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一位病人一個故事:聽魚的聲音
診症室裏見病人的幾分鐘,就好似拿著望遠鏡管中窺豹,只能透過他回答問題時的片言隻語,試圖拼湊出他故事的全貌。
一次跟耳鼻喉科門診上課,看一位因中耳炎(Chronic obstructive otitis media)而漸失聽覺的伯伯。問病史時已覺奇怪,怎麼他過往看醫生做檢查,一時在大陸,一時在澳門,一時在香港?
再聽下去,老伯對自己失聰的反應甚大,甚至於言談跟流露出厭世尋死的念頭。一般人只是聽覺變差而已,不至於如此失落吧?
按著問病史的順序,我們終於問到他的社交病史(social history),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本是香港仔漁民,在船上生活,經年累月都沒上岸接受治療,才會使病情惡化。而這個病最困擾他的,不是長期從耳窩中流出的濃稠液體,而是不能聽!魚!
剛從網上閱讀到有文章研究香港漁民代代相傳但逐漸息微的聽魚技巧(註一),轉眼便看見眼前有活生生的例子,我當然抓緊機會,趁著醫生跟病人做檢查的時間,在一旁跟病人家屬聊聊天。(找家人的另一個原因是病人的聽力下降,本身問病史已經要用響徹房間的聲量與他對答,這樣聊課外話題被醫生聽到怪怪的吧…)
原來,漁民的耳朵是他們賴以維生的工具,只要把側著頭貼在船底,他們就能聽見魚兒成群結隊求偶的聲音。她告訴我,單憑聲音的不同,還能分辯出牠們的種類、魚群的大小呢!可惜伯伯患有耳疾,逐漸失去這項「工作技能」,令他愈加覺得自己不能在船上幫上家人的忙,覺得自己沒用。
對於城市人來說,這樣的能力匪夷所思,但對在船上度日的他們,能聽魚聲卻是最基本的技巧。如果醫生不知道這樣的背景,只用我們日常的思維,絕不能理解和解決他的煩惱,甚至是想輕生的原因。
醫生經常提醒我們,我們要醫治的不是我們安在病人身上的診斷、也不是檢查報告的讀數,而是人。在「人」前加上「病」,只會令我們更輕易無視他生活中其他會影響病情、影響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背景因素——例如這位病人的職業,竟是他如此難接受自己聽力受損的原因之一。
每位病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對病症的診斷和醫治至關重要。
註一://有一種漁民即將失傳的捕魚技巧叫「聽魚」,原來魚也有聲音,而且每種魚各有不同。像石首魚以魚鰾發聲,呼喚魚群集合;黃花魚會「嘓嘓」叫;獅頭魚則「噓噓」聲。漁民會關掉引擎,耳朵貼艙底,細聽那片寧靜的海。// https://www.hk01.com/article/49662
圖片來源:pixabay.com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chronic otitis media」的推薦目錄:
- 關於chronic otitis media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 關於chronic otitis media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chronic otitis media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chronic otitis media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chronic otitis media 在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5-minute review - YouTube 的評價
chronic otitis media 在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5-minute review - YouTube 的八卦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the middle ear- with discharge)...5-minute review…ENT Pathology lectures Medicosis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