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媒體報導
我二哥前議長張清堂愛長跑,跑出健康!
聯合P06╱ 人生50才起跑 張清堂 愈跑愈帶勁
路跑超夯,連政治人物也瘋迷。當過台中市議長的張清堂靠著長跑,甩掉一身高血壓、血脂、甚至痛風的慢性病。雖年近50歲才開跑,但愈跑愈帶勁,現在台中各項馬拉松競技常可見他身影,跑出健康,也展現清新形象。
擺脫三高 從跑步機開始
曾胖到92公斤的他,靠著每天持續不停的跑步和仰臥起坐,已瘦到68公斤標準身材,還一度練出六塊肌;變成型男的他,逢人不忘提醒跑步的好處,「要活就要動,跑步才健康!」
張清堂說,政治人物忙碌,加上應酬、喝酒,長期下來不僅體重失控,出現啤酒肚,還併發健康問題,自己不僅有三高,還有中度脂肪肝及左心室肥大。
開始運動,是因為總統府前秘書長廖了以的提醒。當時廖擔任台中縣長,與他分享自己每天在跑步機健身的經驗,他覺得很有趣,也買了一台跑步機。愛挑戰的他,不斷升高跑步機的坡度難度設定,愈跑愈帶勁,也從此養成習慣。
抒發情緒 從此愛上長跑
愛上長跑,則是在人生最低潮時期。
張清堂說,當時諸事不順,只好靠運動發洩鬱悶;跑步機已無法滿足,他試著在山林、運動場長跑,最瘋狂時期是早、晚都各跑80分鐘,跑到汗流浹背、全身溼透,心情才舒暢。每天更要做800到1000下仰臥起坐,長期應酬的啤酒肚竟因此「消風」。
「跑步原本是發洩心情,沒想到卻意外拾回健康。」張清堂說,跑步治好了他的三高與痛風,連之前動過椎間盤手術,腰部經常隱隱痠痛,自從每天做了仰臥起坐,腰也不痠痛,「運動真的很神奇!」
全馬好手 第一場就上手
張清堂現已是馬拉松好手,第一次參加就挑戰全馬42公里,跑出4小時又32分的好成績,拿到獎牌。至今一年內共參加11場全馬、1場半馬賽,每次都跑完全程、拿到獎牌,毅力驚人。
現在的他,逢人不忘鼓吹運動的好處,「你做什麼運動?」幾乎成了他的問候語。「要活就要動」,現在仍維持每天跑步數小時的習慣,愛跑的他說,未來也會一直保持下去。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約有超過兩百萬人罹患糖尿病,且糖尿病已連續多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五名,糖尿病的威脅不容小覷。針對糖尿病的治療,儘管現今已有豐富的醫療資源,但病友們仍存有許多迷思。 尿療法?祖傳草藥?糖尿病醫師實證:沒效啦! 新陳代謝科林嘉鴻醫師分享,國中時期就發現自己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當時父母與...
運動治好高血壓 在 煲湯媽咪 幸福講堂 Facebook 八卦
在課堂上總有人問我:『媽咪,有甚麼好用又簡單的家庭保健法?』在我家,一大袋生薑及10斤的粗鹽是我家的長備品!在這我就來先說說薑吧~~
薑對人體的好處多多,我的家庭保健是這樣做的,寶寶自四個月吃副食品開始我就給他添加薑泥;日常做菜煲湯我每道菜都會加薑;家裡有人發燒畏寒我會用薑搓腳底;暈車或懷孕時孕吐含薑在口或是敷在內關穴可舒緩症狀;咽喉腫痛煮熱薑水再加上少許粗鹽當茶飲用;寶寶出生時毛髮不多我也會用薑切口來回搓;大人小孩一個星期泡一次薑水澡或是用薑水泡腳,可促進循環代謝,增強免液排毒的效果也不錯;口裡破瘡用頻繁薑汁漱口;跌打損傷無法立即求醫時可以用薑汁和酒調和浸泡紗布敷於患處;工作壓力大,精神緊繃、頭痛、煩燥、睡不安穩時,早晚空腹喝一杯溫熱薑水,會有很好的改善;家有高血壓患者,每天15分鐘的熱薑水泡腳,會使血管擴張,血壓趨緩喔;腳臭腳漢多的時候泡薑水也很有幫助;四肢冰冷時用薑汁搓揉,睡暖睡好喔!總之我覺得薑真的很好用喔~~
《本草綱目》記載:
薑辛而不葷,去邪避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和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藥,其利博矣。換句話說,薑的好處頗多,特別是面對現代各種與自由基氧化傷害有關的慢性疾病,有抵抗調和的效應。
《中國本草圖錄》記載:
「薑:辛、微溫、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所以傷風感冒、噁心嘔吐,喝碗熱薑湯有緩解功效,風寒發熱,可用老薑煮湯,趁熱洗浸全身,引出淋漓大汗。
薑對人體的身體好處多,中藥方也多用薑,下列是近年的醫學研究~
抗氧化 名列前茅
薑的好處不僅提供營養素,它具有多樣的保健功效。最近美國與挪威學者合作,很有系統地評估各種植物性食材的抗氧化效力。在十一種根莖類食材中,生薑的抗氧化效力排名第一,是馬鈴薯或甘藷的十倍以上。不僅如此,生薑的抗氧化效力比多數的蔬菜、水果都高,常見的深紅或深綠色蔬菜,柑橘、檸檬、葡萄等高維生素C水果,抗氧化效力都比生薑略遜一籌,只有石榴與漿果類水果超過生薑的效力。抗氧化成分有助於消除血脂的氧化傷害,此外,澳洲學者的研究指出,薑所含的薑醇類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這些作用都是對抗心血管疾病的利器。
抗發炎 無副作用
薑醇類成分還具有抗發炎的效應。骨關節炎也稱為退化性關節炎,是人體骨頭關節經歷長年使用與磨損,軟骨產生退化的結果,可以說是老化的自然現象,主要發生在老年人和少數中年人。容易磨損的關節都是承載重量的部位,例如脊椎、臀骨、膝蓋等。除了老化因素之外,運動傷害、長時間連續過度使用關節、先天性關節結構異常、關節炎病史等,也可能造成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會使關節劇烈疼痛,造成行動不便,喪失敏捷俐落。而且骨關節炎會落入惡性循環,患者會避免使用疼痛的關節,關節的運動越少血液循環越差,營養供應不足就更退化。
美國的臨床研究指出,薑萃取物可以減輕關節疼痛,甚至減少止痛藥的服用。研究使用的劑量,生薑是每天3公克,服用三個月到兩年。由於薑的味道強烈刺激,有時會引發腸胃的不適,不過並不會造成傷害。科學家觀察到,服用非固醇類消炎藥者,某些癌症的罹患率較低,因此注意到發炎與癌症可能有相關的機制,動物實驗可見薑醇類具有抑制腫瘤轉移的效應。薑的有效成分比抗發炎藥物複雜,但是沒有藥物的副作用。
抗嘔 孕婦福音
另外,薑自古以來就有止嘔的功用。近年歐美數個嚴謹的臨床研究證實,薑對減少孕婦害喜的症狀和次數有幫助,也可以緩和暈船嘔吐,以及化療引發的噁心嘔吐。這些研究中用的薑是磨粉製成膠囊,孕婦的用量是250 mg膠囊每天4錠,服用四天就可見效。根據婦產科的經驗,約有百分之一的孕婦因為嚴重害喜而必須住院,約三分之一的孕婦會因害喜而使日常生活失序。雖然有一些藥物可以緩和害喜症狀,但是孕婦通常顧慮胎兒的健康,並不尋求藥物治療。薑的使用經驗歷史悠久,多數典籍的記載都沒有毒性,對孕婦也無妨礙,因此,對受害喜之苦的女性或者是一種溫和有效的抗嘔食品。
一位八旬老人,晨起含薑15年,從來沒有換過感冒,原有的膽結石、腎結石也好了。老人晨起含薑,15年從不間斷,連外出旅遊也帶上生薑,而在他身上出現了三個奇蹟:
一、 不得感冒了~
自從含薑至今,他沒有換過一次感冒,偶爾有點感冒的跡象,喝點薑茶睡一覺就沒事了,治好了他過去最頭痛的感冒。這位老人說,含薑一定要在早上,晚上絕不能這樣做。古人云:「早上吃薑,勝過吃蔘湯;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
二、 治好了膽結石~
這位老人幾年前體檢時,B超發現肝左葉膽管結石0.8x0.2厘米,他從未吃過醫治膽結石的任何藥物,只是堅持每天早上含薑,今年再體檢時,膽囊未見異常。據他講,早晨含薑,膽結石腎結石都可以治好。
三、 肝功能全部正常了~他從1998年至2002年連續五年做「二對半」檢查,有二項陽性。今年體檢時,乙肝病毒、檢查「二對半」全部陰性。
據這位老人介紹,含薑的方法是:.將生薑刮去皮(薑皮屬於涼性) ,每天切四五片生薑(切的像厚紙片一樣薄,切的太厚,很辣) ,放在碗內。每天早晨起來,先飲一杯開水,再用開水沖到盛有薑片的碗中消毒處理,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裡慢慢咀嚼,含10至30分鐘,將薑片咬爛,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
看似普通的生薑的確具有某些神奇的功效。相傳在一個偏僻的村莊,一個村民幹完農活出過依身大汗後,突然患了病,渾身發燒,頭痛、無力,處於昏迷狀態,家人非常著急。這時一位上的年紀的老農煮了半碗湯讓病人喝下。誰知,後半夜病人出了一身大汗,病竟好了。
醫生解釋說,生薑中的有效成分能減慢脂肪食物氧化變質的速度,還能減少老年斑的產生,延緩衰老的出現。因此,民間有:「晨吃三片薑,賽過人蔘湯」之說。
運動治好高血壓 在 大夫訓練 Facebook 八卦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733022
這是篇控訴復健的儀器治療無效又浪費健保的新聞。這種新聞出來,不知道是健保署又想帶風向搞什麼動作。
這新聞說的沒錯,被動治療,包括儀器治療,甚至文中推崇的「自費」徒手治療,都只有暫時緩解症狀的效果,雖然治標不治本,但也不能因此就說是無效醫療。但真正能治本,費時費力又花錢的運動治療,又有多少病人願意去做?
附圖的對話是不是看起來好笑又荒謬?但這卻是我在診間常遇到的場景。
現實就是,大多數的病人不想花錢、不想花力氣、不想花時間,只想要盡快的治好,所謂的治好,指得就是緩解症狀。所以醫生最直接的方法,當然就是開止痛藥和安排健保復健的熱敷電療等等儀器治療。
記得曾在門診遇過一位跑步後因為足底筋膜炎而疼痛的病人,我很詳細的告訴他要如何伸展按摩足底筋膜,要如何訓練加強足弓支撐肌肉,要如何注意跑姿和選擇跑鞋。
結果過幾個月後他又回診了,還是一樣的疼痛。我問他,上次我教他的那些回家有沒有做到,他不好意思的笑一下回答說,很少。病人回答說「很少」,通常是「few」,而不是「a few」。這種病人不在少數,所以後來我在門診也很少詳細的做這些矯正姿勢和運動訓練相關衛教,因為如果病人沒有主動而強烈的動機去執行,其實大部分講的都只是浪費時間白費唇舌而已。
If you are good at something, never do it for free .
之前上McGill method課程的講師曾說過,賤價販售的專業是不會被尊重的,的確是很有道理。
健保的便宜醫療費用,讓民眾的就醫方便普及,但同樣的,也讓民眾不尊重醫療專業和不重視自己的健康狀況。在指控健保復健治療無效之前,有先想過自己為了減緩疼痛,付出什麼?做出什麼改變嗎?幾十年習慣不良、姿勢不佳、缺乏運動所累積造成的陳年宿疾,怎麼能期望只靠單方面的醫療,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能根治?
反過來說,有時並不是自費治療比較有效,而是肯花錢做自費治療的病人,通常也比較有動機,肯主動的去配合解決造成疼痛的根本原因。
就像很多內科疾病也是一樣,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病人不想控制飲食,也不想改變生活型態,就只想靠吃藥來解決問題,有的甚至連開藥回去也不吃,最後病況越來越差,再來怪說看醫生沒有用,吃藥都不會好或是越吃越糟糕。
評估一個治療有沒有效果,並不是在治療本身,而是病人自己有沒有動機,能不能配合醫囑,能不能主動的保健身體,病人本身該為自己的健康負最大的責任,而不是都推給醫療。不然,所以的治療都是被動治療,都沒有持續的療效,都治標不治本。
其實,如果認為儀器治療無效,不如請健保剔除儀器治療,然後納入徒手和運動治療。以後要做儀器治療請自費,但是徒手和運動治療用健保,如此最能維護病患的權益。
🔹️🔹️🔹️🔹️🔹️🔹️🔹️🔹️🔹️🔹️🔹️🔹️
無效復健治療?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565437697643433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673307526856449
組織受傷的原因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456306335223237
診斷 - 治療 - 復健 - 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285784678942071
運動治好高血壓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約有超過兩百萬人罹患糖尿病,且糖尿病已連續多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五名,糖尿病的威脅不容小覷。針對糖尿病的治療,儘管現今已有豐富的醫療資源,但病友們仍存有許多迷思。
尿療法?祖傳草藥?糖尿病醫師實證:沒效啦!
新陳代謝科林嘉鴻醫師分享,國中時期就發現自己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當時父母與長輩都非常緊張,準備了各種民間療法,希望盡快擺脫疾病。生芭樂皮、青木瓜燉茶、祖傳草藥,甚至是每天早上喝一杯自己尿液的「尿療法」,林嘉鴻醫師全都嘗試過,不過他坦言,最終還是得以正規的醫療管道才能把血糖控制下來,避免引發其他相關疾病。
林嘉鴻醫師在門診中更是遇過病患去廟裡拜拜求平安,誤信民俗療法,買了大把草藥回去吃,最後糖尿病沒治好,反而讓腎臟承受更多負擔,搞得兩敗俱傷。
第一型糖尿病患的治療難處
第一型糖尿病普遍發病於幼童與青少年,尤其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病患,更需要時間去接受病情,與醫療團隊的配合也需要更多磨合。
而由於第一型糖尿病的治療方式以注射胰島素為主,對年紀較小的病患來說,學習在自己身上注射,是個很大的挑戰。林嘉鴻醫師透露,當父母要幫孩子注射胰島素時,往往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如此不捨的場面。
所幸隨醫學進步,現在的針頭在注射時幾乎不太會有疼痛感,且近年最新的「胰島素幫浦」可取代重複注射,使幫助病患用藥時的方便性提高。
控制血糖,這3項一定要做
1.飲食控制
精準控制醣類份量,尤其高糖飲食、升糖指數較高的食物絕對得避免。
2.適度運動
適度運動可改善人體對醣類的代謝、維持體重,並幫助胰島素作用。
3.配合醫療指示,正確用藥
不論是口服藥或胰島素針劑,病友一定要遵循醫囑正確用藥,對血糖控制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精彩文章】
治療糖尿病,偏方有效嗎?糖尿病醫師3招穩血糖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61
【更多影片】
破解糖尿病的五大控糖迷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PjW4RA4Yd0&t=1s
糖尿病、高血壓都跟它有關:維生素D健康補充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yW4MoHic0&t=5s
橘子降五成糖尿病、肝功能異常風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_TcRubXCs
【相關文章】
癌細胞愛吃糖!醫師:做4件事促進代謝就是在防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941
糖尿病治療從飲食起!20萬人見證降血糖嚴選秘方:秋葵水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5353
增20倍血糖代謝率!早上1杯排毒水,瘦身強免疫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209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dYwEe_vl4E/hqdefault.jpg)
運動治好高血壓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幾乎所有的香港觀眾都認識龍天生,多年來他在大、小銀幕上演了一個又一個卓別林式的小人物,既滑稽,又感人。近年來他兼職電影的粵語配音領班,香港的電影很多年前已經是同期錄音,但由於現場雜音很大,還是需要在剪輯好以後補配一點,有時候是因為其他的原因,總之這個程序,好萊塢也不能避免。
很多演員演得很好,但未必懂得配音,在配音的時候,明明銀幕上是自己的嘴,但是當要跟着嘴形再說一次同樣的對白,說話的語氣和節奏就是跟不上,這時候,一個有經驗的領班就會發揮很重要的啟發作用,比如會提醒演員在忙着配口形的時候不要忘了感情,如果銀幕上的角色在動作中,領班會提醒演員在配音的時候也要照做動作,銀幕上踢腿彎腰,演員也要在配音間多多少少地把身體動一動,這樣的語氣就有變化了。如果是碰到小朋友來配音,那麼更加困難,愈困難,做領班的非得也愈淡定,有個八歲的小朋友來配音,小孩子從來沒有經驗,到了錄音室連大氣都不敢透,所有的人都很緊張,不知道下來會是甚麼樣的局面,要知道進度就是錢,只聽見龍天生輕描淡寫地向小朋友說:「你說話要大聲一點,我聽不見,我性聾,天生就是聾,所以叫聾天生。」一句話就把小朋友逗笑了,人鬆弛下來,下面的配音馬上就順利。我對龍天生說,你真有辦法,他說,這沒甚麼,我也是個小孩子。
這個大「小孩」近年來遇到了大健康問題,醫生說,他心血管鈣化了,以後的日子裏只好每天吃藥,除此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如果再惡化就要搭橋、通波仔,可是龍天生不肯在餘生裏吃藥,他問我有甚麼辦法,他的態度很堅決,令我想起了另一位讀者,這位讀者的醫生告訴他患了糖尿病,說他的餘生只好吃藥打針,他堅決不吃,用我介紹的食療和油拔法,加上運動,把糖尿控制住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同樣的品質: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決心和願力。
我推薦他吃冷榨亞麻籽油,或者亞麻籽粉。自然界中,亞麻籽是所知的最有效加強免疫系統的天然食物,是植物中含omega-3最高的食物,與含有omega-3的魚油合用效果更好,每天把兩湯匙冷榨亞麻籽油混在十穀米中吃,一定可以治好血管鈣化、又叫血管粥樣硬化的血管病,高血壓、高膽固醇也有很好的療效。
亞麻籽油甚麼體質都適合。一湯匙的油大概有一克(15ml),如果平時已經在吃omega-3(奧米加3)高含量的食物,比如魚油、核桃油,亞麻籽油可以少吃點。每100克的亞麻籽可出30克油,亞麻籽產品絕對不可加熱,不可當炒菜油,不可混在非常燙的飯、菜中。孕婦不可以吃多過一湯匙亞麻籽油。
(原文刊於2011年857期《飲食男女》)
嚴浩
著名導演,名作為《似水流年》。近年努力鑽研民間療法,又在報章撰寫專欄分享偏方,如奇異果減肥法,引爆話題。著有《嚴浩特選秘方集》。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rKnpdYkmWo/hqdefault.jpg)
運動治好高血壓 在 [知識] 高血壓與運動- 看板FITNESS 的八卦
我想應該不少版友運動的目的除了減肥之外,
更重要的就是維持「健康」。
不過很多時候,人總是要到了「不健康」的地步,
才會正視「健康」的重要,
例如有高血壓了、有高血脂了、有糖尿病了才開始擔心自己的身體情況,
那會不會太晚呢?
我想,請容我借用食神的台詞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同樣的,
「只要有心,怎樣都不會太晚!」
所以今天來稍微介紹一下
1.什麼是高血壓?
2.為什麼高血壓需要注意?
3.有高血壓的人為什麼需要運動?
4.有高血壓的朋友應該怎麼運動?
~~~~~~~~~~~~~~煞氣ㄟ捲毛分隔線~~~~~~~~~~~~~~~~
什麼是高血壓?
先講講什麼是血壓。
心臟就那樣小小一顆,要將血液打到全身絕對需要很大的力量,
血管壁受到血液衝擊的壓力就是血壓。
血壓是血液壓迫動脈血管壁所造成的力量。
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
一般來說,
理想的健康成年人的血壓是
舒張壓 收縮壓 單位
理想 <80 <120 mmHg
正常 <85 <130
正常偏高 85~89 130~139
有高血壓的人 舒張壓 收縮壓 單位
高血壓輕度 90~99 140~159 mmHg
高血壓中度 100~109 160~179
高血壓重度 >=110 >=180
即若你的血壓測出來收縮壓大於140mmHg,舒張壓大於90,你就有高血壓了。
而高血壓可以分為兩種:
1.原發性高血壓 (約為90%)
2.續發性高血壓 (約為10%)
續發性高血壓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腎動脈受損、腎臟病、或者主動脈狹窄等原因,
即其他疾病所造成的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則未找出直接的致病因子,但跟遺傳
(若父母有高血壓,則兒女得到高血壓的機率會比較高)
還有後天的生活習慣(飲食、體重、壓力、抽煙、喝酒)有很大的關係。
~~~~~~~~~~~~~~~分隔線~~~~~~~~~~~~~~~~~~~~
為什麼高血壓需要注意?
因為高血壓容易引起很多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只要發作的話,
很容易縮短人的壽命以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例如:中風、心血管疾病、左心室肥大、狹心症、心臟衰竭、腎臟病變等等。
為什麼高血壓會容易中風呢?
中風是「腦血管障礙」的統稱,主要就是指腦血管的血液供應中斷了(出血或者是阻塞)
中風可以粗略分成兩種,出血性中風跟缺血性中風。
出血性中風可能是因為血管壁薄弱、有動脈瘤等等原因,
此時如果加上高血壓的衝擊,讓血管壁承受不住壓力,血液就從破裂的血管壁向外流。
缺血性中風主要是血栓、血管狹窄等原因造成。
如果某個人的血管的內皮細胞受傷了,我們親愛的血小板姐姐會很善良的跑去傷口
那邊集結,形成一個小小的栓塊來快速止血。跟血管壁黏合的就是血栓,
但是在血管之中流動的稱為栓子,也就是當血栓承受不住血液的衝擊,從血管壁上脫落,
開始身體的旅行的時候,就成為栓子。
當栓子跑到一個比她還窄的血管時,就堵住了,後續的養分跟氧氣都沒辦法送到組織去,
就是所謂的中風了。
由於我們看不到自己的體內,也不知道自己的血管上到底有沒有動脈瘤或者是血栓,
為了避免這種爆血管或者是堵住血流的情況發生,
最簡易的方式就是別讓自己有高血壓啦。
~~~~~~~~~~~~~~~~分隔線~~~~~~~~~~~~~~~~
有高血壓的人為什麼需要運動?
因為高血壓可以靠著飲食跟運動改善。
飲食方面主要就是少鈉(少鹽)、少重口味、少油等清淡飲食,
原理是什麼呢? https://ppt.cc/Ajbd <---有很清楚的說明
運動為什麼可以改善呢?
請讓我引用一下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裡,東吳大學張宏亮老師的文章:
『到目前為止已有不少研究證明,運動有降低血壓的功效,
尤其是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的效果更大,
其中一九八四年Charles Tipton博士
將以往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加以整理歸納出下列幾點看法:
1.一般正常血壓的人中,經常運動的、瘦的和體能較好的人,
血壓較低,運動者和沒運動者血壓的差距為四到五毫米水銀柱。
2.在高血壓患者的受試者中,常運動患者之血壓比不運動患者為低。
3.正常人在經過運動訓練前後做血壓的比較,結果有七十%的研究顯示,
經運動訓練後會降低血壓,血壓在訓練前後之差異在四至二十一毫米水銀柱之間。
4.高血壓患者在訓練前後的血壓比較,
有約七十五%的研究指出血壓會因運動訓練而下降,
而年紀愈大的受試者血壓的下降更多,血壓的改善在四至三十三毫米水銀柱之間。
另外,Cooper等人及Bonanno的研究發現,體能與心縮壓成反比,換句話說,
心縮壓高者體能較差,而心縮壓較低者體能較好。』
『
運動之所以能降低血壓的原因,可能有下列數點:
1.運動會降低安靜時胰島素的濃度,
而導致腎小管(tubules)對鈉(鹽)的回收率減少之故。
2.運動訓練的結果,使生理狀況改變,由於減低交感神經對小動脈的刺激,
而使血管面積增大。
3.日本的伊藤朗博士則認為,運動會加速血液循環,沖洗毛細血管壁進而改善血壓。
4.心理緊張、壓力得到舒解的結果,當人在面臨壓力,緊張時處於備戰狀態,
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這種情況透過運動,可以排除緊張壓力,
對心理有鎮定的效果,而使血壓下降。』
~~~~~~~~~~~~~~~分隔線~~~~~~~~~~~~~~~~
有高血壓的朋友應該怎麼運動呢?
這一段非常重要!
請大家仔細看清楚。
1.運動會降低安靜時胰島素的濃度,
而導致腎小管(tubules)對鈉(鹽)的回收率減少之故。
2.運動訓練的結果,使生理狀況改變,由於減低交感神經對小動脈的刺激,
而使血管面積增大。
3.日本的伊藤朗博士則認為,運動會加速血液循環,沖洗毛細血管壁進而改善血壓。
4.心理緊張、壓力得到舒解的結果,當人在面臨壓力,緊張時處於備戰狀態,
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這種情況透過運動,可以排除緊張壓力,
對心理有鎮定的效果,而使血壓下降。』
~~~~~~~~~~~~~~~分隔線~~~~~~~~~~~~~~~~
有高血壓的朋友應該怎麼運動呢?
這一段非常重要!
請大家仔細看清楚。
雖然運動有助於降低血壓,但是錯誤的運動方式造成的危害是很危險的,
有些運動實在不建議高血壓患者做。
例如重度高血壓患者做重訓................這不是擺明想爆血管嗎?囧>
有高血壓的朋友想要運動的話,請照著以下步驟:
1.先做身體檢查。
到醫院去確認自己的身體情況,若有需要服用降血壓藥,也應該要按時服用。
以及是否有除了高血壓之外的疾病等等。
2.運動強度以及方式:
高血壓患者應避免高強度(重負荷)的運動,例如伏地挺身、
舉重過重、短距離的快跑等均不適宜。
肌力運動會引起血壓大幅變化,且憋氣、用力的動作,
會增加胸腔的壓力,使收縮壓及舒張壓上升,並會停止血液回流至心臟。
所以不建議高血壓患者做肌力訓練,以免血壓大幅升高而發生腦血管疾病,
或是對心肌形成過量的負荷,而發生事故。
高血壓患者的運動量在四十%~六十%最大氧攝取量之間的運動量
(運動時仍可輕鬆的與別人交談)會降低血壓。
如果運動時使你的呼吸過於急促,而不能和別人交談,表示氧攝取量不足,
太過激烈,應降低運動強度。
以上那段好像常在版娘的文章看到,這就是原因呀~~~~~
詳情請見:有氧的奧義。(好吧我不知道位置在哪,請a reneeviolet)
3.建議有氧運動!
研究證實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於降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的效果比
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更好、更安全。此外,還可以降低對降血壓藥物的需求,
因而避免服用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 提昇生活品質。
除此之外,規律的有氧運動對於同時有高血脂、高膽固醇等患者也有良好的效用!
4.持續時間要多長呢?
應該循序漸進而且配合運動強度。
舉例來說,一個很久很久很久沒運動又超重的人,開始想運動了,
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下,
應該以很輕度的方式(走路、散步,心跳維持100~120/分鐘),持續30分鐘。
等到比較ok了,可以試著騎健身車(心跳維持100~130/分鐘),持續30分鐘。
慢慢的將時間稍微拉長,一次一次慢慢來。
一個禮拜可以從三天開始,再來調整為一週四天,一週五天等等。
詳情請見reneeviolet幫版友們排的課表,各個課表都不相同,
是因為每個版友的身體情況也不同。
那些課表會那樣排是有用意的,目的就是避免忽然運動強度太高造成身體任何的不適。
所以,各位,乖乖的,人家好心排課表給妳/你,就乖乖的做吧蛤......(語重心長)
我知道有時候超級想瘦會想挑戰一下自我,
不過也請先評估自己是否是高危險群再來挑戰........
5.另外要注意的
a.高血壓患者要注意天氣,例如太熱、太冷。這種外在溫度可能造成自己血壓突然升高。
盡量運動前先量量自己的安靜血壓是多少,再來做評估。
如果安靜血壓已經頗高了,就做輕度的運動。
總之循序漸進這四個字是真諦。
b.若運動到一半,熊熊覺得不舒服,但還差5分鐘就達成今天目標了怎麼辦呢?
我想就別撐了,不舒服就停唄!
來日方長,若有不舒服則先停止運動,等到情況緩和再做打算。
c.若醫生有開降血壓藥,還是要乖乖吃。
醫生會定時測量你血壓看目前的情況是否有進步,若需要減藥量或是增加藥量,
醫生會告訴你的。不可以自行停藥或者自己覺得今天血壓好高就多吃,危險!
參考資料:
https://www.hypertension.org.tw/publish_cont.php?id=31
https://www.sac.gov.tw/WebData/WebData.aspx?WDID=35&wmid=215
https://www.hypertension.org.tw/know.ph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4.91.121
... <看更多>