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 across this interesting BBC article on China’s women-only mosques. Found it fascinating and enlightening. These mosques not only cater to women congregants, but are also led by women Imams (worship leaders).
Every major religion expresses itself in diverse ways and traditions. Its followers adapt the customs and practices of the religion to their own societies and circumstances, enriching the heritage. Islam is no different. Muslims in Singapore have their own identity and culture, and have every reason to be proud of it. – LHL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FJ234,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種不可思議外國人約ㄆ經驗 世界真的很大、很Big、(GG) 很Huge~~~ 🏳🌈IG瘋狂Q&A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xBpo6qvXQ&list=PLH6qcid0u-E_HC9yw5MBtwxhpM4pKuGv5 🏳🌈官方臉書 http...
bbc culture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建制文宣在過去20年,翻來覆去就係一個point:「點解港台收政府錢可以唔幫政府」,而無論點解釋內裏基本概念,唔願意明就永遠選擇性shut down。陳耀華師兄曾任港台中文台台長,一直研究世界各地公共廣播,這篇長文可以完全掃盲:
//從《每日秀》到《頭條新聞》
【明報文章】港台《頭條新聞》再成為議論焦點,針鋒相對。有此現象並不意外,自從創立以來,時有所見,社會紛爭浮現,反映於節目之內,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意見紛紜,在言論自由的香港而言,實屬常態。那麼,《頭條新聞》又是什麼節目呢?
《頭條新聞》創立初期,我曾經出任主持,及後轉職其他節目,有點依依不捨,緬懷起來,不自覺地尋根究源,蒐羅外國經驗,閱覽有關著作,其後YouTube登場,更可隨時重溫節目,才發現時事譏諷節目的形式源遠流長,林林總總,多如天上繁星,除了在英語國家流行之外,歐亞非拉地區以至於中東世界,俯拾皆是,而且互相參照借用,各取所需,形成環球節目文化的交流現象,更有學術專著詳加分析,冠名稱之為「全球流動/地區文化」(global flows / local culture)。
在眾多國家的節目之中,《每日秀》(The Daily Show)最為注目,原因有二:其一為廣受歡迎,環球版本在80多個國家播放,名聞遐邇;其二為主持人喬恩.史都華(Jon Stewart)的表情鬼馬,擠眉弄眼,尤其蠱惑的微笑,忍俊不禁,抵死之極。
節目開始時首先播出開場曲,風格與一般新聞節目選用的音樂無異,雄渾的聲音在幕後宣布:「位於紐約,來自喜劇總部的世界新聞中心,這是由喬恩.史都華主持的《每日秀》!」暗示嚴肅的新聞節目即將開始。攝影機隨即游走,直趨而下,節奏明快的搖滾音樂同時響起,觀眾歡呼鼓掌,鏡頭定格於主播之前,新聞節目搖身變為娛樂節目。
現場布景如同新聞直播室,有個巨大熒幕,播放不同的新聞片段,主播穿插其中,以輕鬆幽默的語調介紹新聞內容。例如:當年的州長布殊抗拒美國充當國際警察,今日的總統布殊卻力主推倒薩達姆政權,他們剪輯過往的新聞片段,以蒙太奇的方式對照新舊,借用昨日的言論攻擊今日的立場,令觀眾莞爾而笑。
昨日布殊:「如果我們到處揚言,這是我們行事的方式,你要跟從,便會變成醜陋的美國人。」
今日布殊:「我們要為伊拉克人的利益而改變其政體。」
昨日布殊:「我不同意軍隊是用來扶植政權。」
今日布殊:「我們會將暴政推倒,協助你們建立一個繁榮及自由的新伊拉克。」
目的為娛人 強調非新聞節目
------------
《每日秀》始創於1996年,目的只為娛人而設,強調不是新聞節目:所有記者不是記者,所有事實未經核實,所有意見未曾深思熟慮。主持人以諷刺的手法介紹當日的新聞大事,然後是專題「假報道」,最後是訪問環節,糅合喜劇、晚間娛樂、新聞及時事評論,不停令人捧腹大笑。
出席《每日秀》的名人政要大不乏人,美國總統及英國首相不在話下,遠至墨西哥、玻利維亞、巴基斯坦、約旦、利比利亞、馬爾代夫的國家元首也曾是在座嘉賓,印象最深刻倒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一個16歲小孩竟然反過來逗得一個50歲的大個子樂滋滋,實為《每日秀》最精彩的訪問,鄭重推薦到YouTube重溫。
喬恩.史都華由1999年起擔任《每日秀》主持,剛巧碰上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他們派出「假記者」報道民主共和兩黨的全國大會,目的是發掘諷刺笑料。出乎意料,他們竟獲發記者證,名正言順以記者身分進入會場採訪,製作機構大感愕然,喜劇中心(Comedy Central)副總裁Bill Hilary說:「雖然我們是喜劇表演,但人們以嚴肅的態度看待,令《每日秀》在社會評論界佔有一席位置。」
創立「新形式議政節目」
-----------
自1990年代開始,美國電視節目收視下降,晚間新聞報道尤甚,代之而起的是「清談式」及「雜誌式」節目,內容更貼近日常生活,不少以嘲諷的方式針砭時弊,由喬恩.史都華主持的《每日秀》迅速冒起,成為同類節目的表表者,聲名所至,喬恩.史都華更於2006年出任奧斯卡金像獎司儀,名揚海外。
《每日秀》號稱為「假新聞」節目,目的只是引人發笑,美國學者(Jeffrey Jones)卻在專著中指出:《每日秀》「並非單純製造廉價的笑料及利用單薄的幽默提供慰藉」,而是糅合喜劇表演、晚間娛樂、新聞時事三大要素,創立「新形式的議政節目」,為普羅觀眾提供誘因,讓家人、朋友,以至是陌生人,就廣泛的政治、社會及文化議題交流。這些話題有別於政治精英所關心的事項,而是將大眾的所思所感放置於公共空間,刺激平民百姓積極參與政治討論,提供另類平台,讓他們的信念、意識形態及經驗知識有機會向公眾呈現。
這是《每日秀》的冒起軌迹,《頭條新聞》又是如何呢?
由是觀之,《頭條新聞》不外是全球趨勢的特例,縱然形式不盡相同,節目旨趣並無兩樣。借用西方的概念,《頭條新聞》屬於政治譏諷類別(political satire),見諸電視則稱為譏諷式電視節目(Satire TV),我較喜歡傳媒學者Jeffery Jones的用語,統稱為娛樂政事節目(entertaining politics),將政事融入娛樂,用娛樂包裝政事,兩者或許不同,然而殊途同歸,透過娛樂大眾,達至反映社會脈搏的效果。
讓笑者釋懷 達紓緩憂憤之效
-------------
《頭條新聞》始創於1989年,正值北京風起雲湧,震驚中外。遠在香江,不免深受觸動,悲憤交纏,民怨沸騰,大小示威遊行幾乎無日無之,放聲指控者幾近力竭聲嘶;然而《頭條新聞》選擇輕鬆活潑的手法,借古諷今,指桑說槐,不外博取一笑,讓笑者釋懷,縱然眼前絕望,並非絕無希望,達至紓緩社會憂憤的效果。
《頭條新聞》屬於時事諷刺節目,也可歸入戲劇類別,由來已久,並非新生事物,商台的《十八樓C座》、港台的《米高馮的故事》及無綫的《雙星報喜》等等,皆以社會新聞為題材,針砭時弊。
至於國際上的「譏諷熱潮」(satire boom),更是始於1960年代初期的英國,一群才情兼具的牛津劍橋畢業生組成諷刺四人組,演出時事諷刺劇Beyond the Fringe(《邊緣以外》),在大英帝國沒落的年頭以新穎的風格譏諷流弊,「觸發一場幽默的革命」。這股譏諷的潮流隨即注入公共電視節目,BBC英國廣播公司乘勢推出時事譏諷經典That Was the Week That Was(《本周就是這樣的一周》),大受歡迎,其他公共廣播機構包括CBC加拿大廣播公司及ABC澳洲廣播公司相繼製作同類型節目,以其超然於政治及商業壓力的優勢,不斷創新品種,讓佳品普及,讓普及的節目提升為佳品(made the good popular and the popular good)。香港電台承擔香港公共廣播的責任,自然不應放棄任何開拓觀眾視野的珍貴機會。
一笑泯恩仇 臻至最高境界
------------
《頭條新聞》推出至今已經超過30年,經歷香港歷史的不同階段,憂患與共,悲喜同聲,與香港市民同呼同吸,成為香港人的集體記憶,落實約章內「激發創意,豐富香港人多元的文化生活」的公共目的。
猶記當年與製作人員閒談,說到衡量節目優劣的標準,皆異口同聲認為幽默感至為重要,若能一笑泯恩仇,更是臻至最高境界,不少世上紛爭,盡在笑談之中消解,何况是涉及日常生活的社會政策,更是不無妥協餘地。最重要是製作人必須洞察民情,緊扣時代脈搏,《節目製作人員守則》更強調要不落俗套,否則觸不到癢處,己笑人不笑,貽笑大方。節目播出時還必須要一望而知是諷刺,萬萬不能與新聞節目混淆,無怪乎不少外地同類型節目皆以「不真實」自居,BBC製作的Not the Nine O'clock News(《不是晚上九時新聞報告》)便是其中一例,或許,自稱為假新聞節目也是幽默的一部分吧!那麼,何謂幽默呢?當然沒有通則。以下為《頭條新聞》在六四清場之後播出的片段,只憑記憶重述大意,並不準確,或有偏頗,旨在反映節目風格:
甲問:「我哋唔夠橡膠子彈咩,點解唔用嚟驅散學生呢?」
乙答:「唔知喎,或者啲橡膠用咗嚟做橡皮圖章啩!」
這是事實嗎?無人知曉,可能永遠無法知悉真相,而《頭條新聞》也就是這樣記錄時代的慨嘆,它是香港人的記憶,也是環球文化的產品。
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前節目製作人員,曾主持《頭條新聞》、《議事論事》、《五錂鏡》等節目。
bbc culture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八卦
昨晚在一位追蹤一段時日的高人臉書,看到他的分析,背後數據是怎麼收集和推算的我並不清楚,但是你只要知道這個高手是台灣第一個駭客,1999年造成世界影響的CIH電腦病毒的創造者,就甭懷疑他的能力了。
他分析昨天在網路分享或觀看黑洞消息的「黑洞粉」,同時也與哪些粉絲團有關連,以大概側寫出黑洞粉的輪廓。
我常說的一句話:「要了解某人是什麼樣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他臉書加入哪些粉絲團和社團。」那麼,昨晚關心黑洞消息的民眾,都是與哪些粉絲團相關的人呢?
「中央研究院」、「 研之有物」等直接相關機構(中研院)排在最前面。因為此研究是台灣與外國共同合作,「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和「外交部」亦名列前茅。「數感實驗室」和天文學都是理科相關,排在前面也完全不突兀。
然後活水來冊房排在第八名。
台灣這麼多人,臉書這麼多粉絲團,活水來冊房與黑洞的相關程度,居然擠上第八名!?
我只能說,諸位書友們,你們的興趣真廣,求知慾真旺盛啊,我以各位為榮!昨晚有看黑洞直播的喊聲有吧~
人類史上第一篇超大質量『黑洞粉』輪廓
輪廓果真有『NASA』~
<數字代表權重>
204.4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84.8 Taiwan Watch: 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
52.8 研之有物
43.8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Taiwan)
35.4 NONEws 不新聞
33 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31.8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28.5 活水來冊房
26.9 苗博雅 MiaoPoya
26.5 視網膜 Retina
25.6 PNN 公視新聞網
25.2 沃草 Watchout
23.8 Ri Xing Type Foundry
23.3 [我是學生,我反旺中]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
22.9 g0v.tw 台灣零時政府
22.8 眼球中央電視台
22.6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22.4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2.3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22.1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21.9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21.6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on Children
21.6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21.5 故宮精品
21.5 二師兄
21.4 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劃
21.4 報導者 The Reporter
20.8 獨立特派員
20.7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6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20.6 Appendectomy Project 割闌尾計畫
20 香港獨立媒體網
20 字戀
19.9 厭世哲學家
19.4 鳴人堂
19.4 新聞e論壇
19.3 謝東霖 Hsieh Tung Lin
19.1 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
18.9 想想論壇 Thinking Taiwan Forum
18.7 敏鎬的黑特事務所
18.4 地球圖輯隊 情報總部
18.1 文青別鬼扯
18 島國前進 Taiwan March
17.9 圖文不符
17.5 台灣農村陣線
17.4 紀錄觀點
17.3 NASA -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17.3 美國在台協會 AIT
17.3 上下游 News&Market
17.1 平權前夕.彩虹起義
16.9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16.9 綠黨
16.8 The New York Times
16.8 MPlus|云閱讀
16.8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16.7 地球公民基金會
16.5 BIOS monthly
16.3 厭世動物園
15.9 王丹网站 Wang Dan's Page
15.8 文化部
15.6 林淑芬
15.5 蠢羊與奇怪生物
15.5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15.3 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15.2 幹幹貓
15.2 The New York Times Chinese -Traditional 紐約時報中文網
15.1 The Economist
15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15 草東沒有派對 No Party For Cao Dong
15 FlyingV
14.8 舊文化復新事
14.6 鄭宜農 Enno Cheng
14.5 teamKP 改變成真 持續發生
14.4 金馬影展 TGHFF
14.4 PanSci 科學新聞網
14.3 劇評可以毒舌,待人必要親和。
14.2 公視粉絲團
14.2 nagee
14.2 臺灣吧 - Taiwan Bar
14.1 TAAZE讀冊生活
14.1 國家兩廳院 NTCH, Taipei
14 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
14 《科學人》粉絲團
13.8 呱吉
13.7 不禮貌鄉民團
13.4 立法委員 黃國昌
13.3 RE-THINK 重新思考
13.2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12.8 CNN International
12.8 荒野保護協會
12.7 換日線 Crossing
12.6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12.6 BBC News
12.4 上報
12.4 小日子
12.3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12.2 我們的島
12.1 聶永真 Aaron Nieh
12.1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12.1 TEDxTaipei
12.1 TIME
11.9 ifilm/傳影互動
11.9 滅火器 Fire EX.
11.8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11.8 林昶佐 Freddy Lim
11.7 晚安詩
11.6 學學 Xue Xue
11.6 National Geographic
11.5 Taipei Arts Festival
11.4 靠北就可
11.2 BBC 中文網(繁體)
11.1 TED
10.8 Hypesphere狂熱球電影資訊網
10.8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10.8 醫勞盟
10.6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10.6 我是小生
10.5 正港奇片
10.4 熊讚Bravo
10.4 Joan Cornellà
10.4 段宜康
10.3 馮光遠
10.1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10.1 公民1985行動聯盟
10.1 黑貓老師
10.1 Coldplay
9.9 小百合的學醫隨筆
9.8 消極男子
9.8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9.7 那我懂你意思了
9.7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9.6 看見台灣
#CIH #黑洞
bbc culture 在 FJ234 Youtube 的評價
各種不可思議外國人約ㄆ經驗
世界真的很大、很Big、(GG) 很Huge~~~
🏳🌈IG瘋狂Q&A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xBpo6qvXQ&list=PLH6qcid0u-E_HC9yw5MBtwxhpM4pKuGv5
🏳🌈官方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fj234
🏳🌈獨家漏網鏡頭在IG
https://pse.is/FJ234_IG
bbc culture 在 Yaki Wong Youtube 的評價
駝背的我,當晚才練習怎麼走,挺著胸走感覺好奇怪好不習慣啊!
幸好不用穿那對10cm高的鞋,綵排的時候我真的仆倒了一次orz…
********************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 希望大家能夠幫忙翻譯字幕._.萬分感謝!!
Subtitle Help: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c=UCGpYuomY5c_wey-EiCk5o6w&tab=2
********************
personal ig :/yakiwong
pet ig :/yakipet
facebook :/yakidaily
wechat :wongyaki
email :yingying295@yahoo.com.hk
********************
Shop(1)Bubble Bubble
ig:bubblebubblehk
香港旺角兆萬中心4樓411鋪
********************
背景音樂:
youtube音樂庫
相機:
canon g7x/gopro hero 4 silver/sony a5100
軟件:
final cut pro
********************
bbc culture 在 Point of View Youtube 的評價
อ้างอิง
- Bendix, A. (2019, June 17). Chernobyl was the world’s worst nuclear-power-plant accident. Here’s how it compares with Fukushima and Three Mile Island. Business Insider. https://www.businessinsider.nl/chernobyl-fukushima-three-mile-island-nuclear-disasters-2019-6?international=true&r=US
- Blakemore, E. (2019, May 18). The Chernobyl disaster: What happened, and the long-term impacts. National Geographic.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ulture/article/chernobyl-disaster
- Borys, C. (2017, January 3). A vast new tomb for the most dangerous waste in the world. BBC Future.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70101-a-new-tomb-for-the-most-dangerous-disaster-site-in-the-world
- Darwell, J. (2006). Legacy: inside the Chernobyl exclusion zo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35(4), 827–831. https://doi.org/10.1093/ije/dyl123
- Deutsche Welle (www.dw.com). (n.d.). 5 myths about the Chernobyl nuclear disaster. DW.COM. Retrieved June 11, 2021, from https://www.dw.com/en/fact-check-5-myths-about-the-chernobyl-nuclear-disaster/a-57314231
- Greenspan, J. (2018, August 22). 8 Things You May Not Know About Chernobyl. HISTORY. https://www.history.com/news/8-things-you-may-not-know-about-chernobyl
- Reuters Staff. (2011, March 15). Factbox: Key facts on Chernobyl nuclear accident. Reuters.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nuclear-chernobyl-facts-idUSTRE72E42U20110315
- Russia’s Nuclear Fuel Cycle. (2021, May). 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https://world-nuclear.org/information-library/country-profiles/countries-o-s/russia-nuclear-fuel-cycle.aspx
- ทศพร กลิ่นหอม. (n.d.). ย้อนรอย เชอร์โนบิล มหันตภัยนิวเคลียร์ระเบิด ที่ร้ายแรงสุดใน- 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 Sarakadee Lite. Retrieved June 11, 2021, from https://www.sarakadeelite.com/better-living/chernobyl-nuclear-power-plant/
- - - - - - - - - - - - - -
ติดต่องาน : [email protected] (งานเท่านั้น)
ทางไปซื้อสติกเกอร์ line http://line.me/S/sticker/1193089 และ https://line.me/S/sticker/1530409
ทางไปซื้อ วรรณคดีไทยไดเจสต์ https://godaypoets.com/product/thaidigest-limited-edition/
ติดตามคลิปอื่นๆ ที่ http://www.youtube.com/c/PointofView
ติดตามผลงานอื่นๆได้ที่
https://www.facebook.com/pointoofview/
tiktok @pointoofview
หรือ
IG Point_of_view_th
#PointofView
เชอร์โนบิล
00:00 ทำไมเล่า
00:50 พลังงานนิวเคลียร์
05:10 เชอร์โนบิล
13:46 ผลกระทบ
bbc culture 在 BBC Culture - Facebook 的相關結果
BBC Culture. 1409810 likes · 8204 talking about this. BBC Culture gives a global view of film, books, art and music from the BBC's unique perspective... ... <看更多>
bbc culture 在 BBC Culture (@bbc_culture) • Instagram photos and videos 的相關結果
A global view of film , fashion , art , music and literature . ; 1,123 posts ; 229K followers ; 251 following. ... <看更多>
bbc culture 在 Home - BBC Culture 的相關結果
Covering the latest in global arts and culture in all its forms, BBC Culture gives an international view of film and TV, books, art, music and styl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