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值得期待的車款-2(Audi RS6 Avant)
預計台灣上市日期:2020年第三至第四季。
1、搭載4.0 V8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600匹,扭力800Nm!0~100km/h 3.6秒達成,極速250km/h(電子限速),另外可選配dynamic package,極速可突破根本用不到的305km/h(大概只有德國無限速高速公路可用)😒
2、渦輪壓力增加至1.4bar,較上一代增加0.2bar,壓縮比為10.1:1,八缸的點火順序為1-3-7-2-6-5-4-8,
3、搭載48V輕型複合動力,時速22km以下,有條件的允許熄火滑行(eco模式),藉以降低每行駛100公里少了0.8公升的燃油(無感....😕),並具備了四缸休止功能,(2.3.5.8缸)。
4、與Audi A6 Avant對照,只有前門、車頂與尾門是共用的外觀零件,車寬增加了4公分,以及大量經由Audi Sport專為RS6 Avant開發的空力套件,搭配22吋輪圈,風阻係數為0.35,頭燈設計與Audi A7類似。
#極速已達飛機起飛的速度😱
#售價應該也很驚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
高速公路sport模式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八卦
[試車報告] BMW G30 540i / 530d xDrive 無畏新五力
4K UHD: https://youtu.be/Tfq0aHgp9MM
當BMW於10月為大家揭曉全新5系列車款的面容時,我們對於這輛BMW重量級產品便充滿期待! 而全新G30世代所要超越的,不只有他牌競爭者,更包含了前世代5系列所創下的790萬全球銷量!
這次,我們遠赴葡萄牙,為的便是搶先體驗新大五於各項表現有何提升,不料,有限的時間與滂沱大雨卻給足了我們考驗,但在坐上了BMW G30 540i、530d xDrive後,它不僅科技等級令人折服,乘著四驅與四輪轉向系統,更令我們面對惡劣天候時依舊毫無懼色…!
精緻升級
看到官方所公佈的新大五廠照後,相信許多朋友也和我們一樣,起初的印象就是:BMW大五與大七更像了!
沒錯! 正因G30世代5系列車款頭燈造型改變,換上了與7系列車款相似的造型,再加上前葉子板下方氣流導出鰓的設計,若僅由車頭望去,一不留神,有時真還可能錯認;不過,若看到競爭對手令人感覺似乎僅有車輛大小區別的家族設計,看見G30 5系列的車尾,熟悉BMW車款的朋友肯定仍可一眼認出它正是全新大五!
此外,全新5系列車款雖車長有著近30mm的微幅增長,但車體的風阻係數大量減低至0.22 Cd,再加上車重較舊款減輕高達100kg,因此,光就車體部分,就可為節能表現帶來不少幫助!
另外,新大五除了LED尾燈外,新款車型已將LED頭燈列為標配,若想再進一步選擇功能更為先進的燈組,BMW還提供具最長500米照射距離,且可自動調整的自適應性LED燈組;對於不同喜好的買家,新大五也提供了強調豪華感的Luxury Line車型,以及帶有運動風格的Sport Line車型,而針對更重口味的車主,BMW更有著M Sport全車套件,可為5系列帶來最為濃厚的跑格!
尖端科技
坐上新大五車內後,除了舒適、質感依舊迷人,且車內儀錶已使用數位顯示,眼前的彩色抬頭顯示器投射面積也較舊款增大了70%之多,因此,不論是行車、導航與道路速限的判讀皆相當容易;而在中控台上方,各項車載系統都能利用10.25吋中控螢幕進行調整,不僅如此,其中除了擁有便利的語音命令輸入,系統亦可偵測駕駛的手勢比劃,以安靜、快速的方式變更各項功能,為駕駛盡可能減低分神機會,進而提升行車安全!
而說到目前各車廠皆極為重視的智慧型手機連結功能,新大五不僅配備Apple CarPlay系統,BMW更是業界第一個能將手機與車輛無線連結的車廠,也因此,上車後只要將手機置於指定位置,再也不需擔心傳輸線有無在您身邊,甚至,搭配專用的手機殼後,新大五更能在無線的狀態下為手機充電,令人十足佩服這輛車的科技層級!
至於乘客部分,大五的後座空間表現已無需令人挑剔,而車上更可提供行動網路的熱點分享,最多還可同時接受10具行動器材連結! 若再選配具備按摩功能的座椅,以及Bowers & Wilkins的1400瓦、16揚聲器環繞音響系統,絕對可讓每趟乘車都是最極致的旅程!
到達目的地時,BMW ParkNow除能顯示各地區的停車資訊,還能進行車位預訂或停車繳費,再加上先前僅在大七上才能見到的遙控停車技術,只要透過具有觸控螢幕的車鑰匙控制,新大五也能停入最為狹小的車格,且不必擔心乘員、駕駛難以進出車輛!
此外,當車輛停放於遠處時,車主還可遙控3D車輛環景攝影系統,隨時監測車輛停放處週遭的環境,令人無須擔心停放於遠處的車輛安危!
細緻暢快
這次前往葡萄牙試車,雖然海濱道路景致怡人,然而天氣時晴時雨,第一天試車風和日麗,能夠邊開車,邊徜徉地中海的美景,可惜午後的美好時光我們浪費太多時間在迷路,而第一天的試車行程,途中剛好碰上一段直線道路,於是趕緊為540i進行加速實測,將行車模式切至Sport,關閉循跡控制,輕拉轉速,全油門加速,後輪還會出現微微空轉,接著直列六缸雙渦輪引擎奮力拉轉,加速力道鮮明且持續,0~100km/h實測5.4秒!
第二天,我們被分配的車款為530d xDrive,雖然少了M Sport空力套件,但我反而喜歡這輛車,而且是一啟動就喜歡!雖然與540i相同皆配置3.0升直列六缸的設定,但這具柴油渦輪引擎的搭配雙渦流+VTG可變葉片幾何渦輪,引擎聲浪沒有傳統柴油引擎的吵雜聲,甚至還有近似美式V8引擎的雄渾咆哮聲!
265hp的最大馬力雖然沒有比540i強,但63.2kgm的強大扭力,感覺上貼背勁道比540i更強,且8速手自排綿密的齒比配置,剛好可以彌補柴油引擎轉速較低的設定,再加上試駕車款配置xDrive四驅系統,因此原廠0~100km/h加速成績剛好也是5.4秒。
俐落操控
BMW房車過去最迷人之處,在於擁有優異的操控性能,新大五當然也稟持這樣優異的傳統,雖然沒有配置與G11/G12相同的碳纖維複合材質車體,但在大量鎂鋁合金材質使用下,同樣有著優異的車體剛性,且車重較上一代輕了100kg,再加上前雙A臂、後五連桿的懸吊結構,搭配EPS電子動力輔助方向,不止有擁有精良著操控性能,就連微轉方向盤,也能感受清楚、細緻的路感回饋,尤其高速公路下擁有沈穩的駕馭感受,只要切換ACC主動巡曳,變能夠自動隨著前車的速度,進行車速、車距的調節,就連車道維持系統,也可以在時速210km/h以內獲得控制。
當然,主動安全防護科技,已經成為各大車廠,尤其高級房車的標準陳設,相同的功能性下,比的莫過於系統作動時的精準度與敏捷性,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藉由雙手,感到實際的操控本質。
試駕540i時,雖然採FR配置,但車頭指向性已經很精準,加上配上M Sport跑車懸吊,劇烈過彎時的側傾抑制能夠發揮優異的效果,當然,通過顛簸路面時的舒適性也因此降低。
相較之下,530d xDrive不僅採用全時四驅系統,後輪還有轉向裝置,加上阻尼配置兼顧舒適與操控平衡,反而更讓我喜愛,當然,重點是,試車的天氣極為惡劣,不少山路流下泥濘的泥流,四驅系統通過積水路面或濕滑路面,能夠發揮優異的抓地力,不會出現水滑,或者驅動輪飄移,能夠在轉動方向盤同時催加油門的過程中,感受到底盤的紮實與驅動系統的穩定;為了感受後輪主動轉的靈活性,我還刻意在佈滿髮夾彎的路面,刻意加快車速,結果530d開起來的感覺,硬是比540i過癮,清晰的手感,能夠幫助身體本能地掌控好出、入彎道的節奏,搭配柴油引擎豐沛的扭力輸出特性,出彎再加速的暴力感顯得鮮明些,而且搭配的主動式後輪轉向系統角度達3度,如果依保時捷跑車的設計,在可以消抵0.5G的側向應力,530d xDrive肯定有相近的水準,在某些小夾角彎道,感覺上這輛逼近五米長的房車可能出現推頭,卻一溜煙地完成過彎動作,十足性能房車的風格。
TCar短評
新大七是我最喜歡的BMW房車,G30大五不僅傳承大七的特色,就連造型也很相近,對我的吸引力也增加了幾分!
若就我們試駕的車款相較,530d xDrive對我的吸引力明顯要高過於540i,不僅加速性能相當,操控靈活度也更好。國內總代理雖然暫不打算引進xDrive四驅版本,但消費者一樣可選配主動後輪轉向系統。對於喜愛開車的朋友而言,多了這項配備,能夠讓人體驗貼近性能房車的駕馭樂趣,是一樣相當划算的投資!
BMW 540i
引擎型式 2998c.c. L6 DOHC 24V+Turbo
最大馬力 340hp/5500~6500rpm
最大扭力 45.8kgm/1380~5200rpm
長寬高 4936x1868x1479mm
軸距 2975mm
車重 1595kg
驅動模式 FR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五連桿
輪胎規格 前後225/55 R17
BMW 530d xDrive
引擎型式 2993c.c. L6 DOHC 24V+Turbo
最大馬力 265hp/4000rpm
最大扭力 63.2kgm/2000~2500rpm
長寬高 4936x1868x1479mm
軸距 2975mm
車重 1695kg
驅動模式 AWD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五連桿
輪胎規格 前後225/55 R17
BMW Taiwan總代理 汎德 TCar 葉明德
#BMW #new5series #g30 #540i #tcar #海外試駕 #葉明德
高速公路sport模式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八卦
【試車報告】 Porsche Panamera 4 E-Hybrid & Executive 魅力元素
【4K UHD: https://youtu.be/CxCp3U3T5Js 】
(註: 今天小編還特別在文末準備了驚喜唷! 大家別錯過!)
我們這次南非行,除了試駕Porsche 991 MK2 GTS,另外一個重頭戲便是Panamera 4 E-Hybrid跟Executive車款!
【加大奢華】
去年夏天,我前往德國搶先體驗New Panamera Turbo,對其流線的造型、狂妄的性能表現,已經有種微妙情愫,不自覺地比上一代車款更喜歡,不同的角度欣賞,都覺得它就像一輛放大版的911,不僅有鮮明的家族風格,有著鮮明GT跑車的特質,與傳統四門房車更是大相徑庭,尤其一入座,就能感覺到鮮明的跑車風格。
跑車化內裝,一直是Panamera迷人的特質,新車款更強化這樣的風格,除了充滿科技感的介面,就連排檔座上的按鍵都採觸控式設計,就連全新設計的座椅也充滿了包覆感。Executive版本主要軸距拉長的150mm,並且增加了許多豪華配備,除增加兩具10.1吋的大螢幕,並擁有32GB容量的儲存功能,可以讓後座乘員享受喜愛的影音功能。獨立的後座椅還具備按摩及躺臥功能,有著極佳的舒適性。
【性能突出】
雖然Executive版本增加了不少後座豪華元素,但就產品屬性而言,我認為Panamera仍是一款GT跑車,長軸版雖然讓後座的乘坐舒適性提升,但如果買這款車,卻只待在後座,讓司機駕駛也未免可惜!
這次我主要試駕的車款為Panamera 4 E-Hybrid Executive版本,雖然油電車主要訴求是環保,平均油耗可達40km/L,並具備純電模式行駛功能,行駛距離可由25km至51km不等,視駕駛者的駕駛習慣而定,純電極速可以達到140km/h,但Panamera 4 E-Hybrid厲害之處在於除了環保的特質外,只要將行車模式切至Sport按鍵,V6 Twinturbo啟動後,尾管還是會傳來澎派的聲浪。
New Panamera 0.29Cd的風阻已經很低,但Hybrid版本更低,達到0.28Cd,再加上Executive版本採用雙層玻璃,座艙隔音很棒,但在跑車模式下行駛,尾管還是能夠傳來淡淡的咆哮,收油時也會出現清脆地燃爆聲,只是開窗聽更明顯些。
南非的治安不太好,一停紅燈就會有莫名的流浪漢圍繞著車的四周,但開著Panamera 4 E-Hybrid Executive,心裡會比991 GTS Cabrio淡定,除了這輛車為四門跑房車外,綜效馬力也有462hp,0~100km/h可於4.7秒達成,短軸版更快了0.1秒,真的跑起來加速表現快得驚人!而且相較於Panamera/Panamera 4的3.0L V6 Turbo引擎,4 E-Hybrid所搭載的引擎與Panamera S相同,為2.9升V6 Twinturbo引擎,雙渦輪增壓的輸出反應更棒,只不過為了對應Hybrid的調性,原廠刻意調降輸出,把引擎的動力等級調得跟3.0L V6 Turbo引擎相同。
但在晚宴時,我與廠方人員聊天時獲知,Panamera將推出4 E S Hybrid車型,引擎部分將搭載4.0升V8 Twinturbo,但馬達規格相同,對於性能玩家而言,相信更具魅力!
【愉悅駕乘】
New Panamera是VW Group中,率先採用MSB平台打造的車款,全車鋁合金佔比達31%,車體骨架重量僅有335kg,再搭配前雙A臂、後多連桿懸吊,轉向反應精準,還可選配主動後輪轉向,最大轉向角度達3度,以試駕的4 E-Hybrid版本為例,未搭載後輪轉向裝置的的迴轉半徑為6.2m,搭載後為5.9m,時速50km/h以下後輪採反向轉動,時速80km/h為同向,不僅彎道表現更刁鑽,市區行走也變靈活。
這輛Hybrid的操控性,其實有點顛覆過去我對Hybrid車款的認知,因為它其實具備鮮明的操控潛質,就連PASM電子懸吊的阻尼配置都有點硬朗,加上電池至於後廂下方,搭配V6引擎採前中置設定,電動馬達接在引擎後方,接著才是PDK八速自手排,因此車體配重比Turbo版本的52:48略優,可以達到50:50的境界。
當然,這次試駕我花比較多的時間體驗991 MK2 GTS,Panamera 4 E-Hybrid Executive的行駛路線反而集中在高速公路及市區,沒有機會去山道上消呸!
不過這輛大型跑房車高速行駛的沈穩性很棒,遇到車流稀少的路段會讓人有種想將油門踏板催加一拜的衝動,再加上靈活的底盤設定,市區行駛就像駕著一輛尺碼四米的運動房車一般,感覺不到超過兩噸的車重及五米的身型,小巧的俐落感,不會玷污了保時捷GT跑車的英名!
【TCar試車短評】
Panamera車系於2月16日正式在台發表,可惜Executive跟4 E-Hybrid並未在首發清單之中!試過918 Spyder之後,我一點都不懷疑Porsche的油電技術,尤其4 E-Hybrid Executive不僅後座豪華度提升,還具備Plug in充電功能,光是馬達效能136hp/40.8kgm的動力表現,其實比預期出色。
對於性能表現講究的玩家,Panamera Turbo是不容錯過的車款,但如果你覺得Panamera S的性能已足敷使用,那麼4 E-Hybrid在相近的性能感受下,還多了嚐鮮的感覺,值得一試!
【Porsche Panamera 4 E-Hybrid Executive】
引擎形式: 2894c.c. V6 DOHC 24V + biturbo
最大綜效馬力: 462hp/6000rpm
最大綜效扭力: 71.3kgm/1100~4500rpm
長寬高: 5199x1937x1428mm
軸距: 3100mm
車重: 2250kg
驅動模式: 4WD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265/45 ZR19 後295/40 ZR19
【主要配備】
LED頭尾燈
12吋多媒體觸控螢幕
四區域恆溫空調
夜視輔助系統
全景式玻璃天窗
雙後座多媒體娛樂觸控10.1吋螢幕
後座遮陽簾
後座電調座椅(附電熱裝置)
智慧巡航系統(AAC)
車輛盲點偵測系統
變換車道、轉向輔助功能
車道偏離輔助功能
車輛環景顯像系統、停車側距輔助系統
後座側氣囊
---------------------------------------------------------------------------
【2/25小編補充福利】
看完這篇試車報告,不知道大家對這輛油電大蛙還喜歡嗎?
可就在昨日,保時捷已將性能油電車型公布了唷!
其正式名稱為: Panamera Turbo S E-Hybrid!
相較於德哥在晚宴上打探到的4 E S Hybrid之名,
Panamera Turbo S E-Hybrid確實聽起來更讓人興奮!
可不是嗎!
想搶先一嚐Panamera Turbo S E-Hybrid的綠色霸氣嗎?
請見: https://youtu.be/1-LkgTeS9gk
至於這輛大蛙的性能實力?
0~100km/h 只需3.4秒: https://youtu.be/511gs1a7DwI
Porsche Taiwan 總代理 永業 TCar 葉明德
#porsche #new #panamera #hybrid #Executive #tcar #海外試駕 #葉明德
高速公路sport模式 在 moto1hk Youtube 的評價
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雖然香港的充電設施仍有待完善,但充電站的數量遠超10年前,並且遍布全港,現在不僅Tesla,其他傳統牌子已加入製造純電車行列,款式愈來愈多,部份車子的續航力更高達400km,打個折扣都跑到300km多,這一刻才知道自己仍然活在石器時代。
純電電單車又如何,其發展速度好明顯滯後,那麼有沒有一間年資又Young,又沒有造車經驗類似Tesla的製造商?答案當然有,ENERGICA是其中一間,但兩輪界仍未出現突破樽頸,同時迫使傳統品牌加速電氣化步伐的非傳統車廠。事實上,傳統電單車廠好早開始研發電動車,不過遲遲未市販化,好可能考慮到用家的負擔能力及市場接受程度;畢竟生產電池的原材料昂貴,導致車價高昂,以及充電設施未配合發展,更重要是短期內未必有利可圖,姑且讓新冒起對手試探水溫。
究竟ENERGICA有幾Young?2014年正式成立,所有車輛都在意大利跑車故鄉MODENA生產。ENERGICA的母公司是CRP集團,擁有50年歷史,業務涉及賽車、航空、太空科技、3D打印及軍事科技等等講求高準確度工業。肉眼所見,今次介紹的兩部電車在各方面均有一定質素。
CRP集團為了展示賽車技術,2006年成立自家車隊,出戰世界WGP125及意大利CIV道路賽,2008年啟動eCRP純電大包圍計劃。適逢史上首屆全電動TTXGP格欄披治在2010年舉行,正好測試eCRP的實力,CRP集團其後亦有參加由FIM舉辦的e-Power電動格欄披治大賽。
事實上,eCRP純電大包圍是今次試駕ENERGICA EGO的雛形,原型車見於2013年,車子因為採用3D打印及CNC製造的部件而廣收宣傳效果,市販版正式在2015年推出。不過真正讓更人認識ENERGICA EGO,是因為ENERGICA自2019年起成為Moto E獨家供應商,所有參賽隊伍都使用相同規格的ENERGICA EGO參賽。編者今次能夠在香港親身接觸市販MotoE戰車,看著披上MotoE拉花的包圍,突然有落場的衝動!
張煒安試車感受—加速話咁快
8年前領教過純電動電單車的扭力,當年試駕的車子雖然只有54hp馬力,但扭力達到9kg-m,產生的加速力及起步反應媲美直四600級大包圍,雖然如此,與今次試駕的兩電車相比,所有數字差了一大截。
以ENERGICA EGO大包圍為例,馬力143hp(107kW),相等於一部750cc左右的大包圍,可是扭力峰值高達20.3kg-m (200 Nm),與超過2,000cc的電單車看齊,卻比起這一代公升級超電多約70%。如此巨大的扭力有幾好玩?簡單來說扭力越大,起步及加速力越勇猛。據廠方公佈,ENERGICA EGO的0-100km只需3秒,簡直痴線,極速可達240km/h,至於NK版EVA都有200km/h極速,理論上在香港用唔著。
果只看數據,ENERGICA EGO的扭力無懈可擊,實際駕駛又如何?
好勁....頭、中段的加速力比現今的公升級超電有過之而無不及,加速時上半身被風阻扯得好利害,尾段則受到環境限制而無法體驗。電動摩打甫加速便進入扭力範圍,不用像內燃引擎提升至一定轉速才增加扭力,所以油門近乎沒有延遲感,一篤油便立即向前衝,反應比汽車電單車的油門要更捷,所以早段時間沒有膽量大力質落油門加速;事實上,不論電或高性能油車,統統都採用電子油門,沒有威也,所以更正確的說法是電門,而非油門。
此外,由於電車採用單速波箱,無波可轉,油門操控與綿羊相同,所以扭著油門不放,馬力一氣呵成釋出,既沒有因為檔位銜接導致馬力流失,也沒有轉檔的頓挫感,即使任何時候減速,都輕易再爆升車速,騎士因此無需善用波段或Keep轉數,20.3kg-m的扭力及超廣闊扭力帶果然非同凡響。
加速感又如何?
其實電與油車的差異頗大,首先電車只有摩打排出的VV聲,雖然轉速越高,音頻越尖,但實際駕駛中的風聲比麼打聲大,取代汽油車轉數越高,排氣聲越亢奮的感覺,而全球推動電車的原意,就是要保持環境清靜。再者摩打缺乏類似引擎的諧震,駕駛時仿佛與車子失去聯絡,原因是內燃引擎的排氣聲及震盪成為騎士與車子溝通渠道之一,因此沒有留意車速,駕駛電車比油車更容易超速。究其原因,電車的加速力雖然強勁,可是油門控制比油車更容易,馬力細滑如絲地傳送到尾輪上,感覺就好像剛踏進高鐵車廂,凳子還未座暖,列車已飆升到300km/h一樣。
因此未駕駛過ENERGICA EGO的讀者,我建議包括老手在內,最好選擇Standard(標準)、Eco(慳油)或Wet(濕地)馬力較低的馬力模式,與此同時開啟防止尾輪打滑的循跡系統及ABS,待熟習260kg重量及寧靜操控感,才好好享受最強的Sport(運動)模式,原因電車的馬力來得又快又直接,用多幾個電子輔助駕駛傍身,既安全又好玩。再者ENERGICA EGO是一部自動波大包圍,沒有離合器,對於棍波車騎士來說難免有點空虛感,也不可以使用離合器控制掉頭車速,因此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如何倚靠油門及煞車控制掉頭速度,否則增加跌車風險,因為掉頭的時候,你會實實在在感覺到她的重量。要是你有綿羊底子,絕對有幫助。
講開減速,車子重達260kg,但是BREMBO M4煞車卡鉗足夠街道使用;另一項協助騎士減速的功能名為Regenerative Maps,即是「制動力回收」,熟識電動四個轆的讀者一定不會陌生,作用是當騎士縮油減油,讓原本驅動尾輪的摩打變成發電機,為電池充電,夠晒環保。
而Regenerative Maps「制動力回收」共有四段選項,分別是OFF(關)、LOW(低)、Medium(中)及High(高);當日試車首先切換High(高),縮油後車身立即頓挫起來,俗稱鎖得好勁,車速明顯拖慢,感覺有點像突然拖低一個檔位,所以個人認為不適合跑山,會影響壓車攻彎的暢順度,但應付「長命斜」或落山好有用,等於波車用低檔落斜,大大減輕制動系統負擔,可避免制動過熱。講咗咁耐,「制動力回收」即是棍波車所講的Engine Brake(制動煞車)。
之後體驗LOW(低)效果,個人認為這個Mode適合玩山,雖然高速煞車縮油的Engine Brake明顯減少,不過仍有效地拖慢車速同時,讓我更流暢地入彎。最後嘗試OFF模式,一如所料,減速沒有Engine Brake,跟綿羊及二衝車一樣,縮油後車子繼續向前衝。對我來說,「制動力回收」好有趣,讓我在短短數小時試駕中,回顧過去20年賽車技術發展史;由我初初鬥2衝車近乎沒有Engine Brake,到轉戰4衝600 Superspot的強勁Engine Brake,再之後普及的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舒緩Engine Brake,讓車手更暢順攻彎),到現在的全電子年代。另外,ENERGICA EGO配置ABS防鎖死系統,然而另外還加入名為eABS系統,它是防止急煞減速同時,尾輪又被「制動力回收」產生的Engine Brake鎖得太死,導致輪胎失去咬地力;此時,eABS立即介入,暫停「制動力回收」工作,好讓輪胎恢復咬地,發揮類似防鎖死離合器的功能(Slipper Clutch)。當eABS介入後,儀錶會亮起相關信號。
ENERGICA EGO的座姿及車身闊度與600或1000大包圍分別不大,座上810mm的座位依然跳芭蕾舞(張煒安身高5呎6吋),可是軑把高度適中,整體來說不極端,有上一代跑車的影子,某程度來是一款舒適型超電。不過論真正舒適性,當然是NK版EVA為佳。
所有電車,包括二輪及四輪,因為負載電池組件而變得比同類型油車重,當你騎上ENERGICA EGO再踢起側架,然後拉直車身,便會發現比起拉起600及1000更費力,畢竟她們相差超過60kg。
為應付重量,ENERGICA EGO實行以硬制硬,例如廠方建議使用42磅胎壓,否則胎壓不足,輪胎與路面接觸面積過多,加上避震設定太軟等等,都會影響操控性能,即使直路行駛都會出現跌車傾向,所以當日在山路行駛幾圈後,立即調硬前避震的預載,穩定性才大大改善。事實上,電車對我來說是新事物,需要更多時間摸索各方面的設定技巧。
老實說,當日聽到260kg的車重都有點詫異,腦海突現浮起80-90年代的1000cc大包圍,就連moto-one的編輯都對我的評價特別感到興趣,試駕後不斷追問是否好鈍好笨重,比第一代R1更重等等。說實話,論輕巧度及靈活度肯定不及新一代600及1000大包圍佳,壓車搬身需要多一點力,之但係又唔覺得好鈍或好笨重,比原先估計更好彎,的確有點意外,所以用第一代R1比較未免太誇張。事實上除了落地推車、窄路掉頭、燈位停車及塞車慢行之外,起步後唔覺重。不過聽車主講,駕駛初期因為未熟習車身重量,難免會有壓力。
或許你會擔心推車,可是ENERGICA EGO設有後波及前波,最高車速只有2.8km/h,其操控不難,只要按下著車掣2秒,便會切入“PARK ASSISTANT”(泊車輔助),即後波,若再按下著車掣便會切入前波,讓你在限速下向前或向後泊車,大可安座於車子上撐船仔。
至於騎士最關心的續航能力,由於當日只駕駛不足50km,所以未能詳盡解釋。根據廠方資料顯示,在市區駕駛的續航力200km、市區與高速公路駕駛的續航力160km、高速公路續航力130km。不過據車主講,ENERGICA EGO的實際續航力與廠方公佈的數據接近,他試過從元朗出發去機場,全程高速公路,平均車速約80-90km/h,來回路程約100km,回家只餘20%電量,估計可以行多約40km-50km。事實上,續航力好視乎騎士的駕駛方式,所以駕駛電車必須要經常留意電量,畢竟充電站並非度度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