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況轉播 #尊貴碳鍋與RAW午宴
今年初,我在Instagram上發現了一個謎般的鍋子,外方內圓,黝黑如炭,照片與影片精雕細琢,形象尊爵。攤開其廣宣名單,哎呀呀,不都是國際級大廚嗎!東京是奧田透,墨西哥是Enrique Olvera,利馬是Virgilio Martinez,義大利阿爾巴是Enrico Crippa。那麼,台北由江振誠擔綱,順理成章。
三個神秘黑盒子從RAW的廚房乘著推車出場。江振誠主廚開宗明義:「這鍋子集壓力鍋、鑄鐵鍋、燜燒鍋於一身。」他分別示範了三種用法,第一煮是白米飯,似壓力鍋那般炊出完美晶彈的青森「青天霹靂米」;第二煮是牛菲力,如鑄鐵鍋那般燒出外焦香內瑰嫩的質地;第三煮是鴨肝與高麗菜鑲肉,仿燜燒鍋那樣火力穿透入裡,熟度均勻。
「而且很好看。」江振誠再加一點。
被江振誠說美的鍋子,是「#ANAORI kakugama碳鍋」,由日本的碳素專門製造商「ANAORI Carbon株式會社」成立的全新品牌,瞄準fine dining餐廳與高端家庭用戶。為什麼說高端呢?各位若上官網去查價錢,小尺寸要價NT$74,900,大尺寸要價NT$129,900。買鍋堪比名牌包。
奢侈品的價值未必以實用性來衡量,不過這鍋,確實有獨特的訴求。碳石墨一體成型,這咖鍋,導熱非常優異,畢竟,碳石墨的遠紅外線量是鑄鐵的五倍。日本的燒鳥、燒肉時常強調木炭,就是著眼於遠紅外線,也就不妨將此碳鍋想像為,食材被竹炭包圍著烹調。也因為厚,以及中央的釜型設計,於是也導熱均勻、蓄熱良好。適於直火加熱,烤、燉、煮、炸、蒸皆宜,上方的蓋子,翻過來還可做煎烤盤;中間一層檜木蓋,加熱後會散發優雅香氛。
繼續用原有的壓力鍋、鑄鐵鍋、燜燒鍋當然也可以,功能性與實用性則會限制常人對於鍋具的想像,吧。
別再讓大家誤會我在賣鍋子。託ANAORI之福,我也嚐到了RAW今年開賣以來備受好評的「Andre is back」菜單。
從頭到尾,毫無保留,沒有在手軟的。RAW哪一次不是這樣?而這次,我又明確感受到菜色之精之細,執行準確,那是對於「好吃」的深度理解,藉由一切細解綻放光芒。這的確延續Restaurant ANDRE的DNA,兼有RAW的活潑與動感;而RAW是一間量體比Restaurant ANDRE大得多的餐廳,卻仍能把一道道菜複雜的配件與元素精準呈現,值得喝采。
很喜歡開胃點心中,昆布脆片與熟成帆立貝清脆與軟黏的對比,海帶絲疊上柔韌,不同口感堆積起來的鮮味,閃現油封檸檬的高頻亮香;海膽花生醬天使麵,宛如麻醬拌麵的趣味,卻是甜鹹鮮的完美比例教人折服;尼斯沙拉,以煙燻和魚油貫穿全場,馬鈴薯以煙燻羅勒醬、第戎芥末醬做出差別,香檳醋漬珍珠洋蔥與橄欖油的清新酸脆也很重要。
玉米三重奏,一刀刀片下的玉米彷彿綢緞,果甜搭佐鮮辣(辣烏魚子面疙瘩),頓時味道立體;另以愛樂壓與雞湯萃取穀物、香料與咖啡粉的風味,平添表演性與趣味,加味的雞湯沖進玉米與香草製成的膠囊成為「玉米濃湯」,味道也很討喜。水針魚捲也有細工,捲進的是鱸魚肉與香草碎,蘸上南法燉菜「Barigoule」轉化而來的大蒜、雞湯、朝鮮薊醬汁,或者焦化味噌,都很鮮美可口,發芽小麥柔韌的顆粒感與鮮甜的味道,也加強土壤、種子的風味。
還有百吃不膩(也沒吃那麼多次啦)的「Memory 1997」— 江振誠主廚在法國「感官花園」餐廳創作的第一道菜,溫暖的鴨肝凍、柔美的黑松露醬汁,經典而舒心。
作為ANAORI午宴的主菜,那道釜飯也是非常美味的。飯真的好吃,來自青森的青天霹靂米被炊得飽滿Q彈、粒粒分明,和均勻五分熟的滑嫩牛菲力與水潤油香的鴨肝送作伙,既是解構版羅西尼牛排,也是升級版牛肉丼。
在隔板林立的RAW吃飯,是全新體驗。這是降級後我的第一場餐敘,也唯有回到餐廳,才能實際體會餐廳多麽不可取代。
「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Facebook
- 關於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Facebook
- 關於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Sabrina味道筆記本 Facebook
- 關於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閒聊] 有吃過松露嗎?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洋芋馬鈴薯差別-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洋芋馬鈴薯差別-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閒聊] 有吃過松露嗎? - 看板WomenTal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閒聊] 有吃過松露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Facebook 八卦
#食況轉播 #小樂沐真正的好食材
「這道菜的重點,當然不是黑松露。」
非常陳嵐舒的一句話。
我推倒二片堆高成塔的黑松露,用力一切,穿過層層疊疊的蕪菁與茭白筍薄片,以及油封北海道干貝與奶油杏仁塔,持叉子全部送入口中,秋冬根莖蔬菜特有的甜脆,與干貝之嫩滑、塔皮的奶油香與鬆脆,交織出豐富的質感,義大利托馬起司(Toma cheese)的軟質鮮鹹夾藏其中,黑松露氣息微微,已過巔峰,輔以些許泥土的風味,「當作蘑菇吃吃就好,」陳嵐舒主廚說。
她真正的重點,是另外淋上的綠橄欖醬汁,特別選用今年十月運來的西班牙早摘橄欖油,和西班牙醃漬綠橄欖、蛤蜊汁做成醬汁,甘中帶苦、鹹中有鮮,青草香與杏仁味齊放,整道菜就脫俗了起來。
「還有這貢布胡椒醬,我們用這黑麻油做的。」
小龍蝦與鱈魚白子先被她略過了,這也很陳嵐舒。她畫重點的黑麻油,是「本草堂」特別為小樂沐以低溫(攝氏120度)初榨的客製品,經過催芽提升營養,倒出來直接品嚐,竟一點也不像原本熟悉的黑麻油,爆炸的香氣收斂了,堅果的風味轉變了,反而更接近苦茶油,陳嵐舒用來油封菱角,菱角竟有些似水煮花生;拿來做胡椒醬,柬埔寨貢布的粉紅胡椒與大量檸檬汁結合,釋放出濃烈而溫暖的辛香,蘸上小龍蝦或炸白子都極好,白子輕透的麵衣與適中的鹽味和貢布胡椒尤其搭。也的確,貢布胡椒醬才是主角,然而,不論是散發堅果氣息的油封菱角,或者花果香四溢的炭烤紅心芭樂、綿軟甜厚的炭烤南瓜,每一個配角都撐起了場面,風味足實。
淋上桂花油醋的新鮮羊奶起司,奶滑飄酸,和西施柚、炸米花一起吃,優雅宜人。問她羊奶起司來自哪裡?「是台灣的」,陳嵐舒細聲說明,「就是我們附近的『Dida Cheese』,我讓它放一個禮拜,羊味淡一些,再調入牛奶,做成我們想要的味道。」至於泡沫綿密的卡布奇諾紫玉米湯,橫亙在湯杯上方的無花果酸種麵包條,塗了椰子油烤脆後,底部一層法式酸奶(creme fraiche),也來自Dida。「我們試過法國進口的creme fraiche,可是味道還是不比本地新鮮做的濃郁。」
#食材站得更前面
很多人大概好奇,「小樂沐 Le Côté LM」與原本的「樂沐」,究竟有何不同?
除了我先前寫過的,更輕鬆自在、更融入鄰里的改版(這樣的社區餐廳你看看!),小樂沐不同於以往的一大主張是,食材站得更前面了。當然不是說過去的樂沐不注重食材,「以前我們的奶油、橄欖油都用得非常好」,但是,在樂沐時代妳不會看見陳嵐舒特地出來解說她用的是什麼油、什麼來歷;這一次,她則從廚房裡拿出來西班牙早摘橄欖油、催芽初榨黑麻油,放在我們面前,其身影與充滿熱情的解說,我第一次見到。也不只是油,好比前面提到的羊奶起司與法式酸奶,以及西施柚,「是我們特地和一個農友收購的,買了一百多顆,我們就到處放,讓它辭水,用完再換別的當季水果。」
「樂沐以前很刁鑽,呈現的細節很多,客人沒有空間理解單獨的食材;現在小樂沐就有空間給客人一個一個看,加強印象。」
這樣的空間得以出現,則是因為變輕鬆的小樂沐,料理製程不能太複雜,不必像以前一樣層層堆疊百轉千迴,「每一種元素是用更快速與直接的方式點題,很快讓客人感受到味道。」她舉例,以前會用高湯為底,各種不同材料堆砌味道;現在會用一種主食材切入主題,用比較簡單的醬汁(如橄欖油)來烘托。
「小樂沐要把思考方式模組化,以前樂沐有很多看不見的成本,現在有比較多簡單的方式。客人不用花太多心思了解,只要覺得很棒就好了。」
#真正理解台灣食材的好
不過,還有一個更深層的理由。
「大家都在講台灣的食材很棒,但很多時候,大家沒有找到最好的東西。」
她認為,台灣有些食材、調味料真的是世界級,她舉「土生土長」的花生油為例,「真的就像一大把剛烘好的花生在你面前」;但她認為,很多人沒有真的理解,什麼食材怎樣的質感最好。她自己也經過一段學習的過程,「幾年前我也不知道香油和黑麻油的差別,原來台灣沒有白芝麻、只有黑芝麻,但壓榨溫度太高,只取香氣但破壞營養成分。」後來經由顧瑋介紹認識「本草堂」,她才請對方用經過催芽、營養成分較高的黑芝麻,用較低溫的方式榨油,成果也的確和市面上的黑麻油截然不同,雖然香氣較溫和,味道卻更豐富。
「不是很概括地說台灣的雞很好、台灣的豬很好。台灣的食材,到最好的時候可以跳脫想像,現在的餐廳給我很大的任務與空間來探索這件事,也才有資格講台灣的食材好。」
#可以自己活下來的餐廳
與我上次品嚐的午餐單點不同,這一份菜單,是晚間的套餐,內容與形式比較接近過去的樂沐,只是更簡潔。
午餐與晚餐準備完全不同的菜色,這樣的重責大任,陳嵐舒交給主廚方柏儼(Raymond Fang)來執行。方柏儼是有經驗的好手,曾經歷亞都麗緻巴黎廳、台北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與倫敦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在加入小樂沐之前,是台中紅點文旅前「L'ARÔME法式餐廳」的行政主廚。方柏儼說,他很高興在生涯這個階段,還能跟隨一位主廚再次學習。
對於陳嵐舒而言,催生小樂沐的過程中,她反覆思考的問題是,該怎麼讓這間餐廳可以self-sustain(自給自足)。
「我希望小樂沐可以在台中好好活下來,不太需要celebrity chef(名廚)的加持。」
人生重心更往家庭移動的此際,陳嵐舒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 延伸閱讀:
Liz 專欄 / 陳嵐舒主廚回來了!小樂沐 Le Côte LM 正式開幕
https://taster.life/liz-lecotelm-2020fall/
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Sabrina味道筆記本 Facebook 八卦
春天就是白蘆筍~對法國白蘆筍有偏心、我承認~特別問過法籍主廚Eric、再三確認(靦腆的主廚臉上寫著我是法式餐廳的法籍主廚當然我會用法國白蘆筍~哈哈哈~~~)醬汁的調味相當用心地降低奶油和鮮奶油用量、搭配白蘆筍的荷蘭醬汁、品嚐起來意外地清爽、但是仍保留著那股濃稠而不膩,搭配白蘆筍整個很春天的感覺~~(心裡還想著上次品嚐用水波蛋搭配伊比利火腿絲的白蘆筍☆彡)綠蘆筍穿著薄薄一片起司,搭配雞肉熬煮濃郁的醬汁,綠蘆筍的鮮脆和甜、稍微融化的起司像是醬汁般以雞肉sauce提味!而且...沒有綠蘆筍那個蘆筍青味...哈哈哈~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覺得綠蘆筍美味^^ 湯,是淡菜跟番紅花熬煮的高湯,一公斤熬煮大約3-4人份、十分鮮美,我跟主廚說台灣有薑絲蛤蜊,蒜頭蜆...這個淡菜湯嚐到的都是淡菜的鮮甜(以前時常被淡菜保存或是品質不佳的味道嚇到)今天完全呈現享受狀態!已經是日本料理湯品的鮮度,真享受~今天主菜是藍龍蝦、烹煮龍蝦(應該說蝦蟹類)溫度、時間都會影響最後的呈現,外表或許差別不大、但是在舌尖的甜度、口感、鮮美都會因爲一分一秒而大受影響!常常吃到過度烹調的蝦蟹肉質不但老,甜味也隨之而去、烹調不足的那個鮮美提不出來,稍微軟爛尷尬的口感也是讓人臉歪一邊.....這次的藍龍蝦,真,成,功!很久沒有品嚐到如此功夫的龍蝦、鮮甜,Q彈,搭配清爽的蔬菜末、酸酸甜甜的醬汁、還有龍蝦好朋友的黑松露、搭配龍蝦肉一起品嚐~不小心一下子就吃光光^^
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洋芋馬鈴薯差別-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八卦
非常非常難得少見,有著滿滿松露顆粒的松露油,香味濃厚誘人,還有松露蛋黃醬更是絕對美味,喜歡松露的人千萬要快下單,甚至是囤貨都狠可以! 【 #宛若 ... ... <看更多>
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洋芋馬鈴薯差別-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八卦
非常非常難得少見,有著滿滿松露顆粒的松露油,香味濃厚誘人,還有松露蛋黃醬更是絕對美味,喜歡松露的人千萬要快下單,甚至是囤貨都狠可以! 【 #宛若 ... ... <看更多>
黑松露油白松露油差別 在 [閒聊] 有吃過松露嗎? - 看板WomenTalk 的八卦
看到這個松露以為是化妝品
顯現出高貴感,價格也升級XD
聽說松露醬的松露很少
還有松露巧克力也是假的…
做成蜂蜜不知跟一般蜂蜜有什麼差別?
有人吃過真正的松露嗎?味道如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28.1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24111318.A.BA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