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huang ntu edu tw」的推薦目錄:
- 關於dwhuang ntu edu tw 在 [心得] 對岸的年輕學者真的有誇張! - 精華區ck55th320 的評價
- 關於dwhuang ntu edu tw 在 黃定洧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MOBILE01、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dwhuang ntu edu tw 在 黃定洧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MOBILE01、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dwhuang ntu edu tw 在 黃定洧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MOBILE01、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dwhuang ntu edu tw 在 黃定洧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MOBILE01、DCARD、PTT 的評價
dwhuang ntu edu tw 在 [心得] 對岸的年輕學者真的有誇張! - 精華區ck55th320 的八卦
我剛剛參加完海峽兩岸的一個研討會
裡面有一位年輕學者 約莫35歲上下
近幾年發表都是PNAS PRL NATURE等級文章
後來去他的單位 ICQM PKU 一看
發現裡面比她年輕的學者還有更猛的
他們一個年輕學者 N/S 的發表總數可能就比台灣清華還是交大一年還多了
我覺得真的有誇張到 或許我們應該去學習他們做學問的方法
比我們花什麼幾年幾百億還有意義多了
https://icqm.pku.edu.cn/channels/43.html
這是他們的網址連結
有的年紀比我還小 真的很汗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5.30.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439996467.A.938.html
※ 編輯: lovepork (140.115.30.19), 08/19/2015 23:02:06
※ lovepork:轉錄至看板 Physics 08/19 23:04
但問題不只如此...... 台灣學術氛圍輸別人輸很大
總覺得台灣人好像還是沒危機意識 還可以內鬥內耗
長期以來學術界薪水比工業界低就是一個很錯誤的政策
如果基礎科學是一個國家科研發展的領先指標
那麼輕視學術的後果就是沒有一流師資那麼培養出學生的環節出問題
導致你工業界也會出現競爭力問題
※ 編輯: lovepork (140.115.30.19), 08/19/2015 23:41:18
※ 編輯: lovepork (140.115.30.19), 08/19/2015 23:49:12
但或我們可以把目標放在對岸這些神人身上....
這樣會讓我們比較有動力...透過這種同儕競爭的關係
※ 編輯: lovepork (140.115.30.19), 08/19/2015 23:53:47
※ 編輯: lovepork (140.115.30.19), 08/19/2015 23:57:41
我在中央這邊大概很難....
※ 編輯: lovepork (140.115.30.19), 08/20/2015 00:02:40
※ 編輯: lovepork (140.115.30.19), 08/20/2015 00:14:07
> -------------------------------------------------------------------------- <
作者: blackacre (Black/White/Green acre) 看板: PhD
標題: Re: [心得] 對岸的年輕學者真的有誇張!
時間: Thu Aug 20 03:43:32 2015
※ 引述《lovepork (我愛豬肉不愛牛肉)》之銘言:
: 標題: [心得] 對岸的年輕學者真的有誇張!
: 時間: Wed Aug 19 23:01:04 2015
: 他們一個年輕學者 N/S 的發表總數可能就比台灣清華還是交大一年還多了
: 我覺得真的有誇張到 或許我們應該去學習他們做學問的方法
: 推 jcjan: 每篇paper都掛十幾人, 是超強研究團隊嗎? 08/19 23:45
: 推 makalu: 看過他們group做實騐你就知道我們幾乎是和一個部隊在打仗 08/19 23:58
: → makalu: 10幾個訓練有素的PhD學生,24小時輪班捨不得休息 08/20 00:00
: 推 makalu: 比人力和經費,台灣那個lab能這樣run的 08/20 00:02
: 推 makalu: 他們run synchrotron 實騐一週,大概就是3人一組 08/20 00:04
: 推 makalu: 每人run 16小時以上輪班,實騐24小時不停,實騐做完數據畫 08/20 00:06
: 推 makalu: 老闆skype每天討論,實驗做完大概2個月內arxiv就看到paper 08/20 00:10
: 推 makalu: 台灣現在博班招生狀況,很難和對岸競爭 08/20 00:12
只是想討論一下這樣的經營模式。
這類的模式需要的就是人與經費。經費方面的問題,我想大家都知道。
人的話,用這麼多的博士生,量產大量的博士,之後不一定每個人
都可以找到教職,可能畢業以後繼續待在這類的研究中心當研究員,
成為產線經理,或是所謂的「帶線課長」。
現在這些博士生願意領低薪賣命的前提就是他們可以有大量的論文產出,
希望以後可以順利找到教職,然後也建立一個產線,量產論文。
但是教職的數量是有限的,可以想見的是只有早期的一批人會受益,
後來的人就很難搶到教職,只能當博士後,又博士後,又博士後。
我想這在美國的生醫化學術界應該是常態了。
我會這樣預想,隔壁的大明也會,做我後面的小王也會。
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不會有人去為了一個機會不大的教職,
去賣命領低薪。
我自己的心得是:這樣的經營模式,無法長久持續,
用低薪剝削別人的青春,而且還不一定能夠讓他們有出路。
當然,在中國,人命不值錢,你不幹,別人搶著要幹。
也許有一天台灣的產業環境會變成這樣也不一定。
註:我沒在生化醫的業界待過,
所以我不知道有很多N/S論文是否有助於找工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4.47.27.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440013415.A.42F.html
> -------------------------------------------------------------------------- <
作者: stephenho (高中死黨我來了...) 看板: PhD
標題: Re: [心得] 對岸的年輕學者真的有誇張!
時間: Thu Aug 20 10:43:17 2015
我是大約
3年前開始關注大陸的學術狀況,
2年前開始了解大陸的教職市場,
1年前開始尋求大陸的教職機會。
目前也已經決定明年開始在大陸其中一所頂尖高校任教。
說真的,在這過程中只能說戒慎恐懼,不斷加強自己的研究實力來跟上腳步。
以大陸政府近些年投入的經費與重點大學的擴張,大陸大學不斷進步並不令人意外。
大陸多所頂尖大學不斷衝擊世界百強也是必然的趨勢,這兩年台灣已經不是他們的假想敵
他們現在想競爭的對手,是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
大陸改革開放後
40-50歲這一代,是努力像台灣教授學習的一代,所以我們的教授們總是看不起大陸
30-40歲這一代,是努力接近甚至超越台灣年輕人的一代
20-30歲這一代,漸漸全面超越台灣似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以他們這麼大的一個國家機器,台灣拼不過並不奇怪,比較讓人擔憂的是許多台灣人
依然有著非常高的優越感,自以為強自以為頂尖,像是住在井裡的小青蛙。
至今我依然身邊有許多"博士"朋友看不起大陸的學術,覺得他們亂搞、造假、騙錢,殊不
知台灣的優勢一直在快速減少,大陸頂尖高校已經漸漸不把台灣四大看在眼裡。
沒錯,拜他們之前的鎖國所賜,目前整體的學術水平尚不如台灣,可是我們年輕人要競爭
的恰巧是他們前20-30%的年輕人(所謂一本高校),那指的是約每年數十萬的大陸年輕人。
當我們還在忙著每天罵大陸人沒水準的時候,他們的年輕一代卻正在快速崛起
對於台灣年輕族群,台灣的優勢還剩下幾年?
據近年來的觀察,整體平均來說
北清(前兩名)已經超越台灣頂大,
復旦上交大浙大等(3-10名)已經陸續達到台灣頂大水準
10-25名大學已經大約有台灣中字輩大學的水準
預計5-10年內,台灣頂大可能會陸續被大陸頂尖名校”們”超越
現在還有許多台灣博士不削大陸高校,不削與大陸高校交流合作,不削到大陸高校任教
也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10年後整個情勢會顛倒過來
被大陸超越並不可怕,學術本來就是有競爭才有進步,
現在最可怕的是一些台灣人被超越了還洋洋得意不以為然的無知,儼然還活在上個世代。
※ 引述《lovepork (我愛豬肉不愛牛肉)》之銘言:
: 我剛剛參加完海峽兩岸的一個研討會
: 裡面有一位年輕學者 約莫35歲上下
: 近幾年發表都是PNAS PRL NATURE等級文章
: 後來去他的單位 ICQM PKU 一看
: 發現裡面比她年輕的學者還有更猛的
: 他們一個年輕學者 N/S 的發表總數可能就比台灣清華還是交大一年還多了
: 我覺得真的有誇張到 或許我們應該去學習他們做學問的方法
: 比我們花什麼幾年幾百億還有意義多了
: https://icqm.pku.edu.cn/channels/43.html
: 這是他們的網址連結
: 有的年紀比我還小 真的很汗顏......
--
【賀小砲の絕攝概念】
https://stephenho6949.pixnet.net/blog
在日本工作的旅人,喜拍日本關西美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3.30.124.1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440038601.A.18C.html
> -------------------------------------------------------------------------- <
作者: jamtu (月光下的智慧) 看板: PhD
標題: Re: [心得] 對岸的年輕學者真的有誇張!
時間: Tue Aug 25 01:24:13 2015
: 至今我依然身邊有許多"博士"朋友看不起大陸的學術,覺得他們亂搞、造假、騙錢,殊不
: 知台灣的優勢一直在快速減少,大陸頂尖高校已經漸漸不把台灣四大看在眼裡。
: 沒錯,拜他們之前的鎖國所賜,目前整體的學術水平尚不如台灣,可是我們年輕人要競爭
: 的恰巧是他們前20-30%的年輕人(所謂一本高校),那指的是約每年數十萬的大陸年輕人。
據我估算,一本高校絕對沒有在20%~30%的人口水準
https://baike.baidu.com/view/2246350.htm
裡面的一本高校,根據我的計算是191所
而中國總人口數在2014年底的官方統計是136782萬,台灣約為2300萬
人口基數大約是台灣的60倍
也就是說,中國的一本高校人口比例,粗估在台灣頂多算前三到四名左右
台灣前三到四名的學校,絕對不只前20~30%這樣的水準
: 當我們還在忙著每天罵大陸人沒水準的時候,他們的年輕一代卻正在快速崛起
: 對於台灣年輕族群,台灣的優勢還剩下幾年?
: 據近年來的觀察,整體平均來說
: 北清(前兩名)已經超越台灣頂大,
: 復旦上交大浙大等(3-10名)已經陸續達到台灣頂大水準
: 10-25名大學已經大約有台灣中字輩大學的水準
事實上,按照人口基數來看
中國前25名的大學如果"正常發揮"本來就會比台大優秀
: 預計5-10年內,台灣頂大可能會陸續被大陸頂尖名校”們”超越
: 現在還有許多台灣博士不削大陸高校,不削與大陸高校交流合作,不削到大陸高校任教
: 也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10年後整個情勢會顛倒過來
: 被大陸超越並不可怕,學術本來就是有競爭才有進步,
: 現在最可怕的是一些台灣人被超越了還洋洋得意不以為然的無知,儼然還活在上個世代。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不是一個正確的說法
中國如果正常發揮本來就應該有台灣60倍的量的水準
他把60倍的資源,都投注在少數重點學校,比如北京清華大學
這很像把台灣所有的資源都投注在台大的某一個教授的實驗室
那不產出頂級的東西也很難
但事實上中國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優秀的本科生(大學部)許多都選擇出國
留在國內讀碩博的人質量有限
而且他們面對的就業壓力比台灣還要嚴重許多
第二個問題是,不是每個好學校都有拿到資源
他們的資源比台灣還要集中
看起來不錯的學校,其實資源不見得拿到那麼多
教師缺乏項目的支持,薪水不好,也不會很努力認真做事,只求安穩過活
學生普遍的程度不好,還常常課本看中譯本,專有名詞講中文
加上中國長期務虛做表面工夫的文化...等等
以平均來看,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仍較台灣為差
如果我們接受人均收入大概能夠類比到教育水準
那麼相同百分比計算出來的學校,素質也會比台灣差
但不是拿中國前十跟台灣前十去比,那樣比本來就不對等阿
台灣前十在中國已經cover到二本的學校去了
我覺得不用想說台灣要跟整個中國去拼
因為當中國發揮正常,台灣的規模也不過是中國的一個省而已
人家把資源集中在某些地方,我們知道他們是因為什麼條件而做得好就好
關鍵還是自己要能夠掌握手上僅有的資源
以我們唯一的優勢:自由開放的思考,更國際化的社會
以世界為座標,不以中國為座標
做質精的東西殺出一條血路
另外我觀察,某些人對於台灣人看輕中國這個情形也過於誇大了
我們做研究本來就是以世界一流的期刊會議為目標
我們的舞台是全世界
中國做得差我們自然不放在眼裡,中國做得好我們自然努力學習
自己的研究有沒有做好,倒不是中國不中國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2.108.9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440437055.A.F90.html
※ 編輯: jamtu (61.62.108.96), 08/25/2015 01:27:48
> -------------------------------------------------------------------------- <
作者: Schwinger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 看板: PhD
標題: Re: [心得] 對岸的年輕學者真的有誇張!
時間: Wed Aug 26 01:12:36 2015
※ 引述《jamtu (月光下的智慧)》之銘言:
: : 至今我依然身邊有許多"博士"朋友看不起大陸的學術,覺得他們亂搞、造假、騙錢,殊不
: : 知台灣的優勢一直在快速減少,大陸頂尖高校已經漸漸不把台灣四大看在眼裡。
: : 沒錯,拜他們之前的鎖國所賜,目前整體的學術水平尚不如台灣,可是我們年輕人要競爭
: : 的恰巧是他們前20-30%的年輕人(所謂一本高校),那指的是約每年數十萬的大陸年輕人。
: 據我估算,一本高校絕對沒有在20%~30%的人口水準
: https://baike.baidu.com/view/2246350.htm
: 裡面的一本高校,根據我的計算是191所
: 而中國總人口數在2014年底的官方統計是136782萬,台灣約為2300萬
: 人口基數大約是台灣的60倍
: 也就是說,中國的一本高校人口比例,粗估在台灣頂多算前三到四名左右
: 台灣前三到四名的學校,絕對不只前20~30%這樣的水準
: : 當我們還在忙著每天罵大陸人沒水準的時候,他們的年輕一代卻正在快速崛起
: : 對於台灣年輕族群,台灣的優勢還剩下幾年?
: : 據近年來的觀察,整體平均來說
: : 北清(前兩名)已經超越台灣頂大,
: : 復旦上交大浙大等(3-10名)已經陸續達到台灣頂大水準
: : 10-25名大學已經大約有台灣中字輩大學的水準
: 事實上,按照人口基數來看
: 中國前25名的大學如果"正常發揮"本來就會比台大優秀
: : 預計5-10年內,台灣頂大可能會陸續被大陸頂尖名校”們”超越
: : 現在還有許多台灣博士不削大陸高校,不削與大陸高校交流合作,不削到大陸高校任教
: : 也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10年後整個情勢會顛倒過來
: : 被大陸超越並不可怕,學術本來就是有競爭才有進步,
: : 現在最可怕的是一些台灣人被超越了還洋洋得意不以為然的無知,儼然還活在上個世代。
: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不是一個正確的說法
: 中國如果正常發揮本來就應該有台灣60倍的量的水準
: 他把60倍的資源,都投注在少數重點學校,比如北京清華大學
: 這很像把台灣所有的資源都投注在台大的某一個教授的實驗室
: 那不產出頂級的東西也很難
: 但事實上中國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 第一個問題是,優秀的本科生(大學部)許多都選擇出國
: 留在國內讀碩博的人質量有限
: 而且他們面對的就業壓力比台灣還要嚴重許多
: 第二個問題是,不是每個好學校都有拿到資源
: 他們的資源比台灣還要集中
: 看起來不錯的學校,其實資源不見得拿到那麼多
: 教師缺乏項目的支持,薪水不好,也不會很努力認真做事,只求安穩過活
: 學生普遍的程度不好,還常常課本看中譯本,專有名詞講中文
: 加上中國長期務虛做表面工夫的文化...等等
: 以平均來看,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仍較台灣為差
: 如果我們接受人均收入大概能夠類比到教育水準
: 那麼相同百分比計算出來的學校,素質也會比台灣差
: 但不是拿中國前十跟台灣前十去比,那樣比本來就不對等阿
: 台灣前十在中國已經cover到二本的學校去了
: 我覺得不用想說台灣要跟整個中國去拼
: 因為當中國發揮正常,台灣的規模也不過是中國的一個省而已
: 人家把資源集中在某些地方,我們知道他們是因為什麼條件而做得好就好
: 關鍵還是自己要能夠掌握手上僅有的資源
: 以我們唯一的優勢:自由開放的思考,更國際化的社會
: 以世界為座標,不以中國為座標
: 做質精的東西殺出一條血路
: 另外我觀察,某些人對於台灣人看輕中國這個情形也過於誇大了
: 我們做研究本來就是以世界一流的期刊會議為目標
: 我們的舞台是全世界
: 中國做得差我們自然不放在眼裡,中國做得好我們自然努力學習
: 自己的研究有沒有做好,倒不是中國不中國的問題
推這篇文章,我來發表一下自己觀察的地方好了,物理是因為有材料,奈米和生物
所以很多人可以發IF高的,我也因緣際會看了一些IEEE的文章,不過我沒看過中國和台灣的
撇開凝態物理因為史丹佛張首晟和祁曉亮的拓樸樸絕緣體團隊帶領和德國做出實驗和
北京清華發現一些重要的現象東西不說,物理本身就沒什麼重大的突破了,認識一些中國人
覺得中國學術裡面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可能是華人官大學問大,官場腐敗的文化問題
我自己認識一些這裡面的的確能發不錯的文章,但是那幾年中國給的錢特別誇張,
甚至都有人開公司賣這東西騙錢,非常誇張,比如有一個這領域超大頭學生回中國的只是
發一篇Science,我是覺得那篇Science真的不怎麼樣,但是那幾年中國可能不想讓美國QE太爽
瘋狂亂投資光電相關的,那個發Science就因為一篇加上政商關係良好拿20億的人民幣,
連中國內部都看不下去,但是他們就是有本事吹出來,要不是我做這領域還會被騙
之前因為做研究遇到瓶頸,發現中國有paper可看,是真的很普通,
中國還有什麼最佳博士論文獎(已廢除),我記得是200萬台幣還多少,想想真扯,但是如果數p
aper和IF的制度不變,用量化指標台灣就是被海放,我個人是覺得極其蠢,因為這嚴重讓純物
理的人生存困難
以前不覺得嚴重,但是各位想想這世界不就很在意排名嗎? 連美國英國那些搞公關
都可以帶頭騙大學排名了,中國有類似的東西,這些假的東西久了就變成真了
我認為中國最大的優勢是大學部學習資源比台灣豐富,優秀的也大都出去了
努力把基礎變扎實這點台灣學生要好好加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45.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440522759.A.CAD.html
> -------------------------------------------------------------------------- <
作者: Schwinger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 看板: PhD
標題: Re: [心得] 對岸的年輕學者真的有誇張!
時間: Wed Aug 26 13:31:04 2015
只是分享自己學習的經驗,我自己接觸中國的書是大約2004年,當時中國的書
算是很便宜,雖然幾乎相關的原文書也都買,但是總是要消化物理概念還是要用覺得母語
比如我很喜歡物理的Landau系列,總共有10冊,中文的已經出了9冊,甚至南京大學鞠國興
還很熱心把第一冊baby朗道力學解讀,我剛才發現這網頁,我覺得鞠國興教授是一個非常
有心的教師,我自己自認在古典力學已經念了不少,但是鞠國興教授有一本力學的習題書
讓我獲益良多,我想如果是更年輕接觸就更好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8042-816078.html
比如光學聖經Born Wolf的書,我自己做研究竟然要大量的去看相關的知識,還好
有中譯本讓我做論文的速度很快,Landau第二冊古典場論也是我必備的,朗道中文的第二冊
都已經出的比美國先進很多了,我研究所念的那本原文打字錯誤百出,當時老師也亂教
甚至也不知道要問誰,後來朗道中文的第二冊出來我自己就覺得可以少花很多力氣在無謂
的錯誤上面
我在念數學和物理過程中遇到一些無法突破的障礙,越到高深的課程越是吃力,幾乎
快放棄我的物理生涯,但是都是因為有相關的書看和精神上的信仰才能繼續往前
如統計力學,量子場論,廣義相對論,弦論這種很少人研究的,我在台灣從沒修過課
沒辦法遇到任何幫助,即使統計力學上課覺得老師也好像不是很懂,一點都無法提起我興趣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比較笨><,應該說也是某方面屬於完美主義的人,我覺得很多老師都是
可能為了做研究根本不在意教學,或是真的就不是教書的料,台灣會教書的教授好像很少
至於我念IEEE相關只是英國帝國理工的John Pendry教授做了一些很重要的工作
https://www.cmth.ph.ic.ac.uk/photonics/Newphotonics/refs.html
有陣子看很多電機的人文章,特別這一篇讓我印象深刻
https://www.cmth.ph.ic.ac.uk/photonics/Newphotonics/abstracts/pendry99c.html
John Pendry教授是我們這領域最重要的人,一輩子據說有幾十篇Nature和Science
他本來是localization的專家後來返璞歸真做簡單漂亮的物理,我覺得他和Ulf Leonhardt
的論文讓我收穫良多,也許台灣有人做得很好,不過也是因為論文太多我只看比較有指標
性的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45.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440567071.A.0DF.html
我認為各有所長, 都很厲害,據說Leonhardt一直想走出一條路,最後只好回以色列
如果真的要說原創性應該是那個Veselogov當時1969年提出的負折射,這件事情讓大家後面
的人有事情做
比如霍金也是屬於建立在Berkenstein的理論上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gative_refraction
今天看了Tesla傳記,非常想掉眼淚,唯有時間能證明偉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209360
※ 編輯: Schwinger (1.162.45.95), 08/26/2015 22:35:10
我分別舉Pendry和Leonhardt的代表作之一,我都有努力研究並努力改善和小突破寫進論文
https://www.cmth.ph.ic.ac.uk/photonics/Newphotonics/abstracts/negref1.html
https://www.sciencemag.org/content/312/5781/1777
我只能說這已經算是夠厲害了,但是你如果做理論高能凝態和統計力學
真的要比這些人厲害更多倍,因為這些東西是很漂亮但是很少人能想出來,而且是有一堆
什麼材料奈米的可以發,中國最愛這種領域了,這真的很不公平!!!
我真怕我的小孩被這些整天想發paper物理超爛的假物理人教物理
※ 編輯: Schwinger (1.162.45.95), 08/26/2015 22:48:36
※ 編輯: Schwinger (1.162.45.95), 08/26/2015 22:50:10
※ 編輯: Schwinger (1.162.45.95), 08/26/2015 22:50:40
如果華人文化還是這麼犯賤和惡劣應該是不可能啦,我推薦一本新加坡大學
語言學的教授一本書,我不完全贊同他的觀點,但是他把華人的劣根性分析的非常透徹!!!
台灣可能是因為民主所以某些有好點吧?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
https://www.360doc.com/content/15/0715/16/13887_485087694.shtml
※ 編輯: Schwinger (1.162.45.95), 08/27/2015 00:54:45
我是聽說L在英國因為活在 學X Pendry的打壓下,Leonhardt另謀出路
Pendry綽號 潘跩
※ 編輯: Schwinger (1.162.53.205), 08/27/2015 13:31:15
> -------------------------------------------------------------------------- <
作者: agill (Deportivo) 看板: PhD
標題: Re: [心得] 對岸的年輕學者真的有誇張!
時間: Thu Aug 27 12:12:48 2015
我覺得不需要在那邊兩岸比來比去了
看看印度吧
在美國就知道,三哥崛起的相當快
所有IT產業的頂層幾乎都是三哥的天下了
我本身是個護士,以前也在學術界。交了許多三哥三姐朋友
事實上Computer Science這個領域全球最頂尖的學校並不是MIT
而是在印度的IIT
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錄取率只有不到2%,一年收5000個學生,超過30萬人報考
全體住校,沒有通識課程,全部專業課程。所有考試都是申論題
企業實習成績也納入畢業成績
重點來了。IT相關學系的畢業生"全部"都進入歐美知名的企業工作
第一年年薪都在十萬美元以上
另一個重點來了,你以為都到歐美去上班去了嗎??
錯了,各大IT產業巨頭都在印度有公司,在硅谷領多少錢,在印度就領多少
很多移民到美國的這些IT新貴,我原本以為他們為了高薪才來美國的
後來知道他們畢業在印度就是這個薪資水準
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環境而來
你要想一下,一個國家的最高學府,只要你能擠進去,並且能畢業
就有在當地十萬美元以上的收入水準
三哥三姐很自豪的說,這個只有印度特有
印度政府不管再怎麼腐敗,再怎麼不好。但是極度崇洋
政府辦教育的目的就是想辦法給學生送進去這些企業裡上班賺錢
有點像過去台灣的明星國中,目標就是在拼學校可以考上建中北一女的學生有多少
升學率受影響的話老師就會承受極大的壓力
三哥跟我說有一兩屆畢業生僅僅有兩三位學生畢業後沒有到頂尖企業工作
校園傳出教授自殺的消息
這真的在華人世界是天方夜譚啊
不過小弟我很久以前也是在某明星國中就讀
也是某一班導師該年建中只考上三位(三年前他的班有17位)
該導師也是吃安眠藥自殺獲救
與其在那邊比學術成果,還不如注重畢業生就業的問題吧。這才是最實在的
只能說,未來十年在美國,印度在各大產業的崛起會很驚人
這些印度的精英除了專業領域有過人之處之外
其實語言能力和管理經營能力也相當恐怖
有點不知道他們在大學裡面都是在學什麼的
三哥三姐說他們國家窮怕了,現在抓住IT這個產業就緊緊不放
很多印度人來美國做了幾年後,會再回學校念PhD專攻算法
在讀的過程假日幫外面的人編程序賺外快都比生物Postdoc一年賺的多
CS等級的博士跟一般生物的博士不是一個薪水級別的啊
印度的教育可能沒啥可以參考的,但是同樣是該國最高學府畢業
生活質量差很多
※ 引述《jamtu (月光下的智慧)》之銘言:
: : 至今我依然身邊有許多"博士"朋友看不起大陸的學術,覺得他們亂搞、造假、騙錢,殊不
: : 知台灣的優勢一直在快速減少,大陸頂尖高校已經漸漸不把台灣四大看在眼裡。
: : 沒錯,拜他們之前的鎖國所賜,目前整體的學術水平尚不如台灣,可是我們年輕人要競爭
: : 的恰巧是他們前20-30%的年輕人(所謂一本高校),那指的是約每年數十萬的大陸年輕人。
: 據我估算,一本高校絕對沒有在20%~30%的人口水準
: https://baike.baidu.com/view/2246350.htm
: 裡面的一本高校,根據我的計算是191所
: 而中國總人口數在2014年底的官方統計是136782萬,台灣約為2300萬
: 人口基數大約是台灣的60倍
: 也就是說,中國的一本高校人口比例,粗估在台灣頂多算前三到四名左右
: 台灣前三到四名的學校,絕對不只前20~30%這樣的水準
: : 當我們還在忙著每天罵大陸人沒水準的時候,他們的年輕一代卻正在快速崛起
: : 對於台灣年輕族群,台灣的優勢還剩下幾年?
: : 據近年來的觀察,整體平均來說
: : 北清(前兩名)已經超越台灣頂大,
: : 復旦上交大浙大等(3-10名)已經陸續達到台灣頂大水準
: : 10-25名大學已經大約有台灣中字輩大學的水準
: 事實上,按照人口基數來看
: 中國前25名的大學如果"正常發揮"本來就會比台大優秀
: : 預計5-10年內,台灣頂大可能會陸續被大陸頂尖名校”們”超越
: : 現在還有許多台灣博士不削大陸高校,不削與大陸高校交流合作,不削到大陸高校任教
: : 也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10年後整個情勢會顛倒過來
: : 被大陸超越並不可怕,學術本來就是有競爭才有進步,
: : 現在最可怕的是一些台灣人被超越了還洋洋得意不以為然的無知,儼然還活在上個世代。
: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不是一個正確的說法
: 中國如果正常發揮本來就應該有台灣60倍的量的水準
: 他把60倍的資源,都投注在少數重點學校,比如北京清華大學
: 這很像把台灣所有的資源都投注在台大的某一個教授的實驗室
: 那不產出頂級的東西也很難
: 但事實上中國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 第一個問題是,優秀的本科生(大學部)許多都選擇出國
: 留在國內讀碩博的人質量有限
: 而且他們面對的就業壓力比台灣還要嚴重許多
: 第二個問題是,不是每個好學校都有拿到資源
: 他們的資源比台灣還要集中
: 看起來不錯的學校,其實資源不見得拿到那麼多
: 教師缺乏項目的支持,薪水不好,也不會很努力認真做事,只求安穩過活
: 學生普遍的程度不好,還常常課本看中譯本,專有名詞講中文
: 加上中國長期務虛做表面工夫的文化...等等
: 以平均來看,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仍較台灣為差
: 如果我們接受人均收入大概能夠類比到教育水準
: 那麼相同百分比計算出來的學校,素質也會比台灣差
: 但不是拿中國前十跟台灣前十去比,那樣比本來就不對等阿
: 台灣前十在中國已經cover到二本的學校去了
: 我覺得不用想說台灣要跟整個中國去拼
: 因為當中國發揮正常,台灣的規模也不過是中國的一個省而已
: 人家把資源集中在某些地方,我們知道他們是因為什麼條件而做得好就好
: 關鍵還是自己要能夠掌握手上僅有的資源
: 以我們唯一的優勢:自由開放的思考,更國際化的社會
: 以世界為座標,不以中國為座標
: 做質精的東西殺出一條血路
: 另外我觀察,某些人對於台灣人看輕中國這個情形也過於誇大了
: 我們做研究本來就是以世界一流的期刊會議為目標
: 我們的舞台是全世界
: 中國做得差我們自然不放在眼裡,中國做得好我們自然努力學習
: 自己的研究有沒有做好,倒不是中國不中國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1.232.183.18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440648770.A.33E.html
> -------------------------------------------------------------------------- <
作者: Schwinger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 看板: PhD
標題: Re: [心得] 對岸的年輕學者真的有誇張!
時間: Thu Aug 27 14:04:17 2015
說一下我對印度某些物理圈的的認識,根據我的認識物理的廣相和弦論水準整體
是遠遠比中國好的,美國,歐洲之外可以說就是老三的,我也好奇印度怎麼培育人才
印度有些物理學家在物理圈內是極度受景仰的,我也看過一點IIT的文章,可惜我沒概念
印度最優秀的物理學家就是一個除了諾貝爾物理獎沒得的Ashoke Sen,他是在弦理論
極度受尊敬的物理學家,也是本科和碩士在印度受教育的傑出物學家,Sen已經得到了理論
物理最高榮譽Dirac獎
Ashoke Se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shoke_Sen
Ashoke Sen在印度有一個老師更傳奇,在印度無法做廣相研究自己私下研究廣相
結果做出了著名的工作,如果你念廣義相對論念到Raychaudhuri-Landau,沒錯就是這個變態
他已經幾乎接近了霍金-Penrose的奇點定理的邊緣,可惜生前沒有太多人認識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al_Kumar_Raychaudhuri
loop quantum gravity的先驅Abhay Ashteka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bhay_Ashtekar
分享一下Raychaudhuri 小傳
(我是聽數學家念 雷chau庫裡 這東西可能只剩下數學家在做比較多)
https://www.changhai.org/articles/science/physics/energy_condition/raychaud
huri.php
- 盧昌海 -
一年前的今天 - 2005年6月18日, 印度物理學家A. K. Raychaudhuri因心臟病發
作而去世,享年81歲。Raychaudhuri是為數不多的名字進入科學術語的印度物理學家之一
, 但他的名字對於多數人 - 包括他的印度同胞以及世界各地廣義相對論專業以外的物理
系學生 - 來說都顯得比較陌生, 他的生平更是鮮為人知。本文將對Raychaudhuri的生平
作一個簡單介紹,作為奇點與奇點定理簡介部分的背景資料。
同時我也希望本文能對以著名科學家為主要關註對象的中文傳記資料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
。 從某種意義上講,了解一些像Raychaudhuri那樣的“非著名科學家"的生平,
對於今後從事科學研究的學生來說,或許會有一些從名人傳記中無法得到的啟示,因為他
們的人生和際遇更接近常人。
Raychaudhuri於1923 年 9 月 14 日出生在Barisal, 這是當時英屬印度的一部
分,如今則是孟加拉國中南部的一個貨物轉運中心。Raychaudhuri的父親是印度東北部
大城市Calcutta一所初級學校的數學教師, 這座城市後來也成為Raychaudhuri一生主要
的工作和學習地點。或許是受父親的影響,Raychaudhuri自小就對數學懷有興趣,並且成
績優異。
中學畢業後,Raychaudhuri進入了印度著名學府Calcutta大學附屬的Presidency
College。他當時最感興趣的是數學,其次則是物理。不過在選擇專業這個節骨眼上,
Raychaudhuri的父親再次對他產生了影響,在他的建議下,物理成為了Raychaudhuri的
專業。一位數學教師有一位對數學感興趣的兒子,他為什麼不讓兒子“子承父業" 呢? 這
是因為Raychaudhuri的父親雖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初級學校教師,卻有著當時極為出眾的數
學碩士學位,他的這種大材小用的鬱悶經歷使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嘗試一個不同的專業。
1942年,Raychaudhuri順利地獲得了學士學位,兩年後又獲得了Calcutta大學的
碩士學位,平了父親的學位紀錄。1945 年,Raychaudhuri成為印度科學培訓協會
(India Associ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ce, 簡稱 IACS) 的一名研究人員,
開始了自己的學術生涯。 印度科學培訓協會雖然有著很土的名字, 卻是印度歷史最悠
久的基礎科學研究院。 印度最著名的本土物理學家拉曼(Chandrasekhara Raman)正是在
這裡發現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拉曼效應,並獲得193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對Raychaudhuri 來說, 進入聲名卓著的科學培訓協會並未使自己的學術之路
成為坦途。那時侯,他對廣義相對論產生了興趣,但科學培訓協會卻要求他從事實驗工作
,因為廣義相對論當時已被視為是很難做出新成果的學科。由於謀職不易,Raychaudhuri
痛苦地服從了分配, 但他憑借自己的興趣自學了微分幾何與廣義相對論。
四年後, Raychaudhuri在Calcutta大學附屬的Asutosh College獲得了一個臨時
教職。在那期間,他對廣義相對論中Schwarzschild解的奇點進行了研究,這一研究在很
大程度上預示了他一生的興趣[註一]。
Raychaudhuri在廣義相對論方面的研究沒能使他在Asutosh College的臨時
職位變為永久。 1952 年,他重新回到了印度科學培訓協會。距他上一次進入該協會,
時間雖已相隔七年,但廣義相對論不被看好的局面依然如故。 Raychaudhuri 此次被要求
從事的是金屬性質研究。 與在Asutosh College的職位一樣, Raychaudhuri在科學培訓協
會的職位也是臨時的, 需要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來維持。 在這種被迫在一個自己不感興
趣的領域從事工作的壓力干擾下,Raychaudhuri並未放棄對廣義相對論的研究。
1955 年, 他在一篇研究奇點問題的文章中提出了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
Raychaudhuri 方程[註二]。 他的這一工作為十年後 R. Penrose (1931-) 與 S. Hawking
(1942-) 等人證明奇點定理做了重要鋪墊[註三], 也為他所熱愛的廣義相對論重新成為
研究熱點起了間接作用[註四]。 不過Raychaudhuri的這一工作在印度並未引起反響,最早
的支持來自於遙遠的歐洲, 據說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的 P. Jordan (1902-1980) 曾在一
個討論會上稱贊 Raychaudhuri 的工作。 比 Raychaudhuri 稍晚, 著名俄國物理學家
Lev Landau (1908-1968) 也獨立地提出了 Raychaudhuri 方程。
此後幾年,Raychaudhuri方程的重要性漸漸受到一些廣義相對論學者的注意,這
一成功給了Raychaudhuri很大的信心和勇氣,他以此為基礎撰寫了博士論文。
Raychaudhuri的博士論文受到了著名廣義相對論學者 J. Wheeler (1911-) 的好評。
1959年,他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註五]。
1961年, Raychaudhuri的母校Presidency College為他提供了一個理論物理教
授的職位,Raychaudhuri回到了闊別二十年的熟悉校園,那裡從此成為了他的學術歸宿。
在此後的漫長歲月裡, Raychaudhuri曾幾度申請研究所的職位, 但都沒有成功。在學術
生涯的主要時間裡,他幾乎沒有獲得任何榮譽,以至於一些印度物理學家在他去世後沈痛
地將他稱為是最受忽視的印度物理學家。 Raychaudhuri在Presidency College期間為印度
的物理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印度獨立後,為促進科研,追趕西方國家在科技領域的領先
地位建立了不少純研究性的機構。那些機構具有非常獨立的地位,設備與條件均優於大學
, 因而吸引了大量的研究人員。 很多年後,印度科學界開始反思那些機構對印度高等教
育的負面影響。 簡單的說, 那些機構對研究人員的吸積作用,以及它們與高校完全脫鉤
的體制, 使得印度第一流的研究人員脫離了學生,而第一流的學生又找不到好的教師。
在那樣的環境下, Raychaudhuri 默默無聞地“陷落"在高校,反倒成為了印度物理學界
的幸事。
Raychaudhuri的一些學生後來成為了印度重要的物理學家,其中包括象 A. Sen
(1956-) 這樣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理論物理學家。 Raychaudhuri 去世後的第二天,他的
一位學生在給同事的email 中寫道:“我們中有幸在本科階段成為他學生的許多人,都把
他視為我們一生遇到的最偉大的物理老師"。
1972年,印度天體物理學家 J. Narlikar (1938-)從英國劍橋“海歸”到了印度
的 Tata 基礎研究所 (Tata Institute of Fundamental Research)。他的回國不僅將一
些前沿的物理信息帶回了印度,也把 Raychaudhuri方程在西方國家廣義相對論研究中所
起的作用反饋回了印度。 Raychaudhuri的聲望終於開始上升,漸漸成為印度一位受人
尊敬的物理學家。 印度物理學界忽視了Raychaudhuri那麼久,但最終,畢竟還是他們在
他晚年以及去世之後懷念和記錄了他的生平。 而西方國家的廣義相對論學者雖然對
Raychaudhuri 方程給予了很大的重視, 對 Raychaudhuri 本人的了解卻微乎其微。
在 S. Hawking、 R. Wald 等人的廣義相對論專著中都介紹並使用了Raychaudhuri
方程,但都沒有直接提及 Raychaudhuri 的原始論文, 更不用說對他進行片言只語的生
平介紹了。
作為物理學家的 Raychaudhuri 完全淹沒在了作為方程名稱的Raychaudhuri
的背後。我們現在所知有關 Raychaudhuri 的生平資料,
幾乎全都出自印度物理學家之手 (當然, 其中不免有一些過譽之語)。
在 Raychaudhuri 去世前,印度校際天文學與天體物理中心
(Inter-University Centre for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及印度科技部所設的科
普組織 Vigyan Prasar 拍攝了一部以他的生平和成就為內容的紀錄片。可惜Raychaudhuri
本人沒能看到這部紀錄片的問世。
Raychaudhuri的去世距離他發表Raychaudhuri方程恰好隔了半個世紀。
2004年2月, Raychaudhuri在 General Relativity and Gravitation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
題為
"Singularity-Free Cosmological Solutions with Non-Rotating Perfect Fluids"
的文章。這是他一生所寫的最後一篇論文,對奇點及相關課題的研究伴隨他走完了整
個孤獨的學術生涯。
註釋
1.當時包括 Einstein 在內的許多人認為 Schwarzschild 解在 r=2m 處的 “奇點”是不
可到達的, Raychaudhuri 的論文對這種看法提出了異議。 Raychaudhuri 去世後,
一些印度物理學家對這一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不過那些評價有些過譽, 因為r=2m
是否可以到達之所以成為問題,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當時許多人誤將 r=2m 當成奇點
(即所謂的 “Schwarzschild 奇點”)。而r=2m的非奇異性其實早在1933年就由Lemaitre
等人指出過 (參閱 能量條件簡介 (一) 的 [註三]),那才是解決 “Schwarzschild
奇點” 問題的關鍵性工作。
有關這一方程的介紹, 參閱 奇點與奇點定理簡介的第二節。
參閱 奇點與奇點定理簡介 (二)。
有讀者可能會問: Raychaudhuri 比 Penrose 等人早了整整十年就對奇點進行研
究, 並且得到了在奇點定理的證明中有著重要作用的Raychaudhuri方程, 為何卻沒能率
先證明奇點定理? 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奇點定理的證明中還需要大量嚴密而精巧
的幾何論證。 從Raychaudhuri的研究風格來看, 那樣的論證明顯超出了他的數學背景。
另一方面, Raychaudhuri一直試圖尋找的沒有奇點的時空, 這種動機也在無形中影響了
他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2.在科學培訓協會期間,Raychaudhuri在其“正業"金屬性質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參考文獻
Solitary Pursuit, The Telegraph, Calcutta, India, Jun 27, 2005.
N. Dadhich, Derivation of the Raychaudhuri Equation, gr-qc/0511123.
N. Dadhich, A Lighthouse Falls, physics/060418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53.2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440655469.A.FA7.html
※ Schwinger:轉錄至看板 Gossiping 08/27 14: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