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逝世一週年》
* 「我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符合殘疾天才的刻板印象」。⋯⋯ 我不能用假髮和墨鏡偽裝自己—— 輪椅使我暴露無遺。眾所周知且容易識別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但優點遠遠超過缺點。人們似乎真的很高興見到我。 2012 年我在倫敦為殘奧會開幕時,我擁有了我有史以來最多的觀眾。
* 我在這個星球上過著一種非凡的生活,我利用奇思異想和物理定律穿越宇宙。我到過銀河系最遠處,旅行進入過黑洞,還返回過時間的起始。在這個地球上,我經歷了高潮和低谷、動蕩與安寧、成功和痛苦。我遭遇貧窮,享用富裕,曾經矯健,又身患殘疾。我既受到贊揚,也受到批評,但從未被忽視過。通過我的研究,我極端榮幸地能夠為人類對宇宙的理解做出貢獻。但如果宇宙中不存在我所愛且愛我的人,那的確會是一個空虛的宇宙。沒有他們,它的一切奇跡都對我毫無意義。
* 我們將如何養活不斷增長的人口?如何提供乾淨的水、產生可再生能源、防止並治癒疾病、減緩全球氣候變化?我希望科學技術能夠回答這些問題,但需要人,有知識和理解的人,去實施這些解決方案。讓我們為每個女人和男人奮鬥,為了讓他們都能過上健康、安全,並充滿了機會和愛的生活。我們都是時間旅行者,讓我們一起踏入未來。讓我們共同努力,使這個未來成為我們想去訪問的地方。
* 沒有誰創造宇宙,也沒有誰指引我們的命運。宗教是回答我們都問的問題的早期嘗試:為什麼我們在這裡,我們來自何方?很久以前,答案幾乎總是千篇一律:眾神創造萬物。世界是一個可怕的地方,所以即使像維京人一樣強硬的人也相信超自然的存在,由此來理解諸如閃電、風暴、日食、月食等自然現象。如今,科學提供了更好、更一致的答案,但人們總是依附宗教,因為它給予了安慰,而他們不信任或不理解科學。
幾年前,《泰晤士報》在頭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是:「霍金說:上帝並未創造宇宙。」文章附有插圖。上帝的形象取自米開朗基羅的一幅畫,顯得擁有雷霆萬鈞的威力。他們印了一張我顯得頗為自得的照片。他們讓我們看起來像是在進行一場決鬥。但我對上帝不抱怨恨。我不想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似乎我的研究是關於證明或反駁上帝的存在。我的研究是要找到理解圍繞我們四周的宇宙的合理框架。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認為像我一樣的殘疾人是生活在上帝的詛咒之下的。好吧,我想我可能使那裡的某位感到不高興,但我更願意認為,一切都可以由自然定律給予另一種解釋。如果你像我一樣相信科學,你就會相信存在永遠得遵守的一些定律。如果你願意,你可以說這些定律是上帝的傑作,但那更是對上帝的定義,而非對其存在的證明。
* 我不想告訴任何人該相信什麼,但對我而言,問上帝是否存在是一個有效的科學問題。畢竟,很難想象一個比什麼或誰創生了並控制宇宙更重要或更基本的奧秘。
根據科學定律,我認為宇宙是自發地從無創生出來的。不管宇宙的複雜性和多樣性,製造一個宇宙其實只需要三種成分。試想我們可以在某種宇宙食譜中列出它們。那麼我們烹飪宇宙所需的三種成分是什麼?首先是物質——有質量的東西。物質就在我們身邊,腳下的地中和太空外面。灰塵、岩石、冰、液體。巨大的氣體雲、恆星的巨大螺旋,每個都包含數十億個太陽,向外延伸到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
你需要的第二種成分是能量。即使你從未思考過它,我們也都知道能量是什麼。那是我們每天都遇到的東西。仰望太陽你可以在臉上感受到它:那是9300萬英里(1英里=1.609千米)外的一個恆星產生的能量。能量滲透宇宙,這是它驅動使宇宙永遠充滿活力,並不斷變化的過程。
這樣我們有了物質,我們有了能量。為了建立宇宙,我們需要的第三種成分是空間。很多空間。你可以說宇宙有很多品質——可怕、美麗、暴烈。但有一個品質和它毫不相干,就是狹窄。無論我們朝哪裡看,我們都看到空間,更多空間,更多更多的空間。空間向所有方向伸展。它足以使你頭暈。那麼所有的這一切,物質、能量和空間又是從何而來呢?直到20世紀我們才明白。
* 愛因斯坦。遺憾的是,我從未見到他,因為他去世時我才13歲。愛因斯坦意識到某種極其非凡的東西:製造宇宙所需的兩種主要成分,質量和能量,基本上是一個東西,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說兩者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他著名的等式E=mc²只是意味著質量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能量,反之亦然。所以我們現在可以說,宇宙並沒有三種成分,它僅有兩種成分:能量和空間。那麼,所有這些能量和空間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科學家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後找到了答案:空間和能量是在我們現在稱為大爆炸的事件中自發產生的。
在大爆炸的那一刻,整個宇宙出現,伴隨著空間。這一切都脹大,就像氣球被吹大一樣。那麼所有這些能量和空間從何而來?這充滿能量的整個宇宙,這極端廣袤的空間及其包容的萬物,如何無中生有?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是上帝重新進入角色之處。正是上帝創造了能量和空間。大爆炸是創生的時刻。但科學講的是另一個故事。
* 當我們探索銀河系時,我們遇到一種外星生命形式的機會是多少?如果關於地球上生命出現的時間尺度的論證是正確的,那麼應該存在許多其他恆星,其行星上擁有生命。其中一些恆星系統可能在地球之前50億年就形成了。那麼為什麼銀河系沒有爬滿著自我設計的機械或生物的生命形式?為什麼地球沒被它們訪問甚至被殖民過?順便說一句,我不太相信不明飛行物攜帶來自外太空生物的說法,因為我認為外星人的任何訪問都會更加明顯得多——而且可能也更不愉快得多。
那麼為什麼我們沒被訪問過?也許生命自動發生的概率就是如此之低,以至地球是銀河系中或者在可觀察的宇宙中唯一出現生命的行星。另一種可能性是存在合理概率形成自我複製系統,比如細胞,但大多數這些生命形式並沒有演化出智慧。我們過去認為智慧生命是進化的不可避免的後果,但如果它並非如此又怎麼辦?人存原理應警告我們要警惕這些論點。進化更可能是一個隨機過程,智慧只是眾多可能的結果之一。
甚至智慧是否具有任何長期生存價值,這一點尚不清楚。如果地球上的所有其他生命都被我們消滅,細菌和其他單細胞生物可能繼續存在。從演化的年表來看,也許地球上的生命不太可能進化出智慧,因為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生物,它花了很長時間——25億年,而多細胞生物是智慧的必要前提。這是太陽爆炸之前可用總時間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它與生命進化出智慧的概率很低的假設相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在銀河系中發現許多其他生命形式,但我們不太可能找到智慧生命。
另外,如果小行星或彗星與這個星球相撞,這是生命不能發展到智慧階段的另一種可能原因。1994年,我們觀察到了肖梅克·利維彗星與木星的碰撞。它產生了一系列巨大的火球。有人認為,大約6600萬年前一個小得多的天體與地球的碰撞,造成恐龍的滅絕。一些小的早期哺乳動物幸存下來,但任何像人類一樣大的東西幾乎肯定會被消滅。很難說這種碰撞發生的頻率,但平均每兩千萬年可能是一個合理的猜測。如果這個數字是正確的,那就意味著地球上智慧生命的發展只是因為在過去的6600萬年中地球沒有發生重大碰撞。銀河系中的其他行星發展的生命可能沒有足夠長的無碰撞時期來進化成智慧生物。
第三種可能性是存在生命形成並演化為智慧生命的合理概率,但系統變得不穩定,智慧生命自我毀滅。這將是一個非常悲觀的結論,我非常希望它不是真的。
我更喜歡第四種可能性:外太空還有其他形式的智慧生命,但我們卻被忽視了。2015年,我參與了突破聆聽計劃的啓動。突破聆聽使用射電觀測來尋找智慧的外星生命,並擁有最先進的設施、慷慨的資金和數千小時的專用射電望遠鏡時間。它是有史以來旨在尋找地球以外文明證據的規模最大的科學研究計劃。突破性信息是一個國際競爭,旨在創造可讓先進文明閱讀的信息。但我們需要警惕,直到我們進一步發展之前,不要回答外星生命。在我們現階段,遭遇更先進的文明,可能有點像美洲原住民遭遇哥倫布一樣——我想他們認為他們的生活因之變得更糟。
雷文霍克發現細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中國以外疫情擴大蔓延,全球疫苗研發刻不容緩
【新冠病毒疫情雖然在中國內部看似被控制了下來,中國以外地區卻逐漸擴大蔓延,面對這個人類當前的頭號敵人,全球各國紛紛投入疫苗藥物等「武器」研發,美國科研團隊還無私地將解碼繪製出來的3D冠狀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分享各國,期望加速疫苗與藥物的開發。同一時間老藥新用的臨床試驗也傳出好消息,醫界期盼能來得及壓制這一波蔓延中的疫情。】
{內文}
疾病與生物的進化始終相伴而生,號稱人類史上四大瘟疫之一,徹底改變20世紀人類歷史的,莫過於發生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爆發,當時釀成全球至少五億人感染,五千萬到一億人死亡,傳染範圍甚至遠達太平洋群島及北極地區,全球平均致死率2.5%到5%,即便是近期的季節流感,光是英國在過去五年間,每年仍能奪走1萬7千條人命,不過,醫界最新評估,當下正處於流行期的新冠病毒,死亡率可能會是季節流感的23倍,以目前感染擴大的趨勢來看,死亡人數絕對會遠高出
2002到2004年肆虐的SARS774人。
(Prof. Neil Gerguson/倫敦帝國學院公衛學教授)
目前在全球範圍構成最大威脅的病毒,是一種溫和的病毒,卻足以在全世界有效傳播,仰賴隔離病例做為防堵的措施,看起來有效性並不高,但死亡率卻很高,以致於在流行期會造成重大衝擊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擔心疫情擴大,世界紛紛向中國關閉了大門,這其中包括30多家航空公司,先後暫停了往返中國的航班,從美國到新加坡也有78個國家地區,出台了一系列隔離舉措,近期日韓疑似爆發社區傳播,美國疾管局更將包括台灣在內,日 韓 新加坡 泰國 越南等亞洲國家,全數列為一級警示區,德國《明鏡周刊》悲觀表示,這波新冠病毒疫情恐怕已經擴散全球,當下要遏阻蔓延,只怕再先進的國家也力有未逮。
(譚德塞/世衛總幹事)
當下存在很多錯誤訊息和陰謀論,我們必須非常非常小心,在科學和證據被證實之前,我們不應該相信任何事情
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疫情記者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憂心警告,目前中國境內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雖然正在持續減少,但中國以外的疫情卻逐漸擴大蔓延,這個病毒儼然成為當下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敵人,這也迫使各國紛紛祭出精良「武器」,以英國為例,倫敦帝國學院號稱全球最先拿到新冠病毒序列,並將研發出的疫苗,注入老鼠體內進行動物實驗的團隊之一,在英國率先出現疑似超級感染者的時刻,尤其需要藉此安撫人心。
(Prof. Robin Shattock/倫敦帝國學院傳染病系教授)
我們確實正處於研發初期階段,令人興奮的是,我們能夠比以往更快地有所進展,因為自從SARS流行以來 (疫苗) 技術確實發生了改變,因此我們已能將候選疫苗的開發過程,從數個月縮短到數周,可能最快明年初,全球任何一個團體都可以使更廣泛的公眾獲得疫苗,因為我們可能會看到第二波流行,將在明年冬天捲土重來,然後我們很可能會需要疫苗,特別是如果我們看到這個病毒,已經在全球蔓延開來
不只如此,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美國科研團隊也首度繪製出,冠狀病毒一個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據說是根據中國方面提供的病毒基因序列,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重建冠狀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在原子尺度上的3D構造,這種蛋白是開發疫苗 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要素,德州奧斯汀大學多名研究員,以不到一個月時間繪圖解碼,目前已知26號就將提交國際資料庫,提供更多人開發新冠病毒的藥物和疫苗。
(聲源:Rajamanickam Antonimuthu/印度科技公司創辦人)
這群研究人員花了很多年研究其它的冠狀病毒,包括SARS 和MERS的,他們已經開發出將冠狀病毒刺突蛋白,鎖定為某種形狀的方法,這將使其更容易分析,並且可以有效將其轉變為疫苗的候選對象,這種經驗使他們比其他研究新病毒的研究小組更具優勢
幾乎同一時間,老藥新用的臨床試驗也相繼傳出好消息,大陸三款抗肺炎藥物,包括瑞德西韋 磷酸氯☆及法匹拉韋,均已非常確定看到了療效。
(大陸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
無論是從重症化率 退熱現象 還是肺部影像好轉的時間,病毒核酸的轉陰時間和轉陰率,縮短病程這一系列的指標,進行系統的綜合的研判,用藥組都優於對照組 100餘例的用藥患者中,我們至今沒有發現和藥物相關的明顯的嚴重不良反應
大陸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說,基於當前臨床治療的迫切需求,專家一致推薦,應該快速將磷酸氯奎等藥物納入新一版的診療方案,並擴大臨床範圍,另外上海中醫日前也已經組隊抵達了武漢雷神山醫院,提供前期第五版中醫診療方案,更重要的是,為了達成「應檢盡檢」的目標,上海給武漢帶來了十台核酸檢測儀,期盼降低檢測人員的工作壓力及感染風險。
(詹曉明/上海之江生技公司經理)
如果十台設備同時運行的話,一天最多可以解決五千個樣本的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哈佛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全球對冠狀病毒的檢測能力,目前只有新加坡屬於「黃金水準」,如果其他國家循此標準,恐將檢出三倍以上的病例,這對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紅色警訊,所幸最新的《自然》(Nature)雜誌披露了,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團隊發現了迄今最大的噬菌體,足足比平均噬菌體大了近15倍,這被視為拯救人類的病毒,靠著少量蛋白質分子組成的特性,能進入細菌內部「劫持」其生理機能,然後自我複製成數百個噬菌體副本,等細菌死亡後爆裂解體,數百個噬菌體副本,再從已死亡的細菌中釋放出來,過去曾有效殺滅霍亂菌,被醫界視為未來對抗耐藥菌的利器,只是在對抗新冠病毒上的效果如何,還有待更多的實驗數據證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Er3cbEa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