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大叔八月要當太空中心主任了。以下是五年前的訪問。
《田庄阿伯上太空/吳宗信》
五十二歲的吳宗信自嘲國語講不輪轉,捲舌音ㄓㄔㄕㄖ分不清楚,在TED演講索性全程講台語,用的是鄉土的語言,講的卻是科技的未來,他主持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這個夏天將試射HTTP-3火箭,火箭採用的是混合性燃料,射程預計一百公里,這樣的射程,這樣的技術,若成功,將是世界第一。
不滿於火箭中心只是學校的研究單位,他上集資網站募款,是學界首創,更企圖將火箭中心企業化,預計在五年內發射火箭,運載個人衛星上太空。「阮做的物件拿得出去,假使說預算不夠就放棄真正莫彩,學生來來去去的,若不產業化,攏無效,」他說:「台灣不能只是做代工,以後就是太空經濟了。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發射小衛星,我不是全球化,我這個叫做宇宙化。」
在YOUTUBE輸入「TED XTaipei演講」和「吳宗信」,電腦螢幕會跳出一段名為「台灣本土火箭,要讓太空旅行夢想成真」的影片。演講者是交大機械工程系教授吳宗信,他是該校「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簡稱ARRC)創辦人。ARRC今年一月底在新竹香山濕地成功試射雙節小火箭,材料和技術台灣製造,火箭升空一公里,將台灣和太空的距離拉進了一大步,「阮使用欸是混合式燃料火箭,和美國VIRGIN GALACRIC太空旅行同款,伊飛上宇宙一張門票七百五十萬台幣,阮這俗閣大碗。」大演說家談的是科技未來,用的卻是鄉土語言,若不細細分辨演講內容,乍聽聲音起伏和熱情,以為是百貨公司賣菜刀的推銷員。
站在大演說家辦公室門口,影片中男人朝我們走來。「歹勢,歹勢,」他自口袋掏出鑰匙開門:「啊!你要飲水否?抵遐訪問嗎?」未等我們回答,他一個箭步向前,逕自把腳踏車挪到陽台,轉身又從架上拿餅乾招待,五十二歲的男人步調明快,像按了加速鍵一樣。找到縫隙,劈頭便問他為什麼要用台語演講?「為了報仇啦,替自己說的台語出一口氣。」
台語的復仇
課堂上課多半說國語,但他心想TED演講面對全世界,機會難得,可以表達對母語的愛,「所有的語言是平等的,只要好好栽培,菜市場和灶腳的語言,也可以正式演講,表達像火箭太空工程這種複雜的事物。」
他一九六四年出生台南安南區農村,五○年代的台灣農村生活幸福各自不同,但貧困極其類似:上面兩個兄哥、三個姐姐,母親四十歲生他,沒有母奶,也買不起奶粉,僅能餵他喝黑糖水,「散赤到被鬼走抓,呷番薯籤呷到驚」。庄腳老父老母不識字,在家講台語,上小學第一天,老師講啥攏聽嘸,考試成績倒數,二年級某天,課堂上突然懂老師講什麼,那次段考,他是全班第二名。
科學家實事求是,半生經歷整理成投影片,求學、成長,無非一段又一段power point:台南一中、台大機械系,「讀冊對我來說,簡單簡單,逐日攏咧(台語玩耍之意),不是打球,就是肖想交女朋友。」高中踢足球,每天抱著一顆足球搭公車上學。因為射球準,可以四、五十米射球,爆發力快,個頭不高,還是入選台大橄欖球隊。
老婆是在台大校園認識,外省家庭長大的中文系女生,「結婚至今,我說我的河洛話,伊講伊的國語,互相尊重。」他說大腦用台語思考最為靈活,其次是英語。出國GRE考字彙,滿分八百他考六百多,當年全台最高,上國中前不知道ABC狗咬豬,但天性善於歸納和分析,很輕易就掌握英語文法的邏輯和秩序。
剝削的農會
在校園裡講台語並不代表具備本土意識。一九八六年,台大學生李文忠推動校園輔選遭退學,於傅鐘下絕食抗議,他的觀感是「那群人呷飽盈盈」。當兵退伍後,他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念航太博士,在台灣同學會裡讀到彭明敏《自由的滋味》,腦筋才像爆炸一樣。
雪夜裡讀史明讀到哭,應驗成長過程,原來書中講台灣人的苦難都是真的,「農會真正剝削農民,伊攏放重利欸。細漢時陣,家裡起厝,偕農會借錢,還款到我大學畢業,都未及借的一半,都沒還到本金。彼一時陣,肥料無法自由買賣,比如阮爸爸種稻一百袋,要拿五十袋到農會換肥料,等於抽稅五十趴。」他的思想在此真正轉了彎。
一九九五年才回國,入太空中心服務,隔年便迫不及待展開「5%台譯計劃」,他號召二、三十名同好,每月捐5%的時間或薪水,以漢字和羅馬拼音將《動物農莊》《無花果》等經典翻譯成台語和客語文,每本書首頁下方寫著他們的心願:「ho台灣──新ê獨立ê進步ê文化空間(獻給台灣新的、獨立的、進步的文化空間)」。
一邊忙著開拓文化新鄉土,一邊做著宇宙大夢。他念太空工程,專業是紊流、航太燃燒,「一九九八年入交大,為了生存,走岔了去做電漿」,但他沒忘本,二○○四年,陳水扁政府籌畫「哈比特計劃」(哈比特即賽夏族飛鼠之意),研發載送衛星到太空的火箭,他知道消息,便把擁有火箭專才的好友陳彥升騙回來。
「我們有太空中心,但一直沒有做火箭,以航太來講,若沒有做火箭,就是玩假的,發射火箭才是太空實力的重點,」陳彥升是國家太空中心探空火箭計畫總主持人,早年任職NASA(美國太空總署),他說:「當時吳宗信、林明璋(第二十三屆中研院院士)他們跟我說,台灣要發展火箭,要我回來試試看。」這個傻子放棄一千兩百萬年薪,被吳宗信騙回來,領著一份吃不飽、餓不死的研究員薪水,卻也把吳宗信一群好友拉入火箭領域。
非法的夢想
一枚火箭結合推進、燃燒、導控、電機電池、傳輸技術等相關領域,「發展火箭最大的意義,是提升各領域的技術,是火車頭產業」,吳宗信說當年中科院設計與測試的火箭,由他們來模擬分析,提供給太空中心做參考,「台灣乎阮這群中年阿伯做夢欸機會,我們也要給少年仔做夢的機會。」中年阿伯心中激情燃燒,然而二○○八年,馬英九上任,「哈比特計劃」不了了之。中年阿伯不甘心,索性自己跳下來玩。
那一年,他在交大開設「類蔗糖火箭」(sugar rocket)實作課程,把糖磨成粉結合氧化劑,做成固態燃料,再用大塑膠管等低成本材料,做成小火箭,「我跟學生在學校用烤肉架當發射架,乒乒乓乓,校園的樹都燒掉了。第一次帶學生去新竹香山濕地試射,透早四五點,還被保育員抓到,差一點罰六萬塊。」
二○一二年,他和交大陳宗麟、成大何明字、屏科大胡惠文、北科大林信標,銘傳余仁朋,海大黃俊誠等老師成立ARRC,立志台灣製造的火箭。ARRC今年夏天將射發長八‧八公尺、直徑○‧四五公尺,總重六百公斤的HTTP-3火箭。火箭採混合式推進燃料,預計升空一百公里,這樣的射程,這樣的技術,若成功,將是世界創舉,「火箭推進技術,可分為液態燃料、固態燃料、混合式燃料,液態燃料性能最好,但工程複雜,固態火箭成本低,但也最危險,混合式火箭居中,但安全性、低成本,有機會讓發射火箭的成本由十億,一舉至少掉一位數。」火箭取名HTTP,是北科大、新竹交大、台南成大,屏科大四校縮寫,也是HTTP(超文本傳輸協定)的雙關聯想,象徵該系列火箭的想像空間如網路一樣無遠弗屆。
衛星的戰爭
火箭試射成本估計一千六百萬,他上「貝殼放大」集資網站,募九百多萬,是學界首創,雖至今有六百萬資金缺口,但他老神在在,「捐兩百,捐一百萬都沒關係啦,隨人心意。」不甘心只是掛在學校的研究單位,他企圖將ARRC企業化,「我們做的東西也很拿得出去,但是經費有時陣有,有時陣無,持續七、八年很不容易,假使說預算不夠就放棄真正可惜,學生來來去去的,若不產業化,都沒用。」他說:「危機就是轉機,假使當年政府給我錢,我就會惦惦,不會出來募款,可是出來接觸社會大眾,發現這個市場這樣大,之前待在學院,見樹不見林,可好像小鳥沒東西吃,飛上天空找出路,才發現這個林子這麼美。」
這市場有多大?商業上的小衛星是未來趨勢,從影像到通訊、從農業到環境監控、甚至商業投資都開始運用衛星來管理,SpaceX、Amazon、維珍航空(Virgin Group)等國外企業莫不磨刀霍霍,台灣高科技要轉型、擺脫代工包袱,航太是很好的選擇,而混合性火箭和個人衛星的結合正是台灣下一個機會。他預計在五年內發射自製火箭,運載個人衛星上太空,「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發射小衛星,我不是全球化,我這個叫做宇宙化。」
激情的演說
理工科教授講學不扮高深,問我日劇《下町火箭》看了沒?「你緊看,伊做的代誌就跟我們一樣,不過伊欸故事沒我精彩啦,哈哈!」ARRC故事有沒有日劇戲劇化見仁見智,但男主角阿部寬講話肯定沒有眼前的中年阿伯蕩氣迴腸:「人活到一定的檻站後,會想這世人目標是啥,最開始當然是為了升等,拚命寫期刊論文,但那個不一定跟社會有連結。還好碰到這群好朋友,大家有不同的能力,對台灣有共同的想像。什麼樣的想像?台灣要成為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東西。一個政府不管富裕或貧窮,一定要提供一趴仙(1%)比例,乎少年從小時候開始作夢,作夢猶有出路,這是一個基本國家該有格局。」
他的目光如炬,彷彿火箭即將升空,五四三二一,發射。演說又華麗又草根,但那並不衝突,我們的想像力隨著那枚火箭衝向天際,看見台灣、看見東北亞、看見亞洲、隨即掙脫地心引力,衝破大氣層,衝上宇宙。中年阿伯說:「我們絕對不會放棄要離開地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Claudia.W」品牌介紹 訪問:王子欣 品牌簡歷: Claudia Wang 1995出生於法國,育於時尚藝術家庭,對藝術創作、時尚、彩妝造型有濃厚興趣與企圖心。藝術繪畫擅長東方水墨畫運筆、對色彩搭配富有敏感度, 熱愛塗鴉藝術與普普精神。大學畢業於台北實踐服...
「電資學院北科」的推薦目錄:
電資學院北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MIT Media Lab人工智慧台灣學子系列報導〜博士研究生林家樑:製作人李祈臻、記者彭智宏採訪報導
【MIT Media Lab最大特色就是鼓勵跨領域無框架的創新 逢甲建築畢業的林家樑目前在MIT Media Lab攻讀博士班 也是PEV自駕腳踏車計畫的規劃者 它結合Uber+ Youbike+ Self-driving 讓腳踏車自己開到使用者家門口 更可提供不方便騎乘的人自動駕駛功能 而建築專長的林家樑更讓自駕腳踏車 外觀美的像是一輛法國嬰兒車】
一個城市平均40%的土地,被車輛佔據,等於說將近半數空間,只為了停放這些交通工具,對寸土寸金的大都會來說根本違反使用效率。於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城市科學團隊(City Science),開發出一套軟體平台,要重新定義都會區的移動方式。
PEV的意義,就是說服別人改變交通方式,選擇比較環保的移動工具。科學家預測,未來城市的樣貌將是compact urban cell(小型都會聚落)的模式,包括走路、以及各式的共享交通工具,移動時間可能都在20分鐘內。因此未來運輸工具,要以每個district(區)之間短距、低速移動作為基礎,而這也就是PEV設計的起點。
「比如說一些車輛分享系統,對這種系統而言最大的問題是你如何去把車子擺到正確的地方,讓使用者可以很快速的拿到車,現在hubway,現在在台北的hubway,他們是用卡車manually去用人工的方法去挪這些車,那我們覺得無人車的技術,是可以把他兩個結合在一起,那你就不需要去,你就可以把腳踏車當成像Uber一樣,把它叫過來,所以我們試著去做的是將Uber和YouBike兩個東西把它結合在一起。」MIT媒體實驗室博士生林家樑。
「因為像腳踏車的話,現在已經有一些Bicycle pollution,像台北市的街頭有一些,有一些這個stationless的自行車分享系統,它就會到處亂停,那YouBike的話有時候車子會多、有時候車子會少,有時候我們去還車,他會沒有空位可以讓我們停車,那所以無人車進來的話是可以去解決這個問題,那它就可以自己去找到下一個客人,或是它停車沒停好它可以自己自動歸位。」MIT媒體實驗室博士生林家樑。
除了具備YouBike和Uber的便利性之外,為了同時具備電動和自動駕駛、且適合作為短程接駁的功能,因此把PEV設計成三輪電動單車。你可以當自行車來騎(留白一段)老人小孩或是行動不方便的人,也可以當作自動駕駛車來搭乘(留白一段),可行駛在指定的單車道上,同時前方配備有感應鏡頭,可以辨識周遭環境,而且這套軟體已經可以分類並追蹤移動物體的路徑,不管前方是卡車、行人、還是貓狗動物、或是靜止的物體,都具備高度的辨識準確度,一旦偵測有人在一定距離內,環繞PEV的LED會自動用不同顏色的燈號顯示,跟路上的紅綠燈一樣,紅燈表示前有障礙,綠燈表示可以繼續依照原設定路徑前進。而要尋求一個更有效率服務城市的方法,PEV不只要載人,還要能載貨。當你用app把PEV叫到面前來搭乘的時候,車籃子裡可能已經擺了幾件網購商品,要送到你目的地附近的買家手上。
他是林家樑,就是PEV的開發者,在媒體實驗室大家叫他Michael,資深的MIT人,如果在大樓裡看到一個人對著講中文的參訪團介紹Media Lab,十之八九就是他。乍看之下不像書呆子、也不像科技宅男,身上也沒有特別的科學家氣質,但他在MIT的尖端學術實驗室一待就是十年,而且從事的還真的是尖端技術。Michael是個道地的台灣人,從逢甲建築系畢業後,拿了工研院的獎學金來到Media Lab,從此跟這裡結下十年的緣分,修完建築和城市規劃的兩個碩士學程後,發現自己在建築設計之外,更喜歡機械設計、電子設計,於是Media Lab成了他的應許之地。念博士班過程中還一度休學回台灣開公司,2012年才被現在的老師Ken Larson找回去參與開發無人電動三輪車。問起Michael,明明光靠手上這套無人車解決方案,就可以去找大廠合作、甚至成立新創事業,為何還要留在學術機構,Michael直言"我不是來做產品的"。
「在MIT我們做研究,我們不做產品。做了研究之後,我們希望對社會有更多的impact,這些impact 其中open source是一個,可以提供一個,可以讓我們接觸到全世界同樣在做這樣研究的人,所以PEV我們不把它當作一個產品,而是當成一個平台。這個平台基本上有硬體、軟體,那麼我們定義了這些規格之後,我們還是需要準備一些教材,我們希望把我們所學的去跟其他城市、其他國家甚至其他學術機構一起去分享。」MIT媒體實驗室博士生林家樑。
"改變人類生活、拯救地球",似乎是MIT人的DNA,也造就Media Lab與產業界的特殊互惠關係。實驗室開發出的技術,若不能真正成為可以使用的產品,那科技就無法達到改善人類環境的目地。Media Lab九成經費靠企業贊助,開發技術也都多以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軟體以及低成本素材為主,讓所有人都可以分享研究結果。因此當Michael在與台灣產業界增加互動的時候,意外成為Media Lab與台灣技職教育學界最好的橋樑。
「當我2012年再回到MIT的時候,我的目標就是希望跟台灣的產業界做一些連結,那我們比較不會是都待在實驗室天馬行空想自己的東西,到時候東西又做不出來,那所以去跟台灣產業做連結,做一些研究,那這中間很重要的是有台北科技大學的幫忙,台北科技大學就是很積極的跟MIT連絡,也牽了一個合作協議,那現在北科大有MIT在亞洲的第一個Spinoff的實驗室。」MIT媒體實驗室博士生林家樑。
說起來簡單的學術機構協議,其實裡面包含台灣很需要的科技人才培育,這些年來,Media Lab接受來自北科大的交換學生,在城市科學(City Science)團隊裡受訓,Michael說,他們不求一個高材生、也不一定要英文很好,但求有一顆可以接受挑戰的創意腦袋,最重要的是願意動手做。
正因為有幸在這種"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且跨領域的環境下做研究,Michael希望能分享給更多台灣學生。每年從台灣來的交換學生,從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甚至生活、語言、住宿、經費,都是Michael的"業務"範圍,因為只要把這些台灣交換學生訓練好了,這些種子學生才有機會改變台灣的科技競爭力。
電資學院北科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八卦
火箭阿伯又要集資發射火箭了,56 歲的他是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數年前,他帶多校共同組成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成功發射大型火箭 HTTP-3S,為了籌措後續研究經費,團隊發起群眾集資,獲得超過 4,000 人響應。今年,同一團隊再次發起群眾集資,計畫發射技術更進階的 HTTP-3A 火箭,證明台灣太空產業的實力。
以下那一年與阿伯的訪問,很五月天,很熱血的一個阿伯。
《田庄阿伯上太空 吳宗信》
五十二歲的吳宗信自嘲國語講不輪轉,捲舌音ㄓㄔㄕㄖ分不清楚,在TED演講索性全程講台語,用的是鄉土的語言,講的卻是科技的未來,他主持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這個夏天將試射HTTP-3火箭,火箭採用的是混合性燃料,射程預計一百公里,這樣的射程,這樣的技術,若成功,將是世界第一。
不滿於火箭中心只是學校的研究單位,他上集資網站募款,是學界首創,更企圖將火箭中心企業化,預計在五年內發射火箭,運載個人衛星上太空。「阮做的物件拿得出去,假使說預算不夠就放棄真正莫彩,學生來來去去的,若不產業化,攏無效,」他說:「台灣不能只是做代工,以後就是太空經濟了。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發射小衛星,我不是全球化,我這個叫做宇宙化。」
在YOUTUBE輸入「TED XTaipei演講」和「吳宗信」,電腦螢幕會跳出一段名為「台灣本土火箭,要讓太空旅行夢想成真」的影片。演講者是交大機械工程系教授吳宗信,他是該校「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簡稱ARRC)創辦人。ARRC今年一月底在新竹香山濕地成功試射雙節小火箭,材料和技術台灣製造,火箭升空一公里,將台灣和太空的距離拉進了一大步,「阮使用欸是混合式燃料火箭,和美國VIRGIN GALACRIC太空旅行同款,伊飛上宇宙一張門票七百五十萬台幣,阮這俗閣大碗。」大演說家談的是科技未來,用的卻是鄉土語言,若不細細分辨演講內容,乍聽聲音起伏和熱情,以為是百貨公司賣菜刀的推銷員。
站在大演說家辦公室門口,影片中男人朝我們走來。「歹勢,歹勢,」他自口袋掏出鑰匙開門:「啊!你要飲水否?抵遐訪問嗎?」未等我們回答,他一個箭步向前,逕自把腳踏車挪到陽台,轉身又從架上拿餅乾招待,五十二歲的男人步調明快,像按了加速鍵一樣。找到縫隙,劈頭便問他為什麼要用台語演講?「為了報仇啦,替自己說的台語出一口氣。」
台語的復仇
課堂上課多半說國語,但他心想TED演講面對全世界,機會難得,可以表達對母語的愛,「所有的語言是平等的,只要好好栽培,菜市場和灶腳的語言,也可以正式演講,表達像火箭太空工程這種複雜的事物。」
他一九六四年出生台南安南區農村,五○年代的台灣農村生活幸福各自不同,但貧困極其類似:上面兩個兄哥、三個姐姐,母親四十歲生他,沒有母奶,也買不起奶粉,僅能餵他喝黑糖水,「散赤到被鬼走抓,呷番薯籤呷到驚」。庄腳老父老母不識字,在家講台語,上小學第一天,老師講啥攏聽嘸,考試成績倒數,二年級某天,課堂上突然懂老師講什麼,那次段考,他是全班第二名。
科學家實事求是,半生經歷整理成投影片,求學、成長,無非一段又一段power point:台南一中、台大機械系,「讀冊對我來說,簡單簡單,逐日攏咧(台語玩耍之意),不是打球,就是肖想交女朋友。」高中踢足球,每天抱著一顆足球搭公車上學。因為射球準,可以四、五十米射球,爆發力快,個頭不高,還是入選台大橄欖球隊。
老婆是在台大校園認識,外省家庭長大的中文系女生,「結婚至今,我說我的河洛話,伊講伊的國語,互相尊重。」他說大腦用台語思考最為靈活,其次是英語。出國GRE考字彙,滿分八百他考六百多,當年全台最高,上國中前不知道ABC狗咬豬,但天性善於歸納和分析,很輕易就掌握英語文法的邏輯和秩序。
剝削的農會
在校園裡講台語並不代表具備本土意識。一九八六年,台大學生李文忠推動校園輔選遭退學,於傅鐘下絕食抗議,他的觀感是「那群人呷飽盈盈」。當兵退伍後,他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念航太博士,在台灣同學會裡讀到彭明敏《自由的滋味》,腦筋才像爆炸一樣。
雪夜裡讀史明讀到哭,應驗成長過程,原來書中講台灣人的苦難都是真的,「農會真正剝削農民,伊攏放重利欸。細漢時陣,家裡起厝,偕農會借錢,還款到我大學畢業,都未及借的一半,都沒還到本金。彼一時陣,肥料無法自由買賣,比如阮爸爸種稻一百袋,要拿五十袋到農會換肥料,等於抽稅五十趴。」他的思想在此真正轉了彎。
一九九五年才回國,入太空中心服務,隔年便迫不及待展開「5%台譯計劃」,他號召二、三十名同好,每月捐5%的時間或薪水,以漢字和羅馬拼音將《動物農莊》《無花果》等經典翻譯成台語和客語文,每本書首頁下方寫著他們的心願:「ho台灣──新ê獨立ê進步ê文化空間(獻給台灣新的、獨立的、進步的文化空間)」。
一邊忙著開拓文化新鄉土,一邊做著宇宙大夢。他念太空工程,專業是紊流、航太燃燒,「一九九八年入交大,為了生存,走岔了去做電漿」,但他沒忘本,二○○四年,陳水扁政府籌畫「哈比特計劃」(哈比特即賽夏族飛鼠之意),研發載送衛星到太空的火箭,他知道消息,便把擁有火箭專才的好友陳彥升騙回來。
「我們有太空中心,但一直沒有做火箭,以航太來講,若沒有做火箭,就是玩假的,發射火箭才是太空實力的重點,」陳彥升是國家太空中心探空火箭計畫總主持人,早年任職NASA(美國太空總署),他說:「當時吳宗信、林明璋(第二十三屆中研院院士)他們跟我說,台灣要發展火箭,要我回來試試看。」這個傻子放棄一千兩百萬年薪,被吳宗信騙回來,領著一份吃不飽、餓不死的研究員薪水,卻也把吳宗信一群好友拉入火箭領域。
非法的夢想
一枚火箭結合推進、燃燒、導控、電機電池、傳輸技術等相關領域,「發展火箭最大的意義,是提升各領域的技術,是火車頭產業」,吳宗信說當年中科院設計與測試的火箭,由他們來模擬分析,提供給太空中心做參考,「台灣乎阮這群中年阿伯做夢欸機會,我們也要給少年仔做夢的機會。」中年阿伯心中激情燃燒,然而二○○八年,馬英九上任,「哈比特計劃」不了了之。中年阿伯不甘心,索性自己跳下來玩。
那一年,他在交大開設「類蔗糖火箭」(sugar rocket)實作課程,把糖磨成粉結合氧化劑,做成固態燃料,再用大塑膠管等低成本材料,做成小火箭,「我跟學生在學校用烤肉架當發射架,乒乒乓乓,校園的樹都燒掉了。第一次帶學生去新竹香山濕地試射,透早四五點,還被保育員抓到,差一點罰六萬塊。」
二○一二年,他和交大陳宗麟、成大何明字、屏科大胡惠文、北科大林信標,銘傳余仁朋,海大黃俊誠等老師成立ARRC,立志台灣製造的火箭。ARRC今年夏天將射發長八‧八公尺、直徑○‧四五公尺,總重六百公斤的HTTP-3火箭。火箭採混合式推進燃料,預計升空一百公里,這樣的射程,這樣的技術,若成功,將是世界創舉,「火箭推進技術,可分為液態燃料、固態燃料、混合式燃料,液態燃料性能最好,但工程複雜,固態火箭成本低,但也最危險,混合式火箭居中,但安全性、低成本,有機會讓發射火箭的成本由十億,一舉至少掉一位數。」火箭取名HTTP,是北科大、新竹交大、台南成大,屏科大四校縮寫,也是HTTP(超文本傳輸協定)的雙關聯想,象徵該系列火箭的想像空間如網路一樣無遠弗屆。
衛星的戰爭
火箭試射成本估計一千六百萬,他上「貝殼放大」集資網站,募九百多萬,是學界首創,雖至今有六百萬資金缺口,但他老神在在,「捐兩百,捐一百萬都沒關係啦,隨人心意。」不甘心只是掛在學校的研究單位,他企圖將ARRC企業化,「我們做的東西也很拿得出去,但是經費有時陣有,有時陣無,持續七、八年很不容易,假使說預算不夠就放棄真正可惜,學生來來去去的,若不產業化,都沒用。」他說:「危機就是轉機,假使當年政府給我錢,我就會惦惦,不會出來募款,可是出來接觸社會大眾,發現這個市場這樣大,之前待在學院,見樹不見林,可好像小鳥沒東西吃,飛上天空找出路,才發現這個林子這麼美。」
這市場有多大?商業上的小衛星是未來趨勢,從影像到通訊、從農業到環境監控、甚至商業投資都開始運用衛星來管理,SpaceX、Amazon、維珍航空(Virgin Group)等國外企業莫不磨刀霍霍,台灣高科技要轉型、擺脫代工包袱,航太是很好的選擇,而混合性火箭和個人衛星的結合正是台灣下一個機會。他預計在五年內發射自製火箭,運載個人衛星上太空,「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發射小衛星,我不是全球化,我這個叫做宇宙化。」
理工科教授講學不扮高深,問我日劇《下町火箭》看了沒?「你緊看,伊做的代誌就跟我們一樣,不過伊欸故事沒我精彩啦,哈哈!」ARRC故事有沒有日劇戲劇化見仁見智,但男主角阿部寬講話肯定沒有眼前的中年阿伯蕩氣迴腸:「人活到一定的檻站後,會想這世人目標是啥,最開始當然是為了升等,拚命寫期刊論文,但那個不一定跟社會有連結。還好碰到這群好朋友,大家有不同的能力,對台灣有共同的想像。什麼樣的想像?台灣要成為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東西。一個政府不管富裕或貧窮,一定要提供一趴仙(1%)比例,乎少年從小時候開始作夢,作夢猶有出路,這是一個基本國家該有格局。」
他的目光如炬,彷彿火箭即將升空,五四三二一,發射。演說又華麗又草根,但那並不衝突,我們的想像力隨著那枚火箭衝向天際,看見台灣、看見東北亞、看見亞洲、隨即掙脫地心引力,衝破大氣層,衝上宇宙。中年阿伯說:「我們絕對不會放棄要離開地球。」
電資學院北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Claudia.W」品牌介紹
訪問:王子欣
品牌簡歷: Claudia Wang 1995出生於法國,育於時尚藝術家庭,對藝術創作、時尚、彩妝造型有濃厚興趣與企圖心。藝術繪畫擅長東方水墨畫運筆、對色彩搭配富有敏感度, 熱愛塗鴉藝術與普普精神。大學畢業於台北實踐服裝設計學系,目前攻讀北科大互動設計碩士。因為熱愛時尚產業,大學期間於ELLE時尚雜誌編輯部擔任實習助理,以及中國鳳凰庄面料公司流行趨勢資訊部、服裝設計部實習。畢業後於Daniel Wong任職服裝設計,參與18ss大秀,發揮對於印花色彩搭配之長項。2018下半年正式成立同名品牌Claudia_.W,並同時經營彩妝造型事業。由於本身對於時尚、美、藝術都很有獨到之處,因此也成為時尚跨領域工作者。除了服裝方面於18年入圍臺北好時尚Top設計師大賽外 ;彩妝方面,於19年擔任Vogue me 4月號實體雜誌單元彩妝造型師,彩妝作品也多次刊登上國外雜誌媒體。6月份以藝術家身份參與台灣印花設計節,於松菸展出印花裝置作品。更於8月份獲得19年台北好時尚TOP設計師 最佳布料應用獎。 2020年8月獲得北港時尚設計競賽亞軍、台北好時尚最佳布料應用獎,並獲得台北時尚週VogueFNO大秀資格。 品牌理念:『生活即是一場藝術』推崇藝術融合時尚,喜歡將衝突感的色彩或主題融合,充滿奇幻、異想的色彩設計,一直是品牌的核心DNA,讓次文化成為時尚焦點。期望台灣人也能將時尚藝術融入生活,即使平常的穿搭,都能充滿個人味道與特色。近期更關注科技環保與時尚之間的關係,透過科技減少時尚產業製造的污染,並解決部分工序繁雜與打樣問題, 2018年更是首度發表線上虛擬服裝秀,沈潛了2年,2020年一樣推出小型的線上虛擬服裝秀,讓遠在不同國家、地域、時差的任何人,都能潛入Claudia Wang的時尚幻境。
經歷:
2020/10 Vogue FNO fashion Week
2020/08 北港服裝設計大賽 亞軍 2020台北好時尚設計比賽 優勝、最佳布料應用獎
2019/12 克萊雅2020AW服裝與圖案設計企劃
2019/11 獲選上海國際時尚樂活設計創意基地 科技印花設計展
2019/10 克萊雅服裝圖案設計-傳承有愛
2019/10/19 伊林 玉富伸展台 大地時尚大賽-佳作
2019/09 蓮芳生計集團董事長客制設計
2019/08 台北top設計師時尚設計大賽 最佳布料應用獎/優選獎
2019/07 高雄客家局 創意客家藍衫設計比賽 潮T組冠軍 上衣組優選、海青盃 兩岸青年服飾設計創業大賽 第三名
2019/06台灣印花設計節 松菸印花裝置展覽 擔任亞東技術學院 類產線3D服裝軟體工作營老師、台北top設計師時尚設計大賽 優選獎
2019/04擔任VogueMe 4月號 彩妝造型師
2019/03入選中港臺天使創投基金-新創品牌展演
2019/01參與首屆台北時裝周 展演主題秀-異材質科技素材場
2018/09品牌 Claudia.W 正式成立、入圍 優選前12強台北top設計師時尚設計比賽 新北市青銀共創服裝設計企劃 領導設計師
2018/05 Nyx歐美彩妝品牌造型比賽前10強
2017/09參與Judy造型師周子娛樂18年年曆拍整體造型, 拍攝林依晨、張睿家等11位藝人年曆形象。
2017/08上海東華時裝周優選作品參展
2017/07 Paris fashion week巴黎時裝周服裝街拍
2017/06『AETHER』雜誌 issue11 造型作品上刊 服裝作品參與DJ-DUSA專輯封面造型,
2016/ M畫廊 繪畫展覽--「妖怪繪卷」 Ykk 50週年紀念包包設計比賽 優選
2015/ M畫廊 繪畫展覽
2015/ 台灣泰山娃娃芭比服裝設計比賽 第二名
粉絲頁: Claudia__.W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電資學院北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去你的人生低谷:最速總的世界六大馬重生路」介紹
訪問作者: 王冠翔、 蔡政軒
內容簡介:
唯一想征服的,是自己心中那座競技場......
從傻傻起跑到挑戰世界六大馬拉松,
「最速總經理」王冠翔訴說他的美、痠、嚇、餓、驚!
象總:「在跑步中我學會全力奔馳、盡情飛翔,挑戰自己的極限、挑戰自己的無限可能。」
王冠翔,一個來自台北都市邊緣──「芳蘭」的調皮男孩,從小盡情在山間奔跑、小溪抓魚。成家立業看似一切順遂之時,摯愛的母親逝去卻有如一記人生重擊狠狠打在他心坎,失落的男人徘徊在人生低谷,又遇上身體老化、代謝退化,體重不斷增加的重重危機。就在他二○一三年的生日時,好友送他一只運動穿戴裝置,天時地利人和湊成了機緣,註定他開始「跑步」這樁許多人口中的傻事,也為他接下來的人生帶來動力和改變。
打開運動裝置,自我訓練八個月,累積一千公里後,江湖人稱「最速總經理」的王冠翔完成了他的東京初馬。在接下來的四年三個月,他接連完成波士頓、柏林、倫敦、芝加哥、和紐約等世界知名馬拉松賽事,掛上六星「蜜糖波堤」,成為世界六大馬拉松臺灣最速跑者!
他穿著國旗裝,高舉國旗衝向終點線,讓臺灣在國際馬拉松賽道上被看見;將追求速度的能力,轉化為分享公益的心意,帶領「回饋日」,讓更多人開始跑起來、跑得更好;更投入自己的資源,發起「國手匯」品牌加速器,多元重塑長跑選手及運動文化發展!
最速總經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也都有自我解讀及完成夢想的方式。唯一不變的,是你得一步步逐夢踏實,一段段通過考驗,不斷對著鏡子裡每個階段的自己說:『Yes, you can make it !』」於是,他開始寫下這本不只是談跑步、談世界六大馬,也是談自己、談天地和談眾生的另類跑步書。
作者介紹:王冠翔
世界六大馬拉松臺灣最速跑者。除東京初馬完成時間三小時二十分五十四秒,後續五大馬都在三小時內完成。二○一四年起連續三年榮獲全國EMBA接力賽全馬個人組冠軍,江湖人稱「最速總經理」。
現任電通安吉斯集團──安納特(股)總經理以及集團CSR負責人,同時兼任臺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理事、財團法人大同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並曾任凱絡媒體週報總編輯、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協同教學助理教授、臺北科技大學等公私立機構講師。
熱愛運動與挑戰,和所有人沒兩樣,終日奔波於公事、家事與天下事之間。過去,跑步帶給自己許多動感。現在,希望透過跑步帶給很多人更多感動!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電資學院北科 在 電資學院是在搞? - 北科大板 - Dcard 的八卦
電資學院 是在搞? 北科大. 2022年3月22日21:56. 我真的是看不懂欸? 電磁學、通原都選修了,為啥高頻電子電路、高頻電路實習還是必修啊? 高頻電子電路就算了,起碼王 ... ... <看更多>
電資學院北科 在 [問卦] 四大碩現在只能當作業員了? - PTT評價 的八卦
哇賽真的假的今年碩士畢業的只能當作業員了? 去年不是隨便一個無鳳科大都可以當設備. ... CTTSAI 08/21 08:34菜雞選校不選系問就是電資學院的科系程. ... <看更多>
電資學院北科 在 [情報] 112大學分科電機系排名- 看板SENIORHIGH 的八卦
若同校系有不同組別,將以平均分數較低之電資組別進入排行
校名 系組名 國 英 數甲 物 化 數A 最低分數 平均 名額
臺大 電機工程學系 1 1 1 1 225.00 56.25 48
交大 電機工程學系乙組 1.5 1 1.5 1.5 292.50 53.18 43
清大 電機工程學系乙組 1 1 1 155.00 51.67 29
成大 電機工程學系 1 1 1 1 1 250.00 50.00 51
中央 電機工程學系 1 1 1 1 191.00 47.75 28
中興 電機工程學系乙組 1 1.25 1 1 1 242.50 46.19 27
中正 電機工程學系乙組 1 1 1 1 1 224.00 44.80 35
臺師 電機工程學系 1 1 1 1 1 221.00 44.20 22
中山 電機工程學系全英語組 2 2 1.5 1 287.00 44.15 39
北大 電機工程學系 1 1 1 1 1 212.00 42.40 21
海洋 電機工程學系 1 1 1 1 1 203.00 40.60 50
嘉義 電機工程學系 1 1 1 1 157.00 39.25 40
彰師 電機工程學系 1 2 2 2 1 314.00 39.25 31
高雄 電機工程學系 1 1.5 1.5 1.5 1 246.50 37.92 71
長庚 電機工程學系 1 1.25 1.5 1.5 198.75 37.87 32
高師 電機工程學系 1 1.5 2 1.5 1 264.50 37.79 31
中原 電機工程學系 1 1 1 1 150.00 37.50 23
臺南 電機工程學系 1 1.5 1.5 1 1 221.00 36.86 25
東華 電機工程學系半導體 1 1 1 1 147.00 36.75 18
逢甲 電機工程學系 1.5 1 1.25 1.5 183.00 36.60 54
暨南 電機工程學系甲組 1 1 1 1 1 182.00 36.40 8
東海 電機工程學系 2 1 1 145.00 36.25 37
元智 電機工程學系丙組 1.75 1 1.25 1.25 178.50 34.00 33
宜蘭 電機工程學系 1 1 2 1 168.00 33.60 37
淡江 電機工程學系通訊組 1 1 1.5 116.00 33.14 25
輔仁 電機工程學系 1 1 1 92.00 30.67 67
聯合 電機工程學系 1 1.5 1.5 118.50 29.63 46
大同 電機工程學系甲組 1 1 1 81.00 27.00 14
文化 電機工程學系B組 2 2 2 1 174.00 21.75 29
義守 電機工程學系 2 1.5 116.50 21.18 78
中華 電機工程學系 2 1 2 83.00 16.60 51
大葉 電機工程學系智慧系統 1.75 2 2 50.50 8.78 1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27.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692066664.A.BC3.html
※ 編輯: alrin891202 (49.216.27.5 臺灣), 08/15/2023 10:32: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