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是寶的超級食物】
#南瓜 是我最喜歡的食材之一, 含大量果膠,可保護胃壁,減少潰瘍,促進膽汁分泌,幫助食物消化。豐富的維生素 A、C 與 β- 胡蘿蔔素可增強黏膜細胞抵抗力,抑制癌細胞生長,預防肺癌、 子宮頸癌、乳癌、攝護腺癌、大腸癌、食道癌等;吃南瓜一定要連皮帶籽,因為皮是纖維和植化素含量最豐富的地方,南瓜籽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鈷和鋅。
#南瓜的料理方式 很多,它可以涼拌、紅燒、咖喱,蒸蛋、燒肉、燉雞,做饅頭、麵包、蛋糕;塞滿作料的清蒸南瓜盅是我們全家的最愛。和洋蔥一起打成濃湯,防癌護胃、預防感冒!
【南瓜洋蔥濃湯】↘ https://lihi1.com/GAcgt
👉想喝南瓜洋蔥濃湯+1
👉分享你最愛的南瓜料理
===食譜===
☕健脾潤肺【南瓜銀耳豆漿】↘https://lihi1.cc/esLMu
☕【逆轉心血管疾病】↘https://lihi1.com/6X5s5
☕【保肝精力湯】↘https://lihi1.cc/LbEQB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負重並不孤單 #超人與她的夥伴 #麵包包 這是一個公益性質的人物誌紀錄片,敘述麵包包的勇敢,友情親情的鼓勵,還有她令人動容的堅強。 面對病症的堅強心理,還有化療的疼痛恐懼,我無法想像她所面向的高牆,還有她所面臨的苦難。 邱個認識有限的朋友裡面,麵包包就是那位最勇敢最陽光的無限。 認識麵包包,...
麵包包 抗 癌 在 林杰樑 Facebook 八卦
“基因改造食物”民眾有知的權力!
(長庚醫院毒物科實驗室 林中英博士撰寫)
根據衛福部公佈2013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連續31年蟬聯十大死因首位,國人罹患肺癌及乳癌比例又分占惡性腫瘤的第一位與第四位;研究報告卻指出,東方人乳癌較少,抽菸者罹患肺癌的機會也比西方人低,這些東方奇蹟多與大豆食品有關。因此,我們不僅要擔心臺灣進口基改黃豆與玉米數量高達9成以上,罹癌患者若攝取此類大豆蛋白,是否有任何健康風險? 此外,臺灣有超過1/10比例是素食人口,素食產品多以黃豆原料製成,當這些有形的食物是否影響國人健康,針對基改食物安全測試與風險評估卻完全依據國外的研究報告來訂立標準時,消費者有「知」的權利外,衛生單位也需針對基改食物對國人健康風險進行追蹤研究與風險評估。
以植物而言,為了提高農作物生產量與增加作物對天然災害抵抗能力,將植物體內帶有遺傳物質基因的「DNA」進行修改,或與另一段不同生物的DNA 互相接合,重組DNA,藉以改變原物種的遺傳特性,並能大量繁殖的生物技術,稱為「重組DNA 技術」,或基因改造工程,經基改後的食物,為「基改食物」,如將抗蟲基因植入大豆作物中增加對廣效性除草劑耐受度,便可讓農人摒棄毒性更強的農藥,降低施用農藥的頻率,增加作物產量。
基改技術不但提昇農作物生長速度以及產量,也增強對病蟲害及抵抗惡劣氣候的能力,或改良了產品的養分,延長產品的保存時間及除去食物中某些能導致過敏的成分。因此,基改食物存在改善了1) 解決糧食生產不足,饑荒的問題。2) 農作物的改質,帶來優質產品,如:芥菜籽容易長霉,可透過基改技術剔除長霉基因,生產不易長霉的芥子油。3) 大量繁殖農作物可以轉製成生質能源,解決石化原料污染的問題等。
然而,基因食物也存在很多隱憂之處。1) 基因改造後是否會對大自然物競天擇的生物鏈產生嚴重生態破壞,甚至令某種動物或植物瀕臨絕種? 2) 基因改良過的農作物具有抵抗病蟲害及惡劣氣候能力,透過食物鏈而傳染給人類,人類是否有能力去消化這些已經改質後的基因片段? 3) 引入過敏原基因至食物中而不自覺,有機會令食用者容易產生過敏? 4) 基改食物安全測試不足,基改是否會因人類種族、生存環境、氣候與習慣產生變異,都須經過地區研究單位進行生物測試與風險評估後決定。
透過2月份簽署公告後的「新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衛福部應強制將總重含有 5% 以上基因改造食品標示義務,改採歐盟標準0.9%。然而,食藥署卻於近日「包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裏預告從2016年起規定摻入基改原料超過3%,才須標示為基改食品,而且,後續視執行結果,再評估是否降為0.9%。
目前,沒有任何辦法從食品的外觀或標示來分辨是否為基改食物,只能依賴科學儀器去偵測基改原料與原型的基因序列差異來判讀。但還是可從食物的來源加以過濾:
豆類製品:豆腐、豆干、豆漿、糖果、穀片、醬油、味噌、冰淇
淋、冷凍優格、植物性奶油、沙拉油等。
小麥製品:麵包、糕餅、饅頭、麵包、裹炸雞麵糊等。
玉米製品:麵包、糖果、零嘴、餅乾、飲料、冰淇淋、沙拉醬、
果醬、穀片等。
蕃茄:蕃茄醬。
因此,基改食物對人體健康是否引起過敏或致癌的疑慮尚未得到完全證實之際,做為國家最高衛生監督單位-衛福部應要替全民把關,做好基改食物的健康風險評估外,更需對廠商業者進行抽查追縱系統嚴格控管;並依據國家制定的法規,遵行摻入基改原料超過0.9%時應清楚標示,因為消費者有行「知」與「選擇」的權利。
麵包包 抗 癌 在 洪慈庸 Facebook 八卦
【命運之舞 我的時代使命 演講逐字稿】
慈庸九月,應在日台灣同鄉會的邀請,到日本演講。由於現場是慈庸說一句中文,現場再翻譯成日文,影片不是很容易觀賞,所以,慈庸請團隊製作了演講的逐字稿。逐字稿總共六千多字,有點長,但是很完整呈現了慈庸的思考與觀察。慈庸拜託大家,多多分享給還不是很認識慈庸的朋友!
小額捐款支持洪慈庸:https://goo.gl/c03KYH
按我購買青年票餐券:https://goo.gl/QCXIkk
--
命運之舞:我的時代使命演講逐字稿
一、三十一歲以前的洪慈庸
各位在日臺灣同鄉會、在日台灣婦女會、還有我們在日台灣醫生會,以及來自日本及臺灣各地的鄉親朋友午安,我是時代力量臺中第三選區立委候選人洪慈庸。
今天我來到這裡,是抱著十二萬分敬重的心情跟大家分享慈庸的心得。以前,慈庸曾經到過幾趟日本,大多是來日本觀光旅遊。但這一次十分特別,很感謝會長、以及朋友們讓慈庸有中機會與大家相見,談一談臺灣現在的現況,以及我們年輕人碰到的一些問題。
很久以前,我從來沒想過我會站在這裡,在眾人的目光之下。大家認識我,可能是因為兩年多前,我最愛的弟弟、爸媽最愛的心頭肉––洪仲丘,家裡發生了不幸的事。談及這個故事以前,請大家慢慢聽,讓慈庸慢慢說我們家的故事。
大家知道說我跟仲丘是姐弟,但是其實我們兩個是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我出生在臺中沙鹿,因為我的爸爸媽媽沒有辦法生育,所以我跟仲丘都是領養回來的孩子。慈庸的生母總共生育了七個小孩,而我是是排行第五的女孩。仲丘算起來跟爸爸也有血緣關係。血緣上,仲丘名義上的叔叔是他的生父。或許有人會問,不是親生的孩子的你們,成長過程有什麼不同?我會說,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跟一般幸福的家庭一樣。
細漢的時陣(小時候),我在臺中后里鄉間長大,我爸爸很疼女兒,所以我很少下田幫忙農事,但弟弟仲丘就沒那麼好命,勇壯的他,十歲就要下田、開鐵牛、搬運車,粗活樣樣來。
那慈庸小時候是什麼樣子?我愛玩、調皮,不是特別愛唸書,常跟堂哥會出去玩,以前大家都住在三合院。出門玩耍時,我們最愛欺負別家小孩。想當然,其他小孩子就會跟阿嬤打小報告阿,阿嬤會懲罰我們,讓我跟堂哥在門口亭罰跪。但是,我特別搞怪,只要阿嬤不留神,我就會起身溜走。最後,阿罵凍未掉,把我綁在荔枝樹上,媽媽下班回家,看到一個小孩被綁在荔枝樹上面,又驚訝又莞爾。這可能只是兒時小插曲,但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就帶有一種不服從威權、偶而叛逆的因子。
唸書時期,我是胖女孩。大家可以看到照片(剛剛那張照片右邊),大概有到七十公斤,現在的我,大概不到五十公斤。女孩到了愛漂亮年紀,就會想穿漂亮衣服,於是我下定決心減肥,我慢慢運動、持之以恆,最後成了你們眼前的慈庸。其實,減肥就像做事一樣是種毅力,而我的個性就是,當我要做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非常非常的堅持,不放棄。
畢業後的慈庸很平凡,是個認真任命「朝九晚九」的一個上班族。下班後累得不成人形,就如同現在多數打拼的青年人每日的寫照。每日回家後攤在沙發上看電視、發呆、紓壓。那時的我,偶爾想也許過個幾年結婚、生兩個Baby,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二、三十一歲的夏天
但我們知道現實通常不是童話。在我三十一歲的夏天,我記得,我永遠都記得,那一天。二零一三年的七月四號,我弟弟仲丘凌晨,在台北的三軍總醫院過世了。他離開的時候,一句話也沒留給我們,沒有。但是,手機裡有一個很長很長的求救簡訊。前一晚,也就是七月三號那晚,很恰巧我沒帶手機上班。回家以後,已經晚上九點多,我看到媽媽打來二三十通電話。心裡不安感襲上全身,我一路從高雄北上,到台北時是凌晨兩點多。七月四號凌晨五點多時,醫生告訴媽媽,不要再折磨仲丘了,讓媽媽帶仲丘回家。當天凌晨五點多天微微光,我們放棄了急救,仲丘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世界。
七月四號回到家後,我們完完全全不知發生什麼事。直到那一晚,我拿到了仲丘他在軍中使用的那一支留下求救簡訊的手機。在簡訊裡,他留下了很多話,留下很多讓我們感到疑惑的問題。後來,我在跟軍檢開會時,把這個簡訊及那手機交給軍事檢察官。但過了十天,軍檢並沒有回答我們對簡訊及相關的疑惑,也沒有妥善處理辦案。
在那時,曾懷抱懷孕生子過美滿家庭夢想的少女洪慈庸瞬間蒼老。那年夏天是如此寒冷,弟弟在軍中遭到不幸。而後的二十六天,台灣捲起滔天巨浪,八月三日的凱達格蘭大道,被一片雪白覆蓋。如果大家有看過媒體畫面,就會知道那被黑布掩蓋什麼都沒有,什麼都畫面都沒有,這困擾著我們,困惑了全體臺灣人民。
在那一段時間,軍事檢察屬他不願意面對問題,一直在迴避問題,的一個態度。讓全台灣的民眾,的一個心情非常的無法接受,然後讓全民的情緒非常的沸騰。雖然如此,在這個上會上面很多人提供我們幫忙跟協助。在這個過程裡面其實很多人給我們一些建議。有人會說,你們就去國防部前,抬棺撒冥紙去抗議。但是我們沒有接受這樣子的一個建議,因為我希望我們是得到一個清楚跟合理的交代。
我們想要知道,仲丘為什麼會在軍中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只希望軍事檢察署跟國防部能清楚地調查,並告訴家屬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面對親人逝去的傷痛,面對司法、面對媒體,其實我不想成為鎂光燈焦點,我只希望能為從此沒有辦法替自己說話的弟弟找回一個公道,但遺憾的是,我始終為能得到交代。
故事說到這裡,請容慈庸談談當時的心情。老實說,當時站在講台上的我,腦袋只有一片空白。看著台下萬頭鑽動的人潮,心頭一陣溫暖,但那悲戚難過的情緒揮之不去。當下的我,並沒有想太多,也沒有意識到,仲丘的事件成為台灣公民力量崛起的轉捩點,我沒有意識到,這會徹底改變我的人生,讓我走上一條始料未及的道路。
三、命運的質問
在仲丘離開後,夜闌人靜時,仲丘一聲一語、一顰一笑時不時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裏面。我常常問老天:為什麼仲丘會遭遇這樣的不幸?為什麼命運選擇了他承受這種苦難?那段日子,我在消沈低落、認命接受之間反覆,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瘋狂工作麻痺自己,讓忙碌沖淡一切。
有時在電梯的高樓,俯視著來往的人車,我想著,人命可以縮得那麼小那麼小,我們就像螻蟻。而微小的生命如何能怎麼會想到,也許明天,命運就會做出選擇,讓悲劇降臨在某個人身上。生命是那麼短暫而無力。然而,對於命運,我們能夠做出什麼抵抗呢?這個問題,從我個人層次來說,即便吶喊、吼叫了千次萬次,永遠永遠沒有答案。
可是,如果把我擺放在台灣的歷史洪流之中,把我放在社會群體的長期演變,那麼,答案也許會有所不同。於是,我換一個角度想思考,如果把我是歷史洪流中,隨著流動的人物,如果將自己置放在這社會長期的演變之中,或許答案就會有那麼一點不同。
四、那群英勇的鬥士
仲丘的事件時,我是手無寸鐵、無能為力的老百姓,沒有資源,一開始不認識任何一位律師。但我很幸運,有一群堅強的戰友站在我身旁,他們是義務律師團的朋友,邱顯智、林峯正、顧立雄律師們,其實早在我認識他們之前,他們已經為了台灣的大大小小事情,穿梭在法庭,在社會運動現場忙進忙出。當然除了律師團的戰友外,還有無數默默地支持我的你們。
那時透過網路,我們家輾轉認識了邱顯智律師。邱律師是在這個照片裡面從右邊數過來的第三個。第一次見面時,心想這是律師嗎?他胖胖的,我去他律師事務所的時候,他才開業執業一年半。我們碰面後,聊了好一會,爸爸也和他說了仲丘的成長故事。會面最後,邱律師告訴我們三要點。
一、這個案子一定要解剖;二、這個案子不用錢;三、他這個案子他會找很多人一起來幫忙。所以最後我們這個案子在全盛的時期,大概有將近二十位律師,在幫我們做開庭,跟我們一起跑軍事檢察署。而且邱律師幫我們找來了我們台灣第一名律師,顧立雄律師。那時候我會選擇邱律師,最重要原因是因為,他雖然才執業一年半。但是他在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他沒有告訴我們,你去和解。他反而選擇了一條,最困難最艱辛的一個道路,他陪著家屬,一路的追求真相。那一路的跟政府跟我們的國防部對抗。
每日每夜,我們在各個地方討論皆下來的訴訟策略,稍有閒暇的時候,我就聽聽前輩說說過去奮戰的事蹟。這就是我的政治啟蒙課程,短促而零碎,卻字字句句打入我的心坎。一塊一塊的拼圖,補滿了三十一歲以前的空白。
如果說這個案件裡面,沒有這群律師,我想沒有那二十五萬人,沒有辦法用這二十五萬人去撼動那個冷血的政府。
五、歷史的原貌
我想問,把像我們這種個別家庭的悲劇,擺放在歷史之中,會是什麼樣子呢?
在我出生的前一年,陳文成博士離奇死於台大校園,那年,他才三十一歲。再往前推前三年,正是美麗島事件大逮捕,台灣一片風聲鶴唳。活躍於1970年代的民主運動前輩,像是林義雄先生、姚嘉文先生、許信良先生、施明德先生、呂秀蓮女士等人,通通進到了監牢,黨外民主運動一瞬間陷入了人力的真空。
大人不在了,青年被迫一夜長大。像是長期關注課鋼微調的周婉窈老師,當年是台大歷史所的研究生,投入周清玉女士增額國大代表的輔選工作。林世煜先生,政治大學政研所學生,加入了八零年代、進步、深耕等黨外雜誌編輯工作。當年不滿三十歲的他們,在黨外運動面臨斷層時,接下了民主運動的香火。沒有這些年輕人,就沒有八零年代晚期社會力量的爆發,就沒有解嚴、開放黨禁、報禁一連串的民主改革。
然而我很困惑,我問我的戰友:為什麼活在同樣的時空,我的爸爸媽媽,還有我的小時候,對於台灣島上熱血翻騰的民主運動,卻是一無所知?我的爸爸,六十五歲,我的媽媽,五十五歲,我反覆地想,爸爸媽媽成長的年代究竟怎樣的時代呢?
國民黨剛來台灣不久,用他們最血腥的方式,鎮壓了一整個世代的青年才俊。先是二二八事件,然後是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成千上萬人倒臥在馬場盯的血泊之中,進了監牢,流放到綠島。
我爸媽成長的年代,就是如此的光景。但是,當時島嶼蒙上慘白的布幔,隔絕所有外界訊息。國民黨的統治神話,透過壓制與洗腦教育,傳給了上一個世代的每一個人。虛假的神話告訴我們:台灣沒有歷史,人民應該禁聲、應該遠離政治。
我發現這種傷害,一直持續到今日。但我漸漸知道,台灣這幾年的社會裡面,除了仲丘之外,到處淌著悲傷的眼淚。
當然,黑暗中仍有光亮。當時還有一批青年,遠走海外,以唐吉軻德式的精神,繼續為台灣奔走,思考行動的出路。
諸位可能都非常熟悉的王育德先生,在坐可能也有育德先生的後人,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他的兄長王育霖檢察官,在二二八事件殉難。隨後不久,育德先生先逃亡到香港,再輾轉到日本。他先加入廖文毅主導的台灣獨立運動。1960年,育德仙已是明治大學的講師,他與東京大學的留學生黃昭堂等人,組成了台灣青年社,發行日文版的台灣青年雙月刊。隨後,許世楷、張國興等也加入了雜誌的編輯工作。對於留學日本的台灣人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啟蒙刊物,也是後來台灣青年獨立聯盟乃至於台獨聯盟的先聲。
同樣的,史明歐哩桑在1952年離開台灣,白天在「新珍味」賣麵包水餃,晚上就在頂樓蒐集資料,撰寫《台灣人四百年史》。除此之外,歐哩桑秘密籌組了台灣獨立的地下組織,台灣的許多政治案件,多是出自史明的策劃與培訓。
在海外,儘管國民黨特務環伺,青年留學生還是一點一滴進行集體的文化啟蒙,從學術上的台灣研究,到群眾性刊物的發行,這些東西,奠定了往後台灣民主運動的根基。
在台灣,彭明敏教授、謝聰敏、魏廷朝等人,也是用同樣的方式,努力思考台灣的出路,1964年完成的「台灣自救運動宣言」,他如是說:「一個堅強的運動正在台灣急速地展開著。這是台灣島上人民不願受共產黨統治,不甘心被蔣介石毀滅的自救運動,我們要迎上人民覺醒的世界潮流,摧毀蔣介石的非法政權,為建設民主自由、合理繁榮的社會而團結奮鬥。」這份宣言的精神,時至今日仍提醒台灣的民主運動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育德仙、史明歐哩桑、彭明敏教授等人,都是那一代苦悶的台灣青年,他們天真熱情,甚至到一種無可救藥地步。他們偶感絕望,卻不放棄希望。在台灣、在日本、在美國,憑空殺出一條血路,留給我們太多珍貴的思想資源與行動方針。
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仆後繼出來挑戰國民黨的鐵腕統治。一代又一代,那麼多的人,犧牲了生命,犧牲了青春,我們能夠說,我們沒有選擇嗎?我們能夠說,這些都是命運嗎?於是,慈庸知道了,每個人都做出了選擇,沒有一件事情是命運決定的。
六、翻騰的島嶼,台灣
2013年的夏天,島嶼的氣氛有些不同。第一次有那麼多的公民,自主走上街頭,只為爭取一個道理,爭取一個我們習以為常,卻在瞬間被銷毀殆盡的公義。
2014年的3月,國民黨想要強行通過與中國的服貿協議,再度點燃人民的怒火。更多人群,湧入了立法院周圍。原本覺得政治離我們很遠很遠的青年朋友,主動蒐集資料,向親友宣講服貿的爭議。一夕之間,台灣社會沸騰起來,好像從長年來的昏睡,突然間痛苦的甦醒過來。再不覺醒,就來不及了,這是台灣社會普遍瀰漫的氣氛。
柯文哲醫師脫下白袍,承接了這股求新、求變的期待。現在,他已經變成我們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上回柯市長來到台中,他說:「百年來後來看歷史,洪慈庸在歷史上扮演關鍵角色。如果沒有洪仲丘事件、太陽花學運,就沒有柯文哲。」我是覺得,柯市長把我看的太重要了,不過我明白他想要表達的意思。
慈庸認為,我們都是站在浪頭上的人。因為命運,因為歷史的機遇,我成為這股力量的承載者之一。我並不認為,洪慈庸這個人有多麼的特別,有多麼了不起。相反的,是一個個像我一樣無名的上班族、青年學生,他們才是主體,他們才是真正的洪慈庸。是社會的公民力量認可了我,把時代的任務交付給我,我才能站在這裡奮鬥下去。每一天,慈庸與民眾接觸、閱讀網友的訊息。從中讀到的不僅僅是期待,更是嚴厲的鞭策。對我來說,這就是義務,一絲一毫都不可打折扣、偷懶偷閒。
七、失落的一代,破產的政治
這個義務,這個交到我手上的東西是什麼呢?
我踏入社會十幾年來,有一個普遍感受:青年世代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濛。從最實際的面向來講,我們的實質薪資倒退回十六年前,房價急速飆漲,高齡化的人口結構,又帶給青年世代龐大的扶養壓力。這些生計層面的問題,又與我們的政治決策息息相關。從稅務到年金改革,從勞動權益到青年的就業機會,無一不是政治空間的角力。
1980年代民主化以來,政治看似民主了,人民擁有投票權利,但僅止於如此。解嚴之後,台灣的兩黨政治迅速走向財團壟斷,世代獨佔的統治困境。這個循環是這樣的,財團資助政治人物,政治人物用浮誇的謊言騙選票,奪得政治權力,接著,兌現為經過財團認可的政策。政商的緊密連結,讓少數人的決定,得以支配台灣的走向。
我們的國家財政,任由政治人物揮霍,早已到了癌末程度。我們的土地住宅政策,放任資本的炒作,讓年輕人失去了居住的基本社會權利。我們的司法體制與人權保障,更是急速倒退回一二十年前。我們的政治解放,在投票權前止步。生存的權利、居住的權利、環境的權利,少數族群的權利,過著一個有尊嚴生活的權利,這樣簡單的要求,卻是我們遙不可及的夢。
年輕人渴望改變,卻不知從何下手。在14年以前,青年人在台灣的代議政治體制,完全找不到自己的代表。上一個世代的熟悉面孔,剝奪了青年世代的選擇。久而久之,青年失望不投票了,在政治現場自我棄守了。最終,青年從公共生活撤退,轉頭擁抱生活中短暫的小確幸。
政治的枷鎖,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讓我們羞於表現自己,為自己的世代說話。
八、我的時代使命
如今,我們一個個醒來了,從政治的枷鎖掙脫開來了,從追求個人幸福的幻境掙脫開來了。我們沒有逃避的權力,只能務實的、勇敢的迎向前去,正面展開對決。
我們追求的,無非是一個能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制度。我們追求的,無非是一個能讓大家安居樂業,勇敢追夢的公共生活。我們要的,是一個能夠聽懂人民苦痛的政治人物,我們要的,是一個能把公義放在個人私益前面的民意代表,我們要的,是一個能夠代表這個世代,代表所有勞苦大眾的政治家。
若說既有的政治體制,所謂專業的政治人物不能做到如上的要求,我們義無反顧,只能堅決、果斷的取代他們。
回顧台灣的歷史,一代一代的青年,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鍛鍊自己,團結起來,改變我們共同生存的社會。現在,棒子交到我們手上了,我們是「同期之櫻」,我們最美好的時光就是現在了,我們這個世代,無可避免的,要獻身於這塊土地,勇於承擔改變社會的責任。
慈庸今天站在這裡,向各位前輩所做報告,就是我承載的,承蒙大家託付,這樣一個歷史和命運請交代給我的任務。我們要團結在一起,要奪回屬於我們的公共生活,我們要改變我們的命運,我們更要實踐,屬於我們的時代使命。
這裡是我們生長的土地,讓我們能輕快地踏在軟沃的土地上跳舞。這裡是一片美麗的所在,只要我們挽起袖子、胼手胝足,日夜用汗水灌溉,一定會綻放最動人的鮮花,謝謝大家。
--
小額捐款支持洪慈庸:https://goo.gl/c03KYH
按我購買青年票餐券:https://goo.gl/QCXIkk
麵包包 抗 癌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評價
#負重並不孤單 #超人與她的夥伴 #麵包包
這是一個公益性質的人物誌紀錄片,敘述麵包包的勇敢,友情親情的鼓勵,還有她令人動容的堅強。
面對病症的堅強心理,還有化療的疼痛恐懼,我無法想像她所面向的高牆,還有她所面臨的苦難。
邱個認識有限的朋友裡面,麵包包就是那位最勇敢最陽光的無限。
認識麵包包,是去年八月在她胰臟癌確診前,好友里長伯Ken介紹,原本希望能專訪她對抗多發性硬化症與訓練的故事,但癌末確診晴天霹靂,由於醫療優先,我們就先暫停了企劃。
直到去年11月底的桃力盃單項硬舉比賽,第一次與麵包包碰面。當時因為比賽主持,僅有一面之緣短暫寒暄,再到後來12月的優漾盃單項硬舉,才有機會多聊,開始了拍攝採訪計畫,而他當時已經經歷了兩輪化療,考慮是否要進行第三輪化療。
謝謝麵包包的陽光大方與正面積極,還有友人的支持與率真鼓勵,我們有了程度上的絕佳默契,消弭了冰冷鏡頭的距離感,進而看見她最美麗勇敢的一面。
本片原本沒有要放上YT頻道,但因配樂版權社群限制,同時也希望更多人知道麵包包勇敢的故事,於是上傳Youtube。 #沒有廣告營利, #也沒有頻道會員限制,分享給大家,希望你也能得到一些溫暖力量。#請分享
千言萬語,除了祝福,我們也要為她喊聲鼓勵,麵包包加油!
如果可以,也歡迎大家留言,替她加油打氣!by 邱個
-----
如果世上真有麵包超人,那肯定是位女性,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咪,她是麵包包。
《負重,並不孤單》超人與她的夥伴 - 麵包包的故事
➤ 監製:邱個
➤ 攝影:李廷麒/徐浩軒/邱個
➤ 專訪:王婉柔/邱個/徐浩軒
➤ 後期剪接/剪接腳本:陳廷侑/邱個/王婉柔/徐浩軒
特別感謝麵包包(江承慧),還有協助這支影片拍攝的所有夥伴/場地。
本片獻給最勇敢強壯的麵包包,還有她最可愛的家人與朋友們💪。
麵包包IG: @oanpanmano
.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麵包包 抗 癌 在 【癌友可以吃麵包嗎?|問問學堂EP47】 - YouTube 的八卦
吃糖助長 癌 細胞!?營養師教你怎麼吃|ft.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部黃孟娟主任|【 癌症 HOLD得住】 · 糖尿病患想吃 麵包 可以怎麼挑選?【智 抗 糖健康教練來 ... ... <看更多>
麵包包 抗 癌 在 [問題] 胰臟癌第2B期的術後生活如何保養? - 看板Anti-Cancer 的八卦
家母本身是糖尿病患者已經十年以上了
今年(2022年)9月初發現糞便呈灰白色、尿液呈深茶色
去一般診所檢查後
發現肝指數與黃疸指數都超標
正當要轉診到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時
突然覺得身體不適,緊急掛急診
在急診室待了4,5個小時後
轉診到普通雙人病房治療
一開始醫生說很可能是膽結石
於是就安排家母做膽管引流手術
在醫院持續治療將近2週
家母的黃疸指數才降回正常值
但醫生說胰臟的指數很高
強烈懷疑胰臟有異常的細胞
故於出院前幾天做胰臟切片檢查
於2022年9月22日診斷為惡性腫瘤
但腫瘤僅1.8cm大
醫生評估可以動手術切除
本來聽到家母確診胰臟癌時
心情整個低落到谷底
但上網查了一下發現
有80%以上的人確診胰臟癌多為晚期,已無法開刀切除
所以家母或許算是幸運的?
由於是在彰基住院治療、診斷的
本來有考慮要幫家母轉診到台中榮總的名醫開刀
但家母覺得既然彰基的醫生都幫她診斷出胰臟癌了
就相信彰基的醫師吧!
我後來想想也覺得不用特別迷信名醫
況且名醫光是要排診就不知要等多久了
趁早期發現還能手術切除時盡快切除
於是就安排2022/10/6進行Whipple微創手術
在手術前就上網查過該手術的時間約8~10小時
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手術
結果手術從下午13:30一直進行到隔天凌晨01:30左右才結束
整個過程耗時約12小時左右,比預期還來得久
或許是醫生比較細心吧?
但我跟我哥都不在意,只要順利的話,等再久都行!
術後2週家母的恢復情形還算順利
雖然第2週不幸確診COVID-19
當下聽到家母確診時,心裡真的很想罵髒話又罵不出來
怎麼偏偏在身體恢復期時確診呢?
幸好確診的症狀不嚴重,約一週後就幾乎痊癒了
2022年10月26日,終於出院了
出院後家母的體態跟手術前幾乎沒有差別
看起來並沒有因為營養不良而爆瘦
但今天家母回診時,醫生說癌細胞有局部轉移到淋巴
(開刀時取樣20顆淋巴細胞,發現其中1顆為癌細胞)
確診為胰臟癌第2B期
還說大概只剩一年多的存活時間.......
當下聽到簡直晴天霹靂.......
說好的第1A期呢?
本來以為腫瘤只有1.8cm,轉移的可能性應該很低
而醫生也安排家母轉診到血液腫瘤科
於2022年11月10日(週四),進行第一次化療
預計要做5次化療,每隔2週做一次
請問一下,家人親戚曾確診胰臟癌的大大們
胰臟癌的化療副作用會很強烈嗎?
化療期間有無建議的飲食?
或是有無推薦的保養食品,可以降低化療期間的副作用
或是降低未來癌症復發率的保健食品?
我同事數年前曾得過乳癌
他說當時聽他朋友介紹一種名為「褐抑定」的保健食品
可以降低化療的副作用
且平常當作保健食品服用的話
也能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
他說他化療完吃到現在已經快7年了
乳癌都沒有復發
我上網查了一下,也沒聽說有什麼負面的評價
不知這個是否適合家母服用?
目前醫生是建議家母喝【補體素】倍力 (腫瘤癌症適用)
似乎是化療期間食慾不佳專用的
只是我想知道整個化療結束後
平時生活還可以做那些措施
來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謝謝!!
不小心就打了這麼多......
其實到現在還無法接受家母罹患胰臟癌的事實
尤其是查到胰臟癌比其他癌症凶險後
更是難以釋懷.......
家母從20歲出頭就出社會工作
工作到今年已經65歲了
本來她說再做個2年左右就要退休了
誰知道突然就診斷出胰臟癌.......
雖然胰臟癌5年存活率不到10%
就算是評估可以開刀切除腫瘤
5年存活率依然僅20%~30%左右
但我不想放棄任何治療與改善的可能
我想要讓家母能活超過5年、甚至10年以上!!
一定要成為那其中的20幾%!!
希望未來的抗癌之路能夠順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178.21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nti-Cancer/M.1667407857.A.360.html
不知該怎麼說服她出門散步......
也是非常猛!!每天都走1萬步以上!!
之前跟她介紹褐抑定,她覺得比較像直銷產品
嘗試的意願很低......
※ 編輯: sunblues (49.216.130.187 臺灣), 11/05/2022 00:04: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