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看國際新聞】美國大送疫苗,表示臺灣情勢很險峻?
昨天得知美國將會送臺灣 250 萬劑疫苗時,我們在專頁上提到:
「感謝美國之際,對國際政治敏感度高的人,會開始思考的是,是否美國的情報體系評估後認為,臺灣的狀況很險峻。」
https://bit.ly/2SE7CxJ
之後的幾篇報導,也確認了這樣的事情。以下兩篇報導,由不同的記者、不同的媒體,都提到類似的詞彙。
像是「政治疫情」、「費鴻泰喊著要槍斃陳時中」,以及名人媒體把風向吵得像是全世界只有中國科興,跟上海復星代理的 BNT。
這篇是鏡周刊,昨天晚上刊出的。
「美方也明確反映,看到台灣有立委喊出要「槍斃衛生部長(國民黨立委費鴻泰嗆聲要槍斃衛福部長陳時中)」,還有民眾在網路鼓動沒疫苗要起義,「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尤其美方更注意到,中國即使否認介入阻擋台灣外購疫苗,卻透過上海復興製藥公開宣稱,擁有BNT疫苗在中港澳台的獨家銷售及代理權。
「對美方而言,更驚訝的是,台灣的在野陣營與中共,似乎正在營造全球疫苗只剩下BNT或科興兩種疫苗,而BNT還一定要中國公司代理。」相關人士指出。」
-【內幕】援台疫苗加碼 美高層官員曝原因 / 鏡周刊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0619inv003/
另一篇,則是自由時報鄒景雯總編輯所寫的。
「探測到台灣政情與民心確實受到震盪的,是在台的 AIT,這些美國外交官最先感到驚訝的是,聽到在野黨領袖居然在國會開始高喊革命、槍斃。
在這波的疫苗攻防之中,讓老美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台灣的認知幾乎被操作為世界上好像只有兩種疫苗,一種是 BNT,一種是中國科興,其中 BNT 還只能透過中國買,不然就是「擋疫苗」,這種政治疫情已經遠遠超過武肺疫情本身。」
- 新聞幕後》華府終於有感 /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55746
而鄒景雯總編輯,又是昨天最早,在晚上 8:16 發出獨家新聞的。甚至 AIT 的臉書貼文都比這個晚,是在 8:35 分。
值得一提的是,鄒總編輯也曾獨家揭露馬習會。
- 獨家》美國250萬劑莫德納疫苗 明天直接援台 /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575574
- 美國在台協會期待明天即將抵台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 / AIT
https://www.facebook.com/AIT.Social.Media/posts/10159196573708490
- 獨家》馬總統7日密訪新加坡 「馬習會」不期而遇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496483
以上的資訊都很值得我們一起閱讀消化。
回到我們自己。能夠得到疫苗,度過短期危機,當然是很棒,也需要誠心感謝的事情。
不過,救急不救窮。
在人類終將要跟 COVID-19 共存,而且病毒持續突變的狀況下,日後可能每年都需要打新的疫苗,更新病毒碼,我們總不能永遠依賴別人的贈送,永遠覺得自己搶疫苗的籌碼都那麼多。
- 新冠病毒:印度發現的變異毒株Delta的四個新發展 / BBC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7482709
- Pfizer CEO says third Covid vaccine dose likely needed within 12 months / CNBC
https://cnb.cx/3zBtn1E
國產疫苗,不管是相關的產業鏈,或者人才庫,都將會是國家發展與國家安全,很重要的一環。
另外,這次全民被有效帶風向,帶到美國的情報體系都很訝異,這也表示多數人民對於媒體識讀,包括背後動機、相關利益的認識不足,很容易被誇張的政治表演煽動。
或許因為美國也經歷過民粹風潮,加上 AIT 點名的蕭美琴大使與政府外交體系的努力,這次他們能理解並願意協助。
- 感謝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女士 / AIT
https://bit.ly/3vNXJuU
但長遠來說,提升全民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建立有效的公共議題討論機制,還是邁向先進國家之路上,我們必須一起努力的。
一起抵擋下一波認知戰!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Johnny Tal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控球後衛在過去的NBA中,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以組織為主,比方說偉大的助攻王John Stockton、2屆MVP-Steve Nash甚至是大三元製造機Jason Kidd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隨著時代的不同、球風也不同,近代的NBA中一號位已經變成球隊的主力得分手,比方說Stephen Curry...
cnbc news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我們活在一個渾然而不自知的塑膠之毒世界。
根據OECD統計: 全球每一年製造超過3.5億噸塑膠品,其中只有14%-18%塑膠品能回收再利用。且全球塑膠大廠卻又一邊
以每年增產4-5%的速度, 增產塑膠製品。換句話說,人類每天使用的塑膠有8成以上 高達2.8億公噸的塑膠,最後是回到垃圾掩埋場或倒到海上。
大約從2010年開始,所謂的"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 --一種聲稱能把使用過的塑料,透過化學變化再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或變成柴油或汽油燃料的技術,被認為能解決塑膠之毒的「新科技」
但「全球焚化爐替代聯盟」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針對全美37家聲稱有"化學性回收"能力的企業進行研究後指出 -- 實際上只有3家有能力將塑料變成燃料,但其實仍「沒有一家」有具商業規模能力的,能把使用過的塑料 恢復為全新可再製造的塑膠原料(儘管這37家都有「科技企圖心」。
我們要帶你認識這種"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的新科技, 並且探討一個目前環保和公衛界 最核心的討論點: 比起仍在實驗階段的「化學性回收」,「減塑」是否才是更迫切而確實的政策?
{內文}
塑膠,你今天用了幾個塑膠袋?又用了多少塑膠吸管呢?你知道有些塑膠,根本回收不了,分解不了嗎?
(CNBC News)
全球而言,每年製造超過3.5億噸塑膠品,根據OECD資料,其中只有14%-18%塑膠品能回收再利用
(蓋約\美國環境科學教授)
我們一邊對每天製造的塑膠垃圾量震驚,原生塑膠大廠卻又一邊,每年增產4-5%的塑膠製品
一般而言,7種不同的塑料中,只有2種能回收再利用,其一是耐熱性差的寶特瓶原料PET,其二是耐熱度較高,常用來裝載牛奶的HDPE,其他全都無法回收。換句話說,人類每天使用的塑膠有8成以上 高達2.8億公噸的塑膠,最後是回到垃圾掩埋場或倒到海上,成為龐大而無法分解的"南太平洋毒垃圾帶"。直到最近所謂的"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聲稱能處理各種不同塑膠垃圾 應運而生。
(克里斯曼\美國化學協會塑膠市場主任)
這種新科技能將塑膠垃圾,分解到原生塑膠原料,然後製造出全新塑膠製品,讓塑膠垃圾領域 產出更大潛力
目前全美(包括跨國企業)有37家塑膠企業聲稱有"化學性回收"能力,亦即能把使用過的塑料,透過化學變化再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或變成柴油或汽油燃料,但「全球焚化爐替代聯盟」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研究後指出,實際上只有3家有能力將塑料變成燃料,但其實仍「沒有一家」有具商業規模能力的能把使用過的塑料,恢復為全新可再製造的塑膠原料,儘管這37家都有「科技企圖心」。這三家企業分別是1)Brightmark,2016年創立於印第安那州,矢志於2021年,能有將10萬噸塑膠變為燃料的能力,英國石油BP 已應允購買Brightmark的燃料。
(鮑威爾\美國 Brightmark CEO)
最終我們的目標是製造低燃燃料,我們產出的燃料能減生溫室氣體14%,和現今市面的原油或天然氣相比
由於Brightmark還擁有把塑膠轉變為精製石蠟的科技,因此 被認為的確「非常接近」有將塑膠「化學性回收」的潛力。而第二家被GAIA認可的,創立於英國的<塑膠能源>(Plastic Energy),目前他們有兩座西班牙廠,具有將塑膠 轉變為 塑料的商業規模能力。
(蒙利歐\Plastic Energy CEO)
我們將回收能力目標訂於2023年前,能夠每年轉化30萬噸塑膠垃圾,從今年四月起,我們已將TACOIL業務(塑膠垃圾轉變為石化原料),100%轉為製造出全新塑膠品
<塑膠能源>(PE)企圖心的背後,是歐盟的產業獎勵金,這使得PE也承諾,未來三年 提升產業能力20倍,且2025年前,回收歐洲「2倍塑膠垃圾」,也就是1000萬噸塑膠垃圾作為回饋,這讓歐洲「化學性回收」塑膠的潛力,比美國更被看好。而第三家被GAIA認可有「化學性回收塑膠」能力者,是位於美國奧勒岡州的Agilyx。
(古柏\Agilyx CFO)
我們有明確的通路和產品路線圖,將廢棄垃圾的回收再製率,從10%提高到90%
Agilyx可謂最早進行將塑膠垃圾回收,再製造為化石燃料的企業(2004-2015年),他們將燃料提供給美國國防部,之後,Agilyx轉型為 將無色透明的熱塑料聚苯乙烯(Polystyrene),轉化為可廣泛製造塑膠製品的苯乙烯(Styrene),也就是可丟棄塑膠杯或外帶飲料杯的塑料。但GAIA質疑Agilyx到2018年為止,將「塑膠轉為塑膠」的實際成功率其實只有10%,但被Agilyx反駁。
(古柏\Agilyx CFO)
如果我們的成功再製率只有10-20%,我們就不可能有合乎經濟效益的塑膠回收通路能讓大型熱塑料企業加入
把用過的塑膠垃圾透過化學變化,居然能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如此「化學性回收」的奇妙美夢,目前仍存在三大質疑。其一,既然大部分企業的技術,大部分都仍停留在把塑膠變成「不具環境友善的化石燃料」,那麼是否真值得國家的扶植和減稅補助?
(坦吉利\GAIA科學政策主任)
把"塑膠轉變為燃料"難道會比從煤炭氣化為燃料好嗎?可能吧,但究竟有誰會用呢?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都非乾淨能源,不論哪種是最髒 第二髒 或第三髒的(從塑膠轉化的)都是化石燃料,且都具高度污染力
其二,「化學性回收」塑膠究竟是塑膠垃圾的解決方案,還是是昂貴而不切實際的方案,目前在環保界仍無共識,其三,比起仍在實驗階段的「化學性回收」,「減塑」是否才是更迫切而確實的政策,這是目前環保和公衛界最核心的討論點。
(CNBC News)
坦吉利(GAIA主任)和其他環境學家相信,與其追求塑膠的「化學性回收」,不如透過「立法」解決塑膠垃圾問題,特別是EPR法(Extended Prodecer Responsibility),要求塑膠製者肩負對環境破壞的成本
(坦吉利\GAIA科學政策主任)
目前已有提案,要求對塑膠製者課稅,據其製品量對環境與健康污染的比例
(CNBC News)
這類提案才能讓塑膠製者減產,增加市場對塑膠替代品的興趣,讓消費者轉用能重複使用的產品(例:玻璃)
該以"自由市場"還是"政策立法",決定本世紀最大的塑膠之毒,環保專家直言,這關係著人類 還有救嗎?也關係著你我每個人是否能有放下塑膠袋,不用塑膠製品的決心和行動。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9.05《文茜世界周報-亞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tdqmCGeU6A
cnbc news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我們活在一個渾然而不自知的塑膠之毒世界。
根據OECD統計: 全球每一年製造超過3.5億噸塑膠品,其中只有14%-18%塑膠品能回收再利用。且全球塑膠大廠卻又一邊
以每年增產4-5%的速度, 增產塑膠製品。換句話說,人類每天使用的塑膠有8成以上 高達2.8億公噸的塑膠,最後是回到垃圾掩埋場或倒到海上。
大約從2010年開始,所謂的"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 --一種聲稱能把使用過的塑料,透過化學變化再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或變成柴油或汽油燃料的技術,被認為能解決塑膠之毒的「新科技」
但「全球焚化爐替代聯盟」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針對全美37家聲稱有"化學性回收"能力的企業進行研究後指出 -- 實際上只有3家有能力將塑料變成燃料,但其實仍「沒有一家」有具商業規模能力的,能把使用過的塑料 恢復為全新可再製造的塑膠原料(儘管這37家都有「科技企圖心」。
我們要帶你認識這種"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的新科技, 並且探討一個目前環保和公衛界 最核心的討論點: 比起仍在實驗階段的「化學性回收」,「減塑」是否才是更迫切而確實的政策?
{內文}
塑膠,你今天用了幾個塑膠袋?又用了多少塑膠吸管呢?你知道有些塑膠,根本回收不了,分解不了嗎?
(CNBC News)
全球而言,每年製造超過3.5億噸塑膠品,根據OECD資料,其中只有14%-18%塑膠品能回收再利用
(蓋約\美國環境科學教授)
我們一邊對每天製造的塑膠垃圾量震驚,原生塑膠大廠卻又一邊,每年增產4-5%的塑膠製品
一般而言,7種不同的塑料中,只有2種能回收再利用,其一是耐熱性差的寶特瓶原料PET,其二是耐熱度較高,常用來裝載牛奶的HDPE,其他全都無法回收。換句話說,人類每天使用的塑膠有8成以上 高達2.8億公噸的塑膠,最後是回到垃圾掩埋場或倒到海上,成為龐大而無法分解的"南太平洋毒垃圾帶"。直到最近所謂的"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聲稱能處理各種不同塑膠垃圾 應運而生。
(克里斯曼\美國化學協會塑膠市場主任)
這種新科技能將塑膠垃圾,分解到原生塑膠原料,然後製造出全新塑膠製品,讓塑膠垃圾領域 產出更大潛力
目前全美(包括跨國企業)有37家塑膠企業聲稱有"化學性回收"能力,亦即能把使用過的塑料,透過化學變化再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或變成柴油或汽油燃料,但「全球焚化爐替代聯盟」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研究後指出,實際上只有3家有能力將塑料變成燃料,但其實仍「沒有一家」有具商業規模能力的能把使用過的塑料,恢復為全新可再製造的塑膠原料,儘管這37家都有「科技企圖心」。這三家企業分別是1)Brightmark,2016年創立於印第安那州,矢志於2021年,能有將10萬噸塑膠變為燃料的能力,英國石油BP 已應允購買Brightmark的燃料。
(鮑威爾\美國 Brightmark CEO)
最終我們的目標是製造低燃燃料,我們產出的燃料能減生溫室氣體14%,和現今市面的原油或天然氣相比
由於Brightmark還擁有把塑膠轉變為精製石蠟的科技,因此 被認為的確「非常接近」有將塑膠「化學性回收」的潛力。而第二家被GAIA認可的,創立於英國的<塑膠能源>(Plastic Energy),目前他們有兩座西班牙廠,具有將塑膠 轉變為 塑料的商業規模能力。
(蒙利歐\Plastic Energy CEO)
我們將回收能力目標訂於2023年前,能夠每年轉化30萬噸塑膠垃圾,從今年四月起,我們已將TACOIL業務(塑膠垃圾轉變為石化原料),100%轉為製造出全新塑膠品
<塑膠能源>(PE)企圖心的背後,是歐盟的產業獎勵金,這使得PE也承諾,未來三年 提升產業能力20倍,且2025年前,回收歐洲「2倍塑膠垃圾」,也就是1000萬噸塑膠垃圾作為回饋,這讓歐洲「化學性回收」塑膠的潛力,比美國更被看好。而第三家被GAIA認可有「化學性回收塑膠」能力者,是位於美國奧勒岡州的Agilyx。
(古柏\Agilyx CFO)
我們有明確的通路和產品路線圖,將廢棄垃圾的回收再製率,從10%提高到90%
Agilyx可謂最早進行將塑膠垃圾回收,再製造為化石燃料的企業(2004-2015年),他們將燃料提供給美國國防部,之後,Agilyx轉型為 將無色透明的熱塑料聚苯乙烯(Polystyrene),轉化為可廣泛製造塑膠製品的苯乙烯(Styrene),也就是可丟棄塑膠杯或外帶飲料杯的塑料。但GAIA質疑Agilyx到2018年為止,將「塑膠轉為塑膠」的實際成功率其實只有10%,但被Agilyx反駁。
(古柏\Agilyx CFO)
如果我們的成功再製率只有10-20%,我們就不可能有合乎經濟效益的塑膠回收通路能讓大型熱塑料企業加入
把用過的塑膠垃圾透過化學變化,居然能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如此「化學性回收」的奇妙美夢,目前仍存在三大質疑。其一,既然大部分企業的技術,大部分都仍停留在把塑膠變成「不具環境友善的化石燃料」,那麼是否真值得國家的扶植和減稅補助?
(坦吉利\GAIA科學政策主任)
把"塑膠轉變為燃料"難道會比從煤炭氣化為燃料好嗎?可能吧,但究竟有誰會用呢?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都非乾淨能源,不論哪種是最髒 第二髒 或第三髒的(從塑膠轉化的)都是化石燃料,且都具高度污染力
其二,「化學性回收」塑膠究竟是塑膠垃圾的解決方案,還是是昂貴而不切實際的方案,目前在環保界仍無共識,其三,比起仍在實驗階段的「化學性回收」,「減塑」是否才是更迫切而確實的政策,這是目前環保和公衛界最核心的討論點。
(CNBC News)
坦吉利(GAIA主任)和其他環境學家相信,與其追求塑膠的「化學性回收」,不如透過「立法」解決塑膠垃圾問題,特別是EPR法(Extended Prodecer Responsibility),要求塑膠製者肩負對環境破壞的成本
(坦吉利\GAIA科學政策主任)
目前已有提案,要求對塑膠製者課稅,據其製品量對環境與健康污染的比例
(CNBC News)
這類提案才能讓塑膠製者減產,增加市場對塑膠替代品的興趣,讓消費者轉用能重複使用的產品(例:玻璃)
該以"自由市場"還是"政策立法",決定本世紀最大的塑膠之毒,環保專家直言,這關係著人類 還有救嗎?也關係著你我每個人是否能有放下塑膠袋,不用塑膠製品的決心和行動。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9.05《文茜世界周報-亞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tdqmCGeU6A
cnbc news 在 Johnny Talk Youtube 的評價
控球後衛在過去的NBA中,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以組織為主,比方說偉大的助攻王John Stockton、2屆MVP-Steve Nash甚至是大三元製造機Jason Kidd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隨著時代的不同、球風也不同,近代的NBA中一號位已經變成球隊的主力得分手,比方說Stephen Curry、Damian Lillard甚至是Kyrie Irving等球員都是,而聊到鋼砲型控球後衛,也就是體能條件出色、能得分能傳球的代表,包括Baron Davis、Deron Williams等人都是人選,可是在90年代,有一位球員,更可以完美詮釋鋼炮型控球後衛這個名詞,他的名字叫Kevin Johnson!
-------------------------------------------------------------------------------
🍷贊助強尼喝雪山⬇︎
https://p.opay.tw/HyIHk
🔰訂閱Johnny頻道⬇︎
https://lihi1.com/QJJEM
✍合作諮詢 ⬇︎
s1069112@g.ncyu.edu.tw
📱Johnny粉專⬇︎
https://lihi1.com/nPXJP
目前往56000訂閱努力,如果覺得我的影片作的很用心,別忘了替我按下訂閱哦,謝謝!
#KevinJohnson
#球星系列
#NBA球星
音樂「Audionautix」創作的「All Good In The Wood」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 授權使用 演出者:http://audionautix.com/
Track: Dirty Palm - Freakshow (feat. LexBlaze) [NCS Release]
cnbc news 在 Appleが大好きなんだよ Youtube 的評價
しばらく新製品ラッシュで出来なかった噂話ですが、2019年になって結構出てきましたね。波乱の幕開けのAppleですが今年もファンとして応援していきたいですね。
今回はここ1ヶ月くらいで出てきた噂とApple関連のニュースをまとめてみました。
<引用させていただいたサイト・記事>
WSJ
https://www.wsj.com/articles/apple-plans-new-lcd-iphone-this-year-despite-xrs-stumble-11547199263?mod=searchresults&page=1&pos=1
9to5Mac
https://9to5mac.com/2019/01/11/wsj-triple-rear-camera-for-high-end-xr-successor-dual-camera/
https://9to5mac.com/2019/01/11/iphone-11-wi-fi-6-triple-camera/
https://9to5mac.com/2018/12/06/icon-found-on-watchos-beta-shows-battery-case-for-this-years-iphones/
https://9to5mac.com/2018/12/07/apple-new-smart-battery-case-iphone-xs/
https://9to5mac.com/guides/mac-pro/
Nikkei Asian Review
https://asia.nikkei.com/Business/Companies/Exclusive-Apple-cuts-iPhone-production-plan-by-10
Twitter
https://twitter.com/laobaiTD
https://twitter.com/UniverseIce/status/1061855017131401216
https://twitter.com/laobaiTD/status/1082649105892102147
https://twitter.com/UniverseIce/status/1061855017131401216
Bloomberg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9-01-08/sliding-iphone-sales-a-bad-apple-as-broad-china-growth-indicator
CNBC
https://www.cnbc.com/2019/01/08/tim-cook-teases-new-apple-services-tied-to-health-care.html
iPhoneArena
https://www.phonearena.com/news/Apple-AirPods-2-release-date-2018_id110908
Mysmartprice
https://www.mysmartprice.com/gear/apple-airpods-2/
TechCrunch
https://techcrunch.com/2018/04/05/apples-2019-imac-pro-will-be-shaped-by-workflows/
Apple
https://www.apple.com/jp/retail/sendaiichibancho/
https://www.apple.com/jp/newsroom/2019/01/letter-from-tim-cook-to-apple-investors/
https://www.apple.com/jp/newsroom/2018/11/apple-reports-fourth-quarter-results/
なお内容は2019/1/12 8:00までのものでその後新情報が出る可能性があります。
撮影機材
・Canon Power Shot G7X Mark II
・Panasonic Lumix GH5
・iPhone XS Max(Simフリー)
・iPhone X(Simフリー)
・iPadPro 10.5”(Simフリー)
・GoPro Hero5 Black
・Moment 外付けレンズ&専用ケース
動画編集
iMovie
Final Cut Pro X
Adobe Illustrator(スライド)
Adobe Photoshop(スライド)
※チャンネル全般で使っているものであって動画によって機材アプリは違います。
本編で使用した曲:Twin Musicomの「Carefree Melody」は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License.(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us/)によりライセンス付与されています。
アーティスト: http://www.twinmusicom.org/
#Apple
cnbc news 在 Appleが大好きなんだよ Youtube 的評價
7月の噂やニュースをまとめたばかりですがここ10日くらいでiPhoneの噂やニュースが2021年の新型までバタバタと出てきました。今月は新製品の発売の前の月なので、
噂やニュースがある程度出次第まとめていこうと思っています。
<引用させていただいたサイト>
Macお宝鑑定団
http://www.macotakara.jp/blog/rumor/entry-38099.html
iFixit
https://www.ifixit.com/News/apple-is-locking-batteries-to-iphones-now
Yahooニュース
https://news.yahoo.co.jp/byline/shinoharashuji/20190806-00137230/
BussinesInseider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apple-iphone-11-rumors-pencil-support-2019-7
9to5Mac
https://9to5mac.com/2019/08/05/iphone-face-id-touch-id/
https://9to5mac.com/2019/08/04/apple-absorb-tariffs-cost/
https://9to5mac.com/2019/08/06/iphone-shipments-decline-q3/
https://9to5mac.com/2019/08/06/hands-on-apple-card-approval-more/
https://9to5mac.com/2019/08/08/ios-12-adoption-ios-13-nears/
CoinX
https://twitter.com/coiiiiiiiin/status/1160064724177784833?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160064724177784833&ref_url=https%3A%2F%2F9to5mac.com%2F2019%2F08%2F10%2Fiphone-11-pro-rumor%2F
Forbes
https://www.forbes.com/sites/thomasbrewster/2019/08/05/apple-is-giving-out-hacker-friendly-iphones-plots-mac-bug-bounty-sources/#43a34fa94f09
Counterpoint
https://www.counterpointresearch.com/combined-global-market-share-huawei-oppo-vivo-xiaomi-realme-reaches-highest-ever-level-q2-2019/
Strategy Analytics
https://news.strategyanalytics.com/press-release/devices/strategy-analytics-huawei-takes-17-percent-share-global-smartphone-market-q2-2
CNBC
https://www.cnbc.com/2019/08/07/folding-iphone-ubs-survey-show-consumers-want-an-foldable-apple-phone.html?__source=sharebar%7Ctwitter&par=sharebar
Amazon
https://amzn.to/2ZQhrqr
CnBeta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873983.htm
撮影機材
・Panasonic Lumix GH5
・Canon Power Shot G7X Mark II
・iPhone XS Max(Simフリー)
・iPhone X(Simフリー)
・iPadPro 10.5”(Simフリー)
・iPadPro 11”(Simフリー)
・DJI OSMO Pocket
・Moment iPhone 外付けレンズ&専用ケース
動画編集
iMovie
Final Cut Pro X
Adobe Illustrator(スライド)
Adobe Photoshop(スライド)
※チャンネル全般で使っているものであって動画によって機材アプリは違います。
#Apple
#iPhone
#2019iPhone
本編で使用した曲:Twin Musicomの「Italian Afternoon」は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License.(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us/)によりライセンス付与されています。
アーティスト: http://www.twinmusicom.org/
cnbc news 在 CNBC - YouTube 的八卦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YouTube channel for CNBC. From 'Wall Street' to 'Main ... Watch the latest news coming out of the tech industry! 11:49 Now playing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