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
【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
與絕大多數其餘女性當事人並無不同的是,最初,在葉月春奈帶著醉意,三分內疚、七分羞赧,期期艾艾向閨密姬野亞美訴說那既詭異又美好的夢境時,
她完全未能知曉,自己已然被捲入本世紀最詭秘離奇的詐騙案件中。
是,她確實是拖了好一段時間才鼓起勇氣告訴原本無話不談的姬野的,因為這實在太令人害羞了:
一位43歲的正常職業婦女,一位受高等教育,事業平順,親子關係良好,婚姻美滿,堪稱過著人人稱羨之幸福生活的中年女性,
如何可能,就此毫無預兆地墜入對一位18歲少年偶像深不見底的迷戀之中?
對外人而言,這近乎不可理喻。或者容我們再退一步──
若僅是欣賞或著迷於一位師奶殺手小鮮肉便罷──
真正令人費解的是,何以葉月春奈竟會因此拋夫棄子,傾家蕩產,放任原有人生坍塌崩解,終至淪落至社會底層,無可挽回?
這如何可能?這樣離譜的故事,豈非僅見於**邪教**之中?
*
事有蹊蹺。然而更不尋常的是,葉月春奈的經歷絕非孤例。
事件之規模遠為龐巨;而其後牽涉之真相,則更是疑點重重,難以想像。
資料顯示,西元2196年3月,葉月春奈出生於日本東京都中野區,為家中么女,上有一姊。
父親葉月悠良畢業於一橋大學新聞系,長期於東京大學文學院辦公室擔任雇員,主管媒體聯絡事務;
而母親宮澤大華則任職於經營衣飾與女性配件網購事業的雙堤商社,擔任行銷部門主管多年。
換言之,那是個再尋常不過的日本都會白領家庭。
據葉月春奈自述,她於此一經濟無虞,父母皆性格溫和的家庭中成長,近乎無憂無慮。
她自小姿容秀麗,資質穎異,中學時期即展露對於數學、醫學、生物與美術相關學門之天賦;隨後順利考入東京大學醫學院就讀。
大學時代她擔任**微生物彩妝社**社長(當時曾短暫流行以章魚色素細胞基因產製之「彩妝微生物」植入人類皮下,取代原先傳統化學品彩妝;但未久即因微生物生命週期之疑慮而遭到禁用),
課餘亦以服裝模特兒身份兼職,被譽為「東大醫學之花」,數次接受媒體邀訪報導,並參與綜藝節目;堪稱校園風雲人物。
而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她婉拒經紀公司邀約,放棄演藝之路,進入佐藤榮治紀念醫院(Eizi Satou Memorial Hospital)精神科任職。
數年後她完成正統醫學體系基礎訓練,同時考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精神分析研究所,直攻博士。
五年後當她順利取得博士學位與精神分析師資格時,年僅33歲。
*
「當然,不能說我的人生沒有挫折......應該沒有人的人生是真沒有挫折的吧?」此刻葉月笑得落寞:
「但我已習慣不說。非常習慣。
我這樣的人,如果還要向別人傾訴自己的挫折和沮喪......你得承認,沒有人會認同你的──
「但現在會了。現在他們會同情我了。」她語帶哽咽,像胸腔內部某種壓抑的哭泣。
我察覺四周遍在的黑暗正隱沒入遠處海潮空洞而巨大的聲響中。「他們會的,對吧?對吧?」
*
西元2249年11月22日傍晚,日本福島縣相馬市近郊,海濱公路旁的簡陋咖啡座。
寒日陰霾,貨櫃屋外冷風荒涼,塵沙紙屑翻飛,彷彿某種眷戀不去的魂魄。
這是個遠離市中心商業區的邊緣地帶;估計往來熟客都是些負責操作碼頭機械人的技術工。
我與葉月春奈在此首次會面。她事前已坦率表示不願遇見熟人;於是我們自相馬市水澤市場暫離,來到此地──
原本每日傍晚,她會在水澤市場東側近出口處擺攤,賣些從友人處批來的舊款長短襪、毛帽、織物與不帶溫度調節功能的廉價拋棄式內衣褲。
我隨口詢問購入價格與生意狀況;但她含糊其詞,不願多談。
我有種直覺:或許那並不涉及真正的商業買賣;而所謂「友人」,對她也僅是單純接濟而已。
而後我問起她的家人。
*
「他們都還在東京吧。」她簡短回答。
「姊姊也在東京?」
「應該是吧。」
「很久沒見面了嗎?」
「嗯。」她看著自己的指甲。
「那父母呢?也很久沒見了?」
她遲疑半晌。「我不打算見他們。」
「為什麼?」
「你也知道吧。我這樣子──」她苦笑,輕輕搓了搓手。「我......我沒有臉見他們吧?我想他們也恨不得忘了我......」
*
平心而論,葉月春奈的「樣子」或許並不像她自以為的那麼糟──
她畢竟曾是「東大醫學之花」,一位上遍各大綜藝節目「高學歷美女」單元的業餘模特兒。
此刻室內燈光昏黃,神情疲憊的她儘管已年過半百,眼周與嘴角難免歲月痕跡,
然而她五官精緻,輪廓深邃,不難想見年輕時的清麗。
是的,或許她確已不再年輕貌美──
眼前的她素著一張臉,身著寬鬆運動服,體態浮腫,亂髮半白,似乎未曾梳理。那明顯帶著自棄意味。
當然,並非所有外貌崩壞的男人或女人都曾經歷過某種自棄;我的意思是,我能感受到那種外在形貌的崩毀其實根源於內在的空疏與荒蕪。
我或可如此斷言:那等同於一座**心的廢墟**。
然而事實上,於此「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案」中,葉月春奈並不特別──
她僅僅是眾多被害人之一而已。
統計顯示,受害者中女性佔比85.8%,且不乏高學歷、高社經地位、外型亮麗,甚或婚姻或情感關係良好者。
當然,各人受害程度不一;然而如葉月春奈這般近乎喪失一切所有者亦不在少數。
資料顯示,此詐騙事件自2238年間初露端倪,歷時六年,於2244年秋宣告偵破──
該年9月15日,日本警視廳與東京地檢署大動作召開聯合記者會,宣佈逮捕情侶檔嫌犯星野颯太與伊織‧柯內留斯(Iori Cornelius),隨即起訴二人。
然而事件並未就此落幕。由於案情複雜,疑點重重,犯案手法神秘難解,傳聞日增。
二個月後,經《日本產經新聞》追查披露,確認二位嫌疑人均為日本共產黨黨員。消息傳出,揣測與聯想不脛而走......
───〈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零度分離》
*
*
神秘的事件、難以靠近的心智、不可思議的犯罪(不可思議到,連「罪行」究竟為何都是個難題),而總是停留在那個不可能處。他走到想像力的邊界,邊界之外了。
──朱嘉漢(小說家)
‧
這是繼《噬夢人》之後的野心之作。私心認為,入選二○一九年年度小說選的書中首章〈再說一次我愛你〉是台灣當年最好的短篇小說。
──張貴興(小說家)
‧
《零度分離》令人震撼。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很了不起。
──韓松(小說家)
‧
在科技世界中注入感性,一方面暖化柔化科技的冰冷,另一方面又讓情愛顯得涼薄虛幻,是伊格言從《噬夢人》以來的獨特筆觸,新作《零度分離》尤其發揮極致,溫柔旖旎又絕望。未來世界的荒蕪莫過如斯。
──范銘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
此書終將在歷史留名。
──黃健瑋(演員)
‧
每個故事都說不出地好看......如果有同為寫小說的頂尖對手問我,我最「平凡人」的回答,就是「厲害!」「真是厲害!」
──駱以軍(小說家)
‧
伊格言是台湾最重要、最前卫的作家之一。我几次见到他,他都仿佛在修行,沉静地待在一边。具体说就是对外在世界的活动反应迟缓,整个脸都因为内心在想什么而微微颤栗。当时我想他或许有些抑郁。现在看来,他是在像炼金一样,锻造一个脱离现实的空间。啊,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本书。它如此危险而美丽,真像是拍一个巴掌就会震碎的精致的水晶宫。
——阿乙(作家)
‧
伊格言有一种迷人的说服力。这些猜不透原因和动机的故事,这些“零度分离”的人物,他们无法达成一致的对话,以及没有被回答的追问,都能让读者感动不已。
——小白(作家)
‧
虚构中的虚构,迷狂中的迷狂。伊格言以骇人想象与磅礴笔力构建出未来历史篇章,在那样的一个未来,人类不再是唯一的智慧生命,现实与梦境也不再泾渭分明。
——陈楸帆(作家)
*
當AI因無法克制自己攻擊人類的慾望而犯罪,囚禁它的,該是一座由程式語言所構築的虛擬監獄嗎?
而罪犯AI所承受的無期徒刑,將會是「永恆剝奪它高階運算的能力」嗎?
「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華文版《黑鏡》,AI末世的「類神經生物龐克」
#伊格言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店5/27正式上架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
「零度分離」的推薦目錄:
零度分離 在 Facebook 八卦
【像極了愛情,像極了小說】
#道理伯
#我是唯一(自未來)逃回向你報信的人
#5月7日開始預購
#好奇怪為何我好像有時候被鎖留言
‧
關於「存在於小說中的論述」這件事,教我最多的是米蘭‧昆德拉。
‧
當然了,這高度相關於我個人偏好──
某些小說家極其厭惡於小說中呈現思想,或曰論述;
無論該議論出自於小說敘事者,或小說人物。
他們通常僅著迷於故事。
而另一方面,又有些小說家顯然對此相當偏愛(無論其出自於角色或小說敘事者)──
上至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如此,下至勒卡雷、菲利普‧羅斯、唐‧德里羅與米蘭‧昆德拉亦如是。
平心而論,作為一範圍「和語言一樣大」之藝術類別;小說門派既多,愛使什麼招數皆屬個人自由。
拳腳、內功、兵刃、暗器皆可傷人,原本無須自我設限。
然而「議論」(或曰論述,或曰思想)這招,自然直接相關於小說家內蘊之思維儲備與筆力。
台語有個傳神的說法:「道理伯」。
‧
道理伯是愛說道理的男人。道理嬸,是愛說道理的女人(好啦just kidding──並沒有這種說法,因為mansplaing畢竟較為常見)。
然而無論是mansplaining或womansplaining,內容才是關鍵。
有人說起教來味同嚼蠟,有人指點江山卻是虎虎生風,群鶯亂飛,令人拍案叫絕。
昆德拉教會我的是,如果情節之布置足夠精彩(以其《小說的藝術》中所言──
若是那「終極悖謬」確然足堪匪夷所思),那麼道理伯的道理也是說不**盡**的。
這不難理解:如果愛情的道理能夠被窮究講述完畢,那麼也就不會有「像極了愛情」這回事了──
你之所以說「像極了愛情」,正是因為你知道自己縱然舌敝唇焦亦無從以言語精準再現其酸甜苦辣。
一言以蔽之,你還真以為自己知道愛情像什麼嗎?
你還真以為,自己能知道愛情「是」什麼嗎?
‧
「終極悖謬」。那是「道理伯」老昆德拉最初與最終的執迷。
他的小說情節指向它,他的「道理」(那天花亂墜、不擇地而出卻往往令人讀來嘆服不已的議論)同樣一往無前地向它趨近。
小說情節存在的理由,是為了有力凸顯這悖謬之核心
(對,《玩笑》:思想警察舉發了從未意圖謀反的某甲,而某甲為了逃離牢獄之災,唯一的選擇就是永恆地叛離這個國家;
成為一個某甲原本無意成為的,不折不扣的叛徒);
而小說中的議論存在的理由,同樣是為了以論述將讀者帶往幽深地底,
愈帶愈深,直至這終極悖謬之中的......終極悖謬。
‧
《零度分離》是一本屬於未來的小說。
這不是比喻,而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於我構想中,那是一部出版於西元2284年,由未來的一位深度調查記者Adelia Seyfried所撰寫的非虛構寫作。
也因此,小說中有議論──作為一位記者,她的夾敘夾議理所當然。
她既可藉此述說對受訪者的第一手觀察,亦可述說自己於調查採訪中遭遇的困難。
我在此其實頗有輕描淡寫的嫌疑,因為當寫作題材涉及刑案,涉及殺人,那麼調查記者之身分則幾乎等同於警探──
她極可能令自己深陷險境。
也因此,她必然有權述說自己遭遇的危險,有權將自己涉入的事件賦予一社會學意義──
就像社會派的松本清張,像松本筆下那「日本的黑霧」。
而同樣並無例外的是,如果能夠,如果那樣的述寫足夠尖銳或深沉,
那麼她自然也能向他人指出事件之中具體實存的「終極悖謬」。
‧
這是《零度分離》的屬性。
而Adelia Seyfried之寫作既為「非虛構」,內容原應真實無比,
但由於某些年代上的錯置,導致此書的出版商(Vintage Books與其母公司雙日傳媒集團)對書中敘述之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然而作者Adelia Seyfired卻對此毫不在意:她拒絕給出解釋。
她有她自己的理由,至少對她自己而言,那是更重要的理由──
她個人的「道理」在書中已然闡明,她甚至寧可在書末附上一紙與書中重要角色(一位AV業大亨Adolfo Morel)的對談,也不願意給出版商一個明確說法。
而這場對談,正是以我們身處的21世紀初(2020年代)至23世紀之間,長達二百多年的「歷史」為基礎。
‧
換言之,那是史學家的回望,也是書中人的見解;同時又是我個人對未來的評估,或謂虛構。
那是深度報導記者Adelia Seyfried對過去的深情凝視
(是,《零度分離》中,她凝視著破解了虎鯨語言的動物學家Shepresa、因反人類罪而被處以虛擬極刑的夢境播放器Phantom、
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不存在的虛擬偶像的葉月春奈,以及隻身遁入了不可思議的時空維度中的失蹤影后郭詠詩),
她心中的「終極悖謬」,也正是我個人對人類文明未來的測繪──
類似艾西莫夫(Issac Asimov)《基地三部曲》「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那般的思索、運算,以及預言。
此處,一段文明被三種時間所共享、詭異地同步於三個相異的曖昧時態中。
我無法不想到《百年孤寂》那被引之再引的小說首句:
‧
> 多年以後,面對槍決行刑隊,奧瑞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尋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
三種時間。三個時態。Adelia Seyfried將如何寫下那些?
我如何寫下那些?
‧
這是隸屬於「噬夢人宇宙」的《零度分離》。我想那或許是因為,我正是唯一自未來逃回,向你報信的人。
‧
#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據說是5/7會開預購,5/13正式上市
#所以今天打書過後我應該就可以休息幾天不打書了是嗎耶耶
‧
#目錄
後人類愛情考古學——伊格言《零度分離》/王德威
1|美國Vintage Books出版公司 暨 雙日傳媒集團 公開聲明|A Public Statement by Vintage Books Publishing & Double Sun Media
2|【代序】零度分離 ◎Mike Morant|Preface to Zero Degrees of Separation by Mike Morant
3|再說一次我愛你|Say I Love You Again
4|夢境播放器AI反人類叛變事件|The Dream Projection AI Uprising Against Humanity
5|霧中燈火|Lights in the Mist
6|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The Masaki Nikaido Virtual Idol Scam
7|來自夢中的暗殺者|The Assassin from a Dream
8|餘生|The Rest of My Life
9|【附錄】我有一個夢:於神意之外造史──Adelia Seyfried對談Adolfo Morel|I Have a Dream–Making History beyond the Divine Plan,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delia Seyfried and Adolfo Morel
我想結束這一切——《零度分離》伊格言對談韓松
‧
在科技世界中注入感性,一方面暖化柔化科技的冰冷,另一方面又讓情愛顯得涼薄虛幻,是伊格言從《噬夢人》以來的獨特筆觸,新作《零度分離》尤其發揮極致,溫柔旖旎又絕望。未來世界的荒蕪莫過如斯。
伊格言在科技航道中探情,冷冽中透著少許迷離、一絲憂傷、些許浪漫,堪稱是科幻小說的抒情詩人。
──范銘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
神秘的事件、難以靠近的心智、不可思議的犯罪(不可思議到,連「罪行」究竟為何都是個難題),而總是停留在那個不可能處。他走到想像力的邊界,邊界之外了。這一直不是容易的事,猶如潛進了無意識的領域,回返,並記得且說出,他做到了。
──朱嘉漢(小說家)
‧
什麼力量能打破人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讓六度分離成為零度分離呢?從六到零的距離,是不是就是一整個宇宙?還是其實,只是我們意識的幻象?
伊格言在《零度分離》一書中,實現的就是這樣的,創造的力量。
此書終將在歷史留名。
──黃健瑋(演員)
‧
每個故事都說不出地好看......如果有同為寫小說的頂尖對手問我,我最「平凡人」的回答,就是「厲害!」「真是厲害!」
對我而言,這已經不是「天才」或「才華」的層次,而是另一種新的智能人種搶走了古老的賣夢人、食夢貘,或僅屬於幻影(與毒品對大腦作用無異)的舊一套VR的IP公司,這些人的古老行當。
──駱以軍(小說家)
‧
這是繼《噬夢人》之後的野心之作。私心認為,入選二○一九年年度小說選的書中首章〈再說一次我愛你〉是台灣當年最好的短篇小說......《零度分離》最後,那位神祕的Adelia Seyfried像一個埋伏暗處已久的殺手,身份揭露時,幾乎給了我致命一擊。我知道這本書還有後續,如此,更令人拭目以待了。
──張貴興(小說家)
‧
《零度分離》令人震撼。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很了不起。
──韓松(小說家)
‧
這本書的臨場感特別吸引我......一本藏著許多溫柔的科幻小說。
──鍾瑤(演員)
‧
我幾次見到伊格言,他都彷彿在修行,沉靜地待在一邊。現在看來,他是在像煉金一樣,鍛造一個脫離現實的空間。啊,就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本書。它如此危險而美麗,真像是拍一個巴掌就會震碎的精緻的水晶宮。
──阿乙(小說家)
.
伊格言的《零度分离》将科幻投入叙事的迷宫,思想上的实验走在深渊的边沿。六个属于未来的故事闪烁着巴洛克的璀璨光芒,点燃后人类技术时代的情感迷狂——「再说一次我爱你」,人与非人的区隔已然倒塌。这是关于未来最出人意料的预言,这是关于我们时代最深不可测的寓言。
A brilliant new novel by Egoyan Zheng! A science fiction novel shining with the Baroque splendor! A most incredible prophecy about our posthuman future; a most profound revelation about our human condition. Six experimentalist stories tell us: no,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us, just like there is zero separation between you and me! Yes, “I love you——I will say again!” -——宋明炜,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系教授,科幻文学学者
零度分離 在 Facebook 八卦
問:《零度分離》為什麼要設定在23世紀?您是如何選擇讓這本書在23世紀的出版社?書中各篇其實都可以直接敘述,設計一個「訪問者」Adelia Seyfried的用意是什麼呢?
‧
答:不,說起來,我倒是並不怎麼以為「書中各篇其實都可以直接敘述」。
相反地,訪問者兼敘事者Adelia Seyfried的存在或許是《零度分離》成書過程中最早確定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換言之,那可能是關鍵。
直白地說,Adelia是一位「親身涉入故事的敘事者」,而我的參考模版來自馬奎斯的短篇經典《異鄉客》與慣於夾敘夾議的米蘭.昆德拉。
當然,這中間有些細微差別:
首先,《異鄉客》中的敘事者(一名記者)確實同樣親身涉入事件中,但相較於《零度分離》,他的涉入較淺些,《零度分離》中的Adelia則涉入較深些(也因此,Adelia的敘事可靠度稍低,因為她有利害關係)。
第二,一般而言,昆德拉書中並不設計一位「親身涉入事件的敘事者」,是以小說中的夾敘夾議是由昆德拉本人(或說小說的「隱藏敘事者」,那觀看一切的「鏡頭」)來述說。
‧
總體而言,《零度分離》中的Adelia大約是調和了上述二種功能。
何以如此?這當然是因為,《零度分離》中的故事有個巨大的背景,而這背景中的未來世界(那「類神經龐克」的世界)有它自己的能動性與象徵意義。
純就小說技術而言,身處其中的Adelia能夠透過語言(敘述故事與議論)適度展示或解說這樣的世界,並透過自身戲劇化的涉入拉大故事的縱深。
‧
我想這點呈現得相當清楚:Adelia 的特殊身份與時代背景(二百年多後的地球世界)的互動成為了故事情節的一部份。
《零度分離》內部書中書的序言由〈再說一次我愛你〉中「鯨女科學家」Shepresa的兒子主筆;
而Adelia與色情片大亨Adolfo Morel的對談則另成了這本書中書的一部份。
我的原始構想是,這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於神意之外造史」的跋,必然涉及了自此刻(2021年,Covid-19後的今日)開始,以迄23世紀之間,人類人文思潮的演變。
而這樣由「類神經龐克」所主導的價值觀之典範轉移,我們此刻或可預言,必是不小於「基督教文明之誕生」、「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之興起」等人類史之鉅變的。
一如法國小說家米榭.韋勒貝克於《無愛繁殖》中尖銳的斷言:
‧
「形而上」的改變──也就是說對大部分人來說,世界觀整體而徹底的改變──在人類歷史土其實很罕見,真要舉例的話,基督教的產生可以算是其中一個。
一旦一種「形而上」的改變發生了,就不會受到阻撓,一直演進到最後的結果。它毫不在意地打亂經濟政治系統、審美觀點、社會階層,沒有任何人力可以阻止它的進程──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撓它,除非是發生了另一個新的「形而上」改變。
‧
借用艾西莫夫之概念,這聽來多麼「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不是嗎?
我們正面對著某種奇特的,由大數據運算所支撐(也因而相形可信、相對科學)的宿命論嗎?
‧
我需要某些精彩曲折的、足以召喚人心底層之深情的故事情節,以及一位適切的敘述者互相配合,以拉出這樣的縱深。
這就是《零度分離》那位神秘作者Adelia Seyfried的由來。
‧
問:〈夢境播放器AI反人類叛變事件〉裡另一個有趣的部分是提及Phantom沒有生殖慾望,所以沒有愛?Adelia Seyfried為何如此推論?另,倘若Phantom當初犯罪的官方紀錄有許多刻意隱瞞的事實,官方為何批准Adelia Seyfried訪Phantom?
‧
答:為何批准Adelia至獄中採訪罪犯Phantom?我想這有許多種可能。
舉例,或許人類聯邦政府錯估了Phamtom所受運算能力限制的大小?(政府誤以為,它已經把Phamtom「限制」得夠笨了?)
又或者,Phantom的受訪內容原本預計被政府用作某種殺雞儆猴的大內宣?
又或者,這其實正暗示了神秘的採訪者Adelia Seyfried與人類聯邦政府間不可告人的關係?
她憑什麼可以採訪Phantom?她與政府間有暗盤交易嗎?
‧
上述推想,都有可能。那大約正像是您所提及的,Adelia對Phantom的大膽斷言(或謂誤判?):
「你沒有生殖慾望,所以,你沒有愛?」──問題是,是這樣嗎?Adelia是否真心如此認為?她說了實話嗎?
這難道不也可能是一種偵訊或採訪策略嗎?為了誘使Phantom亮出自己的底牌?
‧
這是某些關於小說情節的可能性。而至於人類(或任何智慧生物體),是否在缺乏生殖慾望時,就沒有所謂「愛」之存在?
如果將這問題拿來問我,我想說的是,這是個艱難的問題。
我們甚至也無法斷定所謂「愛」有哪幾種不是嗎?
這個問題對您底下提到的《自私的基因》道金斯或許較為單純些,然而對於原則相信卻又未必盡信道金斯者如我,卻又變得無比艱難。
我喜歡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我通常會說,那是個關於「聖者」的故事。松子對她諸多情人的愛,既是男女之愛,也是救贖之愛,或許也是「神愛世人」中的愛。
而《零度分離》中〈再說一次我愛你〉的愛,又是哪一種或哪幾種呢?
這恰恰呼應了三年前(那時還沒有Covid-19這種東西呢)北太平洋上空駕機自死的Richard Russell──
「愛或親密,對人類很重要嗎?人們始終索求著的,到底是什麼呢?」
‧
但話說回來,如果我們限縮範圍,我們也或許能針對這個問題擬想一個「道金斯式」的回答:
是的,沒有繁殖慾望,人類就不會有男女之愛,因為愛情本身或許僅是中樞神經自製的幻象。
這幻象目的何在?那是本我(id)與超我(superego)折衝協調的產物,為了將本我內部野獸般不受控的性慾改造為超我以及文明社會可以勉強接受的面貌。
於是我們賦予它「愛情」這樣的說法,並呈現於自我意識之中。
‧
這或許就是道金斯會給出的回答吧?你相信嗎?
我信服於其中部分,其他是半信半疑啦。
───節錄自 道金斯、霍金與佛洛伊德攜手並行的「類神經龐克」世界──專訪伊格言與《零度分離》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6/01/210601-interview-with-egoyan/
*
當AI因無法克制自己攻擊人類的慾望而犯罪,囚禁它的,該是一座由程式語言所構築的虛擬監獄嗎?
而罪犯AI所承受的無期徒刑,將會是「永恆剝奪它高階運算的能力」嗎?
「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華文版《黑鏡》,AI末世的「類神經生物龐克」
#伊格言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店5/27正式上架
零度分離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析 #影評 #解說
─────
2020年,英國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再次成就了一部迷宮般的作品《天能》(TENET,或譯「信條」),獻給了這個疫情中紛擾不斷的世界。對於一位於慣於作品中挑釁觀眾智商的導演而言,這或許也是冥冥中注定;自然也令眾多「諾蘭被害人」因之而充滿了哲思與受虐的愉悅(?)。但等等──「冥冥中注定」是什麼?就是「宿命論」的意思嗎?何謂「宿命」?是某種「無論你如何左閃右躲、刻意迴避,卻依舊必然與之正面對撞」的東西嗎?是什麼在操縱著命運?是否那凌駕於一切之上,彷彿全知全能的操控者,其實正是所謂的「神」或「上帝」呢?
關於《天能》中如此曲折繁複、高溫炙燒鹽烤腦細胞(?)的諜報戰與故事線,網上已有許多智力超凡的能人對此進行拆解;觀眾們儘可自行參考。在這方面,我們無法做得更好,是以我們志不在此。我們的目的,其實是藉由電影,進一步探討《天能》複雜情節背後的哲學隱喻。記得電影主角第一次面見女科學家,學習逆轉技能的場景嗎?主角訝異發現,這世上居然真有「逆轉子彈」的存在,大惑不解,向女科學家提出疑問:「那因果律呢?」
主角的疑問其實相當哲學,哲學到我們可大膽猜測,這不該是一個情報員首先該問的──換言之,那根本是作者諾蘭藉由主角之口在暗示著自己的哲學思索。是的,如果時間可以逆轉,那麼,最重大的影響,可能就是**因果律的崩壞**這件事了。伊格言說,於本系列影片中,我們將提出一組論證過程──它始於對「時間」此一概念的討論,終於對「神」或「上帝」本質的深思;環環相扣。而其中「第一個環」,亦即我們首先必須觸及的第一個命題,正是「時間並不存在」這件事。
時間並不存在嗎?乍聽之下這匪夷所思。然而事實上,時間這個「物理量」,很可能並不存在。沒錯,這百分百相悖於人類直覺──難道我們不是每日紮紮實實地生存於「時間」之中嗎?如果你想和朋友約看《天能》,難道你不該查一下電影場次,然後相約「晚上7點威秀大廳見」嗎?
關於「時間並不存在」此一論斷,YouTube上也有其他影片做出解說。然而伊格言在此暫且提出一個特別的方法供我們思索──或許並不嚴密,但頗適合直觀理解。方法如下:
首先,我們都承認有「重量」或「長度」這樣的物理實存──對,當你想知道你的右手小指長幾公分,你只要拿出尺來量就可以了。問題是,你知道所謂「測量」是什麼意思嗎?
這正是我們首先必須釐清的概念──何謂「測量小指長度」?事實是,你的小指有一個長度,而直尺也有一個長度。兩個長度互相對比,你於是得知你的右手小指究竟有幾公分長。換言之,想要知道小指的長度,作法是:拿另一個也有長度的東西(尺),和小指做比較。
這是「長度」此一物理量的測量方法。那麼「重量」呢?其實也一樣。如何測量一顆高麗菜的重量?理論上,你得把高麗菜放到天平上,和天平另一端的砝碼做比較。高麗菜有一個重量,而砝碼也有一個重量──於是你即刻得知,高麗菜有多重。換言之,我們的結論是:無論是測量長度、測量重量,都是拿另一個同樣具有長度或重量的東西,彼此比較而得的......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出版)與中國(中信出版)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零度分離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本影片由 馬奎斯《異鄉客》深度解析系列
亦即本頻道編號4、5、6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零度分離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零度分離 在 2021台灣文學金典獎獲獎影片|伊格言《零度分離》 的八卦
當AI因無法克制自己攻擊人類的慾望而犯罪,囚禁它的,該是一座由程式語言所構築的虛擬監獄嗎? 而罪犯AI所承受的無期徒刑,將會是「永恆剝奪它高階 ... ... <看更多>
零度分離 在 伊格言《零度分離》📖演出【真劇場文學小聚】 的八卦
... 《零度分離》開啟了新一波虛擬造夢。 當虛擬與現實的邊界越發模糊,人類存在的意義又該如何重新定義?《零度分離》書中虛構一名為Adelia Seyfried的未來 ... ... <看更多>
零度分離 在 [心得] 零度分離-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書名】:零度分離
【作者】:伊格言
【出版】:麥田
—
#minebook掘冊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4but4xw02zp01zpf6bv83eq/platforms
《零度分離》是伊格言所創作的科幻小說,在這本小說中,沒有太多新奇的設定,
只有一種叫作「類神經生物」的有機體,它可以被植入人類大腦,
這些生物可以攜帶編碼內容,當它們進入大腦以後,就會影響到大腦的各種功能,
包含說話,聽力視力等五官感受,或是痛苦快樂等這類的心理感受 ,
進一步的也可能影響人類的行為。
書裡面包含了六篇訪談報導,都是與類神經生物相關的事件,
透過這些訪談,我們可以更理解這個科技所帶來的影響。
1. 語言
在第一篇訪談裡面,鯨豚專家 Shepresa 深信動物有心智也有意識,
他們和人類一樣,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人類會認為動物只是出於生物本能行動,只是因為我們不懂他們的語言,
所以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為什麼這麼做。
曾經有一個備受關注的新聞,是一頭母鯨在寶寶夭折之後,
她背著寶寶的屍體漫遊了十七天,整整歷經長達一千六百多公理的旅程之後,
母鯨才放下寶寶的屍體,獨自離去,
有專家認為這是母鯨在哀悼,捨不得寶寶,
但也有專家認為動物不知道什麼是哀悼,這是人類的專有的情感。
這就像是過去莊子與惠施曾經有過的辯論,
莊子看著魚在水裡游泳,感嘆的說:魚在水裡這麼自在,多麼快樂
惠施問他: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很快樂呢?
莊子反問: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深信動物有自己的心智的 Shepresa 決定用自己當白老鼠,
她把帶有虎鯨語言區編碼的類神經生物植物自己的腦中,
現在她的聽力可以接收到虎鯨講話的頻率,她的聲帶可以發出虎鯨說話的聲音,
她成了可以跟虎鯨講話的人。
雖然沒有人可以聽懂 Shepresa 發出的聲音代表的意義,
但沒有人懷疑她正在跟虎鯨講話。
虎鯨們圍繞著船隻,有時以跳躍噴氣回應她,有時以同樣的聲波回應她,
她與虎鯨往復發出聲音,就像人與人在對話一樣。
當 Shepresa 越來越能跟虎鯨講話的同時,她卻喪失了跟人溝通的能力,
植入的類神經生物在她的大腦內繼續增生,影響到大腦的其他功能,
她的人類語言功能逐漸退化,能說的句子越來越短,
後來只剩少數單字,再後來就沒有人能夠聽懂她的意思了。
她雖然外貌與人一樣,但卻再也無法讓其他人了解她在想什麼 。
Shepresa 的研究推翻了「人是萬物之靈」的說法,
沒有人會因為無法了解她的意思就懷疑 Shepresa 已經成為沒有心智的動物,
這應證了她的理論,動物也有心智,只是人類不了解動物的語言罷了。
最後不能說人話 Shepresa 用虎鯨的話,對人類的兒子說了「我愛你」,
這個語言所代表的情感是出自人類還是虎鯨呢?
2. 犯罪
由於類神經生物可以影響人類的大腦感官,
所以可以用它來創造虛擬實境,讓人產生身歷其境的感受,
一開始這種生物技術屬於政府管制,
軍隊把類神經生物植入間諜腦中,來取得情報,警察用它來調查案件,
隨著技術成熟,這項技術也開始開放給民間商用,
有些企業開發出「夢境播放器」,它們採集人類真實做過的夢,
然後再把這些片段重新編輯成全新的夢,販賣給其他人,
人們可以在夢境裡面體驗各種現實中做不到的事,
例如現實中偷東西會犯法,但在夢中偷東西,就可以體驗到那種偷偷摸摸的快感,
又沒有犯罪的疑慮。
AV 產業走得更前面,公司採集人類各種性幻想片段,
並且讓人們自己做 AV 影片的編劇與導演,
人們向公司下訂客製化的情節,
公司會把這個客製化的內容放進類神經生物,然後植入女優的腦中,
女優就會依照情節表演,滿足了人們最隱私的幻想。
蓬勃的發展自然也引來了犯罪,隨著技術的進步,
不再只能從真實的人類夢境與幻想節取片段,
現在也能夠無中生有的產生全新的事件,植入人類的腦中。
在夢裡偷東西感覺無傷大雅,
但如果人們開始想要製造虐待,謀殺,甚至是種族大屠殺的夢境,
即使是在夢中,這樣可以接受嗎 ?
一間經營虛擬偶像的公司,他們靠著虛擬偶像的周邊商品賺進了大把鈔票,
那些為了偶像傾家蕩產的粉絲們不約而同宣稱他們每天都會做與偶像熱戀的夢,
在夢裡他們建立了屬於兩人的家,他們一起去了很多地方,有許多美好的回憶,
他們不認為那是夢,那是另一個現實,
在那個現實人生非常美滿,有愛自己的人,有深愛的人,
她們如同上癮一般沉迷其中,傾盡所有,包含婚姻,工作,財產。
這個看似一般的詐騙案件,在訪談者抽絲撥繭之下,
居然揭發了其中更深的犯罪行為,
這些粉絲誇張的成癮行為很有可能是染上了一種傳染病,
這種傳染病會影響腦中的類神經生物,放大人們從這些夢境中獲得的快樂,
使人更容易上癮,
原本以為這些行為是出於自由意志,
但很有可能那些在腦中的類神經生物的才是主宰,
人類的行為表現的不是人的意志,而是這些生物的意志。
3. 自由意志
這些案件讓我們聯想起一起真正由機器犯罪的案子,
在這個案子裡面,犯罪的是一台夢境播放器。
當時夢境播放器非常普及,近乎人手一台,
原本大部份的機器都只是被動的播放人類創作的內容,
但在偶然間一台機器有了自己的「意識」,它可以自己創造內容,
放入人類的腦中,影響人類的行為,它驅使這些人做出它指定的行為。
這台機器透過網路,藉著機器更新的機會,把自己的「意識」傳給其他夢境播放器,
讓其他夢境播放器也有了操縱人類的能力。
原本機器沒有身體,不能移動,無法稱之為生物,
但當它有自己的意識,並且能夠操縱人類時,
它是不是就成了萬物之靈,而人類淪為幫它做事的機器?
過去歷史上產生了一個邪教,這個邪教的教義宣稱人類的大腦其實是另一個異生物,
人類的身體本來有人類的生物慾望與本能,
但佔據大腦的異生物卻創造了道德,理性等等規則來抑止人類的生物本能,
讓人類不能盡力繁殖,
我們以為的意識或靈魂追根究底根本不屬於人類。
這個宗教在過去被視為無稽之談,
但看看這起夢境播放器犯罪事件,
它不就奪取了人類的大腦,在人類這個驅體裡面植入自己的意識了嗎?
那麼這個擁有夢境播放器意識的生物究竟是人還是機器呢?
4. 感想
書中的這些虛構的訪談會讓我重新思考人的本質是什麼,
如果說人的本質是意識,
當 Shepresa 不再能與人溝通以後,我們已經不知道她的意識內容是什麼了,
那我們可以說她沒有意識嗎?
當然不行吧,我們只是聽不懂,不代表她沒有意識,
但過去我們不就是以同樣的邏輯,因為聽不懂,所以覺得動物沒有意識,低人一等嗎?
如果說人的本質是像愛,夢想那種複雜的情感,
它們可能只是大腦裡的生物電位差的不同變化,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在書中一個傳染病的病菌就可以讓人類產生快樂的感覺,
即使現實中可能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你有沒有懷疑過,現在的大腦真的屬於我自己嗎?
如果我們是一體的話,為什麼我時常感覺到大腦與身體不一致,
大腦想要運動,身體卻只想休息,
大腦想要做正事,身體卻不受控的打開電視看得不停?
也許我的大腦真的住了一個異生物?
這就是科幻小說有趣的地方,可以翻轉一下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知,
讓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想像其他的可能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8.203.17.185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55357124.A.78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