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迎接2020東京奧運到來,日本最強應援團出動,東大將送「機動戰士鋼彈」上太空】
來自世界各地一萬多名頂尖選手,就要齊聚東京,爭奪創下史上最多,33個項目的339面奧運金牌。
(東奧宣傳片)
東京2020奧運/殘奧,開創無限可能
作為創意大國,的這場開創無限可能的奧運大會,連宣傳大使也開創無限可能。
(東奧宣傳片)
阿姆羅 向宇宙出發
《機動戰士鋼彈》
燃燒吧!燃燒吧!燃燒吧!鋼彈!
(新聞片段)
今年適逢《機動戰士鋼彈》動畫開播四十週年,現在這個超人氣機動戰士,加入了2020東京奧運聲援團,因此要去一個地方為選手加油,那個地方,當然就是宇宙
(東奧委員(前鏈球奧運冠軍)/室伏廣治)
加進了宇宙元素,給人2020東奧規模很大的感覺,能夠得到機動戰士鋼彈的加油,實在非常令人高興
日本奧委會,與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以及東京大學合作,將共同開發微型衛星「G-SATELLITE」,把機動戰士中最熱門的阿姆羅鋼彈和夏亞的薩克模型,送上太空。
(東京大學實驗室)
3 2 1
(新聞片段)
在模型的基座上,將加裝電子跑馬燈,於2020年7月東奧期間,向地球發送加油訊息。不僅如此,鋼彈和薩克還會肩併著肩,由微型衛星上的相機拍下自拍照
,透過網站傳訊息給大家
(鋼彈之父/富野由悠季導演)
鋼彈模型能夠進衛星軌道上太空,如果有人覺得"什麼?放什麼玩具上太空啊",被這樣小看的話,我可是很困擾的,以宇宙為志向的人,每一個人都認真追尋著這個夢想,從事宇宙開發的工作,對於有這種志向的大人,你們可不能把他當笑話看呢
誠如富野導演所說,這不是隨便扔兩個模型上太空的玩笑,這個微型衛星,預計在2020年3月到4月送上太空,在此之前,鋼彈生產商(BANDAI))不斷研發,能夠承受太空中強烈紫外線,和高低溫差超過200度的模型材料。負責製造微型衛星的研發人員更是反覆測試,確保模型在火箭發射的強大震動下,不會與衛星脫離。
(新聞片段)
最高每秒震動達2000次,並且記錄下實驗的數字。
在研發小組努力將鋼彈送上太空的同時,奧運場館的建設也在加緊趕工。做為射箭比賽場地的夢之島公園,在4月底舉行落成開幕式,這是2020東京奧運最新完工的場館。
(東奧宣傳片)
開閉幕式 田徑以及足球都在新國立競技場舉行,鄰近的東京體育館將作為桌球場地,1964年東京奧運使用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則是手球 殘奧羽球以及殘奧橄欖球比賽場地。
總計2020東京奧運共有43個競技場館,新建設施18座,其中10個是臨時場館,另外還花錢整修了25個既有設施。其中最受到關注的是開閉幕式舉行的主要場館 新國立競技場。因為原本由首位獲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女建築師,伊拉克裔英國籍的札哈哈蒂所設計的場館,最終因造價過高,日本奧委會不得不在2015年宣布廢標,重新得標者,是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的作品。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
這是全世界眾所矚目的建築標案,我深深的感覺到,我肩上扛下的是一個重責大任
文茜世界周報曾在2014年,走設隈研吾南青山的事務所,不算大的空間裡,各種模型、圖稿到處都是,架上滿是他的書籍。隈研吾原是80年代末期,以建築評論起家的創作者,東大畢業,哥倫比亞大學客座研究,91年完成後現代主義的重要作品「M2」。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
(混凝土)質地很硬,又硬 又冰冷,人碰撞到後 好像會受傷,身為生物的人類內心會害怕,所以我不喜歡混凝土
94年「負建築」一書,確立他建築的核心哲學,從此和混凝土分道揚鑣,大量運用自然材料。2000年落成的「馬頭町廣重美術館」,奠定風格的代表作,取法浮世繪大師安藤廣重的「大橋驟雨」,用杉木營造出雨絲一般,模糊自然與人工的建築。他堅信木材比混凝土,更適合地球暖化加劇的環境。
(NHK記者/小西政親)
這是隈研吾在富山所設計的案件,使用了大量的木材,給人一種很溫暖的感覺。新版本的新國立競技場,也處處看得到隈研吾的標誌。
(NHK新聞片段)
如同像是法隆寺五重塔的「垂木」一般,新國立競技場的看台,也將用木製的格子以水平搭建,屋頂也是用木材搭建,以表現日本傳統為設計重點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聲音來源)
我想要蓋一座與森林能融合一體的建築,這樣才能做為時代的象徵,才能保有日本的風味
隈研吾捨去建造巨大地標建築想法,以一貫「負建築」的理念,特意將原設計方案中75公尺高的建築物,高度降低到50公尺以下。讓體育場入明治神宮外苑那片巨樹參天,蔥綠蒼翠的綠林之中,成為它的一部分。預計11月完工的主場館,目前已經完成工程進度的七成。在最後階段,追求完美的設計團隊宣布,看台的燈光將改以細線方式呈現,以營造出更有日本風味的螢光蟲之光。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
新國立競技館是前所未見,充滿溫度的體育館,我希望呈現給大家一個充滿日本風,一個溫暖的場館,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期望
2020東京奧運
(東奧委員(前鏈球奧運冠軍)/室伏廣治)
我們來了!不朽的傳說,還有數不清的奧運夢
「隈研吾代表作」的推薦目錄:
- 關於隈研吾代表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隈研吾代表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隈研吾代表作 在 大塚太太東京在住中 Facebook
- 關於隈研吾代表作 在 隈研吾與木構建築代表作Kengo Kuma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隈研吾代表作 在 【東京都】「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隈研吾展」帶領我們近距離 ... 的評價
- 關於隈研吾代表作 在 廣重美術館- YouTube | 都市設計, 隈研吾, 建築 的評價
- 關於隈研吾代表作 在 廣重美術館- YouTube | 都市設計, 隈研吾, 建築 的評價
隈研吾代表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寶溪國際「竹建築」雙年展》
這是一場永不落幕的「竹建築」展,始於2016年。
參與者包括隈研吾、George Kunihiro、Anna Heringer、楊旭、李曉東等。來自 9 個國家 共12 名建築師,他們打造了18 座「永久性」的竹建築。
竹建築展在日本已經行之多年,在中國除了北京長城公社之一的建築代表作之後,中國建築先走上國際建築路缐,互相競逐缐條,燈光:卻忘記了環境中的污染。
竹建築雙年展地點在中國浙江省寶溪,策展人葛千濤回應地點的選擇:人文基礎、歷史淵源和地理地貌是他選擇這個離上海 650 公里車程的小鄉村的原因。
在2011-2014 年前,中國的混凝土消耗量已超過了美國。意識到這一點之後,環保建築材料之風才慢慢刮起,建築師開始尋找更天然的材料。
四年前開始的竹雙年展結束後,這些建築不拆除,留下來繼續使用。因為「永續」環保,正是這次雙年展的主要核心價值。
這次獲首獎🏆的作品為隱居龍泉。它為國際竹建築文創,開啟了很大的動力。
竹子在東方並不難找,堅韌有力、生長週期短、不必破壞山林、又富有延展性。這些優勢都讓竹子脫穎而出,建築師 Anna Heringer 團隊在建構得獎的隱居龍泉時,特別青睞竹子,大量使用。
Anna Heringer説:比起傳統建築拼命使用泥土、大理石等建材,竹子要坦誠很多,竹子編織的網罩直接成為建築外立面,呈現毫無保留穿透的美感。
每到夜晚,內部的石塊建築發出微光,竹制外殼則如同燈罩,建築物此時就像放大了很多倍的手工藝品。
得到首獎、打敗日本建築大師級隈岩武的隱居龍泉,建造之初即希望能與當地的文化特色有關聯。
寶溪鄉的陶瓷器皿,頗有名聲,這幾座建築的形態就被設計成燒陶制瓷的器具的外觀。線條、弧度,再用於大型建築上。
獲得 ArchDaily 大獎的「隱居龍泉·國際竹建築文創生活村落」,由兩間旅捨和一間民宿組成。(圖片1-14)
製作這樣的大型竹建築並非易事,建造過程考驗竹工匠的手藝,這也為當地的匠人提供了大量的成就感。
當地村民「胖子」和她的「泥牆」匠人組,每次碰到遠道來觀看考察的客人,都會問一句「你覺得這個房子漂亮嗎?」
「這種因為參與項目而產生的認同感,自豪感,正是竹建築雙年展的意義所在。」
策展人葛千濤形容「手工精神構築起了鄉村自覺的鄉土精神」。首屆國際竹建築雙年展想傳遞的正是「場所精神,鄉土建設」。
* 擅長使用在地性材料的隈研吾出現在這次雙年展可以說是「眾望所歸」,他的建築作品向來強調溫暖及自然。青瓷是寶溪當地重要的文化特徵,隈研吾在「竹雙年展」設計了一個當代青瓷藝術館,展示當地文化。(圖片15-20)
藝術館跨溪而建,造型靈感來自當地(壓製成型)的重竹,隈岩吾刻意放大出重竹的張力。
隈研吾主張的「隙間」理念,也因竹的疊排及錯落而呈現。整座青瓷藝術館建築,如呼吸著自然的氣息。
隈研吾認為比起城市,在農村舉辦這樣的雙年展更有意義,「在鄉村做這樣的雙年展,它的意義遠遠超越雙年展本身。」
尤其在中國。他説。
*策展人葛千濤,除了邀請國際大師參與之外,也以「竹橋」自己的作品參展——一座以石頭為橋墩、竹材做成巨型螺旋結構的橋梁。(圖21-23)
「橋的造型語言源於 DNA 雙螺旋結構圖,寓意了竹建築雙年展文化基因的在地性。」
葛千濤本想做一座古代廊橋,但建築師們幾乎全體否決了這個想法:「歷史可以穿越,但無法複製。尋找文化基因,並不只有復古這一條路。」
這座竹橋所處的位置也有深意,它連通著古村落和當代竹建築社區,「在穿梭的光影變化中將傳統引向了未來」。
*中國建築師李曉東為竹產品的研發設計打造了一個「創空間」,建築外立面呈現竹林的意境,建築本身即融於環境中。(圖24-28)
李曉東對於鄉村建築有自己的想法:「鄉村生活應該審視當下環境,因地制宜地發展,而不是一味地複製城市生活。」
*建築師楊旭則在這𥚃,留下了他的遺作。他共設計了兩棟藝術酒店——「花間」和「水間」。「水間」靈感源自寶溪當地的龍窯,如青瓷器皿一般的外形中,龍窯在內部盤旋而上。(圖29-31)
在國際竹建築雙年展正式開幕的前一年,楊旭遺憾離世,成為他最後的遺作。
這場國際竹建築雙年展也成為一次啓蒙。在 18 座竹建築潛移默化四年的影響下,當地及上海附近其他幾棟民宿也「返璞歸真」,重新審視在地性材料,把原來的馬賽克牆換成了木板。「這也是文化的反哺,一種審美觀念的改變。」
隈研吾代表作 在 大塚太太東京在住中 Facebook 八卦
日本知名建築設計師隈研吾大師的最新作品「角川武藏野博物館」,在2020年11月6日隆重開館了!我非常幸運地能夠參加其中的一個開幕活動「荒俣宏の妖怪伏魔殿2020」,監修者可說是日本妖怪研究的第一人荒俣宏。在伏魔之殿大門的那一端等著我們的是一個奇異的妖怪世界,網羅潛伏在日本各地的妖怪們,從看過到沒看過的都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妖怪迴廊,一幅幅妖怪繪卷把遠古到現代的各種妖怪帶到我們眼前,甚至還可以看到新進氣稅畫家所呈現的妖怪最新姿態與模樣。
接著從北海道到沖繩的日本妖怪大集合讓我們一口氣可以認識日本各地的妖怪,但也有一些是從來沒被世人見過的妖怪,這些妖怪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繪畫中也沒有在人們心中留下印象呢?這裡將告訴大家他們的的背景、傳說以及沒有被認識的理由,實在太有趣了!
另外還有非常有意思的化石和骨頭,原來大家不僅僅從繪畫中去認識妖怪而已,也將這些化石和骨頭聯想成妖怪們的具體化形象。因為某些因素造成奇怪形體的出土物被視為是天狗、魔王、鬼怪們的骨頭、化石或木乃伊等,讓「荒俣宏の妖怪伏魔殿2020」更加精采豐富。這個有趣難得的企劃展,在2020年11月6日~2021年2月28日於角川武藏野博物館一樓的展示館展出。
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的內部設計也讓我印象深刻,其中跳脫現有規則的閱讀區和一個將知識泉源和藝術結合在一起的圖書館,用嶄新獨特的陳列方式巧妙地把知與遊、傳統與現代、古典與科技等交織融會出一個可以喚起想像力與創造力的空間。其實這裡也是一個劇場,在欣賞完投射在這龐大書籍上的聲光影音效果後,我更可以確定,人類未來是有各種無限的可能性,而角川武藏野博物館就是這個可能性活生生的展示與告白!
我帶著在紀念品販賣區找到的日本傳統妖怪手工藝品當伴手禮,走出館外到另一頭伴隨博物館一起建設的「武蔵野坐令和神社」參拜,最後再望一眼這個彷彿漂浮在水中的巨石結束了收穫滿滿的「荒俣宏の妖怪伏魔殿2020」及「角川武藏野博物館」奇異之旅~~~
隈研吾說:
「私の代表作になるだろう」
(將會成為我的代表作!)
他指的就是「角川武藏野博物館」,這個結合美術、博物和圖書的複合式博物館誕生於武藏野的大地上,以一塊巨石從大地上隆起的震撼外觀將人類自遠古以來對巨石的神聖信仰以及對未來無限的可能性結合在一起,充滿不可思議的異風異體感也將隈研吾大師的獨特世界觀展露無疑。
Japan Cultural Expo|日本博
https://www.facebook.com/JapanCulturalExpo/
https://www.instagram.com/japanculturalexpo/
「日本博」是分享「日本人與自然」和「日本之美」的機構,我在這裏得到了好多這方面的資訊,推薦給喜歡文化、博物和各種美麗事物的人去FOLLOW囉……
隈研吾代表作 在 【東京都】「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隈研吾展」帶領我們近距離 ... 的八卦
在這個展覽裡我還深深體會到隈研吾大師在建築上的神級巧思與獨特的世界觀,每一個現場展示的作品都是他活用土地的素材、環境與地形打造出的巧奪天工!同時 ... ... <看更多>
隈研吾代表作 在 廣重美術館- YouTube | 都市設計, 隈研吾, 建築 的八卦
2017/03/13 - 廣重美術館,是建築大師隈研吾的代表作,收藏了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安藤廣重的大量作品。他是梵高最喜歡臨摹的浮世繪畫家之壹,代表作《大橋驟雨》 ... ... <看更多>
隈研吾代表作 在 隈研吾與木構建築代表作Kengo Kuma - YouTube 的八卦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擅長運用竹子、木材、石頭等自然材料,以使得建築與地理環境相融合,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讓建築消失”。我們圍繞他的三件代表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