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EM 的習慣是 #週末發廢文 ,但這週來認真一下。
我經常收到很多小朋友的私訊,其中有一個問題經常被問到,大概就是:「我也想要學製作音樂,筆電該買哪一台?」
我不是個專家,我只能依照自己過來人經驗,為各位提供小小的建議。
我相信你買筆電,絕對「不只」拿來製作音樂。尤其很多人都還是學生,電腦一定會拿來上網、做報告、追劇、寫程式、看A片、打電動等等,在如此多工的情況下,你買新電腦就要顧慮不少。硬體效能、耐用度、系統選擇、外觀、etc...
但簡單來說,如果你:
懂得照顧電腦 -> Windows 筆電(高階)
不懂得照顧電腦 -> MacBook (Pro) 系列
再來就是花費。
Apple 筆電就是出了名的貴,同樣的價格,可以買兩台效能差不多的 Windows 筆電。但是很多人沒有考慮到的是「購入筆電之後的後續花費」。
舉個例,你要製作音樂,總要買個 DAW 吧?目前主流製作 EDM 的 DAW 分別是 Ableton Live, FL Studio 與 Logic Pro 。在 Mac 專屬的 Logic Pro X 整套的價格才 200 美金(6,000新台幣),而在 Windows 上, FL Studio 或 Ableton Live 整套各要價 900 美金(27,000新台幣)!貴了整整 4 倍!影片剪接雖然選項比較多,但我看到現在大部分的人都還是在 Final Cut vs Premiere。 Mac 專屬的 Final Cut Pro X 整套 300 美金,而 Windows 上雖然有 Sony Vegas 之類比較便宜的選項,但大部分的人還是用 Adobe Premiere Pro ,這樣的話每個月是 20 美金,15個月後就超過了 Final Cut Pro X 的價格。更別提每一台 Mac 電腦內都內建了免費的入門音樂製作軟體(GarageBand)、影片剪接軟體(iMovie)、與照片整理+半專業修圖軟體(OS X Photos App),你可以在自己確定花錢買專業軟體之前,無限期試用上述軟體,確定自己對這方面有興趣才買。順帶一提, Mac 上的辦公軟體是免費的,而 Office 365 在各個平台上都要 60 元美金(每年支付),或是 120 美金(單次支付)。我個人就偏好 iWork 系列,遠遠大於 MS Office 。
接下來則是使用者體驗。
Mac vs Windows 的使用者體驗各位應該在網路上都看到爛了,但是我現在來說個真實案例。某次週六夜晚,我一如往常帶著 MacBook Pro + DJ 控制器,要去小酒吧放歌。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可能電腦老舊,開機後過沒幾分鐘就會自動關機。距離演出開始只剩半小時不到。我當下立刻衝去附近的 Apple 經銷商,隨便刷卡買了一台最便宜的 MacBook Air + 幾百塊的外接硬碟盒。拔下舊筆電的硬碟,直接透過USB在新買的筆電上「外接硬碟開機」,所有資料一個都沒少。當天晚上音樂照放,薪水照領,老闆與客人都開開心心,危機便安全化解。這是 Mac 系統的一大優勢。我甚至曾經遇過我的上一班 DJ 的 MacBook 突然掛彩,臨時借我的 MacBook 來外接硬碟開機放歌。事後他有請我喝一瓶啤酒。
這也是為什麼 deadmau5 這個大宅宅,電腦都是使用 Windows ,但是巡演的時候帶 Mac 的原因之一(他本人親自說過)。
再來是外觀。
坊間流傳一句話:「在公開場合,亮一顆蘋果就是潮。」我覺得,會這麼想的人大概也不值得當你的觀眾。不得不承認,過去幾年前, MacBook 系列的外觀真的無人能及。但現在漸漸的有不少 Windows 筆電也設計的很帥,像是 Razor 、 Asus ROG 系列 、 Dell XPS 系列等等。外觀方面真的很主觀,我唯一建議留意的是「耐用」,尤其如果你想要在台灣的酒吧夜店當個 DJ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還是很不長進的愛抽煙,放歌多次下來,筆電上難免會被二手煙影響,甚至還看過會被腐蝕甚至塑膠脆化的。此時金屬、碳纖維等等容易清洗的材質製作成的筆電就佔上風。
我用 Mac 將近10年了。當年買 MacBook 只是因為 Windows 筆電都好醜。這十年間,我換了3台 MacBook ,手機也從 HTC 換成 iPhone ,也購入了 iPad ,連家中的路由器也是用 Airport Express 。 Apple 的東西的確比較貴,但換來的是漂亮的硬體以及整合的軟體。
我在 2016 年的時候買了一台 Asus 筆電( OOCtv 開始初期)。說實話我很滿意 Windows 10 的流暢與俐落,做音樂剪影片都很順利,但我還是受不了「外觀太醜/觸控板太弱」,便換回 MacBook Pro 了。
在 2017 年初,我在朋友的幫忙之下組了一台 Windows 桌機,因為真的太愛打電動。三萬元新台幣,效能屌打所有 Mac (骨灰罈除外)。現在我大部分吃效能的 tasks 都是在這台 Windows 桌機上執行,但我製作音樂、放歌、外出旅遊等等,都還是帶著我的 MacBook Pro 。
Mac 與 Windows 各有各的好,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我希望我的經驗可以幫助各位做決定。
以上, #週末發廢文
VINEM.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bleton live 試用」的推薦目錄:
ableton live 試用 在 黑狼/黃大旺 Facebook 八卦
今天是最後一天聲音實踐工作坊報名,請把握機會。
「物種音源──2014 聲音實踐工作坊」
Kandala Commune, KRSI#05
official website: http://kandalarecords.tw/
facebook event:http://goo.gl/SFqtQD
這幾年台灣聲音展演相當蓬勃,大家不斷進入表演者和觀眾的現場關係中。反觀討論平台、交易媒介和教學資源,似乎未受到同樣重視。大家一直看台上同一票人表演膩了嗎?企劃找不到新聲音很苦惱?音樂家或樂手很渴望與更多不認識的同好互動吧?藉由工作坊的形式,期待看到更多人親身造音。我們分四個單元,它們雖非傳統器樂,但也發展多時,而為大家講解與實作的分享者要麼受過專業訓練,要麼有豐富演出實務。我們聚焦在物體與聲體的關係上,談論技術也討論思想。歡迎你們參加!
§ 地點:國北教大南海藝廊
§ 時間:14:30-17:30
§ 費用:每一單元(兩週) 1,200 元或所有單元(八週)共 4,000 元/單人,其他組合恕無折扣
§ 資格:對聲響有興趣者,想創作之素人最佳,每單元上限十人
§ 報名:來信 kandalarecords@gmail.com 附上五百字內自介並請等候通知,4/05 報名截止
§ 主辦:旃陀羅公社、國北教大南海藝廊
● 廢料即興篇 4/12 (六)、4/19 (六)
◎ 黃大旺──黑狼那卡西就是他
人類提昇工具的層次,製造出可以獨奏或是伴奏用的樂器,但是發音原理不外乎物體的震動與氣流的干擾。如今已經是一台個人電腦吃遍千山萬水的時代,在三四十年前可能要很多錢還是很多專業人士才能付諸實現的想法,只需幾個經過精心設計的流程就能搞定,結果是很多曲子聽起來大同小異,流行音樂二十幾年來不再有進步(在此,以「超脫」合唱團的『別介意(Nirvana "Nevermind", 1991)』作區隔)。在這兩場講座中,我們不談船堅砲利,就用生活周遭不用的廢棄物製造音樂,先講究不傷身體,再講究效率。報名講座的學員可自行攜帶輕便材料(如奶粉罐、彈簧、夾板、紙箱、舊報紙雜誌⋯⋯等,須事先洗淨。可自備擴音器材,禁止使用電腦及手機音樂軟體如Ableton Live及Traktor、Serato等接歌軟體),現場提供簡單工具如剪刀、鉗子、榔頭等⋯⋯旨在開發廢料與廢人(?)之第二人生。現場提供材料,也歡迎自備。
● 手做合成器篇 5/04 (日)、5/10 (六)
◎ 林志翰──台灣合成器最大站 digilog 主理人
類比聲響和數位音色的紋理和結構,長期被許多人討論著,最常被比較的不外乎就是CD 音質比較好還是要黑膠音質比較好,與其討論要吃速食漢堡或是魚翅燕窩,不如讓大家兩種都吃吃看,看喜歡哪一種。工作坊計劃利用手作合成器,製造出隨機難以預測的噪音聲響,與一般使用合成器鍵盤的經驗或許稍有不同,透過不同的線路連接和電子零件組合,體驗聲音的惡趣味。現場提供材料。
● 混音器自體造音篇 6/07 (六)、6/14 (六)
◎ 張又升──聲音廠牌旃陀羅唱片老闆
用混音器做噪音,在目前台灣是相對罕見的(Dino 廖銘和是一個代表)。一方面,這種造音方式的門檻,低到一個大家都會忽視它的地步(此一器材隨處可見,且一條導線便可令它發聲);另一方面,它操作起來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甚至有時候帶點危險。這個單元從聲音反饋(feedback)的概念談起,帶入所謂「無輸入」(no-input)的操作。由於純粹的混音器自體反饋僅僅是電流音訊,聲音變化相對少,長久聽略顯無聊,因此我們也會引入可輸入至混音器的各種有趣音源和效果器調變。必須承認,現成的混音器作為一種造音平台,有很多操作上和聲響上的限制,然而細細品味人與物的關係,我們會發現每一台混音器自體造音感皆不同,而無輸入手法也能不只用在混音器部份。本單元除器材操作的教學與演練外,也會播放相關音樂,進行簡單思辨,介紹基本編曲手法,試圖引發成員對更廣泛所謂「噪音」的興趣,當然彼此討論是少不了的。
預計目標:瞭解混音器操作方式,發展無輸入演奏手法,認識重要有趣的相關音樂,有能力現場即興演奏
預備器材:若成員能事先購買混音器最佳,我們現場也會準備五六台。若無,凡是同時具有兩對(雙)聲道輸出與一對(雙)聲道輸入的器材,皆可帶來。
● 電腦軟體噪音篇 7/12 (六)、7/20 (日)
◎ 謝仲其──噪音藝術家 wolfenstein
電腦彷彿具有聲音處理的一切可能性,但若是沒有聲響的美學,也只是空洞的工具而已。本單元以操作基礎聲音調變與編輯、即時音訊處理技術為核心,佐以名家作品賞析,穿越「磁帶剪製噪」、「爆音噪」、「微音 glitch 噪」,在電腦軟體的操作中透析前人的創作技法,對於電子音樂五十年之「噪」的辯證做精簡而全面的綜覽,在聆聽中品味、操作中學習、學習中聆聽,最終期盼能提供參與者尋找自身電噪美學的一點方向。
使用軟體:Audacity(免費)、AudioMulch(60天完整試用)
參與者除自備筆電外,還需要挑選一段作為素材的 wav/aiff 聲音檔案,來源、長度不拘,符合參加者自身的聲響趣味最為合宜。
ableton live 試用 在 黑狼/黃大旺 Facebook 八卦
本週六,4/05,報名截止。
「物種音源──2014 聲音實踐工作坊」
Kandala Commune, KRSI#05
official website: http://kandalarecords.tw/
facebook event:http://goo.gl/SFqtQD
這幾年台灣聲音展演相當蓬勃,大家不斷進入表演者和觀眾的現場關係中。反觀討論平台、交易媒介和教學資源,似乎未受到同樣重視。大家一直看台上同一票人表演膩了嗎?企劃找不到新聲音很苦惱?音樂家或樂手很渴望與更多不認識的同好互動吧?藉由工作坊的形式,期待看到更多人親身造音。我們分四個單元,它們雖非傳統器樂,但也發展多時,而為大家講解與實作的分享者要麼受過專業訓練,要麼有豐富演出實務。我們聚焦在物體與聲體的關係上,談論技術也討論思想。歡迎你們參加!
§ 地點:國北教大南海藝廊
§ 時間:14:30-17:30
§ 費用:每一單元(兩週) 1,200 元或所有單元(八週)共 4,000 元/單人,其他組合恕無折扣
§ 資格:對聲響有興趣者,想創作之素人最佳,每單元上限十人
§ 報名:來信 kandalarecords@gmail.com 附上五百字內自介並請等候通知,4/05 報名截止
§ 主辦:旃陀羅公社、國北教大南海藝廊
● 廢料即興篇 4/12 (六)、4/19 (六)
◎ 黃大旺──黑狼那卡西就是他
人類提昇工具的層次,製造出可以獨奏或是伴奏用的樂器,但是發音原理不外乎物體的震動與氣流的干擾。如今已經是一台個人電腦吃遍千山萬水的時代,在三四十年前可能要很多錢還是很多專業人士才能付諸實現的想法,只需幾個經過精心設計的流程就能搞定,結果是很多曲子聽起來大同小異,流行音樂二十幾年來不再有進步(在此,以「超脫」合唱團的『別介意(Nirvana "Nevermind", 1991)』作區隔)。在這兩場講座中,我們不談船堅砲利,就用生活周遭不用的廢棄物製造音樂,先講究不傷身體,再講究效率。報名講座的學員可自行攜帶輕便材料(如奶粉罐、彈簧、夾板、紙箱、舊報紙雜誌⋯⋯等,須事先洗淨。可自備擴音器材,禁止使用電腦及手機音樂軟體如Ableton Live及Traktor、Serato等接歌軟體),現場提供簡單工具如剪刀、鉗子、榔頭等⋯⋯旨在開發廢料與廢人(?)之第二人生。現場提供材料,也歡迎自備。
● 手做合成器篇 5/04 (日)、5/10 (六)
◎ 林志翰──台灣合成器最大站 digilog 主理人
類比聲響和數位音色的紋理和結構,長期被許多人討論著,最常被比較的不外乎就是CD 音質比較好還是要黑膠音質比較好,與其討論要吃速食漢堡或是魚翅燕窩,不如讓大家兩種都吃吃看,看喜歡哪一種。工作坊計劃利用手作合成器,製造出隨機難以預測的噪音聲響,與一般使用合成器鍵盤的經驗或許稍有不同,透過不同的線路連接和電子零件組合,體驗聲音的惡趣味。現場提供材料。
● 混音器自體造音篇 6/07 (六)、6/14 (六)
◎ 張又升──聲音廠牌旃陀羅唱片老闆
用混音器做噪音,在目前台灣是相對罕見的(Dino 廖銘和是一個代表)。一方面,這種造音方式的門檻,低到一個大家都會忽視它的地步(此一器材隨處可見,且一條導線便可令它發聲);另一方面,它操作起來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甚至有時候帶點危險。這個單元從聲音反饋(feedback)的概念談起,帶入所謂「無輸入」(no-input)的操作。由於純粹的混音器自體反饋僅僅是電流音訊,聲音變化相對少,長久聽略顯無聊,因此我們也會引入可輸入至混音器的各種有趣音源和效果器調變。必須承認,現成的混音器作為一種造音平台,有很多操作上和聲響上的限制,然而細細品味人與物的關係,我們會發現每一台混音器自體造音感皆不同,而無輸入手法也能不只用在混音器部份。本單元除器材操作的教學與演練外,也會播放相關音樂,進行簡單思辨,介紹基本編曲手法,試圖引發成員對更廣泛所謂「噪音」的興趣,當然彼此討論是少不了的。
預計目標:瞭解混音器操作方式,發展無輸入演奏手法,認識重要有趣的相關音樂,有能力現場即興演奏
預備器材:若成員能事先購買混音器最佳,我們現場也會準備五六台。若無,凡是同時具有兩對(雙)聲道輸出與一對(雙)聲道輸入的器材,皆可帶來。
● 電腦軟體噪音篇 7/12 (六)、7/20 (日)
◎ 謝仲其──噪音藝術家 wolfenstein
電腦彷彿具有聲音處理的一切可能性,但若是沒有聲響的美學,也只是空洞的工具而已。本單元以操作基礎聲音調變與編輯、即時音訊處理技術為核心,佐以名家作品賞析,穿越「磁帶剪製噪」、「爆音噪」、「微音 glitch 噪」,在電腦軟體的操作中透析前人的創作技法,對於電子音樂五十年之「噪」的辯證做精簡而全面的綜覽,在聆聽中品味、操作中學習、學習中聆聽,最終期盼能提供參與者尋找自身電噪美學的一點方向。
使用軟體:Audacity(免費)、AudioMulch(60天完整試用)
參與者除自備筆電外,還需要挑選一段作為素材的 wav/aiff 聲音檔案,來源、長度不拘,符合參加者自身的聲響趣味最為合宜。
ableton live 試用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