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材料知多點 -麵粉 Flour】
很多朋友跟著食譜做蛋糕、餅乾,做出來的成品都不同/失敗,為什麼呢🤨🤨
⚠️要成功,就要先對材料有一定認識,不要隨意用其他麵粉/材料替代,否則成品一定做不好😎這次就跟大家談談最常用的麵粉,我已將資料放入相簿內,以後大家想看,直接去我的相簿就可以找到了,好方便😇
🍔🧀無論做包子,麵包,蛋糕,薄餅都經常會用到麵粉,究竟用那種麵粉最好?🤔
麵粉的筋度取決取麵粉內的蛋白質含量,不用的國家,麵粉名稱或會有差別,但看看麵粉內的蛋白質含量,就會分得出是什麼麵粉來🤗
1) 高筋麵粉Bread Flour: 含12.5% -13.5% 蛋白質,含量較高,筋度較強,適合做麵包🍞
2)中筋麵粉Plain Four: 含9.5% - 12% 蛋白質,可做中式包子,蛋糕等,較為常用的麵粉🍰
3)低筋麵粉Cake Flour: 含8.5%以下的蛋白質,筋度低,適合做鬆軟的蛋糕,如海綿蛋糕,或餅乾🍪
⚠️如家裡沒有低筋麵粉,可以在120克中筋麵粉內拿出30克的麵粉(即現只有90克麵粉),然後再加入30克鷹粟粉(玉米澱粉/Corn Starch) , 將麵粉過篩5至6次,就成低筋麵粉。但一定一定要用中筋麵粉!
4)自發粉Self-raising Flour:麵粉內已包含膨脹劑,如使用自發粉,那就不用再加發粉或泡打粉
⚠️ 如沒有自發粉,則可用中筋麵粉代替,只需在每200克麵粉內加一茶匙(5克)泡打粉便可!
5)全麥麵粉Whole Wheat Flour: 因為麩皮的含量多,100%全麥麵粉做出來的麵包體積會較小、組織也會較粗,麵粉的筋性不夠,通常也會跟高筋麵粉一起使用
6)裸麥麵粉Rye Flour:這麵粉是沒有筋度,即使與酵母使用,也不會膨脹,做出來的麵包會超扎實,超硬。所以用裸麥麵粉時,通常都會跟高筋麵粉,全麥麵粉等一起做用
7) 粗粒小麥粉- Semolina Flour: 是小麥粉的一種,顆粒比較粗,顏色帶黃。主要用來做Pizza 和意粉🍕🍝 印度和非洲國家,會用Semolina 做鹹的食物。而歐洲人也會用來做甜品。但如果沒有,也可用中筋麵粉代替。
❓很多人都問,如沒有中筋粉可用高筋粉代替嗎?可以將高筋粉和低筋粉混合取代中筋粉嗎?這是絕對絕對不可以的🙅♀️🙅♀️
最好在做蛋糕、麵包前先看清楚食譜要求用那種麵粉,如沒有註明,那就是指中筋麵粉。如家裡沒有,就去超市買回來再做,免得成品不同,浪費材料和時間🙄
因不同的麵粉對做出來的成品都會有影響,小心不要用錯喔🥳
圖片來源:互聯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本咖喱 #日本廚房 #日本咖喱歷史 講述日本咖喱發展歷史,日本咖喱跟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有什麼分別,介紹日本調味料,S&B 紅色特大罐裝咖喱粉,價錢、特色、容量、保存方法等等,咖喱種的薑黃素對人體的益處。 自1853年黑船來航開始,日本的鎖國體制已經事實上不復存在,而橫濱周邊地區也開始居住了...
麵粉小麥粉差別 在 貓兒的玩樂廚房 Facebook 八卦
About Pasta~~
今天來聊聊很常吃,卻感覺既熟悉又迷惑的義大利麵條吧!!
義大利麵撇開「形狀」不說的話,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
一種是可以大量生產的包裝乾式麵條(Pasta Secca),另一種則是新鮮的手工雞蛋麵條(Pasta Fresca)。
這兩種麵,成分上最大的差別也就在於「雞蛋」。(您可以查看手邊的包裝義大利麵,通常成份只有:杜蘭小麥粉、水。)
而手工或家庭製作的雞蛋麵條--是以雞蛋、麵粉(可同時使用一種或多種麵粉)、鹽、水、少許橄欖油為主要成分。
當然,包裝生產的乾式麵條和雞蛋麵條口感不同,不過,對義大利人來說:以上兩種分類的麵條並沒有哪一種麵條特別好吃之說!(就算是包裝麵條,也有各家商業機密,口感、價格大有不同)
但,撇開以上的成分、價格、和麵條口感,義大利人更在乎的事情其實是.......
「什麼形狀的麵條搭配什麼樣的醬汁!」
一般而言,乾式麵條搭配的醬汁以橄欖油為基底的比較多。
而雞蛋麵條,則以奶油或奶醬為基底的醬汁較多。
比方說:大家所熟知的波隆納肉醬麵(Tagliatelle al ragu Bologna),使用的經常是手工寬麵,而肉醬是奶油基底的醬汁。
而一般我們常吃的義大利麵條Spaghetti, Bucatini或者Linguine則通常會搭配橄欖油基底、蕃茄醬、以及海鮮等基底醬汁。
以上是麵條類的義大利麵,若是貝殼麵、管麵類、蝴蝶麵等,則有略為不同的搭配。可以搭配肉醬、蔬菜、豆子或者比較濃稠的Cream sauce.
現在,您是不是對於義大利麵,有稍微深入的認識了呢?
麵粉小麥粉差別 在 Facebook 八卦
很多朋友跟著食譜做蛋糕、餅乾,做出來的成品都不同,為什麼呢????🤔🤔🤔
要成功,就要先對材料有一定認識,不要隨意用其他麵粉/材料替代,否則成品一定做不好😎
這次就跟大家談談最常用的麵粉,我已將資料放入相簿內,以後大家想看,直接去我的相簿就可以找到了,很方便😉
無論做包子,麵包,蛋糕,薄餅都經常會用到麵粉,究竟用那種麵粉最好?
⚠️麵粉的筋度取決取麵粉內的蛋白質含量,不用的國家,麵粉名稱或會有差別,但看看麵粉內的蛋白質含量,就會分得出是什麼麵粉來!
1) 高筋麵粉Bread Flour: 含12.5% -13.5% 蛋白質,含量較高,筋度較強,適合做麵包🍞
2)中筋麵粉Plain Four: 含9.5% - 12% 蛋白質,可做中式包子,蛋糕等,較為常用的麵粉🎂
3)低筋麵粉Cake Flour: 含8.5%以下的蛋白質,筋度低,適合做鬆軟的蛋糕,如海綿蛋糕🍰🍪
⚠️如家裡沒有低筋麵粉,可以在120克中筋麵粉內拿出30克的麵粉(即現只有90克麵粉),然後再加入30克鷹粟粉(玉米澱粉/Corn Starch) , 將麵粉過篩5至6次,就成低筋麵粉。但一定一定要用中筋麵粉!
*🎬影片👉https://youtu.be/Xtdkax9b4g8
4)自發粉Self-raising Flour:麵粉內已包含膨脹劑,如使用自發粉,那就不用再加發粉或泡打粉
⚠️如沒有自發粉,則可用中筋麵粉代替,只需在每200克麵粉內加一茶匙(5克)泡打粉便可!
5)全麥麵粉Whole Wheat Flour: 因為麩皮的含量多,100%全麥麵粉做出來的麵包體積會較小、組織也會較粗,麵粉的筋性不夠,通常也會跟高筋麵粉一起使用
6)裸麥麵粉Rye Flour:這麵粉是沒有筋度,即使與酵母使用,也不會膨脹,做出來的麵包會超扎實,超硬。所以用裸麥麵粉時,通常都會跟高筋麵粉,全麥麵粉等一起做用
7) 粗粒小麥粉- Semolina Flour: 是小麥粉的一種,顆粒比較粗,顏色帶黃。主要用來做Pizza 和意粉。 印度和非洲國家,會用Semolina 做鹹的食物。而歐洲人也會用來做甜品。但如果沒有,也可用中筋麵粉代替。
🔖最好在做蛋糕、麵包前先看清楚食譜要求用那種麵粉,如沒有註明,那就是指中筋麵粉,不要用錯喔!
圖片來源:互聯網
麵粉小麥粉差別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評價
#日本咖喱 #日本廚房 #日本咖喱歷史
講述日本咖喱發展歷史,日本咖喱跟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有什麼分別,介紹日本調味料,S&B 紅色特大罐裝咖喱粉,價錢、特色、容量、保存方法等等,咖喱種的薑黃素對人體的益處。
自1853年黑船來航開始,日本的鎖國體制已經事實上不復存在,而橫濱周邊地區也開始居住了為數甚多的歐美人,日本人也隨之得到了更多機會接觸西洋飲食文化,當中英國食品公司克羅斯和布萊克威爾(英語:Crosse & Blackwell,簡稱C&B)生產的咖喱粉便隨着明治維新登陸了日本。
咖喱最初在1772年左右自英屬印度傳入英國,其後一本在1861年出版、在當時廣為流行的食譜《家庭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開始鼓勵人們到店鋪選購咖喱粉,而非自己製作,藉此把咖喱的烹調時間大幅減少,並借蘋果和麵粉添加甜味和濃稠度。這種英式咖喱日後成為了現今日本咖喱的基礎,而咖喱在登陸日本時也被視為歐洲料理多於印度料理。故此,日式咖喱並非直接以印度咖喱為基礎,而是發展自已被西洋飲食文化薰陶過的歐陸式咖喱。
第一名接觸咖喱飯的日本人是山川健次郎。山川在赴美留學的船上首次接觸到咖喱飯,但據井上宏生著的《為甚麼日本人會喜歡咖喱飯呢》(日本人はカレーライスがなぜ好きなのか)一書提及,山川當時只吃掉了蓋在咖喱下的白飯。
最早的日語咖喱食譜出現於1872年、由敬學堂主人撰寫的《西洋料理指南》,當中舉出了的材料包括「蔥、薑、蒜、牛油、蝦、鯛魚、蠔、雞肉、蛙、小麥粉和咖喱粉」。由於食譜中包括了蛙作為材料,飲食研究家小菅桂子推測這種咖喱可能混入了法國料理的元素,不過這種做法並未在日本普及。較為普及的是同年由仮名垣魯文編纂的《西洋料理通》,其咖喱食譜列出了牛肉、雞肉、蔥、蘋果、小麥粉、柚子和咖喱粉等材料。
開辦札幌農業學校的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博士
1860年,福澤諭吉出版的《增訂華英通語》首先將咖喱翻譯為「コルリ Koruri ?」。1872年,當年受聘於北海道開拓使東京事務所的美國人霍勒斯·卡普隆獲提供的午膳包括咖喱飯。據北海道立文書館報《赤煉瓦》的記述,當時咖喱飯的名稱為「タイスカレイ Taisu Karei ?」。1873年,舊日本陸軍幼年學校開始逢星期六向學生供應咖喱飯作為午膳,但當時的名稱則未有記載。其後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在1876年於札幌開辦農業學校時,大力推動以小麥為主導的膳食,希望改善日本人因以米飯為主食而身體貧弱的問題,故鼓勵學生進食麵包等西洋食物,限制學生不得進食米飯,但咖喱飯則不受此限,當時咖喱飯的名字則被稱為「らいすかれい Raisu Karei ?」(「飯咖喱」,Rice Curry)。現今日式咖喱飯的片假名名稱「カレーライス Kare Raisu ?」(「咖喱飯」,Curry Rice)的起源則有數種說法,有指是1877年開張的法國料理店米津凮月堂首先採用[8],也有指是帝國飯店最早使用,但實際情況已難以考究。
早期「飯咖喱」和「咖喱飯」兩種稱呼均有被使用,而據S&B食品的介紹,兩者有着微妙的差別:「飯咖喱」多指飯和咖喱汁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進食的食法,而「咖喱飯」則指把飯和咖喱汁分開不同器皿進食的食法。然而在一般家庭,咖喱與飯往往只會一起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但卻越來越多人稱呼其為「咖喱飯」,「咖喱飯」的稱呼於日本戰後經濟高速增長期逐漸佔優勢,並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取得了壓倒性的地位,自此成為大眾所認知的名稱。
在咖喱傳入日本初期,咖喱粉基本上全部經C&B自英國進口,使用咖喱的食品價格也相當高昂。1903年,大阪道修町一間藥房「今村彌」自行製造出了咖喱粉。由於當年大阪人習慣在早上將之前一晚的冷飯和隔夜飯菜翻熱當作早餐食用,易於調理的咖喱隨即在大阪打響名堂。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舊日本海軍當時有超過三成軍人因飲食不均衡而導致腳氣病,軍方發現英國皇家海軍的咖喱飯包含肉類和蔬菜等食材,能彌補白米的不足,故將其採用為海軍指定伙食之一,是為最早的「海軍咖喱」。1908年,海軍出版《海軍割烹術參考書》,當年海軍咖喱飯的食譜包括了洋蔥、馬鈴薯和胡蘿蔔三種食材,這三種食材被稱為「三神器」。明治時期,日本本身並沒有這些西洋蔬菜,但由於北海道的氣候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相近,出身當地的在日外籍顧問威廉·史密斯·克拉克開始在其開辦的農業學校種植美國蔬菜,其後北海道的農場開始大規模種植西洋蔬菜,加上日本國內大量生產的咖喱粉,日式咖喱的雛形在明治時代末期已逐漸確立,成為現今日式咖喱的原型。
1932年,大阪阪急百貨店的食堂供應的咖喱飯連咖啡僅售20錢(當時100錢為1日圓),即使是平民也能負擔得起,因此瞬間大受歡迎,每天售出一萬三千多份。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糧食非常不足,此時印度向日本提供了多達7噸香料,促使日本中小學校供應咖喱作為學校午餐。1948年4月,東京都的部分學校開始供應燉煮咖喱,當時S&B食品的創辦人山崎峯次郎致力向學校導入咖喱,並取得了社會的正面評價,此後逐步將供應範圍擴大至東京23區以至日本全國。同時,各大生產商在1950年代開始推出各種即溶咖喱塊,至1950年代末出現罐裝咖喱,1960年代研發出日本獨創的即食包裝咖喱。在即食包裝咖喱面世後,各大咖喱廠商旋即在電台和電視台打上大量廣告,市場競爭激烈,咖喱飯從學校進入了一般家庭。1982年,全國學校營養師協議會將1月22日定為「咖喱之日」,此後全國中小學校每年均在此日統一供應咖喱飯作學校午餐。
關於咖喱飯受日本人歡迎的原因,當中包括牛肉在明治維新時期作為「文明開化」的象徵受到推崇,日本人開始廣泛進食牛肉,這令使用牛肉的咖喱也同時隨之普及起來。同時由於英式食法多把咖喱和小麥粉混合製成稠狀醬汁,再行伴以米飯進食,這相比起多數伴同印度薄餅進食的印度式食法,更為貼近以米為主要食糧的日本飲食文化,故在普及後受到了日本人的歡迎。
日本のカレー開発の歴史について話してください。日本のカレーとインド、タイ、マレーシアの違いは何ですか?日本の調味料、S&Bの赤い缶詰カレーパウダー、価格、特徴、容量、保存方法などを紹介します。メリ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