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這是一件既歡樂、又有意義的活動,才能為漸凍人募到這麼多善款。我相信把活動搞得莊嚴肅穆、動輒得咎,絕對不會是發起人的本意,希望大家繼續用樂觀的態度,將這份愛散播出去,關懷在世界各個角落那些悲觀的心。
捐款帳號:
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
銀行代號:004
分行代號:1241
銀行帳號:124001014993
在這邊謝謝馬克的點名,我也已經去ATM捐出我微不足道的愛心。因為我們兩個都被點名,光畫一張圖好像不夠意思,所以如果接下來有要拍影片的話,我會再上傳上來的,如果有拍的話啦~~~(好不想面對鏡頭XDDD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6YingWei快樂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今日影片介紹 ☆ 多數人都曾有過,被別人情緒感染的經驗。 例如: 和快樂的人在一起,情緒會變得快樂。 和不快樂的人相處,則會變得不快樂。 會出現這樣的反應,其實與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有關。 這種神經細胞,就像大腦中的一面鏡子。 當大腦看到別人的表情時,為了了解對方的感受, 我們的臉部肌肉會「自...
鏡像神經元疾病 在 Facebook 八卦
當我們有一天連自己都忘記……
我們會有「自我感」,知道鏡子裡的人是誰,並非理所當然。當記憶一錯亂,「我」便不再是我,那時的「我」,可能只是記憶的隨機組合,看當時激發到的神經元是什麼?!
我知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
我知不知道我正在什麼地點?
我能不能辨認眼前的人是誰?
一旦關於時間、地點、人的記憶,開始失序,我們便一點一滴脫離了我們原本認知的世界。我們常由世界來定義自己,世界不再熟悉,我們對自己便開始陌生。
失智症如果啟動,通常難以逆轉。就好像一個人的靈魂,隨著時間,逐漸淡去,淡到只剩軀體,裡面空空洞洞的、昏昏沉沉的,緩緩歸零!
周末又要到了,《父親》這部片推薦給您。在看戲之前,帶著上述的理解,我們可以省去很多疑惑,專心享受安東尼霍普金斯的演技,還有編劇導演想要帶給我們的,那種失智症者認知的世界開始崩解的驚悚。
劇照裡面的場景,是女兒對著父親說,女兒即將遠去,父親要去安養中心。那時女兒滿臉的愧疚,我在其他的家庭裡,親眼見證過。在那一刻,親子雙方對於即將發生的現實,其實都難以接受,卻又只能無奈地等著時間把人推到各自要前往的地方。
劇情我不方便說太多,但那電影裡的情緒,憤怒、懷疑、悲傷、迷惑……,各種情緒以不同的組合豐富呈現,又以極快的速度來回擺盪著。這像是一種照顧失智症者的縮時攝影,飽滿且真實,完全能讓觀眾感受到猶如乘坐雲霄飛車般的戲劇張力—即便是失智症這個議題。
奧斯卡、金球獎的多項入圍肯定,是名符其實。但我更在意的是,我們自己是不是準備好,如何回應我們自己正持續老去這件事?
有朋友提到,這部片讓他感覺到老年的哀傷。但除了哀傷,我們是不是願意好好回應老年,讓老年也好好回應我們?!
培養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預防老化失智的重要方法。像是願意去看一部電影,能出去走一走運動運動,也曬一點太陽,讓神經纖維增長,動一動腦,去理解劇情產生新的學習。
看完電影之後,順便去吃咖哩飯,「薑黃素」可以抗氧化。四季豆、蘆筍等富含葉酸,鮭魚、銀魚、沙丁魚等有維生素B12。吃香喝辣,享受人生,也增強腦力。
回到家,要記得刷牙,保護牙齒的健康。牙科相關疾病,跟晚年認知功能障礙有關,保健牙齒身體好。
有潔淨的牙齒,也記得對人打招呼微微笑。記住對方的姓名,簡單聊一聊去看了《父親》這電影,心情也會比較好。
有些失智的老人家特別像小孩,幾句甜言蜜語,就能綻開如花燦笑。所以我們從年輕的時候,就要養成自我肯定的習慣,等不到別人給溫暖,我們可以自己來。
有時我們遭遇那種無止盡的反覆詢問,會有點煩,或者非常煩。記得深呼吸,去喝喝水,給自己一個空間,不用把事情做到完美。容許自己即便盡了力,也只能看著眼前的人,一天一天走下坡。
某種程度上,我們每個人都在走下坡。我衷心感謝,我在走下坡的時候,遇到各位朋友一起相伴,這一生已經足夠精彩。
當我有一天,我終於連自己都忘記的時候,也許這一世的執著煩惱也就能隨風!
劇照取自
采昌國際多媒體
#父親
#0423上映
#奧斯卡
鏡像神經元疾病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阿茲海默症困擾全球4600萬人口 美國康乃爾大學開發出“阻塞捕手”遊戲 透過放映一系列經由顯微鏡拍攝大腦血管活動短片 由玩家回答血管是處在流動或阻滯狀態 希望透過這項“公民科學計畫”找出導致血管阻滯原因 找到治療阿茲海默症方法】
美國康乃爾大學在不久前,推出了一個名為「Stall Catchers」的全新線上遊戲,引起一陣小小騷動。因為這個遊戲老少皆宜,不需具備特別的科學知識或背景,只要是對解開阿茲海默症之謎有興趣的人,都可投入這項「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計畫,共同為對抗世紀之症的研究,作出具體貢獻。
我是Pietro Michelucci,創造了「Stall Catchers(阻塞捕手)」這個線上遊戲。這是個任何人都可參與的遊戲,主要是透過放映一系列經由顯微鏡拍攝的大腦血管活動短片,由玩家來回答血管是處在流動或阻滯的狀態。我們這麼設計,是因為在阿茲海默症的癥候中,會出現腦部血液流動活動大量減少的情形。如果可以找出導致血管阻滯的原因,那麼也許就可找出治療方法。
阿茲海默症成因至今仍舊是個謎。對科學家而言,人腦堪稱宇宙中最神秘難解的物體,甚至比外太空銀河系更複雜。以目前有限的知識,要撥開這團迷霧,還有十分漫長的路要走。
我們的大腦結構真的十分驚人,不只是有數百億腦細胞、神經元,他們彼此串聯,進行無以計數的訊息溝通傳達。大腦內部的互動,恐怕遠比銀河系內的星宿活動還多,但我們至今對大腦究竟如何運作、記憶如何發生,仍所知有限。
截至目前為止,市面上都未曾出現任何治癒阿茲海默症的有效方法。全球現在有四千六萬人罹患這項腦部疾病,為個人也為身為照護者的家屬,帶來極大的痛苦。
阿茲海默症是導致失智的腦部疾病。失智症是伴隨而來的症狀,會改變人們思考、學習和記憶的方式。隨著更多腦細胞受損,大腦也會愈來愈退化。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腦部會萎縮,導致用來從事思考的腦細胞死亡。此外,患者腦中也會出現毒性蛋白堆積,那種狀態就很像是你在炒蛋,蛋白蛋黃在經過烹煮翻攪後,混在一塊兒的感覺。腦中出現凝結成塊的蛋白斑,我們認為上述兩種病變導致腦細胞死亡,以及失智症狀的發生。
在許多國家,不少家屬在患者過世後,將腦部捐贈給研究機構,讓研究工作能夠持續開展。
如果你看大腦裡的海馬迴,這是大腦製造記憶的重要區塊。健康且非死於阿茲海默症的人,他們腦中有這些完整的深紫色細胞,這些就是海馬迴細胞,周邊是粉紅色的神經組織,大腦在正常情況下長這樣。但你看死於阿茲海默症的人腦,他們的腦細胞不見了,這是和阿茲海默症搏鬥二十年患者的大腦,這個洞清晰可見,還有腦細胞和組織,這是阿茲海默症患者,發生腦部病變的具體證明。
在探索究竟為何會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過程中,其中一個難以理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那就是為什麼患者會有腦部血液量減少的情況?研究發現,患者腦部血管中有百分之二出現阻塞(Stall)現象,導致腦部血液流動減少百分之三十。為了進一步確認血管阻塞和阿茲海默症之間的關聯,科學家將阿茲海默症患者基因轉殖到老鼠身上,發現老鼠腦部深處有些血管停止流動,而阻塞竟是因血液中出現某種細胞卡住了血管,導致表達和記憶能力嚴重退化。
但在移除阻塞細胞、讓血液恢復流通後,心智和記憶開始逐漸恢復正常。這是個令科學家振奮的全新發現。然而鼠腦不比人腦,要找出所有阻塞處談何容易,單靠科學家,就算花上一世紀恐怕都還徒勞無功。康乃爾大學設計的「Stall Catchers(阻塞捕手)」遊戲是個開始。科學家希望激發眾志成城的力量,透過全民看圖找碴,加速分析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數據,最終找出可應用於人類的移除血管阻塞的藥物,進而投入治療。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現象嚴重,有科學家形容,失智症將會成為人類於本世紀中,在科學、醫療和社經層面上,所要面對的最大挑戰,任何些微進展都會為日後處置帶來重大影響。稍早前,數家生技公司相繼傳出,阿茲海默症藥物測試在最後階段失敗的消息。
十月初,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宣布,自掏腰包捐贈五千萬美元給失智發現基金,積極推動阿茲海默症研究治療。
你個人跟阿茲海默症之間有任何關連嗎?是的,我的家族中確實有人罹患這項疾病,我也親眼看到整個過程有多艱苦。當然這並非我捐款的唯一動機,但絕對是讓我投入的原因之一。你擔心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嗎?任何會讓我的心智情況退化的疾病,光想到生活上遭遇的困難,都會讓我感到絕望。我希望活得久一點,而且不受疾病制約。
阿茲海默症未必完全和年紀有關,但隨著年紀衰老,確實會增加罹病風險。科學家感嘆,很多人曾經把「擁有記憶」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但隨著阿茲海默症的發現和普及,人們才驚覺到連這些習以為常的事物,也會在不經意間,消失在黑洞深淵中。這也讓研究儘快出現突破性結果,變得更加刻不容緩。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鏡像神經元疾病 在 6YingWei快樂姊 Youtube 的評價
☆ 今日影片介紹 ☆
多數人都曾有過,被別人情緒感染的經驗。
例如:
和快樂的人在一起,情緒會變得快樂。
和不快樂的人相處,則會變得不快樂。
會出現這樣的反應,其實與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有關。
這種神經細胞,就像大腦中的一面鏡子。
當大腦看到別人的表情時,為了了解對方的感受,
我們的臉部肌肉會「自動」快速的模仿對方的表情。
這動作非常細微快速,速度快到甚至連自己都沒有察覺。
在鏡像神經元的運作特質下,使得「情緒」具有感染性。
不論是好的情緒,還是壞的情緒,
我們的任何情緒,都可能影響到家人、朋友和同事。
有時候,你覺得對方的情緒不好,
有可能,他只是正在回應你給他的情緒喔。=D
☆ 今日名人 ☆
詹姆斯‧巴利 (小說家):
「為他人帶來陽光的人,自己也一定會沐浴在陽光下。」
= = = = = = = = = = = = = = =
☆ 關於 6YingWei ☆
噹啷!Hi!我是 6YingWei。
很開心,有機會認識你。=D
小時候沒有什麼優秀表現的我,對比大我兩歲,會跳芭蕾舞、彈鋼琴、牆上掛滿各種獎狀、在學校擁有好人緣的表姊,我常常覺得很自卑。
我總是渴望著:「好想和表姊一樣,擁有良好人際關係。」
過去的我,不懂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的技巧。
因此,在人際關係上,經常碰壁、與別人發生爭吵。
面對家人,經常和爸媽說不到幾句話,就發生衝突。
在愛情中,常和對方因情緒發生爭吵、傷害了彼此。
在職場中,錯誤的溝通技巧,使我被誤解不好相處。
面對自己,情緒常用否定的方式,使我失去自信心。
處在痛苦、難過中的我,決定脫離充滿人際衝突的生活。
開始到處尋找改善人際關係的方法。
我閱讀了幾十本關於人際關係、溝通和社交技巧的書、花了許多錢參加講座與課程,也還是沒有辦法改善人際關係。
當我覺得,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是需要天分、
當我正準備放棄改善人際關係時。
我遇見了腦科學。
我開始了解到,原來:
【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和大腦密不可分。】
在腦科學幫助下,成功改變了我的人生。
掌握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後,
我成為快樂、有自信的人。
找回快樂人生的同時,我也找到了人生目標:「傳遞快樂」
現在,正在撒下快樂種子,努力讓快樂在世界各地發芽。=D
拍影片,正是為了實踐「傳遞快樂」的方式之一。
分享和腦科學、人際關係、情緒管理有關的知識影片:
希望透過這些知識分享,能幫助大家對人際互動、情緒、大腦有更多了解。
哈佛大學曾針對「快樂」進行了75年的大型研究。
最後報告指出:
「感到孤獨的人們,大腦功能退化較快,壽命也較短。
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活得更快樂也更健康。」
換句話說,人際關係不好,會容易讓人感到不快樂,並且為大腦與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研究證實:不良的人際關係會增加罹患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的風險,為健康帶來傷害。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只能改善和家人、愛人、朋友、同事的互動關係,更能直接為健康帶來良好的影響。
祝福你,也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起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D
☆ 關於腦科學 ☆
人類每天都在依靠頭顱中重約 1.4 公斤,
充滿許多皺褶、凹溝的大腦在生活。
我們知道大腦的重要性,卻很少了解大腦。
拜先進的科技之賜,
近幾年,腦科學終於能揭開大腦的神秘面紗,
一窺看起來不起眼,
卻影響你的人際關係、生活、喜怒哀樂的大腦。
多明白大腦的運作機制和特質,是沒有壞處的。
當我們更理解大腦,就越能清楚知道:
「我們如何與人產生連結、如何做決定、如何成為「你」。
並且,幫助我們更了解他人。」
如果你對大腦感興趣,
歡迎和我一起透過腦科學,
走進人體最複雜的地區【大腦】。
看看大腦,是怎麼一步步塑造我們的個性,以及人生。
☆ 寫信給 6YingWei ☆
謝謝你的閱讀。
如果有任何想發問或想分享的故事,歡迎隨時來信。=D
6yingweitv@gmail.com
(不過睡覺的時候,我可能無法夢遊起來閱讀你的信,哈哈。)
對了!
都還沒向你解釋,
為什麼,在影片中我要稱呼你為【跳躍高手】。
其實以前我無法想像,自己能成為樂觀充滿快樂的人。
正因為曾走過低潮的人生,加上現在找到嶄新的自己。
所以我深深地相信著:
【我的人生充滿無限可能,你也是一樣。】
我和你,都有著能突破困境、向前跳躍到快樂人生的潛能。
所以,我喜歡稱呼你為【跳躍高手】。=D
祝你有歡樂的每一天。Yeah!
☆ 聯絡 6YingWei ☆
・facebook :@6yingwei
・Instagram:@6yingwei
・e-mail:6yingweitv@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CBLXxdEyN0/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wMNU_Zx5GMmEq2gJK2OHdoDNAcw)
鏡像神經元疾病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評價
#同理心 和 #共感力 重要嗎?你相信原來人人都是模仿貓?!宜婷看到 吳青峰得到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時,痛哭流涕!雅惠也因為身旁的人焦慮而顯得不安,您們是不是都有相同的經驗,容易對身邊的人或注目的對象產生共感呢?原來這和我們大腦的內建模仿機制有關係喔!今天宜婷和雅惠要和大家談談為什麼我們都是模仿貓!🔜🔜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大腦天生的模仿機制?
🔸模仿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什麼是維特效應及帕帕基諾效應!
🔸面對負向情緒的人事物,我們要如何應對!
#影片大綱
🔸天生愛模仿
▫人從小就會模仿,透過模仿理解對方的行為動機及思考模式。
▫藉由模仿,進而發展出共感、同理心。
▫除人類外,許多動物也都有模仿行為,如:貓、猿、鳥等。
🔸模仿的腦科學-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於1990年代由義大利科學家觀察獼猴行為所發現。
▫在大腦中有許多控制動作和情緒的腦區,包含前扣帶迴、頂下小葉、運動皮質區和頂顳葉溝的皮質區都有分布。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鏡像神經元與人類的表情認知、情緒傳遞和同理心也有極重要的關聯。
▫自閉症的社交障礙,目前研究可能與鏡像神經元的活動難以活化導致。
▫近年fMRI研究顯示,當看到與自己相同或喜歡的族群時,鏡像神經元相對應的腦區有更多活化,代表這與人類的學習、資訊傳遞與社交活動,均扮演重要角色。
🔸維特效應與帕帕基諾效應
▫維特效應一詞來自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出版後,產生的模仿自殺的效應,特別是在大眾媒體對自殺新聞進行不當宣傳報導之後。
▫帕帕基諾效應出自莫札特的魔笛,儘管被觸動自殺的念頭,很有可能在親友及媒體正面報導下,轉念間,生命劇本就會改寫。
🔸結論
▫我們的行為和情緒,都容易在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下,慢慢被影響,所以自我察覺十分重要。
▫當遇到負面情緒難以消化時,可以採取行動,如暫時遠離充滿負能量的人事物,或找尋親友或專業人士協助。
TalkShow :賴宜婷 Bear Lai。汪雅惠 Zona Ya-Huei Wang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 黃詠荃。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鏡像神經元 #同理心 #共感 #copycat #維特效應 #帕帕基諾效應 #正向 #腦科學 #集體焦慮 #自我察覺 #獼猴 #社交 #學習 #媒體傳播 #社群 #魔笛 #媒體自律 #情緒渲染 #轉念 #生命劇本 #模仿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Q74N32bLjw/hqdefault.jpg)
鏡像神經元疾病 在 解讀自閉症 的相關結果
由於鏡像神經元似乎與社交互動有關,這個神經系統的功能喪失,可以解釋自. 閉症某些主要的症狀,包括孤離與缺乏同理心。 針對自閉症患者所做的研究指出,他們腦部有幾個區域的 ... ... <看更多>
鏡像神經元疾病 在 感同身受:鏡像神經元 - 科學人雜誌 的相關結果
由於這批新發現的神經元似乎讓觀看者在腦中直接反映出他人的行為,因此我們稱之為「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 腦中的神經元網絡,一般相信是儲存 ... ... <看更多>
鏡像神經元疾病 在 鏡像神經元受損可能為自閉症肇因 - 泛科學 的相關結果
透過磁振造影(MRI),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人員認為自閉症可能歸罪於腦部的鏡像神經元系統(mirror neuron system)受損。 自閉症患者就如落難天使般,活在自己的象牙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