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花費了許多心血,4 年多來的矽谷找工作系列、經驗文章、及人物專訪總結
矽谷-世界的科技之都,對很多有人又著莫大的吸引力, 在我來到矽谷之前, 我會幻想著到蘋果、Google、Facebook 的公司總部,一窺這些帶來世界性改變的公司的辦公環境及氣氛,並實際和在這些公司工作的科技人士交流。
自從我來到矽谷,在當時美國最大的太陽能公司 SolarCity 上班後,我開始把我的矽谷找工作面試經驗分享在我的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部落格,分享的契機是有一些朋友對於我的半路出家轉職的經驗很有興趣,同時因為一些人不在矽谷,很想了解在矽谷的找工作經驗是怎麼樣的。
於是我在幾年內,陸續分享了在美國矽谷找工作經驗系列,一共寫了 12 篇原創文章,從我的總結找工作經驗分享、軟體工程師找工作需要會什麼程式語言、美國軟體工程師的面試流程、如何寫 LinkedIn 讓各公司人資或獵人頭主動找上你、到美國現在主要用什麼工作平台來找工作、面試要如何練習、及被錄取後要如何談判,找工作的常見 F&Q等等,以下是我這 12 篇文章:
1. 軟體工程師美國找工作經驗分享
2. 程式語言- 到底學哪個好?我想進Google,我沒學OOO,他們會接受我XXX語言背景嘛?
3. 簡介美國軟體工程師面試流程
4. 等待機緣- 我要如何被人資或獵人頭發現? 我要如何脫穎而出? LinkedIn重要嘛?
5. 主動出擊- 我要找工作了,現在美國都用什麼找工作?哪個網站平台能讓我有較多面試機會?
6. 軟體工程師面試準備- 面試要練習什麼? 找工作和練習的時間要如何平衡拿捏?
7. 被錄取了- 我該注意什麼,我可以談判要求多一點薪水、股票或假期嘛?
8. 矽谷找工作之常見問題 FAQ
9. 面試技巧及心得,如何有條理的說服面試官?
10. 如何到美國科技公司工作?
11. 英文履歷怎麼寫? 美國科技公司注重什麼?
12. 最有效得到面試的方式- 內部推薦: 尋找內推資源 & 歹晚郎互助網絡
這一系列的找工作文章,加起來有超過 10 萬以上人次的閱讀, 有許多讀者的互動、共鳴、及詢問,更激勵了許多讀者、採取相關的行動, 面試了美國的科技公司,來到了美國、或是矽谷。
在找工作系列之後, 我關注探討了一些全球科技業及軟體工程師的現況的文章。 從 “2017 年科技業全球薪水趨勢 (2019 更新)”中分享了矽谷雖然名目薪水是全球之冠,但在考慮物價及支出水準之後, 德州奧斯汀其實是實質薪水最高的地區,比矽谷高出近 50 %。 總結來說,全世界的科技業人員的薪水還是在逐年上升的趨勢中。
在 “矽谷流行指南:矽谷標準配備入門包”, 我介紹了目前矽谷比較知名的一些流行事物。 許多在我們矽谷習以為常的日常所見事物,對於不在矽谷的朋友也算是開了眼界,多了解矽谷的現況。
“有感 ”陳瑞聰之矽谷誰在一例一休?" 不知是哪個矽谷?”,則是因為當時台灣許多人因為陳瑞聰用矽谷來評論一例一休,我用我在矽谷的經驗提出的觀察。 矽谷這裡大家都很拼命沒錯,我覺得在美國,應該就是矽谷的步調最快、壓力最大,要和全世界人才競爭,大家都很有自覺努力。但就工作時間來說,但除了在像是在 Tesla 工廠需要 24 小時輪班的工人及工程師要 6 點換班上班,軟體工程師們的上班時間都很彈性。況且上位者不是應該帶領大家走出更好的路,讓大家工作生活更有品質嗎?矽谷這裡公司都是在比福利的,領導階層是不會(也不敢)公開的要大家長時間工作的。
“Is winter coming? 凜冬將至?”, 則是我閱讀了 Uber 早期投資人 Jason Calacanis 寫給他投資的 250 多個創業者的信,他預估接下來兩年市場會有 20~30% 崩盤的機率。我佐以其他例子,像是許多科技公司趕著上市從資本市場拿錢,上市後的公司估值沒有想像中高,表示市場可能正在冷卻。而我們關注產業、世界趨勢。如果整個市場都即將修正,我們可以參考過往歷史,提前準備,避免自己及家人陷入危機之中。
“選擇比努力重要” 則是看到我的前公司 Tesla 的裁員新聞有所感觸, 一位我所尊敬的前輩說過 "職涯的成功發展,選擇非常重要,做什麼產品,跟什麼人一起工作,比每天埋頭加班更重要。一次好的選擇能讓你領先同儕十年、二十年,一個差的決定,也能白白浪費一個頂尖人才數年的人生黃金時期。" 在我們職涯發展,切記不要終日低頭努力,也要抬頭觀察趨勢,做出對自我最好的決定。
而在 2019 年以來, 我也嘗試藉由直播訪問矽谷傑出的人物,由了解他們的生命故事,來給大家帶來更多啟發。
第一個直播是訪問擁有多經驗的矽谷產品行銷經理(Product Market Manager) ,同時也是知名部落客矽谷阿雅, 幾個重點像是許多時候大環境不好,我們需要更加努力。阿雅主動出擊和教授、校友聯絡、參加networking event 先做好功課查詢好有誰會去,還準備好企劃書呈現。 我在參加農業圖書館的 conference 時準備好和館長自我推銷等等。 很多時候機會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許多人常有疑慮說我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做ABC...請就勇敢的去嘗試把!不管是轉領域、換工作、換大學專業、出國、你可以小小的在業餘時間嘗試、上課、做兼職、你做了一陣子就會知道你會不會想要真的百分之百的投入! 不管你做或是不做, n 年後你都會變老 n 歲, 不要 30 年後你後悔在 2019 年沒有做你現在有的念頭。
我不知道我的經驗會不會不夠? 公司不要我? 怎麼辦? ...我們也不知道阿,你可以試試看投履歷阿? 像我 2015 年請朋友內推臉書工程師職缺,早上內推完,下午就被拒絕了! 那我就知道我的經歷還不夠,達不到臉書標準! 之前有朋友說我都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我問了一下他投了幾個工作,他告訴我投了 10 來個!我 2012 年投了 800 多份履歷,2015 年找工作投了 180 幾個, 阿雅也提到她 2008 年投了 500 多份履歷, 如果你沒有投超過 100 份以上,先別說你還找不到工作阿!
和矽谷阿雅訪問的完整內容歡迎收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255076742045622/
第二個直播訪問了矽谷的社會學家及 UX(使用者經驗) 研究員 Tiffany, 社會學的她目前在矽谷頂尖科技公司做使用者經驗研究員,她同時也是換日線的知名作者"葉蒂芬/出走社會學家的音樂之旅"。
她從醫療領域的 consulting 出發, 一步一步的走到 UX (User experience 使用者經驗) Researcher 的身分。 從訪談中,我了解到 Tiffany 做事情認真的一面。 她說, 在醫療器材公司的時候,如果她要訪問醫生,她會把所有可能相關會談到的期刊都讀過,並且把專有名詞都搞懂! 事情做到極致, 成功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在美國科技公司的 UX 團隊, 成員組成可能有社會學家、人口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 大家用研究方法,來探詢使用者想要或是還沒想到的功能。
最後,學生時期,社團的朋友們在找工作的時候會幫忙很多,大家在學生時期多認識朋友交心,未來可能都會是你生命路上的貴人。 如果可以在學生時期多去實習的話,盡量多得到實習經驗,這可以幫助你快速判斷你是否想要做一件事情。
和 Tiffany 訪問的完整內容歡迎收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1100681920124093/
第三個直播訪問了女神學霸 PM Jackie, 她是 MIT 畢業的高材生,2011 年 MIT 林肯實驗室以她的英文名字,為火星附近編號 26424 的小行星命名。她的故事也被出版成書 “星星女孩遇見MIT:台灣洪瑀勇闖麻省理工學院的追夢旅程”, 她目前也是矽谷知名科技公司的 PM Manager。
她的經驗分享中告訴了我們,她是各很會為自己規劃目標,並且強力執行的人。 同時她很多生命的關鍵決定,像是在某個時間點做什麼實習, 錢不是最大的考量!每個經驗她都是為自己人生的終極大目標而決定的!
而矽谷的 PM , 有別於其他地方,注重 Business Plan 撰寫, 產品的方向規劃、用戶需求的痛點、各種分析。和 engineer、 researcher、 analyst、 data scientist、designer 等合作。如果想要往 PM 領域發展, Jackie 的建議多嘗試 & 多學習!網上許多資源的可以幫助你,像是Medium 上的文章, 還有也推薦 High Output Management 這本書。
和 Jackie 訪問的完整內容歡迎收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605409796634177/
第四個直播訪問了我的偶像大師士旗,大師是台灣政治大學畢業、清大碩士, 畢業後曾任職於趨勢科技、台灣 Yahoo 。 後來調來矽谷 Yahoo, 隨後又在 Spotify、 Netflix、及 Facebook 任職。 集各大亮點經歷於一身, 2017 年,因為看好區塊鏈的未來, 毅然決然辭掉 Facebook 總部工作, 加入台灣新創奮鬥。
大師分享了在工作上要勇於 Say no ( Focusing is about saying no),並勇於做決定 Ask for forgiveness, not permission,許多時候你的專案你就是最了解的人,不需要因為你的老闆或是其他資深人員的意見而動搖你的專業判斷。
大師找工作經驗算是一個奇蹟旅程, 調來美國的機會是剛好來美國 Yahoo 出差的時候聊到,剛好有缺就立刻面試。Spotify 是前 Yahoo 同事去紐約 Spotify 做事,推薦他一起去 (fun fact: 那時候近 30 歲的他將近是公司年紀最資深的員工)。Netflix 也是前 Yahoo 同事介紹, 認同要做原創內容(像是紙牌屋)所以加入,Facebook 是因為認同 Facebook 在前端領域的技術及新突破,想要加入在引領趨勢的公司。
而加入台灣新創則是剛好有學長聊到要做的新創, 因為認同公司的理念及目標,所以放棄在矽谷的累積回台灣一起加入。大師同時也希望可以有更好的環境可以讓年輕工程師發揮, 他們的公司也在盡一份心力提升台灣的軟體工作環境 ,其中一個例子像是希望每個加入 MaiCoin 或 AMIS 的工程師至少可以拿到 100 萬台幣的年薪。
和大師士旗訪問的完整內容歡迎收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2381514728798071/
第五個直播訪問了矽谷狂熱棒球魂的軟體工程師,同時也是鳥人球棒台灣負責人的麒仁。 麒仁大學念政治大學資管系, 畢業後先於仁寶電腦擔任軟體工程師, 並來美國 Carnegie Mellon 念碩士, 畢業先到矽谷 Oracle 擔任軟體工程師。 目前是 Workday 的軟體工程師。
除了軟體工程之外, 麒仁有一個熱愛棒球的心。 他週末都會參加灣區的棒球聯盟, 曾在棒球聯盟得到冠軍,之後更籌組灣區台灣棒球隊。 為了讓更多人用到好球棒, 他也在業餘時間幫忙推廣“鳥人球棒”。 蘋果日報今年還有訪問他的專題。
在訪問中他提到了許多棒球上的科技輔助,而他幫忙的鳥人球棒則是因為他一起在灣區打棒球認識的好朋友,鳥人球棒的創辦人想要拓展市場, 於是麒仁就開始幫忙台灣的部分。希望介紹美國的好球棒給台灣的職業、業餘、或是喜愛棒球的朋友。
他白天上班,晚上及週末忙棒球事物,他完美的讓大家知道夢想和工作是可以並存發展,如果你有想要達成什麼目標,你一定可以找到時間做到的!。
和麒仁訪問的完整內容歡迎收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2318037851743236/
第六個直播則是特別針對的主題,訪問前臉書工程師 Alexander 談如何成為頂尖的行動開發工程師。Alex 是前 Facebook 工程師, 也曾任職於 WhatsApp、 Tango、及 Instagram,目前是是全球最大同志交友平台 Grindr 的行動開發 VP。
訪問中我們先定義一流人才是是能幫公司把一個 app 從 80 分做到 100 分的人, 矽谷科技公司願意花大錢雇用這樣的人,因為一個成熟的 App 會遇到很多有挑戰性的問題,而頂尖的行動開發工程師可以在程式碼審核中把關,在架構上調整, 讓 app 可以持續進步。
頂尖的行動開發工程師常常有的特質是: 邏輯思維清晰、知道如何做有效率的溝通、有App 效能優化的經驗、善長解決棘手的問題、能夠做好審核程式碼、並且知道如何定義好個人及團隊的方向。
而挑選一個能讓自已快速成長的戰場則是讓人可以快速變成一流高手的秘訣。公司能提供的發展空間很重要,對於自已的 career path 在規畫的時候,須要注意自已做事的內容,是不是有持續的提昇自已的價值。另外,公司有發展、持續賺錢,有正向現金流,個人也才會相對的有機會發展。加入一間公司前可以仔細查看公司的商業模型/成長/高層的背景, 並多了解自已老板的背景,很多人做不開心是因為老板不懂自己的貢獻,自己被低估。
台灣的軟體業及行動開發近來有顯著的成長,希望各位軟體工程師都有找到方向,早日晉升頂尖的工程師。
和 Alexander 訪問的完整內容歡迎收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489210741639987/
未來的許多直播也在聯繫規劃中,希望藉由我一系列的工作文章、生活體驗、以及人物訪問,帶給大家更多矽谷經驗及成功故事啟發。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07/SiliconValleySummary.html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支影片主要是很多車友想作動力升級卻沒有一個地方有人分享完整的經驗,網路上搜到的資訊不是太過老舊,就是資訊不完整的零散片段。 我希望透過這支影片和你分享我這些年來關於勁戰改缸提升動力的經驗,我只是小改的消費者(都說是工程師惹),並非專業人士,影片中提到的都是我自己親身用過的產品,絕無替任何廠商說話...
「app 工程師 履歷」的推薦目錄:
- 關於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 關於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 關於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 關於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 關於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 關於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 關於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請益] 中年Android工程師履歷寫法請益- 看板Soft_Job 的評價
- 關於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職場][軟體工程師]必勝履歷的實戰篇以Android工程師為例 的評價
- 關於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討論看履歷看得好累- 軟體工程師板 的評價
- 關於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工程師自傳範例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工程師自傳範例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工程師自傳範例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八卦
2018 年終回顧
2018 年進入尾聲,看到許多人寫的年終回顧,在今年最後幾天放假,我也檢視了我的一年,去年的年終回顧文是 “2017- 3個精彩經歷回顧、及3個人生領悟分享”。 總結一下今年的大事件及心得。
家中新成員
今年家中迎來第一個小 baby,新手爸媽難免手忙腳亂,晚上和親愛的老婆輪流照顧小孩, 我以前睡眠會睡的滿熟聽不到外界聲音,現在則是對小孩的哭聲很敏感,一聽到一點哭聲,不管是凌晨幾點,一下就會醒來,只能說父母的潛力真是無窮。 今年也大概是有生以來睡眠最少的一年, 比考大學那年還少,但是看小孩一天一天長大,還是很有成就感,這箇中滋味真的是要當了父母才能體會的出。 而小孩子進步的速度超快,一下會坐、會站、會拍手、會吃大人的食物,我們不時會驚喜她又進步、長大了!也警惕著我要像小嬰兒一樣,對世界充滿好奇,並持續進步。
部落格線上線下
11 月應 徐丞志老師邀請出席台大校慶及化學系系慶活動,分享我 “希望我大學就知道的事 & 3 次人生低潮落魄時期故事”,活動當天有大概 100 多位朋友專程來聽我演講,把 180 人的會場擠得水泄不通,分享會後也有和一些朋友交流,這應該是我寫部落格以來第一次和讀者有面對面的機會。
而我的演講稿 希望我大學就知道的事 & 3 次人生低潮落魄時期故事 也是我今年最熱門的文章, Facebook 加部落格共有 23 萬人閱讀, 2800 個 likes 及近 800 個 share。 第二高的文章你有 Impostor syndrome (冒名頂替症候群) 嗎? 則有 20 萬人閱讀, 4100 likes 及 500 多個 share。 第三高的面試技巧及心得,如何有條理的說服面試官? 有15 萬人閱讀, 近 900 個 likes 及 300 個 share。 Facebook 粉絲頁 Follower 從年初的 4500 左右到現在 1 萬出頭。很感謝閱讀及 follow 或 fans 的朋友們,每個增加的數字都是對我的分享多一點鼓勵。我知道我的文筆還不夠好,但是藉由持續的堅持輸出分享,希望把我一個半路出家什麼都不懂,一步一步現在到矽谷,取得一些小小成就及個人的進步分享出來。
內推及牽線
今年幫了大概將近 30 位朋友內推美國、新加坡、加拿大、歐洲、以色列等地的職缺。大概有 10 幾位有電話面試,有幾位有到最後一關 on-site interview, 可惜都沒有得到 offer。 有 2 位朋友後來因為履歷有在系統裡,有被其他職缺的 HR 聯繫,面試了不同職缺而得到 offer。 有點失落內推沒辦法拿到 referral bonus XD。 不過面試本來運氣也是蠻重的因素的,還是很開心有幫助到一些人得到面試機會。
另外我也幫忙了一些朋友的公司宣傳招人(1, 2),也有在公司內部幫忙認識的 manager 招人。其實這些事情我都沒有任何好處,不過秉持著我能讓兩方的人都能受益,和大家做個朋友的精神來推動,成果的轉換率還不夠高,希望明年會好一些。
工作
因為是做內部的工具,所以不太方便分享,不過下半年開始做了 3 個 projects, 也當了 2 次新進工程師的 mentor,幫助他們在技術及文化上能快速融入公司。 工作一段時間後,慢慢知道的我的長處及不足之處,了解有些事情是沒辦法一蹴可幾的,現在會平心靜氣的累積實力,等待時機到來。
冥想
其實從一年多前我就開始會每天冥想、沈澱我的心思, 從一開始會不小心睡著或是一直分心,到現在稍為比較可以專注呼吸及關注身體的變化。 我不能很肯定的說冥想有什麼立即性的幫助,但對於我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會比較有 mindfulness, 會練習不讓一些生活無法控制的事情影響我的情緒太多。有許多 app 可以幫助冥想, 我用了一些後, 最喜歡 Calm 這個 app。
總結來說,2018 是個忙碌的一年,人生的責任更重了,有限能運用的時間變得更少,激勵我要更善用時間。 部落格及粉絲頁有成長,之後可能會再思考一些新方向來分享。幫忙朋友、廣結善緣、累積實力、及關注自我是我努力的方向。
謝謝你閱讀我的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部落格,希望你也有個精彩的 2018、明年 2019 年有個超棒的開始!
你的 2018 過的如何呢? 歡迎留言分享。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8/12/2018YearlyReview.html
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八卦
許多人思考轉行成為軟體工程師, 在 2019 年的矽谷,從我的觀察,好像沒有像前幾年那麼容易了, 成功的案例還是有,但是大家都會花比較多的時間,今天分享客串作家投稿關於轉職軟體工程師的歷程。
----------------------------------------------------
<客串作家投稿> 自學轉行軟體工程師到底有多難?
很多人知道我想要轉行寫程式之後,都想知道這是一個怎麼樣的過程。畢竟日常生活中(尤其在矽谷)實在太常聽到靠著自學或者上三個月的 coding bootcamp 轉行成功的案例了。但在這個網路時代,倖存者偏差更容易被放大分享,成功的故事很容易引起討論,卻鮮少聽到那些失敗的案例。今天我以一個在七個月以前開始全職自學寫程式(在家上線上課程)、四個月前開始找工作(而還沒有找到理想職缺)的人的角度分享我不怎麼順利的歷程,做一個平衡報導。
Q:真的有人上三個月的速成班就可以成為軟體工程師?
A:是的,真的有。 很多人會說這怎麼可能?那大學讀四年都讀假的嘛?但我身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人,有些甚至連大學學歷都沒有就成功進 Google 等大公司當軟體工程師;只能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覺得不可能的事情換到這個時代、矽谷這個環境、這邊聚集的菁英和資源,就是有這樣的事情。但這就像當年全世界的人來舊金山淘金一樣,有些人一夕暴富,卻有更多人空手而回。
Q:自學寫程式難嗎?誰都可以嘛?
A:這是我當初決定全職自學寫程式時最常 google 的問題。我甚至常常搜尋 Am I too stupid to code? 在我心目中寫程式一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遙想高中、大學時代學C++,我就因為覺得太難理解 code 而放棄學習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科目。 現在有點不同了。Youtube 的發達、網路社群的發達,使得學習任何東西都沒有那麼難。再怎麼愚蠢或困難的問題,google 一下就會有答案。所以是的,我相信任何人都能夠自學寫程式。但學寫程式就像學日文一樣;任何人都可以學,問題在於你可以學到多好的程度?可以好到拿來當吃飯的工具嘛?也許你只會幾句日文,足以讓你在日式餐廳打工;也許你會日常口語,可以當個旅遊團領隊;但如果你想當日文老師,那你就需要會複雜的文法甚至日本文學。自學寫程式不難,但找軟體相關的工作難易不均,只能自己定義目標了。
Q:找到軟體工程師職位難嗎?
A:難。至少我覺得是很難的。 現在公司面試軟體工程師的型態大概有兩種:大公司考 data structures & algorithm,小公司考你實際作出一個 app 的能力。市面上的 coding bootcamps 主要教的是實作手機、電腦網頁的能力,data structures & algorithm 還要靠自己去練習。練習這些題目的過程就有點像以前高中時代在寫參考書、考模擬考,但面試的過程卻比以前考聯考難多了,因為你不是安靜地跟你的考卷掙扎一個小時,你得對著一個面試官解釋你的解題過程,在一個白板上寫出標準答案。以我幾次面試的經驗來說,現在門檻真的很高,答案只要有一點錯幾乎都不會過,所以如果要通過這些面試,真的就是要做到平常模擬考可以考到120分的程度,這樣考試當天考慮緊張、考慮各種失常還是可以考個 98分那樣,才有辦法過關。
Q:會不會連面試機會都沒有?
A:目前來說,我覺得獲得面試機會難度普通。我大學和碩士讀的是台大工學院科系(但不是資訊工程),履歷上跟軟體相關的經驗近乎沒有,但還是會有一些公司考慮給我面試機會。對我而言最大的門檻就還是過不了technical interview。各個公司都想要找那種很聰明、眨個眼就可以想出超有效率解題方法的人;如果具備這樣的能力,這些公司半夜也跪著來求你加入他們,不管你是什麼背景來歷。如果跟我一樣解題能力差強人意,那有再多面試機會也是過不了的。
Q:我適合做軟體工程師嗎?
A:我發現很多人跟我一樣,有轉行的念頭,但不確定自己想要做什麼。在矽谷這邊很多人轉行當軟體工程師或者房仲。這兩個職業算是這邊最具代表性的兩個職業吧!但並不能夠因為大家都做這個就決定跟風。 我也是花了兩年的時間探索我想要做什麼才做出這個決定的。而我怎麼探索的呢?就是實際學學看、做做看,就算是去做免費的、做義工,如果覺得有興趣就試一試。沒有實際嘗試靠空想很難確定自己是不是想要做一件事情。 有些人說缺乏轉職的勇氣,那可能是因為還沒有確定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方向是最難的。如果真的確定了,就只能放手一搏試試看了,不然你會整天一直想。會不會成功呢?我只能說只要你不放棄就還不算失敗,但要堅持多久真的因人而異。我常常把我現在轉職的努力想成創業、投資生意。並不是每筆生意都可以成功,因為每筆生意都必須有停損點。但這也沒有關係,至少嘗試了就沒有遺憾。
-------------------------------------------------
我想實驗一下看能不能把這個社群的成員網絡的工作資訊集結起來,如果你的公司、或是你知道有什麼入門軟體工程師的職缺,地點是在美國,或是可以遠端工作的話, 請留言或是直接傳訊息給我,謝謝!
👩💻👨💻🙋♀️🙋♂️
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評價
這支影片主要是很多車友想作動力升級卻沒有一個地方有人分享完整的經驗,網路上搜到的資訊不是太過老舊,就是資訊不完整的零散片段。
我希望透過這支影片和你分享我這些年來關於勁戰改缸提升動力的經驗,我只是小改的消費者(都說是工程師惹),並非專業人士,影片中提到的都是我自己親身用過的產品,絕無替任何廠商說話或背書。
然而 SMRT 59 300 是我認為好騎好脫手的設定,目前改裝成熟,耐用度及操駕都是非常不錯的水準
如果你也好奇動力調整後的眉角,希望這部影片能夠幫助到你
最後,呼籲健康玩車,切忌不要為了玩車而貸款。
小改怡情,大改傾家蕩產。
👮 北宜 Beiyi APP 全系列貼紙只有這裡買的到 👉 https://beiyi.info/stickers
(貼紙收入將會支撐 Beiyi APP 持續的開發及維護)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地上滾日常 IG: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工程師技術 FB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技術部落格 Blog:https://blog.niclin.tw
⭐ 個人履歷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勁戰 #改缸 #油耗 #59300

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評價
整個北宜公路摔車頻傳到身為 App 開發工程師的我要出來說些什麼了😨
提醒各位車友,安全騎車開心找照才是長久之道,共同珍惜維護北宜公路。
山道是騎車放鬆的好去處;賽道才是挑戰極限的地方。
🎁 如何取得貼紙?
「藍/紅」款式可以免費取得,位置如下
📍銀河洞便利商店
📍財茂 328 咖啡
👮 北宜 Beiyi APP 全系列貼紙只有這裡買的到 👉 https://beiyi.info/stickers
(貼紙收入將會支撐 Beiyi APP 持續的開發及維護)
Beiyi App 下載: https://beiyi.info/app
Beiyi App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eiyiApp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北宜公路 #區間測速 #摔車

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評價
下班就想耍懶是人之常情,每天只要懶一點都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下班時間就是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機點,這支影片我會和你分享,在下班之餘我都在做些什麼?我是如何規劃一步步完成自己每個階段想做的目標,希望能帶給你一點想法和幫助囉
「選擇做什麼,就決定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影片中的時間規劃基本上是我每天的行程,但還是會依據情況做調整,週末的話會去玩桌遊、衝浪、騎車等等
章節:
00:00 從入門到專家
01:52 從下班到入眠
04:00 學會如何利用大腦
08:58 下班時間累積的戰績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時間管理 #工程師 #學習 #成長

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職場][軟體工程師]必勝履歷的實戰篇以Android工程師為例 的八卦

[職場][軟體 工程師 ]必勝 履歷 的實戰篇以Android 工程師 為例|要如何寫出讓你更 ... [軟體 工程師 雜談] 專業Android 工程師 來聊聊:想寫Android APP 要用JAVA ... ... <看更多>
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討論看履歷看得好累- 軟體工程師板 的八卦
最近部門有個職缺,我把所需的技能丟給HR,由於HR也不是軟體工程師背景,他就憑技能關鍵字去撈履歷,之後我收到HR轉了好幾份履歷給我,我發現大家技能 ... ... <看更多>
app 工程師 履歷 在 [請益] 中年Android工程師履歷寫法請益- 看板Soft_Job 的八卦
版上的大大們好
小弟做過蠻多東西
本職外通常會被同時兼職其他工作技能
像是部分的PM, QA, 企劃, MIS, 總機等等
這幾年在製作履歷時
總覺得作品集之類放到最後
會使履歷變成過於冗長
研究過的元件和功能不少
但在履歷上不知道要怎麼表達
目前主要技能點都點在商用的APP上
主要想請益的是
像我這種有點年紀, 需要求薪水
溝通能力還行, 嘴砲不太行, 被凹太大會不爽
技術上雖然不是大神, 但以往到現在工作上的問題都能解決
對資訊解決方案能提供意見想法並實踐(EX: 需要那些人才, 網空自架, 找第三方支付, 等等)
該怎麼調整履歷才能突顯自己價值並不要被凹太大
然後讓自己增加入取率和面試率
以下附上部分遮蔽履歷
還望版上大大們能指點
感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48.15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616693142.A.955.html
※ 編輯: RX1226 (123.192.48.159 臺灣), 03/26/2021 01:26:36
然後我把原理看完按照作者coding style寫了出來push回去, 這樣大概花了5天
但上面這樣我覺得很有貢獻或成就感, 卻不知道該表達或這其實沒甚麼的方式
謝謝marktak大大的指點
確認好code style後, 如果主體是我架, 我會用hook方式或講好方式進行,
那如果是加入專案, 我會按照原主架構去仿寫, 除非原本的太誇張我本能性排斥
謝謝now99大大給的說明
重覆和表達的部分我在想想要怎麼表達
然後巨匠電腦那些是為了時間線, 當初去面試某數字公司時人資告訴我
每段時間都要列出來, 所以我後來就都把時間軸都補上
謝謝Eric0605大大的分享和認同
我使用的概念是是否能達到目標, 也就是適合使用的時機, 在效能差距不大的狀況下,
選好維護的方法用
才會去加viewmodel和livedata, 因為之前看別人寫的架構, 覺得硬要一起用會變很冗
所以目前是有用到我會用
才能保留重點又不會說明得太簡,可能要用合併的方式處理
都被亂搞爆, 程式碼內被埋木馬, 且大部分東西無交接狀況下, 到現在4個月後
大概可以正常繼續上線, 這部分的處理, 還有被埋的一些未來未爆蛋掃蛋,
不知道適不適合寫在履歷?
如果可以幫到別人的產業更好, 所以我沒有要特定產業, 但因為想要追求薪水
所以好像選擇也不多
所以才寫的, 但目前看起來好像寫了負面多
所以都把它寫成類似的樣子, 沒有寫些不同營養或有趣點的東西
這邊我在想看看怎麼合併
然後再把基礎+基礎組成不同應用而已, 然後可能有些在用的時候會發現一些使用眉角
硬要找和大家不同的, 大概就是會略算一些專案成本, 或是搞懂原理之後, 可以實踐
算是較偏研發的工作也可以, 然後有操作Google的後台影音廣告的經驗, 這部分我發現
很多公司, 好像都不知道可以這樣做的
誇張, 因為公司發生事件, 與後來某部門主管生病請長假後, 突然就使出人間蒸發, 所
以原本掛在其部門底下的MIS工作, ERP, 網域網址, 倉儲系統,印表機, 新人AD, 裝電腦,
聯絡第三放支付, 等等都被說是我的工作, 然後和外包廠商談規格, 說明, 測試, 溝通等
導致本職工作上這幾個月比較少時間處理, 但東西還是有準時交, 導致履歷上我不知道
應該要縮減還是要攤開, 但縮減又會變成沒做什麼的疑慮, 但我會想想怎麼更好表達
大多會在一個範圍內, 不過離題了, 推一個 戶田惠梨香 讚
※ 編輯: RX1226 (123.192.48.159 臺灣), 03/28/2021 01:17:15
※ 編輯: RX1226 (123.192.30.226 臺灣), 04/26/2021 21:24:41
※ 編輯: RX1226 (123.192.30.226 臺灣), 04/26/2021 21:25: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