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你說再見](類似兩性+好書推薦)
閨蜜說她要放棄那個她喜歡很久的男人。
我感到有些驚訝,但另一方面,也替她感到欣慰。
我們先聊了聊為什麼她要放棄,再聊了聊從前他們曾經有過的美好回憶。他們之間,稱不上絕對的曖昧,但總有些令人難以忘懷的吉光片羽,所以即使這個男人似乎從來沒有要與閨蜜交往的意思,卻還能讓她想要繼續努力。
他不是爛人。跟活動爛人字典我本人曾經遇過的那些相比,閨蜜喜歡的這個男人真的正常、優秀太多了。
他們是在密室逃脫遊戲的網路同好社團認識的。閨蜜喜歡玩,無奈這個遊戲需要一定數量的人力,還有特定的時間場地需要配合,所以為了要能常常參加活動,閨蜜開始加入一些相關網路社團,也開始跟網友組團去遊戲。
一開始,他們只是純玩伴。但在幾次共同玩耍後發展成為真正生活中的朋友。閨蜜因為工作關係,常常需要去中部出差,剛好對方老家在中部,雖然在台北唸書工作多年,早已習慣台北生活,為了繼承家業,對方也已回家一段時間。知道閨蜜常去中部,便邀請她可以在出差時去住他家。
對方家在郊區,是一棟台式獨立透天厝,不過只有他一個人住,因為他的父母退休後在市區機能方便的地方買了一套新的房子,老家留給唯一的兒子。
他是個奇特的男人。長相端正,如果好好打扮起來會是很吸引人的那種類型,不過他卻不是很迷戀於和外在有關的事物,對於自己也幾乎可以說是不修邊幅。喜歡聰明、可以跟他針對某個議題爭論不休的女孩子,不需要漂亮,甚至不要太漂亮、太光鮮亮麗,那會讓他有壓力,不過氣質很重要,眼裡藏有祕密,永遠讓他猜不盡的那種最好。
傳聞他曾喜歡他們社團裡的一個年輕離婚媽媽,不過年輕媽媽似乎前段婚姻過於慘烈,又帶著一個年幼的孩子,暫時不想談感情,所以他們的關係也只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然後不了了之。
在北部、中部的來來回回當中(對方主要的朋友圈還是在台北,所以非常常上北部),閨蜜逐漸對這個對任何事物都有個人意見而且相當固執、享受寂寞卻朋友很多、做事認真但能讓他認真的事情很少的男人,產生男女之間的那種感覺。一旦發現自己喜歡上一個人,就跟在荒島上發現寶藏一樣,後來閨蜜與我聊天的話題,幾乎都纏繞著這個令她心富裕的秘密。
不過對方對她好是好,就算不在一起的大部分日子也會和她講電話聊天,卻從來不曾對她做過超出友誼份際的事,對她的種種行為即便再好,也都是能用友情解釋出來的那種範圍,偶爾還會把她當成小妹妹一樣老生常談。閨蜜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曖昧,但社團的人都看得出來他們走得很近,他從來也不避忌什麼,甚至還會自己開他們之間的玩笑。
然後閨蜜便忍不住告白了。
他說了他現在沒有交女朋友的打算,也沒有喜歡的人,他很喜歡自己現在的生活,也能繼續和她做朋友,不會因為她的告白而壞了關係。即使明顯被打槍,但在閨蜜隧道效應的眼裡,這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她必須更努力的開始,所以他們這段有些變質的友情,也就這麼持續下去。
「可是他最近實在是越來越冷淡了,雖然我要去住他家他還是都說可以,我打給他也是會陪我聊天,可是他講話越來越機掰,也不太會好好跟我聊了,常常開幾個玩笑就想掛電話,」閨蜜在電話那頭抱怨著:「而且,我聽說,他好像有喜歡的人了。」
「是之前那個離婚媽媽嗎?」我問。
「不是,是一個新加入的女生。聽說最近他回台北都有跟她單獨出去。」閨蜜說完這段話後開始嘶吼,似要宣洩心中鬱悶。我聽著雖然哈哈大笑,卻也有種長久不見的寂寞突然迎面而來,我還來不及閃避,就被發現,然後與那段回憶正面交鋒。
我單身很久了,三年、四年數不清的那種久。不過所謂單身也僅是代表我沒有穩定公開交往的對象,沒有要人口頭承諾,期望公眾眼光的壓力能維繫固定關係。檯面下偶爾還是會出現一些「似有」交往之實的暗潮洶湧,讓我詐胡一炮三響。
單身最棒的地方,就是每一個陌生人、每一個眼神,都是一種可能、一種要不要止乎於禮看你的調情、繼不繼續都行的隨興;有其利必有其弊,這也是單身最討厭的地方,流連在一段又一段無法加溫的熟悉,嘗試著新鮮的同時也是在嘗試著拒絕,被子還沒捂熱就天亮該回家了。
很多人會說我交不到男朋友一定是因為我眼光太高了,我只能說「眼光」這件事至今沒有任何有效的實驗可以量化誰高誰低,就算有,我交過的爛人數量也遠遠可以拉低我的眼光平均值;更甚者,我沒有跟誰抱怨過我空虛寂寞覺得冷,我眼光再高也是高一個閉門造車,究竟礙著誰了?
不過,我確實曾經遇過一個把我所有標準提高的男人,是他讓我知道,原來戀愛談不好,真的是自己不夠好,給我當頭棒喝,如果我再這樣下去,只會永遠與他失之交臂,遇到比他更好的也把握不了。
他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關係遙遠到像在星巴克大桌上一起坐下的有緣人,在一個我偶然亂入的酒局中初次見面。我是一個很能在酒局中帶動氣氛的人,那日陽盛陰衰,女孩子們又都屬於比較清高自恃的那種,唱的都是展現歌喉的傷心情歌,也不太願意與人互動,朋友就急忙找了我來幫忙暖暖場子。
「她是莎拉,她單身喔!」朋友如此介紹我。
「喝酒贏我就給你電話喔。」我隨之附和。
而他靦腆笑了,嘴角的弧度單純得和他粗曠的外表南轅北轍,我向來喜歡書生型白淨的男生,卻也一時有點著迷於他那朵不搭嘎的微笑。
但他依舊不是我的菜。
接下來的時間我流連在各個男子之間,交換給出的電話至少四、五個,可以是基於社交禮貌,也可以是基於我喜歡受人青睞所以裝作水性楊花,反正酒喝完之後,這些荒誕也會隨著陽光蒸發,我分得清楚娛樂與現實的疆界就好。
但在酒局結束,他卻如黑馬般突出了我的疆界,主動表示要送我回家。
我一開始不願意,但想了想也是挺省錢的,遂答應了,和他上了一部計程車。車上,他不多話,而且緊緊依附車門而坐,不願身體與我有半分親暱。這個男人真的想送我回家嗎?看著他收緊的胸膛我不禁在心中疑惑,卻也挑起了我的玩心,借著酒意蘊釀一些曖昧話語。
「你送我回家是因為你喜歡我嗎?」我幾乎就是這麼直白問了。
「怕妳危險啊。」他卻不正面回應。
「我可以叫車很安全啊。」
「時間很晚了還是有人陪比較好。」
「我們兩家不順路耶,還是我先送你回家?」
「沒關係幾百塊而已。」
「那你今晚玩得開心嗎。」
「開心啊。」
「可是你都很安靜耶。」我質疑。
「我喝酒就是這樣。」
「那你有喜歡哪個女生嗎?」
「沒有啊。」他的聲音微微高聳了一些。
「那你喜歡我嗎?」問話間,我一手拍上他僵硬的大腿。
「⋯⋯。」他居然不回答了。
但我大約也知道答案是什麼了,所以假裝沒事繼續與他聊些正常的話題:職業啊、學校啊、兄弟姐妹啊、興趣啊、對某種產業的看法啊。
下車之前,我和他交換了通訊軟體的帳號,然後上樓洗完澡之後,再傳了個:「晚安,謝謝你送我回家。」這種客套的曖昧給他,不出我所料,他也馬上回了:「晚安。」給我,似乎一直在等待回傳的一刻。我對著手機螢幕輕蔑一笑,明白睡醒之後他就會傳早安給我,然後問我頭痛不痛、身體有沒有不舒服、要不要一起吃午餐、妳要上班嗎、妳在幹嘛⋯⋯。
沒想到,我心中的劇本卻沒有如期上演,他消失在那晚的夜色中之後,我的手機就再也沒有為他亮過一下。
我為自己的魅力失色感到訝異,不過他畢竟不是我的菜,所以也不覺得可惜什麼,就當我終究是抵抗不了地心引力,贏不了那些滑嫩嫩的妹子。
然後下一週,我又被邀請至另一個酒局,湊巧在與上週同一個地點舉行。結束之後,我才要走向計程車,就突然發覺我為什麼要自己花這個錢呢?然後拿出手機,發了訊息過去:「可以送我回家嗎?」發給那個一整個禮拜不見蹤影、故意把對我的喜歡蒸發的男人。
他出現了,依舊緊緊貼合車門而坐,但他的紳士卻拉緊我的心,不由自主朝他靠近。
那晚我拘謹多了,雖然仍是稍有酒意的姿態,卻也有點明白了他似乎不是我平時在酒局中會遇見的那種男人,能吃的豆腐絕對不會少拿一塊。我當天背的包包很小,但出門之際仍帶了一本書在捷運上看,包包放不下,移動時只能一直拿在手上。
「妳還帶書啊?」他有些訝異。
「出來喝酒不能看書嗎?」我回,音調盡是驕氣。
除了因為我不滑手機所以出門必帶書防無聊以外,每每在這種與書卷無關的聚會中,眾人若是看見我帶了一本書出現,通常都會對我多出一絲刮目相看。儘管喝醉酒之後大家都是一樣的,但酒醉之前的錨定效應,往往令人對我印象深刻,頗有良家婦女之感,算是我在燈紅酒綠之中,維持一涓不同流合污的清新的小密技。
「Diversity。」他卻突然說了這個英文單字,我一時不明白他的意思,蛤了一聲,他又接著解釋:「Diversity,差異性,妳,就是這樣。」
「是說我是差異性很高的人嗎?又喝酒又看書的。」我問。
「嗯,很吸引人。」他答。
「你也是。」我又道,但他又不說話了。
這趟結束後的流程和上次基本一樣,不同的是,第二天他開始傳訊息給我,然後開始不只送喝酒的我回家,也接送上下班的我。
曖昧中的男女大概就那樣,傳傳訊息、一起吃飯、有意無意將彼此介紹給朋友。奇特的是,在我十八歲成年以來,還從未碰過像他這樣保持距離的男人,幫我開路、開車門、開飲料,逗我開心、逗我笑,卻幾乎不曾主動觸摸我。
有一次,他開車來送我上班,由於稍早之前他先去外縣市找客戶,時值上下班時間,高速公路有點塞車,所以接到我時已經有點晚了。當我們進入泰山收費站的車陣時,我的心不禁有些焦急起來。剛好,他喜歡聽那種很吵的重金屬搖滾樂,而車上正放著。我稍快的心跳再配上這節奏,簡直相乘我的躁動到不行。
「可不可以不要聽這個?」我轉頭問他,而他正開心地跟著音樂搖頭晃腦。
他有些茫然地看著我,旋即把手機朝我遞來:「那妳自己選。」
我從他的音樂播放程式裡下載了自己喜歡的中文流行歌,當音樂從車上音響流洩出來,我小小聲的跟著哼唱。
「唱大聲一點啊,我准妳在我車上開演唱會。」他饒富興味地看著我小小開闔的唇瓣道。
「唱就唱啊,誰怕誰。」說完我就開始放聲大唱,但不是認真的那種,而是刻意搞笑的那種。然而,唱到副歌時,他也加入了我的歌聲。一開始都不是認真的,後來卻和我一起好好唱完了整首。
塞車的高速公路突然讓人心不壅擠了,我們一首又一首唱著,我覺得就算遲到也無所謂。最後,我們及時趕到,下車前,我刻意拿著自己的旅行袋在他面前晃了晃,背帶上頭繫著我友航的朋友替我去德國買的飛行標示吊牌,紅色的布面上繡著:kiss me before flight。
他當然沒有吻我,只是和我道別要我小心。我離開了他的視線,卻明白自己是再也無法離開了。
還有一次,我又要他來接去喝酒的我回家,無奈那次我喝得太醉,他只好先帶我回他的住處,打算讓我先稍事休息,清醒後再送我回去。一到他家,他就拿了一套乾淨寬鬆的衣褲讓我換上,並好生伺候我到他的床上休息,自己則遠遠地躺在另外一側。
我故意翻了個身,翻到他那側,然後依偎在他身上,他才抱起我,與我相擁而眠,不過雙手非常安分,連我的奶都不敢掐一下。我會知道這些,是因為我是裝醉的,目的就是想讓他帶我回去,生米煮成熟飯,卻聰明反被聰明誤,整晚晾著我的情慾之火映照他聖潔的光輝。
一個月後,我有些焦急了,覺得都這麼進入彼此生活了,為何還不問我要不要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如閨蜜一般,自己告白了。
「對不起,我覺得我還沒準備好。」這是他給我的答案,眼裡有著深深的愧疚。
「可是我真的很喜歡你耶!」我急著回道,聲音都高昂起來。
「我們還是可以跟以前一樣⋯⋯」他話沒說完,我就因為覺得過於丟臉,轉身就走,他還在我身後接著道:「我送妳回家啊⋯⋯」但我走遠了,還任性地以為他會追來,不過沒有。
這是我認識他以來第一次和他見面卻沒他送。
後來一切就變得很奇怪了。我再也無法自然地和他說話,他所有的回覆在有心的我眼中都顯得力有不逮。然後他再也沒有主動約我見面,雖然我約他他還是會出來,可是我們之間不再有奇妙的感覺、不再有Diversity,只有我無以宣洩的強烈悸動,一次一次,逼得我、逼得他,無法靠近。
我的左耳接收著閨蜜澎湃的思緒,和那個粗獷男人的一切卻像電影,同步在我腦海上映。我突然明白了我們其實踢到了同一塊鐵板,一塊名為「我明明是好女孩為什麼遇到好男人還是無法被愛」的鐵板。這塊鐵板比起壞男人的那塊都要堅硬,因為這實實在在證明了我再也無法將自己的軟弱與失敗建築在誰的惡劣身上,當一個真正好的人出現,我依舊卑微。
他是我愛過最短暫的人,卻是我思念最綿長的人。可以說我的單身之久有百分之五十要算在他身上,因為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拿經過的所有人與他比較。張愛玲曾寫道:「通往女人心的路,是陰道。」可是這個不上我的男人不曾提著劍撕裂我,我沒有明顯的傷口,也就找不到恨他的理由。結果他留在我心裡比起那些上過我的男人還要更久更久。
我無意冒犯張愛玲,但經過了他和煦的溫柔,我想沒有一種愛情可以這樣純粹得令人刻骨銘心。
我們就這樣漸行漸遠,從高速公路KTV回復成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我們的朋友都還是朋友,只有我們什麼都不是了。那些曾經一起唱過的歌、一起走過的路,都像未拆封的保險套,留不住相愛的證據。
一開始,我無法接受自己就這樣出局了,畢竟人人都說我好,我也明白自己有多少優點,雖然有時有些脫序放縱,但那也只是獨立事件,偶一為之,應該不減損我的美好分毫;況且,人都有缺點,我想我的「好」還是多過我的「不夠好」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我賭氣不主動和他聯絡過後,他也不再出現;朋友口中的那個「下一個更好」也在茫茫人海中遍尋不著,我才開始有些醒悟,也許問題真的出在我自己身上,我的不幸於任何人都無關。
所以,我逼著自己開始一段潛心修養成為真正「好女孩」的修行。我看了許多書,有關戀愛技巧的、吸引力法則的、心理學的、探索生命真諦的,並以此為本,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我幾乎拒絕所有不必要的酒局(就是找我去炒熱氣氛的那種),讓自己清醒地面對所有寂寞侵襲; 我重新安排自己所有假日,不再受制於有沒有人約,而是逼自己有意識地使用自己的時間;我盡可能將自己浸泡在所有我認為真正對我有幫助的事物,比如修復與家人的關係、定期與真正想維繫一輩子友情的朋友聚會、學習語言、運動;留心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說到做到;忍住自己想講人八卦消遣的衝動;不抱怨任何事情;盡可能讓從自己出發事物、言語都是正向的。
剛開始很痛苦,因為馬的老娘失戀心情已經夠糟了,還要做這麼多事來填滿空虛,許多還是完全違反我本性的。光是安排時間這件事就讓我深受打擊,因為我是眾所週知的遲到大王,自己也非常依賴在這個有些恥辱的舒適圈裡,但我想當一個說到做到的人,我不想再讓任何人失望,尤其是讓自己失望,所以我必須奮起抵抗;不講人壞話及抱怨也是超級困難,因為我發現這基本上是我們和人談話的中心主題,不再八卦及抱怨然後再互相安慰以後,我一時之間還真的不知道要跟朋友聊什麼,只好傾聽(但常常也是覺得別人好無聊喔)。後來才發現原來除了抱怨及八卦以外無話可講是因為自已的修養不夠、懂的事情不夠多,當然無法與人愉快的談天說地。
我拿出對待客人那套來對待家人,竟發覺若對象是自己真正熟悉的人之後一切比登天還難,因為我似乎沒有空間可以宣洩自己。但這其中的玄妙之處在於,客人無論如何都會客訴你,可是家人不會;你曾經以為自己虛偽、自己好累,但當對內對外都做到一致之後,即使是裝出來的也成為真誠的樣子,然後更能清楚的分別什麼是自己真正想成為的樣子。
然後我便這麼單身下來,也不再終日惶惶不安等著誰來愛,安住在這個新的「我」裡,不再需要誰來證明什麼。我可以一個人做幾乎所有事情、常常跟自己聊天、思辨事情。當我能夠良好的掌控自己也允許自己有些還是很爛的地方以後(我還是滿常遲到的、再怎麼減肥腿都一樣粗),我知道這是生為人的自然與獨特,我本來就不完美,但也是這種不完美讓我更可愛,我該喜歡這種差異性,真正的Diversity,不是出門喝酒帶一本書試圖營造良好印象、不是假裝喝醉要人跟我上床。
我不諱言自己還是會有感到寂寞的時候,甚至一開始我在做這些努力的時候,心裡想著的還是那個粗獷的男人,想著有一天他會看見更好的我而回來,所以才有辦法這麼努力。甚至在每趟飛行,有時我要為學妹清點販售免稅品的現金袋,清點無誤必須簽名以示負責,我還會自以為是的用英文拼音簽上那個男人的姓氏,當作是一種吸引力法則的實踐。
但當我漸漸朝自己理想中的樣子越來越靠近以後,我發覺我也離他越來越遠了。我不再一直想著他、不再寫他的名字,大量的閱讀及深切的體驗人世(傾聽,盡量不抱怨、不八卦、對身邊的人要比對客人還好、認真和自己相處),讓我發現,也許我愛的從來不是他,而是自己的想像;我從來都不了解自己,才會誤以為一段美好的愛情是拯救自己的唯一解答。
以理性的角度來說,我跟他僅相處短短一個月,雖然他從未對我做過踰矩的事,但這樣的時間跨度其實不足以完全了解一個人的。我們跟自己相處了一輩子都不見得了解自己,更何況是這樣的萍水相逢。也許我們真的在一起過後會發現原來我們很不適合、也許他不上我純粹是因為他的老二很小⋯⋯。不論如何,我們都不該為了從未發生的事情下註解,不論是下過於可怕的亦或是過於美好的。淨空自己的想像,好好體會觸目所及的每一瞬間才是最好的活著的方法。
以感性的角度來說,我和他曾經有過的那些火花、那些不言而喻的心有靈犀,是真正天時地利人和下的贈禮。人跟人之間有這樣的感覺,的確像是魔法一般,也是身為人類最珍貴的一部份。即使他其實是個連續殺人犯,他的床底下還藏著屍體一具,我也該感謝他沒殺我或要我幫他棄屍,而是實實在在地在和我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對我好,讓我體驗這種不可思議的情感。
「如果現在給妳一個按鈕,妳一按下去就能回到妳和妳喜歡的人最好的時候,妳會不會按?」聽完閨蜜的嘶吼,我問電話那頭的她。
「我當然按啊,這是我現在最想要的。」閨蜜毫不猶豫就回答。
「可是如果是現在的我,我不會按,因為我知道就算回到過去了,我如果還是沒有改變,我跟這個人還是會走向一樣的結局。」我回:「而且,我現在真的過得太好了,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所以我不想要跟以前的自己交換。」
閨蜜在電話那頭默然。我知道她的沈默代表她不喜歡現在的自己,只想要有可能被喜歡的人喜歡的自己。
「也許我們的人生就是需要遇到一個真正的好人,而且必須失去他,我們才會學會怎麼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不再有機會失去。就像掉在地上的冰淇淋總是比較好吃,下次我會知道怎麼做才不會掉下來。」我又道。
其實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掙扎了很久,我雖然樂於將自己的過往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但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曾經做過對不起我的事,我可以卑鄙地活在被害者情結裡,高舉著女性主義的旗幟,保護自己的尊嚴不損傷絲毫,還能和其他被害者們互相舔舐傷口;只有他,什麼都好,就只是不夠喜歡我而已。如果要寫他,我就必須老老實實雙膝下跪承認自己的確很差勁,不如自己一向宣稱的那麼美好。
很能在酒局中帶動氣氛又怎麼樣、當小三當到搶贏正宮又如何、性觀念開放不是男朋友也可以上床然後呢?這些都只是插科打諢的把戲,企圖博取人們欽慕的眼光,我的內裡依舊很空,因為我真真不曾為自己努力什麼,我所努力的方向都是要人愛我而已。當失去目光支架,我便傾圮,什麼都不是。
有沒有可能,在沒有任何人的注視下,我依然做著一些事情,而且能真誠地為自己感到驕傲;可不可以,沒有任何人愛我也無所謂,我依舊付出,而且毫不保留。
在這條努力接近他的旅程中,我雖然離他的城堡越來越遠,可是我也終於拯救了自己,不再自戀的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公主,沒有人不該愛我;更精確地來說,我的確是世界上最美的公主,可同時也是最英勇的王子,我劈荊斬棘,為自己開出一條道路。而我的美好,風知道、樹知道、小鳥知道、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的那個人知道就好。
如果有一天,有人也在這條努力的路上,偶然與我相逢,那便是天賜的良緣,我想我也不會再推拒什麼。
事過境遷,我不知道那個男人現在過得好不好、不知道小小的我有沒有在他心底留下一點什麼、不知道他當初究竟愛我什麼、又是為了什麼不再愛我。可是關於他的一切都不再重要,我長大了,終於可以好好跟你說再見了。
在冒險的旅程上你需要一些能量,以下是我認為對我很有幫助的幾本書籍,希望也能幫助所有感到無助的你們:
戀愛技巧類:
一、真愛是屬於誘惑者的(以非常理性科學的角度解釋誘惑這件事,如果只想看一本看這本就好)
二、三十一個戀愛必勝守則(很老套的女生必須處於被動的方法,可是對心很慌亂什麼都想衝的人是良解,因為戀愛高手不管是靜是動都令人心動,想成為高手請拿出指考精神拼第一本書)
三、日本貴婦親授嫁入豪門的五堂課、日本貴婦教你七十五天嫁入豪門(是上下兩集,我都看了,內容大同小異,沒什麼技巧但挺勵志的,我雖然還沒嫁入豪門但也有些富可敵國的人愛我了,可能有點關聯)
四、銀座紅牌馭男術(看完以後覺得男人真的有那麼膚淺嗎)
五、七週遇見對的人:發現真愛的吸引力法則召喚幸福的四十九堂練習(裡面有些很玄乎的練習要妳照著做,我做了一些我覺得比較實際的,但主要是他每堂課的心理解析很深得我心,很療癒的一本書)
心靈成長類:
一、不反應的練習(發覺百分之九十九的煩惱真的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二、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侯文詠的書一向都能讓我獲得許多能量)
三、我在雨中等你(美國小說,用一隻狗為主角敘事自己與主人發生的事情,不論狗到底對人類有沒有這層心思,但這其實是我們對任何深愛的人,甚至是對自己的心情)
四、品味唐詩(雖然是蔣勳老師國文課,但跟著唐詩看大唐盛世,看那些詩人的宇宙觀,頓時發覺自己渺小,心靈也被洗滌了)
五、當呼吸化為空氣(一個將死的醫生回顧自己的行醫路及在生命的最後做出的選擇,能讓人明白在死亡面前我們都很微不足道,但在這麼可怕的事情之前還能做出怎樣的事情使我們偉大)
六、我們可以看見幸福(法國小說,故事主角是車子的保險理賠評估專員,發生在他身上的任何事件、任何生命他都用一個數字衡量價錢,會覺得可笑可是我們真的就是這麼可笑)
七、書店的黛安娜(日本小說,我們都是一部份的看似叛逆卻柔弱的黛安娜,也是一部分看似完美卻渴望突破的彩子,看著這兩個不同角色的心路歷程,卻都能找到惺惺相惜的自己)
八、永遠的杏仁樹(雖然是以以巴戰爭為出發點所撰寫的虛擬故事,可是我們永遠需要看看這些可能真實上演的不幸,來提醒自己什麼都能過去)
心理學類:
一、恆毅力(研究告訴你怎樣的人付出怎樣的努力才會成功)
二、象與騎象人(關於快樂的心理學研究,有點硬可是看完受惠良多)
三、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看完才明白人類的心理機制有其盲點,應該反向思考所有事情,會有更趨近正確的觀點)
四、被討厭的勇氣藍本、紅本(不用多做介紹的一套書了。但阿德勒心理學的確讓我了解我們其實無法怎樣責怪過去、責怪他人的錯誤。所有事情每一秒鐘都可以從自己開始重新設定)
看完戀愛技巧類的書以後,會發覺要是沒有強大的心靈,根本無法做出那些書上指示的事情,所以需要靠心靈滋養的書培養;培養了一些心智以後,又會想更深刻了解心理機制。只能說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是一蹴可幾的,要想成為強大的人,就必須努力在各個面向下功夫。但一旦開始了,就會發現這段路也沒那麼難。更可怕的是從來都不肯努力,還愚蠢地以為會船到橋頭自然直,其實只是不甘不願地妥協而已。
我曾經想靠酒精、年輕、性關係去綁住一個男人,做盡了所有依然誰都留不住,而且覺得自己既卑賤又沒價值;如今我很少喝酒也不再年輕,更是幾乎沒有和人發生性關係(是幾乎沒有不是完全沒有),可是我不曾覺得自己的生命如此充沛、充滿希望,即便依然沒有與我相愛的人。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
「隧道效應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 關於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 關於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 關於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心得] 匱乏經濟學-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心理學上有一個隧道效應,是造成平庸無能的關鍵點!【深夜 ... 的評價
- 關於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心得] 匱乏經濟學- boo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隧道效應、雪山隧道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隧道效應、雪山隧道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心得] 匱乏經濟學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八卦
#影評《#鏡文學驚悚劇場》經營IP影視的實驗場
.
因為台北電影節的機會,欣賞了《鏡文學驚悚劇場》第二場的三部短片放映:《虎》、《隧道》、《完美Lily》;接著也很高興受到鏡文學的邀約,把另外四部《肇事者逃逸》、《住戶公約第一條》、《樂園》、以及《打掃》補完;總共七部短篇故事由七位導演、七組拍攝團隊、七種不同議題和類型集結而成的短片集,《鏡文學驚悚劇場》的推出,確實讓我看完後感到驚艷。原因正是電影創作者勇於挑戰議題,試著將原本只以文字型式的創作,轉變為大銀幕製作,先不論短片的品質,這對台灣電影創作環境而言,都是值得一試的實驗。
.
《鏡文學驚悚劇場》七部短片:由溫貞菱、蔡淑臻主演的《打掃》,描寫了一位女房客清除租屋牆上的詭異污漬,卻越清越失控的詭異故事;由吳昆達主演《虎》,描述了一位牛肉麵攤老闆,如何一步步策畫一場對外遇嬌妻的報復計畫;由林鶴軒主演的《肇事者逃逸》,則描述了一位會在固定時間發生車禍而死亡的研究生,結合了台灣民俗傳說的抓交替,呈現了另類的時空輪迴類型電影;《住戶公約第一條》,描述了兩位分別來自單親家庭和富有家庭的小孩,偷偷在不能養寵物的家裡養小貓,並試圖隱藏一個天大的祕密;由許時豪和廖雅珺主演的《樂園》,描述了一對老夫妻前往一個號稱能夠回朔青春肉體的「樂園」,希望能夠重回當時初戀愛的美好時光;由黃河主演的《完美Lily》,探討了時下網紅現象,以及網路霸凌等議題;《隧道》則描述了一位假釋犯與失落的舞蹈家邂逅,如何探索迷惘人生的愛情故事。
.
這七部短片乍看之下是完全不相關的七部獨立故事,但都觸及到「驚悚」電影,利用人性面對未知的恐懼,觸及到我們在生活周遭可能會面對的事物,加以延伸創作,並在探詢恐懼和心理黑暗面上,思考我們曾經可能都沒有想過的問題。《鏡文學驚悚劇場》確實利用了這樣的概念,創作出七部不同主題類型的短片:顯示了創作者的多元性、豐富性,但其實創作的核心價值和出發點,都是相類似的。
.
而當中的《住戶公約第一條》,是我個人印象最深,也是我認為較好入門且衝擊性最強的故事:它描述了一棟「住戶公約第一條」禁止養寵物的公寓內,房東兒子小洋無視母親的警告,私下與酒女房客的女兒-晴晴來往,並在晴晴家中偷偷眷養一隻小貓。而某日晴晴無故曠課,小洋才發現晴晴的家中隱藏著重大的秘密。
.
「規矩」和「秘密」,始終都是「驚悚」電影將劇本時空限制的最佳法寶:當劇中的角色在面對規矩,而遭遇到可能「打破規矩」或是「身不由己」的變因,人性直覺性地「隱藏」,成功製造了不可告人的「秘密」,則成為接下來整個故事發展的推動力。而片中的兩位兒童演員表現精彩,劇情的焦點也不斷地在小洋和晴晴兩者間切換,透過兒童的視角觀察,我們或多或少也能夠看得出大人世界普遍存在的壓力與無奈。
.
縱使電影的故事格局不大,但劇情藉由兩個兒童在校園以外的日常生活,逐步觀察到在既定社會秩序下,一步步失序的過程,應用了心理學上的「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它是一個由心理學家詹姆士威爾遜,與喬治凱林于1982年3月發表的心理學理論,描述了環境中若存在著小型的不良現象,但被放任不管時,便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就像是一個社區大樓有一戶出現破掉的窗戶,那麼放任不管的話,便會出現更多破掉的窗戶。
.
從一個小貓,打破了「禁止養寵物」的規矩;為了養小貓,而開始準備貓砂防止貓的屎尿氣味外溢;再到為了防止更強烈的氣味外溢,而開始防堵房門縫隙、清洗屋內床單的次數頻繁、走廊貓砂撒了一地等等的失控現象。或許,劇情的一隻小貓,只是打破兩個小朋友生活的催化劑,實際上它顯示了更多我們可能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小問題,所引發的「蝴蝶效應」。
.
電影在最後的晴晴淚崩畫面結束,慢動作的鏡頭下,去除掉哭聲,僅以低沉的配樂作結,讓整部片的戲劇張力達到巔峰高潮。晴晴後來會去哪兒?小洋失去了晴晴這個朋友後,對他將來的成長過程中會有什麼影響?而這個社會將會怎麼看這起晴晴家人的事件?還有身為房東的小洋媽媽,未來將要如何處理這場事件所帶來的後果?
.
電影最後在東窗事發中結束,給了觀眾一記紮紮實實的有力結局。如何善後?才是我們在這個現實生活中需要去面對的問題。編劇完整將事情的醞釀、鋪陳,帶到了整起事件的始末,也在最後留下了空白讓觀眾們思考,「如果是你,你將會如何處理」的問題。《住戶公約第一條》帶給我的感受,從關懷社會弱勢,到反映我們社會階級的不平等或歧視刻板印象,再到每個角色人物的刻劃,我想都是相當全面且值得深思的。
.
或許電影呈現了「破窗效應」和進而引發的「蝴蝶效應」,在失序的情況後,我們或許也該正視「修補破窗」的重要。這是提出「破窗效應」的凱林,和另一位學者凱薩琳柯爾斯,於1996年提出的「修補破窗理論」(Fixing Broken Windows Theory),建議執法者應在發生「破窗效應」前,盡早辨識或緊密留意、控制高危險族群,以保護守法的廣大民眾。
.
或許《住戶公約第一條》的結局留白,往積極面來思考,或許最初那個排擠房客的房東,像孩子一樣提供多一份關心或支持,所謂的「住戶公約」才會更有意義,而不是放在牆壁上那個破舊的公告欄裡。
.
也或許我們反觀我們的生活環境,一牆之隔,百樣人生;我們在許多水泥森林中生活,也似乎藉由高牆來阻隔了人們彼此應該交流的機會。執法者在發生問題時即時補救、社會公共福利機構在建置社會福利制度時能夠有更多更完善的資源,去關心服務更多人、社區大樓內的人們能夠彼此互相關心,協調和解決問題,那麼我們也能夠避免遺憾的事情發生。
.
.
《鏡文學驚悚劇場》
官方片花:https://youtu.be/MN3KJ37G7Ow
台北電影節x鏡文學之夜,《鏡文學驚悚劇場》世界首映
https://youtu.be/FAUVWpEVGu8
七部短片即將於8月15日 Netflix、 愛奇藝台灣站、friDay影音上架
9月8日起,公視粉絲團首播
👉Netflix https://s.yam.com/NF5gF
👉愛奇藝台灣站 https://s.yam.com/aUeJh
👉friDay影音 https://s.yam.com/bKf5g
《鏡文學驚悚劇場》短篇故事集:
👉博客來 https://bit.ly/2Rd8YdB
👉誠品 https://bit.ly/2MMTRce
👉金石堂 https://bit.ly/2wQGtsG
👉讀冊 https://bit.ly/2X6WpWD
.
.
.
**************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八卦
管理企業的黃金19條定律…………
1 、素養
藍斯登原則: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你下來時可能會滑倒。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
點評:進退有度,才不至進退維谷;寵辱皆忘,方可以寵辱不驚。
盧維斯定理: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h.盧維斯。
點評: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將別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只看腦子裡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
提出者:法國社會心理學家hm托利得。
點評:思可相反,得須相成。
2 、統御
刺猬理論:刺猬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
點評:保持親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適當的距離。
鰷魚效應: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群居,並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將這條首領鰷魚腦後控制行為的部分割除後,此魚便失去自製力,行動也發生紊亂,但其他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隨。
提出者: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
點評:
1 、下屬的悲劇總是領導一手造成的。
2 、下屬覺得最沒勁的事,是他們跟著一位最差勁的領導。
雷鮑夫法則:在你著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時要牢記我們語言中:
1 、最重要的八個字是:我承認我犯過錯誤。
2 、最重要的七個字是:你乾了一件好事!
3 、最重要的六個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 、最重要的五個字是:咱們一起幹!
5 、最重要的四個字是:不妨試試!
6 、最重要的三個字是:謝謝您!
7 、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咱們。
8 、最重要的一個字是:您。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雷鮑夫。
點評:記住經常使用,它會讓你事半功倍。
洛伯定理:對於一個經理人來說,最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發生了什麼。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r.洛伯。
點評:如果只想讓下屬聽你的,那麼當你不在身邊時他們就不知道應該聽誰的了。
3 、溝通
斯坦納定理:在哪裡說得愈少,在那裡聽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st斯坦納。
點評:只有很好聽取別人的,才能更好說出自己的。
費斯諾定理:人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這意味著人應該多听少講。
提出者:英國聯合航空公司總裁兼總經理l.費斯諾。
點評:說得過多了,說的就會成為做的障礙。
牢騷效應:凡是公司中有對工作發牢騷的人,那家公司或老闆一定比沒有這種人或有這種人而把牢騷埋在肚子裡公司要成功得多。
提出者: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院
1 、牢騷是改變不合理現狀的催化劑。
2 、牢騷雖不總是正確的,但認真對待牢騷卻總是正確的。
避雷針效應:在高大建築物頂端安裝一個金屬棒,用金屬線與埋在地下的一塊金屬板連接起來,利用金屬棒的尖端放電,使雲層所帶的電和地上的電逐漸中和,從而保護建築物等避免雷擊。
點評:善疏則通,能導必安。
4 、協調
氨基酸組合效應:組成人體蛋白的8種氨基酸,只要有一種含量不足,其他7種就無法合成蛋白質。
點評:當缺一不可時,一就是一切。
米格-25效應:前蘇聯研製的米格-25噴氣式戰鬥機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的相比都落後,但因設計者考慮了整體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方面成為當時世界一流。
點評:所謂最佳整體,乃是個體的最佳組合。
磨合效應:新組裝的機器,通過一定時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跡磨光而變得更加密合。
點評:要想達到完整的契合,須雙方都做出必要的割捨。
5 、指導
波特定理:當遭受許多批評時,下級往往只記住開頭的一些,其餘就不聽了,因為他們忙於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
提出者:英國行為學家lw波特
點評:總盯著下屬的失誤,是一個領導者的最大失誤。
藍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遠較在父親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
點評:可敬不可親,終難敬;有權沒有威,常失權。
吉爾伯特法則: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該怎樣做。
提出者:英國人力培訓專家b.吉爾伯特
點評:真正危險的事,是沒人跟你談危險。
權威暗示效應:一化學家稱,他將測驗一瓶臭氣的傳播速度,他打開瓶蓋15秒後,前排學生即舉手,稱自己聞到臭氣,而後排的人則陸續舉手,紛紛稱自己也已聞到,其實瓶中什麼也沒有。
點評:迷信則輕信,盲目必盲從。
6 、組織
奧尼爾定理: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
提出者:美國前眾議院院長奧尼爾
點評:只有能切身體會到的,群眾才認為那是真實的。
定位效應:社會心理學家曾作過一個試驗:在召開會議時先讓人們自由選擇位子,之後到室外休息片刻再進入室內入座,如此五至六次,發現大多數人都選擇他們第一次坐過的位子。
點評:凡是自己認定的,人們大都不想輕易改變它。
艾奇布恩定理:如果你遇見員工而不認得,或忘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點。
提出者:英國史蒂芬。約瑟劇院導演亞倫。艾奇布恩點評:攤子一旦鋪得過大,你就很難把它照顧周全。
7 、培養
吉格勒定理:除了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後天的鍛煉。
提出者:美國培訓專家吉格·吉格勒點評:水無積無遼闊,人不養不成才。
犬獒效應:當年幼的藏犬長出牙齒並能撕咬時,主人就把它們放到一個沒有食物和水的封閉環境裡讓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後剩下一隻活著的犬,這隻犬稱為獒。據說十隻犬才能產生一隻獒。
點評:困境是造就強者的學校。
8 、選拔
近因效應:最近或最後的印像對人的認知有強烈的影響。
提出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點評:結果往往會被視為過程的總結。
酒井法則:在招工時用盡渾身解數,使出各種方法,不如使自身成為一個好公司,這樣人才自然而然會匯集而來。
提出者:日本企業管理顧問酒井正敬。
點評:不能吸引人才,已有的人才也留不住
美即好效應:對一個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們很容易誤認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錯。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麥克尼爾。
點評:印像一旦以情緒為基礎,這一印象常會偏離事實。
9 、任用
奧格爾維法則: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僱用比我們自己都更強的人,我們就能成為巨人公司。
提出者:美國奧格爾維。馬瑟公司總裁奧格爾維。
點評: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麼他們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皮爾。卡丹定理:用人方面一加一不等於二,搞不好等於零。
提出者:法國著名企業家皮爾·卡丹。
點評:組合失當,常失整體優勢,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
10 、激勵
馬蠅效應:再懶惰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
點評:有正確的刺激,才會有正確的反應。
倒u形假說:當一個人處於輕度興奮時,能把工作做得最好。當一個人一點兒興奮都沒有時,也就沒有做好工作的動力了;相應地,當一個人處於極度興奮時,隨之而來的壓力可能會使他完不成本該完成的工作。世界網壇名將貝克爾之所以被稱為常勝將軍,其秘訣之一即是在比賽中自始至終防止過度興奮,而保持半興奮狀態。所以有人也將倒u形假說稱為“貝克爾境界”。
提出者: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耶基斯和多德林。
點評:
1 、激情過熱,激情就會把理智燒光。
2 、熱情中的冷靜讓人清醒,冷靜中的熱情使人執著。
11 、調研
特伯論斷:在數字中找不到安全。
提出者:美國經濟學家ws特伯。
點評:數字是死的,情況是活的。
摩斯科定理:你得到的第一個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r.摩斯科。
點評:刨根得根,問底知底。
12 、預測
羅傑斯論斷:成功的公司不會等待外界的影響來決定自己的命運,而是始終向前看。
提出者:美國IBM公司前總裁p.羅傑斯。
點評:只想隨波逐流,難有理想彼岸。
薩蓋定律:戴一塊手錶的人知道準確的時間,戴兩塊手錶的人便不敢確定幾點了。
提出者:英國心理學家p.薩蓋。
點評:若選錯誤參照,必無正確比較。
隧道視野效應:一個人若身處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後非常狹窄的視野。
點評:
1 、不拓心路,難開視野。
2 、視野不寬,腳下的路也會愈走愈窄。
13 、目標
巴菲特定律:在其他人都投了資的地方去投資,你是不會發財的。
提出者:美國股神巴菲特。
點評:
1 、善於走自己的路,才可能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2 、特色不特,優勢無優。
古特雷定理:每一處出口都是另一處的入口。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w.古特雷。
點評:上一個目標是下一個目標的基礎,下一個目標是上一個目標的延續。
14 、計劃
列文定理:那些猶豫著遲遲不能作出計劃的人,通常是因為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把握。
提出者:法國管理學家p.列文。
點評:如果沒有能力去籌劃,就只有時間去後悔了。
弗洛斯特法則:在築牆之前應該知道把什麼圈出去,把什麼圈進來。
提出者:美國思想家wp弗洛斯特。
點評:開始就明確了界限,最終就不會作出超越界限的事來。
15 、參謀
波克定理:只有在爭辯中,才可能誕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決定。
提出者:美國莊臣公司總經理詹姆士·波克。
點評:無磨擦便無磨合,有爭論才有高論。
韋奇定理:即使你已有了主見,但如果有十個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動
遙提出者: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學家伊渥·韋奇。
點評:
1 、未聽之時不應有成見,既聽之後不可無主見。
2 、不怕開始眾說紛紜,只怕最後莫衷一是。
16 、決策
福克蘭定律:沒有必要作出決定時,就有必要不作決定。
提出者:法國管理學家dl福克蘭。
點評:當不知如何行動時,最好的行動就是不採取任何行動。
王安論斷:猶豫不決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機遇。
提出者:美籍華裔企業家王安博士。
點評:寡斷能使好事由好變壞,果斷可將危機轉危為安。
17 、執行
格瑞斯特定理:傑出的策略必須加上傑出的執行才能奏效。
提出者:美國企業家h.格瑞斯特。
點評:好事幹實更好,實事辦好愈實。
吉德林法則:把難題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便已經解決了一半。
提出者: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管理顧問查爾斯·吉德林。
點評:雜亂無章的思維,不可能產生有條有理的行動。
18 、信息
沃爾森法則: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
提出者:美國企業家sm沃爾森。
點評: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決於你能知道多少。
塔馬拉效應:塔馬拉是捷克雷達專家弗。佩赫發明的一種雷達,它與其他雷達的最大不同是不發射信號而只接收信號,故不會被敵方反雷達裝置發現。
點評:善藏者人不可知,能知者人無以藏。
19 、監督
小池定理: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東西不放。
提出者:日本管理學家小池敬。
點評:自我陶醉不易清醒,自以為是不喜批評。
赫勒法則:當人們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績有人檢查的時候會加倍努力。
提出者:英國管理學家h.赫勒。
點評:只有在相互信任的情況下,監督才會成為動力。
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匱乏經濟學》裡面的「稀缺心態」。
「稀缺心態」會導致我們進入一種「隧道效應」,同時也會讓我們進入一種「預支」跟「透支」的生命形態。
那除了隧道效應,跟預支與透支之外,稀缺心態還會怎麼樣全面性的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接下來談第三個影響哦!第三個影響就是,稀缺心態會導致我們沒有辦法留下任何的餘裕,也就是沒有多餘的「時間」跟「空間」。
其實你不妨想一下,為什麼那些窮人他們會覺得生活特別的累?
其實回到真實的生活現場裡,如果你活在一種「花一塊錢」都要糾結、比較一下;花一點時間都要考慮再三,這個時間用在別的地方會不會更有效?
這樣的一個思維,直覺上看起來好像都是很審慎評估的,但其實如果你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分錢都要進行這樣的執行的話,那會讓你造成很龐大的心智負擔。
而這些心智負擔會消耗你的注意力、消耗你的精力,進一步又強化了你的「隧道效應」,因為你已經沒有辦法再處理別的訊息了!
這種感覺就好像是,你使用手機或者使用電腦,你裡面預備要執行的程式太多,你都沒有去把它刪掉的時候。
有沒有發現,每一次開機、每次關機,或者是每一次執行新的程序,花很長、很長的時間。
甚至於你有一種好像覺得自己的手機,自己的電腦跑不動的感覺!那為什麼會跑不動?就是因為你的不管是記憶體,還是CPU,它都沒有餘裕啊!
就像我們開車在路上,以一般的交通研究來說,如果一個道路的佔有率,超過了85%,它會塞車的幾率是100%的。
因為當車子多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只要其中有一個司機,腳踩了一下剎車,那麼後面所有的司機都會連鎖反應的踩剎車。
你可能有過那種經驗,開車在高速公路上,然後塞車塞了一陣子,你覺得前面一定是有什麼問題,或者是一定有什麼事故。
結果呢你慢慢開,開到了某個階段,你就可以盡情的踩油門,你也沒看到有什麼事故,沒有什麼意外呀!
對呀,因為當那一個區段的車子的佔有率,超過了一定的比例,其實根本不用有任何的事故,就會導致整體的速度放慢下來。
那麼你想想看,在你的生活裡不管是時間、不管是金錢,是不是也是如此?
就像是如果你平常沒有儲蓄的習慣,你平常沒有做時間規劃安排的習慣,特別是幫自己安排休息的時間。
是不是任何的意外,都會導致你的時間或財務,整體的崩潰,這就是因為「稀缺心態」導致你沒有餘裕啊!
那你可能會想那「稀缺心態」導致沒有餘裕,到底是因還是果呢?其實我會覺得它是互為因果的。
因為有很多時候,比如說工作來講好了,你總覺得要把時間塞滿,才叫做有做事;可是呢,我反而在自己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我有特別提醒!
千萬記得哦,不要以為把時間塞滿叫做「有效率」,真正有效率的人,反而要把自己的休息,把自己的放空,有意識的排進自己的行事曆。
因為我雖然這種時間的餘裕,看起來好像會讓一個人效率沒有辦法提高,但是它帶來的整體的正向回饋,是非常高的。
因為你心中覺得自己可以休息,它就是一種很奢侈的心理感受,它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用急忙、不用匆忙。
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會感覺更放鬆、更自在;就算犯錯了也沒有關係,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奢侈呀!而這樣的享受感、奢侈感,對於一個人的主觀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金錢也是一樣,今天你可以花一筆錢,不用太考慮它的CP值,或者是不用太考慮它的對價關係;在合理的範圍裡,這樣的感受,是不是會讓你覺得自己很棒呢!
所以呢,如果長期讓自己處在「稀缺心態」裡,這真的很容易讓人沒有辦法有任何的餘裕;而這裡面最凸顯的,就是從小到大我們接收的信念。
好像有些人會覺得休息是不好的,或者是好像買一些對自己好的東西,就叫做浪費錢!你沒發現其實不一定是你沒時間沒錢,而是你的信念,導致你根本不可能讓自己留有餘裕啊!
而第四個稀缺心態影響的部分,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會引發我們認知頻寬的不足,什麼叫「認知頻寬」呢?
它就是我們所有、所有認知能力的總和,包含我們去計算權衡,包含我們去關注一件事,包含我們決策去執行,甚至於是抵抗誘惑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的認知頻寬。
就像是前面舉的例子一樣,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我們心智的CPU。
你可以感受一個情境噢,你手上正在忙一件事,同時有人找你講話,而這個時候旁邊的電話又響了;然後你發現你後面正在燒開水的水壺的聲音,也發出了煮沸的聲音,請問一下這個時候,你能夠同時做好這些事嗎?
可是呢,有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自己可以同時做好很多事。所以呢,你同時應付別人、同時眼睛在看螢幕,然後還瞄一下你的手機響的那個畫面到底是什麼?
然後腳呢,同時往後走,你會發現這樣的狀況就是,你每一件事情感覺上都做了,但是沒有一件事情做得好!
然而久而久之呢,這一定就會傷害我們對於長期真正重要事物的規劃。什麼叫做「長期規劃」?
在財務上面,就包含有意識的儲蓄,有意識的去理財,然而對個人而言,就是有意識的去學習,去運動、去健身。
可當你的認知頻寬還不夠的時候,你可能都會在忙於這些表面的事物,所以那些投資未來的事情,要麼你就根本不在乎,要麼就是你理論上知道要在乎,但是你實際上根本沒有去做。
所以呢,它會造成一個很矛盾的現象,理論上來說對一個窮人就是沒有錢,可是你會發現,他們要麼就是太過在乎錢,要麼就是太過不在乎錢,而且我遇到蠻多的是太不在乎錢!
怎麼說呢,先不管他們表面上的認知如何,回到他們的行為,你會發現這些進入財務惡性循環的。
常常是透支他們的信用,常常是衝動消費、衝動購物,常常是把錢花在短期的享受,而不是長期的投資!這就導致他們的債務永遠沒有還完的一天,而且是惡性循環,越來越糟。
那如果體現在時間的管理上,你會發現這樣的人,他們理性上都知道,他們要專注在最重要的事。
可是他們通常在實務上,就會關注太多的事情,而關注太多的事情,因為自己的恐懼,而恐懼就是稀缺心態,又會導致他們認知頻寬嚴重不夠。
所以呢,在他們的心中,再茲念茲的都是那些沒有做完的、應該去做的,或者是很急迫、有壓力的那些事,這就是心理學裡面講的「蔡尼格效應」。
那些事情一直縈繞在他們的心中,那也因為如此,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頻寬去處理真正重要的事。
於是更容易出現錯誤的決定,然而在錯誤的決定之後,又會導致他們的時間跟財務更加的稀缺。
聽出來了沒有,其實當你沒有給自己餘裕,當你把自己的認知頻寬全部佔滿了之後,那只是讓你有一個好像「你很努力」的錯覺,就像我常說的,你無論做任何事情,你不能讓自己只是很努力而已。
你要讓自己很清楚知道,你為什麼做、你為何而做?而當你做它能得到什麼,並且去檢核是不是真的能夠得到。
然而這一切的動作,都需要你在心中要先「留有餘裕」,而且要能夠留下你的認知頻寬。
然而當你聽到這裡,你可能也發現了,這一切的結果好像跟我們內在一些很核心的信念是有關的。
沒有錯!其實我們的信念,都受到我們過去的經驗,還有原生家庭的影響。
尤其是我們在面對財務的時候,原生家庭到底在你的心中種下什麼樣的信念?這個是你需要好好的認真看待的。
如果你沒有發現這些,或者是你沒有好好的覺察這些的話,你會發現你可能很看不慣自己父母親,面對財務的方式,然而你很有可能就複製了他們的行為。
又或者是你的父母親真的很有錢,可是你因為自己內在的一些功課沒有穿越,你會反其道而行,從此討厭錢。
可是你的理性上,又知道自己必須要好好的看待錢,然而你的行動怎麼樣就是做不到,我相信置身其中的你一定很辛苦吧!
所以呢,這些稀缺心態,導致我們信念跟行為的因果關係,我覺得它們真的很重要!
然而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看看,自己在面對金錢面對財物的時候,你的核心信念到底是什麼,而又怎麼來的?
並且從中找到適合自己調整的方法,用很實際的,不管是記帳啊,財務規劃,讓自己活出一個更富有的人生。
其實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加入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
尤其是【理財心裡學】哦,到6月30號的晚上12點前,都可以用1399的優惠價加入學習。
我想無論你的功課是面對財務,還是更廣大的人生怎樣活得富有,這門課都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你加入了嗎?歡迎你的加入~
然而更希望你透過我們這一系列的分享,讓自己開始活得更好,活得更自由;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理財心裡學】,相關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待你的加入。
也期待你能夠把握6月30號1399的特別優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FkTywkfLtU/hqdefault.jpg)
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過去兩天的分享當中,我們談到《匱乏經濟學》裡面的「稀缺心態」。
「稀缺心態」呢,會導致我們進入一種「隧道效應」,而且呢會大量的佔據我們的認知頻寬。
那可能很多人聽完了過去的分享,會有個感覺,你就是挖了一個大洞,讓我覺得很恐懼,你沒告訴我該怎麼做啊!
關於這個不用擔心,我一向都很負責任的,我會挖一個洞給你,我一定會告訴你,怎麼樣把這個洞填好的方法!
那就是今天要分享的,我們到底要怎麼樣擺脫「稀缺的心態」?
在《匱乏經濟學》裡面呢,它談到三個,這三個呢,我可以說是觀念、也可以說是具體的技巧和作法,擺脫稀缺心態的三個具體的觀念跟做法,各自是什麼呢?
第一個叫做「節約自己的認知頻寬」,要怎麼樣節約認知頻寬呢?其實就是減少日常生活當中,需要做決定的一些繁瑣的事情。
舉個例子吧,比如說臉書的祖克伯,你會發現噢,他每天要穿一樣的衣服,那蘋果的賈伯斯其實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呢,就是你的生活裡,你能不能幫自己設計一些方法跟流程,讓自己避免掉重復的決策。
就像以我自己來說,我的衣櫃裡也有我自己的邏輯,所以我每天出門的時候,我就按照那個邏輯去搭配我身上要穿的衣服。
那如果以花費上來看,你能不能幫自己設定多少錢以下,就不用想太多,該花的就花,過了某個數字的水位以上,這個時候才去認真的思考。
這些無論大小事,都能夠有效的節約你的認知頻寬,讓你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重要的事情上,讓你可以把焦點聚焦在長期可累積的事情上。
其實認知頻寬的節約,就像是我們在心理學裡常說的「建制意圖」是一樣的,就是你要幫自己建立一個心態,叫做「如果怎樣…我就怎樣…」。
這個部分,就讓我想到嘉玲老師的【理財心裡學】,其中有一個單元,在教我們怎麼花錢,怎麼樣越花越有錢?
它裡面就有分享到,為什麼我們去買東西,一定要寫購物清單?因為購物清單本質上就是,讓你在走進賣場的時候,不會因為要做很多的選擇,一方面進入選擇困難症。
二方面你的認知頻寬,因為這些大小的選擇全部被佔滿之後,你就有可能買了一堆,其實不是你本來最需要的東西回家。結果等你一回家,把東西放好之後你才發現,最需要買的根本沒買!
所以呢,你可以想想,在你生活當中,無論是時間的運用,還是財務的運用,你可以怎麼樣幫自己節約認知頻寬?
或許你可以開始去設計,不管是購物清單,還是時間的「時間帳」,這些都是一種建置意圖的指向。
讓你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就有一個心理準備,叫做「如果怎樣…我就怎樣…」;當真的遇到的時候,你在那個當下就不需要再花你的意志力,去做重新的決定。
那第二個觀念是什麼呢?叫做「留下餘裕」。
這裡面是要告訴我們,你怎麼樣都要刻意的留一些餘裕出來,如果你再沒有錢,你都要留一小部分出來投資,這有一點像是什麼?「心理帳戶」!
在嘉玲老師的【理財心理學】裡,她有教我們記帳的基本方法,她也教我們怎麼樣去設定自己各個目的的帳戶。
當這些心理帳戶規劃出來之後,你不管每個月領到多少錢,你就是有一部分的把它直接存在,不管是定期的儲蓄也好,或者是存在你某個未來,要去使用的項目也好。
當然了,你也可以幫自己存在「投資學習」這個帳戶裡面,這個帳戶我建議你不要用想像的、自己用記的、自己用感覺的,不要!
你要真的去開一個銀行帳戶,那個帳戶就是專款專用。
因為這樣子,其實當你在拿到任何一筆錢的時候,你就先把餘裕留下的空間,就像我自己做時間規劃的時候也是一樣。
不管我一個禮拜的工作時間有多麼忙碌,我一定會先留下,我要放空、我要休息的時間;這樣子,我反而整個禮拜的工作效率會更好。
因為當你沒有留下餘裕的時候,其實幾乎就註定了,你不管用錢還是用時間都會透支,而且都會借用,你都要付出很高的利息。
其實如果把人生放長來看,你犧牲了休息的時間,你付出的成本其實是非常、非常高的;因為那些休息的時間,不只是你心理上的享受,也是你身體的恢復!
然而有些傷害,當它造成了之後,請問你現在的努力,你現在賺到的這一切,是為了等到幾年之,後把它用在醫藥費上嗎?這應該不是你要的吧!
那第三個觀念跟具體的做法就是「設置提醒」。
有時候我知道真實的狀況,沒有那麼理想化,我就是那麼忙、我現在就是沒錢,那怎麼辦?
其實「提醒」是你很好的朋友!窮人哦,通常認知的負荷太大了,認知的頻寬嚴重不足,所以常常會忽視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那如果在這個狀況底下,設置「提醒」就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吧,每個禮拜開始之前,我都會先設定這個禮拜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
每一天開始工作之前,也就前一天晚上,我都會把隔天最重要的事務,放在第一位;而這些放在第一位的事情,就是我眼睛一打開,當我足夠清醒要進入工作狀態的時候,第一個要去完成的事情。
其實現在手機的工具非常方便,運用手機裡面的鬧鐘的設定,來幫我提醒來,幫我記得我在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
那當然了,如果你是一個領薪水的朋友,你的薪水每個月幾號會入帳,這個時候你也可以幫自己設定鬧鐘。
當它已入帳之後,第一時間直接線上轉帳,直接把它轉到你要留下餘裕的那些戶頭,或者是你投資未來的戶頭裡面。
有時候我們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意志力,更不要去相信自己的記性,好好的、老老實實的「設下提醒」,會是你最好的朋友。
所以呢,我們來總結一下,談到這裡要怎麼樣讓自己跳脫出「稀缺的心態」,讓自己越來越富有呢?
第一個節約自己的認知頻寬,透過建置意圖,透過減少選項,讓自己的認知頻寬能夠被保留下來。
第二個留下一些餘裕,怎麼樣哦,都要留下一點錢來投資自己;怎麼樣哦,都要留下一點時間來讓自己能夠喘息。
而第三個設置提醒,透過提醒的機制,讓自己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能夠最有效的進入你的認知第一排,讓你能夠馬上的去做它。
我想當你能夠開始有意識的執行這三個要點,「稀缺心態」就會離你越來越遠,你就可以漸漸的活出自己想要的富足人生。
當然了,這背後一定在過程當中,你會發現自己的一些信念,和一些務實做法上面的不足,那麼在這裡,我就一樣不厭其煩的鼓勵你,加入【理財心裡學】這門線上課程。
我們從現在,一直到6月30號的晚上12點前,都有1399的優惠,你加入了嗎?
我們歡迎你的加入,這門課是嘉玲老師,把自己過去這麼多的個案經驗,整理下來,特別在我們協助別人去建立自己的財務自由的過程當中,的一些經驗跟具體的作法。
無論是信念的調整,還是具體的做法,你都可以在這門課裡,得到深刻而且很具體的前進。
然而不管你會不會加入我們的課程,我都希望你活出自己想要的富有。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只要你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連結,期待你的加入。
更期待知道你學習之後的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qLlIm9aq_c/hqdefault.jpg)
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邀請你回想一下自己的經驗,你在什麼樣的狀況底下,你的行動力會最好,完全沒有拖延的狀態,給你幾秒鐘想一下哦~
會不會是那種deadline已經到了,或者是你明確的知道,這件事情拖下去會要人命的?
沒錯!通常我們在火燒屁股的時候,我們都會有很大很大的行動力,就像是你知道明天要考試,那麼今天晚上臨陣磨槍,不亮也光!
明天要做一個很重要的報告,怎麼樣今天熬夜也要把它趕出來;或者是呢,你是一個業務人員,你感受到這月底結算的時間,已經步步的進逼了,這個時候呢,無論如何,死拼活撐的都要把業績生出來!
然而也因為這樣子哦,很多人會有一個錯覺會想說,那要讓我的效率提高、不拖延,是不是我都把自己的時間逼得很緊,這樣子就可以有效的發揮自己的行動力?
其實這是一個謬誤哦,這樣的一個狀態,它會把你的心態導向一個「稀缺」的心態;然而「稀缺的心態」,就是會導致我們惡性循環的主要原因。
比如說吧,那些總是趕在deadline的人,你會發現他只會越來越沒有時間、 越來越沒有辦法空出時間,去做那些對他真正有幫助的事情。
同樣的,那些總是被帳單追著跑的人,你也會發現,他根本不可能有多餘的錢,幫助他自己做投資;無論是做財務的投資,還是投資在他自己身上。
那麼今天之所以會想要跟你分享這個主題啊,是因為我最近讀到了一本書,這本書呢,有繁體版也有簡體版,它的繁體版的書名叫做《匱乏經濟學》,而簡體版的書名叫做《稀缺》。
我想在這書名的翻譯上,這是少數,我覺得簡體版的書名,會比繁體版的更精準到位的哦!
你看看哦,「稀缺」這兩個字,它其實是一個中性的詞彙,它只是在描述一個狀態「稀少、缺乏」的狀態。
然而匱乏,「匱乏」這兩個字哦,聽上去就有一點負面的指涉,我個人一向覺得,如果一件事情能夠用中性的表達就把它說清楚,那就盡可能不要有太多的預設,它正面還是負面。
所以呢,我們回到稀缺的心態,這本書《匱乏經濟學》或者是《稀缺》,它都在談稀缺的心態,會怎麼樣影響到我們?
無論體現在時間的稀缺,還是財務的稀缺,其實稀缺的狀態會導致我們「心理」跟「行為」上有一些影響。
在這裡呢,我先跟你分享兩個影響,而在明天的內容當中,跟你分享另外兩個影響。
「稀缺心態」的第一個影響就是「隧道效應」,什麼是「隧道效應」呢?
你想像一下,我自己開車在隧道裡,隧道其實是很昏暗的,通常這個時候你的視線是不是只能專注在前方,或者專注在隧道出口的那一點點的亮光。
也就是說這周圍發生了什麼事,甚至與隧道外,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你是完全不知道的。
你再茲念茲就只能看著那隧道的出口、那一點點的亮光,因為隧道效應的影響會給我們一種所謂「專注的錯覺」。
就像我今天開頭說的,當你的時間不夠了,這個時候你就會有行動力,趕緊的把事情完成。
可是也因為「隧道效應」的影響,我們很容易忽略那些更背景、更重要,而且可能是更根本的事情。
那就像是我們平常在認知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都習慣看自己習慣看的,聽自己習慣聽的;又或者是因為時間跟財務的壓力,去直接做那個最急、最重要,或者是最有壓力的。
也因為這樣子我們根本不可能去思考,為什麼這件事情會變得又急又重要?甚至於你根本不會去思考這件事情,它的重要性到底在哪裡?
你只是處在一種很倉促,一種被壓迫的狀況底下,不得不去做這件事。想想看你的生活,不管在財務還是時間,是不是有很多的不得不?
如果你有這種感覺的話,其實你就進入了「隧道效應」,而「隧道效應」的影響,常常會導致我們認知的貧乏,讓我們只專注在某個很狹獈的點。
就好像你如果很討厭一個人,你在生一個人的氣,這樣的一個心理狀態,就會讓你忽略他平常其實有做一些好事,他平常也沒有那麼壞。
然而呢,因為這樣的狀態,你就會越想越氣,越來越強化他不OK的部分!
所以「稀缺的心態」就會導致「隧道效應」,讓我們只去看,我們狹窄範圍內的緊急事件。
而隧道之外的所有一切發生的事情,你都不會去關注,這就讓我想到我常說的,有時候關鍵不在於你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多強;而關鍵在於,你是不是能夠讓問題不要發生!
然而你要能夠讓自己,能夠去發現如何讓問題「不要發生」它的前提條件,就是你要有一個更寬廣的全觀視野,而不是隧道效應,讓你只去看那隧道盡頭的光。
而「稀缺心態」導致的第二個狀況,就是會讓我們「預支」跟「透支」。
同樣的,這不僅在財務、在時間也是如此;比如說吧,信用卡或者是信用貸款,是不是很多人都很喜歡用的工具。
可是因為信用卡跟信用貸款,也很容易讓你去預支自己的財務,進而讓自己每個月領到的錢,都處在一種透支的狀態。
因為你並不是借100還100,別忘了有利息,而且信用卡或者是信用貸款,它這個利息其實是很高、很恐怖的!
它還會有循環計算的規則,所以導致了你可能還了很多很多的利息,但是你的本金一點都沒還到,那這個時候你是不是處在一種財務上的寅吃卯糧呢?
而時間更是如此,多少時候我們都知道今日事今日畢,可是當你把今天該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那明天是不是也有它本來該做的事?
於是一天拖一天,你是不是就會活在一種,你老是時間不夠用的感覺?而因為這樣的感覺,是不是又更強化了你的隧道效應,讓你只能專注在那些很立即的、很短淺的事物上?
所以,當你聽到這裡,你回想一下自己,你是不是看很多事情都像是「隧道效應」一樣?
只能看那個很短淺的,或者是只能看到那個觸目所及的,而這之外的所有的一切,你雖然知道,或者你雖然有感覺,但是你完全無法處理!
再不然,你是不是常常處在一種財務跟時間的預支跟透支呢?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你就是進入了一種「稀缺的心態」。
然而,我為什麼一直強調「稀缺的心態」呢?我並不是說你沒有時間、沒有錢;其實關鍵就在於,「稀缺的心態」是你沒有錢沒有時間的原因。
而並不是因為你真的沒有錢沒有時間,而導致稀缺心態;所以稀缺的心態它是原因,它不是結果。你要解決任何問題,你一定要先從原因做著手啊!
然而不管你聽到這裡,你的感受上是如何,其實回想今天開頭我說的,如果你很享受那種「稀缺」導致的行動力,在今天的分享結束之後,我邀請你真的要好好的想一想~
你還要繼續享受因為稀缺導致的專注和行動力嗎?這到底是幫助你還是害你,其實它是一種飲鴆止渴的狀態啊?
所以呢,如果你聽到這裡,你冷汗直流的話,那麼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持續follow我們接下來要跟你分享的內容。
然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很鼓勵你,其實稀缺心態的解決,就要從我們的心理跟信念的層面去做處理。
否則啊,這個時候再給你更多的時間或者是更多的錢,它一樣只是讓你有更多的條件,進入更大的惡性循環裡而已!
那麼到底要怎麼樣能夠覺察到自己有哪些稀缺的心態,並且透過信念跟具體行動的調整,讓你迎向一個更富有的人生呢?
在這裡我特別跟你推薦嘉玲老師的【理財心裡學】這一門線上課程,尤其是這門線上課程,1399的優惠價在6月30號的晚上12點就截止了,你加入了嗎?
歡迎你加入,讓自己活出一個更富有的人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運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並且要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尤其是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1399的優惠,在6月30號的晚上12點就截止了,期待你的加入!
也希望能夠知道你透過學習之後的前進與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IXy4WASj5s/hqdefault.jpg)
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心理學上有一個隧道效應,是造成平庸無能的關鍵點!【深夜 ... 的八卦
心理學 上有一個隧道效應,是造成平庸無能的關鍵點!【深夜讀書】. 歡迎免費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9Tah6gvp-TY382FBQsU2w?view_as=subscriber三更 ... ... <看更多>
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心得] 匱乏經濟學- book | PTT學習區 的八卦
但這不代表隧道效應一定是不好的。 ... 7 F →arsl400: 心理學的用語,所以才會有認知這個詞,另外,作者也提到 07/14 12:01. ... <看更多>
隧道效應心理學 在 [心得] 匱乏經濟學-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書名 :匱乏經濟學
為什麼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
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
原文書名: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作者 :Sendhil Mullainathan, Eldar Shafir.
譯者 :謝樹寬
ISBN :3099573287698
2020年05月01日 電子版
心得:
本書主要是在講兩位經濟學家發現到的「隧道效應」,
可以簡單理解成:你得到你想要的,但失去你所擁有的。
當你感受到「匱乏」時,
你會(自願或非自願地)為自己建構了一個隧道,
這時候隧道效應就發揮作用了,
在隧道內,你能夠更專注地在這件事情上,
但是同時你也會忽略隧道外的事情。
例如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吸收新知,
但他因為生活忙碌,所以感受到了時間與知識上的「匱乏」,
那他就此進入了一個隧道,他可能不會選擇看書,
而是在網路上簡單蒐尋像我這樣的文章-簡略的讀書心得,
或是看 YouTuber 十分鐘說書影片。
在隧道內,他在短時間內得到想要的,關於書中的知識,
但是在隧道外的影響,
像是這些內容是否能變成他的長期記憶,
他所參考的心得的作者對書的描寫是否足夠精確,與他的觀點也不見得相同,
甚至可能某個地方可能講錯了,這些較長期的影響,他可能就不會注意到了。
但這不代表隧道效應一定是不好的。
例如,一個人為了參加考試,因此進入了考試的隧道中,
在準備的期間,他將大部分的事情拋諸腦後,
將專注力灌溉在考試上,藉此來換取較好的考試結果。
可能考試完後他發現他長了些痘子,而且也需要慢跑了,
但因為成績的上升,整體來說,結果還是好的。
或著一個更簡單的例子,
幾乎所有名校的研究生都有強烈的匱乏感,
他們犧牲了大部分的生活品質,在研究這個隧道中苦苦探索,
但如果他沒有感受匱乏感並進入隧道,那他們能不能順利畢業呢?
雖然本書的作者是經濟學家,
但要講說此書是經濟學可能有點過譯了,
一來「匱乏」並不是個已被學院承認的經濟學定理,
二來本書不只討論金錢這個大家熟識的資源,
同時也討論關於精力的運用,或著用書裡的講法,「認知頻寬」的使用。
我不太確定認知能力的評量,
算不算經濟學的範疇,不過我可以確定此書算是實用書,
光是它的統計數據就相當值得一看了。
事實上,本書的內容並不是一個嶄新的觀點,
將精力與時間當作資源看待,是很多人都有提出過的想法,例如「一鼓作氣」,
要更全面性看待ㄧ件事情,也是一個老生常談,例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我認為本書相當值得一看的點,
在於兩位經濟學家提出的故事和假設,
以及對於假設中如何驗證的實驗。
例如說,在討論富人與窮人的思考差距時,
兩位經濟學家並不是真的去找了富人和窮人來做實驗,
因為這樣的兩個人,他們的差距可能不是來自貧富,
而是信仰、膚色、家庭、體重或當天吃的早飯等...。
取而代之的,他們研發了一款遊戲,
然後讓同一個測試者,用不同的資源量來玩同一款遊戲,
藉由這種方式,他們可以讓同一個人在這個實驗中是「富人」,
到下一個實驗時,這個人卻又變成了「窮人」。
或著在討論同一個農民,
在收割後(富人)與採收前(窮人)的能力差距時,
他們選的是甘蔗農夫,
這是因為甘蔗一年到頭(在比較熱的地區)都可以是採收季,
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找到分別在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採收的農夫,
那這樣一來,實驗就可以將季節的影響給最小化,
畢竟,搞不好人在冬天時比夏天聰明啊。
像這樣將概念轉為假說,再以假說去設計對應的實驗,
最後實驗產出統計上可以量化的數據,
是我覺得本書最值得一看的部份。
另一點非常值得一看的,
就是本書在探討完「匱乏」的影響(有統計數據),
「認知頻寬」的存在(有統計數據)後,
有提到一些人們在資源調度上,用管理的方式,
能夠以刻意製造出的「寬鬆」來做到所謂的「反匱乏」,
也有提到,通常「匱乏」是產生於最充裕的時候。
舉例來說,就像要存錢的話,
比起每個月領薪後設法不要花掉全部月薪,
直接創一個新帳號,然後設定自動轉帳比較快。
而通常月初沒有把應付帳款預留,月底會很...不妙。
而且-容我再強調一遍,這部分仍然有統計數據作為支撐,
畢竟沒有數據的話,那不就只是政府官員常見的幹話而已嗎?
(用更全面的思考帶來更創新與光明的未來...之類的)
誰會想買一本書來看官員的幹話? 打開電視不就好了?
匱乏經濟學是一本不見得算是經濟學(我不確定),
但探討範圍相當全面的書,穿差大量的故事,讓它很容易被理解。
然後這些故事,對,有實際數據作為支撐,這兩點使得它可獨且可信。
看過匱乏經濟學的讀者,
可以藉此思考自己要怎麼更全面的運用金錢、精力與時間,
瞭解到所謂的「匱乏」與「隧道效應」是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
並去思考要怎麼人為地製造「寬鬆」來「反匱乏」。
...或著,至少知道自己現在在哪個隧道裡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77.12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94373816.A.DE2.html
※ 編輯: Birthday5566 (118.160.77.129 臺灣), 07/10/2020 17:51: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