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數據顯示美企對華投資仍在增長
儘管中美貿易戰還在惡化,但是美國企業對華投資今年仍在增長,因為中國正在擴張的消費者市場對美國企業很有吸引力。
據榮鼎諮詢 (Rhodium Group) 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美國企業對華投資68億美元,比前兩年同期均值提高1.5%。
這一投資總額中的大頭投入了綠地項目,如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 (Tesla) 的上海工廠,這是中國首家外商獨資汽車工廠。其他大筆投資包括美國基金貝恩資本 (Bain Capital) 對數據中心提供商秦淮數據 (Chindata) 的5.7億美元投資。
「我們聯絡的企業都仍在投資,許多還在向二三線城市擴張。」上海美國商會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hanghai) 董事會主席季愷文 (Ker Gibbs) 表示,「他們告訴我們,中國的消費者增長故事仍然強勁。」
這些數據凸顯了許多美國企業的戰略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 言論之間的衝突。特朗普上周五表示,他已「命令」美國企業離開中國。
榮鼎諮詢表示,今年大多數美國投資都源於持續數年的建設項目。它還表示,新公布項目的價值有所下降,尤其是今年訊息與通訊行業的項目,部分原因在於貿易戰。
榮鼎諮詢的數據與中國商務部的官方數據有一些出入。據中國商務部估計,與去年上半年的19億美元相比,今年上半年美國對華外商直接投資 (FDI) 下降了15%。
然而,分析師認為,商務部的數據忽略了一些項目,同時榮鼎諮詢的計算方法更為可靠。
商務部估計,今年頭七個月,對華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同比增長7.3%,至756億美元。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5.5%的增速有所提高。
上海美國商會的季愷文表示:「我們的經驗是,地方政府仍然非常歡迎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投資。它們通常會積極幫助企業。」
商業地產在外國投資者中變得很受歡迎,因為對中國國內開發商的資金限制導致該行業的估值下降。據諮詢公司世邦魏理仕 (CBRE) 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外國投資者公布的在華商業地產交易總額達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6億美元大幅增長。
雖然許多製造商曾將中國看作出口中心,但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製造面向中國國內消費者的產品。
今年迄今,中國經濟增長的逾75%來自消費者支出。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 (Amcham China) 在5月份的一項調查,35%的在華美企表示,它們開始採取「在中國,為中國」的策略,以應對關稅的影響。
耐克(Nike)在6月份表示將「為了中國而擴大在華生產」,同時美國化工企業陶氏 (Dow) 位於中國東部的新有機硅樹脂工廠也在6月動工,以滿足中國對高性能材料持續增長的需求。
「與高端製造業相關的《財富》美國1000強 (Fortune 1000) 公司……都在和中國做生意,並且在擴大在華業務。」諮詢公司安可顧問 (Apco) 大中華區主席麥健陸 (James McGregor) 表示,「它們知道,中國將會繼續成為世界上最活躍的製造中心。」
麥健陸表示,一些製造商正在遷出中國,但是主要是為了避開工資上漲。
#經濟 #國際 #政治 #貿易
「amcham shanghai」的推薦目錄:
amcham shanghai 在 呂翊榮的財經讀書會 Facebook 八卦
上海美國商會(AmCham Shanghai)今天發布報告,調查在中國的346間製造業企業後發現,儘管美中關係緊張,但高達70.6%的企業表示不打算將產線轉出中國,但其它數據顯示,美中脫鉤恐怕仍在慢慢成形,因為儘管中國經濟反彈,但是投資中國的意願已經大減,甚至反彈強勁的汽車業還在考慮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