大堆 誰的靈驗讓你大推
我在 遠古之前就已封神 幾度跨越文明化為空城
說誰通不通靈 那是共振
無論風不風行 要讓眾生聽我
喃喃咒語 似男似女 我是男身帶著女心
多少人為了向我取經 不惜一切策劃偉大旅行
畫裡白衣看似輕盈 那白衣只是親民
他們要的只是形象 讓他能觀想 給她力量
持咒千首千 眼觀是音符
旁邊有煙圈 來自金爐
燭光搖著 我的道場
歸來船隻搖著 慢慢靠港
沿著我的flow的 流域 左右兩岸都有蓮花開
感受我的加持力
當你跟著念 真言跟著變功德 殊勝加十億
帶你脫離永恆的苦痛
脫離業力的蠕動
脫離深刻的恐懼
脫離火熱的煉獄
當我來到世間示現
化身為歌者 傳達的不只字面
大智慧帶你超脫 真言道破 七情六慾
在生前
日夜修持我的咒
分辨世界 一切看得透
跟隨直覺 一念就能夠
不起煩惱心 煩惱在腦後
聽我菩提樂 離苦得樂 去到西方極樂世界
不講末日 只有節奏輪迴
不講分貝 只講純粹
曾經滅佛者翻箱倒櫃
一樣有人在暗巷陶醉
信徒們焚香操PAD
不論什麼時代 一樣BOOM BAP
DO DAT
但不要 體驗過 一遍後 靈驗就
迷戀佛 迷戀我 誤了你 如果你
著了迷 那就是魔障
那些執著多燙 那些貪念茁壯
那些慾望膨脹 那是靈魂 供在桌上
不是我要的影響
騙人伎倆 普及成民間信仰
信我是信仰解放
信我是聽我的一場演唱
聽我是甘露水灑在臉上
聽我是讓我把凡塵點亮
這世界充滿險象
播放我就讓我派出我天兵天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LNz645YkNU/hqdefault.jpg)
flow技術 在 Night Keepers Youtube 的評價
#守夜人#睡不著#吸貓
經歷了許多網友在這一年中的動盪與焦慮,守夜人Night Keepers決定以淨化自己作為出發,徹底拒絕許多無用的能量與假關心,再推吸貓慵懶新曲〈#還是睡不著〉,與枕友們一起鬆軟地用自己的口氣抗議著....
「#還是睡不著」其實已經成為都市生活的普遍常態,歌名特別加入帶有Hashtag關鍵字的「#」井字號,是守夜人對於眾多失眠網友心聲的共感回覆,守夜人想告訴大家:「不是只有你一個人睡不著,我們都還是睡不著。」
2021年守夜人持續蒐集著失眠網友的晚安留言,一如往常的睡不著,也如常的與網友互相打氣留言陪伴彼此,但在這一年間的訊號內容有了些改變……
「我們以為必須過得更好才能抱怨、以為習慣硬吞各種要我們快樂的正能量是解藥、以為我們必須比想像中更振作…… 」
音樂製作部分,由守夜人團長秦旭章WiFi與新銳製作人蔡侑良共同製作,並邀請本身有著睡眠檢查技術人員經歷的魚丁糸豕豆(家凱)參與編曲,交換失眠心聲,齊心打造這首充滿英倫搖滾與慵懶迷幻感音色的全新混搭樂種。這次更有文字創作者李睿哲(魏如萱〈既然不再假裝自己不是多愁善感的詩人〉作詞人)一同參與填詞。
輕輕柔柔的旋律,搭配飄逸卻又重擊心靈的聲響,如同把鼻子湊到貓咪身上猛然一吸的獨特夢幻香味,可以帶你穿梭在睡不著的世界裡,繼續有力量飛行。
而這股神秘的互助力量,也不斷向外擴散.....
—
在這首歌裡,你經歷了什麼類似的故事,跟我們說
3/15-3/25 在YouTube上的「#還是睡不著MV」下方留言分享【還是睡不著的你在做/想什麼?+IG帳號】,並在IG/FB活動PO文下方同步留言,就有機會獲得「守夜人錄給你的 #專屬晚安語音」,還有限量五顆團員收藏的神秘黑曜石。
守夜人示範1:還是睡不著的我,想看看還有誰在線上醒著,是不是也肚子餓一起吃個宵夜。@nightkeepers2019
守夜人示範2:還是睡不著的時候,我在想如果有任意門我想到另一個時區的城市曬太陽。@nightkeepers2019
—
〈#還是睡不著 〉
作曲:秦旭章WiFi
作詞:守夜人與失眠的網友們、李睿哲
有人聽見了你 在夢裡呼救的聲音
接住了你 擁抱了你 醒來找不到你
抱著一罐氧氣 螢幕前面 用力呼吸
罐頭安慰 他塞不進 疲倦的身體
他們武裝自己的看法
他們笑話我們的憂傷
還是睡不著 又能怎樣
吃了太多沒用的正能量
他們假裝過的比你好
只是消耗自己的快樂
還是睡不著 又能怎樣
你廢話太多沒用的辦法
我分不清我們 誰看起來比較枯萎
澆一杯水 蒸發成了 天上的烏雲
他們武裝自己的看法
他們笑話我們的憂傷
還是睡不著 又能怎樣
吃了太多沒用的正能量
其實不用想的那麼糟
只是等你的人小遲到
還是睡不著 又能怎樣
你想的那個人也睡不好
不好~
沒辦法~~ 沒辦法~~
—
出品Publisher:冰鳥工作室Ice Bird Studio
導演 Directed by:徐德兄弟Xuder Brother(徐德寰Bow Xu、徐德宇Yeu Xu)
製作公司 Production House:飛撲視覺工作室Diving Catch Art Visual Studio
美術原畫 Art Director:徐德寰Bow Xu、徐德宇Yeu Xu
動畫師 Animator:徐德寰Bow Xu、徐德宇Yeu Xu
剪接 Editor:徐德寰Bow Xu
調色 Colorist:徐德寰Bow Xu
製作人Producer:蔡侑良 Tsaiyuliang@菜太涼音樂工作室Coolmusicstudio、秦旭章 WiFi@冰鳥工作室 Ice Bird Studio
配唱製作人Vocal Producer:古晧Obadiah Ku@肺腑音樂FeverMusic
執行製作Executive Producer:Jimmy Tseng
編曲Arrangement:蔡侑良 Tsaiyuliang、守夜人 Night Keepers、劉家凱Kay Liu
混音Mixing Engineer:笛岡俊哉AKNIT@AKNIT Lab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 Engineer:笛岡俊哉AKNIT@AKNIT Lab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 (Vocal):陳以霖Chen Yi Lin@大小眼錄音室 Twin Eyes Studio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 (鼓、貝斯):蔡周翰 Chou Han Tsay@Lights Up Studio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 (鼓、貝斯):于世政Yu Shih Cheng@Lights Up Studio
演唱 Vocal:秦旭章 WiFi、林稚翎Chill Lin
木吉他Acoustic Guitar:笛岡俊哉AKNIT、秦旭章WiFi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蔡侑良 Tsaiyuliang、劉家凱Kay Liu
合成器 Synthesizer:蔡佳穎Tsai Chia-Ying、蔡侑良 Tsaiyuliang
鼓 Drums:楊其偉 Kit
電子鼓 Drum machine:蔡侑良 Tsaiyuliang
貝斯 Bass:林羿妏 Yi-Wen Lin、蔡侑良 Tsaiyuliang
MV前奏配樂:川流 Flow
OP:銀翼文創有限公司 Mr. Wing Creative admin by MUSIC BRAVO TECH. CO., LTD
單曲企劃/宣傳Marketing/Promoting Executor:陳立珊Lishan Chen、秦旭章WiFi
A&R:秦旭章WiFi
文案 Copywriter:戴均叡(戴居)Roy Dai、陳立珊Lishan Chen、秦旭章WiFi
單曲設計Single Design:Spofia
行政統籌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Jimmy Tseng
活動企劃Event Planning:黃郁雅Huangyuya
社群執行Social Media Execute:林稚翎Chill Lin、吳澤泰Zetai Wu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to :陳建騏、葉思嘉、街聲StreetVoice、阿舜Josh Shun、戴居
代理發行Published by:何樂音樂有限公司Pourquoi Pas Music Limited
監製Executive Producer:陳信榮Benoit Chen
執行長CEO:吳怡青Ching Wu
資深業務行銷總監Sr. Sales Director:劉維城Jeff Liu
數位新媒體總監New Media Director:葉佳宜Cynthia Yeh
數位新媒體行銷專員Digital Marketing Specialist:王海玲May Wang
電台媒體宣傳Radio Promotion Executive:丁丁 Tin
數位聆聽 https://nightkpers.lnk.to/stillawake
🌟獲109年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Ouup_vVs2w/hqdefault.jpg)
flow技術 在 羅技FLOW跨電腦控制,提供專業人士的無限可能! - Mobile01 的八卦
首先小編先介紹體積較大的這一款MX MASTER 2S,基本上兩隻無線滑鼠都有相同的功能,包含羅技獨家Logitech Flow技術、超高速捲動模式、並且適用於任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