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無聊都沒辦法好好處理
在電視節目裡面,看到一位爸爸,在帶孩子的過程。他似乎靜不太下來,要不然就是講冷笑話,然後孩子常不知道怎麼回應。要不然就是硬要孩子有反應,就開始逗小孩、嚇小孩,孩子害怕或者要哭泣之後,自己再去安撫孩子,然後滿意地笑著。
結果在不同的片段,爸爸獨自面對製作單位訪問的時候,說出類似「其實孩子很容易感覺到害怕,讓我很困擾!」這樣的話。這個…ㄟ…,部分的困擾不就是這位爸爸自己造成的嗎?爸爸在平常跟孩子互動的時候,就在逐漸培養孩子遇事害怕的習慣,不是嗎?
看得出來,這位爸爸不夠敏感,內省不足,才會常想要搞笑,但抓不到孩子的笑點。但是他又沒辦法處理自己內在的無聊或躁動,只好藉由負面的方式,來引起孩子的反應,孩子找他尋求安慰,於是他感覺溫暖。很有可能,他根本就藉由這個過程覺得,自己是個好爸爸,跟孩子的互動很正向。自覺不夠的家長,常有這種判斷失準的現象。
我想到一位正在空巢期的媽媽,也曾跟我描述過她先生有類似的狀況。她先生也是停不太下來,總是要找點事來做,像是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一把年紀了還像長不大那樣。可是,他很不知道節制,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常被他搞得氣呼呼的,本來安安靜靜就可以過的生活,被他弄得雞飛狗跳。有時候,他因為整到了孩子,所以洋洋得意。有時候,孩子反擊的力道過大,他就很生氣。
現在,孩子大了,到外地念書,他也不可能整孩子、逗孩子了。因為加入line的群組,常常一個人在滑手機,一整天在家講不到幾句話。但是她要出去,聽演講、找朋友,先生又有意見,好像她都不照顧他,故意冷落他一樣。
她的結論就是,跟這種人相處實在很困難。對啊,連無聊都沒辦法好好處理,連獨處都不會的人,要相處起來會比較困難。因為他沒辦法跟自己好好相處,這個情緒壓力,就會帶到對方身上,用各種方式要對方幫忙消化。
那可以怎麼做呢?
用最簡單的方式講,就是懂得把心靜下來。譬如說,有時候為了等待,我會靜靜地坐著,調整坐姿、注意呼吸、放鬆肌肉。偶爾心很靜的時候,就會有時間流逝很快的感覺。
或者,我就是觀察孩子,感覺他的情緒、專心聽他的聲音、想想他說的話…。我練習很多年了,所以會專注地,進入那種靜觀自得的狀態。如果家長也能夠這樣練習,會比較清楚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或者,抓空檔時間來看看書也好,拉拉筋、做伸展、走一走也好。久坐造成不少健康問題,光是消除肌肉酸痛,就能讓身心輕鬆一點。
不是非得做什麼,非得把生活的每分每秒填滿,才感覺有在過生活。也不是跟人互動的時候,一定要清楚地感受他人的感覺,或者接收到他人的反應,我們才能消除自己在關係中的緊張。我們自己內在不緊張,關係就會少一分焦躁。
心不靜,常會讓自己瞎忙。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http://ppt.cc/XpS6Y
3.誠品: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osmopolitan 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知道 #冥想 有不同的好處,但又唔知點開始?不如跟住冥想導師Athena Wong嘅#聲音導航 ,試吓8分鐘嘅 #冥想入門班,學習了解自己的身體、情緒狀況? 立即訂閱 → https://bit.ly/SubscribeToCOSMOHK Cosmopolitan HK: https://ww...
靜觀練習情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當夫妻之間充滿了體貼時,兩個人都覺得,對方是最在乎自己的人。相信對方懷抱善意,意味著當對方讓你感到失望時,你比較能夠將其歸因於外部因素—工作壓力、交通壅塞等,而不去責備他。同樣的道理,當另一半做了某件令你感激的事時,你也會因此認為,他是個善良的人。這兩種想法,都將使你們的感情更為圓滿。
表達體貼最棒的一點也許在於,它是具有感染力的。如果你體諒你的另一半,他通常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回應你。就像自我防衛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在一段關係裡,體貼也會變成一種良性循環。這麼做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它為有效溝通奠定了基礎。若是你認定你的伴侶懷抱著善意,你就不會自我防衛。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們都體諒彼此,就不會輕蔑或批評對方。
取自《雙薪家庭進化論》
************************************
各位朋友,開學第二天,早安:
今天還在忙亂著,慢慢要上軌道了吧。這一個月,我這邊不少活動都改期,往來聯絡頻繁,所以知道大家都不容易,不過還好沒有爆發嚴重疫情,這是萬幸。
這篇摘文,不只可以放在婚姻,也可以拿來在不同關係中考量。在新的情境,釋出善意要慢慢來,對人靜靜觀察,不急,事緩能圓。
界線先設立好,那麼,能假設對方懷抱著善意,對我們後續的互動有相當的好處。我們內心更平和,我們也有機會跟對方深深地連結。
不過,當我們自己內在惶惶不安,我們連對自己釋出善意都難,也就談不上跟對方能善意溝通。所以我常提醒,要回到自己,沒有了自己,這世界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
忙亂的時候,記得多用加法看自己,做了一件事便給自己鼓勵,再做一件事再給自己一次打氣,這樣一件又一件面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如果用減法看自己,永遠都跟最理想的狀況比,那就容易自我打擊,這是我們自己領頭消解自己的信心。
這本書的內容很詳實,也經過科學驗證。不過,礙於篇幅,能分享的不多,只有兩篇,只能到這邊告一段落,我也覺得可惜。
祝願您,在現代討生活已經不容易,別輕易貶損自己!
************************************
體貼與關懷
【文/ 珍妮佛.彼崔格里利】
你可以用兩種方式表達體貼。第一種是透過細微的舉動來展現寬容與體諒。當你叫孩子起床時,讓另一半多睡一會兒、幫他煮杯咖啡;在他辛苦工作一天之後,幫他按摩肩膀;關注他的愛好,或者買個小禮物,給他意外的驚喜。剛在一起時,我們很多人都常做這樣的事,但隨著時間過去,我們日漸忙碌,開始把對方視作理所當然、不再那麼寬容,至少看起來是如此。
第二種表達體貼的方式,是對你的伴侶寬容一些。當你的另一半忘記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順便買牛奶和麵包回來時,你會怎麼做?我們很容易就進入責備模式,將這件事歸咎於他們的懶惰或疏忽,並且批評他們。我們較難意識到,他們會這樣,是因為當時正在思考一個煩人的工作問題。
當夫妻之間充滿了體貼時,兩個人都覺得,對方是最在乎自己的人。相信對方懷抱善意,意味著當對方讓你感到失望時,你比較能夠將其歸因於外部因素—工作壓力、交通壅塞等,而不去責備他。同樣的道理,當另一半做了某件令你感激的事時,你也會因此認為,他是個善良的人。這兩種想法,都將使你們的感情更為圓滿。
表達體貼最棒的一點也許在於,它是具有感染力的。如果你體諒你的另一半,他通常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回應你。就像自我防衛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在一段關係裡,體貼也會變成一種良性循環。這麼做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它為有效溝通奠定了基礎。若是你認定你的伴侶懷抱著善意,你就不會自我防衛。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們都體諒彼此,就不會輕蔑或批評對方。
每一對夫妻有時都會用消極的方式溝通。我們沒有人是完美的。心理學家認為,重點不在於我們是否消極溝通,而在於消極與積極溝通的比率。一項經典研究發現,當積極與消極溝通的比率是五比一(或更高)時,將使夫妻往好的方向發展。這不是一個精確的數據,所以不必把計分板掛在廚房的冰箱上,實際做記錄。然而,想提升溝通品質,你們就必須多體諒對方。
我的研究也顯示,現代人很難全神貫注。在這個忙碌、資訊爆炸的時代,夫妻更少給予彼此百分之百的關注。人們手中總是有個電子裝置奪取他們的注意力,更不用說他們想看的電視節目、想打的電話,以及一長串的待辦事項。但給予彼此百分之百的關注,能有效地為你們的感情加溫。
當我向夫妻們報告我的研究成果時,我有時會進行一項練習—讓其中一人問另一個人簡單的問題,例如:「你今天過得如何?」三分鐘後,他們只能安靜地聽對方回答;不能打斷對方、不能問問題、不能發表意見,也不能和對方交談。他們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地聆聽;效果振奮人心。環顧整個房間,我看見人們對彼此敞開心胸,他們的眼神交流是如此深刻;他們充滿歡愉、緊密連結、相互共鳴。這些全都是在三分鐘內發生的事。
在那之後,這些人分享他們的感受。他們覺得自己被理解與重視,而且和對方十分親密—這正是我們渴望從感情中獲得的。此外,他們也對自己的伴侶吐露了更多事。一小段時間全神貫注,就對親密關係造成巨大的改變。有誰無法付出這短短的三分鐘呢?
有時候,我們都會因為成為「末日四騎士」中的一員而感到內疚。但我們也可以體諒我們的另一半、相信他們懷抱著善意,並給予他們百分之百的關注。當你越接近後者時,你們之間的溝通就會變得越容易。練習這種相處模式,不僅有助於你們進行協商、改善平時的互動,也能增進你們的感情。
.
以上文字取自
雙薪家庭進化論:打造神隊友,成就彼此的愛情與事業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9692
.
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靜觀練習情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當夫妻之間充滿了體貼時,兩個人都覺得,對方是最在乎自己的人。相信對方懷抱善意,意味著當對方讓你感到失望時,你比較能夠將其歸因於外部因素—工作壓力、交通壅塞等,而不去責備他。同樣的道理,當另一半做了某件令你感激的事時,你也會因此認為,他是個善良的人。這兩種想法,都將使你們的感情更為圓滿。
表達體貼最棒的一點也許在於,它是具有感染力的。如果你體諒你的另一半,他通常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回應你。就像自我防衛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在一段關係裡,體貼也會變成一種良性循環。這麼做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它為有效溝通奠定了基礎。若是你認定你的伴侶懷抱著善意,你就不會自我防衛。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們都體諒彼此,就不會輕蔑或批評對方。
取自《雙薪家庭進化論》
************************************
各位朋友,開學第二天,早安:
今天還在忙亂著,慢慢要上軌道了吧。這一個月,我這邊不少活動都改期,往來聯絡頻繁,所以知道大家都不容易,不過還好沒有爆發嚴重疫情,這是萬幸。
這篇摘文,不只可以放在婚姻,也可以拿來在不同關係中考量。在新的情境,釋出善意要慢慢來,對人靜靜觀察,不急,事緩能圓。
界線先設立好,那麼,能假設對方懷抱著善意,對我們後續的互動有相當的好處。我們內心更平和,我們也有機會跟對方深深地連結。
不過,當我們自己內在惶惶不安,我們連對自己釋出善意都難,也就談不上跟對方能善意溝通。所以我常提醒,要回到自己,沒有了自己,這世界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
忙亂的時候,記得多用加法看自己,做了一件事便給自己鼓勵,再做一件事再給自己一次打氣,這樣一件又一件面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如果用減法看自己,永遠都跟最理想的狀況比,那就容易自我打擊,這是我們自己領頭消解自己的信心。
這本書的內容很詳實,也經過科學驗證。不過,礙於篇幅,能分享的不多,只有兩篇,只能到這邊告一段落,我也覺得可惜。
祝願您,在現代討生活已經不容易,別輕易貶損自己!
************************************
體貼與關懷
【文/ 珍妮佛.彼崔格里利】
你可以用兩種方式表達體貼。第一種是透過細微的舉動來展現寬容與體諒。當你叫孩子起床時,讓另一半多睡一會兒、幫他煮杯咖啡;在他辛苦工作一天之後,幫他按摩肩膀;關注他的愛好,或者買個小禮物,給他意外的驚喜。剛在一起時,我們很多人都常做這樣的事,但隨著時間過去,我們日漸忙碌,開始把對方視作理所當然、不再那麼寬容,至少看起來是如此。
第二種表達體貼的方式,是對你的伴侶寬容一些。當你的另一半忘記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順便買牛奶和麵包回來時,你會怎麼做?我們很容易就進入責備模式,將這件事歸咎於他們的懶惰或疏忽,並且批評他們。我們較難意識到,他們會這樣,是因為當時正在思考一個煩人的工作問題。
當夫妻之間充滿了體貼時,兩個人都覺得,對方是最在乎自己的人。相信對方懷抱善意,意味著當對方讓你感到失望時,你比較能夠將其歸因於外部因素—工作壓力、交通壅塞等,而不去責備他。同樣的道理,當另一半做了某件令你感激的事時,你也會因此認為,他是個善良的人。這兩種想法,都將使你們的感情更為圓滿。
表達體貼最棒的一點也許在於,它是具有感染力的。如果你體諒你的另一半,他通常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回應你。就像自我防衛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在一段關係裡,體貼也會變成一種良性循環。這麼做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它為有效溝通奠定了基礎。若是你認定你的伴侶懷抱著善意,你就不會自我防衛。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們都體諒彼此,就不會輕蔑或批評對方。
每一對夫妻有時都會用消極的方式溝通。我們沒有人是完美的。心理學家認為,重點不在於我們是否消極溝通,而在於消極與積極溝通的比率。一項經典研究發現,當積極與消極溝通的比率是五比一(或更高)時,將使夫妻往好的方向發展。這不是一個精確的數據,所以不必把計分板掛在廚房的冰箱上,實際做記錄。然而,想提升溝通品質,你們就必須多體諒對方。
我的研究也顯示,現代人很難全神貫注。在這個忙碌、資訊爆炸的時代,夫妻更少給予彼此百分之百的關注。人們手中總是有個電子裝置奪取他們的注意力,更不用說他們想看的電視節目、想打的電話,以及一長串的待辦事項。但給予彼此百分之百的關注,能有效地為你們的感情加溫。
當我向夫妻們報告我的研究成果時,我有時會進行一項練習—讓其中一人問另一個人簡單的問題,例如:「你今天過得如何?」三分鐘後,他們只能安靜地聽對方回答;不能打斷對方、不能問問題、不能發表意見,也不能和對方交談。他們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地聆聽;效果振奮人心。環顧整個房間,我看見人們對彼此敞開心胸,他們的眼神交流是如此深刻;他們充滿歡愉、緊密連結、相互共鳴。這些全都是在三分鐘內發生的事。
在那之後,這些人分享他們的感受。他們覺得自己被理解與重視,而且和對方十分親密—這正是我們渴望從感情中獲得的。此外,他們也對自己的伴侶吐露了更多事。一小段時間全神貫注,就對親密關係造成巨大的改變。有誰無法付出這短短的三分鐘呢?
有時候,我們都會因為成為「末日四騎士」中的一員而感到內疚。但我們也可以體諒我們的另一半、相信他們懷抱著善意,並給予他們百分之百的關注。當你越接近後者時,你們之間的溝通就會變得越容易。練習這種相處模式,不僅有助於你們進行協商、改善平時的互動,也能增進你們的感情。
.
以上文字取自
雙薪家庭進化論:打造神隊友,成就彼此的愛情與事業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9692
.
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靜觀練習情緒 在 Cosmopolitan HK Youtube 的評價
知道 #冥想 有不同的好處,但又唔知點開始?不如跟住冥想導師Athena Wong嘅#聲音導航 ,試吓8分鐘嘅 #冥想入門班,學習了解自己的身體、情緒狀況?
立即訂閱 → https://bit.ly/SubscribeToCOSMOHK
Cosmopolitan HK: https://www.Cosmopolitan.com.hk
Facebook: http://fb.com/Cosmo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osmopolitan_HK
靜觀練習情緒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評價
觀迎來到【療癒過去,圓滿重生】的第一天,探訪內在小孩,療癒過去模式,今天我會先講講解一下內在小孩是甚麼,如何影響成年的我們,然後我會在另一段影片帶領一個療癒內在小孩的靜心練習,記得每一天的靜心練習是這個課程很重要的部分,不要跳過靜心練習啊!
其實內在小孩就是我們的潛意識,我們的信念跟原生家庭、父母、社會文化有很大的關係,童年的經歷塑造了我們,有些未被療癒的傷口,就成了我們受傷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一直都在我們心裡,內在某些未被滿足的需要,在成年後的關係互動裡,很容易勾動我們強烈的情緒。如果我們小時候覺得不被愛,我們需要獲得被認同的話,我們就可能會在跟伴侶關係,或跟上司下屬的關係中,去找這份被愛的感覺、被認同的感覺。過去,我們的內在小孩就是這樣不斷被外界的限制性信念餵食、並被告知你不能哭、不能有情緒、不能犯錯、你不能違抗命令、你要為家庭犧牲、你怎樣做都不夠好、你的鄰居比你好得多,等等,然後我們會壓抑自己,會討好父母、長輩,並不自覺地成為了一個我所不是的人。
例如如果我是一個女生,生在重男輕女的社會或家庭,我的內在小孩就會無意識地故意要比男生更強,或者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要比兄弟更乖巧更成功才能被愛,愛是有條件的;又例如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甚至把自己交給祖父母或朋友帶,我們的內在小孩就總覺得是自己做錯事、做得不夠好,所以父母才吵架,把自己交給別人,不喜歡自己,就算我們長大後明白父母迫不得已,但內在小孩並不了解,所以我們要去跟內在小孩會面,親自療癒他,讓他做回真正的自己。
剛剛說的是對自己的內在評價,其實我們還從原生家庭與社會下載了金錢、親密關係、人際關係、疾病或健康的信念,如果內在小孩相信了別人告訴你「買樓才是成功,沒有樓就是失敗者」、「有名有利才證明你的價值」、「有錢人都不是好人」、「不辛苦怎得世間財」、「年紀大機器壞」等等,我們就會按著這些信念行事,可是事實上,沒有一個信念是百分百真實的,我們要告訴內在小孩價值不是別人賦予的,為甚麼要用父母與社會的標準去衡量自己?現在的你可成為自己最慈悲的父母,帶著理解去療癒內在小孩,讓內在小孩知道自己無論好的壞的,他也是無條件被愛的,現在的你會去陪伴他,讓他不再孤單,並可帶著安全感及無條件的愛成長,讓內在小孩成長為最好版本的自己,甚至反過來為現在的我給予提醒。
最後,我們要了解父母跟我們一樣受到他們的父母與社會的影響,他們的成長可能令他們無法感受到愛,不是他們不想給你愛,而是他們根本不懂得愛人與愛自己,所以也自然無法給你愛,然後我們慢慢可寬恕父母,並寬恕自己。
整個世界都是象徵,其實我們跟父母的關係就象徵著跟神或宇宙的關係,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是我們「身體的創造者」,跟父母的關係其實只是象徵著我們跟「心靈的創造者」——神的關係,跟這源頭、真我的關係。
當我們在母親子宮裡出生為人,就象徵著我們從宇宙的一體意識中分裂成個體的意識(若現在不明白也沒關係,我們第三四天會再講多些),所以若跟父母修和其實不單是跟父母修和,而是跟整個宇宙,甚至所有人修和。
舉個例:當你跟易憤怒的父親修和後,現在看到易憤怒的人,你也會較有同理心慈悲心,你自然會越過他們的表相,看到他們看似不好的特質,其實只是他未被療癒的傷口,這樣我們就比較容易寬恕與放下,人際關係會更好,活得更輕鬆喜悅。
一會後,我會在另一段影片帶領一個「療癒內在小孩」的靜心,這個靜心你可以重複去做,尤其當你感到恐懼不安的時候,任何時間都可跟內在小孩連結,了解他的需要,然後給內在小孩愛,滋養他成長。
#請分享 #內在小孩
活動詳情:http://www.hypnohealinghk.com/rebirth0/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靜觀練習情緒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反送中運動一周年,警暴仍然停不了。加上國安法殺到,相信很多香港人都難以入眠,甚至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如果你都有以上情況,除了放下手機,讓自己休息一回,其實都可以嘗試靜觀。
臨床心理學家及靜觀導師吳崇欣(Beatrice)指,靜觀是培養一種不加批判,有意識的覺察。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不能控制只能接受的事情時,可透過靜觀讓我們感受當下的感覺。「我們這時代的人生活忙碌,腦袋不停轉動,例如我走路就是為了抵達目的地,我並非在感受雙腿走動,甚至在預備到達目的地後須要做的事。腦袋跑到別處,大部份時間都不在當下。」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時刻都可以做靜觀練習。例如用膳時,專注感受眼前的食物,其香味、口感、味道,感受咀嚼時嘴部活動的感覺。腦海不要想吃飯以外的事,不要想工作,不要想時事,就靜靜的專注的,把心神投入到餐點中,其實已是靜觀練習的一種。又例如靜觀伸展練習,雖然看起來像一般瑜伽和運動伸展,但Beatrice指,靜觀伸展的目的,是感受身體的感覺,而非像運動般,突破身體極限。亦不介意能伸展到哪一個位置,只要跟隨身體需要就可以。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抗壓 #心理學家 #手機 #國安法 #香港人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靜觀練習情緒 在 靜觀(Mindfulness)是甚麼?這種心理訓練風靡Google 的相關結果
靜觀 能讓人思維更清晰、能更好地管理壓力、情緒。己經有大量跨國企業, ... 靜觀治療也可用於治理抑鬱症等。靜觀練習包括呼吸、冥想、小組、進食等生活活動。 ... <看更多>
靜觀練習情緒 在 豈止感覺良好? 一呼一吸靜觀改變大腦 - 明報健康網 的相關結果
王蓓恩傳授行為健康及靈性學習,積極推廣靜觀練習。她認為,「靜觀是照顧不同情緒的好工具,培養正面情緒之餘,亦照顧壞情緒,使人不容易受到各種壓力 ... ... <看更多>
靜觀練習情緒 在 【重掌情緒】每天只需幾分鐘的靜觀練習,讓你尋回平靜與安穩 ... 的相關結果
當誘發壓力的事情久久未能處理,身心便會漸漸地發出不同的訊息,例如失眠、痛症、易怒、緊張或抑鬱等。 幸好有科學研究顯示靜觀練習不但能提升心理質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